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廣東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前押題卷(二)化學本試卷共9頁,21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S-32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2025年央視春晚上,機器人節目《秧BOT》驚艷全場。在機器人制造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操作是焊接金屬零件時,金屬表面發生氧化對塑料部件進行塑形切割金屬材料制作機器人骨架用螺絲固定機器人關節【答案】A【詳解】A、焊接金屬零件時,金屬表面發生氧化,有新物質金屬氧化物生成,屬于化學變化,A 正確;B、對塑料部件進行塑形,只是塑料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 錯誤;C、切割金屬材料制作機器人骨架,只是金屬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 錯誤;D、用螺絲固定機器人關節,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 錯誤。故選A。2.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為稀土自主分離技術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是A.范旭東 B.張青蓮 C.袁隆平 D.徐光憲【答案】D【詳解】A、范旭東是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創辦了久大精鹽公司、永利堿廠等,主要貢獻在化工實業方面,并非稀土分離技術,故選項錯誤;B、張青蓮測定了銦、銥、銪等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故選項錯誤;C、袁隆平的主要貢獻是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面,故選項錯誤;D、徐光憲提出了稀土分離的全新理論,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為我國稀土分離技術研究做出杰出貢獻,故選項正確;故選D。3.“絲綢包裹的種子來自中國,飽滿飄香的稻谷長在非洲。”在“一帶一路”的援外過程中,楊華德“把脈問診”為稻田開出“中國良方”。稻谷富含的營養素是A.蛋白質 B.維生素 C.油脂 D.糖類【答案】D【詳解】稻谷中富含淀粉,屬于糖類;故選D。4.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題為“加速變革”;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下列不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A.一水多用使用循環水 B.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C.工業廢水直接澆灌農田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答案】C【詳解】A、一水多用,用洗過衣服的水沖馬桶可以節約用水,有利于保護水資源;B、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有利于保護水資源;C、工業廢水直接澆灌農田不利于保護水資源,工業廢水應處理達標后循環使用或排放才有利于保護水資源;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河流中磷元素含量過高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有利于保護水資源;故選:C。化學社團制作銅版畫:在銅板表面覆蓋防腐層,用刻針刻畫形成圖案,再將銅板浸入FeCl3溶液,暴露于刻畫處的銅被腐蝕(2FeCl3+Cu=2FeCl2+CuCl2)形成凹線,制成銅版。往凹線處加入油墨,將紙置于版上,壓制下形成銅版畫,如題圖甲所示。完成下面小題。5.從安全、環保角度看,下列行為正確的是A.浸泡反應時邊觀察邊吃零食B.用手觸摸浸泡的銅板以判斷凹線深淺C.操作時穿實驗服并戴護目鏡D.制版后將剩余廢液倒入下水道6.合適濃度的FeCl3溶液能形成清晰凹線,配制此溶液不需用到的儀器是A.鐵架臺 B.玻璃棒 C.膠頭滴管 D.燒杯7.關于銅版畫制作說法正確的是A.銅被腐蝕的反應為置換反應B.FeCl3溶液可用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得C.將FeCl3溶液換成稀鹽酸也可腐蝕銅D.題圖乙中實驗圖標都與本實踐有關【答案】5.C 6.A 7.D【解析】5.A、在進行浸泡反應實驗時,邊觀察邊吃零食,手上可能沾有化學藥品,容易誤食,存在安全風險,且不衛生,該行為錯誤;B、用手觸摸浸泡的銅板,銅板上可能沾有腐蝕性化學物質,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該行為錯誤;C、操作時穿實驗服并戴護目鏡,能有效防止化學藥品濺到身上和眼睛里,保障自身安全,該行為正確;D、制版后的剩余廢液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倒入下水道會污染環境,應該倒入指定容器中,該行為錯誤;故選C。6.配制FeCl3溶液的步驟一般為計算、稱量(托盤天平)、量取(量筒和膠頭滴管)、溶解(燒杯、玻璃棒)、裝瓶貼便簽;而鐵架臺主要用于固定和支撐儀器,在配制溶液過程中不需要;故選A。7.A、銅被FeCl3溶液腐蝕的反應為銅二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生成物是兩種化合物,不符合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特點 ,所以不是置換反應,該選項錯誤;B、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不能得到氯化鐵)和氫氣,所以不能用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得FeCl3溶液 ,該選項錯誤;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位于氫之后,不能與稀鹽酸發生反應,所以將FeCl3溶液換成稀鹽酸不能腐蝕銅,該選項錯誤;D、題圖乙中實驗圖標有護目鏡(可以保護眼睛)、銳器(該實驗中使用銳器刻針等,防止受傷)、洗手(實驗后要洗手,保證自身干凈衛生)都與本實踐有關,該選項正確;故選D。8.