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期末測試模擬試卷編寫說明一、出題思路:本試卷為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模擬卷,本卷以項目化的形式考查學生一學期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方面的增量,融入觀察工具科學史,中國古代匠人智慧等元素,拓展其他星球的運動形式和太陽能的發電方式,注重提高學生對文本解讀能力,旨在讓學生在完成試卷后也能有所收獲。所考查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也適當增加部分時事熱點背后蘊含的科學知識。試卷編寫面向全體六年級學生,命題的方式較為活絡,大大減少了需要記憶和背誦的題目,增加了需要閱讀和理解的題目,提高了理解與應用題目類型的比例,同時設置了較多的圖片、著重符號以輔助學生進行讀題,以便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二、知識分布:試卷涵蓋了《微小世界》、《地球的運動》、《工具與技術》和《能量》四個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知識點在試卷中均有所體現,具體涉及到以下科學觀念:單元 知識點微小世界 1.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2.放大鏡又叫凸透鏡,鏡片是透明的,中央厚邊緣薄。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鏡片的凸度有關。 3.工具的發明和進步,使人類的視野不斷擴大和深入,發現更多的自然奧秘。 4.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生物細胞是多種多樣的。 5.在水中生活著形態各異的微小生物,它們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6.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它們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7.能夠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非生物和生物。 8.學習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和微小生物。地球的運動 1.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以及大氣層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陸地組成。 2.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24小時,形成了晝夜交替和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 3.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正午時,物體影子在不同季節有規律地變化。 4.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周期是1年,公轉時地軸傾斜角不變,公轉過程中產生四季變化。 5.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生活。 6.能根據已有知識,對晝夜交替現象成因、地球自轉方向和四季變化成因提出有依據的假設。 7.能基于假設,制定比較完整的探究方案,能通過觀察、模擬實驗、資料查閱、實際測量等形式獲取信息、分析信息、驗證假設,從而建構自己的模型假說。工具與技術 1.技術是人們改造周圍環境的方法,是人類能力的延伸。 2.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和變化。 3.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 4.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5.能使用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6.能用文字、圖示記錄,并借助記錄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7.能用多個指標評價工具在使用過程中的效果。能量 1.自然界存在聲、光、電、熱、磁等各種能量的表現形式。 2.生產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多種多樣,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并儲存在一些物質中。 3.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 4.改變電池正負極的連接方式或改變線圈繞線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電流大小等因素有關。 6.太陽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 7.能夠通過觀察討論、實際調查、查閱資料、實驗研究等多種方法,尋找能量存在及相互轉換的證據。 8.親歷奧斯特實驗、電磁鐵搬運大頭針實驗、改變電磁鐵南北極實驗、電磁鐵磁性強弱對比實驗、小電機工作原理探索實驗等,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悟科學探究中各個要素的特征。 9.經歷圍繞問題設計方案、動手實驗收集數據、同伴研討解釋現象的合作探究過程。 10.學會用分部觀察和整體觀察的方法研究小電動機的構造。三、試卷結構:本試卷試題從內容分布上看各單元的比例相對比較平衡,《工具和技術》和《能量》單元稍多一些,不影響整體考查。從目標分布上看對探究實踐的考查比重較大,科學觀念、科學思維其次,態度責任也有涉及,整體設計比較科學,符合出題的要求與趨勢。