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押題卷】廣東省廣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押題卷】廣東省廣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廣東省廣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
一.選擇題(共16小題)
1.(2025 廣州二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人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樂器。下列樂器中,主要材質為硅酸鹽材料的是(  )
A.青銅編鐘 B.木笙 C.陶壩 D.骨笛
A.A B.B C.C D.D
2.(2025 廣州一模)我國科技發(fā)展成就巨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嫦娥三號搭載钚﹣238同位素電池:Pu的質量數為94
B.嫦娥六號搭載水升華器進行降溫:水升華過程中破壞了H—O鍵
C.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進行深海油氣勘探:深海油氣屬于純凈物
D.北斗衛(wèi)星使用氮化鋁芯片:氮化鋁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3.(2024 廣州三模)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淘金原理與化學上的萃取一致
B.絲綢、宣紙及尼龍的主要成分均為合成纖維
C.中國“天眼”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種新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
D.“嫦娥五號”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組,均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
4.(2024春 廣州期末)下列有關材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钡陌l(fā)動機使用的氮化硅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B.華為首款5G手機搭載了智能7nm制程SOC“麒麟980”手機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光伏電池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D.2022年北京冬奧會展示的智能服飾含有石墨烯,石墨烯與金剛石互為同素異形體
5.(2024春 廣州月考)生活中有著眾多有機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氣、沼氣和煤層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乙烯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用于催熟果實
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玻璃)和滌綸都是縮聚反應制得
D.淀粉、纖維素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
6.(2024 廣州一模)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解釋錯誤的是(  )
A.過氧乙酸(CH3COOOH)用于消毒劑,是由于分子中存在過氧鍵
B.山梨酸鉀(C6H7O2K)可作為面包、糕點的防腐劑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堿性
C.硫酸鋅或硫酸亞鐵添加到奶粉中是由于其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D.碳酸氫銨用于面包和餅干的膨松劑是由于其可中和酸并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
7.(2024春 海珠區(qū)校級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4H8屬于烯烴的有機物共有4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B.分子式為C4H8Cl2的同分異構體共有9種
C.分子式為C5H12O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同分異構體共有8種
D.CF3—CH=CH—C≡C—CF3最多有8個原子共面,4個原子共線
8.(2025春 廣州期末)在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右式)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別標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鍵。將阿司匹林與足量NaOH溶液共煮時,發(fā)生反應時斷鍵的位置是 (  )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②⑥
9.(2025春 廣州期末)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省略),預期現象及其相應解釋存在錯誤的是(  )
A.甲中缺少Ca(OH)2,則不會制得NH3因為NH4Cl分解出的NH3與HCl在試管口又重新會生成NH4Cl
B.乙中a處比b處先變藍,因為NH3的密度比空氣小
C.丙中有白煙,因為NH3與酸產生銨鹽
D.丁中液面上升,因為NH3極易溶于水
10.(2025 越秀區(qū)開學)部分含氮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
A.自然固氮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將b轉化成a
B.自然界存在b→c→d→e→f的轉化
C.工業(yè)上制e的原理是將b→a→c→d→e
D.常溫下將鐵絲插入e的濃溶液可產生d
11.(2025 越秀區(qū)開學)氨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之一。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其中難以達到預期的是(  )
A.制備NH3 B.NH3的噴泉實驗
C.收集、驗滿NH3 D.NH3的尾氣處理
12.(2025 廣州二模)利用下列實驗裝置(加熱裝置省略)測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將葡萄酒中的SO2吹到H2O2溶液中,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反應后的Ⅱ中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利用其氧化性
B.SO2進入Ⅱ中與H2O2反應,體現SO2的還原性
C.利用NaOH滴定Ⅱ中未反應完的H2O2測SO2的含量
D.若Ⅲ中溶液顏色變淺,則測得的SO2含量偏高
13.(2025春 廣州校級期末)如圖所示,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構成原電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Zn是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B.電子從鋅片經外電路流向銅片
C.一段時間后溶液變藍
D.銅片上無任何現象
14.(2025春 黃埔區(qū)期末)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鹽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的能量變化符合圖1
B.鋁片和鹽酸反應的能量變化符合圖2
C.斷裂舊鍵所吸收的能量即為反應物的總能量,形成新鍵所放出的能量即為生成物的總能量
D.發(fā)生圖2能量變化的反應,可能不需要加熱也能發(fā)生
15.(2025春 黃埔區(qū)期末)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H4與CO2重整反應體系主要涉及:。將CH4與CO2以物質的量之比為1:2置于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上述反應。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每生成2mol CO消耗1mol CH4
B.v正(CO2)=v逆(H2)
C.容器內壓強不變
D.n(CH4):n(CO2):n(CO):n(H2)=1:1:2:2
16.(2025 湖州二模)I﹣可以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催化機理是:
ⅰ.;ⅱ.___________。
分解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曲線②為含有I﹣的反應過程
B.反應ⅱ為
C.反應ⅰ和ⅱ均為放熱過程
D.反應ⅰ的反應速率可能比反應ⅱ的慢
二.工藝流程題(共2小題)