交警利用酒后呼出氣體中的乙醇蒸氣與硫酸酸化處理的三氧化鉻(CrO3)反應能使檢測器變色來判斷司機是否酒后駕車,三氧化餡( CrO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A.-3 B.+3 C.-6 D.+6【答案】D【詳解】三氧化鉻(CrO3)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故選D。9.化學與生活、環境、生產緊密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坐電梯迅速逃生B.小明同學測定某地區雨水的pH值為6,判斷該地區降水為酸雨C.工廠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加高煙囪后再將廢氣排放到大氣中D.露置在空氣中的濃硫酸,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答案】D【詳解】A、當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坐電梯迅速逃生錯誤,因為不能坐電梯,故選項說法錯誤;B、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霧、雹、霰等)正式定為酸雨,該雨水不是酸雨,故選項說法錯誤;C、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可加高煙囪后再將工廠廢氣排放到大氣中錯誤,因為廢氣還是排放到空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故選項說法錯誤;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氣中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其質量增加,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0.綠原酸(化學式為C16H18O9)是中藥金銀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藥理成分之一。下列關于該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綠原酸由16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9個氧原子構成B.綠原酸相對分子質量為356C.綠原酸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8:9D.綠原酸如果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詳解】A、綠原酸由綠原酸分子構成,1個綠原酸分子由16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9個氧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B、綠原酸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18+16×9=354,故選項說法不正確;C、綠原酸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18) =32:3,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綠原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因此綠原酸如果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1.古有《齊民要術》記載“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國科研人員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分子數目發生改變 B.反應消耗物質甲和物質乙的質量比為11:4C.物質甲是溫室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導致酸雨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答案】C【詳解】在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催化劑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甲烷反應生成醋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 + CH4 CH3COOH。【解答】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數目發生改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消耗物質甲和物質乙的質量比=(12+16×2):(16×2)=44:16=11:4,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物質甲是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但不會導致酸雨,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新物質,屬于化合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2.2024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氮氣是常見的溫室氣體B.遇到或發現森林火災,撥打森林火災報警電話12119C.加油站、化工廠、面粉廠和煤礦的礦井內要嚴禁煙火D.使用煤爐、煤氣灶及燃氣熱水器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答案】A【詳解】A、在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氮氣中,溫室氣體只有二氧化碳和甲烷,選項錯誤,符合題意;B、遇到或發現森林火災時,要撥打森林火災報警電話12119,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加油站、化工廠、面粉廠和煤礦的礦井內的空氣中都含有易燃物的微粒,遇到明火極易發生火災,甚至可能會發生爆炸,故要嚴禁煙火,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煤爐、煤氣灶及燃氣熱水器在使用時如果氧氣不足,容易產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故使用煤爐、煤氣灶及燃氣熱水器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3.MnSO4和KN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n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B.