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含解析,共10份)2026屆高中地理大一輪復習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含解析,共10份)2026屆高中地理大一輪復習練習

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講 訓練13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1題,每小題6分,共66分;12~13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2024·廣東汕頭模擬)我國某特大城市某年7月8日天氣晴朗,空氣質量狀況為輕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下圖是“該特大城市上空該日等溫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該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來自(  )
①石油燃燒 ②汽車尾氣 ③煤炭燃燒 ④工地揚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該城市上空(  )
①風力強勁 ②氣流擴散條件變差 ③出現逆溫現象 ④空氣對流顯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陜西西安模擬)西伯利亞的暖氣團向北移向北冰洋的過程中,氣溫的垂直分布發生改變,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層。北冰洋洋面蒸發提供水汽形成云霧,伴隨著暖氣團北移,云霧的高度也相應發生變化(如下圖)。據此完成3~5題。
3.從西伯利亞移向北冰洋的暖氣團較少,主要受制于(  )
A.東北信風 B.極地東風
C.西北季風 D.盛行西風
4.西伯利亞的暖氣團向北移向北冰洋的過程中,形成圖示大氣層結構時(  )
①近地面氣溫較低 ②近地面氣溫較高 ③大氣垂直運動受阻 ④大氣垂直運動順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該現象最可能出現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安徽江淮十校模擬)2020年4月23日,在較強冷空氣過境后且夜間晴朗微風的條件下,河北省某桃園采用無人機擾動低空氣流的方法,進行果園防霜試驗。無人機飛行高度為2.3米。下圖示意當日該果園無人機干擾點與對照點不同高度層溫度差值。完成6~8題。
6.沒有無人機干擾時,當地日出前后氣溫的垂直變化可能是(  )
A.       B.
C.       D.
7.下列關于無人機防霜的工作原理,正確的是(  )
A.無人機飛行擾動水平方向氣流的交換
B.無人機飛行產生的熱能提高當地的溫度
C.無人機飛行擾動垂直方向氣流的交換
D.無人機飛行使大氣渾濁增加大氣逆輻射
8.下列關于無人機飛行對不同高度層的影響,正確的是(  )
A.無人機對1.5 m高度層氣溫的干擾更大
B.無人機對0.6 m高度層氣溫的干擾效果消失較晚
C.飛行結束時,無人機的干擾效果完全消失
D.日出后地溫升高,無人機的干擾效果消失
(2024·江西部分學校模擬)凍雨是冰水混合物與溫度低于0 ℃的物體碰撞后立即凍結產生的降水,是我國冬季出現的一種災害性天氣。2024年2月,武漢市遭遇凍雨天氣。研究發現,此次凍雨(如圖)與逆溫層、空氣濕度、地形等因素有關,且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據此完成9~11題。
9.武漢市發生凍雨時的對流層大氣層結構從高到低應為(  )
A.暖→冷→暖 B.暖→冷
C.冷→暖→冷 D.冷→暖
10.此次武漢市凍雨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暖氣團的勢力相當
B.城市空氣濕度較大
C.快行冷鋒停滯時間短
D.大氣層結構較穩定
11.在其他條件相同時,下列最容易形成凍雨天氣的地區是(  )
A.江淮平原 B.云貴高原
C.兩廣丘陵 D.四川盆地
(2025·新疆和田期中)透射率是指電磁波在大氣中傳播時,經大氣衰減后的電磁輻射量與入射時電磁輻射量的比值。讀“大氣對長波輻射隨波長變化的透射率圖”,完成12~13題。
12.地面輻射中射向宇宙空間的波長集中在(  )
A.6~8 μm B.8~12 μm
C.16~22 μm D.大于24 μm
13.大氣中對長波輻射的吸收最為顯著的是(  )
A.二氧化碳 B.塵埃
C.臭氧 D.水汽
14.(2025·八省聯考四川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相對濕度是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條件下飽和水汽壓的比值。臨滄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城區海拔1 850 m,多年平均降水量1 162 mm,干濕季分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臨滄市城區面積逐步擴大。1956年以來,該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溫、城區年均相對濕度分別呈下降、上升和下降趨勢。下圖為臨滄市1961~2010年郊區與城區月均相對濕度差值(相對濕度差值=郊區相對濕度-城區相對濕度)圖。
(1)分析該市城區年均相對濕度下降的原因。(8分)
(2)從大氣環流角度,對該市5~7月郊區與城區相對濕度差值較小作出合理解釋。(6分)
(3)分析城區綠化對調節城區相對濕度的作用。(6分)
答案精析
1.A 2.B [第1題,該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石油燃燒、汽車尾氣會產生大量的氮氧化物,①②正確;煤炭的燃燒產生的是硫氧化物,工地揚塵不會產生氮氧化物,③④錯誤。故選A。第2題,由圖可知,11 ℃等溫線的上方出現了12 ℃等溫線,說明該城市上空出現了逆溫現象,③正確;出現逆溫現象,大氣較穩定,風力較小,①錯誤;逆溫的出現會使氣流的擴散條件變差,②正確;逆溫(上暖下冷)出現時大氣的對流會減弱,④錯誤。故選B。]
3.B 4.A 5.B  [第3題,西伯利亞緯度高,主要受到極地東風的影響,風向為東北風;讀圖可知,從西伯利亞移向北冰洋的暖氣團,其方向為向高緯移動,風向為偏南風,和極地東風風向基本相反,需要克服極地東風的阻力,B正確。第4題,根據材料“西伯利亞的暖氣團向北移向北冰洋的過程中,氣溫的垂直分布發生改變,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層”可知,①對、②錯;出現逆溫層,大氣垂直運動受阻,③對、④錯。選A。第5題,此時北冰洋洋面蒸發提供水汽形成云霧,說明北冰洋海冰消融,且從西伯利亞來的氣團為暖氣團,最有可能出現在夏季,B正確。]
6.B 7.C 8.B  [第6題,較強冷空氣過境后且夜間晴朗微風的條件下,日出前后容易出現逆溫現象(下冷上暖),近地面低溫易凍傷果樹。無人機飛行高度在2.3米處,推測2.3米下方可能出現逆溫現象,無人機飛行可擾動其下方垂直方向的氣流,以起到防霜效果。故選B。第7題,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擾動垂直方向的氣流,使上部的暖空氣與下部的冷空氣交換,從而使下部增溫,減輕逆溫現象,從而起到防霜的效果。故選C。第8題,無人機干擾后,同一高度溫度差值大于0 ℃,升溫明顯,0.6米高度層的升溫幅度更大,受干擾更大;溫度差值大于0 ℃一直持續到6:30之后,此時距離飛行結束已過去約30分鐘,日出已過去約60分鐘;0.6米高度層溫度差值曲線稍晚降低至0 ℃以下,干擾效果消失較晚。故選B。]
9.C 10.A 11.B  [第9題,凍雨是冰水混合物與溫度低于0 ℃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的降水,再加上凍雨受逆溫層的影響,凍雨強度較大,所以武漢市發生凍雨時的對流層大氣層結構從高到低為:冷→暖→冷,選C。第10題,凍雨的形成屬于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近地層氣溫驟降到0 ℃以下,潮濕的暖空氣被抬升,并成云致雨,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時,降水持續時間較長,A正確;城市空氣中的水汽不是此次降水水汽主要來源,因此城市空氣濕度大對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不大,B錯誤;快行冷鋒停留時間短,降水持續時間短,C錯誤;凍雨的形成與冷暖氣團交匯有關,大氣層結構不穩定,D錯誤。 第11題,云貴高原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為高原地形,冬季下墊面中物體溫度低于0 ℃,受地形影響易形成準靜止鋒,且逆溫持續時間長,所以最容易形成凍雨,B正確;江淮平原2月受冷空氣影響,此時暖空氣未影響該地區,空氣中水汽較少,不易形成凍雨,A錯誤;兩廣地區緯度低,溫度高,不易形成凍雨天氣,C錯誤;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擋,冷空氣影響小,溫度高,也不易形成凍雨天氣,D錯誤。]
12.B 13.D [第12題,結合材料信息可知,透射率是指電磁波在大氣中傳播時,經大氣衰減后的電磁輻射量與入射時電磁輻射量的比值。上圖表示大氣對長波輻射隨波長變化的透射率圖,而地面輻射的方向是由下向上,且地面輻射屬于長波輻射。讀圖可知,選項4個波段相比而言,8~12 μm波段的透射率最高,即該范圍波段在由下向上傳播中,受大氣衰減最少,使得衰減后的電磁輻射量與入射時電磁輻射量的比值最大,所以8~12 μm波段受大氣衰減少,是地面輻射中射向宇宙空間的集中波長范圍,故選B。第13題,大氣中對長波輻射的吸收越顯著,經大氣衰減后的電磁輻射量越小,則透射率越低。讀圖可知,與二氧化碳、臭氧相比,水汽的透射率最低,對長波輻射的吸收最為顯著,D正確。圖示信息未顯示塵埃對長波輻射的吸收能力。]
14.(1)臨滄市年均降水量減少,水汽來源減少;臨滄市年均溫上升,飽和水汽壓上升;人口增長,熱島效應加強,城區氣溫上升更明顯;城區硬化地面增多(,下滲少),城區蓄水量減少;城區擴展,人口增加,熱島效應增強。
(2)盛行西南季風,水汽豐富;城區和郊區相對濕度均高。
(3)綠地增多,利于滯留降水,增加蒸發水源,增強植物蒸騰作用,增加空氣濕度;緩解熱島效應,降低飽和水汽壓;(降低溫度)相對濕度增大。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講 訓練14 大氣的受熱過程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4題,每小題6分,共84分)
(2024·廣東湛江統考)冰面覆蓋物、湖冰在湖泊和外界輻射交換過程中會產生重要影響。我國某湖泊冬季封凍期較長,湖冰上常有積雪覆蓋。2024年2月12日,一場大風給該湖湖冰表面帶來沙塵覆蓋;2月28日,一場大風吹散冰面的積雪和沙塵,使冰面成為裸冰。下圖示意此次天氣過程該湖湖水、湖冰、大氣系統輻射傳輸階段的變化情況。與積雪階段相比,沙塵階段沙塵反射率較低,但湖水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完成1~2題。
1.與積雪階段相比,沙塵階段沙塵反射率較低,但湖水吸收的太陽輻射仍然較少,主要是因為(  )
A.沙塵放出長波輻射較多
B.沙塵吸收太陽輻射較多
C.湖冰吸收太陽輻射較多
D.湖冰反射太陽輻射較多
2.推測該時期內湖冰表層保溫作用最強、白天湖冰表層升溫最快的階段分別為(  )
A.積雪階段、裸冰階段
B.沙塵階段、裸冰階段
C.沙塵階段、積雪階段
D.裸冰階段、積雪階段
(2025·江西上饒期末)湖泊“皮膚效應”是指湖水0.5毫米厚表面溫度(Ts)與50厘米深處水溫(T50)的差異(Ts-T50),差值大于零為“暖皮膚效應”,差值小于零為“冷皮膚效應”。對太湖的觀測表明,“皮膚效應”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陽輻射、湖面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和湖水湍流混合等過程控制。據此完成3~4題。
3.在多年平均情況下,太湖最強的“暖皮膚效應”和最強的“冷皮膚效應”分別出現在北京時間(  )
A.0~2時;15~16時 B.7~8時;12~14時
C.15~16時;7~8時 D.12~14時;0~2時
4.有利于增強太湖“皮膚效應”的天氣狀況是(  )
A.陰天大風 B.陰天微風
C.晴天大風 D.晴天微風
