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部分 第四章 水的運動(含解析,共5份)2026屆高中地理大一輪復習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部分 第四章 水的運動(含解析,共5份)2026屆高中地理大一輪復習練習

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 第四章 訓練23 水循環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3題,每小題6分,共78分)
(2024·廣東廣州模擬)地下鹽巖因擠壓作用出露地表,形成鹽底辟。西亞扎格羅斯山下發育大量鹽底辟,某大型鹽底辟一坡有土壤覆蓋,一坡鹽巖祼露。有土壤覆蓋的一側發育鹽溶洞,且鹽溶洞規模仍在擴大。下圖示意該大型鹽底辟兩側水循環的差異。據此完成1~2題。
1.鹽底辟有土壤覆蓋的一側蒸發更強,主要是因為(  )
A.深層下滲量更小 B.年降水量更大
C.地表徑流量更大 D.涵養水源更多
2.鹽溶洞僅出現在有土壤覆蓋的一側,主要取決于兩側(  )
A.流水停留時間差異 B.蒸發量差異
C.溶解鹽輸出量差異 D.巖性差異
(2025·河南洛陽期末)臺特馬湖位于塔里木河下游,自2000年起,我國實施由大西海子水庫及車爾臣河向臺特馬湖輸水,修復下游生態系統。下圖為“塔里木河流域圖”。完成3~4題。
3.塔里木河主要的徑流補給是(  )
A.地下水 B.積雪融水
C.冰雪融水 D.大氣降水
4.向臺特馬湖輸水可以促使塔里木河流域(  )
A.水資源總量增加 B.水循環過程加強
C.鹽堿地面積減少 D.水土流失減輕
(2024·安徽安慶模擬)“大氣河”是指地球大氣對流層中跨越中緯度地區的強水汽輸送的瞬變通道,對于全球水汽循環有著重要意義。東北太平洋是“大氣河”頻繁發生的區域,因夏威夷盛產菠蘿,所以美國氣象預報員用“菠蘿快車”來描述將熱帶的水汽從夏威夷群島附近輸送到美國西海岸的“大氣河”。如圖示意2021年某月拍攝的“菠蘿快車”的衛星圖像。完成5~7題。
5.“菠蘿快車”的基本組成單元是(  )
A.溫帶氣旋 B.熱帶氣旋
C.準靜止鋒 D.快行冷鋒
6.“菠蘿快車”主要發生在(  )
①1~3月 ②4~6月 ③7~9月 ④10~12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僅考慮物質循環,“菠蘿快車”對美國西海岸的影響是(  )
A.改變熱平衡 B.增加極端天氣
C.加快水循環 D.促進能量流動
(2024·福建龍巖模擬)徑流深度是指在某一時段內通過河流中指定斷面的徑流總量除以該斷面以上的流域面積所得的值。同一流域面積、同一時段內徑流深度與降水量的比值稱為徑流系數。我國南方某河指定斷面以上的流域面積為792 km2,下表示意該河此流域1999~2001年的有關數據。據此完成8~10題。
年份 年徑流量(億m3) 年降水量(mm) 徑流系數
1999 7.415 1 500.0 0.624
2000 10.300 2 055.5 0.633
2001 8.946 1 660.3 0.680
8.該河流 1999~2001年有關數據的變化特點為(  )
A.年降水量先大后小,流域面積漸小
B.年徑流量先大后小,徑流系數漸小
C.徑流深度先大后小,徑流系數漸大
D.徑流深度逐漸變小,徑流系數漸大
9.1999~2001年該河徑流系數變化,說明該流域面積內(  )
A.年蒸發量減小 B.降水強度變大
C.植被覆蓋增加 D.水田面積擴大
10.研究當地徑流系數的變化規律,有助于該地(  )
A.防治洪澇災害 B.減輕水土流失
C.預報地質災害 D.優化土地利用
(2024·九省聯考江西地理)天山北坡從海拔5 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準噶爾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蓋類型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圖示意2011~2018年該區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鋪到整個區域上的水層厚度表示)的逐月變化。據此完成11~13題。
11.圖中折線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
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
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12.若地下水的補給僅考慮降水和融雪的影響,該區域年內地下水位存在一個峰值,則該峰值大致出現在每年(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3.受農業用水影響,該區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測2011~2018年該區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  )
A.5 mm B.10 mm
C.25 mm D.50 mm
14.(2025·廣西桂林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材料一 費爾干納盆地是位于天山和吉薩爾—阿賴山環抱的向西敞開的山間盆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不太冷,夏季炎熱,降水量約為300毫米,降水集中于冬季,蒸發量遠大于降水量。盆地內農田密布,人口稠密,被譽為“西域江南”。
材料二 下圖為費爾干納盆地位置示意圖。
(1)從地形角度分析費爾干納盆地被譽為“西域江南”的原因。
(2)簡析錫爾河的主要補給方式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
(3)錫爾河流出費爾干納盆地后,徑流量減少明顯,試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
