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練習題(含答案)積累與運用1.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山巔(diān) 嗥鳴(háo) 胡騎(jì) 字帖(tiě)B. 田壟(lǒng) 機杼(zhù) 濁流(zhuó) 怪誕(dàn)C. 轡頭(pèi) 詫異(chà) 召喚(zhāo) 體魄(pò)D. 懲罰(chéng) 哺育(pǔ) 摯痛(zhì) 啾啾(jiū)2. 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澎拜 噴涌 鑰匙 金柝B. 懺悔 喧鬧 奔弛 默契C. 狂瀾 祈禱 豐饒 屏嶂D. 踱步 泛濫 駿馬 肅靜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天津人藝的大型抗疫題材話劇《生死24小時》在國家大劇院公演,將抗疫期間一段驚心動魄的真實故事搬上了舞臺。B.漫天大雪封住了斯科特的眼睛,使他每走一步都憂心忡忡,因為一旦偏離方向,錯過了貯藏點,無異于直接走向死亡。C.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打造了百年輝煌、自貢記憶、奇幻侏羅紀等十五大主題區域,令人目不窺園,流連忘返。D.在許多場合,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不妨來個旁敲側擊、繞道迂回,讓對方聽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失為明智之舉。4.對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各級主管部門必須防范意識增強,防止煤礦爆炸事故不再發生。 刪去“不”。B.《歡樂頌》講述了五個來自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女孩們共同成長。 在句末加上“的故事”。C.他總是從一個資深新聞人的角度,以流暢干練的語言評說當前新聞熱點。 將“干練”改成“簡練”。D.這位普通農民簡單的幾句話深刻蘊含道理。 將“深刻”和“蘊含”互換位置。5.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________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風情________藏族的賽馬會________傣族的潑水節;塞北的腰鼓,江南的社戲________輕柔婉轉的越劇,高亢嘹亮的秦腔________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讓人心馳神往。A., ; , ; —— B.、 , , , ——C.、 : , ; …… D., , , ; ……6.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語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②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倡導“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④從遠古時代的“孝感動天”的舜,到“親嘗湯藥”的劉恒、“賣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溫衾”的黃香……不勝枚舉。⑤我們國家是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孝行”貫穿整個社會發展史。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7. 古詩文默寫。(1)不聞機杼聲,___________。(《木蘭詩》) (2)____________,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3)北朝民歌以粗獷豪放見長,善于表現人物英武豪邁的氣概,《木蘭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詩中用夸張手法表現木蘭不遠萬里,跨越雄關險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戰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閱讀請簡單概括祥子買車三起三落的故事。第一次:奮斗三年掙錢買了車→ ;第二次: →被孫偵探敲詐了買車錢;第三次: →最后下葬虎妞賣了車。9. 綜合性學習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次,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此外,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①請根據習主席的講話,概括實現中國夢的三個必備條件。(每條不超過10個字)②習主席號召廣大青年放飛青春夢想,可有的同學說:我們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爸爸媽媽也幫我們安排好了一切,還用得著我們去辛辛苦苦地追求夢想嗎?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一位同學,你打算如何勸說他(她)?(30字左右,注意語氣委婉得體)閱讀理解(一)閱讀《木蘭詩》選段,完成各題 ①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②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③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④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⑤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⑥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10、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①愿為市鞍馬 市: ②萬里赴戎機 戎機: ③寒光照鐵衣 寒光: ④不用尚書郎 不用: 11、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軍書十二卷 譯文: ②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譯文: 12、《木蘭詩》寫了哪四部分的內容?請概括大意。(1)第一部分(第1段):寫木蘭織布。(2)第二部分(第2--3段):寫 (3)第三部分(第4段):寫 (4)第四部分(第5---7段):寫木蘭還鄉。13、三段文字著墨不多,寫出戰事頻繁,歲月漫長,突出了 (二)閱讀下列選文,完成文后各題。誰是最可愛的人(節選)魏巍①誰都知道,朝鮮戰場是艱苦些。但戰士們是怎樣的呢?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么能不覺得?我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里。”他把小勺兒干脆放下,興奮地說:“就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兒什么就做點什么。”