17.(2024春 廣州期末)硫、氮元素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兩種重要非金屬元素,二者的價類二維圖分別如圖1所示:
(1)圖中物質“d”的化學式是     ,“Y”代表的物質類別是     ,若不加任何其它試劑完成轉化過程⑤,則⑤的反應為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2)在氮的化合物中,常用作制冷劑的物質是     ,原因是     。
(3)H2S的電子式為     。a的溶液與H2S發(fā)生反應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4)寫出銅與硝酸發(fā)生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     。
(5)如圖3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
已知: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時的化學反應為:NO2+2NaOH=NaNO2+NaNO3+H2O,NO+NO2+2NaOH=2NaNO2+H2O。為了防止環(huán)境污染,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若尾氣能完全被吸收,則尾氣中NO2與NO的體積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18.(2024 越秀區(qū)開學)氮循環(huán)在地球生態(tài)中不可或缺。
工如圖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
(1)圖中X的化學式是     。氧化爐中發(fā)生的反應有     (填化學方程式)和2NO+O2=2NO2°
(2)一定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g)+O2(g) 2NO2(g),下列結果可說明該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標號)
A.容器內O2的濃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C.容器內氣體總質量不再變化
D.相同時間內,消耗1moNO同時生成1mol NO2
(3)某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CO處理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測得如下數據,則0~3s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mol L﹣1 s﹣1。
時間/s時間/s 0 1 2 3 ……
c(CO)/10﹣3mol L﹣1 3.60 3.05 2.85 2.76 ……
(4)工業(yè)廢液中的硝酸可用甲醇處理,HNO3被還原成N2。若此反應消耗了32gCH3OH,轉移電子6mol,則參加反應的還原劑和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Ⅱ.利用催化技術可將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部分轉化為CO2和N2。為探究尾氣轉化速率的影響因素,進行3組實驗(反應物初始濃度相同),得到下表所示數據。
編號 T/℃ 催化劑比表面積(m2/g) 前30s的平均速率(mol L﹣1 s﹣1)
① 280 80 v1
② a 120 v2
③ 360 b v3
(5)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6)已知實驗①分別與②、③都能進行對比,則則a=    ,b=    。若通過實驗可得到“其他因素相同時,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尾氣轉化速率越大”的結論,則證據是     。
三.解答題(共2小題)
19.(2023秋 天河區(qū)校級月考)Ⅰ.某小組同學采用電化學裝置驗證“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
(1)按照如圖的裝置圖,組裝好儀器后,分別在兩燒杯中加入一定濃度的a、b兩電解質溶液,閉合開關K,觀察到的現象為:Ag電極上有灰黑色固體析出,指針向右偏轉,一段時間后指針歸零,說明此時反應達到平衡。則a為     溶液;b為     溶液;(寫a、b化學式)
(2)再向左側燒杯中滴加較濃的     溶液,產生的現象為     。表明“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
Ⅱ.利用電極反應可探究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變化規(guī)律。
已知:酸性介質中,1mol/L不同電對的電極電勢見下表。電極電勢越高,其氧化型物質的氧化性越強;電極電勢越低,其還原型物質的還原性越強。
電對(氧化型/還原型) Fe3+/Fe2+ I2/I﹣
電極電勢φ/V 0.771 0.536
用可逆反應2Fe3++2I﹣ 2Fe2++I2設計電池,按圖a裝置進行實驗,測得電壓E(E=φ正極﹣φ負極)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b所示:
(3)電池初始工作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4)某小組從還原型物質濃度、氧化性變化的角度分析圖b,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c(Fe2+)增大,Fe3+的氧化性減弱,正極的電極電勢降低。
猜想2:c(I﹣)減小,I2的氧化性增強,負極的電極電勢升高。
①t1時間后,按圖a裝置探究,驗證上述猜想的合理性,完成表中填空。
實驗 實驗操作 電壓E/V 結論
ⅰ 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Fe E     0 猜想1成立
ⅱ 往燒杯B中加入適量     E<0 猜想2成立
②有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1成立。利用上述反應,從化學平衡移動的角度解釋猜想1不足以成立的理由     。
③為進一步驗證猜想1,進行實驗ⅲ,完成表中填空。
實驗 實驗操作 電壓E/V 結論
ⅲ 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     E<0 猜想1成立
結論:可逆氧化還原反應中,濃度的變化引起電對氧化性變化,從而改變電池反應方向。
20.(2023秋 廣州期末)研究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回答下列問題:
(1)在固定體積的容器中進行反應:2SO2(g)+O2(g) 2SO3(g),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下列一定能加快該反應速率的措施是     。
A.降溫
B.充入氮氣
C.充入O2
D.加入催化劑V2O5
(2)常溫下,實驗室用100mL6.0mol L﹣1硫酸跟足量鋅粉反應制取氫氣。
①為降低反應進行的速率,又不影響生成氫氣的量,可向反應物中加入     。(填序號)。
A.CH3COONa固體
B.KNO3固體
C.K2SO4溶液
D.KHSO4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銅溶液,反應速率加快,原因是     。
(3)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aL的固定密閉容器中,有色氣體N與無色氣體M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從反應開始到t1,平均反應速率v(N)=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用M、N表示化學式)
下列說法中能夠判定該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序號)。
A.速率v(M)正=2v(N)逆
B.氣體的總質量不再變化
C.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
D.M的體積分數不變
廣東省廣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化學期末模擬預測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6小題)
1.(2025 廣州二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人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樂器。下列樂器中,主要材質為硅酸鹽材料的是(  )
A.青銅編鐘 B.木笙 C.陶壩 D.骨笛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A.根據青銅編鐘的材質,進行分析;
B.根據木笙的材質,進行分析;
C.根據陶壩的材質,進行分析;
D.根據骨笛的材質,進行分析。
【解答】解:A.青銅編鐘是青銅制成的,青銅是銅錫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A錯誤;
B.木笙是用木材制成的,屬于天然有機材料,故B錯誤;
C.陶壩是用陶土燒制而成的,陶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屬于硅酸鹽材料,故C正確;