從難度分布上看容易題占38.5%,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得分,難度適中的題目占41.0%,大部分學生稍微思考也能得分,較難題占比20.5%,主要涉及簡答題,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挑戰性,也能在考試中拉開一定的層次。總體上來說,不論是內容分布、目標和難度的設置都較科學合理,能夠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試卷結構 內容 比例內容分布 微小世界 23%地球的運動 25%工具與技術 26%能量 26%目標分布 科學觀念 9 23.1%科學思維 7 17.9%探究實踐 18 46.2%態度責任 5 12.8%難度分布 容易題 15 38.5%難度適中題 16 41.0%較難題 8 20.5%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期末測試模擬試卷雙向細目表板塊 題號 單元節數 命題意圖 能力要求 難易程度 試題來源識記 理解 應用 易 中 難 原創 改編項 目 一 1 1-1 理解放大鏡鏡片的特點;知道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掌握組合凸透鏡的方法;能正確使用顯微鏡;了解多種生物細胞;知道制作水中微生物標本的方法;能說出微生物與人類的聯系。 √ √ √2 1-1 √ √ √3 1-2/3 √ √ √4 1-4 √ √ √5 1-4 √ √ √6 1-5 √ √ √7 1-6 √ √ √8 1-7 √ √ √9 1-7 √ √ √項 目 二 1 2-2 知道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設;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理解晝夜交替成因;知道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理解公轉對四季變化及影長的影響;理解四季變化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無關;了解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 √ √2 2-3 √ √ √3 2-4 √ √ √4(1)(1) 2-6 √ √ √4(2) 2-6 √ √ √4(3) 2-5 √ √ √4(4) 2-6 √ √ √4(5) 2-6 √ √ √5 2-7 √ √ √項 目 三 1 3-4 理解輪軸、杠桿的結構和原理;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應用;說出能量的轉換情況;舉例應用斜面的物體;理解斜面能省力且省力情況與坡度有關;能進行數據分析;理解剪刀的異同點;了解印刷術的發展情況。 √ √ √2 3-3 √ √ √3 3-3 √ √ √4 4-1 √ √ √5 3-2 √ √ √6(1) 3-2 √ √ √6(2) 3-2 √ √ √6(3) 3-2 √ √ √7(1) 3-5 √ √ √7(2) 3-5 √ √ √8 3-6 √ √ √項 目 四 1 4-7 說出能量轉換過程;辨認不同能量形式;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理解小電動機工作原理;知道小電動機的結構及其作用;說出改變轉子運動快慢的方法;理解電磁鐵不同于磁鐵的特性及增強電磁鐵磁性的方法。 √ √ √2 4-1 √ √ √3 4-2/7 √ √ √4(1) 4-6 √ √ √4(2) 4-6 √ √ √4(3) 4-6 √ √ √4(4) 4-6 √ √ √4(5) 4-5 √ √ √5 4-4/5 √ √ √6 4-4/5 √ √ √39 / 10 19 10 15 16 8 38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期末測試模擬試卷(時間:40分鐘)小小的提醒:書寫端正,字跡清楚,注意卷面整潔,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項 目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項目四 等級 卷面書寫對題數項目一:顯微鏡的發展史最早的顯微鏡實際上就是一個放大鏡,最多也只能將物體放大到20倍左右。17世紀,人們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能明顯提高放大能力,這種裝置就是顯微鏡的前身。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是用一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重疊組合而成,是荷蘭眼鏡制造商詹森父子制成的,后來經過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的改良,有了更好的放大效果。但是,光學顯微鏡最大只能放大到1500倍左右,能夠觀察到細菌的形狀。為了分辨更小的物體,科學家又發明了電子顯微鏡,它能放大200萬倍。利用電子顯微鏡,人們能夠看到比細菌更小的病毒,還發現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們發明了更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能夠看到納米級別的世界。1.小科在一次喝水時,不小心將水滴在了書本上,它發現水滴下的字被放大了(如圖),你認為該現象產生的原因是2.為了進一步研究水滴的放大作用,小科在書本上滴下四滴水,他發現 放大效果最好。A. B. C. D.3.小科想要獲得放得更大的圖像,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A.在水滴上方增加一個放大鏡B.將兩個放大鏡重疊在一起觀察圖像C.利用手持式簡易顯微鏡進行觀察D,將圖像放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4.小科在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顯微鏡的目鏡上標有10X,物鏡上標有20X,此時洋蔥表皮細胞將被放大 倍,如果將它們換成10X和40X,那么在這個視野中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將 。