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北京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預測卷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北京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預測卷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北京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中考預測卷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 河北區一模)空氣中含量較多,且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是( ?。?br/>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2.(2024 瀘州)《漢書》中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 ?。?br/>A.石油 B.豬油 C.礦泉水 D.鹽湖水
3.(2024 東西湖區)下列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
A.冰 B.液態氧
C.五氧化二磷 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
4.(2024秋 五華縣三模)下列與實驗有關的圖標對應不正確的是( ?。?br/>A.護目鏡 B.用電
C.洗手 D.熱燙
5.(2024 奉賢區一模)常溫下,幾種清潔劑近似的pH如下,其中堿性最強的是( ?。?br/>A.廁所清潔劑:1 B.牙膏:8
C.肥皂:10 D.爐具清潔劑:13
6.(2024 沈陽)無土栽培中,不同植物需要不同類型的營養液。為了防止綠葉蔬菜的葉片發黃,需要在營養液中加入( ?。?br/>A.Ca3(PO4)2 B.NH4NO3 C.KCl D.K2SO4
7.(2024 汶上縣一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r/>A.O2用于食品防腐
B.酒精用作液體燃料
C.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D.CO用于冶煉生鐵
8.(2024春 海淀區月考)氫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稱是(  )
A.生石灰 B.苛性鈉 C.熟石灰 D.消石灰
9.(2024 楚雄州一模)在水中滴加紅墨水后振蕩,得到液體①;再用滴管沿試管內壁緩緩加入乙醇,得到液體②,振蕩后得到液體③。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液體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體②的現象說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C.液體③的現象說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該實驗說明溶液的溶質可以是液體
10.(2024 確山縣二模)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安全隱患,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r/>A.在加油站內用手機撥打電話
B.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C.發現天然氣泄漏后打開排風扇
D.空調著火立刻用水撲滅
11.(2024 高郵市一模)垃圾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過期藥品應投入的垃圾箱對應的標志是( ?。?br/>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 D.廚余垃圾
12.(2024秋 遂川縣三模)兩會之后,廣東省政府提出“大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A.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
B.夏天為了更涼快,把室內空調溫度設置到很低
C.循環使用教材書
D.城市道路使用太陽能景觀燈
13.(2024 長沙縣一模)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并主持召開了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在會上強調,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為提高糧食產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r/>A.大量使用農藥
B.大量使用化肥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用合適濃度的氯化鈉溶液選種
14.(2024 牡丹江)“善存”片富含維生素、鉀和鎂等,這里的“鉀”和“鎂”指的是( ?。?br/>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單質
15.(2024秋 安定區三模)“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br/>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注射器中的氣體通過壓縮體積會變小——加壓時氣體分子變小
D.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16.(2024 中山市二模)下列符號可以表示2個氫分子的是(  )
A.2H B.2H2 C.H2O D.2H+
17.(2024 川匯區一模)鉬(Mo)是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元素之一。Na2MoO4是鉬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的化合價為( ?。?br/>A.+2 B.+4 C.+6 D.+8
18.(2024 常州)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br/>A.稀釋濃硫酸 B.加熱液體
C.取固體粉末 D.檢查氣密性
19.(2024 海倫市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創新裝置探究水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b中氣體能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B.a和b中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2:1
C.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
D.結合實驗現象可知,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20.(2025春 淄川區三模)能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方法是( ?。?br/>A.聞氣味 B.看顏色
C.插入燃著木條 D.倒入澄清石灰水
21.(2024 蘇州)我國“嫦娥6號”實現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經分析月背土壤樣品中鋁氧化物和鈣氧化物含量較高。如圖是鋁、鈣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O
C.鈣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0
D.鈣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g
22.(2025春 雞西月考)在核電工業中,有一種鈾原子中含有92個質子和143個中子,有關該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相對原子質量為215g B.核外電子數為92
C.核電荷數為92 D.屬于金屬元素
23.(2024秋 蘭山區三模)20℃時,向100g未知濃度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后,一定正確的是( ?。?br/>A.溶液質量是110g
B.溶質質量增加
C.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水的質量不變
24.(2023 良慶區三模)不同溫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圖進行實驗。所得溶液中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br/>溫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2024 河南一模)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很大
B.3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3%
C.將10℃的氯化鈉飽和溶液升溫至30℃,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20℃時,將15g氯化鈉溶于50g水中可形成飽和溶液
二.填空題(共1小題)
26.(2025春 哈爾濱三模)在中國的文化中,顏色不僅具有視覺美感,還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文化內涵。沉香、凝脂、群青、桃紅…這滿庭芳的國色中也蘊藏著獨特的化學內涵。
