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科學試卷1.(2025七下·杭州月考)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學習工具,指通過簡化、抽象或模擬的方式,用易于理解的形式來表征復雜的研究對象、過程或系統。下列屬于模型的是()A. B.C. D.【答案】B【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解答】奧迪車標、節水標志和二氧化碳化學式均屬于符號,計算公式屬于模型。故答案為:B。2.(2025七下·杭州月考)某品牌的食用調和油,瓶上標有“5L(升)”字樣。若這瓶油用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油與原來的油相比()A.質量和密度均減小 B.質量和密度均增大C.質量和密度均不變 D.質量減小,密度不變【答案】D【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質量指的是所含物質的多少。【解答】用去四分之一,剩余的油所含物質減少,可知質量減小,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可知密度不變。故答案為:D。3.(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這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形成的。對這些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B.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C.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D.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答案】A【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A、雪由水蒸氣凝華而成,凝華放熱,故A正確;B、霧由水蒸氣液化而成,液化放熱,故B錯誤;C、露由水蒸氣液化而成,液化放熱,故C錯誤;D、霜由水蒸氣凝華而成,凝華放熱,故D錯誤。故答案為:A。4.(2025七下·杭州月考)小科把涼牛奶放在熱水中加熱,如圖1所示,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水和牛奶末溫相同B.乙是牛奶的溫度變化圖像C.水的溫度變化比牛奶的慢D.水的初溫比牛奶高,溫度從水傳向牛奶【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溫度變化曲線越陡,說明溫度變化越快。【解答】A、由圖2可知,最終牛奶和水的末溫相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牛奶從熱水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2可知,表示水溫變化的曲線甲比表示牛奶溫度變化的曲線乙更陡,說明牛奶的溫度變化量小于牛奶的溫度變化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的初溫比牛奶高,熱量從水傳遞給牛奶,溫度是狀態量,不能傳遞,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表示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草履蟲在結構層次上屬于aB.人體的心臟、血液在結構層次上屬于bC.桃樹在結構層次上屬于cD.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如圖所示的結構層次【答案】C【知識點】組織;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單細胞生物;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a是組織,b是器官,ce 是生物體,d是系統。【解答】A、草履蟲屬于單細胞生物,a表示的是組織,故A錯誤;B、人體的心臟屬于器官即b,血液屬于組織,即a,故B錯誤;C、桃樹屬于生物體,可知屬于c,故C正確;D、病毒屬于生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故D錯誤。故答案為:C。6.(2025七下·杭州月考)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生殖和發育的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圖是青蛙的發育過程,其一生中呼吸器官有3種B.乙圖中的a是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場所,也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C.丙圖中的大豆種子萌發時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子葉D.丁圖將多肉植物的葉插入土壤中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答案】B【知識點】生物的呼吸器官;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植物通過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屬于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解答】A、青蛙在蝌蚪時期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a是子宮,是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輸卵管是受精的場所,故B錯誤,符合題意;C、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利用葉進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2025七下·杭州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樣的,甲、乙為兩種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圖。下列選項符合的是()選項 甲 乙 丙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體提供營養B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C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D 營養繁殖 種子繁殖 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丙兼具甲和乙的共同特點。【解答】A、卵生不需要母體提供營養,故A錯誤;B、體外受精不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故B錯誤;C、分裂生殖母體一分為二,形成新個體,出芽生殖新個體從母體脫落,可知兩種生殖方式均是直接從母體產生新個體,故C正確;D、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不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故D錯誤。故答案為:C。8.(2025七下·杭州月考)現有甲、乙、丙三個品種的桃樹,將甲的帶芽枝條嫁接到乙樹上,枝條成活并在開花后授以丙品種的花粉,所得果實可食部分的形狀接近于()A.甲品種 B.乙品種C.丙品種 D.三個品種兼有【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解答】嫁接時,新結的果實與接穗相同,由題中信息可知,接穗為甲,可食用部分屬于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可知其性狀取決于雌蕊,則性狀接近甲。故答案為:A。9.(2025七下·杭州月考)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蛋變咸快慢的原因與下列現象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A.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用放大鏡看不見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解析】【分析】擴散現象說明了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蛋變咸快慢的原因是溫度的不同。【解答】解: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說明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A、將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蔗糖分子溶解在水中,用放大鏡觀察不到分子,故A不符合題意。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故B不符合題意。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故C符合題意。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2025七下·杭州月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A 是兩種微粒的結構模型示意圖,這兩種微粒不是同種元素B.圖B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其中X=15,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C.圖C微粒與圖D微粒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故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D.圖D 微粒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解答】A、由圖可知,A中左側原子中有一個質子,右側原子中有兩個質子,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同主族的兩種元素,原子序數相差8,可知磷是15號元素,則x=15,磷在第三橫行,即為第三周期,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D、C中微粒核外電子數比質子數多1,表示的是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氟離子,D中微粒核外電子數比質子數少2,表示的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兩者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在同一族,沒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正確,不符合題意。11.(2025七下·杭州月考)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則氧原子的實際質量可表示為( )A. B.3m C. D.【答案】C【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用公式表示為: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將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即可.【解答】解:根據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已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和“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將可設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則108= ,解得x= ,則設相對原子質量為16的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y,則16= ,解得y= .