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03(湖北專用)(本卷共13小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地理、生物共90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第Ⅰ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海南·中考真題)中國2023年11月開始為期5個多月的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并于2024年2月建成我國第5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讀圖為中國南極科考站分布圖和南極地區氣候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在此次南極地區考察、建站過程中,我國科考隊員需要克服的困難主要有( )①極夜②酷寒③烈風④暴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若一架飛機從秦嶺站向泰山站運送物資,沿最短航線飛行的方向為( )A.一直向正西 B.先向東南再向東北C.一直向西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答案】1.B 2.D【解析】1.結合所學,南極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常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5攝氏度左右,所以酷寒是科考隊員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南極地區風大,被稱為“風庫”,烈風頻繁,風力強勁,對科考隊員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挑戰,②③符合題意;南極地區氣候寒冷,不太可能有暴雨;南極考察在南極的暖季(11月-次年3月),有極晝現象,①④錯誤。故選B。2.讀圖結合所學,秦嶺站和泰山站都在南半球,且泰山站緯度更高。 在地球上兩點間的最短航線,是經過這兩點所在大圓的劣弧。 南半球兩點間最短航線,其方向是先向偏南方向,再向偏北方向。 從秦嶺站向泰山站飛行,先向西南,再向西北,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印度和巴西都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都是“金磚國家”成員。讀印度和巴西簡圖,完成下面小題。3.兩國自然地理特征的共同點是( )A.都位于西半球,瀕臨太平洋 B.主要位于低緯度,以熱帶氣候為主C.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 D.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資源豐富4.圖中序號與其所代表的地形區及主要農作物組合正確的是( )A.①—恒河平原—小麥 B.②—德干高原—水稻C.③—巴西高原—咖啡 D.④—亞馬孫平原—棉花【答案】3.B 4.C【解析】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度位于東半球,瀕臨印度洋,巴西位于西半球,瀕臨大西洋,A錯誤;北回歸線穿過印度中部,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赤道、南回歸線穿過巴西,巴西以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故兩國主要位于低緯度,以熱帶氣候為主,B正確;印度地形以山地、平原、高原為主,巴西以平原和高原為主,C錯誤;巴西的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印度最大的河流是恒河,是世界第四大河,D錯誤。故選B。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是恒河平原,主要農作物是水稻,A錯誤;②是德干高原,主要農作物是棉花,B錯誤;③位于巴西高原,主要農作物是咖啡,C正確;④位于亞馬孫平原,以林業為主,D錯誤。故選C。(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下圖為歐洲西部地形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歐洲西部( )A.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 B.北部地區冬季可欣賞午夜的太陽C.中部平原利于海洋氣流深入內陸 D.南部山脈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6.與歐洲西部沿MN線地形剖面圖最相符的是( )A. B.C. D.【答案】5.C 6.B【解析】5.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北部部分地區被北極圈穿過,有極晝極夜現象,夏季可以欣賞到午夜的太陽;AB錯誤;歐洲西部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地區平原面積廣大,有利于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面積廣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的山脈是由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D錯誤,C正確。故選C。6.結合歐洲西部的地形分布,沿MN線地形剖面圖所穿過的地形分別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波羅的海、波德平原、亞平寧山脈、地中海等,結合各地形區海拔特點,B選項符合題意。ACD錯誤,故選B。(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過去,我國的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樣”走俏海外。如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暢銷全球。結合太陽能電站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7.中國制造實現從“老三樣”向“新三樣”的跨越主要得益于( )A.科學技術快速進步 B.勞動力眾多且廉價C.交通運輸條件改善 D.礦產資源大量開采8.我國光伏發電設備產量已占全球80%以上,為全球減少碳排放貢獻中國力量。關于太陽能發電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受天氣變化影響 B.發電效率高而穩定C.屬于清潔、可再生能源 D.分布均勻,各地皆可發電【答案】7.A 8.C【解析】7.讀圖文材料并根據所學可知,從“老三樣”向“新三樣”跨越,“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其發展主要得益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我國在這些高新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并實現產品暢銷全球,A正確;勞動力眾多且廉價主要有利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如傳統的服裝等“老三樣”產業發展,并非“新三樣”發展的主要原因,B錯誤;交通運輸條件改善有利于產品運輸,但不是實現這種跨越的關鍵因素,C錯誤;礦產資源大量開采與“新三樣”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和產業跨越關聯性不大,D錯誤;故選A。