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上海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預測卷一(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上海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預測卷一(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上海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中考預測卷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2024 云南)為了安全,學校門口都安裝了不銹鋼防撞柱。不銹鋼屬于(  )
A.金屬材料 B.合成材料
C.復合材料 D.無機非金屬材料
2.(2024 嘉定區(qū)二模)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的物質是(  )
A.碳酸鉀 B.硝酸鈉 C.硫酸銅 D.氧化鈣
3.(2024秋 張店區(qū)三模)減少含硫煤燃燒對大氣的污染,適宜在煤中加入的物質是(  )
A.石灰石 B.石英砂 C.小蘇打 D.苛性鈉
4.(2024秋 海倫市三模)小麗家種植的大豆葉片發(fā)黃且易倒伏,應施加的肥料是(  )
A.CO(NH2)2 B.Ca3(PO4)2
C.(NH4)2HPO4 D.KNO3
5.(2024 黃浦區(qū)二模)判斷兩種不同的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的依據是(  )
A.元素組成一致 B.用途相同
C.式量相等 D.顏色一樣
6.(2024 伊犁州二模)下列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是(  )
A.KOH B.CO2 C.NaCl D.O2
7.(2024 浦東新區(qū)二模)自來水生成過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
A.消毒 B.吸附 C.沉降 D.凝聚
8.(2024 柳州一模)侯德榜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他克服國外的技術封鎖,潛心研究制堿工藝,最后成功制出了純堿。純堿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玻璃制造、洗滌劑生產等領域。下列哪種化合物被稱為純堿(  )
A.氫氧化鈉(NaOH) B.氫氧化鈣[Ca(OH)2]
C.碳酸鈉(Na2CO3) D.碳酸鈣(CaCO3)
9.(2024 澧縣一模)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
A.金剛石制作鉆石 B.鎂粉制作照明彈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液氮用于冷凍麻醉
10.(2024 西青區(qū)一模)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B.棉線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氣體
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D.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
11.(2024秋 老河口市三模)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渣中含有的物質是(  )
A.Fe B.Cu C.Fe和Cu D.H2O
12.(2024 奉賢區(qū)一模)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錯誤的是(  )
A.將固體燃料粉碎 B.將液體燃料噴成霧狀
C.提供足量的氧氣 D.提高燃燒的溫度
13.(2024 紅橋區(qū)一模)二氧化碳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對二氧化碳組成和構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由碳單質和氧氣組成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與氧元素質量比為3:8
D.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14.(2024 鎮(zhèn)江一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O2中的O2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灼熱的炭粉
B 鑒別NaOH和NH4NO3固體 取樣,加水溶解,測定溶液溫度的變化
C 檢驗某化肥是否為銨態(tài)氮肥 取樣,加入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D 探究與NaOH中和后鹽酸是否有剩余 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A.A B.B C.C D.D
15.(2024 寶山區(qū)二模)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
A.金屬元素 B.氧元素 C.原子團 D.酸根
16.(2024 鄒城市二模)青鹽是以鹽湖鹵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主要含有NaCl,并含有少量MgCl2、MgSO4等,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鹽湖鹵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
B.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MgCl2>MgSO4>NaCl
C.40℃時,把30gMgCl2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質量是80g
D.將70℃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40℃,析出晶體最多的是MgSO4
17.(2024 欒城區(qū)一模)鹽酸、硫酸等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堿,各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實現物質轉化,X、Y、Z表示不同的物質類別。下列對X、Y、Z的判斷正確的是(  )
A.氧化物、堿、鹽
B.氧化物、非金屬單質、堿
C.金屬氧化物、鹽、堿
D.金屬氧化物、單質、堿
二.實驗題(共2小題)
18.(2024 鐵鋒區(qū))下圖是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1)實驗一中酒精燈火焰加網罩的作用是     ;實驗結束后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目的是     。
(2)實驗二中向燒瓶中的自來水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該實驗用到了鐵架臺,那么鐵架臺的作用是用于     各種儀器。
19.(2024 鄒城市二模)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NaOH、KNO3、CaCO3、Na2SO4、FeCl3、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緒同學為了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試樣,加入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不溶物,上層清液呈無色;
②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剛開始無現象,一段時間后沉淀部分消失,同時有氣泡產生。
請回答:
(1)這包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
(2)①中不溶物可能含有     ;
(3)將①中上層清液蒸干,得到固體物質,此固體物質的成分可能有     種組成。
三.科學探究題(共1小題)
20.(2024 鹽都區(qū)二模)鹽堿地綜合治理與利用可促進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興趣小組開展與土壤鹽堿化相關的探究活動。
【AI搜索】
①某地土壤鹽堿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兩種引起。
②BaCO3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BaSO4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和鹽酸。
【提出問題】土壤樣品中的鈉鹽是什么?