將MnSO4飽和溶液從40℃升溫到60℃,可得不飽和溶液C.40℃時MnSO4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7.5%D.混有少量KNO3的MnSO4溶液,將其蒸發濃縮后降溫結晶可得MnSO4晶體【答案】C【詳解】A、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Mn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B、將MnSO4飽和溶液從40℃升溫到60℃,MnSO4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得到60℃下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C、40℃時MnSO4的溶解度為60g,則40℃時MnSO4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故選項說法正確;D、混有少量KNO3的MnSO4溶液,將其蒸發濃縮后降溫結晶,降溫過程中,KNO3溶解度隨溫度降低大幅減小會結晶析出,不能得到MnSO4晶體,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4.下列擬定的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干燥實驗室制得的 通過裝有足量燒堿的干燥管B 從KCl和混合固體中回收KCl 加足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C 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后,證明鹽酸有剩余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觀察現象D 除去溶液中少量NaCl 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適量稀鹽酸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燒堿(氫氧化鈉,NaOH)會與二氧化碳反應,不能用燒堿干燥二氧化碳,該方案不可行;B、氯化鉀(KCl)易溶于水,二氧化錳(MnO2)難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后,氯化鉀溶解在水中,二氧化錳不溶,過濾、洗滌、干燥能得的是二氧化錳,該方案不可行;C、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論鹽酸是否剩余,滴加硝酸銀溶液,氯化鈉中的氯離子都會與銀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證明鹽酸有剩余,該方案不可行;D、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過濾,濾渣為氫氧化鎂,加入適量的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從而得到純凈的氯化鎂溶液,該方案可行;故選D。15.圖像是化學實驗分析的重要依據。下列圖像正確反映其變化過程的是A.鎂在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 B.向等質量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鹽酸C.高錳酸鉀制氧氣,試管中固體的質量 D.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答案】A【詳解】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則反應前后鎂元素的質量不變,故A正確;B、向等質量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粉末狀的大理石要比塊狀大理石反應速度快,但最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應相等,故B錯誤;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質量逐漸減小,但是不會減小至零,故C錯誤;D、將燃著的紅磷放入裝置中,紅磷燃燒放熱裝置中的氣體壓強增大,隨著紅磷的燃燒,消耗氧氣,從而使瓶中壓強降低,至氧氣被消耗盡裝置冷卻到室溫,瓶內壓強不再變化且小于原氣壓,故D錯誤。故選A。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6小題7分,第17小題8分,第18~21小題各10分,共55分)16.(7分)運城鹽湖的“墾畦澆曬法”制鹽工藝領先世界海鹽生產技術980余年,該工藝的主要流程如圖。(1)鹵水中含有的鈉屬于人體所需的 (填“微量”或“常量”)元素。(2)借助太陽光照可加快鹵水蒸發,請從微觀角度解釋 。(3)“儲鹵結晶”中析出氯化鈉晶體的方法是 。(4)根據溶解度曲線分析,A點的意義是 ;在40℃時,將30gNa2SO4固體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5)工業先驅侯德榜用氯化鈉作原料發明了聯合制堿法,肥料分類中氯化銨屬于 肥。【答案】(1)常量(2)溫度升高,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間隔變大(3)蒸發結晶(4) 在 40℃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 75g/75克(5)氮【詳解】(1)人體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鎂;微量元素主要有:鐵、鈷、銅、鋅、鉻、錳、鉬、氟、碘、硒。鹵水中含有的鈉屬于人體所需的常量元素;(2)太陽光照使溫度升高,溫度升高,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水分子間隔變大,從而加快了鹵水蒸發。所以微觀角度解釋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間隔變大。(3)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通常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從鹵水中析出氯化鈉晶體;所以 “儲鹵結晶” 中析出氯化鈉晶體的方法是蒸發結晶;(4)A 點是硫酸鈉和氯化鈉溶解度曲線的交點,其意義是在 40℃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由溶解度曲線可知,40℃時硫酸鈉的溶解度約為 50g,即 40℃時,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50g 硫酸鈉。