他又指了指狹小潮濕的防空洞說:“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不能曬,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達邊說話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總結似的說:“我在這里流點兒血不算什么,吃這點兒苦又算什么哩!”我又問:“你想不想祖國啊?”他笑起來:“誰不想哩,說不想,那是假話,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國的老百姓問:‘我們托付給你們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啦?’我怎么答對呢?我說‘朝鮮半邊紅,半邊黑’,這算什么話呢?”我接著問:“你們經歷了這么多危險,吃了這么多辛苦,你們對祖國對朝鮮有什么要求嗎?”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們什么也不要。可是說心里話——我這話可不一定恰當啊,我們是想要這么大的一個東西……”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②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們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一種人,這種人有一種什么品質,他們的靈魂多么地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③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馳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到辦公室前開始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里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朋友!你是這么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你一定會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14、結合上下文,說說第1段中“我們的光榮”具體指什么。15、根據要求回答問題。①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說:“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此刻,他為什么笑?)②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馳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到辦公室前開始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里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連用六個“當你……的時候”有什么好處?)16、結合選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在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我們英雄的部隊,他們并不止是用堅強的防守,使敵人在我們的陣地前尸堆成山,血流成河;重要的,他們還不斷用強烈的反擊,奪回陣地,造成敵人更嚴重的傷亡。我不斷聽指揮員告訴他們的部隊:“不能在敵人面前表現老實,你們不應該挨打,應該反擊,堅決地反擊!”(選自魏巍《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中國古琴是一種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古典樂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遠意境。陶淵明詩“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白居易詩“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都生動地表現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審美境界。“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東漢·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樂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遠、平和雅正為意趣的古琴,被推為音樂中的典范。儒家認為琴樂能洗滌、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蝕內心。唐代薛易簡在其所著《琴訣》中論述說:“琴為之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見(甲)______________。道家崇尚自然,主張逍遙無為;道家音樂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聲”“至樂無樂”。莊子將音樂分為天籟、地籟和人籟三類,認為“天籟”是音樂的最高境界,提倡音樂應追求自然之趣。傳統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絲弦,聲音很小,但夜深人靜之時,卻能彈出真正的天籟之音。琴聲細膩、微妙,繞梁不絕,令人思緒無限。彈奏者在彈撥古琴時會陷入沉思、冥想,心靈在琴聲中得到凈化和升華,與萬物合和,進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見(乙)_____________。嵇康《琴賦》把古琴推崇為最適宜君子修身養性的器物,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確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綿遠,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溫柔敦厚,雅正平和,無過亦無不及。彈奏之人在古樸低緩而又沉靜曠遠的琴聲之中,由躁入靜,進而物我兩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閑適的內心與清靜的外部環境合而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種藝術境界,由此可見(丙)古琴美學境界體現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中國古琴音樂是一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藝術,它以獨特的美學趣味,引人無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時,亟需古琴這般恬淡平和的音樂,讓人心得以安住沉靜,回歸內心本真的精神世界。(摘編自魏育林《〈聽琴經〉釋義》)材料二: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所以古人說‘知音難遇’。