1.D 2.A [第1題,由圖可知,鹽底辟有土壤覆蓋的一側,表層下滲較多,地表徑流量較小,表層土壤可涵養水源,可供蒸發的水分多,故蒸發更強,D正確、C錯誤;蒸發水分多來自表層,與深層下滲量關系不大,A錯誤;兩側年降水量差別不大,B錯誤。第2題,有土壤覆蓋的一側,由于土壤涵養水源,流水停留時間長,在水的溶蝕作用下,發育鹽溶洞,另外一側流水停留時間短,沒有發育鹽溶洞,A正確。]
3.C 4.B [第3題,圖示區域塔里木河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河水主要補給是高山冰雪融水,C正確。第4題,輸水工程可加快地表徑流的流動,加速水循環,B正確。]
5.A 6.B 7.C  [第5題,“菠蘿快車”的水汽源自熱帶地區,通過中緯度盛行西風進行輸送,暖濕氣流受氣旋內部劇烈的上升運動影響,水汽凝結為水滴,由氣態變為液態,在這一凝結過程中釋放的熱能,又為氣旋發展提供動力,從而形成規模龐大的云系,從全球范圍來看,“大氣河”是溫帶氣旋的伴生物,它實際上是由一系列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溫帶氣旋組成。選A。第6題,由于“大氣河”與溫帶氣旋緊密聯系,氣候意義上的“大氣河”多發于冬半年,1~3月、10~12月處于冬半年,①④正確;4~6月、7~9月處于夏半年,②③錯誤。故選B。第7題,從物質循環來看,“大氣河”攜帶大量水汽,加快水循環,C正確;從能量流動看,“大氣河”通過潛熱釋放改變著中緯度地區的熱平衡、熱交換,促進了高低緯度間的能量流動,但不屬于物質循環,A、D錯誤;受“大氣河”影響,美國西海岸極端天氣增加,但其不屬于物質循環,B錯誤。]
8.C 9.B 10.D [第8題,流域面積三年內不會發生明顯變化,A錯;徑流系數漸大,B錯;徑流深度等于年徑流量除以流域面積,因流域面積不變,故徑流深度的變化與年徑流量的變化一致,據表可知,年徑流量先大后小,故徑流深度也先大后小,C正確,D錯。第9題,根據文字材料可知,徑流系數變化可反映下滲程度,即有多少降水量轉化成地下徑流后,剩下的地表徑流與該流域徑流總量的比率,比值越大,說明下滲越弱,反之亦然。年均蒸發量主要取決于年均氣溫,故無法推測年均蒸發量變化,A錯;植被覆蓋增加和水田面積擴大均有利于下滲,導致徑流系數減小,C、D錯誤;而降水強度變大,則不利于下滲,導致徑流系數增大,B正確。第10題,因徑流系數是降水后形成地表徑流才能計算出來的數據,故研究當地徑流系數的變化規律,無法提前產生防治洪澇災害和預報地質災害的功能,A、C錯誤;減輕水土流失也要通過其他措施才能得以實現,B錯;通過研究當地徑流系數的變化,人類可以干預土地利用類型,如減小硬化地表面積,增加綠地和濕地面積等,從而優化土地利用,增加下滲,減輕洪澇或城市內澇災害,D正確。]
11.D 12.B 13.A [第11題,準噶爾盆地農作物春種秋收,冬季氣溫低,農田休耕,灌溉量為0 ,折線②為灌溉量;春季融雪量大,夏季積雪基本消失,折線③為融雪量;天山北坡一年四季均有降水,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折線①為降水量。選D。第12題,據上題可知,圖中折線①為降水量,③為融雪量。讀圖可知,4~5月融雪量與降水量的和達一年中最大,地下水的補給量達到最多,選B。第13題,折線②為灌溉量,灌溉用水是抽取地下水灌溉,可知全年灌溉量為10 mm左右。灌溉用水有三個去處:植被吸收、蒸發、下滲,其中有一部分灌溉用水通過下滲再返還給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的損失量小于10 mm,選A。]
14.(1)北部山脈阻擋冬季風,冬季較溫暖;開口朝西,利于西風深入,形成地形雨;地勢較高,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出山口處形成沖積扇,土壤肥沃,利于農業的發展。
(2)春季回暖,積雪融化,河流有春汛;夏季氣溫高,冰川融化,有夏汛;降水補給少,河流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大。
(3)流經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少,匯入支流少;蒸發和下滲強烈;上游修建大壩、水庫,攔截徑流;盆地人口稠密,生活、生產用水量大。第一部分 第四章 訓練24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
(2024·湖北黃石模擬)興凱湖屬中俄界湖(圖1),湖面平均海拔約70米,由大、小興凱湖組成,兩湖之間有沙崗隔開,松阿察河為其唯一的泄流通道。1942年,當地政府在小興凱湖北側的穆棱河上修建分洪水閘,穆棱河洪水期部分河水注入小興凱湖。之后的一段時期內,興凱湖水位相對穩定,但近年來水位明顯上升,大興凱湖尤為顯著。圖2為“2020年在圖1所示松阿察河a河段,沿湖水流出方向所作的河床剖面圖”。完成1~3題。
1.大、小興凱湖的湖水多淹沒沙崗,連通于每年(  )
A.2~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2.穆棱河部分河水注入后,興凱湖在之后的一段時期內(  )
A.湖水含沙量增大 B.湖泊容積增加
C.年蒸發總量增大 D.漁業資源減產
3.推測近年來興凱湖水位明顯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穆棱河入湖水量增加
B.松阿察河泄流能力減弱
C.區域降水量有所增加
D.興凱湖湖床淤積較嚴重
(2025·湖南懷化期末)伊犁河上游指雅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處天山山脈向伊犁河谷的過渡地帶。隨著河谷內經濟的發展,有專家提議在雅馬渡水文站上游1.3 km處修建雅馬渡水壩。下圖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據此完成4~5題。
4.伊犁河上游水源主要來自天山的直接原因是天山(  )
A.地下水資源豐富 B.冰雪融水豐富
C.攔截東南季風 D.湖泊數量較多
5.若修建雅馬渡水壩,則伊犁河(  )
A.流量大幅減少 B.徑流變得穩定
C.河水水質變清潔 D.結冰期延長
(2024·東北三省三校模擬)贛州古城位于章江、貢江交匯處以南,三面環水。西北地勢最高,建有公共設施及民居,東部、南部地勢低平,有多處天然水塘。城中地下溝渠發達且與章、貢兩江相通,相通部分的坡度是平常水道的4倍,至今仍發揮作用。據此完成6~8題。