(1)沉香:沉香配寶劍,宛若游龍的長劍舞,身劍合一。寶劍由鐵合金制成,其硬度比純鐵    (填“大”或“小”)。
(2)凝脂:凝脂似玉、潔白高雅。宋代德化窯的白瓷,是一種純粹的凝脂白。陶瓷燒制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該反應中X的化學式為①    ,生成物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②    。
(3)群青: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群青顏料在古代是由貴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是一種昂貴的高級顏料。青金石是指堿性鋁硅酸鹽礦物,其中含Na、Al、Si、S、Cl等元素,試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說明,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
三.實驗題(共6小題)
27.(2024秋 順義區三模)如圖是O2的制取和性質實驗。
(1)A中,儀器a的名稱是     ;制取O2的化學方程式為     ;用圖示方法收集O2的原因是     。
(2)B中,鐵絲燃燒生成的黑色固體是     。
(3)C觀察到木炭劇烈燃燒,    ,放出熱量。
28.(2024 順義區一模)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實驗操作如圖所示。
(1)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2)②中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29.(2024 西山區一模)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金屬的性質。
(1)實驗1中:如圖,將黃銅片和純銅片相互刻畫,其中表示黃銅片的是     (填“A”或“B”)。
(2)實驗2中:實驗探究的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     ,請寫出實驗中有明顯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0.(2024秋 新野縣三模)下面是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兩個趣味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通入CO2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濕潤紫色石蕊試紙變紅,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
(2)如圖乙所示,在塑料瓶外點燃高低兩支蠟燭,火焰分別與高低兩個孔持平。通入CO2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31.(2024 沁陽市)請對如圖所示實驗進行分析。
(1)該實驗中除可以觀察到紅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燒,還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以上現象說明燃燒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
(2)通過該實驗,推測白磷在實驗室里的保存方法:    。
32.(2024 碑林區)同學們做了如下實驗,分別向五支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1)能產生氣泡的是     (填漢字序號)。
(2)寫出試管乙中的實驗現象是     。
(3)試管丙中的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該現象     (選填“能”或“不能”)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4)寫出戊試管中的反應方程式     。
四.工藝流程題(共1小題)
33.(2024 江北區)某工廠以一種鎂礦石(主要成分為SiO2和MgCO3,還含少量FeCO3)為原料制備MgSO4 7H2O。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向鎂礦石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2)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會生成Fe2(SO4)3。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為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為氧化劑。則該反應中的氧化劑是    (填化學式)。
(4)選用MgO調節pH使Fe3+轉化為沉淀,而不選用NaOH的原因是    。
五.科普閱讀題(共1小題)
34.(2024春 梁溪區月考)閱讀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它的茶文化淵源流長。
茶樹適宜生長在pH為4.5~6.5的土壤中,品種和環境不同,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也不同。茶葉中的咖啡堿(化學式為C8H10N4O2)能使人體中樞神經產生興奮,喝茶能提神解乏。茶的品質和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主要取決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濃度。茶多酚是從天然茶葉中提取的混合物,是一種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溫水、乙醇等,在堿性環境中不穩定,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
泡茶前一般要洗茶,可以喚醒茶葉的活性,沖泡時香氣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散發,口感更加醇厚,另外茶葉在加工、儲存過程中會有浮塵附著,洗完茶喝著更放心。
泡茶時水的溫度不同,影響著茶水中茶多酚的濃度。溫度過高,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質遭受破壞,溫度過低,不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其滋味淡薄。而且,不同種類的茶需要不同溫度的水沖泡,才能達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
以為例進行研究,圖2為龍井茶(綠茶)水溫及浸泡時間對茶多酚溶解率的影響。除了控制水溫和浸泡時間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時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狀態持續一個半小時。
(1)茶樹適宜生長在     (填“酸性”“堿性”或“中性”)土壤中。
(2)圖1中,把茶葉和茶水分離的操作類似于實驗室的     。
(3)為減少茶多酚流失,洗茶應采用的方法是     。
(4)下列關于茶多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
a.茶多酚在堿性環境中不穩定
b.多次浸泡溶解茶多酚屬于化學變化
c.為使茶多酚溶解率達到80%以上,沖泡龍井茶水溫首選90C且至少浸泡10min后再飲用
d.某同學在中午12點喝了一杯茶,他血中的抗氧化容量的較高水平可持續到14點
(5)保存茶葉時需要注意防潮,茶葉包裝中常放入一小袋干燥劑,其成分為生石灰,寫出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六.科學探究題(共1小題)
35.(2024 房山區一模)小組同學開展活性炭脫色效果的研究。
【查閱資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活化:將活性炭放入坩堝中,蓋上蓋子,放進馬弗爐中加熱至900℃并保溫6h。
【進行實驗】用活性炭對某品牌的陳醋進行系列脫色實驗,每次實驗量取5mL深褐色陳醋,實驗記錄如表:
實驗序號 活性炭質量/g 振蕩時間/s 靜置時間/min 濾液顏色
① 0.2 30 60 褐色
② 0.3 30 60 淡黃色
③ 0.4 30 60 近無色
④ 0.5 30 5 無色
⑤ 0.5 0 5 淡黃色
⑥ 0.5 0 8 近無色
⑦ 0.5 0 10 無色
說明:脫色效果以過濾后濾液顏色為參照,顏色越淺,效果越好。
【解釋與結論】
(1)量取5mL陳醋時,應選用     (填“10”或“100”)mL量筒。
(2)①②③的實驗目的是     。
(3)依據⑤⑥⑦得出的結論是:當加入活性炭質量相同且均不振蕩時,在實驗研究的靜置時間范圈內,    。
(4)依據實驗數據,得出“靜置時間相同時,振蕩比不振蕩,活性炭脫色效果好”的結論,依據的實驗是     (填實驗序號)。
【反思與評價】
(5)繼續實驗,發現活化后的活性炭能明顯提高脫色效率,其實驗操作為:量取5mL深褐色陳醋,加入     g活化后的活性炭,振蕩30s,靜置60min,過濾,與①對比,觀察到濾液顏色     (填序號)。
A比①深
B.比①淺
C.與①一致
北京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中考預測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 河北區一模)空氣中含量較多,且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是( ?。?br/>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考點】空氣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
【專題】空氣與水.