那么 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50g÷2=25g硫酸鈉;將 30gNa2SO4固體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25g,所得溶液的質量為25g+50g=75g;(5)氯化銨(NH4Cl)中含有氮元素,在肥料分類中屬于氮肥。17.(8分)【科普閱讀】胃是人體消化系統中的重要器官,健康人胃液的pH范圍是0.9-1.5。胃酸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辛辣、油膩的食物會刺激胃粘膜增加胃酸分泌,胃酸過多會侵蝕胃黏膜,嚴重時會引發胃潰瘍等多種疾病。當胃液的pH過低時,患者必須讓胃液pH升高,以緩解不適。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抑酸藥,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與胃酸反應;二是抗酸藥,能直接與胃酸反應。常用的抗酸藥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和氧化鎂等。服用某些抗酸藥會增大胃壓,使胃潰瘍患者增加疼痛感。依據上文,回答問題。(1)胃酸有助于小腸對鈣和鐵的吸收,這里的“鈣”“鐵”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2)圖甲是胃病患者服用某抗酸藥后部分離子種類和數目的變化,患者服用的抗酸藥是文中提及的 (填化學式)。(3)圖乙是某胃酸過多患者24小時胃液pH的變化曲線,該患者最適宜的用藥時間段約為 (填字母)。a. 7:00-9:00 b. 12:00-14:00 c. 16:00-18:00 d. 20:00-22:00(4)若服用藥物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胃酸過多伴胃潰瘍患者不適合服用上述抗酸藥的 。(6)胃酸過多的患者應 (填字母)。a.少喝檸檬水 b.多吃辛辣食物 c.遵醫囑,合理用藥【答案】(1)元素(2)Al(OH)3(3)d(4)(5)碳酸氫鈉/NaHCO3(6)ac【詳解】(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胃酸有助于小腸對鈣和鐵的吸收,這里的“鈣”“鐵”指的是元素;(2)胃液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常用的抗酸藥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和氧化鎂等,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氫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根據圖示,服藥前為氫離子和氯離子,有4個離子a,4個離子c;服藥后,有1個離子a,4個離子c,增加了1個離子b,故服藥后消耗了3個離子a,增加了1個離子b,聯系化學方程式可知,離子a為氫離子,離子c為氯離子,離子b鋁離子,故患者服用的抗酸藥是文中提及的Al(OH)3;(3)乙是某胃酸過多患者24小時胃液pH的變化曲線,胃酸過多需要再胃酸分泌旺盛,即pH較低時用藥,根據圖示,則應該在21:00,即20:00-22:00的時間段,故選d;(4)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化學方程式為;(5)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會增大胃壓,使胃潰瘍患者增加疼痛感,因此胃酸過多伴胃潰瘍患者不適合服用上述抗酸藥的碳酸氫鈉;(6)a、檸檬水顯酸性,胃酸過多的患者應少喝檸檬水,正確;b、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多吃辛辣食物,錯誤;c、胃酸過多的患者應該遵醫囑,合理用藥,正確;故選ac。18.(10分)一、根據下圖1,回答問題。(1)儀器m的名稱是 。(2)實驗室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3)從A~E中選擇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應選用的組合是 (填字母)。若改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 (選填“a”或“b”)導管進入。二、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活動一:了解珠海的空氣質量(4)題圖2為珠海5月19日的空氣質量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序號)a當天適合戶外運動 b.圖中“X”代表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后會形成酸雨(5)珠海5月19日空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最高的物質為 。活動二:檢測某小區地下車庫中的有害氣體【測定實驗】實驗小組用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測得某小區地下車庫中一氧化碳濃度如題18-3圖所示。【交流分析】(6)一氧化碳濃度最大的時間段是 (填“t1-t2”、“t2-t3”或“t3-t4”)。(7)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會中毒,這是因為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 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答案】(1)分液漏斗(2)(3) BC b(4)ac(5)臭氧(6)t1-t2(7)血紅蛋白【詳解】(1)儀器m的名稱是分液漏斗;(2)A裝置是固體加熱型裝置,且試管口沒有棉花,制取氧氣的藥品是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并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實驗室里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反應在常溫下進行,發生裝置屬于固液不加熱型,選擇B作為發生裝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選擇C作為收集裝置,則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應選用的組合是B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用F裝置進行收集時,應該從b端進;(4)AQI表示空氣質量指數,AQI的數值越小,表明空氣質量越好.