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原卷版+解析版+設計說明)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原卷版+解析版+設計說明)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
(本試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50 分鐘)
小小的提醒:書寫端正,字跡清楚,注意卷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題 型 判斷題 選擇題 探究題 等 級 卷面書寫
對題數
一、判斷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1分,共14分)
1.住房中的窗戶只是通風系統的一部分,和采光系統無關。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住房各系統的認識和相互關系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根據課堂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電路等多各系統組成,各項系統相互影響、相互配合、協調整合。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2.中國天眼的建造過程很重要,選址是工程建設的第一步。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工程建設過程各階段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住房建造的主要過程包括選址、設計、建造、驗收;工程建設的每個過程都非常重要,需要協同發揮作用。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3.伸縮式曬衣架可以變形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框架的穩定性。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工程設計中蘊含的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平行四邊形特征容易變形,具有不穩定性,三角形抗壓,最穩定。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4.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工程過程中評估和改進重要性的認知。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5.盡管校園的區域不大,我們也要認真仔細搜索生物。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校園生物多樣性調查活動中全面性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制定全面的調查活動方案。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6.“有其父必有其子”,說明父母的特征都會遺傳到子女身上。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生物遺傳現象的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人類親代與后代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同。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7.我們要學習孟德爾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科學家科學史的拓展學習情況。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課后拓展:奧地利科學家孟德爾和他的豌豆實驗。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8.如果每個性狀表現出兩種特征,3個性狀可以呈現6類相貌。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相貌特征組合的理解和應用。
難度 高 來源 根據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3個性狀且每個性狀表現出兩種特征,可以呈現2×2×2=8種相貌。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9.隨著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星座。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星座知識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根據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現象。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0.活動觀星圖可以幫助我們觀察星座,要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活動觀星圖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活動觀星盤使用時舉過頭頂,并正確的對應出東西的方向。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1.恒星往往是靜止不動的,而行星是圍繞著恒星運動的。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察學生對恒星、行星等天體之間運動關系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恒星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運動的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不相同;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運轉的天體。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2.宇宙是運動變化著、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著的。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宇宙的認知。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3.有顏色變化的反應不一定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也不一定都有顏色變化。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化學變化伴隨現象的理解。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嘗嘗會伴隨一些現象,如產生氣體、發光發熱、改變顏色、產生沉淀等。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14.人類要利用好化學變化,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 )
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化學變化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化學變化產生的新物質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和方便。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二、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1.杭州亞運會體育館建設前向社會進行招投標,競標單位制作標書時不需要考慮( )。
A.錢塘江畔的自然環境和氣候 B.亞運會舉辦的時間
C.場館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D.場館的后期管理單位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根據教材標書樣本的拓展應用和聯系生活的綜合素養。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對一項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聯。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2.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大橋全長55千米,包括橋、島、隧 B.橫跨伶仃洋,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C.大橋在修建過程中利用了兩座天然島嶼 D.建島海床有18米的淤泥,用圓鋼筒圍島的辦法解決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港珠澳大橋基本結構和建造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及相應解決辦法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港珠澳大橋飛跨伶仃洋,全長55千米,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將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大橋建設過程用到了修建人工島和用圓鋼筒圍島的辦法。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3.小科和小組成員們一起搭建塔臺,按照( )順序搭建。
A.先搭底座—再搭立柱-最后搭頂端 B.先搭立柱——再搭頂端—最后搭底座
C.先搭頂端—再搭立柱—最后搭底座 D.先搭底座—再搭頂端—最后用立柱連接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塔臺制作過程的掌握。
難度 中 來源 根據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塔臺上小下大,底座穩固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4.小科組的塔臺經過測試,不僅符合高度要求,而且抗風能力強,他們的做法值得學習的是( )。
A.底部比上部大且重 B.整體設計成框架結構
C.不小心折彎的吸管不用于制作立柱,剪成多段,用來制作塔臺的圍欄 D.以上都是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塔臺改進方法的思考和完善的實際動手能力。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工程設計中蘊含一定的科學知識:塔臺整體重心低不易倒、框架結構穩固、抗風……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5.小學同學制作的塔臺不太美觀,下列改進方案不可行的是( )。
A.減少部分承重的吸管 B.減少部分纏裹過多的膠帶
C.調整整體結構,整體采用對稱的設計 D.減少不必要的吸管結構,考慮吸管顏色的搭配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塔臺美觀問題的實踐解決能力。
難度 高 來源 根據孟建平小學科學單元自主測試卷(一)第5題改編
知識點 塔臺對稱設計重心不偏不容易倒、承重和安全性是重要指標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6.繪制校園生物分布圖時,生物種類太多寫不下,可以( )。
A.用畫圖的方法把生物畫在分布圖上 B.不重要的生物不寫進去
C.用“圖注+編號”的方法繪制 D.隨便寫幾種生物就夠了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繪制校園生物分布圖的掌握。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制作形式多樣的校園生物分布圖,可以如教科書所示在學校平面圖上標注,也可以自己畫出校園各區域。可以采用編號的方法標注各區域中生活的生物名稱,也可以用簡圖或其他方法呈現不同區域的生物分布情況。可以只標注生物名稱,也可以在呈現生物種類的同時,呈現區域內生物的多少。但無論用什么方式,都應力求直觀全面。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7.利用二歧分類法對植物進行分類,下列分類方法錯誤的是( )。
A.根據植物莖中的木質成分不同,分為草質莖和木質莖
B.根據植物葉脈種類的不同,分為平行脈和非平行脈
C.根據植物葉片形狀的不同,分為單子葉和非針形葉
D.非針形葉繼續確定標準分類,可以分為卵形葉和葉為其他形狀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二歧分類法分類的理解和應用。
難度 中 來源 根據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根據植物葉片形狀的不同,分為針形葉和非針形葉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8.杭州智能辦亞運的理念,在很多亞運場館使用了無卡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數字人臉識別監控和報警系統等技術,關于人臉識別技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臉識別技術不能識別雙胞胎
