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押題卷】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押題卷】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放電影時,放映室射到熒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屬于丁達爾效應
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C.將“84”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可增強使用效果
D.燃煤中加入CaCO3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
2.(2023秋 豐臺區期末)下列氣體過量排放不會導致酸雨的是(  )
A.SO2 B.CO2 C.NO2 D.NO
3.(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成果顯著。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為金屬材料的是(  )
A.“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使用的高效燃料﹣﹣﹣﹣﹣﹣液氫
B.“C919”飛機身使用的復合材料﹣﹣﹣﹣﹣﹣碳纖維和環氧樹脂
C.“北斗三號”導航衛星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砷化鎵
D.“天宮二號”航天器使用的質量輕強度高的材料﹣﹣﹣﹣﹣﹣鈦合金
4.(2024秋 海淀區期末)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顯著。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不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A.神舟十九號的耐高溫材料——錸合金
B.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的芯片材料——鋁、銅和鈮等
C.國產大飛機C919發動機的涂層材料——氮化硅
D.首艘大型郵輪“愛達 魔都號”上層建筑材料——鋁合金
5.(2024秋 東城區期末)研究氨的噴泉實驗。
①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燒瓶氨;
②如圖所示,打開彈簧夾,將滴管中的水擠入燒瓶,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最終液體占燒瓶體積的。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把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燒瓶口可檢驗NH3是否集滿
B.燒杯中的水進入燒瓶,說明NH3與H2O發生了反應
C.燒瓶內有氣體剩余,是因為NH3的溶解已達到飽和
D.所得溶液中:NH3+H2O NH3 H2O OH﹣
6.(2024秋 西城區期末)室溫下,研究銅與一定量濃硝酸的反應,裝置和試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銅與濃硝酸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B.通過上下抽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
C.反應一段時間后,可能產生NO
D.將銅片換成鐵片,反應更劇烈,產生大量氣體
7.(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工業合成氨屬于人工固氮
B.氮循環中,氮氣只發生氧化反應
C.二氧化氮分散在大氣中會污染環境
D.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由氮氣與氧氣反應得到
8.(2024秋 西城區校級期末)下列解釋事實的化學用語書寫不正確的是(  )
A.0.1mol L﹣1醋酸溶液pH>1:
B.鋼鐵制品在潮濕空氣中的電化學腐蝕:Fe﹣3e﹣=Fe3+
C.可用Na2CO3溶液清洗油污:
D.CuSO4溶液與閃鋅礦(ZnS)反應生成銅藍(CuS):Cu2+(aq)+ZnS(s) Zn2+(aq)+CuS(s)
9.(2024秋 北京校級期末)某小組研究硫氰根SCN﹣分別與Cu2+和Fe3+的反應。
資料:ⅰ.硫氰(SCN)2是一種黃色揮發性液體。屬于“擬鹵素”,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
ⅱ.溶液中離子在反應時所表現的氧化性強弱與相應還原產物的價態和狀態有關。
編號 1 2 3
實驗
現象 溶液變為黃綠色,產生白色沉淀(經檢驗,白色沉淀為CuSCN) 接通電路后,靈敏電流計指針未見偏轉。一段時間后,取出左側燒杯中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沒有觀察到藍色沉淀 溶液變紅,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且沉淀量逐漸增多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1中發生反應:2Cu2++4SCN﹣=2CuSCN↓+(SCN)2
B.實驗2中,若直接向左側燒杯滴加入K3[Fe(CN)6]溶液,也不生成藍色沉淀
C.實驗2中,若將Fe2(SO4)3溶液替換為0.25mol L﹣1CuSO4溶液,電流計指針不偏轉
D.實驗3中,藍色沉淀的生成增強了Fe3+的氧化性
10.(2024秋 西城區期末)實驗室模擬用Na2S溶液吸收脫除廢氣中的SO2,探究O2對脫硫的影響。將一定比例O2、SO2和N2的混合氣體恒溫恒流速持續通入一定體積一定濃度的Na2S溶液中,測得隨反應進行吸收液的pH和各組分的濃度變化如圖1。
已知:①S═S2
②SO2水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質的量分數隨pH變化如圖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收液的pH從13降至9.6的過程中,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B.pH=9.6,經檢驗有少量H2S生成,可能的反應:SO2+S2﹣+H2O═H2S
C.9.6>pH>7,S的來源只有O2氧化﹣2價硫元素
D.7.6>pH>7,c(S2)減小,原因是c()增大
11.(2023春 朝陽區期末)2022年,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電催化將CO2和H2O高效合成高純度乙酸,并進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為合成“糧食”提供了新技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碳原子之間能形成單鍵
B.常溫下,乙酸溶液的pH<7
C.乙酸的分子結構模型是
D.可用銀氨溶液檢驗葡萄糖
12.(2024秋 豐臺區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糖類是多羥基醛、多羥基酮和它們的脫水縮合物
B.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可用于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
C.氨基酸為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其不能與酸反應
D.核酸分子的堿基含有N—H鍵,堿基間易形成氫鍵
13.(2024秋 海淀區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淀粉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B.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最多生成一個水分子
C.脂肪酸可與甘油發生酯化反應
D.葡萄糖、蛋白質、油脂均可發生水解反應
14.(2024秋 石景山區期末)習慣上把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工業生產叫氯堿工業,一個單元槽的電解原理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陰極的電極反應:
B.在陽極,Cl﹣比OH﹣容易失去電子
C.中間的離子交換膜選用陰離子交換膜
D.電解飽和食鹽水可以得到三種重要的化工產品:Cl2、H2和NaOH
15.(2023秋 朝陽區期末)科研人員以間硝基甲苯為原料,采用間接成對電解方法合成間氨基苯甲酸。兩極材料分別采用Pb、PbO2,電解質溶液為H2SO4溶液。反應的原理示意圖如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電極為電解池陰極
B.B電極反應為:2Cr3++7H2O﹣6e﹣═Cr214H+
C.1mol間硝基甲苯氧化為1mol間硝基苯甲酸時,轉移8mole﹣
D.產品既可以與酸反應,也可以與堿反應
二.解答題(共4小題)
16.(2025春 北京校級期末)探究Na2S固體在空氣中長期放置的氧化產物。
資料:ⅰ.Na2S能與S反應生成Na2Sx(黃色)。
ⅱ.Na2Sx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能與Cu2+反應生成S和CuS(黑色)。
ⅲ.Na2S2O3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SO2,能與Cu2+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該配合物對酸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棕黑色沉淀。
(1)取少量久置的Na2S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CS2,固體部分溶解,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     。
將久置的Na2S固體溶于水得到溶液A,溶液A呈黃色。取少量溶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經檢驗該沉淀含S),同時產生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離心沉降(固液分離)后,得到無色溶液B。
(2)取少量無色溶液B于試管中,    (填操作和現象),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
(3)推測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x。實驗證據是     。
(4)探究白色沉淀中S的來源。
