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核心考點 物質的檢驗、鑒別、分離、提純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5 盤錦二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 灼燒聞氣味B 除去CO中的HCl 通過裝有碳酸鈉溶液的洗氣瓶,收集C 驗證Cu、Ag的金屬活動性 將潔凈的銅絲浸入AgNO3溶液中,觀察現象D 鑒別NH4NO3、NaCl兩種固體 取1藥匙,分別加50mL水,振蕩,觀察現象A.A B.B C.C D.D2.(2025 淮南三模)化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下列實驗方案不能解決相應實際問題的是( )選項 實際問題 實驗方案A 改良酸性土壤 向土壤中施加適量熟石灰B 除去碳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 加入足量硝酸鋇溶液C 鑒別黃銅(Cu—Zn合金)與黃金 在空氣中加熱D 鑒別羊毛纖維和滌綸 燃燒法A.A B.B C.C D.D3.(2025 河東區二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除去H2中的CO2 將氣體通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B 檢驗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變質 取樣,滴加BaCl2溶液C 鑒別NaOH、NaCl、NH4NO3三種固體 取樣,分別加水溶解D 分離BaCl2和BaSO4的混合物 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并蒸發濾液A.A B.B C.C D.D4.(2025 岱岳區一模)下列各組離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為無色透明溶液的( )A.Fe3+、Ba2+、OH﹣、Cl﹣B.C.D.5.(2025 洛陽三模)利用家庭廚房中純堿、食鹽、食醋等物質,不能夠完成的實驗是( )A.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B.制取二氧化碳C.檢驗二氧化碳 D.區分食鹽和純堿6.(2025 道里區二模)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A 除去氯化鐵溶液中的鹽酸 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B 區分黃銅和黃金 觀察顏色C 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氯化氫 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D 區分氯化銨溶液和硝酸鈉溶液 分別加入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A.A B.B C.C D.D7.(2025 順德區二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棉花與羊毛 灼燒,聞氣味B 鑒別NaCl與NaOH固體 加水,測溫度變化C 除去水中O2 加熱煮沸D 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2 加入足量的Zn,過濾A.A B.B C.C D.D8.(2025 岱岳區一模)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與分離是重要的實驗技能。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檢驗蒸餾法淡化海水是否成功 取樣,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鑒別稀H2SO4,Ca(OH)2溶液 取樣,分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分離氧化銅和鐵粉 加入足量稀鹽酸,溶解上述實驗方案合理的個數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9.(2025 利州區一模)下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方案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羊毛和棉纖維 分別灼燒聞氣味B 除雜:Fe粉中含少量Cu粉雜質 將足量的稀硫酸加入固體中,充分反應后過濾C 分離:固體硝酸鉀和氯化鈉 加水充分溶解,過濾D 檢驗:CO2和N2 在集氣瓶中分別放入燃燒的木條A.A B.B C.C D.D10.(2025 方城縣二模)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僅用酚酞溶液及同組物質之間反應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A.NaOH H2SO4 HClB.KOH HCl Ca(OH)2C.KOH NaCl Ca(OH)2D.KOH NaCl HCl11.(2025 邯鄲一模)下列圖中除雜正確的是( )操作目的 A.除去CO2 B.除去CO操作目的 C.除去CO D.除去COA.A B.B C.C D.D12.(2025 香河縣模擬)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方法與結論不正確的是( )A.用相互刻畫的方法鑒別黃銅片與銅片,表面上留下痕跡的是銅片B.用pH試紙鑒別稀鹽酸與稀硫酸,pH大的是稀鹽酸C.用燃著的木條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使木條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鑒別固體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溶解前后溫度不變的是氯化鈉13.(2025 鄰水縣二模)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NaOH固體和NH4NO3固體 分別取等量樣品于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水溶解,測量溫度變化B 除去鹽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適量Ba(NO3)2溶液后過濾C 除去CO2氣體中的少量CO 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D 配制50g質量分數16%的NaCl溶液 稱8gNaCl放入燒杯,加50mL水,攪拌A.A B.B C.C D.D14.(2025 邗江區一模)下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實驗方案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稀釋濃H2SO4 將水倒入濃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B 除去CO2中少量HCl氣體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干燥C 鑒別NaOH和NH4NO3固體 取樣,加水溶解,比較溫度的變化D 驗證O2是否收集滿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底部A.A B.B C.C D.D15.(2025 清遠一模)鑒別與除雜是化學常見的實驗,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區分蠶絲和化纖布料 分別取樣品,點燃,聞氣味B 鑒別NaOH固體和NH4NO3固體 取等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等質量水溶解,用手觸摸試管外壁C 除去NaCl溶液中Na2SO4雜質 加入適量的BaCl2溶液后過濾D 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在酒精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燒杯,觀察現象A.A B.B C.C D.D16.(2025春 南京月考)下列各組物質,不用其他試劑就無法區分的是( )A.氨水、酒精、食鹽水B.FeSO4溶液、CuSO4溶液、KMnO4溶液C.銅粉、硫粉、鐵粉D.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17.(2025 沛縣二模)下列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MnO2中含有KCl 分離 溶解、過濾、洗滌、烘干、蒸發結晶B FeSO4中含有雜質CuSO4 除雜 溶解,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蒸發結晶C 氫氧化鈉變質程度 檢驗 加入適量的Ca(OH)2溶液,過濾,向濾液中加酚酞溶液,觀察現象D 羊毛纖維、棉纖維 鑒別 灼燒聞氣味A.A B.B C.C. D.D18.