D.骨笛是用動物骨骼(主要成分為羥基磷灰石)制成的,不屬于硅酸鹽材料,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硅酸鹽材料的識別。硅酸鹽材料是指由硅酸鹽組成的材料,常見的硅酸鹽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水泥等。了解不同材料的分類和特性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這些材料。
2.(2025 廣州一模)我國科技發(fā)展成就巨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嫦娥三號搭載钚﹣238同位素電池:Pu的質量數為94
B.嫦娥六號搭載水升華器進行降溫:水升華過程中破壞了H—O鍵
C.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進行深海油氣勘探:深海油氣屬于純凈物
D.北斗衛(wèi)星使用氮化鋁芯片:氮化鋁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答案】D
【分析】A.钚﹣238的質量數為238;
B.水升華過程中破壞了分子間作用力;
C.深海油氣屬于混合物;
D.氮化鋁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解答】解:A.钚﹣238的質量數為238,質子數為94,故A錯誤;
B.水升華過程中破壞了分子間作用力,故B錯誤;
C.深海油氣屬于混合物,故C錯誤;
D.氮化鋁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組成,為基礎知識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3.(2024 廣州三模)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淘金原理與化學上的萃取一致
B.絲綢、宣紙及尼龍的主要成分均為合成纖維
C.中國“天眼”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種新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
D.“嫦娥五號”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組,均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
【答案】C
【分析】A.淘金原理為金密度較大,且金不溶于水;
B.絲綢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宣紙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尼龍主要成分是合成纖維;
C.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有先進陶瓷、非晶體材料、人工晶體、無機涂層、無機纖維等;
D.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解答】A.淘金原理為金密度較大,且金不溶于水,是過濾的原理,與萃取原理不同,故A錯誤;
B.絲綢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宣紙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尼龍主要成分是合成纖維,故B錯誤;
C.SiC屬于共價晶體,熔點高、硬度大,不是傳統(tǒng)的硅酸鹽材料,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C正確;
D.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鋰電池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性質及應用,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運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4.(2024春 廣州期末)下列有關材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钡陌l(fā)動機使用的氮化硅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B.華為首款5G手機搭載了智能7nm制程SOC“麒麟980”手機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光伏電池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D.2022年北京冬奧會展示的智能服飾含有石墨烯,石墨烯與金剛石互為同素異形體
【答案】B
【分析】A.氮化硅陶瓷是一種耐高溫結構陶瓷;
B.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體硅;
C.光伏電池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
D.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種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
【解答】解:A.氮化硅陶瓷是一種耐高溫結構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正確;
B.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體硅,而不是二氧化硅,故B錯誤;
C.光伏電池是以硅為基底的硅太陽能電池,能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故C正確;
D.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種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石墨烯與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兩種不同單質,故互為同素異形體,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組成,側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5.(2024春 廣州月考)生活中有著眾多有機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氣、沼氣和煤層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乙烯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用于催熟果實
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玻璃)和滌綸都是縮聚反應制得
D.淀粉、纖維素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
【答案】C
【分析】A.根據天然氣、沼氣和煤層氣的主要成分進行分析;
B.根據乙烯的用途進行分析;
C.根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滌綸的制備方法進行分析;
D.根據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和油脂的性質進行分析。
【解答】解:A.天然氣、沼氣和煤層氣的主要成分確實是甲烷(CH4),故A正確;
B.乙烯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以用于催熟果實,故B正確;
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玻璃)是通過加成聚合反應制得,而滌綸是通過縮聚反應制得,故C錯誤;
D.淀粉、纖維素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注意完成此題,需要了解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掌握這些知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6.(2024 廣州一模)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解釋錯誤的是(  )
A.過氧乙酸(CH3COOOH)用于消毒劑,是由于分子中存在過氧鍵
B.山梨酸鉀(C6H7O2K)可作為面包、糕點的防腐劑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堿性
C.硫酸鋅或硫酸亞鐵添加到奶粉中是由于其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D.碳酸氫銨用于面包和餅干的膨松劑是由于其可中和酸并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
【答案】B
【分析】A.過氧乙酸分子中存在過氧鍵,使得其具有強氧化性;
B.山梨酸鉀(C6H7O2K)可作為面包、糕點的防腐劑主要是由于其能有效地抑制霉菌及好氧性細菌的活性;
C.硫酸鋅或硫酸亞鐵添加到奶粉中是由于其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鋅、鐵;