來源1: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x,白色沉淀由Na2Sx與鹽酸反應產生。
來源2: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2O3,白色沉淀由Na2S2O3與鹽酸反應產生。
來源3: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O3,白色沉淀由……
①寫出來源2產生S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②將來源3補充完整:    。
(5)為檢驗氧化產物中是否含有Na2S2O3,進行如圖實驗:
①溶液A中加入CuCl2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實驗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2O3。推理過程是     。
17.(2024秋 西城區期末)人工固氮對于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
(1)工業合成氨。
①N2和H2合成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②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應限度又有利于增大其反應速率的是     。
a.升高溫度
b.增大壓強
c.使用催化劑
(2)中國科學家研究Cu—Mn合金催化劑電催化還原N2制NH3,裝置如圖1所示。
①陰極生成NH3其電極反應式是     。
②用相同的電解裝置和試劑進行實驗,證明NH3來自電催化還原N2,需排除以下可能:
ⅰ.環境和電解池中存在微量的NH3
ⅱ.Cu—Mn合金與N2、H2O直接反應生成NH3
下列實驗和結果能同時排除ⅰ、ⅱ的是     。
資料:自然界中的豐度:14N為99.6%,15N為0.4%。
a.用Ar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未檢測到NH3
b.用15N2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僅檢測到15NH3
c.不通電進行實驗,未檢測到NH3
③NH3的生成速率、NH3和H2的法拉第效率(FE)隨陰極的電勢變化如圖2和圖3所示。
資料:ⅰ.相同條件下,陰極的電勢越低,電流越大。
ⅱ.某電極上產物B的FE(B)。
陰極的電勢由﹣0.2V降到﹣0.3V時,NH3的生成速率增大。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NH3的生成速率反而減小。結合FE解釋NH3的生成速率減小的原因:    。
(3)用滴定法測定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的一種方法如下。
Ⅰ.取v1mL含的待測溶液。
Ⅱ.加入過量的V2mLc2mol L﹣1NaOH溶液。
Ⅲ.蒸餾,將蒸出的NH3用過量的V3mLc3mol L﹣1H2SO4溶液吸收。
Ⅳ.加入甲基橙指示劑,用c4mol L﹣1NaOH溶液滴定吸收液中過量的H2SO4消耗的NaOH溶液體積為V4mL,計算待測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時用到的溶液體積:    和V4。
18.(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氮是自然界中生物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化合物種類豐富。
Ⅰ.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可通過圖1裝置制取。
已知:相同條件下,相對分子質量小的氣體,運動速率較快。
(1)寫出實驗室制取NH3的化學方程式     。
(2)請將圖1方框中收集NH3的裝置補充完整     。
(3)圖2中,玻璃管內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用不超過20字表述)。
(4)圖2反應的生成物溶于水得到溶液A。取溶液A少許于試管中,    ,則證明溶液A含有。
Ⅱ.氨的循環和轉化對生產、生活有重要價值。某工廠制硝酸的流程如圖所示。
(5)寫出“氧化爐”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6)寫出吸收塔中合成HNO3的化學方程式:    。
(7)“吸收塔”排出的尾氣中會含有NO、NO2等氮氧化物,為消除它們對環境的影響,通常用純堿溶液吸收法。法寫出足量純堿溶液吸收NO2的化學方程式(已知產物之一為NaNO2):    。
19.(2025 海淀區校級三模)選擇性還原技術(SCR)可以有效脫除煙氣中的氮氧化物(NOx)。
已知:ⅰ.O3在164℃以上時可加速分解成O2;
ⅱ.當NO與NO2的物質的量相同時,會發生快速反應:2NH3+NO+NO22N2+3H2O
(1)釩基催化劑(V2O5/TiO2)可用于NH3—SCR,反應機理與催化劑表面NH3的活性吸附位點有關。基于Lewis酸位點的SCR催化反應機理如圖所示。
①脫除NO的反應方程式為     。
②若煙氣中含有硫的氧化物,則會降低NH3—SCR的反應速率,可能的原因是     。
(2)臭氧對NH3—SCR反應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O3+NO=NO2+O2。在不同溫度下,經相同時間后測得不同O3/NO投料比時NO的脫除率如圖所示。
①溫度低于250℃時,O3/NO投料比為0.5時,NO脫除率較高的原因是     。
②350℃后,NO脫除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兩點)。
(3)以電化學結合Ce4+氧化法除去煙氣中的NO2和SO2,裝置如圖所示。
①若陽極區生成1mol Ce4+,則經過質子交換膜的H+為     mol。
②從資源利用角度說明結合電解法與Ce4+氧化法的優點     。
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放電影時,放映室射到熒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屬于丁達爾效應
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C.將“84”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可增強使用效果
D.燃煤中加入CaCO3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C
【分析】A.根據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進行分析;
B.根據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進行分析;
C.根據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生成有毒氣體氯氣,進行分析;
D.根據煤炭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可以和碳酸鈣、氧氣反應形成硫酸鈣進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氣中的塵埃分散到空氣中形成氣溶膠,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放電影時,放映室射到熒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屬于丁達爾效應,故A正確;
B.綠色化學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不是污染后再治理,故B正確;
C.將“84”消毒液和潔廁靈混合,生成有毒氣體Cl2,不能增強使用效果,故C錯誤;
D.煤炭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SO2可以和CaCO3、O2反應形成CaSO4,減少酸雨的形成,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常見的生活環境的污染及治理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2.(2023秋 豐臺區期末)下列氣體過量排放不會導致酸雨的是(  )
A.SO2 B.CO2 C.NO2 D.NO
【答案】B
【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質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質,CO2的大量排放會導致“溫室效應”,不會導致酸雨的形成,即A、C、D會導致酸雨,B不會導致酸雨,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酸雨的形成及其酸雨的危害等方面的內容,為高頻考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科學素養,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題目難度不大。
3.(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成果顯著。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為金屬材料的是(  )
A.“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使用的高效燃料﹣﹣﹣﹣﹣﹣液氫
B.“C919”飛機身使用的復合材料﹣﹣﹣﹣﹣﹣碳纖維和環氧樹脂
C.“北斗三號”導航衛星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砷化鎵
D.“天宮二號”航天器使用的質量輕強度高的材料﹣﹣﹣﹣﹣﹣鈦合金
【答案】D
【分析】A.液氫是液態的氫氣,屬于非金屬單質;
B.碳纖維是碳單質,環氧樹脂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C.砷化鎵屬于新型無機金屬材料;
D.合金都是金屬材料。
【解答】解:A.液氫是液態的氫氣,屬于非金屬單質,不屬于金屬材料,故A不選;
B.碳纖維是碳單質,屬于非金屬材料,環氧樹脂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均不屬于金屬材料,故B不選;
C.砷化鎵屬于新型無機金屬材料,不屬于金屬材料,故C不選;
D.合金都是金屬材料,所以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D選。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化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熟悉物質組成、性質和應用是解題關鍵,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難度不大.