若無知音,寧可獨對著那清風明月,蒼松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興趣,方為不負了這琴。還有一層,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稱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將身就在榻邊,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這才心身俱正。還要知道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好。”寶玉道:“我們學著玩兒,若這么講究起來,那就難了。”(節選自《紅樓夢》第八十六回)材料三:“琴者,禁也”,是儒家古琴美學的主流思想。“琴者,心也”,是道家古琴文化的主要命題。中國古琴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由“器”逐步歸結到“道”的文化路途上,堪為大道流行的最佳載體。“琴并不簡單地是一門樂器而已,而是某種文化之‘道’的轉換策略”。古琴出現功能上的歷史位移。《紅樓夢》第八十六回“寄閑情淑女解琴書”中,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黛玉這番話集中體現了古琴文化內涵之一的正統琴道———儒家的“樂教”思想,蘊涵了以樂成教的人文精神,以音樂的教化作用實現人生意義與人格完善的終極目標。黛玉所稱之古琴言“禁”,始自東漢桓譚的《新論·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發展、深化,演變為教化、修身和正心的傳統琴道,且由于儒家在中國古琴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而成為古琴美學的主流思想之一。在古代,琴被稱為“圣人”之作,“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強調古琴的禮樂思想和修身之用這些經世致用的功能成為儒家古琴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如果格外注重音樂與其外部關系的研究,將之視為音樂的創作之本而忽視其藝術審美價值,就必然導致重德輕藝,就會使音樂異化,淪為實現功利目的的工具。漢代《白虎通》以后,琴人、琴論大多言琴必禁,且范圍不斷演變擴大。儒家“琴之言禁”的命題,正是以突出古琴的非藝術功能為目的,于音樂審美中劃出諸多禁區,“禁”逐漸成為束縛古琴藝術發展的桎梏,并形成古琴美學中的非美傾向。古琴從戰國時家喻戶曉的民間樂器到明清時知音者稀的變化,“禁”在其中起到極大的消極作用。《紅樓夢》中黛玉談琴除強調儒家“中和之道”、君子之質的人格完善,又深得其邃地描述了道家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人格修煉。“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天地清和”“風清月朗”,“心不外想,氣血和平”,可謂“與神合靈,與道合妙”(八十六回),如《莊周夢蝶》,“與天地俱化,與太虛同體”。古人撫琴,追求的是“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風夜月之趣于指下”,林木扶蘇,清風入弦,“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四言十八首贈史秀才入軍》),從而產生心凝形釋、包容天地、與萬化冥合的心靈體驗和空間感受。“琴者,心也”“獨得其心而知其深也”“舒緩者音調自然疏緩,曠達者自然浩蕩,雄邁者自然壯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絕”。清人徐上瀛在《溪山琴況》中詮釋了琴樂演奏與審美物證中的二十四個命題————二十四況,即儒道互補、兼容并蓄的特征。“發乎情,止乎禮”,入世與出世,道德風范與藝術品格,古琴為儒道兩家“琴道”的二元彌合構筑起更為和諧的支點,完成了物質與精神、心理與生理、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的高度整合,以近于完美的“和諧”的存在,超越了一切時空和因果,走向藝術、人生的永恒與不朽。 (摘編自祁冰《古韻幽蘭————古琴的文化內涵與<紅樓夢>中黛玉琴心之探微》)1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陶淵明和白居易的詩句表明,古琴追求“和雅”“清淡”的深遠意境以及“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的審美情趣。B.材料一中,嵇康極為推崇古琴,在《琴賦》中強調眾器琴為尊,要求操琴者達到閑適的內心和清靜的外部環境“合而為一”的藝術境界。C.材料三指出,琴在古代被稱為“圣人”之作,強調古琴的禮樂思想和修身之用;但不能格外注重音樂與其外部關系的研究、忽視其藝術審美價值。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黛玉所言的“琴者,禁也”,主張琴樂應遵循儒、道的“中和之道”,描述了道家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人格修煉。18.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儒家認為琴樂能洗滌、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蝕內心,但材料三中作者認為“禁”對后來的古琴藝術發展產生了消極作用。B.古琴集儒家的“教化”功能和道家的“自然”思想于一身,完成了“整合”,從而為儒道兩家“琴道”的二元彌合構筑起更為和諧的支點。C.材料三以《紅樓夢》“黛玉論琴”為例,論述了琴樂體現了儒道兩家的思想,《溪山琴況》則論述了琴樂儒道互補、兼容并蓄的特征。D.為了論述中國古琴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境界,材料一采用了總分總的論證結構,材料一、材料三都運用了引用、舉例等論證方法。19.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儒家思想對古琴影響的一項是( )A.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春秋】《左傳·昭公元年》)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西漢】《樂記》)C.昔伏羲氏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東漢】蔡邕《琴操》)D.八音廣博,琴德最優。古者圣賢玩琴以養心。(【東漢】桓譚《新論·琴道》)20.請在文中畫線的甲、乙處寫出能夠概括該段主要內容的句子,句式和丙處基本一致。 21.寶玉聽了“黛玉論琴”后說“我們學著玩兒,若這么講究起來,那就難了”,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概括“這么講究”指的是什么。 (四)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后面小題在松林里睡眠李漢榮①少年時,在野地里睡眠是經常的事。我最難忘的一次睡眠,是在鳳凰山的松林里。②鳳凰山離我家有幾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經常結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軟、撿蘑菇。有時,我也一人上山。③那年秋天,我就獨自上鳳凰山撿蘑菇。