(2025 岱岳區一模)為除去粗鹽中的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等雜質,需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氯化鋇、碳酸鈉等物質,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去除沉淀后,再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得到精鹽水。實驗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的添加順序不可以顛倒B.固體X中含有3種物質C.整個除雜過程中Na2CO3共參與了3個反應D.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19.(2025春 重慶月考)下列化學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檢驗CO2中的CO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剩余氣體依次通過灼熱氧化銅、澄清石灰水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過量的鐵粉并過濾C 分離CaCO3和CaCl2固體 加足量稀鹽酸,過濾,蒸發D 區分氮氣和氧氣 加入灼熱的銅看是否變黑A.A B.B C.C D.D二.填空題(共1小題)20.(2025 周口二模)海水曬鹽所得的粗鹽中,含少量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同學們對該粗鹽進行提純。(1)除去該粗鹽中不溶性泥沙的操作為溶解、 、蒸發結晶;(2)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時,可依次加入過量的Ba(OH)2、Na2CO3溶液,過濾后再向濾液中加入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將溶液蒸發結晶即可。其中,除去MgCl2的化學方程式為 ;加入稀鹽酸的作用是 。中考核心考點 物質的檢驗、鑒別、分離、提純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5 盤錦二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 灼燒聞氣味B 除去CO中的HCl 通過裝有碳酸鈉溶液的洗氣瓶,收集C 驗證Cu、Ag的金屬活動性 將潔凈的銅絲浸入AgNO3溶液中,觀察現象D 鑒別NH4NO3、NaCl兩種固體 取1藥匙,分別加50mL水,振蕩,觀察現象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B【分析】A、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C、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分析。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D、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A、鑒別合成纖維和羊毛可通過灼燒聞氣味的方法,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羊毛,有難聞的刺鼻氣味的是合成纖維,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故A錯誤;B、HCl會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雜質被除去的同時,又引入新的雜質CO2,不符合除雜原則,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故B正確;C、將潔凈的銅絲浸入AgNO3溶液中,可觀察到銅絲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變為藍色,說明金屬活動性Cu>Ag,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故C錯誤;D、取1藥匙,分別加50mL的水,振蕩,NH4NO3溶于水吸熱,溶液溫度降低;NaCl溶于水溫度變化不明顯,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2025 淮南三模)化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下列實驗方案不能解決相應實際問題的是( )選項 實際問題 實驗方案A 改良酸性土壤 向土壤中施加適量熟石灰B 除去碳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 加入足量硝酸鋇溶液C 鑒別黃銅(Cu—Zn合金)與黃金 在空氣中加熱D 鑒別羊毛纖維和滌綸 燃燒法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B【分析】A、根據中和反應的應用,進行分析判斷。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C、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D、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A、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顯堿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選項實驗方案能解決相應實際問題。B、碳酸鈉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硝酸鈉,氯化鈉不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解決相應實際問題。C、黃銅中的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黑色的氧化銅,黃金在加熱條件下不能與氧氣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能解決相應實際問題。D、羊毛纖維燃燒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滌綸燃燒產生特殊氣味,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能解決相應實際問題。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3.(2025 河東區二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除去H2中的CO2 將氣體通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氣瓶B 檢驗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變質 取樣,滴加BaCl2溶液C 鑒別NaOH、NaCl、NH4NO3三種固體 取樣,分別加水溶解D 分離BaCl2和BaSO4的混合物 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并蒸發濾液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A【分析】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B、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C、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D、根據氯化鋇易溶于水,硫酸鋇難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與水,氫氣與氫氧化鈉不反應,應再進行干燥,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氫氧化鈉敞口放置會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與水,氫氧化鈉與氯化鋇不反應,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與氯化鈉,取樣,滴加BaCl2溶液,可以檢驗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是否變質,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C、氫氧化鈉溶解時放熱,溫度升高;氯化鈉溶解時溫度幾乎不變;硝酸銨溶解時吸熱,溫度降低;加水溶解,可以鑒別NaOH、NaCl、NH4NO3三種固體,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D、氯化鋇易溶于水,硫酸鋇難溶于水,溶解、過濾、洗滌濾渣可得到硫酸鋇,蒸發濾液可得到氯化鋇,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4.