4.(2024秋 海淀區期末)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顯著。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不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A.神舟十九號的耐高溫材料——錸合金
B.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的芯片材料——鋁、銅和鈮等
C.國產大飛機C919發動機的涂層材料——氮化硅
D.首艘大型郵輪“愛達 魔都號”上層建筑材料——鋁合金
【答案】C
【分析】金屬材料包括金屬和合金,據此分析。
【解答】解:A.錸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A正確;
B.鋁、銅和鈮等屬于金屬材料,故B正確;
C.氮化硅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C錯誤;
D.鋁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金屬材料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5.(2024秋 東城區期末)研究氨的噴泉實驗。
①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燒瓶氨;
②如圖所示,打開彈簧夾,將滴管中的水擠入燒瓶,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最終液體占燒瓶體積的。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把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燒瓶口可檢驗NH3是否集滿
B.燒杯中的水進入燒瓶,說明NH3與H2O發生了反應
C.燒瓶內有氣體剩余,是因為NH3的溶解已達到飽和
D.所得溶液中:NH3+H2O NH3 H2O OH﹣
【答案】D
【分析】A.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B.如果氨氣和水不反應,但氨氣極易溶于水時也能產生噴泉;
C.燒瓶內剩余氣體,是因為氨氣中含有部分空氣;
D.所得溶液為氨水溶液,溶液呈堿性。
【解答】解:A.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燒瓶口,試紙變藍色,證明氣體收集滿,可檢驗NH3是否集滿,故A錯誤;
B.如果氨氣和水不反應,但氨氣極易溶于水產生巨大的壓強差,也能產生噴泉,所以燒杯中的水噴入燒瓶,不能說明NH3與H2O發生了反應,故B錯誤;
C.氨氣是通過排空氣法收集的,燒瓶內剩余氣體,是因為氨氣中含有部分空氣,故C錯誤;
D.氨水中氨氣和水反應生成的一水合氨電離出氫氧根離子,即存在NH3+H2O NH3 H2O OH﹣,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噴泉實驗,側重考查分析、判斷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明確噴泉實驗原理是解本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6.(2024秋 西城區期末)室溫下,研究銅與一定量濃硝酸的反應,裝置和試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銅與濃硝酸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B.通過上下抽動銅絲,可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
C.反應一段時間后,可能產生NO
D.將銅片換成鐵片,反應更劇烈,產生大量氣體
【答案】D
【分析】A.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2和H2O;
B.可通過抽動銅絲來控制Cu與濃硝酸是否接觸;
C.反應一段時間后,硝酸濃度減小,Cu與稀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和H2O;
D.常溫下,鐵被濃硝酸鈍化,生成氧化膜阻止內層金屬鐵與濃硝酸反應,反應停止。
【解答】解:A.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2和H2O,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故A正確;
B.可通過抽動銅絲來控制Cu與濃硝酸是否接觸,故可控制反應開始和停止,故B正確;
C.反應一段時間后,硝酸濃度減小,Cu與稀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和H2O,方程式為:3Cu+4HNO3(稀)=3Cu(NO3)2+2NO↑+4H2O,可能產生NO,故C正確;
D.由于常溫時鐵在濃硝酸中鈍化,生成氧化膜阻止內層金屬鐵與濃硝酸進一步反應,不會產生二氧化氮,因此將銅片換成鐵片后不應出現大量氣體,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硝酸的性質,側重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力,明確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是解本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7.(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工業合成氨屬于人工固氮
B.氮循環中,氮氣只發生氧化反應
C.二氧化氮分散在大氣中會污染環境
D.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由氮氣與氧氣反應得到
【答案】B
【分析】A.根據固氮是將游離態N2轉化為化合態進行分析;
B.根據氮氣與氫氣的反應中,N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進行分析;
C.根據二氧化氮有毒,進行分析;
D.根據氮氧化物是由氮氣與氧氣在高溫高壓放電條件下反應得到進行分析。
【解答】解:A.固氮是將游離態N2轉化為化合態,工業合成氨將N2和H2在一定條件下生成NH3,屬于人工固氮,故A正確;
B.氮循環中,N2與H2的反應中,N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故B錯誤;
C.NO2有毒,屬于大氣污染物,分散在大氣中會污染環境,故C正確;
D.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由N2與氧氣在汽車發動機的氣缸內,高溫高壓放電條件下反應得到,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質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8.(2024秋 西城區校級期末)下列解釋事實的化學用語書寫不正確的是(  )
A.0.1mol L﹣1醋酸溶液pH>1:
B.鋼鐵制品在潮濕空氣中的電化學腐蝕:Fe﹣3e﹣=Fe3+
C.可用Na2CO3溶液清洗油污:
D.CuSO4溶液與閃鋅礦(ZnS)反應生成銅藍(CuS):Cu2+(aq)+ZnS(s) Zn2+(aq)+CuS(s)
【答案】B
【分析】A.醋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電離,因此0.1mol/L醋酸溶液的pH大于1,進行分析;
B.鋼鐵在潮濕空氣中發生電化學腐蝕,鐵失去電子被氧化,但生成的是亞鐵離子,進行分析;
C.碳酸鈉溶液水解呈堿性,可以與油污反應,達到清洗油污的目的,進行分析;
D.CuSO4溶液與ZnS反應生成CuS,這是一個沉淀溶解平衡反應,進行分析。
【解答】解:A.CH3COOH是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電離方程式為:,故A正確;
B.鋼鐵制品在潮濕空氣中發生電化學腐蝕時,負極反應式為:Fe﹣2e﹣=Fe2+,故B錯誤;