故選C.12.(2025七下·杭州月考)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含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H;②2NH3;③SO2;④;⑤;⑥;⑦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⑥ 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C.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答案】B【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 ①2H:表示兩個氫原子;②2NH3表示兩個氨分子;③SO2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④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⑤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⑥表示兩個氫氧根離子;⑦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解答】A、離子帶電,可知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⑥,故A錯誤;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該原子的右下角,可知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有:③⑦,故B正確;C、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數字寫在右上角,可知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⑤,故C錯誤;D、表示分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分子化學式的前面,可知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②,故D錯誤。故答案為:B。13.(2025七下·杭州月考)某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圖甲是該物質的元素質量分數圓餅圖,圖乙為該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圖。據圖分析,下列關于該物質說法正確的是 ()A.元素X、Y、Z分別表示氫、氧、碳B.該物質相對分子質量為46gC.該物質由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成D.該物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答案】A【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常見物質的分類;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解答】A、由圖乙可知,該物質的化學式為,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可知X表示的是氫、Y表示的是氧、Z表示的是碳,故A正確;B、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單位是“1”,不是“g”,故B錯誤;C、該物質由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構成的,故C錯誤;D、該物質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A。14.(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10gB.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C.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答案】D【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均無關。【解答】A、由圖可知,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20g,故A錯誤;B、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 質量無關,故B錯誤;C、由圖可知,當甲和乙的體積均為20立方厘米時,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由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C錯誤;D、由圖可知,當甲乙的質量均為10g時,甲的體積為10立方厘米,乙的體積為20立方厘米,可知乙的體積是甲的兩倍,故D正確。故答案為:D。15.(2025七下·杭州月考)用托盤天平測量銅塊的質量,方法正確時測量出來的質量為m1,而另一個同學在托盤天平未調節時(指針偏在分度盤左邊)就開始測量,最終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時,測得物體的質量為m2,則m1與m2的關系是()A. B. C. D.無法確定【答案】A【知識點】誤差分析;天平的使用及讀數【解析】【分析】天平左盤中物質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物質的質量與游碼示數之和。【解答】指針偏左,說明左側偏重,稱量后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則此時砝碼加游碼的質量等于物體的質量加剛開始左側偏重的質量,可知測量值將偏大。故答案為:A。16.(2025七下·杭州月考)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看圖回答問題:(1)甲圖蝗蟲的發育,它和蠶的發育不一樣,是因為蝗蟲發育過程中沒有 期。(2)丙圖的關鍵步驟是要確保①②兩部分的 緊密結合,接穗才能成活。(3)丁圖中,胎兒通過 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4)上述甲乙丙丁圖中的 (可多選)圖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答案】(1)蛹(2)形成層(3)胎盤和臍帶(4)乙丙【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昆蟲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蛹期,而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2)形成層屬于分生組織,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3)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4)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優勢是可以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且繁殖速度快。【解答】(1)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2)嫁接時,要確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貼。(3)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4)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由圖可知,乙和丙屬于無性生殖。17.(2025七下·杭州月考)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一個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因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能不斷產生新的血細胞(如圖)。(1)血液是人體內流動的 組織。(2)造血干細胞產生新的血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的 。 (選填“分裂”、 “生長”、 “分化”)【答案】(1)結締(2)分化【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解析】【分析】(1)人類的四大組織:結締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2)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組織。【解答】(1)血液、軟骨、肌腱屬于結締組織。(2)造血干細胞經過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18.(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為大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圖中的哪一結構 (填字母)(2)一粒玉米種子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說主要是由于()。(填字母)A.胚乳中有充足的營養物質B.種皮對種子有很好的保護作用C.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答案】(1)D(2)A;B;C【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A是種皮,B是胚芽,C是胚軸,D是胚根,E是子葉,F是種皮和果皮,G是胚乳。(2)種子萌發除了外界條件要適宜,自身條件也要好,例如種子要完整、飽滿、不在休眠期等。【解答】(1)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即圖中的D。(2)A、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故A正確;B、種皮對種子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避免種子內的胚被破壞,故B正確;C、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容易萌發,長成幼苗,故C正確。故答案為:ABC。19.(2025七下·杭州月考)科學家從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了凍結萬年的古老病毒,樣本中復活的病毒感染了阿米巴原蟲并完成繁殖。阿米巴原蟲可使人患病。研究表明,該病毒或許可以用于治療人感染阿米巴原蟲引起的疾病。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下列有關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的古老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A.沒有細胞結構 B.遺傳物質是蛋白質C.沒有自己的遺傳信息 D.外殼由遺傳物質構成(2)下列關于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的古老病毒以及相關研究,敘述錯誤的是()。A.該病毒不能獨立生活B.該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病毒C.該病毒會增加人體內阿米巴原蟲數量D.該研究說明病毒并不只是對人類有害【答案】(1)A(2)C【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1)病毒與其它生物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你 你 根據病毒寄生的生物體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解答】(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故答案為:A。