6.古城內天然水塘的主要作用為(  )
A.水產養殖 B.取水灌溉
C.快速排澇 D.留地蓄洪
7.地下溝渠坡度較大有利于(  )
A.蓄洪澇 B.快匯水
C.清淤積 D.防倒灌
8.下列做法與贛州古城建設理論一致的是(  )
A.圍海填海造陸 B.打造海綿城市
C.完善地下管線 D.硬化人工河渠
(2024·河北保定模擬)鄂西南巖溶區某地含水層和不透水層上下交替分布,水牯洞地下河沿下坪斷裂帶向東北流動,跨越三個地表河流域,水量較大,并在水牯洞(巖溶豎井)出露地表。水牯洞地下河全程為潛水性質,僅在出口附近具備一定承壓性。下圖示意水牯洞地下河及其流向。據此完成9~10題。
9.水牯洞地下河沿下坪斷裂帶向東北流動,反映出(  )
A.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B.不透水層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C.地層界線與斷裂帶垂直
D.地表水流平行于斷裂帶流動
10.水牯洞地下河在出口附近具備一定承壓性的原因可能是(  )
A.洞壁崩落物堆積,導致出水口變小
B.地下河溶蝕圍巖,導致圍巖變薄
C.斷裂帶構造抬升,導致地勢抬高
D.毛家河溯源侵蝕,導致河流延長
(2024·天津河東區模擬)美國猶他州西北部的大鹽湖是北美洲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鹽度高達150‰~288‰。而位于其南部的猶他湖湖面海拔1 400米,平均水深2.7米,猶他湖為淡水湖。春季猶他湖面積擴大,夏季縮小。下圖示意猶他湖的位置。據此完成11~12題。
11.猶他湖成為淡水湖,關鍵取決于(  )
A.降水 B.徑流 C.蒸發 D.下滲
12.有關春季猶他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受氣溫影響大 B.水量穩定
C.輸沙能力最強 D.水溫較高
13.(2025·北京海淀區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庫蘇古爾湖位于蒙古國北部,是該國第一大淡水湖,發源于東薩彥嶺南麓。該湖泊有近100條大小河流匯入,該湖水經蒙古最大的河流色楞格河,匯入到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湖泊四周為山丘起伏的乾曠草原。下圖為庫蘇古爾湖水系分布圖。
(1)推測庫蘇古爾湖的形成條件。
(2)分析庫蘇古爾湖流域河流眾多的主要原因。
(3)指出庫蘇古爾湖的主要補給水源,并說明理由。
答案精析
1.C 2.A 3.B  [第1題,由圖示經緯度位置可知,該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湖泊在夏季受降水補給影響,水位較高,該地在每年的7月進入雨季,9月雨帶南撤,因此連通時間應為8~9月, 選C。第2題,河流的注入可能帶來一部分泥沙,使湖水含沙量增大,A正確;由圖2可知,河床中段較高,當湖水位高出河床最高處,湖水會通過松阿察河流出,因此北部有河水注入不會導致湖泊容量明顯變大,B錯誤;氣候穩定時,湖泊面積變化不大,則年蒸發量變化不大,C錯誤;河水注入帶來營養鹽類,漁業資源可能增產,D錯誤。 第3題,由圖2可知,松阿察河a河段中部河床較高,導致松阿察河泄洪能力減弱,湖泊水位相應升高,B正確;該區域氣候相對穩定,降水量沒有明顯增加,C錯;穆棱河洪水期部分河水通過分洪水閘注入小興凱湖,降水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分洪量也相對穩定,不會導致湖泊水位明顯上升,A錯;湖床淤積導致水位上升,當湖水位高出河床最高處,可通過松阿察河流出,若松阿察河泄流能力不變,湖泊水位不會明顯上升,D錯。]
4.B 5.B [第4題,伊犁河位于西北內陸地區,降水稀少,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天山海拔高,氣溫低,山頂冰雪量大,冰雪融水豐富,B正確。第5題,修建水壩會對伊犁河的徑流起到調節作用,使流量變得更加穩定,B正確;修建水壩不會減少河水的流量,A錯誤;水壩能夠攔截徑流,使流速變緩,水體更新速度變慢,水質可能變差,C錯誤;結冰期主要受氣溫影響,與修建水壩關系較小,D錯誤。]
6.D 7.C 8.B [第6題,歷史上的贛州城建筑用地多在西北部高地,城中東部、南部低平,分布著具有調蓄功能的天然水塘,故可推知其作用為蓄洪,故選D。第7題,從材料信息可知,與外江相通的部分溝渠坡度是平常水道坡度的4倍,即向外江排水處坡度加大。地下溝渠的主要功能為排水,由于地下溝渠常年存水,極易產生淤積,會降低其蓄水排水的效果,因此將其與外江相通的部分坡度增大,可加快排水速度,進而達到清淤的效果,故C正確,A、B、D錯誤。第8題,贛州古城在高地建設民居及發達的地下溝渠,主要是為了排澇,低地的天然水塘雨季可蓄洪,旱季可提供灌溉水源,與海綿城市、雨水花園的功能及理念一致,故B正確。贛州古城的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其順應自然規律的理念與圍海填海造陸不相符,A錯誤。完善的地下管線及硬化河渠,雖利于排水,但無蓄水空間,故C、D錯誤。]
9.B 10.A [第9題,由圖可知,水牯洞地下河沿線對應的地面跨越多個地表河流域,必然跨越多個分水嶺,地勢有起伏,而不是向單一方向傾斜,A錯誤;水牯洞地下河全程以潛水形式流動,且該地含水層和不透水層上下交替分布,推測水牯洞地下河可能位于某不透水層之上,不透水層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導致水牯洞地下河向東北流動,B正確;地層界線與斷裂帶沒有必然聯系,C錯誤;由圖可知,地表多條河流基本垂直于斷裂帶流動,D錯誤。第10題,洞壁崩落物堆積,填充在出水口,導致水牯洞地下河水從沖溝底部崩坡積塊石、巨石中涌出,具備一定承壓性,A正確;地下河溶蝕圍巖,導致圍巖變薄,對水的壓力減小,B錯誤;沒有信息表明斷裂帶抬升,C錯誤;毛家河的源頭位于水牯洞西側,毛家河溯源侵蝕對水牯洞地下河出口壓力影響小,D錯誤。]