C.碳酸鈉水解使溶液顯堿性,所以可用于清洗油污,水解方程式為:,故C正確;
D.硫化銅的溶解度比ZnS更小,所以CuSO4溶液與閃鋅礦(ZnS)反應生成銅藍(CuS)的離子方程式為:Cu2+(aq)+ZnS(s) Zn2+(aq)+CuS(s),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9.(2024秋 北京校級期末)某小組研究硫氰根SCN﹣分別與Cu2+和Fe3+的反應。
資料:ⅰ.硫氰(SCN)2是一種黃色揮發性液體。屬于“擬鹵素”,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
ⅱ.溶液中離子在反應時所表現的氧化性強弱與相應還原產物的價態和狀態有關。
編號 1 2 3
實驗
現象 溶液變為黃綠色,產生白色沉淀(經檢驗,白色沉淀為CuSCN) 接通電路后,靈敏電流計指針未見偏轉。一段時間后,取出左側燒杯中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沒有觀察到藍色沉淀 溶液變紅,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且沉淀量逐漸增多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1中發生反應:2Cu2++4SCN﹣=2CuSCN↓+(SCN)2
B.實驗2中,若直接向左側燒杯滴加入K3[Fe(CN)6]溶液,也不生成藍色沉淀
C.實驗2中,若將Fe2(SO4)3溶液替換為0.25mol L﹣1CuSO4溶液,電流計指針不偏轉
D.實驗3中,藍色沉淀的生成增強了Fe3+的氧化性
【答案】B
【分析】根據實驗1可知,硫酸銅可以和0.1mol/LKSCN反應,實驗3可知,Fe3+可以和0.1mol/LKSCN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通過實驗2可知,Fe3+不可以和0.05mol/LKSCN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解:根據實驗1可知,硫酸銅可以和0.1mol/LKSCN反應,實驗3可知,Fe3+可以和0.1mol/LKSCN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通過實驗2可知,Fe3+不可以和0.05mol/LKSCN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A.反應1中,SCN﹣失去電子被氧化為(SCN)2,Cu2+得到電子被還原為Cu+,Cu+再與SCN﹣反應產生CuSCN沉淀,故A正確;
B.實驗2中,接通電路后,靈敏電流計指針未見偏轉,取出左側燒杯中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沒有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自然沒有Fe2+生成,若直接向左側燒杯滴加入K3[Fe(CN)6]溶液,由于K3[Fe(CN)6]溶液中的鐵是+3價,相當于增大了Fe3+的濃度,有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2Fe3++2SCN﹣=2Fe2++(SCN)2,也就會生成藍色沉淀,故B錯誤;
C.在實驗3中溶液變為紅色,發生可逆反應:Fe3++3SCN﹣ Fe(SCN)3,反應產生Fe(SCN)3使溶液變為紅色。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且沉淀量逐漸增多,說明其中同時還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2Fe3++2SCN﹣=2Fe2++(SCN)2,Fe2+與[Fe(CN)6]3﹣反應產生Fe3[Fe(CN)6]2藍色沉淀,因此接通電路后,電壓表指針會發生偏轉。將0.125 mol/LFe2(SO4)3溶液與0.05 mol/LKSCN溶液通過U型管形成閉合回路后,接通電路后,電壓表指針不偏轉,說明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未產生Fe2+,故滴入K3[Fe(CN)6]溶液,也就不會產生藍色沉淀,可見Fe2(SO4)3溶液濃度降低后不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若加入CuSO4溶液0.25 mol/L,比0.5 mol/LCuSO4溶液濃度也降低一半,則接通電路后,可推測出電壓表指針也不會發生偏轉,故C正確;
D.在實驗3中溶液變為紅色,發生可逆反應:Fe3++3SCN﹣ Fe(SCN)3,反應產生Fe(SCN)3使溶液變為紅色。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且沉淀量逐漸增多,說明其中同時還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2Fe3++2SCN﹣=2Fe2++(SCN)2,Fe2+與反應產生Fe3[Fe(CN)6]2藍色沉淀,導致更多的Fe3+氧化SCN﹣,由題干信息可知,離子在反應時所表現的氧化性強弱與相應還原產物的價態和狀態有關,故可推斷藍色沉淀的生成增強了Fe3+的氧化性,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考查學生無機實驗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10.(2024秋 西城區期末)實驗室模擬用Na2S溶液吸收脫除廢氣中的SO2,探究O2對脫硫的影響。將一定比例O2、SO2和N2的混合氣體恒溫恒流速持續通入一定體積一定濃度的Na2S溶液中,測得隨反應進行吸收液的pH和各組分的濃度變化如圖1。
已知:①S═S2
②SO2水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質的量分數隨pH變化如圖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收液的pH從13降至9.6的過程中,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B.pH=9.6,經檢驗有少量H2S生成,可能的反應:SO2+S2﹣+H2O═H2S
C.9.6>pH>7,S的來源只有O2氧化﹣2價硫元素
D.7.6>pH>7,c(S2)減小,原因是c()增大
【答案】B
【分析】A.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
B.堿性溶液中二氧化硫氣體和硫離子反應生成硫化氫和亞硫酸根離子;
C.處于較高價態的硫元素被還原生成單質硫;
D.亞硫酸根離子濃度增大,硫單質和亞硫酸根離子反應速率增大,c()應增大;
【解答】解:A.由圖可知,吸收液的pH從13降至9.6的過程中,﹣2價硫元素的微粒總量減小,+4和+6價硫元素的微粒總量增大,說明硫元素被氧化,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故A錯誤;
B.pH=9.6,經檢驗有少量H2S生成,可能是二氧化硫氣體和硫離子反應生成硫化氫和亞硫酸根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S2﹣+H2O═H2S,故B正確;
C.已知S═,9.6>pH>7范圍內,S的來源還有分解產生,故C錯誤;
D.7.6>pH>7范圍內,c()減小的原因是其發生分解,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硫元素的化學性質,難度中等。
11.(2023春 朝陽區期末)2022年,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電催化將CO2和H2O高效合成高純度乙酸,并進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為合成“糧食”提供了新技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碳原子之間能形成單鍵
B.常溫下,乙酸溶液的pH<7
C.乙酸的分子結構模型是
D.可用銀氨溶液檢驗葡萄糖
【答案】C
【分析】A.碳原子之間可以以單鍵、雙鍵或三鍵結合;
B.乙酸是一種有機弱酸;