當AQI的數值不大于100時稱空氣質量為“優良”,大于100時稱空氣質量為“污染”;a、珠海5月19日的空氣質量AQI為35<100,空氣質量為“優良”,當天適合戶外運動,正確;b、二氧化碳無毒無害,不是空氣污染物,圖中“X”不能代表二氧化碳,錯誤;c、二氧化硫屬于空氣污染物,溶于雨水后會形成硫酸,則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后會形成酸雨,正確;故選ac;(5)根據圖2可知,珠海5月19日空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最高的物質為臭氧;(6)根據圖3可知,一氧化碳濃度最大的時間段是t1-t2;(7)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會中毒,這是因為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19.(10分)同學們對勞動基地的土壤產生了很大興趣,開始了以下項目式學習探究。(1)任務一:測定勞動基地土壤酸堿度取少量勞動基地土壤,加水充分攪拌,靜置,取上層清液。若要測定上層清液的pH,正確的操作是 。測得溶液pH<7,則勞動基地的土壤顯酸性。(2)任務二:調查土壤顯酸性的原因種植者為使蔬菜生長茂盛,施用了大量氮肥。【提出問題】種植者施用了什么氮肥導致土壤顯酸性呢?【查閱資料】i.最適宜種植黃瓜的土壤酸堿度為7.0~7.2ⅱ.在各種氮肥中,顯堿性的氮肥有碳酸氫銨;顯酸性的氮肥有硫酸銨、氯化銨【提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銨 猜想二:硫酸銨和氯化銨 猜想三: 。【進行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 取任務一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 。 施用了硫酸銨上述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取少量上述步驟1中的上清液于試管中,加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施用了氯化銨【實驗結論】猜想二正確【反思評價】小組同學提出,根據上述實驗操作與現象無法得出猜想二正確的結論,理由是 。重新討論及改進實驗方案后,最后證明猜想二正確。(3)任務三:探討改良土壤酸堿性的方法【交流研討】小組同學認為,勞動基地的土壤不適合黃瓜生長,為此大家認為可以向其施加一種氮肥: (填化學式)。另外,保存該氮肥時應該注意 保存。【答案】(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潔凈干燥的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2) 氯化銨/NH4Cl 產生白色沉淀 硝酸銀 步驟①產生了氯化銨,氯化銨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無法證明含有氯化銨(3) NH4HCO3 在陰涼處密封干燥【詳解】(1)取少量勞動基地土壤,加水充分攪拌,靜置,取上層清液。若要測定上層清液的pH,正確的操作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潔凈干燥的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測得溶液pH<7,則勞動基地的土壤顯酸性;(2)[提出猜想]顯酸性的氮肥有硫酸銨、氯化銨,根據已知猜想,則猜想三為氯化銨;[進行實驗]1、根據實驗結論施用了硫酸銨,取任務一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硫酸銨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銨,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化學方程式為:;2、取少量上述步驟1中的上清液于試管中,加硝酸銀溶液,氯化銨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銨,可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反思評價]由于步驟1中加入氯化鋇,硫酸銨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銨,引入了氯化銨,所以步驟2不能證明施用了氯化銨,故無法得出猜想二正確的結論;(3)最適宜種植黃瓜的土壤酸堿度為7.0~7.2,顯弱堿性,花房的土壤顯酸性,不適合黃瓜生長,在各種氮肥中,顯堿性的氮肥有碳酸氫銨,可以向其施加碳酸氫銨,其作用是改良酸性土壤;由于碳酸氫銨易溶于水、受熱易分解,在保存時應注意防水、低溫,故應該在陰涼處密封干燥保存。20.(10分)銅是人類使用最早的金屬,銅及銅的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利用酸性氯化銅蝕刻廢液(含有CuCl 和 HCl)制備納米堿式碳酸銅的流程如圖1。【資料】堿式碳酸銅的分解溫度為220℃,制備的堿式碳酸銅顆粒越細,其應用性能越好。(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銅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銅的金屬活動性弱,不易生銹外,從金屬制品銹蝕的條件分析還可能是 。(2)操作1名稱是 。(3)向溶液A 中加入碳酸鈉固體和助劑反應時溶液pH (填“變大、變小”或“無明顯變化”),引起該變化的原因之一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干燥固體 C時較為適合的溫度為 (單選,填字母)。a.20℃ b.55℃ c.105℃ d.230℃(5)反應前需要對廢液進行稀釋操作。根據圖2分析,工業上通常選擇稀釋倍數為3倍的原因是 。(6)流程中的助劑之一為乙醇,圖3為不同乙醇加入量所得產品的光學顯微圖,根據圖像可知當乙醇加入量小于10mL 時,得到的產品有明顯的團聚,推測在反應中加入乙醇的作是 。【答案】(1)深埋地下,可以隔絕空氣(2)過濾(3) 變大(4)c(5)稀釋3倍時,銅含量基本不變,廢液中氯含量最低(6)防止產品(堿式碳酸銅)團聚【詳解】(1)銅的活潑性弱,不易生銹,青銅器深埋地下,可以隔絕空氣,則古代青銅器能保存至今。