11.B 12.A [第11題,猶他湖由約旦河流出,可以將猶他湖的鹽分排出,所以猶他湖保持淡水狀態,其關鍵取決于徑流,B正確。第12題,根據材料“春季猶他湖面積擴大,夏季縮小”可知,猶他湖流域地處山區,春季多季節性積雪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水量受氣溫影響大,加之每年積雪量和氣溫有差異,所以其水量補給不穩定,A正確,B錯誤;通常情況下,與雨洪相比,冰雪融水補給形成的地表徑流匯集速度較慢,輸沙能力較弱,C錯誤;由于是積雪融水,水溫總體偏低,D錯誤。]
13.(1)地殼運動造成庫蘇古爾湖周圍巖層斷裂上升,形成海拔較高的山脈;該湖區巖層斷裂下陷,形成洼地;洼地經長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匯入,形成湖泊。
(2)庫蘇古爾湖流域降水較少,但因緯度偏高,蒸發量較少,山間溪流多;周圍山脈形成集水區,匯集近100條河流注入湖泊。
(3)庫蘇古爾湖主要補給水源是河流水、雨水、地下水。庫蘇古爾湖有近100條河流匯入,河流是其最主要的補給水源;雖然這里降雨較少,但可直接補給湖泊;地表水和雨水的下滲,使流域內地下水豐富,豐富的地下水可以通過滲流成為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第一部分 第四章 訓練25 海水的性質
分值:100分
(選擇題1~7題,每小題6分,共42分;8~13題,每小題7分,共42分)
(2024·浙江溫州學業考試)下圖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層鹽度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導致甲、乙海域等鹽度線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洋流 洋流 B.緯度 洋流
C.徑流 洋流 D.徑流 緯度
2.海輪在航線①至②段行駛過程中,吃水線(  )
A.變深 B.變淺
C.先變淺再變深 D.先變深再變淺
(2024·廣西三新學術聯盟百校聯考)孟加拉灣是位于印度洋東部的邊緣海,東、北、西三面為陸地,南部(6°N斷面附近)與赤道印度洋連通。孟加拉灣水文狀況季節變化顯著,圖中③④兩海區均存在上升流,但兩處上升流出現的季節和強度差異顯著。下圖示意孟加拉灣表層洋流流向。據此完成3~4題。
3.7月,①②兩海區的鹽度差異顯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受孟加拉灣向北洋流的影響,①海域鹽度較低
B.受阿拉伯海高鹽度洋流影響,①海域鹽度較高
C.孟加拉灣海域降水量大,②海域鹽度較低
D.受陸地徑流補給量大,②海域鹽度較高
4.判斷③④兩海區出現上升流的季節和強度的差異(  )
A.③夏季,強度較大 B.④夏季,強度較小
C.③冬季,強度較小 D.④冬季,強度較大
(2024·江西南昌模擬)如圖示意某海域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圖中斜線為等密度線(單位:g/cm3)。受海水密度影響海水發生流動,且表層、底層流動趨勢相反。據此完成5~7題。
5.圖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大陸西側 B.北半球大陸東側
C.南半球大陸西側 D.南半球大陸東側
6.圖示海水性質的關聯性表現為(  )
①鹽度隨溫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隨溫度下降而上升 ③鹽度隨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隨鹽度下降而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海面大氣穩定狀態下,甲處表層海水流動方向大致向(  )
A.北 B.南 C.東 D.西
(2024·遼寧沈陽模擬)波斯灣是阿拉伯海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海水表層鹽度分布呈現一定規律性。下圖為“8月波斯灣及其附近海域表層海水鹽度分布圖”。完成8~10題。
8.8月,波斯灣表層鹽度的分布特點是(  )
A.北部鹽度高,南部鹽度低
B.南部鹽度高,北部鹽度低
C.由中部向西北、東南降低
D.由河口地帶向東南部降低
9.冬春季節,波斯灣西北部表層海水可能(  )
①鹽度降低 ②溫度升高 ③密度增大 ④風平浪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波斯灣表層鹽度高于阿曼灣,主要是由于波斯灣(  )
A.降水稀少 B.海域封閉
C.蒸發旺盛 D.沙漠廣布
(2025·湖北武漢期末)研究表明,中美地峽西側海域受赤道逆流影響,存在季節性暖池(多年平均海水表層溫度大于28 ℃的暖海區)。受各種因素影響,中美地峽兩側海面溫度季節和空間差異較大。下圖示意某年1月一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中美地峽東西兩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的空間分布。完成11~13題。
11.中美地峽兩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差異較大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圖中甲、乙兩處表層海水溫度與周邊海域差異明顯,主要原因是(  )
A.陸地風勢力強 B.海域較為封閉
C.匯入徑流較多 D.寒流影響顯著
13.與冬季相比,夏季中美地峽東、西兩側海域表層海水(  )
A.東側海域表層海水鹽度升高
B.西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升高
C.西側海域的漁獲量全年最多
D.東側海域表層海水密度變大
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白令海(下圖)是太平洋沿岸最北部的邊緣海,夏季,西部海域表層海水穩定成層;受阿留申低壓向北移動的影響,大部分海區能見度極差。主要以硅藻為食的浮游生物的生長旺季是春季和秋季;硅藻的多少與表層海水的溫度、營養鹽含量呈正相關;表層海水中營養鹽主要來自海底;降水和海水對流影響表層海水營養鹽含量。
(1)分析白令海海域夏季能見度差的主要原因。