【答案】B
【分析】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稀有氣體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94%、二氧化碳大約占空氣體積的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解答】解:A、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78%,含量較多,但是氮氣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活潑;故選項錯誤;
B、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含量較多,且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故選項正確;
C、二氧化碳約占空氣體積的0.03%,含量較少;故選項錯誤;
D、水蒸氣在空氣中含量較少,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空氣中各種氣體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學們要加強記憶有關的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應用,本考點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2.(2024 瀘州)《漢書》中記載:“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 ?。?br/>A.石油 B.豬油 C.礦泉水 D.鹽湖水
【考點】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
【專題】化學與能源.
【答案】A
【分析】根據石油為黑色液體,可燃進行分析。
【解答】解:石油是從有機物質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殘骸。在這些有機物質死亡之后,它們逐漸被埋在深層的沉積巖層中,受到地熱和地壓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機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最終形成了石油,石油為黑色液體,可燃,故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3.(2024 東西湖區)下列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
A.冰 B.液態氧
C.五氧化二磷 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
【考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分類.
【答案】D
【分析】根據物質的組成分析,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的,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冰是固體的水,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故A錯誤;
B、液態氧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故B錯誤;
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故C錯誤;
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屬于混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在熟悉概念的基礎上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判斷純凈物和混合物,還要從社會實踐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物質的組成。
4.(2024秋 五華縣三模)下列與實驗有關的圖標對應不正確的是( ?。?br/>A.護目鏡 B.用電
C.洗手 D.熱燙
【考點】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
【專題】公共標志型.
【答案】D
【分析】根據圖標所表示的意義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為護目鏡圖標,提醒要進行眼部防護,故A圖標對應正確;
B.有電,可以用電,故B圖標對應正確;
C.貼在水池旁邊,意為該水池可供洗手,故C圖標對應正確;
D.像燃燒的火焰,為明火圖標,以提醒注意,故D圖標對應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常見的化學標志,難度不大,熟悉常見標志的意義是解答的關鍵。
5.(2024 奉賢區一模)常溫下,幾種清潔劑近似的pH如下,其中堿性最強的是( ?。?br/>A.廁所清潔劑:1 B.牙膏:8
C.肥皂:10 D.爐具清潔劑:13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D
【分析】溶液的酸堿性強弱可用pH表示,pH=7時,顯中性;pH<7時,顯酸性,pH數值越小,酸性越強;pH>7時,顯堿性,pH數值越大,堿性越強。
【解答】解: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爐具清潔劑的pH最大,堿性最強。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6.(2024 沈陽)無土栽培中,不同植物需要不同類型的營養液。為了防止綠葉蔬菜的葉片發黃,需要在營養液中加入(  )
A.Ca3(PO4)2 B.NH4NO3 C.KCl D.K2SO4
【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B
【分析】氮肥能使植物葉色濃綠,所以為了防止綠葉蔬菜的葉片發黃,應施加氮肥。
【解答】解:A、Ca3(PO4)2中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故A錯;
B、NH4NO3中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B正確;
C、KCl中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C錯;
D、K2SO4中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D錯。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化肥的作用和分類方法。
7.(2024 汶上縣一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r/>A.O2用于食品防腐
B.酒精用作液體燃料
C.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D.CO用于冶煉生鐵
【考點】常用鹽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氧氣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用途.
【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答案】A
【分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與用途,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O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供給呼吸,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選項說法錯誤。
B、酒精具有可燃性,能用作液體燃料,故選項說法正確。
C、小蘇打能與胃酸中的鹽酸反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故選項說法正確。
D、CO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生鐵,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了解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8.(2024春 海淀區月考)氫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稱是( ?。?br/>A.生石灰 B.苛性鈉 C.熟石灰 D.消石灰
【考點】常見酸、堿的俗稱及化學式.
【專題】常見的堿 堿的通性.
【答案】B
【分析】根據物質的名稱與俗稱來分析。
【解答】解:A、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故選項不合題意;
B、苛性鈉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故選項符合題意;
C、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故選項不合題意;
D、消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故選項不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物質的名稱及其俗稱是解題的關鍵。
9.(2024 楚雄州一模)在水中滴加紅墨水后振蕩,得到液體①;再用滴管沿試管內壁緩緩加入乙醇,得到液體②,振蕩后得到液體③。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液體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體②的現象說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C.液體③的現象說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該實驗說明溶液的溶質可以是液體
【考點】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試管①、③液體混合物均一、穩定,是混合物,試管②中液體分層,不均一,不是溶液,故A錯誤;
B、試管②中分層的液體,乙醇處于上層,水處于下層,說明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故B正確;
C、試管③中的液體全都變為紅色,且不分層,該現象說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故C正確;
D、酒精被水溶解,酒精是溶質,酒精是液態的,所以該實驗說明溶液的溶質可以是液體,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應熟悉溶液是一種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不改變條件時,溶液的組成和濃度都不會發生變化,要與懸濁液和乳濁液區分。
10.(2024 確山縣二模)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安全隱患,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在加油站內用手機撥打電話
B.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C.發現天然氣泄漏后打開排風扇
D.空調著火立刻用水撲滅
【考點】防范爆炸的措施;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專題】化學與能源.