【作出猜想】
(1)猜想1:Na2CO3;猜想2     ;猜想3:Na2CO3和Na2SO4。
【實驗探究】
(2)配制土壤樣品浸出液并檢測:測定pH>7,說明浸出液顯     性。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向盛有少量浸出液的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猜想3成立
步驟二:向上述試管中繼續(xù)滴加少量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分析】
(3)寫出步驟二中的化學方程式     。
【實驗反思】
(4)    (填“能”或“不能”)將實驗中稀鹽酸換成稀硫酸,理由是     。
土壤中含量檢測報告單(換算成mg kg﹣1土樣)
采樣點 采樣點1 采樣點2 采樣點3 采樣點4 采樣點5
土壤層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38 28 14 56 50 46 70 54 44 76 34 18 42 100 72
【土壤相關數據分析】
(5)根據上表:采樣點     (填數字)的土壤中總含量高,且呈現反常現象;其它采樣點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由土壤表層到深層    。
(6)為測定該土壤樣品浸出液中Na2CO3的含量,向1000g浸出液中逐滴滴加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生成氣體的質量如圖所示。則該浸出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7)交流:應對土壤鹽堿化的合理措施有     (填字母序號)。
A.合理施肥
B.引海水灌溉
C.用熟石灰改良
D.種植耐鹽堿作物
四.解答題(共1小題)
21.(2024 寶山區(qū)二模)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主流品種之一,青花瓷工藝于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其核心流程“素胚勾勒”“釉色蘊染”需經歷數十道精細工序。
(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嶺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嶺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     種元素組成,其中金屬元素是     。
(2)青花瓷的“標志性藍色”源于繪彩鈷料燒制過程中形成的CoAl2O4,其中鈷元素的化合價為     ,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為     。
(3)青花瓷的“天青色”為鈷料配比和燒制工藝調出的淡雅藍色,并非是靛藍染料形成。靛藍(C16H10N2O2)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0.1mol靛藍含有氫原子約     個。
上海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中考預測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2024 云南)為了安全,學校門口都安裝了不銹鋼防撞柱。不銹鋼屬于(  )
A.金屬材料 B.合成材料
C.復合材料 D.無機非金屬材料
【考點】金屬材料及其應用.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答案】A
【分析】根據材料的分類來分析,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
【解答】解:不銹鋼是一種鐵合金,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材料的分類情況是解題的關鍵。
2.(2024 嘉定區(qū)二模)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的物質是(  )
A.碳酸鉀 B.硝酸鈉 C.硫酸銅 D.氧化鈣
【考點】焰色反應.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答案】B
【分析】 焰色反應 是一種物理變化現象,指的是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無色火焰中灼燒時,使火焰呈現特殊顏色的反應。鈉離子的焰色反應顯黃色。
【解答】解:A、碳酸鉀中含有鉀離子,焰色反應火焰呈紫色,故A不合題意;
B、硝酸鈉中含有鈉離子,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故B符合題意;
C、硫酸銅中含有銅離子,焰色反應火焰呈綠色,故C不合題意;
D、氧化鈣中含有鈣離子,焰色反應火焰呈磚紅色,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3.(2024秋 張店區(qū)三模)減少含硫煤燃燒對大氣的污染,適宜在煤中加入的物質是(  )
A.石灰石 B.石英砂 C.小蘇打 D.苛性鈉
【考點】酸雨的產生、危害及防治.
