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青島版(六三制)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綜合訓練一、選擇題1.中國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其中與色、香、味對人體感知環境的是( )。A.視覺、味覺、嗅覺 B.視覺、嗅覺、味覺 C.觸覺、味覺、視覺2.寒冷的冬天,當我們觸摸到冰冷的鐵制品時,會產生的反應是( )。A.緊閉雙眼 B.將手縮回 C.捂住鼻子3.以下不屬于同一類的植物是( )A.苜宿草 含羞草 葉下珠 B.芒果樹 蘋果樹 假連翹 C.荔枝樹 橡樹 柳樹4.關于環境與生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污染了環境,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②氣候發生變化,動物的活動規律也會發生變化③不同環境中適宜生長的植物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5.我們在垃圾投放時,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應按垃圾分類標志的提示投放B.東東把家中的水銀溫度計按有害垃圾投放C.明明把家中的剩菜剩飯按其他垃圾投放6.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和天然氣 B.石油和天然氣 C.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7.電熨斗在使用過程中,電能轉換成( )。A.熱能 B.化學能 C.光能8.人在騎自行車時,人體的化學能轉換成( )。A.電能 B.光能 C.機械能9.下列關于探索宇宙的說法,錯誤的是( )。A.1969年,美國的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首次登陸月球。B.反射式望遠鏡是由赫歇爾發明的,他利用這種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C.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是航天員楊利偉。10.我國計劃在2035年左右建成月球基地。基地位置預計在月球南極,因為月球南北兩極地區也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會出現連續180天的光照期,能解決能源的需求。月球基地選擇在南極,科研人員可在極晝時開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 )。A.極晝期間,太陽能裝置才能有效發揮作用B.極晝期間,南北極比其他地區氣溫高C.極晝期間,環境明亮視線好11.把月球基地定在月球南極,是建造過程的選址環節,之后的建造順序正確的是( )。A.設計→建造→驗收與評估 B.建造→設計→驗收與評估 C.驗收與評估→設計→建造12.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圍棋)曾多次與圍棋世界冠軍對決,無敗績,圍棋界公認阿爾法圍棋的棋力已經超過人類職業圍棋頂尖水平。下列關于發明與技術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人工智能機器人終將取代人類B.現在的發明與技術已經很先進了,不需要再發展了C.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要警惕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二、填空題13.受到冷熱、壓迫等外界刺激后, 內的 把刺激信號傳遞給腦,產生了觸覺。14.為適應環境的變化,動物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為: 、 、 、 等。15. 、 、和天然氣是目前人類利用規模最大的能源。16.食物就是人體的“燃料”,該燃料中儲存著 能,它是一種隱蔽的能量。通常情況下, (填“電飯煲”或“電池”)中也儲存有該能量。17.太陽系中,唯一發光的天體是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18.現在,內燃機廣泛應用于 、 等領域,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隨著人們對能源問題的關注,電動汽車使用越來越廣泛。電動汽車在行駛中將 能轉化成 能。20.煤、石油、天然氣是經過復雜、 的過程形成的,它們的形成與 有關。三、判斷題21.夏天,天氣晴朗時我們走出房間常會感覺“睜不眼”,這說明人的眼睛對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 )22.生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環境,因此,不同的環境下生活的生物也會有所不同。( )23.廢棄物全部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24.聲音也具有能量。( )25.河外星系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些星系都在低速運動著。( )26.磁懸浮洗衣機能降低運行噪音。( )四、連線題27.把下列能量轉化和常見的例子用線連起來。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 電燈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向上拋球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燃燒木柴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風力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太陽能電池板五、簡答題28.描述一下嗅覺和味覺是怎樣產生的?29.怎樣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至少寫四條)30.海洋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哪些資源?31.小球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32.請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專用工具并簡單描述其優勢。六、實驗題33.