C.乙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OOH;
D.葡萄糖中含醛基。
【解答】解:A.碳原子之間可以以單鍵、雙鍵或三鍵結合,可以形成直鏈,也可以成環,故A正確;
B.乙酸是一種有機弱酸,其溶液顯酸性,常溫下其溶液的pH小于7,故B正確;
C.乙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OOH,其分子結構模型為,故C錯誤;
D.葡萄糖中含醛基,能發生銀鏡反應,故可以用銀氨溶液來檢驗葡萄糖,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常見化學用語的正誤判斷,把握分子結構模型以及有機物的結構特點等常見化學用語的書寫方法即可解答,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規范答題能力,題目難度不大。
12.(2024秋 豐臺區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糖類是多羥基醛、多羥基酮和它們的脫水縮合物
B.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可用于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
C.氨基酸為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其不能與酸反應
D.核酸分子的堿基含有N—H鍵,堿基間易形成氫鍵
【答案】C
【分析】A.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多糖;
B.油脂是小分子,油脂可以發生皂化反應,部分油脂可能含有C=C,與氫氣加成后;
C.氨基酸屬于兩性化合物;
D.核酸分子的堿基含有N—H鍵,N—H鍵之間可以形成氫鍵。
【解答】解:A.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多糖,分別是多羥基醛、多羥基酮或它們的脫水縮合物,故A正確;
B.油脂是小分子,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可以發生皂化反應,制取肥皂,部分油脂可能含有C=C,與氫氣加成后,可以制取人造奶油,故B正確;
C.氨基酸為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屬于兩性化合物,可以與酸或堿反應,故C錯誤;
D.核酸分子的堿基含有N—H鍵,N—H鍵之間可以形成氫鍵,所以堿基間易形成氫鍵,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屬于基本知識的考查,難度中等。
13.(2024秋 海淀區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淀粉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B.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最多生成一個水分子
C.脂肪酸可與甘油發生酯化反應
D.葡萄糖、蛋白質、油脂均可發生水解反應
【答案】C
【分析】A.淀粉分子中沒有醛基,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B.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時,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反應,可生成兩個水分子;
C.脂肪酸是高級脂肪酸,可與甘油發生酯化反應生成油脂;
D.葡萄糖是單糖,不能發生水解反應;蛋白質可水解為氨基酸,油脂可水解為高級脂肪酸(或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
【解答】解:A.淀粉分子中沒有醛基,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故A錯誤;
B.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時,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反應,可生成兩個水分子,故B錯誤;
C.脂肪酸是高級脂肪酸,可與甘油發生酯化反應生成油脂,故C正確;
D.葡萄糖是單糖,不能發生水解反應;蛋白質可水解為氨基酸,油脂可水解為高級脂肪酸(或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葡萄糖的性質及其蛋白質和油脂等性質,考查水解、銀鏡反應等,為葡萄糖考點中的基礎知識。
14.(2024秋 石景山區期末)習慣上把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工業生產叫氯堿工業,一個單元槽的電解原理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陰極的電極反應:
B.在陽極,Cl﹣比OH﹣容易失去電子
C.中間的離子交換膜選用陰離子交換膜
D.電解飽和食鹽水可以得到三種重要的化工產品:Cl2、H2和NaOH
【答案】C
【分析】電解飽和食鹽水時,左側通入飽和食鹽水,使用陽離子交換膜,由鈉離子移動的方向可知,Na+穿過陽離子交換膜移向陰極室,左側為陽極,接電源正極,陽極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放出氫氣的電極接電源負極,為電解池的陰極,陰極反應式為:2H2O﹣2e﹣═2OH﹣+H2↑,陰極產物為NaOH和H2,據此分析答題。
【解答】解:A.放出氫氣的電極接電源負極,為電解池的陰極,陰極反應式為:2H2O﹣2e﹣═2OH﹣+H2↑,故A正確;
B.在陽極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Cl﹣比OH﹣容易失去電子,故B正確;
C.移向陰極的是溶液中的陽離子,則中間的離子交換膜選用陽離子交換膜,故C錯誤;
D.電解飽和食鹽水稱為氯堿工業,可以得到三種重要的化工產品:Cl2、H2和NaOH,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解原理,題目難度不大,明確電解飽和食鹽水時的兩極反應原理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電解原理及其應用方法,試題培養了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
15.(2023秋 朝陽區期末)科研人員以間硝基甲苯為原料,采用間接成對電解方法合成間氨基苯甲酸。兩極材料分別采用Pb、PbO2,電解質溶液為H2SO4溶液。反應的原理示意圖如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電極為電解池陰極
B.B電極反應為:2Cr3++7H2O﹣6e﹣═Cr214H+
C.1mol間硝基甲苯氧化為1mol間硝基苯甲酸時,轉移8mole﹣
D.產品既可以與酸反應,也可以與堿反應
【答案】C
【分析】由圖可知,該裝置為電解池裝置,A電極上TiO2+轉化為Ti3+,Ti元素由+4價轉化為+3價,得電子,A電極為陰極,電極反應式為:TiO2++e﹣+2H+=Ti3++H2O,B電陽極,電極反應式為2Cr3++7H2O﹣6e﹣═Cr214H+,據此分析解題。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電極為電解池陰極,故A正確;
B.由分析可知,B電極反應為:2Cr3++7H2O﹣6e﹣═Cr214H+,故B正確;
C.間硝基甲苯氧化為間硝基苯甲酸時,陽極槽外反應的方程式為:+Cr28H+=+2Cr3++5H2O,根據B電極反應2Cr3++7H2O﹣6e﹣═Cr214H+,可知生成1molCr2轉移6mole﹣,1mol間硝基甲苯氧化為1mol間硝基苯甲酸時,轉移6mole﹣,故C錯誤;
D.中的氨基呈堿性可與酸反應,羧基呈酸性,可以與堿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電解原理的應用,屬于基礎性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熟知電解池的反應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二.解答題(共4小題)