【答案】B
【分析】A.根據防范爆炸的措施來分析;
B.根據滅火原理來分析;
C.根據防范爆炸的措施來分析;
D.根據滅火原理來分析。
【解答】解:A、加油站內空氣中可能含有汽油蒸汽,使用手機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發爆炸,應禁止使用手機,故做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油鍋著火時,用鍋蓋隔絕氧氣可滅火,避免用水,故做法正確,符合題意;
C、打開排風扇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燃泄漏的天然氣,應關閉氣源并開窗通風,故做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電器著火時直接用水可能觸電,需先斷電再用干粉滅火器撲滅,故做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生命重于泰山”安全問題無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問題,所以燃燒和爆炸知識就成了化學考查熱點,要注意燃燒爆炸的條件和防護措施。
11.(2024 高郵市一模)垃圾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過期藥品應投入的垃圾箱對應的標志是( ?。?br/>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 D.廚余垃圾
【考點】垃圾分類與回收利用.
【專題】物質的分類.
【答案】B
【分析】根據過期藥品屬于有害垃圾解答即可。
【解答】解:過期藥品屬于有害垃圾,
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垃圾分類與回收利用,關鍵是根據過期藥品屬于有害垃圾解答。
12.(2024秋 遂川縣三模)兩會之后,廣東省政府提出“大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br/>A.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
B.夏天為了更涼快,把室內空調溫度設置到很低
C.循環使用教材書
D.城市道路使用太陽能景觀燈
【考點】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答案】B
【分析】根據常見的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低碳發展的措施進行分析。
【解答】解:A、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有利于環境的保護,故A正確;
B、夏天把室內空調溫度設置到很低,要消耗大量的電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B錯誤;
C、教科書循環使用可以減少森林的砍伐,樹木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教材循環使用會減少植物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C正確;
D、城市道路使用太陽能景觀燈可以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環境的保護,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13.(2024 長沙縣一模)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并主持召開了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在會上強調,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為提高糧食產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r/>A.大量使用農藥
B.大量使用化肥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用合適濃度的氯化鈉溶液選種
【考點】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
【專題】空氣與水.
【答案】D
【分析】生活污水的排放、濃鹽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均可造成水污染,以此來解答。
【解答】解:A、大量使用農藥,會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故A做法不合理;
B、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故B做法不合理;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會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故C做法不合理;
D、生活中,用合適濃度的氯化鈉溶液選種,故D做法合理;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水的污染,明確常見水體污染的原因即可解答,注重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題目難度不大,注意平時的積累來解答。
14.(2024 牡丹江)“善存”片富含維生素、鉀和鎂等,這里的“鉀”和“鎂”指的是( ?。?br/>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單質
【考點】元素的概念.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答案】C
【分析】食品、藥品、營養品、礦泉水等物質中的“鉀、鎂”等不是強調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質量(質量分數)來描述。
【解答】解:善存”片富含維生素及鉀和鎂等,鉀和鎂不是強調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鉀、鎂”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無關。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元素與微觀粒子及物質的區別,難度不大,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確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15.(2024秋 安定區三模)“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注射器中的氣體通過壓縮體積會變小——加壓時氣體分子變小
D.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考點】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答案】C
【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故A解釋正確;
B、金剛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質差異很大,故B解釋正確;
C、注射器中的氣體通過壓縮體積會變小,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加壓時,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分子本身的大小不變,故C解釋錯誤;
D、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氧氣和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構成,故化學性質相同,均能支持燃燒,故D解釋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6.(2024 中山市二模)下列符號可以表示2個氫分子的是( ?。?br/>A.2H B.2H2 C.H2O D.2H+
【考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B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分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解答】解:A、2H可表示2個氫原子,故選項錯誤;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分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2H2可表示2個氫分子,故選項正確;
C、H2O可表示1個水分子,故選項錯誤;
D、2H+可表示2個氫離子,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化學用語(原子符號、分子符號、離子符號等)的書寫方法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7.(2024 川匯區一模)鉬(Mo)是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元素之一。Na2MoO4是鉬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的化合價為( ?。?br/>A.+2 B.+4 C.+6 D.+8
【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專題】化學式的計算.
【答案】C
【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鈉顯+1價,氧顯﹣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設鉬元素的化合價為x,(+1)×2+x+(﹣2)×4=0,解得x=+6。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價的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的方法即可正確解答此類題。
18.(2024 常州)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稀釋濃硫酸 B.加熱液體
C.取固體粉末 D.檢查氣密性
【考點】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固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答案】A
【分析】根據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解答。
【解答】解:A、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故A錯誤;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試管與桌面呈45°角,故B正確;
C、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慢慢豎起,故C正確;
D、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了解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是解答的關鍵。
19.(2024 海倫市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創新裝置探究水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b中氣體能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
B.a和b中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2:1
C.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
D.結合實驗現象可知,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考點】電解水實驗.
【專題】空氣與水.
【答案】C
【分析】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稀硫酸、硫酸鈉溶液等物質。
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
【解答】解:A、b中氣體是氫氣,氫氣不能使帶有火星的木條復燃,故選項不正確。
B、a和b中氣體(分別是氧氣、氫氣)的體積比大約為1:2,故選項不正確。
C、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故選項正確。
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選項不正確。
故選:C。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0.(2025春 淄川區三模)能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方法是( ?。?br/>A.聞氣味 B.看顏色
C.插入燃著木條 D.倒入澄清石灰水
【考點】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
【專題】物質的鑒別題.