B.人臉識別技術沒有指紋識別可靠安全
C.人臉識別技術能應用是因為人類不同個體間相貌特征存在著差異
D.人臉識別系統只要看臉型就可以識別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人體遺傳變異現象在科技上應用的了解。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人類個體之間存在著相同和不同。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9.下列自然保護區中,( )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而聞名世界。
A.九寨溝 B.臥龍 C.長白山 D.青海湖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我國設立自然保護區情況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根據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臥龍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態系統及大熊貓等珍稀動物。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10.夏季適合觀星,下面有關星座的內容正確的是( )。
A.北極星位于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位于小熊星座
B.“夏季大三角”中的“天津四”屬于天鵝座
C.北斗七星的七顆恒星與地球的距離都一樣,從地球上看一直都是勺子的形狀
D.利用星座進行人的運勢推算很科學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部分星座知識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北極星位于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位于小熊星座;“夏季大三角”中的“天津四”屬于天鵝座;北斗七星的七顆恒星與地球的距離都一樣,從地球上看一直都是勺子的形狀。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1.宇宙中,與銀河系相同級別的天體系統是( )。
A.太陽系 B.仙女座星系 C.地月系 D.宇宙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宇宙天體系統的范圍關系的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通過太空望遠鏡,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許多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等。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2.我們觀測到夜空中出現“牛郎織女”相會其實是這兩顆恒星( )。
A.距離變近 B.和地球的空間位置變化 C.發生碰撞 D.變亮了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恒星運動的理解。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現象。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13.下列成語中,其本意為化學變化的是( )。
A.穿針引線 B.木已成舟 C.煽風點火 D.滴水成冰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察學生對物質變化本質的理解。
難度 中 來源 根據導學作業本改編
知識點 物質的變化分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可以根據是否產生新的物質來判別。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14.下列地方適合存放鐵釘的是( )。
A.有蓋的玻璃容器中 B.浴室柜子里 C.敞開的陶瓷容器 D.有干燥劑的密封袋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鐵釘生銹實驗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鐵釘在有水和空氣的地方容易生銹。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15.煤是由( )經過億萬年復雜的變化慢慢形成的。
A.遠古植物 B.遠古微生物 C.浮游生物 D.人類制造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煤形成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煤炭的形成是億萬年前的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湖泊、沼澤等低洼處大量堆積,被泥沙層層掩埋,由于地殼的變動不斷地被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并在地底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等,慢慢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積巖。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16.醫生建議有抑郁癥的人群可以適量多曬太陽,這主要是因為( )。
A.曬太陽有利于補鈣 B.曬太陽促進大腦分泌有利于情緒的化學物質
C.曬太陽可以呼吸新鮮空氣 D.曬太陽也是運動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有關的認識。
難度 中 來源 根據孟建平小學科學單元自主測試卷(三)第10題改編
知識點 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有關。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三、探究題:(本題共4大題,每小題2分,總35小題,共70分)
中國的大型常駐空間站定名“天宮號空間站”。空間站的建成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識自我的重要一步。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智慧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天宮”小工程師
1.“天宮”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陸續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進入太空,并在空間組合成“天宮號”空間站的基本型“T”字型,這個過程中火箭發射塔在發射任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天宮”空間站由于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工作環境非常特殊,設計時需要克服許多限制,下列限制在設計時可以不考慮的是( )。
A.要與地面保持聯系,通信系統可持續問題 B.無法由地面持續供電,電力供給問題
C.太空中的溫度變化很大,空間站的隔熱問題 D.長時間在太空工作,空間站材料的防生銹問題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遇到工程設計問題時結合相關因素的綜合分析能力。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宇宙真空狀態下沒有空氣和水分。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三兩單元
(2)火箭發射塔的結構和北京國家體育館“鳥巢”相似,都屬于( )類型,除了吊裝火箭部件外還承擔燃料補充、設備檢測、安裝調試等任務。
A.混凝土結構 B.磚混結構 C.框架結構 D.磚木結構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框架結構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像塔臺一樣的結構屬于框架結構。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3)天宮空間站項目的立項是基于我國航天載人航天工程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其采用的空間機械臂技術、物化式再生生保技術、大面積柔性太陽翼技術等均為我國首次在軌開展應用的全新技術, 應用難度大、風險高,這充分說明工程與技術的關系是( )。
A.技術決定工程 B.工程決定技術 C.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 D.毫無關系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工程與技術相互關系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科學技術進步支持工程的實施,工程的實施也推動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4)學校科技節舉行“火箭發射架”模型設計和制作比賽,小科和同學們積極報名參加了比賽。
①關于“火箭發射架”的建造過程按照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選址 b驗收 c明確任務 d設計 e建造
參考答案 cade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工程建設過程的掌握情況。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設計與制作塔臺模型過程:明確任務、選址、設計、建造、驗收。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②小組在“火箭發射架”模型建設過程中,下列做法不恰當的是( )。
A.由組長來設計火箭發射架,其他同學在旁邊參觀
B.小組內遇到難題時,大家積極思考并討論后再定下最終方案
C.若有同學提出合理建議,可經過小組討論后修改方案
D.對沒有達到評價要求的部分,做出最后的調整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小組成員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務的意識。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樂于表達與交流,能夠綜合小組成員的意見;能深入思考,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有小組合作意識。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③關于火箭發射架的設計和制作,下列正確的是( )。
A.先進行設計,再根據設計制作,遇到問題直接改,節省時間
B.火箭發射架的布局和設施不需要考慮發射場地周邊環境氣候、火箭型號等問題
C.因為是模型,所以不考慮穩固性,只考慮作品的美觀性
D.制作完成后要進行嚴格的評估驗收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工程建設中設計、制作、評估等步驟的了解和應用。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聯;制作模型是工程設計的重要環節;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④在測試模型抗風能力時,從左側測試,四級風模型沒有倒,五級風模型倒了,從右側測試,三級風模型沒有倒,四級風模型倒了,那么該小組的模型抗風能力是( )風。
A.二級 B.三級 C.四級 D.五級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模型抗風能力的判斷。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測試是工程設計中重要的環節,有一定的檢測工具和檢測標準。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一單元
“天宮”小生物學家
2.2022年7月24日,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成功進入太空,隨后,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正式啟動實驗。
(1)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太空水稻”在中國空間站經歷了120天的空間培育生長。我國是國際上首次完成空間微重力條件下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實驗的國家。
①太空種植的水稻種子培育出的水稻和地面的水稻非常相似,這是植物的( )現象。
A.變異 B.遺傳 C.生長 D.適應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植物遺傳和變異現象的應用能力。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植物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②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月球,甚至在火星,都能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袁隆平把中國的雜交水稻產量大大提升,請你再舉2個例子說明人類利用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改善著人類的生活?