(2024·江蘇泰州模擬)下圖為“南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與沙塵日的地表溫度與氣溫日變化示意圖”。完成5~7題。
5.圖中表示晴天地表溫度變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據圖示信息可知(  )
A.地溫高于氣溫
B.地氣溫差夜晚小于白天
C.沙塵日地溫變化幅度小于晴天氣溫變化幅度
D.地氣溫差沙塵日大于晴天
7.沙塵日的最低氣溫高于晴天,是因為沙塵日大氣(  )
A.大氣逆輻射作用強
B.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作用強
C.反射作用強
D.透明度差,地面輻射強
(2024·福建福州聯考)大氣邊界層位于對流層中下部,是地球表面與大氣之間水熱、能量交換的重要空間。地面受熱之后,通過熱量傳導、促進對流等形式加厚大氣邊界層。在河西走廊某氣象站的觀測表明,該地大氣邊界層在5月達到最厚;大氣邊界層增厚導致浮塵容納的空間增大,沙塵多發,而浮塵的增加又會導致大氣邊界層厚度減小,從而實現自我調節。據此完成8~9題。
8.與6~7月相比,該地5月大氣邊界層更厚,主要因為(  )
A.太陽高度較小 B.平均氣溫更高
C.土壤較為干燥 D.平均風速較小
9.浮塵的增多導致大氣邊界層厚度減小,主要因為(  )
A.太陽輻射被削弱 B.地面輻射增強
C.大氣輻射增強 D.地表反射減弱
(2024·九省聯考新疆地理)空氣對流上升時水汽凝結能形成積云,其包括由液滴組成的水積云和由冰晶組成的冰積云,水汽凝結高度越高,出現冰積云的概率越大。積云的數量和類型可以直接反映下墊面的特征。下圖示意我國西北地區的三個氣候分區,高原氣候區的年積云量明顯多于其他兩個地區。據此完成10~12題。
10.圖中三個氣候區的主要劃分依據是(  )
①地形地勢 ②海陸位置 ③大氣環流 ④植被狀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高原氣候區的年積云量明顯多于其他兩個氣候區,其根本原因是高原氣候區(  )
A.海拔高,下墊面對大氣加熱作用強
B.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響大
C.冰川多,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
D.緯度低,年太陽輻射總量大
12.與水積云相比,冰積云的發育指示著(  )
A.地面輻射較弱 B.大氣保溫作用較弱
C.對流強度較大 D.大氣水汽含量較低
(2024·重慶渝中區模擬)大興安嶺多年凍土區位于大興安嶺最北部,在穩定的東北積雪區中是積雪最深、積雪時長最長的區域,年均積雪深度9 cm以上,年均積雪日數超過120天。下圖示意1974~2020年大興安嶺北部多年凍土區積雪深度及日數年內分布統計。完成13~14題。
13.11月~次年3月該地區積雪日數相對穩定,與此無關的因素是(  )
A.氣溫較低 B.降雪日多
C.海拔較高 D.風力強勁
14.研究表明,該地冬季平均積雪深度與平均地面—雪面溫差呈正相關,這表明積雪具有(  )
A.反射作用 B.吸熱作用
C.散熱作用 D.保溫作用
15.(2024·廣東廣州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與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較大、葉面積較大。近年來,青藏高原發生了大規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叢)向草地擴張,對生長季的地表晝夜溫度產生了一定影響(下圖)。
(1)描述木本植物擴張對生長季夜間地表溫度的影響。
(2)從地表熱量收支角度,分析木本植物擴張對生長季白天地表溫度的影響。
(3)大規模木本植物擴張,加劇還是減緩了青藏高原氣候變暖?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題,與積雪階段相比,沙塵階段沙塵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低,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多,向下傳入湖水的太陽輻射較少,使湖水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B正確。第2題,與裸冰階段相比,積雪階段和沙塵階段有覆蓋物阻隔湖冰熱量散失,積雪和沙塵具有保溫作用,積雪內部有氣孔,熱傳導性較差,保溫作用比沙塵強,因此積雪階段湖冰表層保溫作用最強;裸冰階段白天湖冰直接暴露在陽光之下,表層升溫最快,故選A。]
3.C 4.D [第3題,一天中氣溫最高在14時前后,氣溫最低在日出前后,湖泊比熱容較大,其水溫變化略滯后于氣溫變化。15~16時前后,湖泊表層水溫高,“暖皮膚效應”最強;日出前后湖泊水溫達到最低,“冷皮膚效應”最強。故選C。第4題,50厘米深處水溫變化幅度較小,陰天太陽輻射弱,湖水表面溫度較低,與50厘米深處水溫差異小,不利于增強太湖“皮膚效應”, A、B錯。“皮膚效應”還受湖面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湖水湍流混合等過程控制,大風會加劇湖面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和湖水湍流混合,使湖水表面熱量散失較快,不利于增強太湖“皮膚效應”,C錯,D正確。]
5.A 6.B 7.A  [第5題,大氣的受熱過程為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因此地面溫度的變化幅度較氣溫大。晴天時,大氣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均弱,晝夜溫差大;沙塵日晝夜溫差較小。由圖可知,①的日溫差最大,代表晴天的地表溫度;②的整體溫度較高,且日溫差較大,代表沙塵日的地表溫度;③的溫度變化幅度最小,應該代表沙塵日的氣溫;④的溫度變化幅度較③大,應該代表晴天的氣溫日變化,選A。第6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①為晴天的地表溫度,②是沙塵日的地表溫度,③是沙塵日的氣溫,④是晴天的氣溫。結合圖中信息,地溫在夜晚時低于氣溫,排除A;地氣溫差夜晚小于白天,B正確;沙塵日地溫變化幅度大于晴天氣溫變化幅度,排除C;地氣溫差沙塵日小于晴天,排除D 。第7題,沙塵日空氣中的雜質沙塵較多,保溫作用更明顯,大氣逆輻射作用強,因此沙塵日的最低氣溫高于晴天,A正確。]
8.C 9.A [第8題,與6~7月相比,該地5月降水少,土壤干燥,地面升溫更快,促進大氣對流,更易加厚大氣層邊界,C正確;太陽高度較小,溫度低,對流弱,大氣邊界層薄,A錯誤;陸地7月平均氣溫更高,B錯誤;由于河西走廊的狹管效應,5月(春季)平均風速大,D錯誤。第9題,浮塵通過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抑制地面增溫,抑制了大氣的對流運動,使大氣邊界層厚度減小,A正確。]
10.B 11.A 12.C [第10題,三個氣候區分別是西風帶氣候區、高原氣候區和季風氣候區。根據氣候區的名稱可知,西風帶氣候區和季風氣候區主要受大氣環流影響,高原氣候區主要受地形地勢影響。故選B。第11題,地面受熱,空氣上升易形成積云,高原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較豐富,地面升溫快,下墊面對大氣加熱作用強,空氣上升明顯,易形成積云。故選A。第12題,高空形成水積云或冰積云主要取決于水汽凝結的高度,冰積云的水汽凝結高度更高,反映出對流強度較大,氣流能到達較高的位置,C正確;對流較強往往因為下墊面溫度較高,地面輻射較強,A錯誤;形成冰積云是因為水汽凝結海拔高,氣溫低,而不是大氣保溫作用弱,B錯誤;大氣中水汽含量低,不易形成積云,D錯誤。故選C。]
13.D 14.D  [第13題,風力強勁會吹走、吹化積雪,與積雪日數相對穩定無關,故選D。第14題,由材料“積雪深度與平均地面—雪面溫差呈正相關”,可知積雪的厚度越大,地面—雪面溫差越大,即地溫遠大于雪面溫度,這說明積雪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D正確。]
15.(1)夜間地表溫度升高;5~6月升溫幅度較大;7~9月升溫幅度較小(保持穩定)。
(2)木本植物遮擋陽光,減少了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木本植物葉片較大,蒸騰量較大,水汽、云量增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增強,地表吸收熱量減少;木本植物擴張,林下草本退化,裸露地表增加,地表散失熱量增多;木本植物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地表湍流散熱增多。綜上所述,木本植物擴張,地表白天熱量收入減少,支出增多,地表溫度降低。
(3)減緩。理由:大規模木本植物擴張,日均地表溫度下降,地面輻射減弱,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少,氣溫降低。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講 訓練15 大氣熱力環流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
(2024·江蘇泰州模擬)青龍縣城處于燕山山脈一側的山谷中,青龍縣氣象站距谷底中心約500 m,可以較好地觀測風向的變化特征。下圖為“該地區4個季節山谷風逐時最多風向頻率折線圖”。據此完成1~3題。
1.判斷青龍縣所處山谷的走向及氣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別是(  )
A.南北走向 山谷西側
B.東西走向 山谷北側
C.南北走向 山谷東側
D.東西走向 山谷南側
2.圖中序號和季節對應正確的是(  )
A.①—冬季 B.②—春季
C.③—夏季 D.④—秋季
3.在晴朗、微風的情況下,山谷風的日變化對污染物輸送有明顯影響,該縣城空氣污染物(  )
A.夜晚濃度總體低于白天
B.濃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白天濃度總體低于夜晚
D.濃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2025·安徽安慶期末)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與周圍郊區平均氣溫的差值,其受人為熱源排放、濕度等因素影響。下圖示意2007~2017年我國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地區的主要城市夜間地表熱島強度逐月變化。據此完成4~6題。
4.圖中折線①②③依次代表(  )
A.東北地區、東南地區、西北地區
B.西北地區、東北地區、東南地區
C.東北地區、西北地區、東南地區
D.西北地區、東南地區、東北地區
5.若城市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僅考慮熱島強度的影響,則可推斷相比于9月,6月西北地區主要城市夜間的大氣污染物(  )
A.影響范圍大 B.影響范圍小
C.濃度高 D.濃度低
6.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下四種城市空間布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寧夏中衛期中)湖陸風是由熱力作用引起的局地環流的一種,屬于大氣中尺度環流系統。下圖示意鄱陽湖沿岸德安和鄱陽兩地一日內風速逐時距平日變化(風速距平正值代表偏西風,負值代表偏東風)。讀圖,完成7~9題。
7.德安、鄱陽兩地與鄱陽湖的相對位置關系是(  )
A.德安在鄱陽湖西岸
B.德安在鄱陽湖東岸
C.德安和鄱陽均在鄱陽湖西岸
D.德安和鄱陽均在鄱陽湖東岸
8.下列關于圖示湖陸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陸風轉湖風時間鄱陽早于德安
B.湖風轉陸風時間德安早于鄱陽
C.湖風最大風速德安大于鄱陽
D.湖風持續時間鄱陽長于德安
9.湖陸風對城市產生的影響是(  )
A.減輕城市內澇 B.增大晝夜溫差
C.增加空氣濕度 D.加劇城市熱島效應
(2024·貴州黔東南模擬)廣州市從化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某大學地理課題小組在某年10月15日~11月16日,對從化區山谷風進行了觀測研究,發現當大尺度風小于1.5 m/s時,山谷風明顯。下圖示意從化區某觀測點山谷風風頻平均日變化。完成10~12題。
10.谷風轉為山風的時間出現在(  )
A.9~10時 B.15~16時
C.18~19時 D.7~8時
11.該課題小組設置的觀測點最可能位于(  )