200;增加 B.200;減少 C. 400;增加 D. 400;減少5.將目鏡換成10X,物鏡換成40X后,小科發現顯微鏡中的視野太暗了,他可以將 (填序號)裝置調成 。(填“平面鏡”或“凹面鏡”)經過調整后,小科發現顯微鏡中的像位置偏下,需要向上移動,則在實際操作是應將載玻片往 方向移動。(填“上”或“下”)6.小科在實驗室還找到了一些標簽掉落的細胞標本,對照顯微鏡下各個標本的圖像,請你給它們找到對應的標簽,并用線連起來。7.小科想利用顯微鏡觀察學校景觀池中微小的生物,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取一些池水倒入裝干草的燒杯中進行培養B.用滴管從燒杯底部取水,能夠看到更多微生物C.為了便于觀察,可以取少量纖維放在載玻片上D.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水浮,可以控制生物的運動速度8.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正是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科學家們需要用 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A. 放大鏡 B.光學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C.掃描隧道顯微鏡9.細菌和病毒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它們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對人類的生活既有利也有弊。請你舉例說明。(至少各舉1例)項目二:地球的姐妹——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顆行星和地球最像,就是火星。它與地球相比,也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有晝夜交替;它自轉一周為24小時37分,僅比地球長半個小時;在那里,每一天太陽會像在地球上一樣東升西落。但是,這個像地球姐妹一樣的星球,也有不同于地球的地方,它的直徑只相當于地球的半徑,體積只有地球的15%,質量僅為地球的11%,因此,如果是姐妹,它只能是地球的“小妹”。不過,雖然是“小妹”,它也有超越地球“姐姐”的地方,比如它公轉一周是687天(地球日),因此,它每個季節差不多是6個月,比地球上每一季足足長了一倍。小科和同學們針對火星上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作出下圖四種不同的猜想,你認為下列猜想中最符合火星晝夜交替現象產生原因的是 。2.歷史上針對地球的晝夜交替現象,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其中托勒密的觀點和上一題中的 選項相似,哥白尼的觀點與上一題中的 選項相似。3.小科和同學們一起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演示晝夜交替現象,他們發現地球儀被分為明暗兩個半球。如圖所示,圖中A、B、C三點表示地球上三個不同的城市。圖中,處于一天中黎明時分的是 城,下一個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填“A”“B”、或“C”)4.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圍繞太陽公轉,公轉示意圖如下。(1)請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地球公轉的方向。(2)地球從A位置再依次到B、C、D位置最后回到A位置需要 天。(3)小科發現在不同季節的正午學校旗桿影長各不相同,你預測地球在B位置時的正午影長比D位置時要 。(填“長”或“短”)(4)小科計劃暑假去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看袋鼠,那時澳大利亞處于一年中的 季節。A.春 B.夏 C.秋 D.冬(5)小科認為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造成了四季變化,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距離遠時是冬季,你認為他的觀點對嗎?請結合下面的表格和地球公轉示意圖,說說你的理由。5.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會影響生物。下列現象不是由于晝夜交替或四季變化引起的是 。A.睡蓮白天開放,晚上閉合 B.北極狐冬天換上白色的皮毛C.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 D.貓頭鷹晝伏夜出項目三:古人的智慧結晶——水碓資料一:“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利用水力捶打糧食的工具。立式水輪(A)下半部分浸在河流中,被水流推動而轉動起來,橫軸(B)連接水輪中央,隨著水輪的轉動而轉動,被固定在橫軸上的兩個撥板(C)也轉動起來,從而撥動碓桿(D),使碓頭(E)捶打重物。資料二:《荀子·宥坐》中“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意思是人不能將空車子舉上三尺之岸,卻可以將滿載的車子推上山,這是由于山坡是斜面的原因。1.水碓的A立式水輪和B橫軸組成了 。A.斜面 B.杠桿 C.輪軸 D.滑輪2.水碓的C撥板處相當于 ,E碓頭相當于 ,碓桿D是 。A.阻力點 B.用力點 C.省力杠桿 D.費力杠桿3.下列工具中, 和碓桿的使用原理相同。A.扳手 B.方向盤 C.核桃夾 D.車把手4.從能量的角度看,水碓將 能轉化為 能。5.《荀子·宥坐》中提出的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請你舉兩例。6.為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小科和同學們利用彈簧測力計、木塊和不同坡度的斜面進行了實驗并完成如圖實驗記錄表。