(2)描述白令海西部海域夏季表層海水穩定成層的形成過程。
(3)說明春秋兩季白令海浮游生物生長旺盛的主要原因。
答案精析
1.C 2.A [第1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海域有河流注入,帶來大量的淡水,導致海水鹽度降低,等鹽度線向高值凸出;乙海域有暖流流經,水溫升高,海水鹽度升高,等鹽度線向低值凸出。因此,導致甲、乙海域等鹽度線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別是徑流和洋流,選C。第2題,海水密度越大,海輪吃水線越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水密度總體由高緯向低緯遞減,海輪在航線①至②段行駛過程中,隨著緯度變低,海水密度逐漸減小,吃水線變深,A正確。]
3.B 4.A  [第3題,7月孟加拉灣洋流呈順時針運動,①海域受來自阿拉伯海的高鹽度洋流影響顯著,鹽度較高,A錯誤,B正確;7月孟加拉灣海域降水量大,①②海域均會受此影響鹽度降低,據此無法判斷鹽度差異,C錯誤;②海域附近有島嶼分布,受陸地徑流補給影響會使②海域鹽度降低,D錯誤。 第4題,③海區位于孟加拉灣西岸,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風從陸地吹向海洋,近岸海水缺失,底層海水上升補充,形成上升流,因西南季風勢力強,上升流強度大,冬季為東北季風,不會形成上升流,A正確,C錯誤;④海區位于孟加拉灣東岸,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風從陸地吹向海洋,近岸海水缺失,底層海水上升補充,形成上升流,因東北季風勢力弱,上升流強度小,B、D錯誤。]
5.D 6.D 7.C  [第5題,圖示水溫自北向南降低,說明位于南半球,A、B錯誤;圖示西側海域鹽度較低,說明西側有入海徑流,則該海域位于南半球大陸東側,C錯誤,選D。第6題,圖中斜線為等密度線,無法確定鹽度與溫度的關系,①錯誤;讀圖可知,密度隨溫度下降而上升,隨鹽度下降而下降,②④正確;鹽度影響密度,密度不影響鹽度,③錯誤,選D。第7題,材料提示:受密度影響海水發生流動。根據密度流的原理,表層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讀圖可知,甲處海水由西向東流,故選C。]
8.C 9.C 10.B  [第8題,據圖可知,波斯灣表層鹽度由中部向西北、東南降低,C正確。第9題,冬春季節,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接納西風降水和春季積雪融水,大量徑流匯入波斯灣,海水表層鹽度降低,①正確;冬季接受太陽輻射少,溫度降低,②錯誤;因鹽度降低,海水密度可能減小,③錯誤;在副高控制下,海水風平浪靜,④正確。故選C。第10題,波斯灣表層鹽度高于阿曼灣,主要是由于波斯灣海區封閉,與其他海域水體交換差,鹽度偏高,而阿曼灣與阿拉伯海進行海水交換較強,B正確;兩地均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廣布,降水、蒸發量差異較小,A、C、D錯誤。]
11.D 12.A 13.B  [第11題,冬季氣壓帶、風帶整體南移,表層海水水溫偏低,加之受東北信風影響,中美地峽山地狹管效應明顯,離岸風勢力強,西側海域上升流明顯,導致表層海水溫度較低;中美地峽東側海域受陸地阻擋,北赤道暖流在此匯聚,表層海水溫度較高,導致冬季中美地峽兩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差異較大,D正確;夏季赤道逆流北移,中美地峽西側海域暖池效應明顯,兩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差異較小,B錯誤;春季和秋季大氣環流穩定,兩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差異較小,A、C錯誤。第12題,圖示海域為1月,北美大陸冷空氣南下,受東北信風的疊加作用,狹管效應顯著,陸地風勢力強,離岸風盛行,上升流勢力強,導致甲、乙兩處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偏低,A正確。第13題,與冬季相比,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赤道逆流在陸地輪廓影響下,在中美地峽西側海域匯聚,形成夏季暖池效應,故西側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升高,B正確;夏季東側墨西哥灣海域降水多,匯入徑流量多,表層海水鹽度降低,密度變小,A、D錯誤;西側海域冬季受上升流影響,營養物質隨冷海水上泛,生物豐富,漁獲量全年最多,C錯誤。]
14.(1)夏季,阿留申低壓北退,暖濕的偏南風勢力增強北上,陰雨天氣增多;受偏南風增強的影響,南部大量溫暖的海水北上,海域上空水汽增多,海霧發生頻率增加。
(2)夏季,白令海海域和西部陸地受夏季風影響,降水量大,表層海水鹽度稀釋作用明顯;夏季表層海水增溫快,密度變小;表層海水由上至下溫度降低,鹽度、密度增大,形成穩定層。
(3)季節轉換利于海水對流,海洋底部的營養鹽類上泛;相比于夏季,降水和入海徑流較少,表層海水中的營養鹽含量大;相比于冬季,水溫較高,利于浮游生物生長。第一部分 第四章 訓練26 海水的運動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6.5分,共78分)
(2024·河北雄安新區模擬)涌浪是風浪離開風吹的區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風浪遇陸地阻礙而形成的涌浪匯聚,池內表層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動。研究表明,南太平洋始終存在著涌浪指標的高值區(即涌浪池),如下圖所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負值表示速度減慢)。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流動的方向大致是(  )
A.自東向西 B.自東南向西北
C.自西向東 D.自西北向東南