A.          B.
C.          D.
12.推測圖示偏南風頻比偏北風頻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坡日照時間較長
B.白天陽坡與山谷溫差大
C.南坡受夏季風影響小
D.夜晚山谷降溫速度快
13.(2024·廣東韶關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海岸帶大霧是指發生在近海、岸濱和島嶼上空的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形成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氣水平能見度下降至小于1 000 m的海、陸霧,其發生與特定環流背景、氣溫、露點溫度、相對濕度、風向風速、大氣穩定度、水汽平流輸送等存在密切關系,因局地性和突發性強,海陸霧的預報警難度較大。渤海灣海岸帶大霧夏季出現頻率比冬季低,且夏季全部陸霧未入海(海岸帶附近只在陸地形成霧,沒有向海洋擴展)。12月某日渤海灣塘沽觀測點自2時開始出現大霧,且不斷加強,8時后逐漸消散。下圖1為渤海灣位置圖,圖2為12月某日塘沽觀測點風速、氣溫、濕度變化圖。
(1)說明塘沽觀測點12月某日2~8時海岸帶大霧持續加強的原因。
(2)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分析渤海灣夏季陸霧未入海的原因。
(3)說明海岸帶大霧對渤海及附近區域帶來的不利影響。
步步高 大一輪復習講義 地理(人教版)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
答案精析
1.B 2.A 3.C [第1題,讀圖分析可知,山風為偏北風,谷風為偏南風,故山谷走向為東西走向,A、C錯誤。山谷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青龍縣氣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風為主,因此山風的風向為偏北風,氣象站位于山谷北側,故選B。第2題,冬季白晝短,日出晚,與其他季節相比,谷風持續時間最短,圖①對應冬季,故選A。第3題,由于夜間“山風”的持續作用,導致污染物不斷聚集,濃度日最大值出現在日出前后,B錯誤。白天隨著風向的轉變及“谷風”的出現,污染物被空氣運動帶離縣城所在的山谷,污染物的濃度出現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現在日落前后,D錯誤。夜晚濃度總體大于白天,A錯誤、C正確。]
4.B 5.A 6.C  [第4題,東北地區冬季取暖用能大,故熱島強度冬強夏弱,符合②線特征。在相似條件下,濕度越小,城市熱島效應越強,故西北地區符合①線特征,則東南地區符合③線特征。B正確。第5題,由材料可知,西北地區6月熱島強度大于9月,城市風顯著,故6月污染物擴散范圍更大,A正確,B錯誤。污染物濃度除考慮污染物的擴散還應考慮污染物的人為排放量,材料中沒有涉及污染物的排放量,故無法比較污染物濃度,排除C、D。第6題,綠地公園應位于主導風向上風向,排除①和②方案。低密度住宅區應位于通風廊道上風向,且工業區應位于主導風向下風向,排除④方案。C正確。]
7.A 8.B 9.C [第7題,由于湖陸熱力差異,白天陸地增溫快,氣溫高,形成低壓;湖泊增溫慢,氣溫低,形成高壓,故白天氣流由湖泊吹向陸地,形成湖風,而夜晚氣流由陸地吹向湖泊,形成陸風。根據圖中信息白天德安為偏東風,鄱陽為偏西風,因此德安在湖泊西岸,鄱陽在湖泊東岸。故選A。第8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晚上吹陸風,白天吹湖風,結合圖示可知,陸風轉湖風和湖風轉陸風的時間德安均早于鄱陽,A錯誤,B正確;湖風最大風速鄱陽大于德安,C錯誤;湖風持續時間德安長于鄱陽,D錯誤。第9題,湖風從湖泊帶來較多的水汽,增加了城區的濕度,C正確;減小了晝夜溫差,B錯誤;晝夜湖陸風交替,減輕了城市熱島效應,D錯誤;湖陸風與城市內澇無直接聯系,A錯誤。]
10.C 11.A 12.B  [第10題,山谷地區白天盛行谷風,夜間盛行山風。據圖示時間段判斷在白天主要盛行西南風,在夜間主要盛行東北風,谷風轉為山風的時間即為由西南風轉為東北風的時間,讀圖可知在18~19時是谷風轉為山風的時間,C正確。第11題,據圖示時間段判斷在白天谷風風向主要是西南風,在夜間山風的風向主要是東北風。谷風是由山谷向山坡吹的風,北半球近地面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從而形成西南風,所以判斷較高海拔處在偏北側,較低海拔的山谷在偏南側,A正確。第12題,讀圖可知,偏南風為谷風、偏北風為山風,偏南風頻比偏北風頻大,說明谷風風頻大。廣州市從化區在北回歸線附近,谷地的北坡是陽坡,白天陽坡增溫幅度較大,造成白天陽坡與山谷溫差大,盛行谷風(偏南風),所以偏南風頻比偏北風頻大,B正確。]
13.(1)該日2~8時,空氣濕度較大且快速增加,為大霧的形成提供充足水汽條件;氣溫較低且逐漸下降,有利于水汽冷凝;風速小且較為穩定,不利于霧的消散。
(2)夏季,夏季風(東南季風)勢力較強,阻礙陸霧向海洋擴展;夏季,在海岸帶附近陸地溫度比海洋溫度高的時段,近地面吹海風,阻礙陸霧向海洋擴展;夏季,在海岸帶附近陸地溫度比海洋溫度低的時段,近地面吹陸風,陸風入海后由于海洋面較溫暖,不利于水汽冷凝成霧。
(3)大霧導致能見度下降,交通運輸不便,易引發交通事故;大霧時段逆溫現象嚴重,抑制污染物擴散,加劇空氣污染;大霧影響漁業等生產活動,對水電通信設備有一定損害。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講 訓練16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分值:100分
(選擇題1~5題,每小題6分,共30分;6~13題,每小題7分,共56分)
(2025·黑龍江哈爾濱期末)下圖為“2023年11月2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形勢圖”(單位:百帕)。據此完成1~2題。
1.與大風區相比,甲地風速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
B.地轉偏向力較小
C.地形阻礙的作用較大
D.植被的覆蓋率比較高
2.此時,吹偏南風的是(  )
A.成都 B.哈爾濱 C.南京 D.西安
(2024·江蘇南京模擬)風向切變線是指風矢量(風向、風速)發生突然變化的不連續線。下圖為“2023年10月16日16時(北京時間)世界某地區海平面氣壓場、部分海面風場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3~5題。
3.圖中未標出風矢量處,風力最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圖中能形成風向切變線的是(  )
A.a B.b C.c D.d
5.此時下列各地天氣狀況描述,正確的是(  )
A.甲,陰云密布 B.乙,大霧彌漫
C.丙,陽光燦爛 D.丁,狂風暴雨
(2024·東北三省三校模擬)新疆阿勒泰地區西南吉木乃縣的鬧海地區,東西長100多千米,南北寬8~20千米。冬季盛行偏東風,地面積雪隨風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當地人稱之為“鬧海風”。“鬧海風”的形成受亞洲高壓及地形影響,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現次數多,強度大。下圖為“鬧海地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6~8題。
6.“鬧海風”發生時高壓脊的位置及其形態可能是(  )
A.位于當地以北,呈南北走向
B.位于當地以北,呈東西走向
C.位于當地以西,呈東西走向
D.位于當地以東,呈南北走向
7.11月至次年2月“鬧海風”強度大的原因是(  )
A.人類活動頻繁 B.地表積雪深厚
C. 沙塵天氣多發 D.植被覆蓋率低
8.當地地形加劇“鬧海風”現象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形平坦開闊 B.山地呈南北走向
C.狹管效應明顯 D.地勢南高北低
(2024·浙江杭州聯考)雅江縣城(30°N,101°E)位于雅礱江中游南北走向的河谷西側。2024年3月16日下午該縣發生森林火災,煙塵隨高空風飄散到成都上空。下圖為“該日雅江縣城氣象要素變化示意圖”。完成9~10題。
9.9:00~13:00,該縣城經歷了一次明顯的升溫過程,是因為(  )
①受東南暖濕氣流影響增強 ②氣壓降低,保溫作用增強 ③位于河谷西側,氣流下沉增溫
④太陽高度增大,太陽輻射增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導致煙塵飄散到成都的高空氣壓狀況是(  )