16.(2025春 北京校級期末)探究Na2S固體在空氣中長期放置的氧化產物。
資料:ⅰ.Na2S能與S反應生成Na2Sx(黃色)。
ⅱ.Na2Sx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能與Cu2+反應生成S和CuS(黑色)。
ⅲ.Na2S2O3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SO2,能與Cu2+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該配合物對酸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棕黑色沉淀。
(1)取少量久置的Na2S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CS2,固體部分溶解,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  S  。
將久置的Na2S固體溶于水得到溶液A,溶液A呈黃色。取少量溶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經檢驗該沉淀含S),同時產生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離心沉降(固液分離)后,得到無色溶液B。
(2)取少量無色溶液B于試管中, 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填操作和現象),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
(3)推測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x。實驗證據是  溶液A呈黃色  。
(4)探究白色沉淀中S的來源。
來源1: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x,白色沉淀由Na2Sx與鹽酸反應產生。
來源2: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2O3,白色沉淀由Na2S2O3與鹽酸反應產生。
來源3: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O3,白色沉淀由……
①寫出來源2產生S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②將來源3補充完整: 白色沉淀由Na2SO3在酸性條件下與Na2S反應產生  。
(5)為檢驗氧化產物中是否含有Na2S2O3,進行如圖實驗:
①溶液A中加入CuCl2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實驗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2O3。推理過程是  淺綠色溶液滴加鹽酸無明顯現象,加熱后產生棕黑色沉淀,說明淺綠色溶液中含有Na2S2O3與Cu2+形成的可溶性配合物,溶液A中含有Na2S2O3  。
【答案】(1)S;
(2)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3)溶液A呈黃色;
(4)①;
②白色沉淀由Na2SO3在酸性條件下與Na2S反應產生;
(5)①;
②淺綠色溶液滴加鹽酸無明顯現象,加熱后產生棕黑色沉淀,說明淺綠色溶液中含有Na2S2O3與Cu2+形成的可溶性配合物,溶液A中含有Na2S2O3。
【分析】Na2S具有還原性,能被氧氣氧化,氧化過程中S元素化合價升高,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信息資料,Na2S能與S反應生成Na2Sx(黃色)。Na2Sx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能與Cu2+反應生成S和CuS(黑色)。Na2S2O3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SO2,能與Cu2+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該配合物對酸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棕黑色沉淀;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氧化產物。
【解答】解:Na2S具有還原性,能被氧氣氧化,氧化過程中S元素化合價升高,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信息資料,Na2S能與S反應生成Na2Sx(黃色)。Na2Sx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能與Cu2+反應生成S和CuS(黑色)。Na2S2O3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SO2,能與Cu2+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該配合物對酸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棕黑色沉淀;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氧化產物;
(1)Na2S具有還原性,能被氧氣氧化,S易溶于CS2,取少量久置的Na2S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CS2,固體部分溶解,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S,
故答案為:S;
(2)與Ba2+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取少量無色溶液B于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證實氧化產物中含有,
故答案為: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3)Na2S能與S反應生成Na2Sx(黃色),將久置的Na2S固體溶于水得到溶液A,溶液A呈黃色,證明氧化產物中含有Na2Sx,
故答案為:溶液A呈黃色;
(4)①S來源2中,Na2S2O3與鹽反應生成S和SO2和氯化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②Na2SO3和Na2S在酸性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鈉和S單質,S來源3中,白色沉淀由Na2SO3在酸性條件下與Na2S反應產生,
故答案為:白色沉淀由Na2SO3在酸性條件下與Na2S反應產生;
(5)①Na2Sx能與Cu2+反應生成S和CuS(黑色),溶液A中加入CuCl2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②Na2S2O3能與酸反應生成S和SO2,能與Cu2+形成可溶性配合物,該配合物對酸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棕黑色沉淀。淺綠色溶液滴加鹽酸無明顯現象,加熱后產生棕黑色沉淀,說明淺綠色溶液中含有Na2S2O3與Cu2+形成的可溶性配合物,則溶液A中含有Na2S2O3,
故答案為:淺綠色溶液滴加鹽酸無明顯現象,加熱后產生棕黑色沉淀,說明淺綠色溶液中含有Na2S2O3與Cu2+形成的可溶性配合物,溶液A中含有Na2S2O3。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考查學生無機實驗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17.(2024秋 西城區期末)人工固氮對于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
(1)工業合成氨。
①N2和H2合成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N2+3H22NH3  。