8.讀圖文材料并根據所學可知,太陽能發電受天氣變化影響大,陰天、雨天等光照不足時發電量會明顯減少,A錯誤;太陽能發電受天氣、晝夜等因素影響,發電效率并非高而穩定,B錯誤;太陽能是清潔、可再生能源,使用太陽能發電不會產生污染,且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C正確;太陽能分布受緯度、地形、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分布不均勻,并非各地皆可發電,比如一些陰雨天多、光照不足地區就不太適合大規模太陽能發電,D錯誤;故選C。(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貴州省留存了大量我國紅軍長征時期的革命文物。該省地形崎嶇,曾經天塹難越,如今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帶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下圖為貴州省旅游資源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某中學擬前往貴州省開展以“追憶紅色歲月,重走長征之路”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應選擇的目的地是( )A.畢節 B.遵義C.安順 D.興義10.貴州省交通條件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我國( )A.礦產資源豐富 B.勞動力數量多C.生態環境改善 D.科技實力增強【答案】9.B 10.D【解析】9.讀圖可知,某中學擬前往貴州省開展以“追憶紅色歲月,重走長征之路”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應選擇的目的地是遵義,遵義是長征途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B正確;畢節、安順、興義并不是長征途中的節點城市,ACD錯誤。故選B。10.貴州省地形崎嶇,曾經天塹難越,如今交通條件大為改善主要得益于科技實力增強,基建能力的提高,能夠克服地形地質難題,D正確;與礦產資源豐富、勞動力多、生態環境改善無關,ABC錯誤。故選D。二、解答題(共30分)11.(2024·河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陶瓷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邢窯、定窯和磁州窯久負盛名,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代陶瓷制作時通常以黏土為主要原料,以木柴或煤炭為燃料,需要經過選礦、制坯、在瓷窯中高溫燒制等環節,整個過程耗水較多。目前省內有大量承載著地域歷史文化的古瓷窯遺址,很多遺址分布在偏僻的鄉村。下圖示意河北省主要古瓷窯口分布。(1)歷史上,由于南部黃河和西部 山脈阻隔等原因,河北陶瓷保留了獨特風格。(2)目前,河北省古瓷窯口空間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 部地區,為山區向 (填地形類型)的過渡地帶。(3)指出歷史上河北陶瓷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4)你認為偏僻鄉村的古瓷窯遺址是否具有開發價值,請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答案】11.(1)太行(2)南 平原(3)平原面積廣大,黏土來源廣;山區多,森林資源豐富;境內河流眾多,水源充足。(4)贊同:開發古瓷窯遺址有利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不贊同:偏僻鄉村交通不便,開發成本高。【解析】11.本題以河北省主要古瓷窯口分布示意圖為材料,涉及河北省的位置、地形、河流、陶瓷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旅游資源的開發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據圖可知,河北省西部的山脈為太行山脈,太行山脈是河北省與山西省的分界線。(2)圖中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應該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讀方向,結合圖例可知,河北省古瓷窯口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區。圖中深淺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據圖可知,河北省西部和北部多為山區,東部為200米以下的平原,河北省古瓷窯口集中分布在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地帶。(3)古代陶瓷制作時通常以黏土為主要原料,以木柴或煤炭為燃料,整個過程耗水較多。河北省多平原,土層深厚,黏土較多;西部和北部為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植被茂盛,有豐富的木材作為燃料;河北省位于東部季風區,降水豐沛,境內河流眾多,為陶瓷生產提供了優勢的自然條件。(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贊同或不贊同均可,但要理由恰當、充分。贊同:古瓷窯遺址是先民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開發古瓷窯遺址有利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不贊同:偏僻鄉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開發費用高等。12.(2024·河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嘎拉村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境內有野生桃樹千余棵。每年春季桃花盛開時,成片的桃林與雪山同框、美不勝收,成就了這里“雪域桃花源”的美譽。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該村大力發展瓜果種植,同時加強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村容村貌建設,隨著拉(薩)林(芝)鐵路的開通運營、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來此欣賞美景、體驗民族文化。一幅鄉村美、百姓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嘎拉村徐徐展開。下圖示意嘎拉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分布。(1)林芝市嘎拉村位于 高原東南部, 河畔。(2)簡要分析嘎拉村所在區域桃花和雪山景觀并存的原因。(3)列舉兩項嘎拉村除賞花外還可開發的旅游項目。(4)說明西藏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推廣的嘎拉村經驗。【答案】12.(1)青藏 尼洋河(2)嘎拉村位于尼洋河谷地,海拔較低,氣候溫和,適合桃樹生長。同時,該村周圍有高山環繞,山頂積雪常年不化,形成了雪山景觀。林芝地區春季氣溫適宜,降水充沛,為桃花的盛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高海拔地區的寒冷氣候則使得山頂積雪得以保存。(3)①游客可以參與當地的民俗活動,如藏族歌舞、傳統手工藝制作等,深入了解藏族文化。