A.       B.
C.       D.
(2024·福建廈門模擬)近地面大氣中的臭氧是在靜穩大氣環境下,人類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陽光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對人體有危害。某市地處華北平原,城區是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下圖示意某次冷鋒鋒線過境前后該市城郊M氣象站測得的臭氧體積分數、氣溫、風向和風速的變化。完成11~13題。
11.M氣象站可能位于該市(  )
A.東郊 B.西郊 C.南郊 D.北郊
12.此次冷鋒鋒線經過M氣象站的時刻出現在(  )
A.22日13~14時 B.22日16~17時
C.22日21~22時 D.23日0~1時
13.上圖中22日13~16時臭氧體積分數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上升對流增強 B.風向變化幅度減小
C.太陽輻射增強 D.氮氧化物排放減少
14.(2025·江西新余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極端氣象災害頻發,平均每年因技術、應急不當等原因而造成的氣象災害損失高達85億美元,導致至少5 000人死亡。下圖示意1月和7月非洲及其周邊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單位:百帕)。
(1)請在圖中用箭頭分別畫出1月和7月幾內亞灣北岸的風向。
(2)簡析非洲干旱災害頻發的自然原因。
(3)簡述在非洲國家預防氣象災害方面中國可提供的技術性幫助。
答案精析
1.C 2.C [第1題,由圖可知,相比大風區,甲地的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A錯誤;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的方向,不改變風速,B錯誤;甲地的南側是天山,高大的地形阻擋,降低風速,C正確;甲地植被的覆蓋率較低,D錯誤。第2題,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再根據北半球近地面風向右偏可知,成都吹偏北風,A錯誤;哈爾濱吹偏東風,B錯誤;南京吹偏南風,C正確;西安吹偏北風,D錯誤。]
3.D 4.B 5.A [第3題,同一幅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②③處等壓線較①④處稀疏,風力較小,B、C錯誤;據圖示可知,①處東北側有山地分布,山地會阻擋偏北風,風力相對較小;④處位于山地的鞍部附近,風從山埡口吹過,狹管效應加大風力,A錯誤,D正確。第4題,風向切變線是指風矢量(風向、風速)發生突然變化的不連續線,b處的風向是由西北風明顯轉變為西南風,且風力有所增加,符合風向切變線的形成條件,B正確;據圖示可知,a、c兩處附近風力很小,也沒有明顯的風向變化,不符合風向切變線的形成條件,A、C錯誤;d處附近風向和風力變化不大,D錯誤。 第5題,由圖可知,甲處氣流逆時針輻合上升,水汽易凝結,多陰雨天氣,故選A。通過乙處風矢量可知,乙處有風且風速較大,大霧易被吹散,B錯誤;丙處位于來自海洋的風的迎風坡,易形成地形雨,C錯誤;丁處等壓線較稀疏,風力較小,D錯誤。]
6.D 7.B 8.C [第6題,依據材料可知,“鬧海風”發生時盛行偏東風,故高壓脊應位于該地東側,并呈南北走向,北半球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影響,形成偏東風,故選D。第7題,根據材料中對“鬧海風”的描述可知,地表積雪較厚,則大風卷起積雪易形成“鬧海風”;11 月至次年2月,氣溫低,降雪相對較多,地表易積雪,故選B。第8題,鬧海地區冬季盛行偏東風,且位于吉木乃縣城以東,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形成狹管效應,加大風速,加劇“鬧海風”現象,故C正確。]
9.B 10.A [第9題,由圖可知,9:00~13:00該地吹偏西風,雅江縣城位于南北走向的河谷西側,盛行下沉氣流,焚風效應使氣溫升高,①錯誤、③正確;氣壓降低,不會導致氣溫升高,②錯誤;北京時間9:00~13:00,雅江縣的地方時大致為12:00之前,該時段太陽高度增大,太陽輻射增強,這是導致升溫的直接原因之一,④正確。故選B。第10題,由材料可知,煙塵隨高空風飄散到成都上空。高空風由高壓指向低壓,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影響,最終與等壓線平行。在給出的選項中,只有A選項符合條件,故選A。]
11.D 12.B 13.A  [第11題,該市地處華北平原,城區是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 22日13時臭氧體積分數最高,此時風向為偏南風,由于城區是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可知M氣象站位于城區的北部,選D。第12題,冷鋒過境前后,風向、氣溫、氣壓、天氣狀況會發生明顯變化。 在22日16~17時之前,氣溫較高,風向為南風,風速較小;22日16~17時之后,氣溫下降,風向變為北風,風速增大;故此次冷鋒鋒線經過M氣象站的時間出現在22日16~17時。故選B。第13題,讀圖可知,22日13~16時氣溫升高,對流運動增強,有利于臭氧等污染物的擴散,因此臭氧體積分數降低,A正確;風向變化幅度減小,不利于臭氧擴散,B錯誤;此時是下午,太陽輻射減弱,C錯誤;該時段是白天,人類活動排放的氮氧化物不會明顯減少,且臭氧存在于空氣中,難以自行降解,其體積分數降低主要與擴散有關,而不是氮氧化物光化學反應生成減少,D錯誤。]
14.(1)畫圖如下:
(2)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且地形較單一,地形雨少,氣溫高;河流湖泊較少。
(3)向非洲國家提供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以及必要的技術支持;向非洲國家提供氣象和遙感應用設施,提升非洲國家對氣象災害的監測。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2講 訓練17 鋒與天氣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
(2025·江蘇南通調研)2021年4月15日,某天氣系統經過河北省保定市,出現大風、弱降水等天氣現象。下圖示意該日保定市的風速、大氣能見度、風向(以正北風為0°,按順時針旋轉依次為東風90°,南風180°,西風270°)隨時間變化。據此完成1~2題。
1.該天氣系統過境保定市的時間是(  )
A.16:00~17:00 B.18:00~19:00
C.20:00~21:00 D.22:00~23:00
2.該日,經過保定市的天氣系統(  )
A.屬于暖鋒 B.產生揚沙天氣
C.多吹西南風 D.帶來明媚陽光
(2024·遼寧沈陽模擬)2023年12月15~16日,受寒潮影響,貴州省銅仁市氣溫驟降,并產生凍雨現象(雨滴遇到溫度低于0 ℃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下圖示意15~16日不同時間貴州省準靜止鋒位置。據此完成3~4題。
3.銅仁經歷此次寒潮過程中,降溫幅度最大的時間段是(  )
A.Ⅰ→Ⅱ B.Ⅱ→Ⅰ
C.Ⅲ→Ⅱ D.Ⅲ→Ⅳ
4.凍雨發生時,符合對流層大氣垂直方向氣溫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山東聊城模擬)“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氣團交匯產生強對流天氣,并在降雪過程中伴有雷電的天氣現象。2023年12月濟南市出現了“雷打雪”現象。下圖示意濟南市12月氣溫變化曲線。據此完成5~7題。
5.依據材料推測濟南市出現“雷打雪”現象的時間可能是(  )
A.12月8日 B.12月14日
C.12月16日 D.12月25日
6.若形成此次“雷打雪”現象的天氣系統繼續發展,會出現(  )
A.陰雨連綿 B.天氣轉晴
C.霧霾天氣 D.暴雪天氣
7.此次“雷打雪”現象給濟南帶來的影響是(  )
A.春小麥受災嚴重 B.基礎設施徹底癱瘓
C.病蟲害災害減輕 D.大氣污染程度增加
(2024·貴州貴陽模擬)冷流降雪指強冷空氣經過暖濕海面,到達海域迎風岸后遇冷形成的降雪。2023年12月環渤海區域發生了多次強冷流降雪。如圖示意環渤海區域位置。完成8~10題。
8.與冷流降雪原理類似的天氣系統是(  )
A.冷鋒 B.暖鋒 C.氣旋 D.反氣旋
9.下列地區中,全年冷流降雪量最大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3年12月發生強冷流降雪時,戊海域(  )
A.氣溫上升,表層水溫上升,海氣溫差增大
B.氣溫上升,表層水溫上升,海氣溫差減小
C.氣溫下降,表層水溫下降,海氣溫差增大
D.氣溫下降,表層水溫下降,海氣溫差減小
(2025·山西太原期末)暖氣團、較冷氣團和更冷氣團相遇時先構成兩個鋒面,然后其中一個鋒面追上另一個鋒面,即形成錮囚鋒。我國常見的是鋒面受山脈阻擋所形成的地形錮囚;或冷鋒追上暖鋒,或兩條冷鋒迎面相遇形成的錮囚。下圖示意某年2月20~22日一次較強寒潮過程中,青海湖地區錮囚鋒生消過程中降水落區(陰影部分)分布概念模型。據此完成11~12題。
11.此次錮囚鋒生消過程時序,生成前、維持時、消亡后依次對應(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12.錮囚鋒維持時,近地降水主要發生在(  )
A.鋒線位置
B.較暖空氣一側
C.冷氣團抬升區域
D.抬升空氣地面投影區
13.(2024·河北承德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某年6月12日,冷空氣南下時受秦嶺阻擋氣流出現分支,一股從四川盆地以西北路徑南下,受到青藏高原以及云貴高原阻擋,向東推進至貴州北部以及重慶南部地區;一股從湖北平原地區以東路徑南下,向貴州東部回流。四川盆地和湖北南下的冷空氣,在貴州東部和重慶交匯,迫使貴州境內暖空氣抬升,在重慶附近形成“Ω”形勢,形成地面錮囚鋒形勢。下圖示意該日8時近地面氣壓場(單位:hPa)。
(1)說明近地面等壓線在重慶附近呈“Ω”形的原因。
(2)推斷未來一段時間重慶附近冷暖氣團的運動情況及天氣特點。
(3)簡述與冷鋒相比,該天氣系統的降水特點。
答案精析
1.A 2.B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該天氣系統過境時出現大風天氣。由圖可知,16:00~17:00風速快速上升,故選A。第2題,由圖可知,該天氣系統過境時以西北風為主,能見度快速下降,屬于冷鋒天氣,易產生揚沙天氣,A、C、D錯,B正確。故選B。]
3.A 4.C  [第3題,該地區準靜止鋒是南下冷空氣遇到云貴高原地形阻擋形成,銅仁出現寒潮天氣并有大幅度降溫,是暖氣團轉為冷氣團控制造成的,且兩個氣團物理性質差異較大,因此可推斷此時鋒面正從Ⅰ向Ⅱ移動,故A正確。第4題,凍雨是過冷雨滴在降落過程中遇到溫度低于0 ℃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的降水現象。因此凍雨發生時大氣溫度自下而上呈現“冷—暖—冷”特征,故C正確。]
5.B 6.D 7.C [第5題,“雷打雪”出現之前,云層應較厚,大氣的保溫作用強,晝夜溫差較小;“雷打雪”出現時,氣溫會快速下降且低于0 ℃。由圖可知,12月14日符合,選B。第6題,“雷打雪”現象需要冷空氣強勁和水汽較充足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如果形成此次“雷打雪”現象的天氣系統繼續發展,水汽會繼續凝結,形成暴雪天氣,D正確。第7題,濟南種植冬小麥,A錯;“徹底癱瘓”太絕對,B錯;降雪可凈化空氣,D錯;“雷打雪”帶來的降溫可凍死害蟲及蟲卵,使病蟲害減輕,C對。]
8.B 9.D 10.C  [第8題,冷流降雪是到達海面的冷空氣在海—氣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增溫,并將海上的暖濕氣流帶到海域迎風岸,遇冷在迎風岸形成降雪,所以冷流降雪類似于暖鋒,暖氣團遇冷形成降水,B正確。第9題,降雪出現在冬季,圖中地區冬季盛行西北風,冷空氣經過渤海向南吹向丁地,將渤海的暖濕氣流帶到丁地的迎風岸,所以丁地的降雪量最大,D正確;甲、乙、丙是冬季風的離風岸,A、B、C錯誤。第10題,強冷流降雪時,強冷空氣經過戊海域,戊海域氣溫下降,A、B錯誤;強冷空氣經過時,由于表層海水溫度相對較高,會通過潛熱輸送的方式將熱量輸送到大氣,致使表層水溫下降,但氣溫下降更明顯,海氣溫差增大,D錯誤, C正確。]
11.B 12.D [第11題,結合材料和圖示不同區域天氣變化可知,此次錮囚鋒應屬兩條冷鋒迎面相遇形成的錮囚,最開始兩個冷鋒相距較遠,迎面相遇,距離拉近,開始形成錮囚鋒,錮囚鋒移動產生集中降水后消亡,對應圖中②→③→①。故選B。 第12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圖③為錮囚鋒維持時,由圖③陰影降水區分布可知,錮囚鋒維持時降水分布在鋒線北側,即暖氣團爬升到冷氣團之上的一側,對應抬升空氣地面投影區,D對,A、B錯。抬升的是暖空氣,含有較多的水汽,冷空氣的水汽含量很少,C錯。]
13.(1)西路冷空氣形成的冷鋒東移,東路冷空氣形成的冷鋒西移;兩股冷鋒擠壓暖氣團,并使之南北延伸且匯集于重慶附近;暖氣團控制下的地面氣壓比東西兩側低,導致近地面等壓線向北凸起,呈現“Ω”形。
(2)冷暖氣團運動狀況:東西兩側的冷氣團在水平方向上移向中間(暖氣團位置);中間暖氣團被兩側冷氣團擠壓抬升。
天氣特點:近地面氣溫降低,氣壓升高;陰雨天氣。
(3)降水持續時間更長;降水范圍更大。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2講 訓練18 氣旋、反氣旋與天氣
分值:100分
(選擇題1~7題,每小題6分,共42分;8~13題,每小題7分,共42分)
(2024·浙江金華模擬)熱浪是指天氣持續保持過度的炎熱。近幾十年來,熱浪的頻度、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下圖為“1979~2020年世界熱浪強度和影響面積統計圖”。讀圖,完成1~2題。