【專題】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
【答案】A
【分析】煤中含有硫,燃燒時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氧化鈣反應。
【解答】解:煤燃燒過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環(huán)境,石灰石中的碳酸鈣會分解成氧化鈣,氧化鈣能夠和生成的二氧化硫反應,從而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物質具有多種性質,解答時應該理解物質的用途是由物質的哪種性質決定的。
4.(2024秋 海倫市三模)小麗家種植的大豆葉片發(fā)黃且易倒伏,應施加的肥料是(  )
A.CO(NH2)2 B.Ca3(PO4)2
C.(NH4)2HPO4 D.KNO3
【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D
【分析】葉片邊緣發(fā)黃,則植物缺少氮元素;出現了倒伏現象,則缺少鉀元素,應該施用氮、鉀復合肥。
【解答】解:大豆葉片發(fā)黃且易倒伏,說明土壤中缺乏氮元素和鉀元素,應該施加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的化肥。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A錯;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屬于磷肥,故B錯;
C、(NH4)2H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屬于氮、磷復合肥,故C錯;
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氮、鉀復合肥,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肥的分類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種或哪幾種營養(yǎng)元素,然后再根據化肥的分類方法確定化肥的種類。
5.(2024 黃浦區(qū)二模)判斷兩種不同的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的依據是(  )
A.元素組成一致 B.用途相同
C.式量相等 D.顏色一樣
【考點】同素異形體和同素異形現象.
【專題】物質的分類.
【答案】A
【分析】根據同素異形體是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種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故互為同素異形體的關鍵要把握兩點:①同種元素形成,②不同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的物質:化學式和式量不一定相同,性質不完全相同,用途不同。
故選:A。
【點評】判斷是否互為同素異形體的關鍵要把握兩點:①同種元素形成,②不同單質,這是解決此類題的關鍵之所在。
6.(2024 伊犁州二模)下列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是(  )
A.KOH B.CO2 C.NaCl D.O2
【考點】常見的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B
【分析】根據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氫氧化鉀溶液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故選項錯誤。
B、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選項正確。
C、NaCl溶液顯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色,故選項錯誤。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色,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堿性溶液的變色情況、常見溶液的酸堿性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7.(2024 浦東新區(qū)二模)自來水生成過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
A.消毒 B.吸附 C.沉降 D.凝聚
【考點】自來水的生產過程與凈化方法.
【專題】空氣與水.
【答案】B
【分析】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解答】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色素、異味等,因此自來水生產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異味和色素。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8.(2024 柳州一模)侯德榜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他克服國外的技術封鎖,潛心研究制堿工藝,最后成功制出了純堿。純堿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玻璃制造、洗滌劑生產等領域。下列哪種化合物被稱為純堿(  )
A.氫氧化鈉(NaOH) B.氫氧化鈣[Ca(OH)2]
C.碳酸鈉(Na2CO3) D.碳酸鈣(CaCO3)
【考點】常見鹽的俗名.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C
【分析】根據常見酸堿鹽的俗稱,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其化學式為NaOH,故選項錯誤。
B、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學式為Ca(OH)2,故選項錯誤。
C、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其化學式為Na2CO3,故選項正確。
D、碳酸鈣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常見酸堿鹽的俗稱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9.(2024 澧縣一模)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
A.金剛石制作鉆石 B.鎂粉制作照明彈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液氮用于冷凍麻醉
【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專題】性質決定用途.
【答案】B
【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物理性質經常表現為: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揮發(fā)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金剛石制作鉆石,是利用了金剛石硬度大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鎂粉制作照明彈,是利用了鎂燃燒發(fā)出耀眼的光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C、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D、液氮用于冷凍麻醉,是利用了液氮蒸發(fā)吸熱的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qū)分,要記憶有關物質的性質,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10.(2024 西青區(qū)一模)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B.棉線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氣體
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D.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
【考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專題】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記錄.