(2)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要寄生在活細胞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病毒能夠感染阿米巴原蟲,可知該病毒屬于動物病毒,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樣本中復活的病毒感染了阿米巴原蟲并完成繁 ”和“研究表明,該病毒或許可以用于治療人感染阿米巴原蟲引起的疾病?!笨芍摬《緯p小人體內阿米巴原蟲的數量,故C錯誤,符合題意;D、病毒能夠感染阿米巴原蟲,可知病毒并不只是對人類有害,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2025七下·杭州月考)氕、氘、氚是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它們的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相關信息如表。試回答:名稱 符號 相對原子質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由圖可知,原子結構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個超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其化學式可表示為T2O。T2O 中T的化合價為 ,T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答案】(1)質子(2)+1;22【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中也可能沒有中子。(2)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和。【解答】(1)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由最左側的圖像可知,黑色小球表示的是質子。(2)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知T的化合價為,解得x=+1。由表中數據可知T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則T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1.(2025七下·杭州月考)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1)提起壓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則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模型圖是 (填字母序號).(2)某礦石樣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化合物,經測定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如圖甲。由此可推測,該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選填“碳酸鈣”、 “二氧化硅”、 “氧化鐵”)。(3)圖乙是小科模仿甲圖構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則圖乙中的A 表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答案】(1)C(2)碳酸鈣(3)N【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發生物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水分子除彼此間隙改變外,其它條件均不變。(2)“钅”字旁的元素為金屬元素,可知碳不屬于金屬元素。(3)相同物質中比較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大小可直接比較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即可。【解答】(1)水汽化后分子間間隙變大,相同范圍內的水分子個數減少,但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可知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模型圖是C。(2)由圖甲可知,該礦石中不含碳元素,可知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為碳酸鈣。(3)由圖乙可知,A表示的元素質量分數最大,結合尿素的化學式可知,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最大,可知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則A表示的是氮元素,符號為N。22.(2025七下·杭州月考)已知R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m與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在數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個電子,則其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 ?。ㄓ煤瑇、m的代數式表示)【答案】m﹣x﹣2【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據此分析解答。【解答】R2+是R原子失去2個電子得到的,則R原子核外電子數為:x+2。根據“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R原子的質子數為x+2,那么中子數為:m-(x+2)=m-x-2。23.(2025七下·杭州月考)地球上的鐵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若Fe2O3、Fe3O4兩種化合物的分子數相同,則Fe2O3與Fe3O4的鐵元素的質量比為 。【答案】2:3【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相同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可知質量比等于原子個數之比。【解答】鐵元素的質量比等于鐵原子的個數比,Fe2O3、Fe3O4兩種化合物的分子數相同,則Fe2O3與Fe3O4的鐵原子的個數比為2:3,則鐵元素的質量比為2:3。24.(2025七下·杭州月考)一次物理課上,老師拿出了4個表面涂著相同顏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實心正方體金屬塊(上面分別標著1、2、3、4四個數字,漆的質量、體積都忽略不計),老師告訴大家其中兩個是鐵塊,另兩個是銅塊 同學們測量了每個金屬塊的質量和體積后.老師在黑板上用描點法畫圖象,如圖所示,剛剛描好對應的四個點。聰明的小科就知道了哪兩個是銅塊,哪兩個是鐵塊,請你判斷金屬塊3是 塊,和金屬塊2是同樣材料做的是金屬塊 。()【答案】銅;4【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由可知,密度曲線為過原點的直線,進而判斷13和24分別屬于同種金屬。【解答】密度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的物質,密度不變,可知質體積曲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結合圖像可知,13屬于同種金屬,24屬于同種金屬。銅的密度大于鐵,由可知,體積一定時,銅的質量更大,即密度曲線更靠近縱坐標,可知13是銅塊,24是鐵塊。25.(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圖甲為某物質的凝固圖像。(1)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從開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時 min。(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答案】(1)晶體;10(2)變多【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晶體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據此判斷物質是否屬于晶體。(2)凝固的條件:溫度到達凝固點且能繼續放熱。【解答】(1)由圖甲可知,該物質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知屬于晶體。該物質從第10分鐘開始凝固,到第20分鐘凝固結束,可知耗時10分鐘。(2)物質在熔化時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高于該物質的凝固點,物質可以從冰水混合物中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因為熱量散失而凝固,可知冰將變多。26.(2025七下·杭州月考)2024年1月5日19時20分,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將天目1號氣象星座15-18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衛星從地面到太空,其質量 。(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2)衛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差高達250℃,而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又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科學家采用了熱管溫控技術,管內工作的液體在熱端吸熱而 ,在冷端放熱而液化,這樣反復工作使衛星兩面溫度趨于平衡。【答案】(1)不變(2)汽化【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解析】【分析】(1)物體的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位置、狀態、溫度等無關。(2)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1)物體的質量大小與其所在位置無關,所以衛星從地面到太空,質量不變。(2)液體在熱端吸收熱量,汽化成氣體,降低熱端的溫度,氣體又在冷端受冷液化,放出熱量,提升冷端的溫度,液體回流熱端,反復汽化、液化,使衛星兩面溫度趨于平衡。27.(2025七下·杭州月考)為探究酒精濃度對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某實驗小組用斑馬魚做了如下實驗:步驟一:取5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濃度為5%、10%、15%和20%的酒精溶液。步驟二:每個燒杯放入5條斑馬魚,記錄下三十分鐘內斑馬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統計平均值結果如下表。組別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戊組處理方式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出現側翻時間/秒 未出現 65 44 29 20死亡時間/秒 未出現 535 402 305 196步驟三:選用 的魚,重復以上實驗三次,統計三次實驗的平均值。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中對照組為 。(2)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普遍性,步驟三中 處應該選用怎樣的魚 。(3)通過對以上數據分析后,可得出結論:酒精對斑馬魚的生命活動有影響,且 。(4)請結合本實驗結果和青少年時期特點,請你談談作為青少年,是否應該飲酒,為什么 。【答案】(1)甲組(2)不同種類(3)酒精濃度越大,對生物生命活動影響越大(4)由本實驗可知,酒精對動物生命活動有影響,青少年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不應該飲酒【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健康的含義與提高健康水平【解析】【分析】(1)對照組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2)只用斑馬魚進行實驗具有偶然性,應使用其它品種的魚進行重復實驗。