故古代青銅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銅的活潑性弱,不易生銹,還可能是深埋于地下,隔絕空氣,故填:深埋地下,可以隔絕空氣;(2)根據圖1可知,操作1將固體和液體進行分離,即為過濾操作,故填:過濾;(3)酸性氯化銅蝕刻廢液含有HCl,HCl溶于水形成鹽酸,顯酸性,pH<7,加入碳酸鈉固體后,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溶液的酸性減弱,pH變大,故填:變大;;(4)由題干可知,堿式碳酸銅的分解溫度為220°C,因此,干燥固體C時,溫度應低于220°C,水的沸點為100°C,所以最適合的溫度為105°C,故選:c;(5)由圖2可知,廢液中銅含量基本保持不變,稀釋3倍時,廢液中氯含量最低,說明此時,廢液中雜質氯離子最少,為最佳稀釋倍數,故填:稀釋3倍時,銅含量基本不變,廢液中氯含量最低;(6)由圖3可知,當乙醇加入量小于10mL時,產品有明顯的團聚,說明乙醇的加入可以防止產品團聚,故填:防止產品(堿式碳酸銅)團聚。21.(10分)乙烯(C2H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國科學家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類葉綠素結構的“串聯催化體系”,可以在太陽光和催化劑作用下分解水,再聯合CO2制C2H4如圖所示。(1)反應1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將光能轉化為 能。(2)乙烯(C2H4)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3)若反應1中生成的36gH2參與到反應2:2CO2+6H2C2H4+4H2O,則生成C2H4的質量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4)科學家們在設計反應器時,將反應器也做成像樹葉一般的扁平式結構,請結合圖,分析這種設計的目的是 。【答案】(1) 2H2O2H2↑+O2↑ 化學(2)6:1(3)解:設最終生成C2H4的質量為xx=84g答:最終生成C2H4的質量為84g。(4)增大光照面積【詳解】(1)由圖可知,反應1中,水在太陽光、催化劑1作用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過程中,光能轉化為化學能。(2)乙烯(C2H4)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4)=6:1。(3)見答案。(4)反應需要光照,將反應器做成像樹葉一般的扁平式結構,能增大光照面積。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2025年廣東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前押題卷(二)化學本試卷共9頁,21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S-32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2025年央視春晚上,機器人節目《秧BOT》驚艷全場。在機器人制造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操作是( )焊接金屬零件時,金屬表面發生氧化對塑料部件進行塑形切割金屬材料制作機器人骨架D.用螺絲固定機器人關節2.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為稀土自主分離技術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是( )A.范旭東 B.張青蓮 C.袁隆平 D.徐光憲3.“絲綢包裹的種子來自中國,飽滿飄香的稻谷長在非洲。”在“一帶一路”的援外過程中,楊華德“把脈問診”為稻田開出“中國良方”。稻谷富含的營養素是( )A.蛋白質 B.維生素 C.油脂 D.糖類4.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題為“加速變革”;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下列不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 )A.一水多用使用循環水 B.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C.工業廢水直接澆灌農田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化學社團制作銅版畫:在銅板表面覆蓋防腐層,用刻針刻畫形成圖案,再將銅板浸入FeCl3溶液,暴露于刻畫處的銅被腐蝕(2FeCl3+Cu=2FeCl2+CuCl2)形成凹線,制成銅版。往凹線處加入油墨,將紙置于版上,壓制下形成銅版畫,如題圖甲所示。完成下面小題。5.從安全、環保角度看,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A.浸泡反應時邊觀察邊吃零食B.用手觸摸浸泡的銅板以判斷凹線深淺C.操作時穿實驗服并戴護目鏡D.制版后將剩余廢液倒入下水道6.合適濃度的FeCl3溶液能形成清晰凹線,配制此溶液不需用到的儀器是( )A.鐵架臺 B.玻璃棒 C.膠頭滴管 D.燒杯7.關于銅版畫制作說法正確的是( )A.銅被腐蝕的反應為置換反應B.FeCl3溶液可用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得C.將FeCl3溶液換成稀鹽酸也可腐蝕銅D.題圖乙中實驗圖標都與本實踐有關8.交警利用酒后呼出氣體中的乙醇蒸氣與硫酸酸化處理的三氧化鉻(CrO3)反應能使檢測器變色來判斷司機是否酒后駕車,三氧化餡( CrO3)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 )A.-3 B.+3 C.-6 D.+69.化學與生活、環境、生產緊密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坐電梯迅速逃生B.小明同學測定某地區雨水的pH值為6,判斷該地區降水為酸雨C.工廠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加高煙囪后再將廢氣排放到大氣中D.露置在空氣中的濃硫酸,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說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10.綠原酸(化學式為C16H18O9)是中藥金銀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藥理成分之一。