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綜合訓練一、選擇題1.下列自然現象在形成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A.春天到了,河流中冰雪消融B.夏季清晨,草葉間露珠晶瑩C.深秋早晨,枝頭上掛滿白霜2.在寒冷的冬季,下列情形下眼鏡片會“起霧”的是( )。A.從溫暖室內走到寒冷室外B.從寒冷室外走進溫暖室內C.從一個房間走進另外一個溫度相同的房間3.在下列各組自然現象中,水都是以液態形式存在的是( )。A.雨、雪、云、霧 B.霧、霜、露、雨 C.云、霧、露、雨4.下列現象的形成原因與露的形成原因一致的是( )。A.草木上的霜 B.冰雹 C.燒水時壺嘴上方的“白汽”5.人類下列行為中,有利于保護地表的是( )。A.大量放牧 B.綠化荒山 C.砍伐森林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強降雨帶來的災害的是( )。A.突發山洪 B.地震 C.泥石流7.下列屬于單細胞生物的是( )。A.螨蟲 B.木耳 C.硅藻8.下列關于微生物說法正確的是( )。A.微生物都很微小,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B.微生物沒有頭、足、眼睛C.微生物不能生活在火山、巖石中9.要把一個重物輕松地提升到高處,使用( )更合適。A.定滑輪 B.動滑輪 C.輪軸10.下列工具中,利用了省力杠桿原理的是 ( )。A.面包夾 B.天平 C.鉗子11.電梯模型的使用方法步驟應該是( )。A.組裝固定電梯模型、放置重物、用手轉動輪軸B.放置重物、組裝固定電梯模型、用手轉動輪軸C.用手轉動輪軸、放置重物、組裝固定電梯模型12.下列關于對制作的機器模型進行檢測的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模型只進行一次檢測B.機器模型進行檢測要反復進行C.機器模型進行檢測只要寫出評估報告就行,檢測不檢測都可以二、填空題13.炎熱的夏季我們在教室里灑一些水,會感到涼快一些,是因為水在 過程中,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14.在教室里灑水會感覺涼快點,這是因為水在蒸發時要 周圍的熱。15.夜間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近地面的物體表面凝結,溫度高于0℃時形成 ,溫度在0℃以下時,形成 。16.置身于霧中,會感覺到又冷又濕。由此可知霧的形成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 。17.接近球形的鵝卵石發現在河流的 游河道中。(選填上、中、下)18.微生物是包括 、 、 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19.常見的簡單機械有杠桿、 、 、斜面等。20.工程的關鍵是設計,提升重物機器模型設計的重點是 、 與 。三、判斷題21.水是液體,會流動,冰是固體,有一定的形狀。( )22.云、霧、雨、雪、霜都是水在自然界循環的化身。( )23.人類改變地表的活動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可以犧牲自然環境。( )24.仙人掌葉退化為刺、莖肥厚儲水,是對沙漠環境的適應。( )25.家里使用的自來水龍頭是輪軸在生活中的運用。( )26.機器人是仿照人的器官及其作用的機器,它完全可以代替人的工作。( )四、連線題27.在進行“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實驗研究中,下面的材料或操作分別模擬自然界的什么事物或現象,用線連起來。托盤中的景觀 下雨用水瓶噴水 被雨水帶走的土壤和巖石泥漿流淌到水槽兒里 山坡上的溝壑 景觀上形成的小溝兒 裸露土壤的山坡五、簡答題28.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水的蒸發現象,請舉例說明。29.霧和云是怎樣形成的?兩者又有什么區別?30.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治沙塵暴?31.細胞的形狀和結構是怎樣的?32.旅游區的山間公路為什么都修成盤山路?這是應用什么原理設計的?六、實驗題33.實驗材料:將一定數量的鉤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分別在大、中、小輪上掛鉤碼,看成是我們用力的大小。試一試,分別用測力計拉動在大、中、小輪轉動,把軸上的鉤碼提起來。(1)實驗中的變量是( )。A.輪的大小 B.軸的長短 C.鉤碼的數量(2)測力計的作用是( )。A.讓輪更容易轉動 B.測量拉力的大小 C.避免手與輪的接觸(3)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用大、中、小三個輪,使用( )最省力。A.大輪 B.中輪 C.小輪(4)下列有關實驗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輪越大越省力。 B.軸越長越省力。 C.輪軸不省力。