參考答案 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出許多植物新品種,如高產抗倒扶小麥、無籽西瓜、不同品種的玉米、觀賞植物……答案合理即可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植物遺傳變異現象與人類生活聯系的拓展學習。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科學技術改善人類生活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③余姚河姆渡遺址曾發掘出炭化的水稻顆粒,這也印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對古生物遺體、遺跡或遺物的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 )。(多選題)
A.復原出當時生物的樣貌 B.了解河姆渡生物的多樣性
C.研究生物是怎樣變化的 D.了解當時河姆渡先民的生活情況
參考答案 ABC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古生物研究意義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對古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們認識生物及其地球環境的發展變化,推測古生物與現存生物的關系等。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④年年育種插秧本來是水稻種植的常態,而云南大學研究團隊2022年10月測產成功,確定培育出可用于實際生產的多年生水稻品種,栽種一次多季收割,省種省錢減輕勞力。從這個科技事件得知( )。
A.多年生水稻是利用自然變異培育出來的
B.科學技術改善著人類的生活,我們可以隨意變異出各種生物新品種
C.遺傳和變異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有在實驗室才會發生
D.人類是應用了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植物新品種的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生物遺傳和變異現象的理解。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植物后代和親代存在相同和 不同,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與人類的生活有聯系。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2)2022年10月12月,“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的空間站開講,首次展示了空間站植物研究項目的
科學實驗操作--通過基因調控控制的不同開花期的擬南芥。
①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擬南芥是二年生草本,總狀花序頂生,花瓣4片,白色,匙形,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列( )植物不能與它歸為同一類。
A.桂花 B.鳳仙花 C.藻類 D.狗尾草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植物分類的掌握和應用能力。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擬南芥屬于陸生、開花、草本植物;藻類屬于水生、不開花植物。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②擬南芥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它的基因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組中最小的,是進行遺傳學研究的好材料,同學們也想像生物學家一樣了解身邊更多的生物,于是他們開始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以下做法不合適的是( )。
A.小組先制定調查方案后實際調查 B.有些不認識的生物可以先拍照記錄下來
C.分小組調查不同區域的生物種類和數量 D.校園附近經常飛來飛去的鳥類不用統計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校園生物大搜索活動的實踐應用能力。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要全面、科學地了解校園內的生物。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3)空間站里的生命生態實驗柜主要為植物、水生生物、小型模式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等多類別生物樣品提供相應的培養環境與生命保障,用于研究小型生物在太空中的生長發育。
①科學家們為了研究太空環境對有機體的影響,把許多動物送上了太空,其中包括狗、貓和類人猿,這些動物屬于( )。
A.哺乳動物 B.無脊椎動物 C.脊柱動物 D.野生動物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動物分類的應用。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直接生下小動物,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動物是哺乳動物。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②人類對宇宙積極探索,但是地球一直是我們最美好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話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類要關注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狀況,沿河兩岸的綠化,實現全方位監測河道生態環境。
B.京杭大運河的保護是大人的事,與小學生無關
C.對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要圈養起來保護
D.自然界的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保護的意義不大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意義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二單元
“天宮”小宇航員
3.2021年4月29日11時,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1)2023年12月10日,長征系列火箭迎來第500次發射,天和核心艙就是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的,世界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是( )。
A.俄羅斯 B.美國 C.中國 D.日本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中國航天史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2)作為小宇航員,一定知道不少宇宙知識以及中國航天事業的非凡成就。
①關于我國的“探月”成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
B.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
C.嫦娥探月工程分“繞、落”二部走。
D.2022年9月9日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并將其命名為“嫦娥石”,我國成為世界第3個發現月球新礦物的國家。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中國重大航天實事的關注度。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嫦娥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部走。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②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地球上,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因為( )。