1.根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緯度越低,熱浪強度越大
B.南半球熱浪強度較北半球大
C.緯度越高,熱浪影響面積越大
D.南半球熱浪影響面積較北半球大
2.受下列天氣系統影響,最有可能形成熱浪的是(  )
A.氣旋 B.反氣旋
C.冷鋒 D.暖鋒
(2025·山東濟南期末)下圖為“某月7日某時刻澳大利亞及其周邊地區海平面天氣圖”。據此完成3~5題。
3.該月最可能為(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4.此刻影響甲地的氣團性質是(  )
A.冷干 B.冷濕 C.暖干 D.暖濕
5.推測乙地將經歷(  )
A.連續降水 B.狂風暴雪
C.沙塵肆虐 D.陰雨降溫
(2024·河南信陽模擬)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雙臺風“杜蘇芮”“卡努”的影響,再加上高壓壩(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與大陸高壓結合而形成)和地形共同作用,京津冀地區出現一輪歷史罕見的極端暴雨過程,引發了嚴重的洪澇、山體滑坡和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下圖示意2023年7月29日我國局部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分布。據此完成6~7題。
6.臺風“杜蘇芮”登陸后(  )
A.中心氣壓升高,風力變小
B.氣流受熱膨脹上升,形成強降水天氣
C.受陸地高溫影響,勢力逐漸增強
D.受副高西側氣流影響,向東南方向移動
7.在此次暴雨過程中,“高壓壩”所起的作用是(  )
A.降低空氣溫度 B.不斷補充水汽
C.阻擋臺風北進 D.促使氣流抬升
(2024·湖北武漢模擬)2024年4月中旬,烏拉爾河上、中游地區先后出現了連續的暖晴和降雨天氣,奧爾斯克市遭遇了百年罕見的特大洪災。下圖示意烏拉爾河流域。據此完成8~10題。
8.造成該地連續暖晴的天氣系統最可能是(  )
A.冷鋒 B.暖鋒
C.氣旋 D.反氣旋
9.引發烏拉爾河此次洪災的主要水源來自(  )
①高山冰川融水 ②季節性積雪融水 ③大氣降水 ④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推測該地上一年冬半年的天氣較多年同期偏(  )
A.暖濕 B.冷濕 C.暖干 D.冷干
(2024·九省聯考江西地理)中緯度天氣系統的移動方向會受高空西風環流的影響。下圖示意亞洲局部地區某年11月7日20時至8日20時期間不同時刻的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單位:hPa)。據此完成11~13題。
11.按圖示天氣系統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12.丙圖中鋒面(  )
A.①為暖鋒,②為冷鋒 B.①為冷鋒,②為暖鋒
C.①②均為暖鋒 D.①②均為冷鋒
13.圖示天氣系統過境時,M地出現的天氣現象最可能是(  )
A.氣溫升高,經歷降雪 B.氣溫升高,經歷降雨
C.氣溫降低,經歷降雪 D.氣溫降低,經歷降雨
14.(2025·海南海口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低渦是一種出現于大氣低層的水平和垂直范圍都較小的低壓渦旋(類似于氣旋),形成受地形和大氣環流等因素影響。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渦在影響我國降水的天氣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貴州省受西南低渦影響頻繁。2023年5月23日形成的西南低渦相對比較穩定,但周圍氣流較強。下圖示意2023年5月23日20時貴州省及周邊地區850 hPa切變線(指風向或風速的不連續線)及風場。
(1)與周邊地區相比,指出850 hPa切變線附近的風力大小特點并說明原因。
(2)依據圖示信息,推測西南低渦降水的主要水汽來源和切變線過境對氣溫的影響。
(3)貴州省受此次西南低渦影響明顯。結合圖文材料推測貴州省本次降水的特點,并說明原因。
答案精析
1.B 2.B  [第1題,總體上緯度越高,熱浪強度越大,A錯誤;南半球熱浪強度較北半球大,B正確;在中緯度地區,熱浪影響面積最大,C錯誤;北半球熱浪影響面積較南半球大,D錯誤。 第2題,熱浪是指天氣持續保持過度的炎熱,在反氣旋控制下,氣流下沉,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故最有可能形成熱浪,B正確。]
3.A 4.C 5.D [第3題,讀圖可知,圖中西南和東南海域各存在一個高壓中心,并且緯度范圍大致在30°S~40°S,說明副熱帶高壓帶位置偏南,時間應該是南半球夏季,因此該月最可能為2月,A正確。第4題,由圖可知,此刻甲地處于大陸上暖氣團控制下,氣團性質為暖干,選C。第5題,讀圖可知,冷鋒即將經過乙地,會帶來降水、降溫、大風天氣,D正確;連續性降水是暖鋒過境時的天氣狀況,A錯誤;該地緯度較低,一般不會出現暴雪天氣,B錯誤;乙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較多,植被覆蓋率較高,沒有沙塵天氣,且狂風暴雪、沙塵肆虐一般是寒潮的影響,C錯誤。]
6.A 7.C [第6題,臺風登陸后由于缺少水熱供給,摩擦力增大,勢力會逐漸減弱,中心氣壓升高,風力變小,A正確、C錯誤;臺風本身為氣旋系統,較強的上升氣流將大量水汽帶到高空冷卻形成降水,并不是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而產生降水,B錯誤;由于副高氣壓較高,而臺風氣壓較低,從而影響臺風移動路徑,使得臺風只能在副高邊緣處繞行,向偏西北方向移動,D錯誤。 第7題,高壓壩是副高與大陸高壓結合而形成,受其控制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且此時為夏季,受其控制會形成高溫天氣,不會降低空氣溫度,A錯誤;由于風總是由高壓吹向低壓,臺風為低壓系統,北部的高壓壩使臺風北進過程中為逆風,說明臺風的移動受到高壓壩的阻擋,C正確;陸地高壓水汽含量很少,不能為臺風補充水汽,B錯誤;由于該高壓壩是副熱帶高壓和陸地高壓結合而形成,并不是冷高壓,其溫度較高,對氣流的抬升不明顯,D錯誤。]
8.D 9.B 10.B [第8題,反氣旋控制下多為晴朗天氣,且容易出現連續的暖晴天氣,D正確。 第9題,此次洪災發生在4月中旬,氣溫回升,季節性積雪融水較多,同時該時段的降雨也會增加水量,故引發此次洪災的主要水源來自季節性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②③正確;高山冰川主要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大量融化;地下水補給相對穩定,一般不會突然導致特大洪災,①④錯誤。第10題,由于4月中旬出現大量的季節性積雪融水,說明上一年冬季的降雪量較大,且4月中旬之前氣溫較低,積雪未融化,可推測上一年冬半年天氣較多年同期偏冷濕,故選B。]
11.C 12.D 13.C [第11題,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天氣系統的移動受高空西風環流的影響,該天氣系統應逐漸向東移動。據圖示信息可知,低壓中心的位置由西向東依次為乙、甲、丙,選C。第12題,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氣旋水平方向氣流為逆時針輻合,①位于低壓中心的左側,為北側的冷氣團主動接近南側的暖氣團,為冷鋒;②的西側為偏西北風,東側為偏南風,鋒面整體東移,即向暖氣團一側移動,故②為冷鋒,選D。第13題,據圖示信息可知,M地經歷冷鋒過境,氣溫降低,并可能有雨雪天氣。該地緯度位置較高,此時為11月,氣溫較低,應為降雪,選C。]
14.(1)特點:風力小。
原因:切變線附近氣流相向運動;位于低渦(或氣旋中心)附近。
(2)主要來源:來自南側海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冷暖氣團相遇形成降水,使得氣溫下降。
(3)特點:降水強度較大、降雨時間長。
原因: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與高緯度的干冷氣流相遇,在貴州省附近形成鋒面雨帶,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氣團一側;低渦區內有較強的空氣上升運動,易對流形成降水;該地區地形地貌復雜,受地形影響,受低渦控制頻次高。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講 訓練19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4題,每小題6分,共84分)
(2024·廣東大灣區模擬)中國南極長城站位于南極洲喬治王島南端(62°12′59″S,58°57′52″W),全年以陰云天氣為主。下圖示意長城站日照百分率逐月分布(日照百分率=實際日照時間/無任何遮蔽條件下的可能日照時間×100%)。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氣壓帶和風帶,與長城站陰云天氣最為密切的是(  )
A.極地高壓帶 B.盛行西風帶
C.極地東風帶 D.副極地低壓帶
2.長城站6月日照百分率出現極低值,主要是由于該月(  )
A.晝長短 B.氣溫低
C.多雨霧 D.多降雪
(2024·浙江杭州模擬)下圖為“北半球部分荒漠草原過渡帶分布圖”。完成3~4題。
3.植被生長季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的是(  )
A.a、b B.c、d C.b、c D.a、d
4.與c地相比,b地的植被生長季短,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貧瘠 B.蒸發旺盛
C.徑流稀少 D.病蟲害多
(2024·甘肅蘭州模擬)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甲、乙為兩條河流。讀圖完成5~6題。
5.關于甲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河流含沙量小于乙河
B.水流平穩,貨物運輸量大
C.水位季節變化大,流量不穩定
D.河流上游段有凌汛現象
6.在圖示盛行風向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南極大陸進入暖季
B.墨西哥灣沿岸颶風多發
C.印度半島低溫干燥
D.亞洲高壓勢力強盛
(2025·河北邢臺期末)空氣由高溫區流向低溫區稱“暖平流”,反之稱“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規模天氣變化的原因之一。西風帶受青藏高原的阻擋分裂為南、北兩支,形成北支脊和南支槽,在高原南北兩側形成冷暖平流差異。下圖為“500 hPa高度(單位:m)冬半年東、北半球大尺度大氣環流的演變及亞洲西風帶槽脊位置圖”。完成7~9題。
7.北半球西風帶最強盛的季節發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西風帶受到青藏高原阻擋被迫分支后,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  )
A.東南和西南 B.東北和西南
C.東南和西北 D.東北和西北
9.關于圖中甲、乙、丙、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高壓脊 B.乙:低壓槽
C.丙:暖鋒 D.丁:低壓中心
(2024·湖南長沙模擬)智利竹魚屬典型的大洋性中上層聚群魚類,生長速度快。東南太平洋的竹魚捕撈產量多年來一直位居世界前三位,智利外海穩定的洋流體系是智利竹魚漁場形成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研究發現,智利竹魚中心漁場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下圖)。完成10~12題。
10.下列關于智利竹魚中心漁場遷移路徑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春季遷移方向是一直往北
B.秋季遷移方向是總體西遷
C.秋季遷移方向以東北為主
D.冬季遷移方向總體往南
11.影響10~12月竹魚中心漁場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西風漂流往南移動 ②海水溫度的季節變化 ③東北信風直接影響 ④河流徑流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關于竹魚中心漁場變化對智利竹魚捕撈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
A.秋末分布相對穩定,漁業捕撈投入成本較小
B.春、秋季移動距離相當,漁業捕撈投入量相等
C.冬季范圍相對擴大,漁民獲得經濟效益提升
D.冬季范圍相對縮小,漁民獲得經濟效益下降
(2024·浙江嘉興模擬)北大西洋濤動(NAO),指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和亞速爾高壓之間氣壓差的變化過程,當氣壓差變大時,NAO增強,反之則弱。其增強或減弱都將會改變歐洲、美國乃至全球的大氣狀況。若冬季NAO較弱,則冬季西伯利亞高壓范圍就較大,反之則小。受此影響,我國東部春季降水的發生時間和集中區域也出現相應變化。讀圖,完成13~14題。
13.下列關于北大西洋濤動的推測,正確的是(  )
A.冰島低壓氣壓值高于多年平均值時,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強
B.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強時,墨西哥灣區域海—氣相互作用較活躍
C.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弱時,北美洲東北部及格陵蘭島冰川的面積增加
D.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弱時,地中海地區降水高于平均值,氣溫低于平均值