在研究“蚯蚓的選擇”時,小旭采用以下實驗裝置:將長方形紙盒里面涂黑,并鋪一層濕潤的土壤,以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玻璃板,另一側蓋上厚紙板。(1)紙盒的一側蓋上玻璃板,另一側蓋上厚紙板,這樣做紙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陰暗兩種不同的環境。這個實驗裝置研究的問題是 。(2)待選擇的蚯蚓放在( )比較好。A.盒子明亮的一端 B.盒子黑暗的一端 C.盒子中間(3)給蚯蚓選擇的時間以( )比較合適。A.1分鐘B.5分鐘或更長C.只要有蚯蚓爬向哪邊就可以停止了(4)通過小旭多組、多次實驗,可以發現蚯蚓總是爬向蓋厚紙板的一端,這說明:蚯蚓喜歡生活在 的環境中。(5)實驗結束后,應將蚯蚓放回到濕潤的土壤中。蚯蚓一旦離開這樣的土壤,過不了多久它就會死亡,這是因為( )。A.所有動物都需要濕潤的環境B.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C.動物能夠改變環境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頁,共4頁第3頁,共4頁《青島版(六三制)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綜合訓練》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A C C A C B A題號 11 12答案 A C1.B【詳解】“色”是通過眼睛看,依靠視覺感知;“香”是通過鼻子聞,依靠嗅覺感知;“味”是通過舌頭嘗,依靠味覺感知。B選項視覺對應“色”、嗅覺對應“香”、味覺對應“味”,符合對應關系。故選:B。2.B【詳解】人體皮膚上有很多感受器,觸摸物體時會感受到軟硬、冷熱、光滑與粗糙等信號,并通過神經傳遞給大腦,從而形成觸覺。當我們觸摸到冰冷的鐵制品時,會產生的反應是迅速將手縮回。故選B。3.B【詳解】A.三者均為草本或小型灌木,且苜蓿草和含羞草同屬豆科,葉下珠雖為大戟科,但形態和生長習性相近(小型草本)。A不符合題意。B.芒果樹和蘋果樹是喬木,假連翹是灌木。B正確。C.三者均為喬木。C不符合題意。故選B。4.A【詳解】①污染了環境,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正確;環境與人類是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②氣候發生變化,動物的活動規律也會發生變化,正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③不同環境中適宜生長不同的植物,正確;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態會與環境相適應,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故選A。5.C【詳解】A.垃圾分類時應按照標志提示投放,這是基本原則;B.水銀溫度計含有毒物質汞,屬于有害垃圾,需專門處理;C.剩菜剩飯屬于廚余垃圾(濕垃圾),應投放至對應垃圾桶,而非其他垃圾(干垃圾);垃圾分類有助于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需正確區分不同垃圾的類別。故選C。6.C【詳解】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屬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生物質能等都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則是指那些在地球形成后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一旦消耗就很難再生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它們的形成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的消耗速度遠遠超過了它們的自然形成速度。故選C。7.A【詳解】能量無處不在,聲、光、電、磁、熱以及各種各樣的運動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電熨斗在使用過程中,電能轉化為了熱能。8.C【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人在騎自行車時,人體的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9.B【詳解】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并處于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在空間上沒有邊界沒有盡頭,要掌握宇宙知識的相關內容。A、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國的尼爾 阿姆斯特朗,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考察,選項觀點正確;B、反射望遠鏡是牛頓發明的,英國宇航員威廉姆 赫歇爾在夜晚用6英寸反射式望遠鏡觀測星空時發現了天王星,選項觀點錯誤;C、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選項觀點正確;D、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選項觀點正確。10.A【詳解】月球基地選擇在南極并在極晝時開展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極晝期間,太陽能裝置才能有效發揮作用”。這是因為太陽能是月球上重要的能源來源,而極晝期間的光照條件可以確保太陽能裝置持續、穩定地產生電力,滿足基地的能源需求。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來保留熱量,因此其表面溫度主要由太陽直射決定。盡管極晝期間有光照,但月球南北極的氣溫并不會比其他地區更高。雖然極晝期間環境確實明亮,但“視線好”并不是選擇月球基地位置并在極晝時開展工作的主要原因,更多依賴于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科研設備的運行,而不是視線條件。11.A【詳解】建造過程是一項復雜、整體、協調的有機體,每個階段的工作都有其重要作用與價值,建造的過程:選址→設計→建造→驗收評估。12.C【詳解】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它既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人類,也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負面效應,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消極后果。