A.月球公轉和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 B.月球自轉和月球公轉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照不到陽光看上去很黑暗 D.月球不會發光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月球基本知識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月球不透明,不會自己發光,月球自轉和月球公轉周期相同。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③從中國空間站的宇航員視角出發,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太空中看不到星星 B. 宇航員看到的太空是藍色的
C.空間站90分鐘繞地球一圈,一天能看到15次日出日落 D.宇航員能看到勺子形狀的北斗七星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星座、太空等知識的了解。
難度 高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現象,觀察地點不同,看到的星座形狀會發生變化。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3)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發生在4月20日,屬于混合日食。混合日食很罕見,是日環食和日全食的組合。
①觀察日食時,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直接用眼睛觀察 B.用裝有濾光鏡的望遠鏡觀察
C.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樹蔭下觀測地面上的小亮點變化 D. 配戴專業的日食觀測鏡觀察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日食觀察的注意事項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日食觀測時不能裸眼觀察,需要使用專業觀察工具。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②發生日食時,太陽、月球、地球處于( )的位置關系。
A.地球—月球—太陽 B.地球—太陽—月球 C.太陽—地球—月球
參考答案 A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日食原理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于同一直線上,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剛好落在地球上,發生日食現象。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③日食發生的時間一般是農歷每月的初一,杭州亞殘會于2023年10月15日閉幕,這天剛好是我國的農歷九月初一,能看到日食現象么?請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不一定能看到日食,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且三者處于同一直線時會發生日食現象,雖然每逢農歷初一月球會運行到日地之間,但三者不一定會處于同一直線上……答案合理即可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日食發生日期以及日食發生條件的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于同一直線上,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剛好落在地球上,發生日食現象。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4)2023年9月27日,被稱為“千眼天珠”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順利通過工藝測試,正式建成。圓環陣不但能監測太陽的各種爆發活動,還能監測太陽風暴進入行星際的過程。有關太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太陽的活動與地球息息相關 B.太陽屬于銀河系的行星
C.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 D.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太陽基本知識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太陽屬于恒星,位于太陽系中心位置,質量占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5)2022年12月15日,傍晚17時50分左右,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金華市一帶,一顆超亮火流星突如其來刺破了夜空。火流星就是隕石,通常來自 星和 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參考答案 火、木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太陽系各種天體位置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6)2022年12月29日,小科觀察到了“行星合月”的現象(右圖),“行星合月”是指行星和月亮正好運行到相同的赤經,兩者靠得很近的天象。圖片中雖然這顆行星比月亮小,但事實上它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它是( )。
A.水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太陽系中各行星的基本數據的掌握。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太陽系中木星直徑最大,體積最大。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7)2023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講述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整個太陽系將被太陽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流浪地球”計劃,使用大量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4.2光年外的恒星比鄰星作為新家園。若電影情節真實發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衰老膨脹后第一個吞沒的是離它最近的行星地球
B.比鄰星是一顆和太陽一樣的恒星
C.地球到達比鄰星的時間是4.2年
D.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天王星也會受影響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太陽系中各天體基本知識的掌握。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比鄰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三單元
“天宮”小科普員
4.空間站基本構型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為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員們提供了更寬敞的生活空間。那么空間站是如何運行的,航天員們在空間站如何生活的呢?一起來揭秘一下吧!
(1)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采摘了“太空菜園”種植出的新鮮蔬菜,“太空蔬菜”現摘現吃、新鮮又美味,航天員同時也為新一批蔬菜培養做好了準備。
①太空種植植物可通過 作用吸收航天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同時生產 ,可一定程度上凈化密閉艙室環境,獲得清新的空氣;
參考答案 光合、氧氣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光合作用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與水轉化為氧氣和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質,增加了大氣層中氧氣的含量。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②太空種植植物還有這些原因,你覺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航天員提供了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豐富航天員食譜。
