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蒙古杭錦后旗奮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一、單選題南美洲西海岸南北跨度大,降水區域差異顯著。下圖為南美洲年等降水量線(單位:mm)圖,根據降水量劃分了甲、乙、丙、丁四個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區域( )A.區域邊界是明確的 B.內部性質完全一致C.是按綜合指標劃分的 D.區域間環境差異顯著2.從區域整體性來看,乙區域的景觀類型是( )A.熱帶雨林 B.熱帶草原C.熱帶荒漠 D.常綠闊葉林我國東北某區域水土流失嚴重。該區域以低山丘陵為主,山頂坡度最大且有一定植被,山腰與山麓被開墾,山麓至山頂存在季節性凍土,季節性凍土由于溫差影響會產生凍融作用。左圖為該區域不同坡度侵蝕溝分布情況,右圖為該區域不同坡向侵蝕溝分布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坡度在21°~24°時侵蝕溝數量最少,其原因有( )①頂部植被覆蓋有利于保持水土②頂部人類活動多,對生態保護意識強③頂部巖石與中下部不同,不易被侵蝕④頂部坡度大,匯水面積小⑤頂部坡度大,土層薄,不易形成侵蝕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4.導致南、北坡向侵蝕溝發育不同的因素是( )A.溫差與降水 B.降水與土壤 C.土壤與植被 D.海拔與光照5.該區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對策是( )A.提高山頂的植被覆蓋率 B.降低山地中、下段開墾強度C.南坡的種植轉移到北坡 D.將坡地全部改為梯田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無論是城鎮化水平、人口規模、經濟總量還是產業競爭力,都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與世界一流城市群相匹敵。不過,粵港澳大灣區又是極其特殊的存在,故粵港大灣區設計出“廣深港澳(下圖)四大龍頭均為中心城市,同時它們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側重”的區域發展思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定位國家中心城市,充分發揮灣區引領作用的是( )A.廣州 B.深圳 C.香港 D.澳門7.在功能定位上的分工和側重會促進廣深港澳( )A.交通發展受阻 B.環境質量惡化 C.就業崗位減少 D.產業結構優化8.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有利于港澳( )A.擴大城市用地規模 B.擴大城市服務范圍C.改變城市服務職能 D.降低城市人口密度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數可反映都市圈內“生產性服務業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業在外圍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點,指數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下圖示意2008-2020年我國四大區域都市圈功能分工水平時間變化與區域差異。完成下面小題。9.圖中a、b、c、d曲線分別代表我國四大區域( )A.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 B.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C.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 D.東北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10.2008-2020年期間,a區域都市圈內部( )①各城市間的信息流大幅提高②中心城市輻射能力顯著降低③中心城市制造業多樣化增強④城市間功能互補性明顯增強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大清河是“華北之腎”——白洋淀的下游通道,白洋淀湖水僅能通過東北部出口流入大清河,最終進入渤海。大清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接永定河,南臨子牙河,流域面積45131km2(其中山區占43%,平原占57%)。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門,生態建設意義重大。讀白洋淀-大清河水系流域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1.推測該流域( )A.地表水資源充足 B.河流含沙量較大C.水稻播種面積大 D.農作物一年一熟12.大清河中上游地區眾多水庫建設對白洋淀的影響有( )①減緩白洋淀泥沙淤積速度②延長白洋淀湖水的結冰期③減輕白洋淀的防汛壓力④降低枯水期白洋淀水位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烏蘭察布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規模較大的皮革加工基地,被稱為“草原皮都”。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利用自身優勢,承接北京某服裝出口交易市場的部分產業轉移。下圖示意烏蘭察布市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烏蘭察布市吸引北京某服裝出口交易市場產業轉移的突出優勢是( )①具有規模較大的皮革加工工業 ②經商歷史悠久,商貿產業基礎雄厚③臨近國際市場 ④地理位置獨特,市場輻射范圍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烏蘭察布市承接北京某服裝出口交易市場產業轉移,對當地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是( )A.增加經濟收入,提升科技水平 B.合理布局產業,帶動旅游業發展C.改善生態環境,創建宜居城市 D.提供就業崗位,延伸皮革產業鏈“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圖為“一帶一路”示意圖,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5.中國古代的商船航行于海上絲綢之路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商船一般選擇夏季從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出發,冬季從非洲東部沿海地區返回B.