【答案】C
【分析】根據三種氣體性質的不同,設計的方案能出現三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象,才能達到一次鑒別出三種氣體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均沒有氣味,用聞氣味的方法不能鑒別,故選項錯誤。
B、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均沒有顏色,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故選項錯誤。
C、插入燃著的木條,若木條熄滅,則是二氧化碳;若木條燃燒更旺,則是氧氣;若木條正常燃燒,則是空氣;現象明顯,能一次鑒別出這三種氣體,故選項正確。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鑒別出二氧化碳,無法鑒別空氣、氧氣,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了常見氣體的鑒別方法,解題的關鍵是利用所要鑒別氣體的性質的差別,根據實驗中是否出現明顯的不同現象判斷能否鑒別。
21.(2024 蘇州)我國“嫦娥6號”實現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經分析月背土壤樣品中鋁氧化物和鈣氧化物含量較高。如圖是鋁、鈣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氧化鋁的化學式為AlO
C.鈣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0
D.鈣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g
【考點】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圖.
【專題】元素位置、結構與性質.
【答案】C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氧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氧化鋁中鋁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其化學式為Al2O3,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0;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鈣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0,故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2.(2025春 雞西月考)在核電工業中,有一種鈾原子中含有92個質子和143個中子,有關該原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相對原子質量為215g B.核外電子數為92
C.核電荷數為92 D.屬于金屬元素
【考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答案】A
【分析】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金屬元素的漢子中常含有“钅”偏旁,據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相對原子質量是“1”,不是“g”,故選項錯誤;
B、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故鈾原子核外含有92個電子,故選項正確;
C、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電荷數,核電荷數為92,故選項正確;
D、由于鈾的元素名稱鈾中含有偏旁“钅”,故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正確。
故選:A。
【點評】熟練掌握在原子中的兩個等量關系: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和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常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23.(2024秋 蘭山區三模)20℃時,向100g未知濃度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后,一定正確的是( ?。?br/>A.溶液質量是110g
B.溶質質量增加
C.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水的質量不變
【考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答案】D
【分析】未知濃度NaCl溶液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一種是飽和溶液,根據這兩種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即可.
【解答】解:如果該溶液是飽和溶液加入10gNaCl后,不會溶解,溶液質量不變,故A錯誤;
如果該溶液是飽和溶液加入10gNaCl后,不會溶解,溶質質量不變,故B錯誤;
如果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加入10gNaCl后,會溶解,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改變,故C錯誤;
向100g未知濃度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加入的是溶質,溶劑是不會變的,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重點考查了溶質、溶劑質量的計算方法,用天平稱量時游碼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掌握了量筒的選取方法和蒸發的注意事項.
24.(2023 良慶區三模)不同溫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圖進行實驗。所得溶液中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br/>溫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答案】D
【分析】根據20℃、30℃、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分別是31.6g、45.8g、63.9g,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鉀,則①是不飽和溶液,②是飽和溶液。
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3.9g,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硝酸鉀,則③是不飽和溶液。
降溫至30℃,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鉀,則④是不飽和溶液。
故①③④屬于不飽和溶液。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義、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5.(2024 河南一模)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很大
B.3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3%
C.將10℃的氯化鈉飽和溶液升溫至30℃,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20℃時,將15g氯化鈉溶于50g水中可形成飽和溶液
【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答案】C
【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不大,故A錯;
B、3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6.6%,故B錯;
C、將10℃的氯化鈉飽和溶液升溫至30℃,溶解度變大,變為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C正確;
D、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0g,即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則50g水中最多溶解18.0g,所以20℃時,將15g氯化鈉溶于50g水中可形成不飽和溶液,故D錯。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填空題(共1小題)
26.(2025春 哈爾濱三模)在中國的文化中,顏色不僅具有視覺美感,還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文化內涵。沉香、凝脂、群青、桃紅…這滿庭芳的國色中也蘊藏著獨特的化學內涵。
(1)沉香:沉香配寶劍,宛若游龍的長劍舞,身劍合一。寶劍由鐵合金制成,其硬度比純鐵 大  (填“大”或“小”)。
(2)凝脂:凝脂似玉、潔白高雅。宋代德化窯的白瓷,是一種純粹的凝脂白。陶瓷燒制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該反應中X的化學式為① SiO2  ,生成物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② +4  。
(3)群青: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群青顏料在古代是由貴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是一種昂貴的高級顏料。青金石是指堿性鋁硅酸鹽礦物,其中含Na、Al、Si、S、Cl等元素,試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說明,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  。
【考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元素的概念;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判斷物質的化學式.
【專題】化學式的計算;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金屬與金屬材料.