B.食物可以提供給宇航員能量和營養,食物消化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C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還可實現密閉系統內水凈化,為航天員補充純凈的水。
D.植物可為航天員提供綠色鮮活的環境,通過照料植物可以緩解航天員壓力,正向調節航天員心理情緒。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無關。
參考答案 D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的了解。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食物消化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有關。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2)一年間,中國空間站“迎來送往”,三批中國航天員分別入駐,茫茫宇宙一次次留下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身影。
①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軌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第四次太空科普授課。在空間站點燃蠟燭,在微重力環境下,神奇的發現燃燒的蠟燭產生了球形火焰,除了火焰形狀不同,空間站的蠟燭燃燒產生水 、炭黑等新物質變化,同時燃燒過程中蠟燭油融化,這個過程中既有 變化,又有 變化。
參考答案 化學、物理(答案可以互換)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蠟燭燃燒實驗中物質變化的分析。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②宇航員們在中國空間站過春節,年夜飯的美食豐富可口,尤其是椰蓉面包松軟,是因為( )。
A.制作面包的面粉疏松 B.面包里有很多防腐劑
C.生面團中揉入了小蘇打和酵母 D.工作人員加的面粉多
參考答案 C
命題意圖 考查對生活中化學變化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在面團發酵過程中,酵母會分解面團中的糖分并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氣體會被困在由面筋形成的網狀結構中,從而使面團逐漸膨脹。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③千百年來,人類都是通過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提取糖分,宇航員吃的糖需要從地面運輸上天。2023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經過2年多的探索,在實驗室內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全合成,有了這項技術,暢想未來宇航員可以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制糖,這個過程屬于
變化。
參考答案 化學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化學變化本質的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化學變化產生新的物質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3)航天器在軌飛行,需要穩定的能源來維持設備的正常運轉。
①空間站利用太陽光提供的能源屬于( )能源。
A.傳統 B.清潔 C.化石 D.不可再生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能源分類的了解。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太陽能屬于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②地面生活的我們更要倡導綠色出行,減少尾氣排放,下面不同能源車型,( )最環保。
A.汽油、天然氣混合型能源車 B.電動新能源汽車 C.燃油汽車 D.柴油汽車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能源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度 低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燃油汽車使用石油、柴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電動新能源汽車使用電能。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4)空間站內的氣體、液體都在凈化處理之后重新利用,但是固體垃圾通過固體垃圾儲存器收集起來集中處理。為減少空間占用,固體垃圾會經過壓縮處理。不過這些垃圾并不會帶回地面,而是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之后被拋掉,在大氣摩擦燃燒的作用下,最終在大氣層里煙消云散。
①空間站固體垃圾被壓縮處理屬于 變化,垃圾被燃燒處理屬于 變化。
參考答案 物理、化學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物質變化本質區別的理解應用。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②在地球上的我們為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以下不值得提倡的是( )。
A.參加“無車日”“無煙日”“地球1小時”等環保行動,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
B.夏季,教室里的空調設置低于26℃
C.過節不放煙花,既存在安全隱患又污染環境
D.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參考答案 B
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在生活中的環保意識。
難度 中 來源 原創
知識點 關注我們的環境,正視環境問題和生活中的環保措施。 教材單元 對標教材第四單元
說明:
等級評價:
整張試卷折算成50題,一題為2分。批改時,經折算后,對42題及以上的評為優秀;對36-41題范圍內的評為良好;對30-35題范圍內的評為合格;對29題及以下的評為尚需努力。
書寫評價:
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個等級。
書寫端正、整齊,字跡清楚、大小均勻,卷面清潔的評為“優秀”;
書寫基本工整,筆畫清楚, 卷面基本清潔的評為“良好”;
書寫不整齊,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的評為“尚需努力”;
其余的評為“合格”。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
試卷整體設計意圖說明及分析
一、設計理念及特點
本試卷為教科版六年級下冊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卷,圍繞科學學科核心素養,依據六年級下冊教材教學目標和主要內容進行編寫。以檢測小學階段學業水平和能力為目標,體現《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22版》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注重考試命題的素養立意,全面考察學生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發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作用,考核對核心概念的理解。
本試卷旨在貼近社會實際、學生生活,注重知識的鞏固,兼顧知識的延伸,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探究能力提升等方面進行比較全面地檢測,強調以現實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通過檢測如實地反映出學生的科學學習情況。
本試卷命題特點:
嚴格依據學業質量標準,保證命題立意、命題框架、試題情境和范圍、任務難度等準確體現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命題根據評價內容特點,深入理解核心素養內涵,選取恰當的評價方法,設計適合的問題、任務。
注重基礎鞏固:全卷中避免出現死記硬背的題目,突出知識應用。能充分體現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為主要目標的命題原則,堅持依托于教材,把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作為重點考查的內容,知識面覆蓋極廣,四個單元的分值分布合理,難度分布基本均勻。