下列關于該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綠原酸由16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9個氧原子構成B.綠原酸相對分子質量為356C.綠原酸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8:9D.綠原酸如果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11.古有《齊民要術》記載“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國科研人員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新方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數目發生改變 B.反應消耗物質甲和物質乙的質量比為11:4C.物質甲是溫室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導致酸雨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12.2024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氮氣是常見的溫室氣體B.遇到或發現森林火災,撥打森林火災報警電話12119C.加油站、化工廠、面粉廠和煤礦的礦井內要嚴禁煙火D.使用煤爐、煤氣灶及燃氣熱水器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風13.MnSO4和KN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n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B.將MnSO4飽和溶液從40℃升溫到60℃,可得不飽和溶液C.40℃時MnSO4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7.5%D.混有少量KNO3的MnSO4溶液,將其蒸發濃縮后降溫結晶可得MnSO4晶體14.下列擬定的實驗方案中,可行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干燥實驗室制得的 通過裝有足量燒堿的干燥管B 從KCl和混合固體中回收KCl 加足量的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C 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后,證明鹽酸有剩余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觀察現象D 除去溶液中少量NaCl 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適量稀鹽酸A.A B.B C.C D.D15.圖像是化學實驗分析的重要依據。下列圖像正確反映其變化過程的是( )A.鎂在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 B.向等質量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鹽酸C.高錳酸鉀制氧氣,試管中固體的質量 D.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6小題7分,第17小題8分,第18~21小題各10分,共55分)16.(7分)運城鹽湖的“墾畦澆曬法”制鹽工藝領先世界海鹽生產技術980余年,該工藝的主要流程如圖。(1)鹵水中含有的鈉屬于人體所需的 (填“微量”或“常量”)元素。(2)借助太陽光照可加快鹵水蒸發,請從微觀角度解釋 。(3)“儲鹵結晶”中析出氯化鈉晶體的方法是 。(4)根據溶解度曲線分析,A點的意義是 ;在40℃時,將30gNa2SO4固體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5)工業先驅侯德榜用氯化鈉作原料發明了聯合制堿法,肥料分類中氯化銨屬于 肥。17.(8分)【科普閱讀】胃是人體消化系統中的重要器官,健康人胃液的pH范圍是0.9-1.5。胃酸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辛辣、油膩的食物會刺激胃粘膜增加胃酸分泌,胃酸過多會侵蝕胃黏膜,嚴重時會引發胃潰瘍等多種疾病。當胃液的pH過低時,患者必須讓胃液pH升高,以緩解不適。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抑酸藥,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與胃酸反應;二是抗酸藥,能直接與胃酸反應。常用的抗酸藥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和氧化鎂等。服用某些抗酸藥會增大胃壓,使胃潰瘍患者增加疼痛感。依據上文,回答問題。(1)胃酸有助于小腸對鈣和鐵的吸收,這里的“鈣”“鐵”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2)圖甲是胃病患者服用某抗酸藥后部分離子種類和數目的變化,患者服用的抗酸藥是文中提及的 (填化學式)。(3)圖乙是某胃酸過多患者24小時胃液pH的變化曲線,該患者最適宜的用藥時間段約為 (填字母)。a. 7:00-9:00 b. 12:00-14:00 c. 16:00-18:00 d. 20:00-22:00(4)若服用藥物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胃酸過多伴胃潰瘍患者不適合服用上述抗酸藥的 。(6)胃酸過多的患者應 (填字母)。a.少喝檸檬水 b.多吃辛辣食物 c.遵醫囑,合理用藥18.(10分)【基礎實驗和跨學科實踐】一、根據下圖1,回答問題。(1)儀器m的名稱是 。(2)實驗室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3)從A~E中選擇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應選用的組合是 (填字母)。若改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 (選填“a”或“b”)導管進入。二、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活動一:了解珠海的空氣質量(4)題圖2為珠海5月19日的空氣質量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序號)a當天適合戶外運動 b.圖中“X”代表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后會形成酸雨(5)珠海5月19日空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最高的物質為 。