【答案】(1)大。
(2)SiO2;+4。
(3)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
【分析】(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的硬度大。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推斷未知物的化學式;根據化合價的計算原則,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計算元素的化合價。
(3)元素由質子數(核電荷數)決定,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導致化學性質差異。
【解答】解:(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的硬度大,寶劍由鐵合金制成,所以其硬度比純鐵大;故答案為:大。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在反應CaCO3+XCaSiO3+CO2↑中,反應前有1個鈣原子、1個碳原子、3個氧原子,反應后有1個鈣原子、1個硅原子、1個碳原子、5個氧原子。所以X中應含有1個硅原子和2個氧原子,X的化學式為SiO2;在CaSiO3中,鈣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 2價。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可得(+2)+x+( 2)×3=0,解得x=+4;故答案為:SiO2;+4。
(3)從原子結構的角度看,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故答案為: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
【點評】本題難度簡單,考查了合金的性質(金屬材料)、化學反應方程式配平與化合價計算、元素定義與原子結構(物質組成與分類),題目以“國色”為背景,將化學知識與傳統文化(如陶瓷、顏料)結合,體現化學在文化遺產中的應用,通過“沉香”“凝脂”“群青”等傳統色彩名稱,將化學問題嵌入文化語境,增強趣味性和人文性。
三.實驗題(共6小題)
27.(2024秋 順義區三模)如圖是O2的制取和性質實驗。
(1)A中,儀器a的名稱是  酒精燈  ;制取O2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K2MnO4+MnO2+O2↑  ;用圖示方法收集O2的原因是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
(2)B中,鐵絲燃燒生成的黑色固體是  四氧化三鐵  。
(3)C觀察到木炭劇烈燃燒, 發出白光  ,放出熱量。
【考點】氧氣的制取裝置;氧氣的收集方法;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及其實驗;鐵在氧氣中燃燒及其實驗.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答案】(1)酒精燈;2KMnO4K2MnO4+MnO2+O2↑;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2)四氧化三鐵;
(3)發出白光。
【分析】(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分析;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2)根據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分析;
(3)根據木炭燃燒的現象分析。
【解答】解:(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可知儀器a是酒精燈;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答案為:酒精燈;2KMnO4K2MnO4+MnO2+O2↑;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2)B中,鐵絲燃燒生成的黑色固體是四氧化三鐵;故答案為:四氧化三鐵;
(3)木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故答案為:發出白光。
【點評】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氣體的檢驗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在實驗題中。
28.(2024 順義區一模)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實驗操作如圖所示。
(1)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③①②  (填序號)。
(2)②中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率  。
【考點】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答案】(1)③①②;
(2)加快溶解速率。
【分析】(1)根據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驟,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②是溶解操作,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③①②。
(2)②是溶解操作,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故答案為:
(1)③①②;
(2)加快溶解速率。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主要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9.(2024 西山區一模)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金屬的性質。
(1)實驗1中:如圖,將黃銅片和純銅片相互刻畫,其中表示黃銅片的是  A  (填“A”或“B”)。
(2)實驗2中:實驗探究的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  鐵>銅>銀  ,請寫出實驗中有明顯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Cu(NO3)2=Fe(NO3)2+Cu  。
【考點】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判斷;合金與合金的性質.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答案】(1)A;
(2)鐵>銅>銀;Fe+Cu(NO3)2=Fe(NO3)2+Cu。
【分析】(1)根據兩種物質相互刻畫,痕跡更明顯的物質硬度小和金屬顏色分析;
(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分析。
【解答】解:(1)黃銅片和純銅片相互刻畫,純銅片上留下刻痕,說明黃銅的硬度比純銅的硬度大。純銅片是紫紅色固體,黃銅片是黃色固體,因此A是黃銅片。故答案為:A;
(2)鐵絲能和硝酸銅反應,說明鐵比銅活潑,銀絲不能和硝酸銅反應,說明銅比銀活潑,因此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鐵>銅>銀;實驗中有明顯現象的反應是鐵和硝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NO3)2=Fe(NO3)2+Cu。故答案為:鐵>銅>銀;Fe+Cu(NO3)2=Fe(NO3)2+Cu。
【點評】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和酸反應,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
30.(2024秋 新野縣三模)下面是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兩個趣味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通入CO2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濕潤紫色石蕊試紙變紅,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H2O+CO2=H2CO3  。
(2)如圖乙所示,在塑料瓶外點燃高低兩支蠟燭,火焰分別與高低兩個孔持平。通入CO2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  。
【考點】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及實驗;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的性質.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答案】(1)H2O+CO2=H2CO3;
(2)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
【分析】(1)依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分析濕潤紫色石蕊試紙變紅的原因,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性質,判斷圖乙實驗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的實驗現象。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CO2=H2CO3。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在圖乙實驗中,通入CO2一段時間后,二氧化碳會從下面的孔進入塑料瓶,逐漸充滿塑料瓶底部空間,所以可觀察到的現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
故答案為:
(1)H2O+CO2=H2CO3;
(2)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相關實驗現象的分析。在解答這類題目時,要熟練掌握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的特性。對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準確無誤;對于實驗現象的分析,要緊密結合物質的性質進行判斷。通過對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夠準確解答相關問題,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提高對化學實驗現象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31.(2024 沁陽市)請對如圖所示實驗進行分析。
(1)該實驗中除可以觀察到紅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燒,還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Y形管中的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氣球先膨脹,最后變癟  ;以上現象說明燃燒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
(2)通過該實驗,推測白磷在實驗室里的保存方法: 封存在水中(合理即可)?!?。
【考點】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專題】化學與能源.