體現思維提升:答題的規范化、語言表達的科學性、解題思路的清晰性、知識結構的網絡化,無一不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是一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學科,在試卷命題時也力求凸顯思維性。當知識儲存和實際應用有沖突,學生就需要在原有感性思維的基礎上進行分析,上升到理性思維的高度。
運用情境展現:全卷命題的最大板塊是探究題,以單元設立項目,結合“中國天宮空間站”、“2023年中國十大科技事件”等時事,置試題于真實情境中,需要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會學”到“會用”,對知識融會貫通。試題情境的創設有機聯系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等現實問題,基于情景設置問題,問題與情境高度融合,并根據測試內容的性質和難度確定題型,同時增加了表述科學觀點的開放性命題,強化科學思維能力的考察,這是科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之一。
二、命題來源占比表
題型 來源 原創 改編 借鑒
判斷題 5.5 1.5 0
選擇題 5.5 2.5 0
探究題 35 0 0
占比(總50題) 92% 8% 0
三、雙向細目標表
為了更加全面反應本試卷的知識覆蓋情況,制定了雙向細目表來具體的明確考題的指向。
(


題 量
課 題
)2024年小學六年級科學學科素養評價細目表
單 元 判斷 選擇 探究 合計
小小工程師 一、了解我們的住房 1 1 2
二、認識工程 1 1 1 3
三、建造塔臺 2 2
四、設計塔臺模型 1 1 2
五、制作塔臺模型 1 1 2
六、測試塔臺模型 1 1 2
七、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1 1 2
生物的多樣性 一、校園生物大搜索 1 1 2
二、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 2 2
三、形形色色的植物 1 1 2 4
四、多種多樣的動物 1 1 2
五、形貌各異的我們 1 1 2
六、古代生物的多樣性 2 2
七、保護生物多樣性 1 1 2
宇宙 一、太陽系大家庭 2 2
二、八顆行星 1 2 3
三、日食 3 3
四、認識星座 1 2 3
五、夏季星空 1 1
六、浩瀚的宇宙 1 1 1 3
七、探索宇宙 2 2
物質的變化 一、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1 1 2
二、產生氣體的變化 1 1
三、發現變化中的新物質 1 1 2
四、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1 1 2
五、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 1 3 4
六、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 1 1
七、美麗的化學變化 1 4 5
合計 14 16 35 65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
學校:
班級:
姓名:
學號: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
(本試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50 分鐘)
小小的提醒:書寫端正,字跡清楚,注意卷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題 型 判斷題 選擇題 探究題 等 級 卷面書寫
對題數
一、判斷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1分,共14分)
1.住房中的窗戶只是通風系統的一部分,和采光系統無關。 ( )
2.中國天眼的建造過程很重要,選址是工程建設的第一步。 ( )
3.伸縮式曬衣架可以變形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框架的穩定性。 ( )
4.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 ( )
5.盡管校園的區域不大,我們也要認真仔細搜索生物。 ( )
6.“有其父必有其子”,說明父母的特征都會遺傳到子女身上。 ( )
7.我們要學習孟德爾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 ( )
8.如果每個性狀表現出兩種特征,3個性狀可以呈現6類相貌。 ( )
9.隨著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星座。 ( )
10.活動觀星圖可以幫助我們觀察星座,要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 ( )
11.恒星往往是靜止不動的,而行星是圍繞著恒星運動的。 ( )
12.宇宙是運動變化著、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著的。 ( )
13.有顏色變化的反應不一定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也不一定都有顏色變化。 ( )
14.人類要利用好化學變化,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 )
二、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1.杭州亞運會體育館建設前向社會進行招投標,競標單位制作標書時不需要考慮( )。
A.錢塘江畔的自然環境和氣候 B.亞運會舉辦的時間
C.場館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D.場館的后期管理單位
2.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大橋全長55千米,包括橋、島、隧 B.橫跨伶仃洋,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C.大橋在修建過程中利用了兩座天然島嶼 D.建島海床有18米的淤泥,用圓鋼筒圍島的辦法解決
3.小科和小組成員們一起搭建塔臺,按照( )順序搭建。
A.先搭底座—再搭立柱-最后搭頂端 B.先搭立柱——再搭頂端—最后搭底座
C.先搭頂端—再搭立柱—最后搭底座 D.先搭底座—再搭頂端—最后用立柱連接
4.小科組的塔臺經過測試,不僅符合高度要求,而且抗風能力強,他們的做法值得學習的是( )。
A.底部比上部大且重 B.整體設計成框架結構
C.不小心折彎的吸管不用于制作立柱,剪成多段,用來制作塔臺的圍欄 D.以上都是
5.小學同學制作的塔臺不太美觀,下列改進方案不可行的是( )。
A.減少部分承重的吸管 B.減少部分纏裹過多的膠帶
C.調整整體結構,整體采用對稱的設計 D.減少不必要的吸管結構,考慮吸管顏色的搭配
6.繪制校園生物分布圖時,生物種類太多寫不下,可以( )。
A.用畫圖的方法把生物畫在分布圖上 B.不重要的生物不寫進去
C.用“圖注+編號”的方法繪制 D.隨便寫幾種生物就夠了
7.利用二歧分類法對植物進行分類,下列分類方法錯誤的是( )。
A.根據植物莖中的木質成分不同,分為草質莖和木質莖
B.根據植物葉脈種類的不同,分為平行脈和非平行脈
C.根據植物葉片形狀的不同,分為單子葉和非針形葉
D.非針形葉繼續確定標準分類,可以分為卵形葉和葉為其他形狀
8.杭州智能辦亞運的理念,在很多亞運場館使用了無卡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數字人臉識別監控和報警系統等技術,關于人臉識別技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臉識別技術不能識別雙胞胎
B.人臉識別技術沒有指紋識別可靠安全
C.人臉識別技術能應用是因為人類不同個體間相貌特征存在著差異
D.人臉識別系統只要看臉型就可以識別
9.下列自然保護區中,( )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而聞名世界。
A.九寨溝 B.臥龍 C.長白山 D.青海湖
10.夏季適合觀星,下面有關星座的內容正確的是( )。
A.北極星位于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位于小熊星座
B.“夏季大三角”中的“天津四”屬于天鵝座
C.北斗七星的七顆恒星與地球的距離都一樣,從地球上看一直都是勺子的形狀
D.利用星座進行人的運勢推算很科學
11.宇宙中,與銀河系相同級別的天體系統是( )。
A.太陽系 B.仙女座星系 C.地月系 D.宇宙
12.我們觀測到夜空中出現“牛郎織女”相會其實是這兩顆恒星( )。
A.距離變近 B.和地球的空間位置變化 C.發生碰撞 D.變亮了
13.下列成語中,其本意為化學變化的是( )。
A.穿針引線 B.木已成舟 C.煽風點火 D.滴水成冰
14.下列地方適合存放鐵釘的是( )。
A.有蓋的玻璃容器中 B.浴室柜子里 C.敞開的陶瓷容器 D.有干燥劑的密封袋
15.煤是由( )經過億萬年復雜的變化慢慢形成的。
A.遠古植物 B.遠古微生物 C.浮游生物 D.人類制造