(3)根據表示數據進行分析,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越短,說明酒精對其的影響越大。(4)酒精對生命活動有不利影響,可知青少年不應飲酒。【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組沒有添加酒精,是對照組,作用是對照。(2)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果,應換用其它品種點的魚類進行重復實驗。(3)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濃度越高,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越短,可知酒精濃度越大,對生物生命活動影響越大。(4)由本實驗可知,酒精對動物生命活動有影響,青少年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所以未防止酒精對身體造成傷害,不應該飲酒。28.(2025七下·杭州月考)傳統防凍液以乙二醇和水為主要成分,但存在凝固點不穩定、腐蝕性強等問題。小科嘗試用“抗凝劑A”替代水改良防凍液性能,因此做了抗凝劑A在防凍液中占比(抗凝劑A的質量/防凍液總質量)對防凍液凝固點的影響的探究實驗,以下是實驗步驟及數據:①按比例混合乙二醇和抗凝劑A,配制5種不同配方(見下表)。配方 乙二醇/g 抗凝劑A/g 抗凝劑A的占比 凝固點1 90 10 10%2 80 20 20%3 70 30 30%4 60 40 40% -495 50 50 50% -50.5②將防凍液置于低溫環境中,持續攪拌并記錄液體凝固時的溫度。(1)要想完成上述實驗,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寫一種即可)(2)若要驗證“抗凝劑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凍液性能",應如何設置對照組 。A.取 100g清水作對照 B.取 100g乙二醇作對照 C.每組均將抗凝劑A 換成等量清水做對照(3)小科在完成探究后得出結論:防凍液中抗凝劑A越多,防凍液的凝固點越低。請你判斷小科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原因。 。(4)抗凝劑A成本較高,若某地區冬季最低氣溫為-45℃,請推薦一款配方并說明理由?!? 。【答案】(1)天平、溫度計(2)C(3)不正確,應比較抗凝劑A的占比對防凍液凝固點的影響(4)推薦配方4,能滿足需求,且抗凝劑A用量少,成本低/推薦配方5,能滿足需求。【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控制變量法;天平的使用及讀數;熔點和凝固點【解析】【分析】(1)天平是測量質量的工具,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2)根據實驗目的要驗證“抗凝劑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凍液性能"可知,需要將每組實驗中的A換成等量的水進行探究。(3)要根據占比進行分析而不是質量。(4)選擇的前提是混合液的凝固點低于當地的最低溫度。【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需要測量質量和溫度,則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為溫度計和天平。(2)實驗目的是驗證“抗凝劑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凍液性能",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時只需將各組實驗中的抗凝劑A換成等量的清水進行重復實驗即可。故答案為:C。(3)他的結論不正確,應比較的是抗凝劑A的占比對防凍液凝固點的影響,而不是抗凝劑A的添加量的多少。(4)混合液的凝固點要低于當地的最低溫度,若既要滿足要求又要成分低,則選擇的是配方4,如果只要求有效,則配方5也可行。29.(2025七下·杭州月考)學習原子結構后,小科的科學學習小組在家用一些常見的器材模擬完成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如圖所示。【裝置介紹】①α粒子:玩具槍射出的子彈。②金原子:不透明的薄紙球。③ :磁懸浮地球儀模型。④加濕器:利用家用加濕器噴出的水霧,可以將玩具槍的瞄準器發出的紅色光線的軌跡顯現出來。⑤有機玻璃筒:統計分析子彈的運動軌跡。⑥薄紙球的制作:用書法臨摹的半透明紙制作。【實驗過程】①組裝裝置,接通加濕器和磁懸浮電源,讓2名組員帶好護目鏡,一名組員用瞄準器瞄準薄紙球的不同位置,扣動玩具槍扳機,讓子彈射入薄紙球。②另一名組員用記號筆在有機玻璃筒上畫出每次射發子彈的軌跡,并記錄薄紙球上每次子彈射入和射出的孔洞,做好實驗數據記錄。③實驗結束后,根據運動軌跡的不同可以將子彈路徑分為直接穿過和發生偏轉兩類。(1)裝置介紹中 處磁懸浮地球儀模型模擬的是原子中的 。(2)從數量角度比較,直接穿過的子彈數量 發生偏轉的子彈數量(選填“>”、 “<”、 “=”)(3)小科認為通過該模擬實驗即可證明原子內有原子核的存在,你覺得小科的判斷對嗎,為什么 。(4)科學小組同學實驗后交流認為,該裝置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請指出如何改進。 (寫一點即可)。【答案】(1)原子核(2)>(3)不正確,模擬實驗只是為方便觀察,無法直接證明原子內有原子核的存在(4)薄紙球再大一些/磁懸浮模型再小一些【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結合原子的構成可知,模擬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很小,所以大部分子彈是直接穿過,沒有發生偏轉的。(3)采用類比法的實驗都只是便于觀察,不能推出對應的結論。(4)為了體現原子核體積小,可將紙球做大一點或者將懸浮球做小一點。【解答】(1)由圖可知,磁懸浮球在紙球的中心,體積小、質量大,可知模擬的是原子核。(2)原子內部大部分是空的,可知直接穿過的子彈數量大于發生偏轉的子彈數量。(3)該實驗是模擬實驗,采用了類比法,不能推出原子內有原子核的存在。(4)原子核的體積很小,所以可將薄紙球再大一些或者將磁懸浮模型做的再小一些。30.(2025七下·杭州月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現象:將干冰投入裝水的玻璃瓶中,發現水在劇烈“沸騰”,瓶口出現大量“白氣”。【答案】干冰升華,變成氣態二氧化碳,在水中冒出大量氣泡,像是“沸騰”,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升華后的二氧化碳液化成小水珠,就是“白氣”。【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吸熱易升華,過量的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中,從水中逸出,像是“沸騰”,瓶口的白氣是由于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31.(2025七下·杭州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科同學繪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據此表回答問題。1H 氫 2He氦3Li 鋰 4Be 鈹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Ne氖11Na鈉 12Mg鎂 13Al鋁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氬(1)其中有一處元素符號不正確,應改為 。(2)科學家計劃于2025年啟動合成120號元素的實驗,若成功,則該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質子數是 ,在化學反應中它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答案】(1)Si(2)120(3)8;得到【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元素符號取自于拉丁文名稱的首字母,若首字母相同,則再加一個小寫字母來區別。(2)原子中: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3)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轉化為陰離子,失去電子轉化為陽離子。【解答】(1)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錯誤的是硅的元素符號,正確的符號為:Si。(2)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可知120號元素的核電荷數為120。(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由圖可知氧元素點的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可知氧原子的質子數為8。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2,易得到電子轉化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32.(2025七下·杭州月考)黃酒是浙江紹興的特產。以前小店賣黃酒和賣醬油都用竹筒狀的容器(稱為提子,如圖分別為量取醬油和黃酒的標準提子,若取滿,則所取液體剛好為50g,100g,250g。)來量取,由于黃酒的密度比醬油的密度小,量取相同質量的黃酒和醬油時所用的器具不同。(1)若量取與醬油等質量的黃酒應用 (填“甲”或“乙”)類型的提子。(2)小科在紹興買了一瓶黃酒。回家后,按圖所示A→B→C的順序進行了實驗,測出了黃酒的密度。由圖所示數據求得黃酒的密度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按照小科的實驗方案測出的黃酒密度 (填“偏大”或“偏小”),聰明的你分析后采用圖2中 的順序進行實驗使測出的黃酒密度更準確。【答案】(1)乙(2)(3)偏大;BCA【知識點】誤差分析;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式判斷等質量的黃酒和醬油的體積,從而判斷合適的提子。(2)黃酒的質量等于B減A,體積為60mL,即60立方厘米,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密度大小。(3)先B后A,雖然會有部分黃酒殘留在燒杯中,但黃酒的質量使用差值計算的,所以質量差就為量筒內黃酒的質量,測量結果準確。【解答】(1)黃酒的密度比醬油小,由可知,等質量的黃酒和醬油,黃酒的體積更大,所以選擇的是乙類型的提子。(3)將燒杯中的黃酒倒入量筒時,會由部分黃酒殘留在燒杯中,導致體積測量值偏小,由可知,測得的密度將偏大。為減小誤差,應先通過B測量燒杯和黃酒的總質量,再將黃酒倒入量筒測量量筒內黃酒的體積,最后測量燒杯的質量,用B減去A,即為量筒內黃酒的質量,體積和質量測量均準確,可知測得的密度精確度更高。33.(2025七下·杭州月考)小科為預防蛀牙,購買了一只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元素來自于單氟磷酸鈉,且單氟磷酸鈉的質量分數在0.76%~0.80%時,防齲齒效果好,以下是該牙膏包裝盒上的部分說明。(1)求單氟磷酸鈉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2)通過計算判斷,該牙膏是否有較好的防齲齒效果。【答案】(1)F%=19/144×100%=13.2%(2),所以沒有較好的防齲齒效果【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等于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2)某元素的質量與該元素在物質中的質量分數的比值即為該化合物的質量,以此計算單氟磷酸鈉的質量,再用單氟磷酸鈉的質量除以牙膏的質量計算其質量分數,若在0.76%~0.80%之間,則防齲齒效果好。1 / 1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科學試卷1.(2025七下·杭州月考)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學習工具,指通過簡化、抽象或模擬的方式,用易于理解的形式來表征復雜的研究對象、過程或系統。