2.若南太平洋東部涌浪池內表層海水的流動速度加快,帶來的影響最可能是(  )
A.赤道東太平洋城市出現洪澇
B.拉尼娜現象減弱
C.我國東部地區出現南澇北旱
D.厄爾尼諾現象衰退
(2024·云南昆明模擬)海域波浪能資源豐富程度通常用波能流密度表示,波能流密度數值越大,波浪能資源越豐富。下圖為“幾內亞灣及鄰近海域1979~2020年的平均波能流密度等值線空間分布圖”。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月份中,圖示北半球海區波浪能資源最豐富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導致圖中虛線框內等值線向海洋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氣環流 B.海灣形態
C.陸地徑流 D.島嶼分布
(2024·廣東湛江模擬)新英灣位于海南省北部,是一個半封閉內灣,有春江、徐浦河和北門江等三條較大河流注入。該灣內熱帶植被茂盛,灘涂、濕地星羅棋布,其西側有我國最早的日曬制鹽場——千年古鹽田遺址,是人們趕海的好去處。下圖示意2023年12月8日新英灣水域潮汐變化。完成5~7題。
5.該日趕海的最佳時間為(  )
A.10:00 B.14:00
C.18:00 D.22:00
6.古鹽田曬鹽產量最大的季節是春季,主要是因為春季(  )
A.海灣封閉 B.降水較少
C.河流水量大 D.海水鹽度低
7.古鹽田千百年來未被風浪毀壞,主要是因為(  )
①海灣內地形避風 ②紅樹林削減海浪 ③河流泥沙堆積多 ④海鹽堆積腐蝕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5·江蘇揚州期末)咸潮是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倒灌,造成上游河道水體變咸的現象。切薩皮克灣位于美國東部,由河谷沉降形成。注入切薩皮克灣的河流眾多,受咸潮影響較為明顯。研究表明,離岸風能驅動表層水流運動,并加劇咸潮。下圖示意切薩皮克灣水系分布。據此完成8~10題。
8.切薩皮克灣咸潮顯著,主要取決于(  )
A.海陸輪廓 B.大氣環流
C.沿岸洋流 D.河流流向
9.推測注入切薩皮克灣的河流受咸潮影響程度(  )
①西側大于東側 ②東側大于西側 ③北側大于南側 ④南側大于北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離岸風會導致咸潮加劇,主要是因為(  )
A.河流水位下降
B.上層水體向下補償
C.近海水位上升
D.下層水體向上補償
(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期末)南極環流呈逆時針方向環抱于南極洲外圍,對南極地區氣候的形成影響極大。下圖為“南極環流(部分)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
11.形成南極環流的主要動力是(  )
A.東南信風 B.極地東風
C.盛行西風 D.密度差異
12.南極環流對極地干冷氣候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持續增溫減濕 B.持續增溫增濕
C.阻斷水熱交換 D.季節性降溫增濕
13.(2024·福建泉州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中國南極科考隊調查發現,距今3.4萬年以來,南極斯科舍海的東南部(下圖)沉積物的來源主要受海洋鋒(性質明顯不同的兩種或幾種水體之間的狹窄過渡帶)、西風帶、海冰的遷移及南極冰蓋的消長的影響。冰期時,西風帶與海洋鋒北移,沉積物主要來源于威德爾海南部南極大陸地區,該時期沉積物中也有較多風塵物質來自南美洲;冰消期氣候快速回暖,西風帶與海洋鋒南移,南美風塵輸入迅速減弱,西風漂流南部分支增強,導致南極半島的冰山及沉積物向東搬運至斯科舍海東南部。南極大洋海洋生物生產力受營養鹽、海水性質、海水運動等環境條件制約,冰消期斯科舍海東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產力較強。
(1)說明大氣環流和海陸輪廓對威德爾海環流形成的影響。
(2)請用“”在圖中畫出海洋鋒位置,并說明海洋鋒位置繪制在該區域的理由。
(3)冰期時斯科舍海東南部海域沉積物主要有來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極大陸和南美洲的風塵物質,請選擇其中一個角度說明其理由。
(4)分析冰消期斯科舍海東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產力較強的原因。
答案精析
1.B 2.D [第1題,據材料分析可知,高值區位于南太平洋東南部,東部海域涌浪流動速率大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小,因此南太平洋東部涌浪流動的方向大致是自東南向西北,B正確。第2題,由材料可知,若南太平洋東部涌浪池內表層海水的流動速度加快,則高緯較低溫度的海水流向低緯海域,利于厄爾尼諾現象衰退,D正確;赤道東太平洋海區海水溫度降低,蒸發減少,沿岸城市降水減少,拉尼娜現象增強,A、B錯誤;厄爾尼諾現象衰退,拉尼娜現象增強,西太平洋海域水溫升高,低壓增強,加快副高北移,我國易出現南旱北澇現象,C錯誤。]
3.C 4.D  [第3題,波浪產生的動力主要是盛行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幾內亞灣7月受西南季風影響,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由于海洋下墊面摩擦力小,所以經過當地海域的夏季風風力較大,風浪較大,波浪能資源最豐富,故選C。第4題,根據等值線判斷規律“凸高為低”可知,虛線框內等值線數值相對較小,說明當地海域波浪相對較小,風力較小。據圖示信息可知,虛線框內有島嶼分布,島嶼會對海面上的風產生一定的阻力,加大摩擦力、減小風力,D正確;大氣環流與周邊海域沒有差別,A錯誤;海灣形態和陸地徑流對海面上的風力影響很小,B、C錯誤。]