②組織游客進行徒步旅行,穿越周邊的山谷、森林,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③讓游客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如青稞酒、酥油茶、牦牛肉等,豐富旅游體驗。④設立科普教育基地,介紹當地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等,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等。(4)①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促進經濟發展。②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③挖掘和傳承當地的民俗文化,將其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提升鄉村的文化內涵。④完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通信、水電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解析】12.本題以嘎拉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分布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嘎拉村所在的地形、嘎拉村所在區域桃花和雪山景觀并存的原因、可開發的旅游項目及西藏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推廣的嘎拉村經驗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1)由圖知,林芝市嘎拉村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東南部,尼洋河河畔。(2)嘎拉村所在區域桃花和雪山景觀并存的原因有:①獨特的地理環境:嘎拉村位于尼洋河谷地,海拔較低,氣候溫和,適合桃樹生長。同時,該村周圍有高山環繞,山頂積雪常年不化,形成了雪山景觀。②氣候條件:林芝地區屬于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春季氣溫適宜,降水充沛,為桃花的盛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高海拔地區的寒冷氣候則使得山頂積雪得以保存。③桃樹的生長特點:嘎拉村的桃樹多為野生桃樹,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耐寒性,能夠在較為寒冷的環境中生長開花。(3)①民俗文化體驗:游客可以參與當地的民俗活動,如藏族歌舞、傳統手工藝制作等,深入了解藏族文化。②生態徒步旅行:組織游客進行徒步旅行,穿越周邊的山谷、森林,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③特色美食品嘗:讓游客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如青稞酒、酥油茶、牦牛肉等,豐富旅游體驗。④科普教育活動:設立科普教育基地,介紹當地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等,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等。(4)①發展特色產業: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促進經濟發展。②加強生態保護: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③ 弘揚民俗文化:挖掘和傳承當地的民俗文化,將其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提升鄉村的文化內涵。④提升基礎設施:完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通信、水電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13.(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閱讀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近地面過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態雪)降到地面,與低于O℃的物體(植物、道路、車輛、電線等)碰撞立即凍結為冰的現象稱為凍雨。如果凍雨持續時間長,物體表面會形成光滑厚冰層,造成災害。今年1月30日-2月3日,如圖1所示三個城市中,有一個城市及周邊出現歷史罕見的凍雨災害(如圖2)。(1)出現歷史罕見凍雨災害的城市是數碼 。(2)根據圖2,列舉凍雨災害的兩方面表現。(3)如果你處在凍雨災害發生地,請列舉一項安全防護措施。(4)推測2月3日后幾日凍雨災害嚴重程度可能的變化,并說明理由。【答案】13.(1)②(2)植被遭到破壞;交通受阻(生活不便);電力設施遭到破壞。(3)少出門,或防寒,或防凍,或防滑,或防空中墜物。(4)更加嚴重;理由:氣溫持續維持,凍雨持續或沒有人工除冰。不變;理由:不再降水但依然持續低溫,人工除冰緩慢。減弱甚至消失;理由:氣溫上升,轉晴凍雨結束,冰層融化;氣溫顯著下降降雪,不再結冰或加大人工除冰力度;1月30日-2月3日出現凍雨災害,說明凍雨災害結束。【解析】13.本題以中國部分城市分布及 1、2月均溫示意圖和凍雨災害照片為材料,考查了凍雨災害的相關知識點,需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1)讀圖可知,凍雨,是每年初冬或冬未春初時節見到的一種天氣現象,是一種災害性天氣。當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近地層氣溫驟降到零度以下,濕潤的暖空氣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出現歷史罕見凍雨災害的城市是數碼②湖北武漢,因為這里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冬季溫和,強冷空氣容易到達這里。(2)觀察圖2可知,凍雨災害包括破壞植被;影響交通,如道路結冰、交通受阻、交通事故頻發等;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如電力設施受損、供電中斷、通訊不暢、生活不便等。(3)如果我在凍雨災害發生地,我會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如盡量減少外出,因為路面結冰、交通不便,外出容易摔倒受傷。如果需要外出,我會穿防滑鞋,以免在結冰的路面上滑倒。同時,我也會注意保暖,避免因為寒冷天氣而引發身體不適。(4)更加嚴重:因為受強冷空氣的影響,當地氣溫會持續低溫,凍雨持續或沒有人工除冰。 不變:不再降水但依然持續低溫,人工除冰緩慢。逐漸減輕:這是因為氣溫會逐漸回升,而凍雨的形成需要近地面過冷的水滴與低于0℃的物體碰撞后立即凍結為冰。隨著氣溫的回升,近地面溫度也會上升,導致過冷水滴不再容易凍結成冰,因此凍雨災害的嚴重程度會逐漸減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03(湖北專用)(本卷共13小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地理、生物共90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第Ⅰ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海南·中考真題)中國2023年11月開始為期5個多月的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并于2024年2月建成我國第5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讀圖為中國南極科考站分布圖和南極地區氣候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在此次南極地區考察、建站過程中,我國科考隊員需要克服的困難主要有( )①極夜②酷寒③烈風④暴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若一架飛機從秦嶺站向泰山站運送物資,沿最短航線飛行的方向為( )A.