(5)使用扳手擰螺母,使用( )的扳手省力。A.頭大的 B.張口大的 C.最長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頁,共2頁第1頁,共3頁《冀人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綜合訓練》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C B B C B B C題號 11 12答案 A B1.A【詳解】A.春天到了,河流中冰雪消融:這是冰雪(固體)融化成水(液體)的過程,屬于熔化,需要吸收熱量。選項符合題意;B.夏季清晨,草葉間露珠晶瑩: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體)遇冷凝結成露珠(液體)的過程,屬于液化,會釋放熱量。選項不符合題意;C.深秋早晨,枝頭上掛滿白霜: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氣體)直接變成霜(固體)的過程,屬于凝華,會釋放熱量。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2.B【詳解】A.眼鏡片原本是溫暖的,走到寒冷室外時,鏡片會變冷,但室外空氣通常干燥,不易發生凝結,因此不太會起霧。選項不符合題意;B.眼鏡片在室外時很冷,進入溫暖室內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鏡片,會迅速凝結成小水珠,導致鏡片“起霧”。這是最常見的情形。選項符合題意;C.沒有溫差和濕度變化,水蒸氣不會凝結,因此不會起霧。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3.C【詳解】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云、霧、露、雨是液態形式,霜、雪、冰雹是固態形式。A.雪是固態形式的水,選項不符合題意;B.霜是固態形式的水,選項不符合題意;C.云、霧、露、雨都是液態的水,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4.C【詳解】A.霜是水蒸氣直接凝華成固態冰晶(0℃以下),屬于凝華現象,與露不同。B.冰雹是強對流天氣中水滴凍結形成的固態降水,屬于凝固現象,與露無關。C.白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類似露的形成),屬于液化現象,與露成因一致。故選C。5.B【詳解】保護地表的行為: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環保宣傳、不亂扔塑料垃圾和電池等;破壞地表的行為:過度噴灑農藥、大量放牧、施用化肥、砍伐森林。有利于保護地表的行為是綠化荒山,所以B符合題意。6.B【詳解】A.突發山洪:屬于強降雨帶來的災害。強降雨會使山坡上的雨水快速匯集,形成洪水,沖毀道路、房屋等;B.地震:不屬于強降雨帶來的災害。地震是地殼運動(如板塊碰撞)引起的,與降雨無關。它是一種獨立的地質災害;C.泥石流:屬于強降雨帶來的災害。強降雨浸泡山坡土壤和巖石,導致它們松動、滑動,形成泥石流;地震是地球內部原因造成的,而強降雨只會引發水文或地質類災害(如山洪、泥石流)。本題要求找出“不屬于”的選項,故選B。7.C【詳解】A.螨蟲屬于多細胞動物,由多個細胞構成,故錯誤。B.木耳是多細胞的真菌,由大量菌絲等多細胞結構組成,故錯誤。C.硅藻是單細胞藻類,整個身體僅由一個細胞構成,故正確。故選:C。8.B【詳解】A.雖然大多數微生物個體微小,需借助顯微鏡觀察,但也有一些大型真菌(如蘑菇)等屬于微生物,用肉眼就能看到,所以 “都很微小,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說法太絕對,故錯誤。B.微生物結構簡單,通常沒有頭、足、眼睛等高等生物具有的器官結構,該說法正確。C.實際上,有一些嗜熱微生物能生活在高溫的火山地區,還有一些微生物能在巖石縫隙等極端環境中生存,所以“不能生活在火山、巖石中”說法錯誤,故錯誤。故選:B。9.B【詳解】動滑輪可以減少提升重物所需的力,使提升過程更加輕松。定滑輪雖然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無法省力,提升重物仍然需要較大的力。輪軸主要用于傳遞力和改變力的方向,并不直接用于提升重物。故選B。10.C【詳解】鉗子在使用過程中,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屬于省力杠桿。這種類型的杠桿雖然可以省力,但會費距離,意味著在使用鉗子時,雖然可以更輕松地施加力量,但需要移動更大的距離來完成操作。相比之下,天平和面包夾則不屬于省力杠桿,因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或者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分別屬于等臂杠桿和費力杠桿。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而費力杠桿則需要更多的力量但移動的距離更小。