【答案】(1)Y形管中的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氣球先膨脹,最后變癟;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封存在水中(合理即可)。
【分析】(1)根據白磷和紅磷所處的環境溫度相同,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進行分析。
(2)根據白磷的性質分析。
【解答】解:(1)在熱水中,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而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該實驗中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Y形管中的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氣球先膨脹,最后變癟,以上現象說明燃燒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通過該實驗,推測白磷在實驗室里的保存方法隔絕氧氣(或空氣),在水中保存。
故答案為:(1)Y形管中的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氣球先膨脹,最后變癟;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封存在水中(合理即可)。
【點評】本題通過實驗探究了燃燒的條件,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32.(2024 碑林區)同學們做了如下實驗,分別向五支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1)能產生氣泡的是  甲、丁  (填漢字序號)。
(2)寫出試管乙中的實驗現象是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
(3)試管丙中的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該現象  能  (選填“能”或“不能”)說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4)寫出戊試管中的反應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  。
【考點】酸的化學性質.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甲、??;
(2)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3)能;
(4)BaCl2+H2SO4=BaSO4↓+2HCl。
【分析】根據已有的酸的性質、物質間反應的實驗學校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根據圖示可以看出,打磨過的鋁片和碳酸鈉溶液能與硫酸反應產生氣體;
(2)氧化銅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故會觀察到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3)試管丙中的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溶液中的堿消失,故能證明氫氧化鈉能與稀硫酸反應;
(4)戊試管中的氯化鋇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為:(1)甲、丁;
(2)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3)能;
(4)BaCl2+H2SO4=BaSO4↓+2HCl。
【點評】加強對酸的性質的掌握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四.工藝流程題(共1小題)
33.(2024 江北區)某工廠以一種鎂礦石(主要成分為SiO2和MgCO3,還含少量FeCO3)為原料制備MgSO4 7H2O。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向鎂礦石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將碳酸鎂和碳酸亞鐵全部反應掉  。
(2)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學方程式為 MgCO3+2HCl=MgCl2+H2O+CO2↑  ,該反應屬于 復分解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會生成Fe2(SO4)3。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為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為氧化劑。則該反應中的氧化劑是 H2O2  (填化學式)。
(4)選用MgO調節pH使Fe3+轉化為沉淀,而不選用NaOH的原因是 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會生成新的雜質硫酸鈉  。
【考點】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反應類型的判定;酸的化學性質.
【專題】物質的制備.
【答案】(1)將碳酸鎂和碳酸亞鐵全部反應掉;
(2)MgCO3+2HCl=MgCl2+H2O+CO2↑;復分解;
(3)H2O2;
(4)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會生成新的雜質硫酸鈉。
【分析】(1)根據二氧化硅、碳酸鎂、碳酸亞鐵的性質來分析;
(2)根據碳酸鎂與硫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來分析;
(4)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會生成硫酸鈉,會引入新雜質來分析。
【解答】解:(1)向鎂礦石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將碳酸鎂和碳酸亞鐵全部反應掉,轉化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鎂和硫酸鐵,同時不溶解二氧化硅,以便后續分離和提純;
(2)MgCO3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MgCO3+2HCl=MgCl2+H2O+CO2↑;該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碳酸鎂與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鎂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在“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后,FeSO4生成Fe2(SO4)3。鐵元素化合價有+2價升高為+3價,H2O2轉化成H2O,氧元素化合價從﹣1降低到﹣2,因此H2O2是氧化劑;
(4)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會生成硫酸鈉和水,選用氫氧化鈉會引入新雜質。
故答案為:
(1)將碳酸鎂和碳酸亞鐵全部反應掉;
(2)MgCO3+2HCl=MgCl2+H2O+CO2↑;復分解;
(3)H2O2;
(4)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會生成新的雜質硫酸鈉。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轉化和制備,解答時要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五.科普閱讀題(共1小題)
34.(2024春 梁溪區月考)閱讀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它的茶文化淵源流長。
茶樹適宜生長在pH為4.5~6.5的土壤中,品種和環境不同,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也不同。茶葉中的咖啡堿(化學式為C8H10N4O2)能使人體中樞神經產生興奮,喝茶能提神解乏。茶的品質和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主要取決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濃度。茶多酚是從天然茶葉中提取的混合物,是一種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溫水、乙醇等,在堿性環境中不穩定,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
泡茶前一般要洗茶,可以喚醒茶葉的活性,沖泡時香氣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散發,口感更加醇厚,另外茶葉在加工、儲存過程中會有浮塵附著,洗完茶喝著更放心。
泡茶時水的溫度不同,影響著茶水中茶多酚的濃度。溫度過高,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質遭受破壞,溫度過低,不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其滋味淡薄。而且,不同種類的茶需要不同溫度的水沖泡,才能達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
以為例進行研究,圖2為龍井茶(綠茶)水溫及浸泡時間對茶多酚溶解率的影響。除了控制水溫和浸泡時間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時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狀態持續一個半小時。
(1)茶樹適宜生長在  酸性  (填“酸性”“堿性”或“中性”)土壤中。
(2)圖1中,把茶葉和茶水分離的操作類似于實驗室的  過濾  。
(3)為減少茶多酚流失,洗茶應采用的方法是  用低溫水(50℃左右),且短時間快速沖洗  。
(4)下列關于茶多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c  (填字母)。
a.茶多酚在堿性環境中不穩定
b.多次浸泡溶解茶多酚屬于化學變化
c.為使茶多酚溶解率達到80%以上,沖泡龍井茶水溫首選90C且至少浸泡10min后再飲用
d.某同學在中午12點喝了一杯茶,他血中的抗氧化容量的較高水平可持續到14點
(5)保存茶葉時需要注意防潮,茶葉包裝中常放入一小袋干燥劑,其成分為生石灰,寫出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O=Ca(OH)2  。
【考點】蛋白質;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化學與生活.