【答案】D
【分析】根據常見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棉線在空氣中燃燒不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氣體,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常見物質燃燒的現象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象時,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煙和霧、實驗結論和實驗現象的區(qū)別。
11.(2024秋 老河口市三模)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渣中含有的物質是(  )
A.Fe B.Cu C.Fe和Cu D.H2O
【考點】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原理.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答案】C
【分析】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粉,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濾渣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鐵,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冒出,銅和稀硫酸不反應,說明濾渣中含有鐵,則濾渣中含有的物質是Fe、Cu。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2.(2024 奉賢區(qū)一模)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錯誤的是(  )
A.將固體燃料粉碎 B.將液體燃料噴成霧狀
C.提供足量的氧氣 D.提高燃燒的溫度
【考點】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
【專題】化學與能源.
【答案】D
【分析】根據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或增大氧氣的濃度,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固體燃料粉碎,能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燃料充分燃燒,故選項不合題意;
B、液體燃料噴成霧狀,能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燃料充分燃燒,故選項不合題意;
C、提供足量的氧氣,能使燃料充分燃燒,故選項不合題意;
D、著火點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可燃物的著火點一般是不變的,提高燃燒的溫度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燒,故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3.(2024 紅橋區(qū)一模)二氧化碳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對二氧化碳組成和構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由碳單質和氧氣組成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與氧元素質量比為3:8
D.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考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質量比的計算.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C
【分析】根據已有的二氧化碳的化學式以及分子結構模型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A錯誤;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B錯誤;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與氧元素質量比為12:(16×2)=3:8,C正確;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D錯誤;
故選:C。
【點評】加強對化學式的意義的掌握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4.(2024 鎮(zhèn)江一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CO2中的O2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灼熱的炭粉
B 鑒別NaOH和NH4NO3固體 取樣,加水溶解,測定溶液溫度的變化
C 檢驗某化肥是否為銨態(tài)氮肥 取樣,加入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D 探究與NaOH中和后鹽酸是否有剩余 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A.A B.B C.C 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專題】實驗設計題.
【答案】A
【分析】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
B、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
C、根據銨態(tài)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進行分析判斷。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
【解答】解:A、將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灼熱的炭粉,炭粉既能與氧氣反應,也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B、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取樣,加水溶解,測定溶液溫度變化的方法進行區(qū)分,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
C、銨鹽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取樣,加入熟石灰研磨,聞氣味,可檢驗某化肥是否為銨態(tài)氮肥,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
D、若鹽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若完全中和,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該方法可以直觀判斷鹽酸是否剩余,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5.(2024 寶山區(qū)二模)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
A.金屬元素 B.氧元素 C.原子團 D.酸根
【考點】氧化物、酸、堿和鹽的概念.
【專題】物質的分類.
【答案】D
【分析】根據鹽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鹽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鹽的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如硝酸銨,故選項錯誤;
B、鹽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氯化鈉,故選項錯誤;
C、鹽中不一定含有原子團,如氯化鈉,故選項錯誤;
D、鹽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鹽的特征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6.(2024 鄒城市二模)青鹽是以鹽湖鹵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主要含有NaCl,并含有少量MgCl2、MgSO4等,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鹽湖鹵水曬鹽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
B.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MgCl2>MgSO4>NaCl
C.40℃時,把30gMgCl2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質量是80g
D.將70℃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40℃,析出晶體最多的是MgSO4
【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答案】A
【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使溫度升高,試管內的原來剩余的固體完全溶解,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結合溶解度曲線,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鹽湖鹵水曬鹽后析出氯化鈉固體,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故正確;
B、由于沒有指明溫度,無法比較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故錯誤;
C、40℃時,氯化鎂溶解度是57.5g,這意味著在40℃時,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8.75g氯化鎂,所以40℃時,把30gMgCl2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質量是78.75g,故錯誤;
D、由于不知道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質量,無法判斷哪種物質析出晶體最多,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點、線、面和交點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7.(2024 欒城區(qū)一模)鹽酸、硫酸等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堿,各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實現物質轉化,X、Y、Z表示不同的物質類別。下列對X、Y、Z的判斷正確的是(  )
A.氧化物、堿、鹽
B.氧化物、非金屬單質、堿
C.金屬氧化物、鹽、堿
D.金屬氧化物、單質、堿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常見的堿 堿的通性.