D.碳酸氫銨可中和酸,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氨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解答】解:A.過氧乙酸分子中存在過氧鍵,使得其具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可用作消毒劑,故A正確;
B.山梨酸鉀(C6H7O2K)可作為面包、糕點的防腐劑主要是由于其能有效地抑制霉菌及好氧性細菌的活性,延長食品保質期,與其具有堿性無關,故B錯誤;
C.硫酸鋅或硫酸亞鐵添加到奶粉中是由于其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鋅、鐵,故C正確;
D.碳酸氫銨可中和酸,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氨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可以作為膨松劑,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側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比較簡單。
7.(2024春 海珠區(qū)校級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4H8屬于烯烴的有機物共有4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B.分子式為C4H8Cl2的同分異構體共有9種
C.分子式為C5H12O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同分異構體共有8種
D.CF3—CH=CH—C≡C—CF3最多有8個原子共面,4個原子共線
【答案】B
【分析】A.根據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有機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進行分析;
B.根據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
C.根據分子式為C5H12O的醇,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醛,進行分析;
D.根據碳碳雙鍵為平面型結構,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與雙鍵均共面;碳碳三鍵為直線型,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共線進行分析。
【解答】解:A.C4H8中屬于烯烴的同分異構體有: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 (CH3)2,共3種,故A錯誤;
B.根據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一共有9種,分別為1,2﹣二氯丁烷;1,3—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1,1—二氯丁烷;2,2—二氯丁烷;2,3—二氯丁烷;1,1—二氯—2—甲基丙烷;1,2﹣二氯—2—甲基丙烷;1,3—二氯—2—甲基丙烷,故B正確;
C.分子式為C5H12O的醇,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醛,則醇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含有2個氫原子,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CH3)2CHCH2CH2OH、CH3CH2CH2CH2CH2OH、(CH3)3CCH2OH、,共4種,故C錯誤;
D.碳碳三鍵為直線型,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共線,—CF3中可能有一個F原子與C原子共面,碳碳雙鍵為平面型結構,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與雙鍵均共面,則CF3—CH=CH—C≡C—CF3中最多有10個原子共面,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及數目的確定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8.(2025春 廣州期末)在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右式)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別標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鍵。將阿司匹林與足量NaOH溶液共煮時,發(fā)生反應時斷鍵的位置是 (  )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②⑥
【答案】D
【分析】根據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決定其具有羧酸的性質;分子中具有酯基,決定其具有酯的性質。
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酯基和羧基,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酯基和羧基,酯基中碳氧單鍵斷裂,即②號鍵斷裂;羧基中羥基上的氧氫鍵斷裂,即⑥鍵斷裂,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有機物的官能團及其性質,難度不大,明確有機化學反應中斷鍵位置是解本題的關鍵。
9.(2025春 廣州期末)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省略),預期現象及其相應解釋存在錯誤的是(  )
A.甲中缺少Ca(OH)2,則不會制得NH3因為NH4Cl分解出的NH3與HCl在試管口又重新會生成NH4Cl
B.乙中a處比b處先變藍,因為NH3的密度比空氣小
C.丙中有白煙,因為NH3與酸產生銨鹽
D.丁中液面上升,因為NH3極易溶于水
【答案】A
【分析】A.加熱NH4Cl也會分解產生NH3和HCl,只是由于NH3與HCl在試管口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導致收集不到NH3,而不是不會制得NH3;
B.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會向上運動;
C.NH3與酸反應生成銨鹽,會產生白煙,例如NH3與HCl反應生成NH4Cl固體小顆粒,產生白煙;
D.NH3極易溶于水,使丁中氣體壓強減小,液面上升。
【解答】解:A.即使甲中缺少Ca(OH)2,加熱NH4Cl也會分解產生NH3和HCl,只是由于NH3與HCl在試管口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導致收集不到NH3,而不是不會制得NH3,故A錯誤;
B.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會向上運動,所以乙中a處比b處先變藍,故B正確;
C.NH3與酸反應生成銨鹽,會產生白煙,例如NH3與HCl反應生成NH4Cl固體小顆粒,產生白煙,故C正確;
D.NH3極易溶于水,使丁中氣體壓強減小,液面上升,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氨氣的制取及性質,題目難度不大,掌握氨氣制取的原理和氨氣的性質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0.(2025 越秀區(qū)開學)部分含氮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
A.自然固氮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將b轉化成a
B.自然界存在b→c→d→e→f的轉化
C.工業(yè)上制e的原理是將b→a→c→d→e
D.常溫下將鐵絲插入e的濃溶液可產生d
【答案】D
【分析】根據含氮物質的分類與化合價關系可知,a為NH3,b為N2,c為NO,d為NO2,e為HNO3,f為硝酸鹽,
A.自然固氮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將N2(b)轉化為NH3(a);
B.自然界中,N2(b)在放電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NO(c),NO(c)與氧氣反應生成NO2(d),NO2(d)與水反應生成HNO3(e),HNO3(e)與金屬等反應生成硝酸鹽(f);
C.工業(yè)上制硝酸(e),是將N2(b)和H2反應生成NH3(a),NH3(a)催化氧化生成NO(c),NO(c)再被氧化生成NO2(d),NO2(d)與水反應生成硝酸(e);
D.常溫下,鐵遇濃硝酸(e)會發(fā)生鈍化,不會產生NO2(d)。
【解答】解:根據含氮物質的分類與化合價關系可知,a為NH3,b為N2,c為NO,d為NO2,e為HNO3,f為硝酸鹽,
A.自然固氮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將N2(b)轉化為NH3(a),該推斷合理,故A錯誤;
B.自然界中,N2(b)在放電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NO(c),NO(c)與氧氣反應生成NO2(d),NO2(d)與水反應生成HNO3(e),HNO3(e)與金屬等反應生成硝酸鹽(f),該推斷合理,故B錯誤;