下列屬于模型的是()A. B.C. D.2.(2025七下·杭州月考)某品牌的食用調和油,瓶上標有“5L(升)”字樣。若這瓶油用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油與原來的油相比()A.質量和密度均減小 B.質量和密度均增大C.質量和密度均不變 D.質量減小,密度不變3.(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霧、露、霜等現象,都是水這種物質發生物態變化形成的。對這些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B.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C.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D.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4.(2025七下·杭州月考)小科把涼牛奶放在熱水中加熱,如圖1所示,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水和牛奶末溫相同B.乙是牛奶的溫度變化圖像C.水的溫度變化比牛奶的慢D.水的初溫比牛奶高,溫度從水傳向牛奶5.(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表示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草履蟲在結構層次上屬于aB.人體的心臟、血液在結構層次上屬于bC.桃樹在結構層次上屬于cD.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如圖所示的結構層次6.(2025七下·杭州月考)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生殖和發育的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圖是青蛙的發育過程,其一生中呼吸器官有3種B.乙圖中的a是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場所,也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C.丙圖中的大豆種子萌發時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子葉D.丁圖將多肉植物的葉插入土壤中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7.(2025七下·杭州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樣的,甲、乙為兩種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圖。下列選項符合的是()選項 甲 乙 丙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體提供營養B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C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D 營養繁殖 種子繁殖 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A.A B.B C.C D.D8.(2025七下·杭州月考)現有甲、乙、丙三個品種的桃樹,將甲的帶芽枝條嫁接到乙樹上,枝條成活并在開花后授以丙品種的花粉,所得果實可食部分的形狀接近于()A.甲品種 B.乙品種C.丙品種 D.三個品種兼有9.(2025七下·杭州月考)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蛋變咸快慢的原因與下列現象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br/>A.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用放大鏡看不見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10.(2025七下·杭州月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A 是兩種微粒的結構模型示意圖,這兩種微粒不是同種元素B.圖B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其中X=15,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C.圖C微粒與圖D微粒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故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D.圖D 微粒帶兩個單位正電荷11.(2025七下·杭州月考)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則氧原子的實際質量可表示為( ?。?br/>A. B.3m C. D.12.(2025七下·杭州月考)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含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H;②2NH3;③SO2;④;⑤;⑥;⑦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⑥ 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C.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13.(2025七下·杭州月考)某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圖甲是該物質的元素質量分數圓餅圖,圖乙為該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圖。據圖分析,下列關于該物質說法正確的是 ()A.元素X、Y、Z分別表示氫、氧、碳B.該物質相對分子質量為46gC.該物質由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成D.該物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14.(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10gB.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C.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15.(2025七下·杭州月考)用托盤天平測量銅塊的質量,方法正確時測量出來的質量為m1,而另一個同學在托盤天平未調節時(指針偏在分度盤左邊)就開始測量,最終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時,測得物體的質量為m2,則m1與m2的關系是()A. B. C. D.無法確定16.(2025七下·杭州月考)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看圖回答問題:(1)甲圖蝗蟲的發育,它和蠶的發育不一樣,是因為蝗蟲發育過程中沒有 期。(2)丙圖的關鍵步驟是要確保①②兩部分的 緊密結合,接穗才能成活。(3)丁圖中,胎兒通過 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4)上述甲乙丙丁圖中的 (可多選)圖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17.(2025七下·杭州月考)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一個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因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能不斷產生新的血細胞(如圖)。(1)血液是人體內流動的 組織。(2)造血干細胞產生新的血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的 。 (選填“分裂”、 “生長”、 “分化”)18.(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為大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圖中的哪一結構 (填字母)(2)一粒玉米種子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說主要是由于()。(填字母)A.胚乳中有充足的營養物質B.種皮對種子有很好的保護作用C.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19.(2025七下·杭州月考)科學家從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了凍結萬年的古老病毒,樣本中復活的病毒感染了阿米巴原蟲并完成繁殖。阿米巴原蟲可使人患病。研究表明,該病毒或許可以用于治療人感染阿米巴原蟲引起的疾病。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下列有關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的古老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A.沒有細胞結構 B.遺傳物質是蛋白質C.沒有自己的遺傳信息 D.外殼由遺傳物質構成(2)下列關于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的古老病毒以及相關研究,敘述錯誤的是()。A.該病毒不能獨立生活B.該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病毒C.該病毒會增加人體內阿米巴原蟲數量D.該研究說明病毒并不只是對人類有害20.(2025七下·杭州月考)氕、氘、氚是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它們的原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相關信息如表。試回答:名稱 符號 相對原子質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由圖可知,原子結構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個超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其化學式可表示為T2O。T2O 中T的化合價為 ,T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21.(2025七下·杭州月考)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1)提起壓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則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模型圖是 (填字母序號).(2)某礦石樣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化合物,經測定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如圖甲。由此可推測,該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選填“碳酸鈣”、 “二氧化硅”、 “氧化鐵”)。(3)圖乙是小科模仿甲圖構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則圖乙中的A 表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22.(2025七下·杭州月考)已知R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m與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在數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個電子,則其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 ?。