②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應限度又有利于增大其反應速率的是  b  。
a.升高溫度
b.增大壓強
c.使用催化劑
(2)中國科學家研究Cu—Mn合金催化劑電催化還原N2制NH3,裝置如圖1所示。
①陰極生成NH3其電極反應式是  N2+6H++6e﹣=2NH3  。
②用相同的電解裝置和試劑進行實驗,證明NH3來自電催化還原N2,需排除以下可能:
ⅰ.環境和電解池中存在微量的NH3
ⅱ.Cu—Mn合金與N2、H2O直接反應生成NH3
下列實驗和結果能同時排除ⅰ、ⅱ的是  b  。
資料:自然界中的豐度:14N為99.6%,15N為0.4%。
a.用Ar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未檢測到NH3
b.用15N2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僅檢測到15NH3
c.不通電進行實驗,未檢測到NH3
③NH3的生成速率、NH3和H2的法拉第效率(FE)隨陰極的電勢變化如圖2和圖3所示。
資料:ⅰ.相同條件下,陰極的電勢越低,電流越大。
ⅱ.某電極上產物B的FE(B)。
陰極的電勢由﹣0.2V降到﹣0.3V時,NH3的生成速率增大。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NH3的生成速率反而減小。結合FE解釋NH3的生成速率減小的原因: 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生成H2的逐漸增多,生成NH3的量逐漸減少,速率減小  。
(3)用滴定法測定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的一種方法如下。
Ⅰ.取v1mL含的待測溶液。
Ⅱ.加入過量的V2mLc2mol L﹣1NaOH溶液。
Ⅲ.蒸餾,將蒸出的NH3用過量的V3mLc3mol L﹣1H2SO4溶液吸收。
Ⅳ.加入甲基橙指示劑,用c4mol L﹣1NaOH溶液滴定吸收液中過量的H2SO4消耗的NaOH溶液體積為V4mL,計算待測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時用到的溶液體積: V1  和V4。
【答案】(1)①N2+3H22NH3;
②b;
(2)①N2+6H++6e﹣=2NH3;
②b。
③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生成H2的逐漸增多,生成NH3的量逐漸減少,速率減小;
(3)V1。
【分析】(1)①N2和H2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生成NH3;
②a.升高溫度,能夠加快反應速率,但合成氨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b.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
c.使用催化劑只能加快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反應限度;
(2)①由圖可知,陰極N2和H+得到e﹣生成NH3;
②a.用Ar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未檢測到NH3,無法確定NH3是否來自電催化還原N2;
b.用15N2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僅檢測到15NH3,說明15NH3是來自電催化還原15N2;
c.不通電進行實驗,未檢測到NH3,無法確定NH3是否來自電催化還原N2;
③由圖可知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生成H2的逐漸增多,生成NH3的量逐漸減少,速率減小;
(3)根據題意可知,計算待測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時用到的溶液體積:V1和V4,V1是待測溶液的體積,用于計算的物質的量濃度,V4是滴定過量硫酸消耗的NaOH溶液的體積,用于計算蒸出的NH3消耗的V3mLc3mol L﹣1H2SO4溶液中硫酸的物質的量,根據關系式:2~2NH3~H2SO4,進一步計算的物質的量及其濃度。
【解答】解:(1)①N2和H2合成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2+3H22NH3,
故答案為:N2+3H22NH3;
②a.升高溫度,能夠加快反應速率,但合成氨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反應限度降低,故a錯誤;
b.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反應限度增大,故b正確;
c.使用催化劑只能加快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反應限度,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2)①由圖可知,陰極生成NH3其電極反應式是:N2+6H++6e﹣=2NH3,
故答案為:N2+6H++6e﹣=2NH3;
②a.用Ar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未檢測到NH3,無法確定NH3是否來自電催化還原N2,故a錯誤;
b.用15N2代替N2進行實驗,電解后僅檢測到15NH3,說明15NH3是來自電催化還原15N2,故b正確;
c.不通電進行實驗,未檢測到NH3,無法確定NH3是否來自電催化還原N2,NH3也可能來自Cu—Mn合金與N2、H2O直接反應生成,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③由圖可知,陰極的電勢由﹣0.2V降到﹣0.3V時,NH3的生成速率增大,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NH3的生成速率反而減小,結合FE解釋NH3的生成速率減小的原因是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生成H2的逐漸增多,生成NH3的量逐漸減少,速率減小,
故答案為:陰極的電勢繼續降低,生成H2的逐漸增多,生成NH3的量逐漸減少,速率減小;
(3)根據題意可知,計算待測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時用到的溶液體積:V1和V4,V1是待測溶液的體積,用于計算的物質的量濃度,V4是滴定過量硫酸消耗的NaOH溶液的體積,用于計算蒸出的NH3消耗的V3mLc3mol L﹣1H2SO4溶液中硫酸的物質的量,根據關系式:2~2NH3~H2SO4,進一步計算的物質的量及其濃度,
故答案為:V1。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氨氣的工業制法,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同時考查學生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屬于基本知識的考查,難度中等。
18.(2024秋 海淀區校級期末)氮是自然界中生物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化合物種類豐富。
Ⅰ.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可通過圖1裝置制取。
已知:相同條件下,相對分子質量小的氣體,運動速率較快。
(1)寫出實驗室制取NH3的化學方程式    。
(2)請將圖1方框中收集NH3的裝置補充完整    。
(3)圖2中,玻璃管內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在靠近濃鹽酸棉球的一側(或靠近B端)生成白煙  (用不超過20字表述)。
(4)圖2反應的生成物溶于水得到溶液A。取溶液A少許于試管中, 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管口處,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于管口處,有白煙生成)  ,則證明溶液A含有。