C.工業(yè)上制硝酸(e),是將N2(b)和H2反應生成NH3(a),NH3(a)催化氧化生成NO(c),NO(c)再被氧化生成NO2(d),NO2(d)與水反應生成硝酸(e),該推斷合理,故C錯誤;
D.常溫下,鐵遇濃硝酸(e)會發(fā)生鈍化,不會產生NO2(d),該推斷不合理,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相關轉化,為最基礎的常規(guī)考點。
11.(2025 越秀區(qū)開學)氨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之一。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其中難以達到預期的是(  )
A.制備NH3 B.NH3的噴泉實驗
C.收集、驗滿NH3 D.NH3的尾氣處理
【答案】D
【分析】A.濃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 H2O OH﹣,CaO與水反應生成Ca(OH)2且放熱,使平衡逆向移動,從而制得NH3;
B.氨氣極易溶于水,擠壓膠頭滴管,氨氣溶于水后圓底燒瓶內壓強迅速減小,打開止水夾,燒杯中溶液進入圓底燒瓶形成噴泉,且氨水溶液呈堿性,酚酞溶液變紅;
C.氨氣密度比空氣小,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可用于驗滿;
D.氨氣極易溶于水,圖中裝置沒有防倒吸措施,會導致液體倒吸進入反應裝置,難以達到預期的尾氣處理目的。
【解答】解:A.濃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 H2O OH﹣,CaO與水反應生成Ca(OH)2且放熱,使平衡逆向移動,從而制得NH3,該裝置可以制備NH3,故A錯誤;
B.氨氣極易溶于水,擠壓膠頭滴管,氨氣溶于水后圓底燒瓶內壓強迅速減小,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酚酞溶液進入圓底燒瓶形成噴泉,且氨水溶液呈堿性,酚酞溶液變紅,該裝置可進行噴泉實驗,故B錯誤;
C.氨氣密度比空氣小,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可用于驗滿,該裝置能收集和驗滿NH3,故C錯誤;
D.氨氣極易溶于水,圖中裝置沒有防倒吸措施,會導致液體倒吸進入反應裝置,難以達到預期的尾氣處理目的,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多種方法在實驗室制備氨氣,以及噴泉實驗的原理和特點。
12.(2025 廣州二模)利用下列實驗裝置(加熱裝置省略)測定葡萄酒中SO2的含量,將葡萄酒中的SO2吹到H2O2溶液中,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反應后的Ⅱ中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利用其氧化性
B.SO2進入Ⅱ中與H2O2反應,體現SO2的還原性
C.利用NaOH滴定Ⅱ中未反應完的H2O2測SO2的含量
D.若Ⅲ中溶液顏色變淺,則測得的SO2含量偏高
【答案】B
【分析】A.根據稀硫酸在實驗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B.根據SO2與H2O2反應過程中SO2的作用,進行分析;
C.根據實驗設計原理和滴定法的應用,進行分析;
D.根據品紅溶液顏色變化與SO2含量的關系,進行分析。
【解答】解:A.Ⅰ中加入稀硫酸,目的是提供酸性環(huán)境,使SO2氣體逸出,故A錯誤;
B.SO2在Ⅱ中與H2O2反應,SO2被氧化,體現SO2的還原性,故B正確;
C.氫氧化鈉與過氧化氫不反應,不能利用NaOH滴定Ⅱ中未反應完的H2O2來計算可以測得SO2的含量,故C錯誤;
D.若Ⅲ中溶液顏色變淺,則說明SO2被H2O2氧化生成了H2SO4,導致SO2含量測量偏低,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包括對實驗裝置的理解、化學反應的認識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13.(2025春 廣州校級期末)如圖所示,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構成原電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Zn是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B.電子從鋅片經外電路流向銅片
C.一段時間后溶液變藍
D.銅片上無任何現象
【答案】B
【分析】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后插入稀硫酸構成原電池,鋅做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銅做正極,溶液中氫離子在銅片上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依據原電池原理分析選項;
【解答】解: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后插入稀硫酸構成原電池,鋅做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銅做正極,溶液中氫離子在銅片上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A.由分析可知,Zn是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故A錯誤;
B.原電池放電時,負極上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上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電子從負極沿導線流向正極,電子從鋅片經外電路流向銅片,故B正確;
C.該原電池中,銅是正極未參與電極反應,所以一段時間后溶液不變藍,故C錯誤;
D.銅片上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銅片上有氣泡產生,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電化學,側重考查學生原電池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14.(2025春 黃埔區(qū)期末)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鹽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的能量變化符合圖1
B.鋁片和鹽酸反應的能量變化符合圖2
C.斷裂舊鍵所吸收的能量即為反應物的總能量,形成新鍵所放出的能量即為生成物的總能量
D.發(fā)生圖2能量變化的反應,可能不需要加熱也能發(fā)生
【答案】D
【分析】A.圖1:反應物的總能量高,生成物的總能量低,說明反應為放熱反應;圖2:反應物的總能量低,生成物的總能量高,說明反應為吸熱反應;
B.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
C.物質的總能量指的是物質本身內部儲存的能量(化學能);
D.圖2為吸熱反應,有些吸熱反應不需要加熱也能發(fā)生。
【解答】解:A.圖2:反應物的總能量低,生成物的總能量高,說明反應為吸熱反應;圖1:反應物的總能量高,生成物的總能量低,說明反應為放熱反應;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是吸熱反應,其能量變化符合圖2,故A錯誤;
B.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其能量變化符合圖1,故B錯誤;
C.物質的總能量指的是物質本身內部儲存的能量(化學能),斷鍵吸收能量,成鍵釋放能量不是物質的總能量,故C錯誤;
D.圖2為吸熱反應,如Ba(OH)2 8H2O和NH4Cl反應為吸熱反應,不需要加熱也能發(fā)生,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側重考查學生焓變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15.(2025春 黃埔區(qū)期末)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H4與CO2重整反應體系主要涉及:。將CH4與CO2以物質的量之比為1:2置于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上述反應。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每生成2mol CO消耗1mol CH4
B.v正(CO2)=v逆(H2)
C.容器內壓強不變
D.n(CH4):n(CO2):n(CO):n(H2)=1:1:2:2
【答案】C
【分析】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變。
【解答】解:A.每生成2mol CO,消耗1mol CH4都表示正反應,故A錯誤;