14.當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弱時,對我國東部春季降水的影響是(  )
A.時間提早,位置偏北 B.時間推遲,位置偏北
C.時間提早,位置偏南 D.時間推遲,位置偏南
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 赤道輻合帶是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壓之間氣壓最低、氣流匯合的地帶,下圖為世界某區域4月和7月赤道輻合帶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 乍得湖流域位于非洲中北部,是一個封閉流域,水體的唯一出口就是蒸發和地下徑流。湖面隨季節變化,濕季時可達2.2萬平方千米,干季時可縮小一半以上。
(1)簡述甲河口三角洲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2)說出乙河流域7月盛行風風向,并說明理由。
(3)運用水循環原理簡析乍得湖為淡水湖的成因。
答案精析
1.D 2.D  [第1題,由長城站的緯度位置(62°12′59″S)可推測其受副極地低壓帶控制,云量大,陰雨天氣多,D正確。第2題,6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氣溫低,較高緯度地區降水多以降雪形式為主,且多風吹雪的天氣,導致大氣削弱作用更強,C錯誤,D正確;晝長短、氣溫低與削弱作用無關,不是日照百分率出現極低值的主要原因,A、B錯誤。]
3.A 4.B [第3題,a位于地中海氣候區,受副熱帶高壓帶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植被生長季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b位于熱帶草原氣候區,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植被生長季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c位于亞歐大陸中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生長季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小;d位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交界地帶,受季風影響大,受氣壓帶和風帶移動影響小。 選A。第4題,與c地相比,b地的植被生長季短,主要因為其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旺盛,水分條件差,生長季短,B正確;土壤對植被生長季長短的影響小,A錯誤;徑流多少影響植被的生長狀況,對生長季長短影響不大,C錯誤;病蟲害多只影響植被生長的質量,不影響生長季長短,D錯誤。]
5.C 6.B [第5題,甲河流經地區多為熱帶草原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大,且河流上游流經高原,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乙河是剛果河,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所以甲河含沙量大于乙河,甲河上游段沒有凌汛現象,A、D錯誤。甲河主要流經高原和山地地區,地勢起伏大,水流速度較快,貨物運輸量較小,B錯誤。甲河流經地區多為熱帶草原氣候區,有明顯的干濕季,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所以甲河水位季節變化大,流量不穩定,C正確。 第6題,圖示盛行風向為西南風(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為北半球夏季,南極大陸進入極夜,為寒季,A錯誤;墨西哥灣沿岸此時為夏季,易形成颶風,B正確;印度半島為熱帶季風氣候,此時為夏季,高溫多雨,C錯誤;北半球冬季,亞洲高壓勢力強盛,與圖示季節不符,D錯誤。]
7.D 8.C 9.D  [第7題,根據風的形成原因可知,西風帶勢力的強弱取決于緯度30°和60°之間的溫差,冬季緯度30°和60°之間的溫差比其他季節明顯,風力偏大,選D。第8題,由材料可知,西風帶受青藏高原的阻擋分裂為南、北兩支,形成北支脊和南支槽,在高原南北兩側形成冷暖平流差異,“暖平流”表現為由低緯流向高緯。圖中500 hPa等高線,其高低關系可等同于高空等壓線,高空風與等壓線平行,如下圖所示,讀圖可知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東南和西北方向,選C。
第9題,500 hPa高度屬于高空,圖示區域內,500 hPa高度南側高,北側低;根據海拔越高,氣壓越低的氣壓垂直分布規律可知,在500 hPa高度附近,在同一等高面上,南側氣壓高,北側氣壓低。故同一等高面上,甲處南側為高壓,北側為低壓,等值線凸向高值方向,表示為低壓槽,A錯誤;同理乙處凸向等值線低值方向,為高壓脊,B錯誤;丁處外圍等值線數值由內向外遞增,位于低壓中心,D正確;丙位于北半球鋒面氣旋的偏西側,為冷鋒,C錯誤。]
10.C 11.A 12.A [第10題,南半球秋季為3~5月,智利竹魚中心漁場遷移路徑方向主要往東北,C正確,B錯;春季(9~11月)遷移方向是西轉南,A錯;冬季(6~8月)遷移方向總體往西北,D錯。第11題,10~12月竹魚中心漁場往南移動,是由于10~12月為南半球春夏季節,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氣壓帶、風帶整體南移,西風漂流南移,魚類往高緯方向洄游,①正確;南半球春夏季節,海水溫度升高,②正確;東北信風位于北半球,③錯誤;漁場位于外海,河流徑流影響小,④錯誤。選A。第12題,秋末竹魚中心漁場相對集中,漁業捕撈投入成本較小,A正確;春季竹魚中心漁場距智利較遠,捕魚距離更遠,投入比秋季多,B錯誤;冬季捕魚范圍相對擴大,漁民捕魚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不一定提升,C、D錯誤。]
13.B 14.C [第13題,由材料可知,北大西洋濤動(NAO),指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和亞速爾高壓之間氣壓差的變化過程,當氣壓差變大時,NAO增強,西風增強,反之則弱。當冰島低壓氣壓值高于多年平均值時,說明氣壓差變小,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弱,A錯誤;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強時,氣壓差變大,西風增強,北大西洋暖流和墨西哥灣暖流增強,墨西哥灣區域海-氣相互作用較活躍,B正確;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弱時,氣壓差變小,西風減弱,北大西洋暖流減弱,同時拉布拉多寒流也將減弱,北美洲東北部及格陵蘭島西岸相對溫暖,北美洲東北部及格陵蘭島冰川面積減少,C錯誤;北大西洋濤動強度較弱時,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減弱,地中海地區降水減少,氣溫降低,D錯誤。 第14題,由材料可知,若冬季NAO較弱,則冬季西伯利亞高壓范圍就較大,其南緣向南延伸,來自海洋的暖氣流更早與冷氣流相互作用,我國東部春季降水時間提早,位置偏南,故選C。]
15.(1)地勢低平;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河網密布,徑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地帶為熱帶雨林帶。
(2)西南風。理由:7月,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赤道輻合帶位置偏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風。
(3)濕季有雨水補給;有多條河流匯入,地表徑流補給充足;湖水沿地下裂隙下滲;湖水通過地下徑流流向低地,帶走鹽分,實現湖水更新。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講 訓練20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分值:100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6分,共54分;10~13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2024·安徽蚌埠模擬)淮河發源于桐柏山,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是我國中部地區的重要河流。強風是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對淮河航運帶來的風險主要位于下游河段。下圖示意2018~2022年淮河航道強風風向頻率。據此完成1~3題。
1.淮河下游強風事件出現頻率高于上游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 B.地形
C.降水 D.河流流速
2.淮河航運發布強風警報次數最多的季節可能為(  )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
3.淮河航道強風出現頻率最高的季節,易發生強風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亞洲高壓強盛 ②冷暖空氣頻繁 ③臺風登陸次數多 ④強對流天氣多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5·甘肅酒泉期末)西北印度洋4~10月盛行西南季風,11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每年6~8月為印度洋季風轉換期。鳶烏賊廣泛分布在西北印度洋,因其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成為遠洋漁業捕撈的重要對象。下圖為“我國遠洋漁業集團某鳶烏賊作業漁場示意圖”。完成4~6題。
4.圖中作業區域位于(  )
A.紅海 B.波斯灣
C.阿拉伯海 D.孟加拉灣
5.據材料推測,鳶烏賊喜(  )
A.高溫高鹽 B.高溫低鹽
C.低溫高鹽 D.低溫低鹽
6.正常年份,圖中作業區域鳶烏賊捕獲量高峰出現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2024·貴州畢節模擬)暖區暴雨一般是指發生在南嶺附近至南海北部,華南未受冷空氣控制時產生的暴雨,大多發生在鋒面雨帶南側200~300 km暖區位置,其降水強度受小尺度空間因素影響較大。下圖為“南嶺以南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7~9題。
7.造成暖區暴雨空間分布特點的主要原因是(  )
①偏南風帶來充足的水汽 ②鋒面雨帶北移
③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④準靜止鋒滯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暖區暴雨發生的主要時段可能是(  )
A.2、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9.暖區暴雨強度較大的區域可能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貴州六校聯盟模擬)南亞高壓是夏季出現在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對流層上部的大型高壓系統。對青藏高原乃至我國的氣候都有重要影響。據此完成10~11題。
10.南亞高壓的形成說明夏季青藏高原近地面(  )
A.氣流輻合上升 B.氣流下沉輻散
C.氣流輻散上升 D.氣流下沉輻合
11.南亞高壓對我國季風的主要影響是(  )
①削弱東北季風 ②加強西南季風 ③削弱西北季風 ④加強東南季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廣東東莞模擬)澳大利亞季風指數為850 hPa緯向風在西北部(5°S~15°S,110°E~130°E)范圍內的區域平均。2019年2月5日,澳大利亞季風指數由正轉負,較常年平均提前10天。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季風指數(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2月6日)。據此完成12~13題。
12.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季風風向為(  )
①偏西風,為夏季風 ②偏東風,為夏季風
③偏西風,為冬季風 ④偏東風,為冬季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2019年澳大利亞西北部(  )
A.冬夏季風均偏強
B.冬季風偏弱,夏季風偏強
C.冬夏季風均偏弱
D.冬季風偏強,夏季風偏弱
14.(2025·吉林四平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全球大氣環流形勢復雜,深刻影響不同區域的氣候。下圖為全球某月等壓線分布示意圖。
(1)簡析甲處氣壓中心的形成原因。
(2)描述圖示季節丙處的氣候特征,并簡析其成因。
(3)簡述乙氣壓系統對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影響。
步步高 大一輪復習講義 地理(人教版)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
答案精析