比如計算機的發明便利了我們信息的交流,卻也使得無數青少年陷入非法網絡的泥沼無法自拔。所以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要警惕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故選:C。13. 皮膚 感覺神經【詳解】人體有五大感覺器官,分別是眼、耳、鼻、舌和皮膚(手),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感知周圍的世界。受到冷熱、壓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膚內的感覺神經把刺激信號傳給腦,觸覺就產生了。14. 冬眠 遷徙 換毛 變色【詳解】在寒冷的冬季,食物變得稀缺,許多動物會選擇冬眠以降低能量消耗。例如,青蛙和蛇在冬季會進入冬眠狀態,減少活動,降低體溫和代謝率,以度過食物匱乏的時期。一些動物會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長距離的遷徙,以尋找更適宜的生存環境。例如,大雁在冬季來臨前會飛到南方溫暖的地方過冬,待春季來臨再返回北方繁殖。隨著季節的變化,動物的毛發也會發生改變,以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例如,北極狐在冬季會長出更厚實的白色毛發,以保暖并融入雪地環境;而在夏季,它們的毛發會變得更薄且顏色變深,以適應溫暖的天氣。某些動物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的體色,以達到偽裝或保護的目的。例如,變色龍能夠根據周圍環境的顏色和光線調整自己的體色,使其與背景融為一體,從而躲避天敵的捕食。15. 煤炭 石油【詳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化石能源。在現代工業和生活中,煤炭廣泛用于發電、供熱等;石油是交通運輸燃料(如汽油、柴油等)以及眾多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天然氣也常用于供暖、發電和化工生產等領域。它們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是目前人類利用規模最大的能源。16. 化學 電池【詳解】像食物,燃料和一些化學物質當中具有的能量叫化學能,這些能量能夠為生物體提供生存和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汽車、電池等燃料中儲存著的能量就是化學能。17. 太陽 水星【詳解】太陽系中唯一發光的恒星是太陽;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距離,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離太陽最近,海王星離太陽最遠。18. 交通運輸 農業機械【詳解】內燃機是一種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如汽車、火車、船舶等)、農業機械(如拖拉機、收割機等)和發電設備(如柴油發電機等)等領域,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 電 動【詳解】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于車載電池(如鋰電池),電池儲存的電能通過電機(電動機)的工作,轉化為驅動車輪轉動的機械能(動能),從而使車輛行駛。這一過程相比傳統燃油車(化學能→熱能→機械能)更高效且環保,減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0. 漫長 古生物【詳解】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需要數百萬年甚至更長時間。它們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如植物或微生物)在地下經過高溫、高壓和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因此用“漫長”來描述。煤主要來自古代植物(如森林被掩埋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氣則主要來自海洋中的古代微生物(如藻類和浮游生物)。它們的形成離不開這些古生物遺骸的積累和變化。21.√【詳解】人的眼睛對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眼睛受到強光刺激時,瞳孔縮小,是為了減少進入眼睛的光線。當我們感到眼睛不舒服時,就會下意識地用手或其他物體遮擋光線。故該說法正確。22.√【詳解】生物需要適應特定的環境條件才能生存,所以在不同的環境下,生活的生物種類和它們的特征會有所不同。例如,沙漠中的生物有特殊的節水能力,而寒冷地區的生物有厚厚的皮毛。23.×【詳解】 廢棄物通常指不再需要或打算丟棄的物品。題干說“廢棄物全部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過于絕對。雖然廢棄物不再被用于其最初設計的目的(例如,寫滿字的紙不再用來寫字,空飲料瓶不再用來裝飲料),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所有的功能都消失了。如廢紙:不能用來寫字了(失去了書寫功能),但可以用來折紙、做模型、做包裝填充物,甚至回收制成新紙。24.√【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聲音、光等都具有能量。25.×【詳解】根據宇宙學知識,河外星系在宇宙中是在高速運動的,并非低速運動。所以:河外星系雖然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但它們在宇宙空間中是高速運動的,并非低速運動。故題干說法錯誤。26.√【詳解】磁懸浮洗衣機利用磁懸浮技術,減少了傳統洗衣機因機械接觸產生的摩擦,從而能降低運行噪音。故題干說法正確。27.【詳解】電燈工作時,電能通過燈絲轉化為光(照明)和熱(燈發熱)。燃燒木柴時,木材中的化學能通過燃燒釋放,主要轉化為熱能。向上拋球時,球的動能(運動能量)逐漸減少,轉化為重力勢能(高度增加的能量)。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光(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風力發電機通過風力轉動葉片(機械能),驅動發電機產生電能。28.物體散發出的氣味被吸入鼻腔,嗅細胞受到氣味的刺激,通過嗅覺神經將信號傳給腦,我們就聞到了氣味。味蕾中的味覺細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過味覺神經將信號傳給腦,我們就嘗到了味道。