ㄓ煤瑇、m的代數式表示)23.(2025七下·杭州月考)地球上的鐵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若Fe2O3、Fe3O4兩種化合物的分子數相同,則Fe2O3與Fe3O4的鐵元素的質量比為 。24.(2025七下·杭州月考)一次物理課上,老師拿出了4個表面涂著相同顏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實心正方體金屬塊(上面分別標著1、2、3、4四個數字,漆的質量、體積都忽略不計),老師告訴大家其中兩個是鐵塊,另兩個是銅塊 同學們測量了每個金屬塊的質量和體積后.老師在黑板上用描點法畫圖象,如圖所示,剛剛描好對應的四個點。聰明的小科就知道了哪兩個是銅塊,哪兩個是鐵塊,請你判斷金屬塊3是 塊,和金屬塊2是同樣材料做的是金屬塊 。()25.(2025七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圖甲為某物質的凝固圖像。(1)根據圖像可知該物質為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從開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時 min。(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26.(2025七下·杭州月考)2024年1月5日19時20分,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將天目1號氣象星座15-18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衛星從地面到太空,其質量 。(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2)衛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差高達250℃,而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又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科學家采用了熱管溫控技術,管內工作的液體在熱端吸熱而 ,在冷端放熱而液化,這樣反復工作使衛星兩面溫度趨于平衡。27.(2025七下·杭州月考)為探究酒精濃度對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某實驗小組用斑馬魚做了如下實驗:步驟一:取5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濃度為5%、10%、15%和20%的酒精溶液。步驟二:每個燒杯放入5條斑馬魚,記錄下三十分鐘內斑馬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統計平均值結果如下表。組別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戊組處理方式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出現側翻時間/秒 未出現 65 44 29 20死亡時間/秒 未出現 535 402 305 196步驟三:選用 的魚,重復以上實驗三次,統計三次實驗的平均值。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中對照組為 。(2)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普遍性,步驟三中 處應該選用怎樣的魚 。(3)通過對以上數據分析后,可得出結論:酒精對斑馬魚的生命活動有影響,且 。(4)請結合本實驗結果和青少年時期特點,請你談談作為青少年,是否應該飲酒,為什么 。28.(2025七下·杭州月考)傳統防凍液以乙二醇和水為主要成分,但存在凝固點不穩定、腐蝕性強等問題。小科嘗試用“抗凝劑A”替代水改良防凍液性能,因此做了抗凝劑A在防凍液中占比(抗凝劑A的質量/防凍液總質量)對防凍液凝固點的影響的探究實驗,以下是實驗步驟及數據:①按比例混合乙二醇和抗凝劑A,配制5種不同配方(見下表)。配方 乙二醇/g 抗凝劑A/g 抗凝劑A的占比 凝固點1 90 10 10%2 80 20 20%3 70 30 30%4 60 40 40% -495 50 50 50% -50.5②將防凍液置于低溫環境中,持續攪拌并記錄液體凝固時的溫度。(1)要想完成上述實驗,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寫一種即可)(2)若要驗證“抗凝劑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凍液性能",應如何設置對照組 。A.取 100g清水作對照 B.取 100g乙二醇作對照 C.每組均將抗凝劑A 換成等量清水做對照(3)小科在完成探究后得出結論:防凍液中抗凝劑A越多,防凍液的凝固點越低。請你判斷小科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原因?!? 。(4)抗凝劑A成本較高,若某地區冬季最低氣溫為-45℃,請推薦一款配方并說明理由?!? 。29.(2025七下·杭州月考)學習原子結構后,小科的科學學習小組在家用一些常見的器材模擬完成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如圖所示。【裝置介紹】①α粒子:玩具槍射出的子彈。②金原子:不透明的薄紙球。③ :磁懸浮地球儀模型。④加濕器:利用家用加濕器噴出的水霧,可以將玩具槍的瞄準器發出的紅色光線的軌跡顯現出來。⑤有機玻璃筒:統計分析子彈的運動軌跡。⑥薄紙球的制作:用書法臨摹的半透明紙制作。【實驗過程】①組裝裝置,接通加濕器和磁懸浮電源,讓2名組員帶好護目鏡,一名組員用瞄準器瞄準薄紙球的不同位置,扣動玩具槍扳機,讓子彈射入薄紙球。②另一名組員用記號筆在有機玻璃筒上畫出每次射發子彈的軌跡,并記錄薄紙球上每次子彈射入和射出的孔洞,做好實驗數據記錄。③實驗結束后,根據運動軌跡的不同可以將子彈路徑分為直接穿過和發生偏轉兩類。(1)裝置介紹中 處磁懸浮地球儀模型模擬的是原子中的 。(2)從數量角度比較,直接穿過的子彈數量 發生偏轉的子彈數量(選填“>”、 “<”、 “=”)(3)小科認為通過該模擬實驗即可證明原子內有原子核的存在,你覺得小科的判斷對嗎,為什么 。(4)科學小組同學實驗后交流認為,該裝置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改進,請指出如何改進。 (寫一點即可)。30.(2025七下·杭州月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現象:將干冰投入裝水的玻璃瓶中,發現水在劇烈“沸騰”,瓶口出現大量“白氣”。31.(2025七下·杭州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科同學繪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據此表回答問題。1H 氫 2He氦3Li 鋰 4Be 鈹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Ne氖11Na鈉 12Mg鎂 13Al鋁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氬(1)其中有一處元素符號不正確,應改為 。(2)科學家計劃于2025年啟動合成120號元素的實驗,若成功,則該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質子數是 ,在化學反應中它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32.(2025七下·杭州月考)黃酒是浙江紹興的特產。以前小店賣黃酒和賣醬油都用竹筒狀的容器(稱為提子,如圖分別為量取醬油和黃酒的標準提子,若取滿,則所取液體剛好為50g,100g,250g。)來量取,由于黃酒的密度比醬油的密度小,量取相同質量的黃酒和醬油時所用的器具不同。(1)若量取與醬油等質量的黃酒應用 (填“甲”或“乙”)類型的提子。(2)小科在紹興買了一瓶黃酒?;丶液?,按圖所示A→B→C的順序進行了實驗,測出了黃酒的密度。由圖所示數據求得黃酒的密度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按照小科的實驗方案測出的黃酒密度 (填“偏大”或“偏小”),聰明的你分析后采用圖2中 的順序進行實驗使測出的黃酒密度更準確。33.(2025七下·杭州月考)小科為預防蛀牙,購買了一只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元素來自于單氟磷酸鈉,且單氟磷酸鈉的質量分數在0.76%~0.80%時,防齲齒效果好,以下是該牙膏包裝盒上的部分說明。(1)求單氟磷酸鈉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2)通過計算判斷,該牙膏是否有較好的防齲齒效果。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解答】奧迪車標、節水標志和二氧化碳化學式均屬于符號,計算公式屬于模型。故答案為:B。2.【答案】D【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質量指的是所含物質的多少。【解答】用去四分之一,剩余的油所含物質減少,可知質量減小,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可知密度不變。故答案為:D。3.【答案】A【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A、雪由水蒸氣凝華而成,凝華放熱,故A正確;B、霧由水蒸氣液化而成,液化放熱,故B錯誤;C、露由水蒸氣液化而成,液化放熱,故C錯誤;D、霜由水蒸氣凝華而成,凝華放熱,故D錯誤。故答案為:A。4.【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溫度變化曲線越陡,說明溫度變化越快。【解答】A、由圖2可知,最終牛奶和水的末溫相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牛奶從熱水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2可知,表示水溫變化的曲線甲比表示牛奶溫度變化的曲線乙更陡,說明牛奶的溫度變化量小于牛奶的溫度變化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的初溫比牛奶高,熱量從水傳遞給牛奶,溫度是狀態量,不能傳遞,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答案】C【知識點】組織;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單細胞生物;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a是組織,b是器官,ce 是生物體,d是系統。【解答】A、草履蟲屬于單細胞生物,a表示的是組織,故A錯誤;B、人體的心臟屬于器官即b,血液屬于組織,即a,故B錯誤;C、桃樹屬于生物體,可知屬于c,故C正確;D、病毒屬于生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故D錯誤。故答案為:C。6.【答案】B【知識點】生物的呼吸器官;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植物通過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屬于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解答】A、青蛙在蝌蚪時期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a是子宮,是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輸卵管是受精的場所,故B錯誤,符合題意;C、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利用葉進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屬于無性生殖,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丙兼具甲和乙的共同特點。【解答】A、卵生不需要母體提供營養,故A錯誤;B、體外受精不需要母體提供發育場所,故B錯誤;C、分裂生殖母體一分為二,形成新個體,出芽生殖新個體從母體脫落,可知兩種生殖方式均是直接從母體產生新個體,故C正確;D、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不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故D錯誤。