活動二:檢測某小區地下車庫中的有害氣體【測定實驗】實驗小組用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測得某小區地下車庫中一氧化碳濃度如題18-3圖所示。【交流分析】(6)一氧化碳濃度最大的時間段是 (填“t1-t2”、“t2-t3”或“t3-t4”)。(7)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會中毒,這是因為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 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19.(10分)同學們對勞動基地的土壤產生了很大興趣,開始了以下項目式學習探究。(1)任務一:測定勞動基地土壤酸堿度取少量勞動基地土壤,加水充分攪拌,靜置,取上層清液。若要測定上層清液的pH,正確的操作是 。測得溶液pH<7,則勞動基地的土壤顯酸性。(2)任務二:調查土壤顯酸性的原因種植者為使蔬菜生長茂盛,施用了大量氮肥。【提出問題】種植者施用了什么氮肥導致土壤顯酸性呢?【查閱資料】i.最適宜種植黃瓜的土壤酸堿度為7.0~7.2ⅱ.在各種氮肥中,顯堿性的氮肥有碳酸氫銨;顯酸性的氮肥有硫酸銨、氯化銨【提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銨 猜想二:硫酸銨和氯化銨 猜想三: 。【進行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 取任務一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 。 施用了硫酸銨上述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取少量上述步驟1中的上清液于試管中,加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施用了氯化銨【實驗結論】猜想二正確【反思評價】小組同學提出,根據上述實驗操作與現象無法得出猜想二正確的結論,理由是 。重新討論及改進實驗方案后,最后證明猜想二正確。(3)任務三:探討改良土壤酸堿性的方法【交流研討】小組同學認為,勞動基地的土壤不適合黃瓜生長,為此大家認為可以向其施加一種氮肥: (填化學式)。另外,保存該氮肥時應該注意 保存。20.(10分)銅是人類使用最早的金屬,銅及銅的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利用酸性氯化銅蝕刻廢液(含有CuCl 和 HCl)制備納米堿式碳酸銅的流程如圖1。【資料】堿式碳酸銅的分解溫度為220℃,制備的堿式碳酸銅顆粒越細,其應用性能越好。(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銅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銅的金屬活動性弱,不易生銹外,從金屬制品銹蝕的條件分析還可能是 。(2)操作1名稱是 。(3)向溶液A 中加入碳酸鈉固體和助劑反應時溶液pH (填“變大、變小”或“無明顯變化”),引起該變化的原因之一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干燥固體 C時較為適合的溫度為 (單選,填字母)。a.20℃ b.55℃ c.105℃ d.230℃(5)反應前需要對廢液進行稀釋操作。根據圖2分析,工業上通常選擇稀釋倍數為3倍的原因是 。(6)流程中的助劑之一為乙醇,圖3為不同乙醇加入量所得產品的光學顯微圖,根據圖像可知當乙醇加入量小于10mL 時,得到的產品有明顯的團聚,推測在反應中加入乙醇的作是 。21.(10分)乙烯(C2H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國科學家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類葉綠素結構的“串聯催化體系”,可以在太陽光和催化劑作用下分解水,再聯合CO2制C2H4如圖所示。(1)反應1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將光能轉化為 能。(2)乙烯(C2H4)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3)若反應1中生成的36gH2參與到反應2:2CO2+6H2C2H4+4H2O,則生成C2H4的質量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4)科學家們在設計反應器時,將反應器也做成像樹葉一般的扁平式結構,請結合圖,分析這種設計的目的是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2025年廣東初中化學學業水平考試考前押題卷(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C C A D D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A C D A16.(1)常量(2)溫度升高,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間隔變大(3)蒸發結晶(4) 在 40℃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 75g/75克(5)氮17.(1)元素(2)Al(OH)3(3)d(4)(5)碳酸氫鈉/NaHCO3(6)ac18.(1)分液漏斗(2)(3) BC b(4)ac(5)臭氧(6)t1-t2(7)血紅蛋白19.(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潔凈干燥的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2) 氯化銨/NH4Cl 產生白色沉淀 硝酸銀 步驟①產生了氯化銨,氯化銨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無法證明含有氯化銨(3) NH4HCO3 在陰涼處密封干燥20.(1)深埋地下,可以隔絕空氣(2)過濾(3) 變大(4)c(5)稀釋3倍時,銅含量基本不變,廢液中氯含量最低(6)防止產品(堿式碳酸銅)團聚21.(1) 2H2O2H2↑+O2↑ 化學(2)6:1(3)解:設最終生成C2H4的質量為xx=84g答:最終生成C2H4的質量為84g。(4)增大光照面積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廣東初中化學學業水平考試考前押題卷(二) (解析版).docx 2025年廣東初中化學學業水平考試考前押題卷(二)(原卷版).docx 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