B.2v正(CO2)=v逆(H2)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該反應前后氣體系數不相同,故容器內壓強不變則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可表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n(CH4):n(CO2):n(CO):n(H2)=1:1:2:2不能表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側重考查分析、判斷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明確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方法是解本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16.(2025 湖州二模)I﹣可以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催化機理是:
ⅰ.;ⅱ.___________。
分解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曲線②為含有I﹣的反應過程
B.反應ⅱ為
C.反應ⅰ和ⅱ均為放熱過程
D.反應ⅰ的反應速率可能比反應ⅱ的慢
【答案】C
【分析】I﹣可以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故反應ii為;
【解答】解:I﹣可以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故反應ii為;
A.曲線②活化能小于曲線①,故曲線②為含有催化劑I﹣的反應過程,故A正確;
B.根據上述分析,反應ii為,故B正確;
C.根據曲線②能量變化,反應ⅰ為吸熱反應,反應ⅱ為放熱反應,故C錯誤;
D.反應ⅰ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ⅱ,故反應ⅰ的反應速率可能比反應ⅱ的慢,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反應速率,側重考查學生影響速率因素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二.工藝流程題(共2小題)
17.(2024春 廣州期末)硫、氮元素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兩種重要非金屬元素,二者的價類二維圖分別如圖1所示:
(1)圖中物質“d”的化學式是  H2SO3  ,“Y”代表的物質類別是  單質  ,若不加任何其它試劑完成轉化過程⑤,則⑤的反應為  吸熱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2)在氮的化合物中,常用作制冷劑的物質是  氨氣  ,原因是  氨氣的沸點較高,易液化為液氨  。
(3)H2S的電子式為    。a的溶液與H2S發(fā)生反應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產生了淡黃色沉淀  。
(4)寫出銅與硝酸發(fā)生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  3Cu+8H++23Cu2++2NO↑+4H2O  。
(5)如圖3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
已知: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時的化學反應為:NO2+2NaOH=NaNO2+NaNO3+H2O,NO+NO2+2NaOH=2NaNO2+H2O。為了防止環(huán)境污染,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若尾氣能完全被吸收,則尾氣中NO2與NO的體積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1  。
【答案】(1)酸雨;單質;吸熱;
(2)氨氣;氨氣的沸點較高,易液化為液氨;
(3);產生了淡黃色沉淀;
(4)3Cu+8H++23Cu2++2NO↑+4H2O;
(5)≥1;
【分析】(1)由圖可知,物質“d”為硫的+4價含氧酸,即亞硫酸,“Y”對應的物質是氮氣,若不加任何其它試劑完成轉化過程⑤,即氯化銨加熱分解;
(2)氨氣的沸點較高,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汽化時,吸收熱量,可以用做制冷劑;
(3)H2S中存在2個H—S,a為亞硫酸,與H2S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S單質
(4)銅與硝酸發(fā)生反應④,生成硝酸銅、NO和水;
(5)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時的化學反應為:①NO2+2NaOH=NaNO2+NaNO3+H2O,②NO+NO2+2NaOH=2NaNO2+H2O,若1:1時,只發(fā)生反應②,氣體完全被吸收,若1:1時,NO2過量,過量的NO2繼續(xù)發(fā)生反應①,氣體完全被吸收,若1:1時,NO過量,過量的NO不反應,氣體不能完全被吸收,據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由圖可知,物質“d”為硫的+4價含氧酸,其化學式是H2SO3,“Y”代表的物質類別是單質,若不加任何其它試劑完成轉化過程⑤,則⑤的反應為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酸雨;單質;吸熱;
(2)在氮的化合物中,常用作制冷劑的物質是氨氣,原因是氨氣的沸點較高,易液化為液氨,
故答案為:氨氣;氨氣的沸點較高,易液化為液氨;
(3)H2S的電子式為,a為亞硫酸,與H2S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S單質,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了淡黃色沉淀,
故答案為:;產生了淡黃色沉淀;
(4)銅與硝酸發(fā)生反應④,生成NO,其離子方程式為:3Cu+8H++2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3Cu2++2NO↑+4H2O;
(5)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時的化學反應為:①NO2+2NaOH=NaNO2+NaNO3+H2O,②NO+NO2+2NaOH=2NaNO2+H2O,若1:1時,只發(fā)生反應②,氣體完全被吸收,若1:1時,NO2過量,過量的NO2繼續(xù)發(fā)生反應①,氣體完全被吸收,若1:1時,NO過量,過量的NO不反應,氣體不能完全被吸收,綜上所述,若尾氣能完全被吸收,則尾氣中NO2與NO的體積必須滿足的條件是:1,
故答案為:≥1;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氮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同時考查學生對價類二維圖的理解,屬于基本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
18.(2024 越秀區(qū)開學)氮循環(huán)在地球生態(tài)中不可或缺。
工如圖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
(1)圖中X的化學式是  O2  。氧化爐中發(fā)生的反應有  4NH3+5O24NO+6H2O  (填化學方程式)和2NO+O2=2NO2°
(2)一定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g)+O2(g) 2NO2(g),下列結果可說明該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  。(填標號)
A.容器內O2的濃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C.容器內氣體總質量不再變化
D.相同時間內,消耗1moNO同時生成1mol NO2
(3)某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CO處理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測得如下數據,則0~3s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2.8×10﹣4  mol L﹣1 s﹣1。
時間/s時間/s 0 1 2 3 ……
c(CO)/10﹣3mol L﹣1 3.60 3.05 2.85 2.76 ……
(4)工業(yè)廢液中的硝酸可用甲醇處理,HNO3被還原成N2。若此反應消耗了32gCH3OH,轉移電子6mol,則參加反應的還原劑和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5:6  。
Ⅱ.利用催化技術可將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部分轉化為CO2和N2。為探究尾氣轉化速率的影響因素,進行3組實驗(反應物初始濃度相同),得到下表所示數據。
編號 T/℃ 催化劑比表面積(m2/g) 前30s的平均速率(mol L﹣1 s﹣1)
① 280 80 v1
② a 120 v2
③ 360 b v3
(5)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CO+2NON2+2CO2  。
(6)已知實驗①分別與②、③都能進行對比,則則a= 280  ,b= 80  。若通過實驗可得到“其他因素相同時,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尾氣轉化速率越大”的結論,則證據是  v2>v1  。
【答案】(1)O2;4NH3+5O24NO+6H2O;