1.B 2.D 3.A  [第1題,淮河下游地勢平坦,摩擦力小,風速較大,強風出現頻次高,B正確;淮河為自西向東流的河流,上下游緯度差異不大,A錯誤;降水、河流流速對風影響小,C、D錯誤。 第2題,由圖可知,淮河航道強風風向多為偏北風。冬春季節,北方冷空氣勢力強,活動頻繁,南下次數多,會給淮河下游帶來強風,D正確。第3題,根據上題可知,淮河航道強風出現頻率最高的季節是冬春季節。冬季氣溫低,亞洲高壓強盛,冷空氣易南下;春季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易出現大風天氣,①②正確;臺風登陸多在夏秋季節,③錯誤;強對流天氣,氣流以上升為主,④錯誤。選A。]
4.C 5.A 6.B [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位于印度洋北部,且經緯度大致符合阿拉伯海的范圍,C正確。第5題,阿拉伯海周邊受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控制,氣候炎熱,海水蒸發量大,鹽度相對較高;同時該海域緯度相對較低,海水溫度較高。A正確。第6題,由材料可知,每年6~8月為印度洋季風轉換期,此時西南季風逐漸取代東北季風。西南季風形成的離岸流,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海水表層,隨著洋流帶到作業區域,吸引了大量鳶烏賊聚集,選B。]
7.A 8.B 9.C  [第7題,暖區暴雨一般是指發生在南嶺附近至南海北部,偏南風帶來充足的水汽,受南嶺阻擋形成降水,①正確;暖區暴雨大多發生在鋒面雨帶南側200~300 km暖區位置,鋒面雨帶北移,該區域易形成暖區暴雨,帶來降水,②正確;強熱帶氣旋活動影響范圍大,③錯誤;準靜止鋒滯留會造成連續性降水,與暖區暴雨發生條件不符,④錯誤。選A。第8題,暖區暴雨一般是指發生在南嶺附近至南海北部,華南未受冷空氣控制時產生的暴雨,大多發生在鋒面雨帶南側200~300 km暖區位置,華南5、6月未受冷空氣控制,且此時鋒面雨帶北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B正確;2、3月鋒面雨帶還未登陸形成,11、12月鋒面雨帶已撤出大陸,A、D錯誤;8、9月雨帶已經北移至華北地區,距該地較遠,C錯誤。第9題,讀圖,③地位于迎風坡,受偏南風影響大,且靠近河流,水汽充足,降水強度大,C正確;①受小山丘阻擋,水汽較少,A錯誤;②地形平坦,水汽抬升作用不明顯,B錯誤;④受山地阻擋,水汽較少,D錯誤。選C。]
10.A 11.C [第10題,由材料“南亞高壓是夏季出現在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對流層上部的大型高壓系統”可知,南亞高壓應為夏季青藏高原增溫比同海拔大氣快,氣流受熱后抬升在高空集聚而形成,說明青藏高原近地面氣流輻合上升,A正確。第11題,南亞高壓出現的季節為夏季,對冬季季風的影響小,①③錯;南亞高壓是對流層上部的大型高壓系統,此時青藏高原近地面形成大型低壓,對夏季風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夏季風增強,②④正確。選C。]
12.C 13.D [第12題,結合澳大利亞西北部季風區位置和季風指數的正負變化,判斷負值為偏東風,即冬季風,正值為偏西風,即夏季風。故選C。第13題,結合材料“2019年2月5日,澳大利亞季風指數由正轉負,較常年平均提前10天”和上題分析可知,2019年澳大利亞西北部夏季風結束早,冬季風開始早,說明冬季風偏強,夏季風偏弱。故選D。]
14.(1)該月為北半球冬季,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氣溫下降較快,形成高壓中心;陸地高壓中心將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切斷,使低壓保留在海洋上,甲處為保留在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
(2)氣候特征:高溫多雨。成因:北半球冬季,東北信風帶南移,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左偏轉,形成自海洋吹向陸地的西北季風,降水較多;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該區域正午太陽高度大,晝長較長,氣溫較高。
(3)使我國東部常吹偏北風;使我國冬季多晴朗干燥天氣;與南方到來的濕潤氣流相遇,形成雨雪天氣;強冷空氣活動帶來寒潮天氣等。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講 訓練21 影響氣候的因素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
(2024·東北三省三校模擬)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國多地出現持續高溫、高濕的“桑拿天”。期間某日19時30分左右,在哈爾濱(45°N,126°E)乘車的小明從后車窗看到太陽懸在街道盡頭的地平線附近。據此完成1~3題。
1.導致“桑拿天”出現的可能原因是(  )
①夏季多雨,空氣濕度大 ②地表較濕,地面增溫快 ③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沉氣流多 ④晴天較多,保溫作用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三伏天”里包括的節氣依次是(  )
A.夏至 小暑 B.大暑 立秋
C.小暑 大暑 D.立秋 處暑
3.當日小明所在地的晝長及街道走向為(  )
A.15小時48分 東北—西南
B.15小時 東南—西北
C.15小時48分 東南—西北
D.15小時 西南—東北
(2024·江蘇無錫模擬)赤峰市是內蒙古糧食主產區,主要種植玉米、高粱等。圖1為“赤峰市3個氣象站位置示意圖”,圖2為“1961~2020年赤峰市3個氣象站的年平均氣溫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
4.圖2中a、b、c對應的氣象站依次為(  )
A.赤峰、巴林左旗、林西
B.赤峰、林西、巴林左旗
C.巴林左旗、赤峰、林西
D.巴林左旗、林西、赤峰
5.影響三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緯度位置 ②海陸位置 ③下墊面狀況 ④大氣環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推測氣溫變化對當地糧食生產的主要影響是(  )
A.多熟制向南推移 B.農產品品質提高
C.作物春播期提前 D.作物病蟲害減輕
(2025·浙江寧波期末)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南北跨度大,光熱條件較好,降水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氣象因素。下圖示意1991~2020年山西省春播期(4~5月)平均降水量(單位: mm)分布。據此完成7~8題。
7.山西省春播期平均降水量北中部地區小于其東西兩側,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地形地勢
C.植被蓋度 D.太陽輻射
8.某年春播期山西省異常多雨,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影響該省的(  )
A.偏南風較多 B.偏西風較多
C.偏北風較多 D.熱帶氣旋較多
(2024·云南楚雄模擬)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有一狹長平緩地帶,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之間。這里大多數時間河流流速平緩。在某些時段,海水會漫過低矮的海堤向河流傾瀉,而后又會出現短暫的河水漫堤的“灌海”現象,從而形成海水和河水交匯的地理奇觀——“回水”。這片海水與河水的交匯區被稱為“回水”區。每年“回水”期間,大批游客會前來坐船觀賞。下圖為“喀拉拉邦局部水系分布圖”。讀圖,完成9~10題。
9.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風是(  )
A.東北季風 B.西北季風
C.東南季風 D.西南季風
10.夏季,該地區“回水”區面積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陸熱力差異
B.洋流
C.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D.地形
(2025·北京昌平區期中)夜雨量比率為夜雨量占全天降水比重,晝雨量比率為晝雨量占全天降水比重。下圖為浙江省西南某地1991~2020年冬季降水統計數據。完成11~12題。
11.對該地冬季降水特征的判斷,正確的是(  )
A.夜雨量比率逐月提高
B.1月夜雨量比率最高
C.2月晝雨量比率最高
D.12月晝夜雨量差值最大
12.該地冬季降水對茶樹生長的影響是(  )
A.光熱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
B.晝夜溫差大,提升茶葉品質
C.白天降水量大,水土流失嚴重
D.夜晚保溫效果好,減輕茶樹凍害
13.(2024·陜西商洛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在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有一個呈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東西寬50~70 km,南北延伸400~450 km,年降雨日數超過200天,年均降雨量約1 800 mm,被稱為“天漏地區”,因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內,也被稱為“雅安天漏”。下圖示意雅安市年降水量分布。
(1)指出“天漏地區”降水的主要特點。
(2)分析地形因素對“天漏地區”降水的影響。
(3)詳細說明夏冬季“天漏地區”的大氣環流與其天氣狀況。
答案精析
1.A 2.B 3.C [第1題,通過材料信息“高溫、高濕的‘桑拿天’”可推出“三伏天”出現的條件是濕度大、溫度高且無降水。夏季多雨,空氣濕度大,體現了高濕的天氣狀況,①正確。地表較濕,地面增溫并不快,②錯誤。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為晴天高溫的天氣狀況,③正確。晴天較多,保溫作用并不強,④錯。選A。第2題,通過材料給出的7月11日至8月19日為期40天的“三伏天”,結合6月22日為夏至、15天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順序的相關基礎知識可知,夏至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小暑為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大暑為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立秋為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故選B。第3題,根據材料,該日19時30分(北京時間)左右小明從后車窗看到太陽在地平線附近,正值日落,此時哈爾濱的地方時為19時54分,晝長=(19時54分-12)×2=15小時48分。該時間段為北半球夏季,日落方向為西北,街道走向即為西北—東南。選C。]
4.A 5.B 6.C [第4題,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赤峰緯度最低、海拔最低,熱量最充足,年平均氣溫最高,所以a對應赤峰;林西和巴林左旗緯度相當,但巴林左旗海拔低,熱量條件更好,年平均氣溫較高,b對應巴林左旗,c對應林西,故選A。第5題,據上題分析可以確定緯度位置是三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①正確;赤峰、巴林左旗、林西三地均位于內蒙古,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受大陸氣團的影響較大,海陸位置、大氣環流相差不大,②④錯誤;下墊面狀況存在差異(如植被覆蓋率、農牧區的結構等)也會影響三地氣溫,③正確。故選B。第6題,根據圖中氣象站氣溫的變化,可以看出當地氣溫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熱量條件在變好,當地作物春播期提前,C正確;當地熱量有限,農作物一般一年一熟,A錯誤;熱量條件變好,冬季作物病蟲害越冬容易,來年病蟲害加劇,農產品品質降低,B、D錯誤。]
7.B 8.A [第7題,山西省北中部地區的東西兩側分別為太行山脈和呂梁山脈,水汽受地形抬升顯著,導致降水量較北中部地區大,B正確。第8題,偏南風較強時,可帶來較多的水汽,與偏北的冷空氣交匯,導致降水偏多,A正確;反之,偏北風或偏西風較強(偏南風較弱)時,風從陸地內部吹來,水汽少,降水偏少,B、C錯誤;山西省位于我國中部地區,春播時受熱帶氣旋影響的可能性很小,D錯誤。]
9.D 10.C  [第9題,該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海水水位升高,涌向東北方向,越過低矮的海堤進入河流, 選D。第10題, “回水”發生時為北半球夏季,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也隨之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形成西南風,進而形成“回水”現象,C正確。]
11.B 12.D  [第11題,據圖計算可知:夜雨量比率12月約為54.2%,1月約為57.4%,2月約為55.6%。夜雨量比率并非逐月提高,A錯;1月夜雨量比率最高,B對;12月晝雨量比率最高,C錯;12月晝夜雨量差值最小,D錯。第12題,該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冬季降水,會減弱光照,A錯;夜間降水量較大,云量較大,晝夜溫差較小,且夜晚保溫效果好,減輕茶樹凍害,B錯,D對;與夜晚相比,白天降水量較小,且冬季降水總量小,水土流失不嚴重,C錯。]
13.(1)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夜間降水概率大等。