故答案為:C。8.【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解答】嫁接時,新結的果實與接穗相同,由題中信息可知,接穗為甲,可食用部分屬于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可知其性狀取決于雌蕊,則性狀接近甲。故答案為:A。9.【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解析】【分析】擴散現象說明了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蛋變咸快慢的原因是溫度的不同。【解答】解:鴨蛋放在常溫的鹽水中腌了一個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葉蛋時即使不敲破蛋殼,幾個小時后蛋里面就變咸了,說明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A、將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蔗糖分子溶解在水中,用放大鏡觀察不到分子,故A不符合題意。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故B不符合題意。C、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故C符合題意。D、鉛柱緊壓在一起后能懸掛鉤碼而不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解答】A、由圖可知,A中左側原子中有一個質子,右側原子中有兩個質子,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不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同主族的兩種元素,原子序數相差8,可知磷是15號元素,則x=15,磷在第三橫行,即為第三周期,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D、C中微粒核外電子數比質子數多1,表示的是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氟離子,D中微粒核外電子數比質子數少2,表示的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兩者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在同一族,沒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正確,不符合題意。11.【答案】C【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用公式表示為: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將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即可.【解答】解:根據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已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和“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將可設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則108= ,解得x= ,則設相對原子質量為16的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y,則16= ,解得y= .故選C.12.【答案】B【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 ①2H:表示兩個氫原子;②2NH3表示兩個氨分子;③SO2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④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⑤表示一個鎂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⑥表示兩個氫氧根離子;⑦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解答】A、離子帶電,可知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⑥,故A錯誤;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該原子的右下角,可知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有:③⑦,故B正確;C、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數字寫在右上角,可知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⑤,故C錯誤;D、表示分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分子化學式的前面,可知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②,故D錯誤。故答案為:B。13.【答案】A【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常見物質的分類;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解答】A、由圖乙可知,該物質的化學式為,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可知X表示的是氫、Y表示的是氧、Z表示的是碳,故A正確;B、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單位是“1”,不是“g”,故B錯誤;C、該物質由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構成的,故C錯誤;D、該物質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A。14.【答案】D【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均無關。【解答】A、由圖可知,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20g,故A錯誤;B、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 質量無關,故B錯誤;C、由圖可知,當甲和乙的體積均為20立方厘米時,甲的質量大于乙的質量,由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C錯誤;D、由圖可知,當甲乙的質量均為10g時,甲的體積為10立方厘米,乙的體積為20立方厘米,可知乙的體積是甲的兩倍,故D正確。故答案為:D。15.【答案】A【知識點】誤差分析;天平的使用及讀數【解析】【分析】天平左盤中物質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物質的質量與游碼示數之和。【解答】指針偏左,說明左側偏重,稱量后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則此時砝碼加游碼的質量等于物體的質量加剛開始左側偏重的質量,可知測量值將偏大。故答案為:A。16.【答案】(1)蛹(2)形成層(3)胎盤和臍帶(4)乙丙【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昆蟲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蛹期,而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2)形成層屬于分生組織,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3)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4)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優勢是可以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且繁殖速度快。【解答】(1)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2)嫁接時,要確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貼。(3)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4)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由圖可知,乙和丙屬于無性生殖。17.【答案】(1)結締(2)分化【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組織【解析】【分析】(1)人類的四大組織:結締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2)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組織。【解答】(1)血液、軟骨、肌腱屬于結締組織。(2)造血干細胞經過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18.【答案】(1)D(2)A;B;C【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A是種皮,B是胚芽,C是胚軸,D是胚根,E是子葉,F是種皮和果皮,G是胚乳。(2)種子萌發除了外界條件要適宜,自身條件也要好,例如種子要完整、飽滿、不在休眠期等。【解答】(1)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即圖中的D。(2)A、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胚乳,故A正確;B、種皮對種子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避免種子內的胚被破壞,故B正確;C、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容易萌發,長成幼苗,故C正確。故答案為:ABC。19.【答案】(1)A(2)C【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1)病毒與其它生物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你 你 根據病毒寄生的生物體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解答】(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故答案為:A。(2)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要寄生在活細胞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病毒能夠感染阿米巴原蟲,可知該病毒屬于動物病毒,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樣本中復活的病毒感染了阿米巴原蟲并完成繁 ”和“研究表明,該病毒或許可以用于治療人感染阿米巴原蟲引起的疾病?!笨芍?,該病毒會減小人體內阿米巴原蟲的數量,故C錯誤,符合題意;D、病毒能夠感染阿米巴原蟲,可知病毒并不只是對人類有害,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答案】(1)質子(2)+1;22【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中也可能沒有中子。(2)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之和。【解答】(1)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由最左側的圖像可知,黑色小球表示的是質子。(2)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知T的化合價為,解得x=+1。