(2)A;
(3)2.8×10﹣4;
(4)5:6;
(5)2CO+2NON2+2CO2;
(6)280;80;v2>v1。
【分析】(1)工業(yè)合成氨時氮氣和氫氣催化劑作用下高溫高壓反應生成氨氣,氨氣在氧化爐中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最后尾氣吸收,據此回答問題;
(2)根據平衡狀態(tài)判斷的依據: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物理量進行分析;
(3)某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CO處理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測得如下數據,則0~3sCO的平均反應速率v;
(4)消耗32gCH3OH的物質的量1mol,轉移6mol電子,由CH3OH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6,所以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產物為CO2,由原子守恒及得失電子守恒可知反應為5CH3OH+6HNO3═5CO2↑+3N2↑+13H2O;
(5)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部分轉化為CO2和N2;
(6)已知實驗①分別與②、③都能進行對比,催化劑表面積為變量,則其量相同,①③變量為溫度,其它相同,若通過實驗可得到“其他因素相同時,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尾氣轉化速率越大”的結論,則證據是催化劑比表面積為變量時對速率的影響。
【解答】解:(1)分析可知,圖中X的化學式為:O2,氧化爐中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和2NO+O2=2NO2,
故答案為:O2;4NH3+5O24NO+6H2O;
(2)A.容器內O2的濃度不再變化是平衡標志,故A正確;
B.容器內氣體的質量和體積不變,密度始終不變化,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容器內氣體總質量始終不變化,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錯誤;
D.相同時間內,消耗1moNO同時生成1mol NO2,反應正向進行,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3)某溫度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CO處理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測得如下數據,則0~3sCO的平均反應速率v10﹣3=2.8×10﹣4mol L﹣1 s﹣1,
故答案為:2.8×10﹣4;
(4)消耗32gCH3OH的物質的量1mol,轉移6mol電子,由CH3OH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6,所以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產物為CO2,由原子守恒及得失電子守恒可知反應為5CH3OH+6HNO3═5CO2↑+3N2↑+13H2O,反應中氧化劑是硝酸,還原劑是甲醇,參加反應的還原劑和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5:6,
故答案為:5:6;
(5)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部分轉化為CO2和N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NON2+2CO2,
故答案為:2CO+2NON2+2CO2;
(6)已知實驗①分別與②、③都能進行對比,圖中可知①②的變量是催化劑表面積,則a=280,①③中的變量是溫度,則b=80,若通過實驗可得到“其他因素相同時,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尾氣轉化速率越大”的結論,在①②中,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大,v2>v1,
故答案為:280;80;v2>v1。
【點評】本題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性質和應用、化學平衡標志、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和計算等知識點,注意知識的熟練掌握,題目難度中等。
三.解答題(共2小題)
19.(2023秋 天河區(qū)校級月考)Ⅰ.某小組同學采用電化學裝置驗證“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
(1)按照如圖的裝置圖,組裝好儀器后,分別在兩燒杯中加入一定濃度的a、b兩電解質溶液,閉合開關K,觀察到的現象為:Ag電極上有灰黑色固體析出,指針向右偏轉,一段時間后指針歸零,說明此時反應達到平衡。則a為  FeSO4或Fe2(SO4)3與FeSO4的混合  溶液;b為  AgNO3  溶液;(寫a、b化學式)
(2)再向左側燒杯中滴加較濃的  Fe2(SO4)3  溶液,產生的現象為  Ag電極上固體逐漸減少,指針向左偏轉,一段時間后指針歸零  。表明“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
Ⅱ.利用電極反應可探究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變化規(guī)律。
已知:酸性介質中,1mol/L不同電對的電極電勢見下表。電極電勢越高,其氧化型物質的氧化性越強;電極電勢越低,其還原型物質的還原性越強。
電對(氧化型/還原型) Fe3+/Fe2+ I2/I﹣
電極電勢φ/V 0.771 0.536
用可逆反應2Fe3++2I﹣ 2Fe2++I2設計電池,按圖a裝置進行實驗,測得電壓E(E=φ正極﹣φ負極)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b所示:
(3)電池初始工作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Fe2++e﹣=Fe3+  。
(4)某小組從還原型物質濃度、氧化性變化的角度分析圖b,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c(Fe2+)增大,Fe3+的氧化性減弱,正極的電極電勢降低。
猜想2:c(I﹣)減小,I2的氧化性增強,負極的電極電勢升高。
①t1時間后,按圖a裝置探究,驗證上述猜想的合理性,完成表中填空。
實驗 實驗操作 電壓E/V 結論
ⅰ 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Fe E  <  0 猜想1成立
ⅱ 往燒杯B中加入適量  AgNO3固體  E<0 猜想2成立
②有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1成立。利用上述反應,從化學平衡移動的角度解釋猜想1不足以成立的理由  加入鐵粉后,同時造成c(Fe2+)增大,c(Fe3+)減小,都能使I﹣+Fe3+ Fe2++I2平衡逆移,使E<0  。
③為進一步驗證猜想1,進行實驗ⅲ,完成表中填空。
實驗 實驗操作 電壓E/V 結論
ⅲ 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  FeCl2固體  E<0 猜想1成立
結論:可逆氧化還原反應中,濃度的變化引起電對氧化性變化,從而改變電池反應方向。
【答案】(1)FeSO4或Fe2(SO4)3與FeSO4的混合;AgNO3;
(2)Fe2(SO4)3;Ag電極上固體逐漸減少,指針向左偏轉,一段時間后指針歸零;
(3)Fe2++e﹣=Fe3+;
(4)①<;AgNO3固體;
②加入鐵粉后,同時造成c(Fe2+)增大,c(Fe3+)減小,都能使I﹣+Fe3+ Fe2++I2平衡逆移,使E<0;
③FeCl2固體。
【分析】(1)利用原電池原理來證明反應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兩電極反應為Fe2+﹣e﹣=Fe3+、Ag++e﹣=Ag,則一個電極必須是與Fe3+不反應的材料,可用石墨或者鉑電極,左側燒杯中電解質溶液必須含有Fe3+或者Fe2+,右側燒杯中電解質溶液必須含有Ag+;
(2)反應達到平衡后,左側燒杯的溶液中含有Fe3+,要證明反應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可加入較濃的Fe2(SO4)3溶液,平衡逆向移動,電流方向與原電流方向相反,即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固體銀溶解;
(3)根據電極電勢可知電池初始工作時鐵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
(4)①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Fe,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c(Fe2+)增大,Fe3+的氧化性減弱,此時左側電極電勢降低,若電極電壓E<0,猜想1成立;要證明猜想2成立,只需要降低碘離子濃度即可,所以往燒杯B中加入適量AgNO3固體,使碘離子轉化為碘化銀,若E<0;
②由于加入鐵粉后,同時造成c(Fe2+)增大,c(Fe3+)減小,都能使I﹣+Fe3+ Fe2++I2平衡逆移,使E<0;