故選C。11.A【詳解】設計電梯模型時,需要考慮電梯的工作部分、動力部分、控制部分和傳動部分等。電梯模型的使用方法步驟應該是組裝固定電梯模型、放置重物、用手轉動輪軸。12.B【詳解】對制作的機器模型進行檢測時,我們不是只進行一次檢測,而是要反復進行檢測和評估機器模型的結構與性能,完成檢 測、評估報告,確定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完成項目任務。13. 蒸發 吸收【詳解】蒸發是液態的水變成氣態水蒸氣的現象,蒸發過程吸熱,所以夏天,在屋子里撒上一些水,會感到很涼快,是因為水蒸發時從屋子里吸收了一些熱量,使溫度降低了。14.吸收【詳解】在常溫下,水會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叫蒸發。水在蒸發過程中,要吸收周圍的熱。所以在教室里灑些水會感覺涼快點兒,在泳池游完泳剛出來時會感覺有點兒冷。15. 露 霜【詳解】水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需要吸熱或放熱,主要取決于溫度的變化。根據水的三態變化的認識,水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需要吸熱或放熱,主要取決于溫度的變化。根據水的三態變化的認識,夜間氣溫下降溫度高于0℃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近地面的物體表面發生凝結就形成了露,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在溫度降到0℃以下時,接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形成小冰晶,這就是霜。16. 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 有降溫條件【詳解】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如果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相互黏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霧。置身于霧中,會感覺到又冷又濕。由此可知霧的形成需要具備的條件是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有降溫條件。17.下【詳解】鵝卵石的形成是由于石塊在河流中被水流搬運時,長時間受到摩擦和碰撞,逐漸失去棱角。河流的上游水流湍急,石塊較大且有棱角;中游石塊開始變小并變圓;下游因搬運距離最長,石塊被磨蝕得最充分,形狀最接近球形。因此,接近球形的鵝卵石通常出現在下游河道中。18. 細菌 真菌 病毒【詳解】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空氣中、水中、泥土中、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都有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19. 滑輪 輪軸【詳解】機械是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簡單機械,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斜面、輪軸、滑輪、齒輪等。20. 省力 結構 材料【詳解】工程的關鍵是設計,機器模型設計的重點是省力、結構與材料。我們可以采用概念圖的方法,分析機器模型在省力、結構與材料等主要問題上所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21.√【詳解】自然界的物體分為三種:固體、液體和氣體。液體是沒有固定形狀,冰是固體,有一定的形狀。能夠流動的物體。故正確22.√【詳解】水循環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過吸收太陽的能量,改變狀態到地球上另外一個地方。在太陽的照射下,地球水圈處于不間斷的循環運動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大氣間不斷地循環。云、霧、雨、雪、霜都是水在自然界的不同化身。23.×【詳解】人類改變地表的活動(如修建房屋、道路或農田)是為了滿足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但是,犧牲自然環境(如破壞森林、污染水源)會導致生態失衡、水土流失等問題,最終危害人類自身。24.√【詳解】沙漠環境干旱少水、光照強。仙人掌葉退化為刺,可減少水分蒸發;莖肥厚能儲存水分,這些特征有助于仙人掌在沙漠環境中生存,是對沙漠環境的適應。故題干說法正確。25.√【詳解】自來水龍頭的手柄相當于“輪子”,連接內部的閥桿(相當于“軸”)。當我們轉動手柄時,閥桿會跟著轉動或移動,從而控制水流的開關。這利用了輪軸原理,可以省力地操作水龍頭,是輪軸在生活中的常見應用。26.×【詳解】機器人雖然可以仿照人的器官及其作用,但它不完全能夠代替人的所有工作。