由表中數據可知T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則T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1.【答案】(1)C(2)碳酸鈣(3)N【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發生物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水分子除彼此間隙改變外,其它條件均不變。(2)“钅”字旁的元素為金屬元素,可知碳不屬于金屬元素。(3)相同物質中比較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大小可直接比較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即可。【解答】(1)水汽化后分子間間隙變大,相同范圍內的水分子個數減少,但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可知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模型圖是C。(2)由圖甲可知,該礦石中不含碳元素,可知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為碳酸鈣。(3)由圖乙可知,A表示的元素質量分數最大,結合尿素的化學式可知,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最大,可知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則A表示的是氮元素,符號為N。22.【答案】m﹣x﹣2【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據此分析解答。【解答】R2+是R原子失去2個電子得到的,則R原子核外電子數為:x+2。根據“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R原子的質子數為x+2,那么中子數為:m-(x+2)=m-x-2。23.【答案】2:3【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相同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可知質量比等于原子個數之比。【解答】鐵元素的質量比等于鐵原子的個數比,Fe2O3、Fe3O4兩種化合物的分子數相同,則Fe2O3與Fe3O4的鐵原子的個數比為2:3,則鐵元素的質量比為2:3。24.【答案】銅;4【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由可知,密度曲線為過原點的直線,進而判斷13和24分別屬于同種金屬。【解答】密度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的物質,密度不變,可知質體積曲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結合圖像可知,13屬于同種金屬,24屬于同種金屬。銅的密度大于鐵,由可知,體積一定時,銅的質量更大,即密度曲線更靠近縱坐標,可知13是銅塊,24是鐵塊。25.【答案】(1)晶體;10(2)變多【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晶體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據此判斷物質是否屬于晶體。(2)凝固的條件:溫度到達凝固點且能繼續放熱。【解答】(1)由圖甲可知,該物質在凝固時溫度不變,可知屬于晶體。該物質從第10分鐘開始凝固,到第20分鐘凝固結束,可知耗時10分鐘。(2)物質在熔化時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高于該物質的凝固點,物質可以從冰水混合物中吸收熱量,冰水混合物因為熱量散失而凝固,可知冰將變多。26.【答案】(1)不變(2)汽化【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解析】【分析】(1)物體的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位置、狀態、溫度等無關。(2)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1)物體的質量大小與其所在位置無關,所以衛星從地面到太空,質量不變。(2)液體在熱端吸收熱量,汽化成氣體,降低熱端的溫度,氣體又在冷端受冷液化,放出熱量,提升冷端的溫度,液體回流熱端,反復汽化、液化,使衛星兩面溫度趨于平衡。27.【答案】(1)甲組(2)不同種類(3)酒精濃度越大,對生物生命活動影響越大(4)由本實驗可知,酒精對動物生命活動有影響,青少年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不應該飲酒【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健康的含義與提高健康水平【解析】【分析】(1)對照組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2)只用斑馬魚進行實驗具有偶然性,應使用其它品種的魚進行重復實驗。(3)根據表示數據進行分析,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越短,說明酒精對其的影響越大。(4)酒精對生命活動有不利影響,可知青少年不應飲酒。【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組沒有添加酒精,是對照組,作用是對照。(2)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果,應換用其它品種點的魚類進行重復實驗。(3)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濃度越高,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越短,可知酒精濃度越大,對生物生命活動影響越大。(4)由本實驗可知,酒精對動物生命活動有影響,青少年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所以未防止酒精對身體造成傷害,不應該飲酒。28.【答案】(1)天平、溫度計(2)C(3)不正確,應比較抗凝劑A的占比對防凍液凝固點的影響(4)推薦配方4,能滿足需求,且抗凝劑A用量少,成本低/推薦配方5,能滿足需求。【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控制變量法;天平的使用及讀數;熔點和凝固點【解析】【分析】(1)天平是測量質量的工具,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2)根據實驗目的要驗證“抗凝劑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凍液性能"可知,需要將每組實驗中的A換成等量的水進行探究。(3)要根據占比進行分析而不是質量。(4)選擇的前提是混合液的凝固點低于當地的最低溫度。【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需要測量質量和溫度,則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為溫度計和天平。(2)實驗目的是驗證“抗凝劑A 替代水是否能改善防凍液性能",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時只需將各組實驗中的抗凝劑A換成等量的清水進行重復實驗即可。故答案為:C。(3)他的結論不正確,應比較的是抗凝劑A的占比對防凍液凝固點的影響,而不是抗凝劑A的添加量的多少。(4)混合液的凝固點要低于當地的最低溫度,若既要滿足要求又要成分低,則選擇的是配方4,如果只要求有效,則配方5也可行。29.【答案】(1)原子核(2)>(3)不正確,模擬實驗只是為方便觀察,無法直接證明原子內有原子核的存在(4)薄紙球再大一些/磁懸浮模型再小一些【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結合原子的構成可知,模擬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很小,所以大部分子彈是直接穿過,沒有發生偏轉的。(3)采用類比法的實驗都只是便于觀察,不能推出對應的結論。(4)為了體現原子核體積小,可將紙球做大一點或者將懸浮球做小一點。【解答】(1)由圖可知,磁懸浮球在紙球的中心,體積小、質量大,可知模擬的是原子核。(2)原子內部大部分是空的,可知直接穿過的子彈數量大于發生偏轉的子彈數量。(3)該實驗是模擬實驗,采用了類比法,不能推出原子內有原子核的存在。(4)原子核的體積很小,所以可將薄紙球再大一些或者將磁懸浮模型做的再小一些。30.【答案】干冰升華,變成氣態二氧化碳,在水中冒出大量氣泡,像是“沸騰”,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升華后的二氧化碳液化成小水珠,就是“白氣”。【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吸熱易升華,過量的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中,從水中逸出,像是“沸騰”,瓶口的白氣是由于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31.【答案】(1)Si(2)120(3)8;得到【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元素符號取自于拉丁文名稱的首字母,若首字母相同,則再加一個小寫字母來區別。(2)原子中: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3)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轉化為陰離子,失去電子轉化為陽離子。【解答】(1)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錯誤的是硅的元素符號,正確的符號為:Si。(2)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可知120號元素的核電荷數為120。(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由圖可知氧元素點的原子序數為8,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可知氧原子的質子數為8。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2,易得到電子轉化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32.【答案】(1)乙(2)(3)偏大;BCA【知識點】誤差分析;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式判斷等質量的黃酒和醬油的體積,從而判斷合適的提子。(2)黃酒的質量等于B減A,體積為60mL,即60立方厘米,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密度大小。(3)先B后A,雖然會有部分黃酒殘留在燒杯中,但黃酒的質量使用差值計算的,所以質量差就為量筒內黃酒的質量,測量結果準確。【解答】(1)黃酒的密度比醬油小,由可知,等質量的黃酒和醬油,黃酒的體積更大,所以選擇的是乙類型的提子。(3)將燒杯中的黃酒倒入量筒時,會由部分黃酒殘留在燒杯中,導致體積測量值偏小,由可知,測得的密度將偏大。為減小誤差,應先通過B測量燒杯和黃酒的總質量,再將黃酒倒入量筒測量量筒內黃酒的體積,最后測量燒杯的質量,用B減去A,即為量筒內黃酒的質量,體積和質量測量均準確,可知測得的密度精確度更高。33.【答案】(1)F%=19/144×100%=13.2%(2),所以沒有較好的防齲齒效果【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等于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的乘積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2)某元素的質量與該元素在物質中的質量分數的比值即為該化合物的質量,以此計算單氟磷酸鈉的質量,再用單氟磷酸鈉的質量除以牙膏的質量計算其質量分數,若在0.76%~0.80%之間,則防齲齒效果好。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5月月考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