【答案】C
【分析】酸是指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是指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鹽是指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X、Y、Z表示不同的物質類別,由圖示可知X是氧化鐵,氧化鐵由鐵與氧元素組成,因此X是金屬氧化物,酸能和金屬氧化物發(fā)生反應為鹽和水,Y是鹽,酸能和Z發(fā)生反應,Z是堿,堿和二氧化碳能反應生成鹽,酸和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能反應生成鹽,由此可知,X、Y、Z 三者依次應為金屬氧化物、鹽、堿。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了學生整合基本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實驗題(共2小題)
18.(2024 鐵鋒區(qū))下圖是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1)實驗一中酒精燈火焰加網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  ;實驗結束后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  。
(2)實驗二中向燒瓶中的自來水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  ;該實驗用到了鐵架臺,那么鐵架臺的作用是用于  固定和支持  各種儀器。
【考點】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蒸餾操作的注意事項.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1)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
(2)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固定和支持。
【分析】(1)根據酒精燈火焰加網罩的作用以及實驗結束后操作的目的進行分析。
(2)根據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以及鐵架臺的用途進行分析。
【解答】解:(1)實驗一中酒精燈火焰加網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為了防止生成的銅再次被氧化,實驗結束后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
(2)實驗二制取蒸餾水的操作中向燒瓶中的自來水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該實驗用到了鐵架臺,那么鐵架臺的作用是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
故答案為:(1)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
(2)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固定和支持。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和儀器的用途。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實驗操作的原理和目的,以及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通過從題干中抽取有用信息并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可以順利解題。
19.(2024 鄒城市二模)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NaOH、KNO3、CaCO3、Na2SO4、FeCl3、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緒同學為了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試樣,加入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不溶物,上層清液呈無色;
②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剛開始無現象,一段時間后沉淀部分消失,同時有氣泡產生。
請回答:
(1)這包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NaOH、Na2SO4、BaCl2、CaCO3  ;
(2)①中不溶物可能含有  Fe(OH)3  ;
(3)將①中上層清液蒸干,得到固體物質,此固體物質的成分可能有  6  種組成。
【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
【專題】混合物組成的推斷題.
【答案】(1)NaOH、Na2SO4、BaCl2、CaCO3;
(2)Fe(OH)3;
(3)6。
【分析】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NaOH、KNO3、CaCO3、Na2SO4、FeCl3、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
①取試樣,加入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不溶物,上層清液呈無色;由于碳酸鈣難溶于水,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鈣,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硫酸鋇,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鐵;