許多復雜的、需要創新和判斷的工作仍然需要人類來完成。27.【詳解】影響土地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在進行“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實驗研究中,托盤中的景觀模擬裸露土壤模擬用水瓶噴水下雨,泥漿流淌到水槽兒里模擬被雨水帶走的土壤和巖石,景觀上形成的小溝兒模擬山坡上的溝壑。28.濕衣服晾干:濕衣服中的水慢慢變成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雨后積水消失:太陽照射下,地面上的水蒸發為水蒸氣。擦桌子水跡變干:桌上的水漬在空氣中逐漸蒸發,最終消失。【詳解】水的蒸發是指液態水在常溫下逐漸變為氣態水蒸氣的過程。濕衣服晾干、雨后積水消失、擦桌子水跡變干均是常見的蒸發現象。29.霧和云都是水蒸氣凝結成的。區別:霧在低空形成接觸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觸地面。水蒸氣離地高的是云,離地低的是霧。【詳解】霧和云均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當近地面空氣冷卻至露點溫度時,水汽凝結形成霧;而云則是高空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結所致,常伴隨氣流抬升(如對流、地形抬升)。主要區別:高度:霧貼近地面,云懸浮于高空;成因:霧多因地面輻射冷卻或暖濕空氣流經冷地表,云需氣流抬升冷卻;影響范圍:霧局地性強,云覆蓋范圍更廣。兩者本質相同,僅存在位置和形成條件的差異。30.原因:強風卷起干燥地表的沙塵、土地荒漠化危害:引發呼吸道疾病、降低能見度影響交通預防:植樹造林、合理放牧【詳解】沙塵暴的形成通常與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有關。自然因素可能包括強風、干燥的氣候、地表裸露的沙土等。比如,大風經過沒有植被覆蓋的沙漠或裸露土地時,容易卷起沙塵,形成沙塵暴。而人為因素可能涉及過度放牧、濫砍濫伐、開墾草原等破壞植被的行為,導致土地沙化,更容易被風吹起。沙塵暴的危害有:比如影響空氣質量,導致呼吸問題;破壞農田,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交通,比如能見度低導致交通事故;還可能對建筑物造成損害,沙塵堆積影響設施。防治的方法包括恢復植被,比如植樹種草,固定沙土;合理利用土地,避免過度放牧和開墾;加強預警系統,及時發布沙塵暴信息,做好防護;還有個人防護措施,比如戴口罩、關好門窗等。31.不同生物的細胞的形狀和結構各不相同。植物細胞一般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動物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詳解】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和液泡。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生物的細胞的形狀和結構各不相同。動植物細胞結構和形狀是不同的。32.旅游區的山間公路修成盤山路,通過把路彎來彎去,使上山的路變得更平緩,這樣車很容易上山。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詳解】斜面是簡單機械的一種,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力的困難。利用斜面將物體提升到一定高度時,力的作用距離和力的大小都取決于斜面的傾角。物體與斜面間摩擦力很小時,可達到很高的效率。公路修成盤旋狀,是通過增加公路的路線長度,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來減小坡度,保證汽車的行車安全。33.(1)A(2)B(3)A(4)A(5)C【分析】像螺絲刀、方向盤這一類, 有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輪軸。輪軸有省力的作用。在軸相同的情況下,輪軸上的輪越大越省力。【詳解】(1)對比試驗:是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研究使用輪軸是否可以省力時,實驗改變的條件是輪的大小。(2)測力計的作用是:測量拉力的大小。在實驗中需要測出拉動不同大小的輪所用的力。(3)輪軸的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杠桿,半徑較大者是輪,半徑較小的是軸。使用輪軸時,用力點放在輪上就可以省力,力點放在軸上就可以省距離。提起相同的重物,使用大、中、小三個輪,使用大輪最省力。(4)A.輪越大越省力,說法正確。B.軸越長越省力,說法錯誤,省力與軸長度無關。C.輪軸不省力,說法錯誤,輪軸有省力的作用。(5)使用扳手擰螺母時,螺母相當于軸,扳手把相當于輪,輪越大越省力,故使用最長的的扳手省力。答案第2頁,共7頁答案第7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