③根據②中分子為防止鐵離子濃度的變化對實驗造成的干擾,需要保持鐵離子濃度不變,所以實驗ⅲ為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FeCl2固體。
【解答】解:(1)利用原電池原理來證明反應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兩電極反應為Fe2+﹣e﹣=Fe3+、Ag++e﹣=Ag,則一個電極必須是與Fe3+不反應的材料,可用石墨或者鉑電極,左側燒杯中電解質溶液必須含有Fe3+或者Fe2+,為FeSO4或Fe2(SO4)3與FeSO4的混合溶液,右側燒杯中電解質溶液必須含有Ag+,為AgNO3溶液,
故答案為:FeSO4或Fe2(SO4)3與FeSO4的混合;AgNO3;
(2)反應達到平衡后,左側燒杯的溶液中含有Fe3+,要證明反應Ag++Fe2+ Fe3++Ag↓為可逆反應,可加入較濃的Fe2(SO4)3溶液,平衡逆向移動,電流方向與原電流方向相反,即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固體銀溶解,但一段時間后指針歸零,
故答案為:Fe2(SO4)3;Ag電極上固體逐漸減少,指針向左偏轉,一段時間后指針歸零;
(3)根據電極電勢可知電池初始工作時鐵離子在正極得到電子,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Fe2++e﹣=Fe3+,
故答案為:Fe2++e﹣=Fe3+;
(4)①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Fe,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c(Fe2+)增大,Fe3+的氧化性減弱,此時左側電極電勢降低,若電極電壓E<0,猜想1成立;要證明猜想2成立,只需要降低碘離子濃度即可,所以往燒杯B中加入適量AgNO3固體,使碘離子轉化為碘化銀,若E<0,猜想2成立,
故答案為:<;AgNO3固體;
②由于加入鐵粉后,同時造成c(Fe2+)增大,c(Fe3+)減小,都能使I﹣+Fe3+ Fe2++I2平衡逆移,使E<0,所以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1成立,
故答案為:加入鐵粉后,同時造成c(Fe2+)增大,c(Fe3+)減小,都能使I﹣+Fe3+ Fe2++I2平衡逆移,使E<0;
③根據②中分子為防止鐵離子濃度的變化對實驗造成的干擾,需要保持鐵離子濃度不變,所以實驗ⅲ為往燒杯A中加入適量FeCl2固體,E<0,則猜想1成立,
故答案為:FeCl2固體。
【點評】本題考查電化學,側重考查學生原電池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20.(2023秋 廣州期末)研究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回答下列問題:
(1)在固定體積的容器中進行反應:2SO2(g)+O2(g) 2SO3(g),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下列一定能加快該反應速率的措施是  CD  。
A.降溫
B.充入氮氣
C.充入O2
D.加入催化劑V2O5
(2)常溫下,實驗室用100mL6.0mol L﹣1硫酸跟足量鋅粉反應制取氫氣。
①為降低反應進行的速率,又不影響生成氫氣的量,可向反應物中加入  AC  。(填序號)。
A.CH3COONa固體
B.KNO3固體
C.K2SO4溶液
D.KHSO4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銅溶液,反應速率加快,原因是  鋅與硫酸銅溶液置換出銅,鋅、銅、硫酸形成原電池  。
(3)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aL的固定密閉容器中,有色氣體N與無色氣體M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從反應開始到t1,平均反應速率v(N)=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2N M  。(用M、N表示化學式)
下列說法中能夠判定該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CD  (填序號)。
A.速率v(M)正=2v(N)逆
B.氣體的總質量不再變化
C.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
D.M的體積分數不變
【答案】(1)CD;
(2)①AC;
②鋅與硫酸銅溶液置換出銅,鋅、銅、硫酸形成原電池;
(3);2N M;CD。
【分析】(1)A.降低溫度,速率減小;
B.因為容器固定體積,充入氮氣后壓強增大,但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都不變;
C.充入O2,反應物O2的濃度增大;
D.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
(2)①A.加入CH3COONa固體,和硫酸反應生成的醋酸為弱酸,溶液中H+濃度減小,故會減緩反應進行的速率;
B.加入KNO3固體,在酸性條件下有強氧化性,與鋅反應不生成H2;
C.加入K2SO4溶液,硫酸的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
D.加入KHSO4溶液,H+增多;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銅溶液,鋅與硫酸銅反應置換出銅;
(3)從反應開始到t1,N的物質的量從8mol變化到6mol,平均反應速率,圖中能夠表明起始加入的物質是M和N,隨反應進行,N的量逐漸減小,為反應物,M的量逐漸增多,為生成物,t3時刻M、N的物質的量不變且不為0,則說明該反應為可逆反應且此時達到平衡,且N與M的物質的量變化量之比2:1;
A.速率2v(M)正=v(N)逆時,可以判定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B.M、N都是氣體,在反應過程中氣體的質量一直保持不變;
C.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說明有顏色的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
D.反應過程中,M的體積分數不變。
【解答】解:(1)A.降低溫度,正逆反應的速率都減小,故A錯誤;
B.因為容器固定體積,充入氮氣后壓強增大,但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都不變,正逆反應速率不變,故B錯誤;
C.充入O2,反應物O2的濃度增大,正反應速率增大,故C正確;
D.使用催化劑V2O5,正逆反應的速率都增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2)①A.加入CH3COONa固體,和硫酸反應生成的醋酸為弱酸,溶液中H+濃度減小,故會減緩反應進行的速率,但是酸所提供的H+的物質的量不變,所以不影響生成H2的總量,故A正確;
B.加入KNO3固體,在酸性條件下有強氧化性,與鋅反應不生成H2,所以生成H2的總量減小,故B錯誤;
C.加入K2SO4溶液,硫酸的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但是H2的總量不受影響,故C正確;
D.加入KHSO4溶液,H+增多,生成氫氣的總量增多,故D錯誤;
故答案為:AC;
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銅溶液,鋅與硫酸銅反應置換出銅,銅、鋅和稀硫酸三者形成原電池反應加快,
故答案為:鋅與硫酸銅溶液置換出銅,鋅、銅、硫酸形成原電池;
(3)從反應開始到t1,N的物質的量從8mol變化到6mol,平均反應速率,圖中能夠表明起始加入的物質是M和N,隨反應進行,N的量逐漸減小,為反應物,M的量逐漸增多,為生成物,t3時刻M、N的物質的量不變且不為0,則說明該反應為可逆反應且此時達到平衡,且N與M的物質的量變化量之比2:1,則反應的方程式為2N M;
A.速率2v(M)正=v(N)逆時,可以判定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
B.M、N都是氣體,在反應過程中氣體的質量一直保持不變,因此氣體的總質量不再變化不能判定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說明有顏色的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反應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反應過程中,M的體積分數不變,說明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D正確;
故答案為:;2N M;CD。
【點評】本題考查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側重考查學生速率計算和平衡狀態(tài)判斷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雷波县| 女性| 拉萨市| 临沭县| 永胜县| 晋城| 巴彦淖尔市| 连城县| 漳浦县| 平湖市| 垣曲县| 若尔盖县| 桂平市| 和顺县| 璧山县| 大宁县| 雷山县| 乌鲁木齐市| 昂仁县| 无锡市| 寿光市| 来凤县| 小金县| 丰台区| 东台市| 石林| 博客| 额济纳旗| 博湖县| 阿勒泰市| 马尔康县| 双牌县| 来安县| 临夏市| 大余县| 郁南县| 南投县| 财经| 奉贤区|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