【答案】(1)酸性;
(2)過濾;
(3)用低溫水(50℃左右),且短時間快速沖洗;
(4)ac;
(5)CaO+H2O=Ca(OH)2。
【分析】(1)根據茶樹適宜生長在pH為4.5~6.5的土壤中進行分析;
(2)根據茶葉屬于不溶于水的物質進行分析;
(3)根據題中信息進行分析;
(4)根據洗龍井茶時水的溫度適宜在50℃左右進行分析;
(5)根據干燥劑的成分為生石灰進行分析。
【解答】解:(1)茶樹適宜生長在pH為4.5~6.5的土壤中,所以適宜生長在酸性環境;
(2)茶葉屬于不溶于水的物質,分離不溶于水的物質用過濾;
(3)由題干信息可知:為減少茶多酚流失,洗茶應采用的方法是用低溫水(50℃左右),且短時間快速沖洗;
(4)a.由題中“在堿性環境中不穩定”可知,茶多酚在堿性環境中不穩定,正確;
b.多次浸泡溶解茶多酚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c.由圖2可知,為使茶多酚溶解率達到80%以上,沖泡龍井茶水溫首選90C且至少浸泡10min后再飲用,正確;
d.由“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時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狀態持續一個半小時”可知,該同學在中午12點喝了一杯茶,他血中的抗氧化容量的較高水平可持續到13點半,不是14點,錯誤;
故選:ac;
(5)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故答案為:(1)酸性;
(2)過濾;
(3)用低溫水(50℃左右),且短時間快速沖洗;
(4)ac;
(5)CaO+H2O=Ca(OH)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六.科學探究題(共1小題)
35.(2024 房山區一模)小組同學開展活性炭脫色效果的研究。
【查閱資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活化:將活性炭放入坩堝中,蓋上蓋子,放進馬弗爐中加熱至900℃并保溫6h。
【進行實驗】用活性炭對某品牌的陳醋進行系列脫色實驗,每次實驗量取5mL深褐色陳醋,實驗記錄如表:
實驗序號 活性炭質量/g 振蕩時間/s 靜置時間/min 濾液顏色
① 0.2 30 60 褐色
② 0.3 30 60 淡黃色
③ 0.4 30 60 近無色
④ 0.5 30 5 無色
⑤ 0.5 0 5 淡黃色
⑥ 0.5 0 8 近無色
⑦ 0.5 0 10 無色
說明:脫色效果以過濾后濾液顏色為參照,顏色越淺,效果越好。
【解釋與結論】
(1)量取5mL陳醋時,應選用  10  (填“10”或“100”)mL量筒。
(2)①②③的實驗目的是  探究活性炭質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
(3)依據⑤⑥⑦得出的結論是:當加入活性炭質量相同且均不振蕩時,在實驗研究的靜置時間范圈內, 靜置時間越長,活性炭脫色效果越好  。
(4)依據實驗數據,得出“靜置時間相同時,振蕩比不振蕩,活性炭脫色效果好”的結論,依據的實驗是 ?、堍荨?(填實驗序號)。
【反思與評價】
(5)繼續實驗,發現活化后的活性炭能明顯提高脫色效率,其實驗操作為:量取5mL深褐色陳醋,加入  0.2  g活化后的活性炭,振蕩30s,靜置60min,過濾,與①對比,觀察到濾液顏色  B  (填序號)。
A比①深
B.比①淺
C.與①一致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變化的條件和影響物質變化的因素;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專題】科學探究.
【答案】(1)10;
(2)探究活性炭質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3)靜置時間越長,活性炭脫色效果越好;
(4)④⑤;
(5)0.2;B。
【分析】(1)根據選擇量筒時,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分析;
(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
(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
(4)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
(5)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
【解答】解:(1)選擇量筒時,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量取5mL陳醋,10mL量筒量程更接近且大于5mL,能減小測量誤差,而100mL量筒量程過大,誤差大。所以應選用10mL量筒。故答案為:10;
(2)在①②③實驗中,振蕩時間(均為30s)和靜置時間(均為60min)相同,只有活性炭質量不同(分別為0.2g、0.3g、0.4g),所以實驗目的是探究活性炭質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故答案為:探究活性炭質量對脫色效果的影響;
(3)⑤⑥⑦實驗中,加入活性炭質量均為0.5g且均不振蕩,隨著靜置時間從5min延長到8mi再到10min,濾液顏色從淡黃色變為近無色再變為無色,這表明當加入活性炭質量相同且均不振蕩時,在實驗研究的靜置時間范圍內,靜置時間越長,活性炭脫色效果越好。故答案為:靜置時間越長,活性炭脫色效果越好;
(4)要得出“靜置時間相同時,振蕩比不振蕩,活性炭脫色效果好”的結論,需要找到靜置時間相同,一個振蕩一個不振蕩的實驗進行對比。④⑤實驗中,活性炭質量均為0.5g,靜置時間均為5min,④不振蕩,⑤振蕩,④的濾液顏色為無色,⑤的濾液顏色為淡黃色,④的脫色效果好;故答案為:④⑤;
(5)要探究活化后的活性炭能明顯提高脫色效率,與①對比,應控制其他條件相同,所以加入0.2g活化后的活性炭,振蕩30s,靜置60min,過濾。因為活化后的活性炭能明顯提高脫色效率,所以觀察到濾液顏色比①淺,選:B。故答案為:0.2;B。
【點評】本題屬于信息給予題,解題的方法是認真閱讀短文,提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的問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德令哈市| 正阳县| 新丰县| 水富县| 汾阳市| 商河县| 攀枝花市| 崇州市| 玛多县| 古丈县| 常州市| 邳州市| 壤塘县| 四子王旗| 鄯善县| 溧水县| 贵阳市| 日喀则市| 伊春市| 龙山县| 皋兰县| 芮城县| 图们市| 金昌市| 二手房| 杭锦旗| 珲春市| 卢湾区| 甘南县| 建瓯市| 依兰县| 环江| 禄丰县| 罗田县| 抚顺县| 石首市| 客服| 昆山市| 都昌县|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