16.醫生建議有抑郁癥的人群可以適量多曬太陽,這主要是因為( )。
A.曬太陽有利于補鈣 B.曬太陽促進大腦分泌有利于情緒的化學物質
C.曬太陽可以呼吸新鮮空氣 D.曬太陽也是運動
三、探究題:(本題共4大題,總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中國的大型常駐空間站定名“天宮號空間站”。空間站的建成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識自我的重要一步。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智慧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天宮”小工程師
1.“天宮”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陸續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進入太空,并在空間組合成“天宮號”空間站的基本型“T”字型,這個過程中火箭發射塔在發射任務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天宮”空間站由于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工作環境非常特殊,設計時需要克服許多限制,下列限制在設計時可以不考慮的是( )。
A.要與地面保持聯系,通信系統可持續問題 B.無法由地面持續供電,電力供給問題
C.太空中的溫度變化很大,空間站的隔熱問題 D.長時間在太空工作,空間站材料的防生銹問題
(2)火箭發射塔的結構和北京國家體育館“鳥巢”相似,都屬于( )類型,除了吊裝火箭部件外還承擔燃料補充、設備檢測、安裝調試等任務。
A.混凝土結構 B.磚混結構 C.框架結構 D.磚木結構
(3)天宮空間站項目的立項是基于我國航天載人航天工程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其采用的空間機械臂技術、物化式再生生保技術、大面積柔性太陽翼技術等均為我國首次在軌開展應用的全新技術, 應用難度大、風險高,這充分說明工程與技術的關系是( )。
A.技術決定工程 B.工程決定技術 C.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 D.毫無關系
(4)學校科技節舉行“火箭發射架”模型設計和制作比賽,小科和同學們積極報名參加了比賽。
①關于“火箭發射架”的建造過程按照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選址 b驗收 c明確任務 d設計 e建造
②小組在“火箭發射架”模型建設過程中,下列做法不恰當的是( )。
A.由組長來設計火箭發射架,其他同學在旁邊參觀
B.小組內遇到難題時,大家積極思考并討論后再定下最終方案
C.若有同學提出合理建議,可經過小組討論后修改方案
D.對沒有達到評價要求的部分,做出最后的調整
③關于火箭發射架的設計和制作,下列正確的是( )。
A.先進行設計,再根據設計制作,遇到問題直接改,節省時間
B.火箭發射架的布局和設施不需要考慮發射場地周邊環境氣候、火箭型號等問題
C.因為是模型,所以不考慮穩固性,只考慮作品的美觀性
D.制作完成后要進行嚴格的評估驗收
④在測試模型抗風能力時,從左側測試,四級風模型沒有倒,五級風模型倒了,從右側測試,三級風模型沒有倒,四級風模型倒了,那么該小組的模型抗風能力是( )風。
A.二級 B.三級 C.四級 D.五級
“天宮”小生物學家
2.2022年7月24日,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成功進入太空,隨后,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正式啟動實驗。
(1)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太空水稻”在中國空間站經歷了120天的空間培育生長。我國是國際上首次完成空間微重力條件下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實驗的國家。
①太空種植的水稻種子培育出的水稻和地面的水稻非常相似,這是植物的( )現象。
A.變異 B.遺傳 C.生長 D.適應
②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月球,甚至在火星,都能實現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袁隆平把中國的雜交水稻產量大大提升,請你再舉2個例子說明人類利用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改善著人類的生活?
③余姚河姆渡遺址曾發掘出炭化的水稻顆粒,這也印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對古生物遺體、遺跡或遺物的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 )。(多選題)
A.復原出當時生物的樣貌 B.了解河姆渡生物的多樣性
C.研究生物是怎樣變化的 D.了解當時河姆渡先民的生活情況
④年年育種插秧本來是水稻種植的常態,而云南大學研究團隊2022年10月測產成功,確定培育出可用于實際生產的多年生水稻品種,栽種一次多季收割,省種省錢減輕勞力。從這個科技事件得知( )。
A.多年生水稻是利用自然變異培育出來的
B.科學技術改善著人類的生活,我們可以隨意變異出各種生物新品種
C.遺傳和變異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有在實驗室才會發生
D.人類是應用了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植物新品種的
(2)2022年10月12月,“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的空間站開講,首次展示了空間站植物研究項目的
科學實驗操作--通過基因調控控制的不同開花期的擬南芥。
①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擬南芥(如右圖)是二年生草本,總狀花序頂生,花瓣4片,白色,匙形,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列( )植物不能與它歸為同一類。
A.桂花 B.鳳仙花 C.藻類 D.狗尾草
②擬南芥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它的基因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組中最小的,是進行遺傳學研究的好材料,同學們也想像生物學家一樣了解身邊更多的生物,于是他們開始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以下做法不合適的是( )。
A.小組先制定調查方案后實際調查 B.有些不認識的生物可以先拍照記錄下來
C.分小組調查不同區域的生物種類和數量 D.校園附近經常飛來飛去的鳥類不用統計
(3)空間站里的生命生態實驗柜主要為植物、水生生物、小型模式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等多類別生物樣品提供相應的培養環境與生命保障,用于研究小型生物在太空中的生長發育。
①科學家們為了研究太空環境對有機體的影響,把許多動物送上了太空,其中包括狗、貓和類人猿,這些動物屬于( )。
A.哺乳動物 B.無脊椎動物 C.脊柱動物 D.野生動物
②人類對宇宙積極探索,但是地球一直是我們最美好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話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類要關注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狀況,沿河兩岸的綠化,實現全方位監測河道生態環境。
B.京杭大運河的保護是大人的事,與小學生無關
C.對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要圈養起來保護
D.自然界的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保護的意義不大
“天宮”小宇航員
3.2021年4月29日11時,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1)2023年12月10日,長征系列火箭迎來第500次發射,天和核心艙就是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的,世界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是( )。
A.俄羅斯 B.美國 C.中國 D.日本
(2)作為小宇航員,一定知道不少宇宙知識以及中國航天事業的非凡成就。
①關于我國的“探月”成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
B.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
C.嫦娥三號探測器首次證明月球上有水。