一直向正西 B.先向東南再向東北C.一直向西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印度和巴西都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都是“金磚國家”成員。讀印度和巴西簡圖,完成下面小題。3.兩國自然地理特征的共同點是( )A.都位于西半球,瀕臨太平洋 B.主要位于低緯度,以熱帶氣候為主C.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 D.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資源豐富4.圖中序號與其所代表的地形區及主要農作物組合正確的是( )A.①—恒河平原—小麥 B.②—德干高原—水稻C.③—巴西高原—咖啡 D.④—亞馬孫平原—棉花(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下圖為歐洲西部地形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歐洲西部( )A.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 B.北部地區冬季可欣賞午夜的太陽C.中部平原利于海洋氣流深入內陸 D.南部山脈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6.與歐洲西部沿MN線地形剖面圖最相符的是( )A. B.C. D.(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過去,我國的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樣”走俏海外。如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暢銷全球。結合太陽能電站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7.中國制造實現從“老三樣”向“新三樣”的跨越主要得益于( )A.科學技術快速進步 B.勞動力眾多且廉價C.交通運輸條件改善 D.礦產資源大量開采8.我國光伏發電設備產量已占全球80%以上,為全球減少碳排放貢獻中國力量。關于太陽能發電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受天氣變化影響 B.發電效率高而穩定C.屬于清潔、可再生能源 D.分布均勻,各地皆可發電(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貴州省留存了大量我國紅軍長征時期的革命文物。該省地形崎嶇,曾經天塹難越,如今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帶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下圖為貴州省旅游資源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某中學擬前往貴州省開展以“追憶紅色歲月,重走長征之路”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應選擇的目的地是( )A.畢節 B.遵義C.安順 D.興義10.貴州省交通條件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我國( )A.礦產資源豐富 B.勞動力數量多C.生態環境改善 D.科技實力增強二、解答題(共30分)11.(2024·河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陶瓷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邢窯、定窯和磁州窯久負盛名,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代陶瓷制作時通常以黏土為主要原料,以木柴或煤炭為燃料,需要經過選礦、制坯、在瓷窯中高溫燒制等環節,整個過程耗水較多。目前省內有大量承載著地域歷史文化的古瓷窯遺址,很多遺址分布在偏僻的鄉村。下圖示意河北省主要古瓷窯口分布。(1)歷史上,由于南部黃河和西部 山脈阻隔等原因,河北陶瓷保留了獨特風格。(2)目前,河北省古瓷窯口空間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 部地區,為山區向 (填地形類型)的過渡地帶。(3)指出歷史上河北陶瓷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4)你認為偏僻鄉村的古瓷窯遺址是否具有開發價值,請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12.(2024·河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嘎拉村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境內有野生桃樹千余棵。每年春季桃花盛開時,成片的桃林與雪山同框、美不勝收,成就了這里“雪域桃花源”的美譽。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該村大力發展瓜果種植,同時加強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村容村貌建設,隨著拉(薩)林(芝)鐵路的開通運營、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來此欣賞美景、體驗民族文化。一幅鄉村美、百姓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嘎拉村徐徐展開。下圖示意嘎拉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分布。(1)林芝市嘎拉村位于 高原東南部, 河畔。(2)簡要分析嘎拉村所在區域桃花和雪山景觀并存的原因。(3)列舉兩項嘎拉村除賞花外還可開發的旅游項目。(4)說明西藏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推廣的嘎拉村經驗。13.(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閱讀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近地面過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態雪)降到地面,與低于O℃的物體(植物、道路、車輛、電線等)碰撞立即凍結為冰的現象稱為凍雨。如果凍雨持續時間長,物體表面會形成光滑厚冰層,造成災害。今年1月30日-2月3日,如圖1所示三個城市中,有一個城市及周邊出現歷史罕見的凍雨災害(如圖2)。(1)出現歷史罕見凍雨災害的城市是數碼 。(2)根據圖2,列舉凍雨災害的兩方面表現。(3)如果你處在凍雨災害發生地,請列舉一項安全防護措施。(4)推測2月3日后幾日凍雨災害嚴重程度可能的變化,并說明理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重組卷03-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湖北專用)(原卷版).docx 重組卷03-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湖北專用)(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