②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剛開始無現象,一段時間后沉淀部分消失,同時有氣泡產生;剛開始無現象,是稀硝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水,說明一定存在氫氧化鈉,一段時間后沉淀部分消失有氣泡產生,碳酸鈣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鈣、水和二氧化碳,說明一定含有碳酸鈣,氫氧化鐵能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鐵和水,硫酸鋇與稀硝酸不反應,則沉淀部分消失,說明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鋇,則固體中一定含氯化鋇、硫酸鈉,沉淀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鐵,則固體中可能含有氯化鐵,由以上分析可知,固體中一定含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硫酸鈉,可能含氯化鐵、硝酸鉀。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這包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Na2SO4、BaCl2、CaCO3;
(2)由分析可知,①中不溶物一定含有:CaCO3、BaSO4,可能含有:Fe(OH)3;
(3)由分析可知,固體中一定含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硫酸鈉,可能含氯化鐵、硝酸鉀,①中取樣加足量水攪拌、靜置,所得上層清液呈無色,氯化鐵溶液呈黃色,則上層清液中一定沒有氯化鐵,由②中加稀硝酸剛開始無現象可知,上層清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而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則上層清液中一定還有氯化鈉,可能有一種反應物過量,即可能有硫酸鈉和氯化鋇中的一種,由于原固體中可能有硝酸鉀,則上層清液中還可能有硝酸鉀;綜上所述,①中上層清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鈉,可能含有硝酸鉀、以及氯化鋇和硫酸鈉中的一種,將①中上層清液蒸干,得到固體物質,此固體物質的成分可能有①氫氧化鈉、氯化鈉,②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鉀,③氫氧化鈉、氯化鈉、氯化鋇,④氫氧化鈉、氯化鈉、硫酸鈉,⑤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鉀、氯化鋇,⑥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鉀、硫酸鈉,共6種組成。
故答案為:
(1)NaOH、Na2SO4、BaCl2、CaCO3;
(2)Fe(OH)3;
(3)6。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科學探究題(共1小題)
20.(2024 鹽都區(qū)二模)鹽堿地綜合治理與利用可促進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興趣小組開展與土壤鹽堿化相關的探究活動。
【AI搜索】
①某地土壤鹽堿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兩種引起。
②BaCO3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BaSO4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和鹽酸。
【提出問題】土壤樣品中的鈉鹽是什么?
【作出猜想】
(1)猜想1:Na2CO3;猜想2  Na2SO4  ;猜想3:Na2CO3和Na2SO4。
【實驗探究】
(2)配制土壤樣品浸出液并檢測:測定pH>7,說明浸出液顯  堿  性。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向盛有少量浸出液的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猜想3成立
步驟二:向上述試管中繼續(xù)滴加少量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分析】
(3)寫出步驟二中的化學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2NaCl  。
【實驗反思】
(4)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將實驗中稀鹽酸換成稀硫酸,理由是  會引入硫酸根離子,影響后續(xù)硫酸鈉的檢驗  。
土壤中含量檢測報告單(換算成mg kg﹣1土樣)
采樣點 采樣點1 采樣點2 采樣點3 采樣點4 采樣點5
土壤層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38 28 14 56 50 46 70 54 44 76 34 18 42 100 72
【土壤相關數據分析】
(5)根據上表:采樣點  5  (填數字)的土壤中總含量高,且呈現反常現象;其它采樣點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由土壤表層到深層 含量依次減小  。
(6)為測定該土壤樣品浸出液中Na2CO3的含量,向1000g浸出液中逐滴滴加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生成氣體的質量如圖所示。則該浸出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7)交流:應對土壤鹽堿化的合理措施有  AD  (填字母序號)。
A.合理施肥
B.引海水灌溉
C.用熟石灰改良
D.種植耐鹽堿作物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科學探究.