【詳解】嗅覺的產生過程:當物體散發出的氣味分子進入空氣時,它們隨著空氣流動被吸入鼻腔。在鼻腔的頂部,有一塊專門負責嗅覺的區域,稱為嗅上皮。嗅上皮內含有大量的嗅細胞(也稱為嗅受體細胞)。氣味分子接觸到嗅細胞上的特定受體,這些受體對不同的氣味分子具有特異性。當嗅細胞被氣味分子激活后,它們會產生神經信號。這些信號通過嗅神經傳遞到大腦中的嗅球,嗅球再將信號傳遞到大腦的其他部分,如杏仁核和海馬體,這些區域參與處理和識別氣味。最終,大腦解釋這些信號,我們就能感知到特定的氣味。味覺的產生過程:味蕾是分布在舌頭、上顎和喉嚨上的小結構,它們含有味覺細胞。當我們吃食物時,食物中的化學物質(味質)會溶解在唾液中并接觸到味蕾中的味覺細胞。味覺細胞上的受體對不同的味質(如甜、酸、苦、咸和鮮)具有特異性。當這些受體被激活時,味覺細胞會產生神經信號。這些信號通過味覺神經傳遞到大腦。信號最終到達大腦的味覺皮層,包括島葉和杏仁核等區域,大腦解釋這些信號,我們就能感知到不同的味道。嗅覺和味覺通常是相互關聯的,它們共同作用,幫助我們更好地體驗食物的豐富風味。29.①積極參加植樹活動;②不隨意毀壞樹木;③不亂扔垃圾;④防治重金屬污染等。【詳解】噪聲、霧霾、污水等是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措施:1.積極參加植樹活動;2.不隨意毀壞樹木;3.不亂扔垃圾;4.防治重金屬污染;5.綠色出行;6.清潔供暖等。30.地球上超過3/4的生物資源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過陸地。據推算,在生態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海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約30億噸水產品。海水中含有食鹽等化合物超過80種,目前可提取的超過50種。海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已超過380億噸。【詳解】海洋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生物、礦產、能源等多種資源。海洋是人類的另一個家園,保護海洋資源,合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海洋資源種類豐富、數量巨大,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地球上超過3/4的生物資源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過陸地。據推算,在生態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海洋每年可向人類提供約30億噸水產品。海水中含有食鹽等化合物80種,目前可提取的超過50種。海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已超過380億噸。31.小球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其被舉高時所具有的勢能。當小球被拉起一定高度后,它便具有了勢能。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勢能逐漸轉換為動能,使得小球具有撞擊其他小球的能力。【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做碰碰球的實驗時小球由于被舉高而具有勢能,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被撞出的小球的能量來自于運動的小球。小球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其被舉高時所具有的勢能。當小球被拉起一定高度后,它便具有了勢能。松手后,小球沿弧線下落,勢能逐漸轉換為動能,使得小球具有撞擊其他小球的能力。32.核桃夾是專門用來打開核桃的工具,使用核桃夾打開核桃省力而且能使核桃仁保持完整;微波爐是專門用來加熱食物的工具,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用時短等。【詳解】完成某些任務需要專用工具。工具的發明是為了方便生產和生活。例如;核桃夾是專門用來打開核桃的工具,使用核桃夾打開核桃省力而且能使核桃仁保持完整;微波爐是專門用來加熱食物的工具,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用時短等。33.(1)蚯蚓生存環境對光照的要求(2)C(3)B(4)黑暗(5)B【分析】對比實驗是一種特別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通過有意識地改變某個條件來證明改變的條件和實驗結果的關系。【小題1】實驗裝置通過在紙盒一側蓋上玻璃板(明亮),另一側蓋上厚紙板(陰暗),創造了兩種不同的光照環境。將蚯蚓放入其中,觀察它們會選擇哪種環境。因此,這個實驗裝置研究的問題是:蚯蚓生存環境對光照的要求。【小題2】為了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排除初始位置對蚯蚓選擇的影響。如果放在明亮或黑暗的一端,蚯蚓可能會因為靠近某個區域而更容易進入該區域,而不是基于自身的選擇。放在盒子中間,可以讓蚯蚓在進入明亮或黑暗區域之前,有更公平的起點,更能反映它們對兩種環境的真實偏好。所以,待選擇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間比較好。選C。【小題3】蚯蚓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感知環境并做出移動和選擇。1分鐘可能太短,蚯蚓還沒來得及充分反應或移動。“只要有蚯蚓爬向哪邊就可以停止了”這個標準不明確,無法保證所有蚯蚓都有足夠的時間做出選擇,或者有些蚯蚓可能只是暫時移動。5分鐘或更長的時間,可以給蚯蚓足夠的時間來探索環境并穩定地選擇它們偏好的區域,從而獲得更可靠的數據。所以,給蚯蚓選擇的時間以5分鐘或更長比較合適。選B。【小題4】通過多次實驗,發現蚯蚓總是爬向蓋厚紙板(陰暗)的一端。這說明: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小題5】A.所有動物都需要濕潤的環境太絕對,不正確,有些動物喜歡干燥的環境。選項不符合題意;B.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正確,比如蚯蚓需要陰暗潮濕的環境。選項符合題意;C.動物能夠改變環境,與題意無關。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答案第2頁,共9頁答案第9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