Ⅱ.氨的循環和轉化對生產、生活有重要價值。某工廠制硝酸的流程如圖所示。
(5)寫出“氧化爐”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6)寫出吸收塔中合成HNO3的化學方程式: 4NO+3O2+2H2O=4HNO3(或NO→NO2→HNO3分步)  。
(7)“吸收塔”排出的尾氣中會含有NO、NO2等氮氧化物,為消除它們對環境的影響,通常用純堿溶液吸收法。法寫出足量純堿溶液吸收NO2的化學方程式(已知產物之一為NaNO2): 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  。
【答案】(1);
(2);
(3)在靠近濃鹽酸棉球的一側(或靠近B端)生成白煙;
(4)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管口處,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于管口處,有白煙生成);
(5);
(6)4NO+3O2+2H2O=4HNO3(或NO→NO2→HNO3分步);
(7)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
【分析】實驗室中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制取NH3,用堿石灰干燥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氨氣和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氯化銨(白煙)。
【解答】解:(1)實驗室中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制取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2)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圖1收集NH3的裝置為,
故答案為:;
(3)濃氨水易揮發出氨氣,濃鹽酸易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氨氣的運動速度大于氯化氫,氨氣和氯化氫在玻璃管內相遇結合為氯化銨,玻璃管內可觀察到的現象是在靠近濃鹽酸棉球的一側生成白煙,
故答案為:在靠近濃鹽酸棉球的一側(或靠近B端)生成白煙;
(4)圖2反應的生成物是氯化銨,氯化銨溶于水得到溶液A。銨鹽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取溶液A少許于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管口處,試紙變藍,則證明溶液A含有,
故答案為: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管口處,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于管口處,有白煙生成);
(5)“氧化爐”中氨氣發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6)吸收塔中一氧化氮和氧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吸收塔中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O+3O2+2H2O=4HNO3,
故答案為:4NO+3O2+2H2O=4HNO3(或NO→NO2→HNO3分步);
(7)足量純堿溶液吸收NO2生成硝酸鈉、亞硝酸鈉、碳酸氫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
故答案為:2NO2+2Na2CO3+H2O=NaNO2+NaNO3+2NaHCO3。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含氮物質的綜合應用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19.(2025 海淀區校級三模)選擇性還原技術(SCR)可以有效脫除煙氣中的氮氧化物(NOx)。
已知:ⅰ.O3在164℃以上時可加速分解成O2;
ⅱ.當NO與NO2的物質的量相同時,會發生快速反應:2NH3+NO+NO22N2+3H2O
(1)釩基催化劑(V2O5/TiO2)可用于NH3—SCR,反應機理與催化劑表面NH3的活性吸附位點有關。基于Lewis酸位點的SCR催化反應機理如圖所示。
①脫除NO的反應方程式為    。
②若煙氣中含有硫的氧化物,則會降低NH3—SCR的反應速率,可能的原因是  硫的氧化物與NH3反應,生成的鹽附著在催化劑表面,使催化劑活性降低  。
(2)臭氧對NH3—SCR反應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O3+NO=NO2+O2。在不同溫度下,經相同時間后測得不同O3/NO投料比時NO的脫除率如圖所示。
①溫度低于250℃時,O3/NO投料比為0.5時,NO脫除率較高的原因是  當O3/NO為0.5時,生成的NO2和剩余的NO物質的量相同,發生快速反應:  。
②350℃后,NO脫除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溫度升高O3分解,c(O3)減小;催化劑失活  (答出兩點)。
(3)以電化學結合Ce4+氧化法除去煙氣中的NO2和SO2,裝置如圖所示。
①若陽極區生成1mol Ce4+,則經過質子交換膜的H+為  1  mol。
②從資源利用角度說明結合電解法與Ce4+氧化法的優點  Ce4+氧化煙氣中的SO2、NO2,可回收HNO3和H2SO4,Ce4+在陽極再生,循環使用  。
【答案】(1)①;
②硫的氧化物與NH3反應,生成的鹽附著在催化劑表面,使催化劑活性降低;
(2)①當O3/NO為0.5時,生成的NO2和剩余的NO物質的量相同,發生快速反應:;
②溫度升高O3分解,c(O3)減小;催化劑失活;
(3)①1;
②Ce4+氧化煙氣中的SO2、NO2,可回收HNO3和H2SO4,Ce4+在陽極再生,循環使用。
【分析】Ce3+轉化為Ce4+,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陽極電極反應式為:Ce3+﹣e﹣=Ce4+,生成氫氣一極為陰極,電極方程式為:2H++2e﹣=H2↑,據此回答。
【解答】解:(1)①根據反應機理示意圖可知,脫除NO的總反應化學方程式:,
故答案為:;
②若煙氣中含有硫的氧化物,則會降低NH3—SCR的反應速率,可能的原因是:硫的氧化物與NH3反應,生成的鹽附著在催化劑表面,使催化劑活性降低,
故答案為:硫的氧化物與NH3反應,生成的鹽附著在催化劑表面,使催化劑活性降低;
(2)①溫度低于250℃時,O3/NO投料比為0.5時,NO脫除率較高的原因是:當O3/NO為0.5時,生成的NO2和剩余的NO物質的量相同,發生快速反應,
故答案為:當O3/NO為0.5時,生成的NO2和剩余的NO物質的量相同,發生快速反應:;
②350℃后,NO脫除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溫度升高O3分解,c(O3)減小或者催化劑失活,
故答案為:溫度升高O3分解,c(O3)減小;催化劑失活;
(3)①若陽極區生成1mol Ce4+,根據電極反應式可知,轉移1mol電子,則經過質子交換膜的H+為1mol,
故答案為:1;
②結合電解法與Ce4+氧化法的優點為:Ce4+氧化煙氣中的SO2、NO2,可回收HNO3和H2SO4,Ce4+在陽極再生,循環使用,
故答案為:Ce4+氧化煙氣中的SO2、NO2,可回收HNO3和H2SO4,Ce4+在陽極再生,循環使用。
【點評】本題考查電化學,側重考查學生電解池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论坛| 哈密市| 三穗县| 平利县| 綦江县| 阳原县| 平武县| 尖扎县| 香港 | 平昌县| 烟台市| 东源县| 手游| 葵青区| 盈江县| 威海市| 定远县| 巴马| 禄丰县| 德庆县| 通河县| 托里县| 独山县| 葫芦岛市| 安西县| 西充县| 泾阳县| 大石桥市| 镇远县| 济阳县| 噶尔县| 城固县| 客服| 安陆市| 进贤县| 和林格尔县| 启东市| 绩溪县| 庆阳市|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