【答案】(1)Na2SO4;
(2)堿;有氣泡產生;
(3)Na2SO4+BaCl2=BaSO4↓+2NaCl;
(4)不能;會引入硫酸根離子,影響后續(xù)硫酸鈉的檢驗;
(5)5;含量依次減小;
(6)0.0265%;
(7)AD。
【分析】(1)根據某地土壤鹽堿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兩種引起,再結合猜想1、猜想3來分析解答;
(2)根據pH>7時,溶液顯堿性,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來分析解答;
(3)根據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來分析解答;
(4)根據將實驗中稀鹽酸換成稀硫酸,會引入硫酸根離子,影響后續(xù)硫酸鈉的檢驗來分析解答;
(5)根據表格數據來分析解答;
(6)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來分析解答;
(7)根據應對土壤鹽堿化的合理措施來分析解答。
【解答】解:(1)某地土壤鹽堿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種或兩種引起,猜想1:Na2CO3,猜想3:Na2CO3和Na2SO4,則猜想2:Na2SO4;
(2)pH>7時,溶液顯堿性,則配制土壤樣品浸出液的pH>7,說明浸出液顯堿性,結論是猜想3成立,即土壤樣品中的鈉鹽是Na2CO3和Na2SO4,則向盛有少量浸出液的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產生;
(3)步驟二中發(fā)生的反應是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4+BaCl2=BaSO4↓+2NaCl;
(4)將實驗中稀鹽酸換成稀硫酸,會引入硫酸根離子,影響后續(xù)硫酸鈉的檢驗,所以不能將實驗中稀鹽酸換成稀硫酸;
(5)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采樣點5的土壤中總含量高,且呈現反常現象,其它采樣點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由土壤表層到深層含量依次減小;
(6)設浸出液中碳酸鈉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11g
x=0.265g
則該浸出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100%=0.0265%,
答:該浸出液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0.0265%;
(7)A、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不會加重土壤鹽堿化,對緩解土壤鹽堿化有一定幫助,故A符合題意;
B、海水含有大量鹽分,引海水灌溉會使土壤鹽分進一步增加,加重土壤鹽堿化,故B不符合題意;
C、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呈堿性,土壤鹽堿化本身就呈堿性,用熟石灰改良會使土壤堿性更強,不利于植物生長,故C不符合題意;
D、種植耐鹽堿作物能夠在鹽堿化土壤中生長,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是應對土壤鹽堿化的有效措施,故D符合題意;
故選:AD。
故答案為:(1)Na2SO4;
(2)堿;有氣泡產生;
(3)Na2SO4+BaCl2=BaSO4↓+2NaCl;
(4)不能;會引入硫酸根離子,影響后續(xù)硫酸鈉的檢驗;
(5)5;含量依次減小;
(6)0.0265%;
(7)AD。
【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要將題中的知識認知透,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此類題難度較大,要細心進行分析解答。
四.解答題(共1小題)
21.(2024 寶山區(qū)二模)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主流品種之一,青花瓷工藝于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其核心流程“素胚勾勒”“釉色蘊染”需經歷數十道精細工序。
(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嶺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嶺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  4  種元素組成,其中金屬元素是  Al  。
(2)青花瓷的“標志性藍色”源于繪彩鈷料燒制過程中形成的CoAl2O4,其中鈷元素的化合價為  +2  ,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為  177g/mol  。
(3)青花瓷的“天青色”為鈷料配比和燒制工藝調出的淡雅藍色,并非是靛藍染料形成。靛藍(C16H10N2O2)屬于  有機物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0.1mol靛藍含有氫原子約  6.02×1023  個。
【考點】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專題】化學式的計算;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1)4;Al;
(2)+2;177g/mol;
(3)有機物;6.02×1023。
【分析】(1)根據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以及元素的分類進行分析;
(2)根據在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零,以及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個數的乘積之和進行分析;
(3)根據有機物中含有碳元素,阿伏加德羅常數進行分析。
【解答】解:(1)青花瓷的“素胚”是高嶺土等原料和水混合而成的泥胚,高嶺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由鋁、硅、氧、氫4種元素組成,其中金屬元素是Al;
(2)青花瓷的“標志性藍色”源于繪彩鈷料燒制過程中形成的CoAl2O4,鋁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所以鈷元素的化合價為+2,相對分子質量是59+27×2+16×4=177,所以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為177g/mol;
(3)靛藍(C16H10N2O2)屬于有機物,0.1mol靛藍含有氫原子約6.02×1023個。
故答案為:(1)4;Al;
(2)+2;177g/mol;
(3)有機物;6.02×1023。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井陉县| 信丰县| 乐东| 汉中市| 德庆县| 昌宁县| 如东县| 德江县| 上高县| 肇庆市| 格尔木市| 大新县| 时尚| 通州区| 财经| 黑山县| 喀喇沁旗| 江川县| 太白县| 漾濞| 大英县| 沁阳市| 石城县| 积石山| 深圳市| 宁国市| 景洪市| 扶余县| 四川省| 万全县| 高唐县| 昆山市| 永新县| 彝良县| 嵩明县| 青铜峡市| 塔城市| 广安市| 安化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