5.B 6.B 7.A  [第5題,趕海是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時到海岸灘涂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的行為,故應選擇潮落時進行趕海。該日為2023年12月8日,正處于冬季,14:00左右正值潮落且氣溫適宜,B正確;10:00、22:00潮水水位較高,18:00即將漲潮,趕海時間不足,存在安全隱患,A、C、D錯誤。 第6題,海南島為熱帶季風氣候,冬春季節降水少,河流水量少,晴天多,蒸發旺盛,B正確,C錯誤;此時新英灣河流注入淡水少,海水鹽度較高,曬鹽產量大,D錯誤;新英灣海灣封閉與季節變換無關,A錯誤。第7題,千年古鹽田位于半封閉內灣——新英灣西側,避風,①正確;同時灣內熱帶植被繁茂,可以有效削減海浪的侵蝕,②正確;河流泥沙堆積多,會使鹽田面積減少,③錯誤;海鹽堆積于此,鹽度升高,腐蝕作用較強,④錯誤。故選A。]
8.A 9.D 10.D  [第8題,切薩皮克灣海岸線曲折,多內灣,潮水水位高,從而易倒灌進入河流,選A。第9題,西側匯入河流多,海水鹽度低,受咸潮影響較弱,東側海水鹽度高,咸潮影響強。南部靠近外海,鹽度高,選D。第10題,離岸風能驅動表層海水運動,促進下層咸水向內補償,形成明顯的水體分層。增強的水體分層導致下方的咸水向河流上游伸得更遠并向上補償,導致咸潮加劇 ,選D。]
11.B 12.C [第11題,結合南極地區的氣壓帶、風帶可知,在南極洲外側盛行風帶為極地東風,洋流受極地東風影響,圍繞南極洲向西流動,B正確。第12題,南極環流水溫較低,且圍繞南極洲運動,阻斷低緯度來的暖海水與其內部冷海水交換,阻斷水熱交換,使得南極洲氣溫低,C正確;南極環流為寒流,對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A、B、D錯誤。]
13.(1)在極地東風作用下,形成南極沿岸流;受南極半島阻擋,向北運動;西風作用形成的向東的西風漂流阻擋其北上,又回到威德爾海。
(2)作圖如下:
理由:西風漂流與威德爾海環流交匯處。
(3)來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極大陸:冰期時,氣溫低,南極大陸冰川廣布,從大陸冰架脫離的冰川,其攜帶的碎屑物隨威德爾海環流帶至斯科舍海東南部海域;受海洋鋒影響,流速減慢在該海區沉積。
來自南美洲的風塵物質:冰期時,西風帶北移,南美洲南部干旱的荒漠地區成為重要的風塵源地,在盛行西風的作用下帶至該海域沉積,或帶至南極大陸后,由冰筏 (海上漂浮冰山)帶至該海區。
(4)冰消期氣溫較高,水溫較高,生物生長速度快;氣溫高,該海域浮冰覆蓋面積較少,海面光照更充足;西風漂流南部分支增強,從南極半島帶到該海區的營養物質較多。第一部分 第四章 訓練27 海—氣相互作用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
(2024·湖南永州模擬)海水表面溫度(英文簡稱SST)體現了海洋內、外動力過程及海—氣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其變化深受氣候、陸地地面環境和海水動力作用的影響。下圖示意長江口地區多年月平均氣溫與該河口鄰近海域SST變化曲線。讀圖,完成1~2題。
1.影響長江口鄰近海域SST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氣溫度 B.季風環流
C.長江徑流 D.海水運動
2.該地區海—氣相互作用最弱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9月 D.12月
(2024·河北唐山模擬)海洋表層水體存在一個混合層,混合層內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變化不大。混合層之下為溫、鹽躍層,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均發生急劇變化。海洋調查發現,某次臺風過境期間,我國中沙群島海域的海水溫、鹽結構受到強烈影響(下圖)。據此完成3~4題。
3.與過境前相比,此次臺風過境期間中沙群島海域(  )
A.0~10 m深度海水溫度升高
B.海水混合層厚度明顯減少
C.0~10 m深度海水鹽度穩定
D.海水躍層的溫鹽變化一致
4.此次臺風過境期間,中沙群島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出現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陽輻射減弱
B.海—氣相互作用增強
C.冷鋒系統過境
D.高緯度表層海水流入
(2025·浙江麗水期中)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地海冰大量消融,可能對海—氣相互作用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海域越開闊,升溫越明顯,海面溫度越高,海—氣相互作用越明顯。下圖為“白令海峽區域圖”。完成5~7題。
5.白令海峽的海水常年向南流,與之相關的是(  )
A.東南信風 B.極地東風
C.東北信風 D.盛行西風
6.圖示海—氣相互作用最強的區域為(  )
A.a B.b C. c D.d
7.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白令海峽周邊海冰大量消融產生的影響有(  )
①北極海域海水鹽度增加 ②白令海峽海水向南流動加劇 ③北極海域升溫趨勢明顯 ④全球淡水資源儲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廣東深圳調研)昌昌古城(8°06′S,79°05′W)位于秘魯北部太平洋沿岸,為奇穆王國的首都,于公元850~1470年間逐漸建成,后被印加帝國及西班牙入侵者摧毀,成為世界上遺存最大的土坯城,1986年被列為世界瀕危遺產(核心區面積約6平方千米)。近幾十年來,頻繁的厄爾尼諾現象對昌昌古城的保護帶來重大威脅。右圖是昌昌古城景觀。據此完成8~9題。
8.厄爾尼諾現象對昌昌古城保護帶來的重大威脅是(  )