D.2022年9月9日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并將其命名為“嫦娥石”,我國成為世界第3個發現月球新礦物的國家。
②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地球上,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因為( )。
A.月球公轉和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 B.月球自轉和月球公轉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照不到陽光看上去很黑暗 D.月球不會發光
③從中國空間站的宇航員視角出發,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太空中看不到星星 B. 宇航員看到的太空是藍色的
C.空間站90分鐘繞地球一圈,一天能看到15次日出日落 D.宇航員能看到勺子形狀的北斗七星
(3)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發生在4月20日,屬于混合日食。混合日食很罕見,是日環食和日全食的組合。
①觀察日食時,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直接用眼睛觀察 B.用裝有濾光鏡的望遠鏡觀察
C.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樹蔭下觀測地面上的小亮點變化 D. 配戴專業的日食觀測鏡觀察
②發生日食時,太陽、月球、地球處于( )的位置關系。
A.地球—月球—太陽 B.地球—太陽—月球 C.太陽—地球—月球
③日食發生的時間一般是農歷每月的初一,杭州亞殘會于2023年10月15日閉幕,這天剛好是我國的農歷九月初一,能看到日食現象么?請分析原因。
(4)2023年9月27日,被稱為“千眼天珠”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順利通過工藝測試,正式建成。圓環陣不但能監測太陽的各種爆發活動,還能監測太陽風暴進入行星際的過程。有關太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太陽的活動與地球息息相關 B.太陽屬于銀河系的行星
C.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 D.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
(5)2022年12月15日,傍晚17時50分左右,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金華市一帶,一顆超亮火流星突如其來刺破了夜空。火流星就是隕石,通常來自 星和 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6)2022年12月29日,小科觀察到了“行星合月”的現象(右圖),“行星合月”是指行星和月亮正好運行到相同的赤經,兩者靠得很近的天象。圖片中雖然這顆行星比月亮小,但事實上它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它是( )。
A.水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
(7)2023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講述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整個太陽系將被太陽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流浪地球”計劃,使用大量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4.2光年外的恒星比鄰星作為新家園。若電影情節真實發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衰老膨脹后第一個吞沒的是離它最近的行星地球
B.比鄰星是一顆和太陽一樣的恒星
C.地球到達比鄰星的時間是4.2年
D.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天王星也會受影響
“天宮”小科普員
4.空間站基本構型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為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員們提供了更寬敞的生活空間。那么空間站是如何運行的,航天員們在空間站如何生活的呢?一起來揭秘一下吧!
(1)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采摘了“太空菜園”種植出的新鮮蔬菜,“太空蔬菜”現摘現吃、新鮮又美味,航天員同時也為新一批蔬菜培養做好了準備。
①太空種植植物可通過 作用吸收航天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同時生產 ,可一定程度上凈化密閉艙室環境,獲得清新的空氣。
②太空種植植物還有這些原因,你覺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航天員提供了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豐富航天員食譜。
B.食物可以提供給宇航員能量和營養,食物消化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C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還可實現密閉系統內水凈化,為航天員補充純凈的水。
D.植物可為航天員提供綠色鮮活的環境,通過照料植物可以緩解航天員壓力,正向調節航天員心理情緒。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無關。
(2)一年間,中國空間站“迎來送往”,三批中國航天員分別入駐,茫茫宇宙一次次留下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身影。
①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軌面向全國青少年進行第四次太空科普授課。在空間站點燃蠟燭,在微重力環境下,神奇的發現燃燒的蠟燭產生了球形火焰,除了火焰形狀不同,空間站的蠟燭燃燒產生水 、炭黑等新物質變化,同時燃燒過程中蠟燭油融化,這個過程中既有 變化,又有 變化。
②宇航員們在中國空間站過春節,年夜飯的美食豐富可口,尤其是椰蓉面包松軟,是因為( )。
A.制作面包的面粉疏松 B.面包里有很多防腐劑
C.生面團中揉入了小蘇打和酵母 D.工作人員加的面粉多
③千百年來,人類都是通過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提取糖分,宇航員吃的糖需要從地面運輸上天。2023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經過2年多的探索,在實驗室內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全合成,有了這項技術,暢想未來宇航員可以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制糖,這個過程屬于
變化。
(3)航天器在軌飛行,需要穩定的能源來維持設備的正常運轉。
①空間站利用太陽光提供的能源屬于( )能源。
A.傳統 B.清潔 C.化石 D.不可再生
②地面生活的我們更要倡導綠色出行,減少尾氣排放,下面不同能源車型,( )最環保。
A.汽油、天然氣混合型能源車 B.電動新能源汽車 C.燃油汽車 D.柴油汽車
(4)空間站內的氣體、液體都在凈化處理之后重新利用,但是固體垃圾通過固體垃圾儲存器收集起來集中處理。為減少空間占用,固體垃圾會經過壓縮處理。不過這些垃圾并不會帶回地面,而是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之后被拋掉,在大氣摩擦燃燒的作用下,最終在大氣層里煙消云散。
①空間站固體垃圾被壓縮處理屬于 變化,垃圾被燃燒處理屬于 變化。
②在地球上的我們為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以下不值得提倡的是( )。
A.參加“無車日”“無煙日”“地球1小時”等環保行動,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
B.夏季,教室里的空調設置低于26℃
C.過節不放煙花,既存在安全隱患又污染環境
D.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修文县| 遂溪县| 同江市| 旬阳县| 抚宁县| 滦南县| 拜城县| 芜湖市| 稷山县| 都兰县| 广安市| 鄂托克前旗| 定陶县| 思茅市| 深州市| 苍南县| 福贡县| 乌兰浩特市| 广元市| 湟源县| 桓仁| 武乡县| 高雄县| 蓝田县| 永登县| 乡城县| 广南县| 衢州市| 杭锦后旗| 大兴区| 江孜县| 台江县| 东安县| 饶河县| 云阳县| 阿合奇县| 分宜县| 庆云县| 成都市|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