通過比較任務1和任務2,我們可以發現 。通過比較任務2和任務3,我們可以發現 。實驗記錄表中有一處數據錯誤,請找出并說明理由。7.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剪刀為西漢早期,現在剪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根據需要,還巧妙地設計了剪刀的各個部分,使剪刀能更好地應用于生活的多個領域。下圖是生活中常見的三種剪刀。請寫出上述三種剪刀的共同點。需要剝離網線中的外皮,你會選用哪種剪刀,為什么?8.印刷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以下對于印刷術的描述錯誤的是 。A.從人工拓印到機器印刷 B.從家庭印刷到家庭打印C.從活字印刷到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需要經過檢字、刷墨、拓印和晾制的過程項目四:太陽能發電的方式太陽能發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光能→熱能→動能→電能轉換方式,另一種是光能→電能直接轉換方式。(1) 光能→熱能→動能→電能轉換方式通過利用太陽輻射產生的熱能發電,一般是由太陽能集熱器將所吸收的熱能使水變成水蒸氣,再驅動汽輪機發電。(2) 光能→電能直接轉換方式該方式是利用光電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光-電轉換的基本裝置就是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發電站1.太陽能路燈是現在道路上使用的一種較為廣泛的節能型電燈,它的能量轉換方式是 。A.光能→熱能→電能 B.光能→電能C.光能→動能→電能 D.光能→熱能→動能→電能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在月背上,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將完成一系列的月表巡視與探測工作。在月晝和在沒有陽光的月夜中,嫦娥四號分別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和放射性同位素核電池進行工作,主要利用了 和 。A.風能 B.水能 C.太陽能 D.核能3.我們生活中除了太陽能發電站外,還有很多發電站,以下不屬于可再生能源的電站是 。A.潮汐發電站 B.火力發電站 C.風力發電站 D.水力發電站4.各種發電站中都有大型的發電機組,發電機的構造跟我們接觸的小電動機非常相似,請同學們根據下圖回答問題。小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用 產生 ,利用 的相互作用推動 轉動的。小電動機將 能轉化為 能。小電動機在轉動的過程中,電刷依次接觸換向器的三個金屬環,電動機里換向器的作用是 。(3)小電動機外殼內的兩塊磁鐵的擺放是 。A.都是南極朝向轉子 B.都是北極朝向轉子C.一個南極一個北極朝向轉子 D.任意擺放都行(4)我們在研究小電動機轉動及轉動快慢的實驗中,下列 方法不能改變轉子運動快慢。A.改變磁鐵與線圈的距離 B.調換對著轉子的磁鐵的磁極C.改變電池的數量 D.換用磁性更強的磁鐵(5)在小電動機的構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轉子,它是由 和 組成的電磁鐵。5.學習電磁鐵時,我們發現電磁鐵具有跟磁鐵不一樣的性質,以下 是電磁鐵所具有的特性。A.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B.能吸引鐵制物品C.南北極可以改變 D.兩端磁性最強6.想要讓電磁鐵的吸起更多大頭針,我們可以 。①增加線圈的纏繞圈數 ②線圈的纏繞方向 ③換更粗的線圈 ④增加電池數量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期末測試模擬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項目一 (1+1+1+1+1.5+2+1+1+2=11.5題)1.水滴中間厚,邊緣薄 2.D 3.B4.B 5. 4 凹面鏡 上6.7.B 8.C8.霉菌使物體發霉;利用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合理即可)項目二 (1+2+2+1+5.5+1=12.5題)1.B 2.A D 3.A C4.(1) (2)365天 (3)短 (4)D(5)不正確,因為地球與太陽近距點時是一月初處于冬季,地球與太陽遠距點時是七月初,處于夏天。5.C項目三 (1+2+1+1+2+3.5+2.5+1=13題)1.C 2. B A D 3.C 4.水 動5.盤山公路;斧頭;螺絲等6.(1)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坡度越小,能省的力越多(3)4.9N,因為它和直接提升的用力情況差不多7.(1)都是杠桿,有阻力點、用力點和支點(2)解剖剪,因為解剖剪尖細,刀刃薄方便我們分離,刀刃鋒利刀柄長,方便我們剪開外皮。(酌情給分)8.C項目四 (1+2+1+7+1+1=13題)1.B 2. C D 3.B3.D 4.(1)電 磁 磁 轉子 電 動(2)接通電流并改變電流方向 (3)C (4)B (5)鐵芯 線圈5.C6.C整張試卷共折算成50題,對42題以上者為優秀,對30-42題者為合格,對30題以下者為待合格。★ 卷面書寫等級評定:1.優秀:① 整張試卷整潔、清晰,無太多的涂改;② 書寫工整、規范、美觀;③ 使用黑色水筆答題。2.合格:① 整張試卷基本整潔、清晰,無過多的涂改;② 書寫較為工整、美觀;③ 沒有使用黑色水筆答題。3.待合格:① 整張試卷皺巴骯臟,多處涂改且不清楚;② 書寫非常不工整、規范,字跡潦草;③ 整張試卷答題極少答或不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期末測試模擬試卷(含答案).docx 【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期末測試模擬試卷(設計說明).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