①風力侵蝕增強 ②雨水沖刷加劇 ③吸濕塌陷崩解 ④低溫收縮開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為應對厄爾尼諾現象對昌昌古城的破壞,應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加全覆蓋遮雨棚 ②建設高立式沙障 ③合理開挖排水溝 ④涂用無害保護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重慶渝中區模擬)統計表明:厄爾尼諾年我國大概率出現暖冬,拉尼娜年我國大概率出現冷冬。暖冬、冷冬的判定是基于整個冬季平均氣溫與常年進行比較。如果全國有一半以上的氣象臺站出現暖冬則定義為全國暖冬。2023~2024年冬季全國暖冬指數為36.7%,即全國有36.7%的站點出現暖冬;全國冷冬指數為15.0%。據此完成10~12題。
10.對我國2023~2024年冬季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
A.整體為暖冬 B.整體為冷冬
C.冷暖冬交替 D.屬正常年份
11.2024年2月下旬,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出現雨雪冰凍天氣的主要原因是(  )
A.厄爾尼諾現象 B.寒潮
C.拉尼娜現象 D.逆溫層
12.2023~2024年暖冬站點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西南地區的原因是(  )
A.空氣干燥,天氣晴朗
B.沿海地區,海洋調節
C.緯度較低,地形屏障
D.高壓控制,氣流下沉
13.(2025·海南三亞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每年10~12月,受盛行風引起的海水運動影響,孟加拉灣西部近岸海域形成高溫水團,為登陸印度半島的熱帶氣旋起到加強作用。下圖示意孟加拉灣10~12月平均表層水溫分布及高溫水團的位置。
(1)分析10~12月孟加拉灣西部海域形成高溫水團且厚度逐漸增大的原因。
(2)簡述高溫水團對即將登陸的熱帶氣旋產生顯著加強作用的機制。
答案精析
1.A 2.B  [第1題,讀圖可知,多年月平均氣溫曲線與SST變化曲線的形狀極為相似,大致呈正相關。因此可推斷大氣溫度對河口鄰近海域海水表面溫度有決定性作用,即大氣溫度的變化,通過海—氣相互作用,從而使SST也發生明顯的響應,A正確。 第2題,當海—氣溫差最小時,海—氣相互作用最弱。讀圖可知,選項中4月海—氣溫差最小,海氣交換最弱,B正確。]
3.C 4.B  [第3題,讀海水溫度變化圖可知,臺風過境期間0~10 m深度海水溫度下降,混合層內海水的溫度變化不大,但深度有所增加,A錯誤;據海水鹽度變化圖可知,臺風過境期間海水鹽度變化不大的深度達40 m,比臺風過境前明顯增加,B錯誤;讀海水鹽度變化圖可知,在臺風過境期間0~10 m深度海水鹽度幾乎是一樣的,說明這一深度范圍海水鹽度穩定,C正確;據海水鹽度變化圖可知,海水躍層的鹽度在臺風前后變化趨勢不一致,D錯誤。 第4題,此次臺風過境期間,中沙群島海域表層海水溫度有明顯的下降。臺風攪動海水,使海水和周圍大氣的熱量交換更加充分,造成表層海水溫度下降,B正確;臺風過境期間是否為白晝沒有信息支撐,無法判斷太陽輻射的變化,排除A;臺風屬于氣旋,與冷鋒關系不大,排除C;沒有信息表明在臺風過鏡期間有高緯度表層海水流入,排除D。]
5.B 6.B 7.C  [第5題,北極地區常年受極地東風影響,導致白令海峽的海水從北冰洋流向太平洋,即常年向南流,B正確。第6題,由材料“一般來說,海域越開闊,升溫越明顯,海面溫度越高,海—氣相互作用越明顯”可知,b處緯度低,海域開闊,且受暖流影響,升溫幅度最大,故海—氣相互作用最強,選B。第7題,全球氣候變暖,白令海峽周邊海冰大量消融,海水鹽度降低,①錯誤;海冰融化,極地地區海平面上升,白令海峽海水向南流動加劇,②正確;海冰融化,海面接受太陽輻射增多,北極海域升溫趨勢明顯,③正確;海冰融化,全球淡水資源儲量有所減少,④錯誤。故選C。]
8.C 9.D [第8題,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赤道附近太平洋東部水溫升高,上升氣流增多,降水增多,雨水沖刷加劇,古城建筑容易吸濕塌陷崩解,②③正確。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該地東南信風減弱,風力侵蝕減弱,降水增多,流水侵蝕加強,收縮開裂減少,①④錯誤。故選C。第9題,昌昌古城面積大,加全覆蓋遮雨棚投資大,而且會破壞古城原始風貌,①錯誤;建設高立式沙障主要用于防治風沙,對防治雨水沖刷作用不大,②錯誤;合理開挖排水溝,涂用無害保護劑可以防止雨水對遺址的破壞,投資較少,對遺址的整體影響較小,③④正確。故選D。]
10.D 11.B 12.A  [第10題,全國有一半以上的氣象臺站出現暖冬則定義為全國暖冬。2023~2024年冬季全國暖冬指數為36.7%,冷冬指數更低,故既不是暖冬也不是冷冬,為正常年份,選D。第11題,厄爾尼諾年我國大概率出現暖冬,不會有冰凍天氣,A錯誤;寒潮過境帶來劇烈降溫,出現冰凍天氣,B正確;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影響小,不可能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因此不是主要原因,C錯誤;逆溫層一般影響對流,與出現雨雪冰凍天氣無關,D錯誤。第12題,暖冬的出現應該與變化的因素有關。緯度、地形、海洋都是相對穩定的因素,B、C錯誤;空氣干燥,天氣晴朗時一般太陽輻射強,氣溫高,A正確;高壓主要對我國北方控制強,華南和西南緯度較低,高壓不是主因,D錯誤。]
13.(1)東北風逐漸增強,加上地轉偏向力影響,驅動孟加拉灣表層高溫海水向岸運動,向岸風導致海面逐漸增高,海水下沉加劇,高溫水團厚度逐漸加大。
(2)高溫水團通過潛熱輸送、長波輻射為熱帶氣旋提供更多能量;海水溫度高,蒸發旺盛,為熱帶氣旋進一步增加水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湖口县| 永善县| 台州市| 太仆寺旗| 本溪市| 高陵县| 泗水县| 乌鲁木齐县| 高州市| 宁城县| 临安市| 永泰县| 兴化市| 若羌县| 镇原县| 定陶县| 南靖县| 堆龙德庆县| 昌吉市| 浮梁县| 馆陶县| 遂昌县| 日喀则市| 张家港市| 宜城市| 南丹县| 黔东| 万全县| 神池县| 芦溪县| 安顺市| 博乐市| 英超| 潞城市| 尼玛县| 嘉善县| 麻栗坡县| 阳谷县| 道真|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