到了山上,走進松林,雨后的松樹散發著濃郁的松香氣息。我在林子里轉了一會兒,竟沒有看見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發現松軟的地上,有一些小腦袋探頭探腦,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們下狠手,它們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驚、怕疼的。④因為已經趕了十幾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針上,聽著鳥鳴聲和林中的風聲,一會兒就睡著了。⑤睡了大約有幾百年之久(年少的時光總是地久天長,酣睡一覺,就有一夢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陣奇癢將我驚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鳥竟歇在我的頭發上,為我抓癢癢,整理發型。我手一伸,一睜眼,小鳥忽地飛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邊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滸傳》中的陰森林子里(那時我已讀過《水滸傳》的連環畫)。終于完全醒過來,哦,我是在鳳凰山,在松樹林里,我是來撿蘑菇的那個孩子。⑥這時,陽光透過林梢灑在地上,我站起來,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紅的。媽媽告訴我,白的是槐樹的魂變的,灰的是楊樹的魂變的,粉紅的是松樹的魂變的,它們沒有毒,不是毒蘑菇,它們是林子里的精靈,是樹的香魂。⑦我蹲下來,屏住呼吸,無比驚喜又無比心疼地面對著它們。我不忍心采下它們。受了一縷陽光的邀請,在我熟睡的時候,它們從各自的夢境里醒來。經過漫長的跋涉,它們走出籠罩了它們數千個世紀的夜霧。終于,它們睜開眼睛,看見了一個孩子,與它們相似的孩子,也在做夢的孩子,多么可愛善良的孩子!除了夢,他身上竟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它們也是這樣的:除了夢,它們身上沒有任何別的東西。于是,它們提著盛滿露珠和清香的花籃,提著一生的心愿和夢,圍過來,圍繞著一個孩子的夢,它們靜靜地綻開了各自的夢。⑧此時,沒有一個人知道,沒有一個人看見,松林深處,只有那個孩子親自參與了這個天堂里的故事……⑨你當然能想到故事的結局:那個孩子沒有采蘑菇,他柔軟的手幾次伸出,最終又返回,返回到柔軟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純真柔軟的夢呢?他提著籃子輕輕地走出林子,他的籃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籃子真的是空的嗎?他空空的籃子里,盛滿露珠、鳥鳴、夢境,盛著一生中最純潔的記憶。(摘自復旦大學出版社《睡眠之書》)22. 閱讀選文③~⑨段,理清文章脈絡,補全內容。段落 ③ ④~⑤ ⑥~⑧ ⑨概括 內容 “我”走進松林,看見小蘑菇。 A 松林中“我”看見蘑菇,它們在“我”熟睡時“醒”來。 B23. 從修辭角度賞析選文第③段中的畫線句子。24. 從描寫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我蹲下來,屏住呼吸,無比驚喜又無比心疼地面對著它們。25. 結合選文內容,分析最后一段畫波浪線句子的含義。26. 結合選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悟。 三、寫作27. 家是一只船,載滿成長的故事;國是浩瀚的海,托起點點的帆。家,展露了國的文明與榮耀;國,匯集了家的幸福與期盼。請以“家與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請圍繞話題自擬題目;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③不少于500字。答案1、B 2.D 3.C 4.A 5.C 6.B 7.①. (1)唯聞女嘆息 ②. (2)將軍百戰死 ③. (3)萬里赴戎機 ④. (4)關山度若飛 8.被十幾個大兵搶了車 賣駱駝、拉車又攢了買車錢 結婚后靠虎妞買了車 9.(1)①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2)雖然父母對我們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愛,為我們設計好了人生發展的圖景,但那畢竟是他們的一廂情愿,如果我們自身不努力,再宏偉的藍圖也無法實現。你說,對嗎?10、① 買 ②戰爭 ③清冷的月光 ④不當、不做 11、略12、木蘭從軍 ; 木蘭征戰 13、木蘭奮勇征戰14、“我們的光榮”指志愿軍戰士在戰場上吃苦流血,是為了讓祖國人民過上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15、①因為他開口要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有些不好意思,還因為他憧憬戴著紀念章回到祖國去的光榮場景。②作者運用一組排比句描繪祖國人民幸福生活的畫面,引起聯想,激發讀者情感上的共鳴,啟發讀者意識到自己生活在文幸福之中,從而激起讀者對志愿軍戰士的感激與熱愛之情。16、戰士們奮勇殺敵,英勇頑強,戰術優良,他們是第一流的戰士;他們熱愛祖國與人民,以苦為樂、無私奉獻、舍己為人、胸懷寬廣,他們的品質和精神是第一流的。17.C.18.B。19.B.20.甲:古琴審美境界(美學思想/美學境界)蘊涵了儒家思想。乙:古琴審美境界(美學思想/美學境界)滲透著道家哲學。(每句2分,大意對即可。)21.①講究教化功能:琴樂需要正人心,止淫邪,涵養性情,教化民眾。②講究境界追求: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心境和“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藝術境界。③講究彈奏要求:彈奏古琴需環境優、指法好、取音妙,身心俱正。22. A:“我”睡在松林,被小鳥驚醒;B:“我”提著空籃子,走出松林。23.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小蘑菇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蘑菇剛要露出泥土的情態,表達了“我”對小蘑菇的喜愛之情,語言富有情趣。24. 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我”見到長出來的蘑菇時既興奮又不忍心采下它的樣子,表達了“我”對蘑菇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25.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雖然籃子是空的,但是卻裝滿了“我”對大自然地熱愛,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地向往。童年這段親近自然的美好記憶讓“我”一生難忘。(意近即可)26. 示例:選文告訴人們應該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平時應該走出高樓林立的城市,去鄉間,去叢林,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時不破壞自然,愛惜花草樹木,這樣世界才更美好。(意近即可)27、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