冬季航行到索馬里附近海域時發現此處水溫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魚的漁船C.當商船順風由中國廣州南下到河內時,發現當地正午日影位于北方D.返航時途經科倫坡時,可以大量購置蘋果,帶回國內16.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下列關于沿線國家和地區發生的變化可信的是( )①資源開發力度減小,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范圍可能縮小②非洲國家通過提供大量資金、技術等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③產業向沿海港口及國際鐵路沿線、邊境口岸等地區集聚④基礎設施投資增多,高速公路、鐵路、港口、航空等交通運輸系統更完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栓皮樹喜光、耐旱,防風,樹根深、葉片小且硬實。樹皮(軟木)可厚達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軟木地板和墻板等軟木制品的優良用材;采剝后樹皮還可再生,采剝周期(同一棵樹2次采剝的間隔時間)為9~12年。葡萄牙的阿連特茹地區(如圖)是世界最主要的軟木和葡萄酒軟木塞產地,發展軟木加工業已逾200年歷史。(1)從氣候角度說明阿連特茹栓皮樹根深、葉片小且硬實的原因。(2)分析阿連特茹地區發展軟木塞加工業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3)從環境效益角度,說明阿連特茹地區大力發展栓皮樹產業的原因。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后,沈陽憑借東北的資源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重工業基地。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出現困境,沈陽也面臨著傳統產業轉型問題。圖為沈陽2000—2020年三次產業占比變化及2020年工業結構示意圖。材料二 2023年4月沈陽都市圈獲批成為全國第九個、東北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沈陽如何做好都市圈內城市協同發展,成為沈陽面臨的新課題。(1)描述沈陽市2000—2020年產業結構變化特點。(2)結合沈陽工業結構,簡述該市傳統工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3)為增強核心城市輻射作用,說明沈陽在產業轉型中可采取的路徑。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境內,是僅次于三峽水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也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下圖為白鶴灘水電站位置示意圖及紀念郵票。金沙江流域各月平均降水量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降水量(毫米) 9.9 10.4 16.1 34.0 83.0 171.0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降水量(毫米) 228.6 195.3 155.2 80.5 29.4 8.3白鶴灘水電站具有發電、防洪、攔沙等功能,水庫水位的運行機制為每年5月底降至最低水位。6-8月按汛期限制水位(為保證水庫安全,預留調洪庫容設立的上限水位)運行,9月蓄至最高水位。(1)結合金沙江流域的降水特點,說明白鶴灘水庫水位運行機制的合理性。巧家縣依托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和移民安置政策帶來的機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圍繞水電的特色文旅產業以及特色農業,正在實現“建設一個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2)評價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對巧家縣發展的影響。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A B A D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B D C B17.(1)夏季炎熱干燥,蒸發旺盛,表層土壤水分較少,地下水埋藏較深;根深能夠吸收足夠的水分,滿足生長的需要;(葉片小且硬實)可減少蒸騰,保證栓皮樹體內水分穩定。(2)該地區栓皮樹種植面積廣,栓皮產量高,產業基礎好;發展軟木加工業歷史悠久,工藝水平高(熟練工人多或經驗豐富);鄰近葡萄酒產區,軟木塞(市場)需求量大。(3)栓皮樹防風,大面積種植可減少風力侵蝕,抑制土地沙化,改善生態環境(為許多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采剝后樹皮還可再生,使用軟木無須伐樹,對生態環境沒有破壞;軟木制品可以回收利用,減少資源耗費,且易降解,環境污染較小。18.(1)第一產業比重最低,呈略微下降;2000年到2007年左右,以第三產業為主,2007年到2015年以第二產業為主,但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差別較小;2015年以后第三產業比重顯著增加,第二產業比重顯著下降,產業結構轉變為以第三產業為主。(2)以重工業為主,產業結構較單一;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結構單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3)依靠雄厚的工業基礎優勢,向高端產業鏈延伸;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協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強生態環境建設。19.(1)金沙江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5月底降至最低水位為雨季來臨前騰空庫容;6-8月防洪壓力大(或降水量大),需按汛期限制水位運行;9月進入雨季末期,蓄至最高水位,保障冬季發電的穩定性和供水需求。(2)有利影響:增加旅游資源,提高知名度,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加濕地面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不利影響:大型工程建設,破壞生態環境;淹沒農田;需要大量移民;破壞生物多樣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