(2)“天漏地區”自東向西由平原迅速升高到高原山地,地勢相對高差大,且地形呈喇叭狀,為水汽抬升提供條件;山脈對季風的阻擋作用,降水量大且持續時間長;谷地、盆地地形,夜晚時盆地氣流上升,易形成降水;三面環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擴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等。
(3)夏季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與來自西部高原上的冷空氣在此交匯,形成地形雨、鋒面雨;夏季,受暖濕氣流與“盆地效應”的山風的復合氣流影響,形成夜雨;冬季,西風環流控制下,天氣晴朗,寒冷干燥等。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講 訓練22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4題,每小題6分,共84分)
(2025·山西大同期中)圖a為“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示意圖”,圖b為“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1~3題。
1.圖a中所示大氣環流形勢(  )
A.甲日時,b被大陸上熱低壓切斷
B.高空大氣受冷下沉形成b氣壓帶
C.乙日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
D.c氣壓帶7月斷裂為塊狀
2.a、c兩氣壓帶之間的風帶盛行風一般(  )
A.性質濕潤 B.風向偏南
C.與③氣候形成相關 D.位置限于赤道以南
3.若O地位于大陸東岸,則圖b中與之相同的氣候類型可能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統考)地中海地區一年中約有半年天氣晴朗、風浪小、霧少,有利于航海活動,另外半年降水豐富,多風暴和大霧,對航行不利。地中海南北兩岸氣候類型相同,但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相差較大。如圖示意地中海南北部局部區域。完成4~6題。
4.適合在地中海航行的季節,地中海沿岸(  )
A.空氣濕度大 B.能見度較低
C.大氣壓偏高 D.西南風較強
5.甲、乙兩地相比(  )
A.甲地冬季氣溫低于乙地
B.甲地冬季降水少于乙地
C.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
D.甲地夏季濕度小于乙地
6.造成甲、乙兩地年降水量差異的直接原因是(  )
A.海陸位置差異 B.受西風影響程度
C.緯度位置差異 D.地勢高低的不同
讀“世界局部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7~8題。
7.下列氣候類型成因和②相似的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8.①氣候南北跨越的緯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在陸地南北跨度大
B.受東部高大山脈阻擋
C.副熱帶高壓帶強盛
D.受沿岸洋流影響較強
(2024·云南昆明模擬)水熱積指數k=T×SD/100,其中T表示某時期的平均氣溫(℃);SD為某時期降水量與同期潛在蒸散量的差值,表征水分盈虧。k>0表示區域水熱匹配較好,k<0表示區域水熱匹配較差。下圖反映1931~2019年中亞地區水熱積指數距平。據此完成9~11題。
9.中亞地區水熱匹配狀況(  )
A.1950年最好
B.1969~1983年波動向好
C.1995年最差
D.2000~2019年持續變差
10.中亞高山高原區冬季水熱積指數小于零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氣溫低 ②氣溫高 ③降水量大于潛在蒸散量
④降水量小于潛在蒸散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從農作物生長角度看,中亞棉花種植區水熱匹配最差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3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洪都拉斯屬于熱帶氣候,北部沿海平原屬熱帶雨林氣候(下圖)。部分地區會在5月到7月間下“魚雨”。在咖啡園里,人們用手收集咖啡豆,加工制作咖啡,洪都拉斯每年采收300萬袋的咖啡,提供世人完美的咖啡與獨特的咖啡香,量多質精,現已成為中美洲第二大、世界第十大咖啡出口國。據此完成12~14題。
12.洪都拉斯北部沿海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沛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受到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
B.西南風迎風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C.東北信風迎風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D.海岸線曲折,各地距海近,海洋水汽充足
13.部分地區會在5月到7月間下“魚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向岸風帶來降水 B.颶風過境
C.龍卷風過境 D.反氣旋過境
14.在咖啡園里,人們用手收集咖啡豆,加工制作咖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科技落后,加工能力弱
B.保障咖啡品質,滿足市場需求
C.廉價勞動力充足
D.產量低,機器需求少
15.(2025·河南開封期中)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造成華北地區冬半年降水的主要大氣環流形勢之一是“回流”型(圖1)。回流是指高壓東移后,從其西部又回流侵入華北平原的近地面氣流。1月5日,受低空暖濕氣流、地形和“回流”氣流的影響,石家莊市及周邊地區(圖2)發生高強度降水天氣。
(1)指出此時華北地區的氣壓分布狀況。在圖2虛線框中畫出鋒線,并標出鋒面符號。
(2)判斷“回流”氣流的性質,并說明成因。
(3)分析石家莊市及周邊地區發生高強度降水的有利條件。
答案精析
1.A 2.B 3.A [第1題,甲日時,a(赤道低壓帶)北移,故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陸地為低壓,b(副熱帶高壓帶)被陸地上熱低壓切斷,A正確;b氣壓帶位于30°左右,是副熱帶高壓帶,是由于動力作用形成的,來自赤道的高空氣流流動到南北緯30°附近時,在高空不斷堆積,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B錯誤;乙日時,赤道低壓帶南移,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公轉速度較快,C錯誤;c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南半球海域面積廣大,7月為南半球冬季,c氣壓帶仍呈帶狀分布,D錯。第2題,a為赤道低壓帶,c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兩氣壓帶之間的風帶為東南信風帶,風向偏南,向氣溫高的地帶吹送,沒有水汽凝結條件,通常性質干燥,A錯誤,B正確;據圖b可知,③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形成與東南信風無關,C錯誤;北半球夏半年時,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成為西南季風,D錯誤。 第3題,O地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帶,若位于大陸東岸,可能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或者溫帶季風氣候;圖b中①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為北半球溫帶季風氣候,②地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為南半球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③全年溫和多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④全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因此①地可能和O地氣候類型相同,選A 。]
4.C 5.A 6.B  [第4題,地中海地區是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根據材料“地中海地區一年中約有半年天氣晴朗、風浪小、霧少,有利于航海活動”可知,適合在地中海航行的季節為當地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大氣壓偏高,C正確;夏季該地區炎熱干燥,空氣濕度小,A錯誤;霧少,能見度高,B錯誤;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風力小,D錯誤。 第5題,甲地緯度較高,冬季氣溫較低,乙地緯度較低,冬季氣溫較高,A正確;北半球冬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向南移動,甲地緯度更高,冬季西風影響的時間更長,甲地冬季降水及年降水量均多于乙地,B、C錯誤;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甲地緯度高,受副熱帶高壓帶影響小,受盛行西風帶影響大,夏季濕度大于乙地,D錯誤。第6題,甲、乙兩地的降水主要是由于盛行西風的影響形成,乙地緯度偏低,在35°N附近,甲地緯度偏高,在40°N附近,甲地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大,年降水量大,乙地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小,年降水量小,直接原因是受西風影響程度不同,B正確;海陸位置和地勢高低的差異不明顯,A、D錯誤;緯度位置差異是根本原因,C錯誤。]
7.B 8.D [第7題,結合圖中經緯度信息可以判斷,該區域位于南美洲西部,②為地中海氣候、④為熱帶草原氣候,均受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B正確;③是溫帶海洋性氣候、⑤是熱帶雨林氣候,是受到單一風帶、氣壓帶影響形成,A、C錯誤;⑥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是受到地形因素影響形成,D錯誤。第8題,結合圖中經緯度信息可以判斷,該區域位于南美洲,①為熱帶沙漠氣候,南北跨越的緯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秘魯寒流減濕的影響導致其向低緯方向延伸,故選D。]
9.C 10.A 11.B [第9題,水熱積指數>0,表示區域水熱匹配較好,水熱積指數<0,表示區域水熱匹配較差。1950年水熱積指數不是最大,區域水熱匹配不是最好,A錯誤;1969~1983年水熱積指數波動下降,水熱匹配狀況波動變差,B錯誤;1995年水熱積指數最小,水熱匹配狀況最差,C正確;2000~2019年水熱積指數波動下降,區域水熱匹配狀況波動變差,D錯誤。第10題,中亞高山高原區海拔高、冬季氣溫低;冬季部分區域降水較多,降水量大于潛在蒸散量,但氣溫極低,導致水熱匹配較差,故選A。第11題,春秋季節中亞水熱匹配狀況較好,冬季次之,夏季最差。 其主要原因為中亞夏季熱量資源豐富,蒸發旺盛,但降水不足導致夏季水熱積指數較低,且夏季是中亞地區棉花生長季,水資源缺乏不利于棉花生長,故區域水熱匹配狀況最差;冬季部分區域降水較多,但氣溫極低,導致水熱匹配狀況較差;春季和秋季降水較多,季節蒸散能力、熱量資源均不屬于季節極值,因而區域水熱積指數較高,水熱匹配狀況較好。故選B。]
12.C 13.C 14.B [第12題,隨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夏季會受到赤道低壓帶控制,A錯;北部夏季位于西南風背風坡,B錯;緯度在14°N~16°N,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北部沿海為東北信風迎風坡,地形抬升水汽,形成地形雨,C對;北部海岸線相對平直, D錯。第13題,依據材料可知,“魚雨”發生時間為5月至7月,為北半球夏季,“魚雨”由風把海里的魚卷到天空,又把它們卷到部分地區扔下形成,可知發生的是龍卷風過境,故選C。第14題,由材料可知,洪都拉斯咖啡收集制作方法是為了提供世人完美的咖啡與獨特的咖啡香,,即保障咖啡品質,滿足市場需求。故選B。]
15.(1)東北高、西南低。(冷鋒朝西南方向或偏南方向,石家莊冷鋒過境時)。
(2)冷濕。成因:“回流”氣流來自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的東北地區;經渤海、黃海,吸收并攜帶大量水汽,形成冷濕氣流。
(3)低空暖濕氣流帶來充足的水汽;勢力較強的“回流”冷氣流與暖濕氣流交匯,形成冷鋒,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受太行山脈的阻擋,地形抬升,加劇氣流上升,形成強降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扬州市| 平邑县| 万源市| 射阳县| 灌云县| 宁南县| 运城市| 林芝县| 体育| 吉首市| 合肥市| 名山县| 长顺县| 曲水县| 拉萨市| 广元市| 峡江县| 海伦市| 杭锦旗| 本溪| 昭觉县| 莱阳市| 隆林| 宜宾市| 临安市| 虎林市| 贵定县| 靖宇县| 舟曲县| 宁波市| 桃源县| 太白县| 柳河县| 辽阳县| 苏尼特右旗| 富宁县| 武胜县| 汨罗市| 邳州市|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