(2025 岱岳區一模)下列各組離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為無色透明溶液的( )A.Fe3+、Ba2+、OH﹣、Cl﹣B.C.D.【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專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答案】D【分析】pH為10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解:pH=10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Fe3+呈黃色,且Fe3+與OH 能結合成氫氧化鐵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A不合題意;B、H+與OH﹣能結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B不合題意;C、Ca2+、能結合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C不合題意;D、Na+、K+、、Cl 、OH 相互之間不能結合成氣體、水或沉淀,故能大量共存,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還要注意是在堿性溶液中共存。5.(2025 洛陽三模)利用家庭廚房中純堿、食鹽、食醋等物質,不能夠完成的實驗是( )A.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B.制取二氧化碳C.檢驗二氧化碳 D.區分食鹽和純堿【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C【分析】A、根據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純堿能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檢驗二氧化碳應使用澄清石灰水,進行分析判斷。D、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均能與食醋中的醋酸反應,可用食醋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能夠完成該實驗,故選項錯誤。B、純堿能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能夠完成該實驗,故選項錯誤。C、檢驗二氧化碳應使用澄清石灰水,利用家庭廚房中純堿、食鹽、食醋等物質不能夠完成該實驗,故選項正確。D、純堿能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食鹽不能與醋酸反應,可以鑒別,能夠完成該實驗,故選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6.(2025 道里區二模)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A 除去氯化鐵溶液中的鹽酸 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B 區分黃銅和黃金 觀察顏色C 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氯化氫 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D 區分氯化銨溶液和硝酸鈉溶液 分別加入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D【分析】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A、過量的鐵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亞鐵,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黃銅和黃金均為金黃色,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氯化銨溶液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硝酸鈉溶液不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7.(2025 順德區二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棉花與羊毛 灼燒,聞氣味B 鑒別NaCl與NaOH固體 加水,測溫度變化C 除去水中O2 加熱煮沸D 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2 加入足量的Zn,過濾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D【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解答】解:A、灼燒,聞氣味,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是羊毛,產生燒紙氣味的是棉花,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B、加水,測溫度變化,溶于水溫度升高的是NaOH固體,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的是氯化鈉固體,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C、加熱煮沸,溫度升高,氧氣的溶解度減小,能除去水中O2,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D、FeCl2、CuCl2溶液均能與足量的Zn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8.(2025 岱岳區一模)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與分離是重要的實驗技能。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檢驗蒸餾法淡化海水是否成功 取樣,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鑒別稀H2SO4,Ca(OH)2溶液 取樣,分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分離氧化銅和鐵粉 加入足量稀鹽酸,溶解上述實驗方案合理的個數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B【分析】根據檢驗蒸餾法淡化海水是否成功,要檢驗蒸餾后的水是否含有Cl﹣,進行分析判斷。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根據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檢驗蒸餾法淡化海水是否成功,蒸餾后的水若不含Cl﹣,加入硝酸銀不會產生氯化銀白色沉淀,若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淡化失敗,故實驗方案合理。稀硫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變紅,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使石蕊變藍,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實驗方案合理。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實驗方案不合理。稀鹽酸能與鐵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和氧化銅(生成氯化銅和水),無法分離兩者,故實驗方案不合理。故實驗方案合理的個數為2。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9.(2025 利州區一模)下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方案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羊毛和棉纖維 分別灼燒聞氣味B 除雜:Fe粉中含少量Cu粉雜質 將足量的稀硫酸加入固體中,充分反應后過濾C 分離:固體硝酸鉀和氯化鈉 加水充分溶解,過濾D 檢驗:CO2和N2 在集氣瓶中分別放入燃燒的木條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A【分析】A、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C、根據硝酸鉀和氯化鈉都易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棉纖維灼燒有燒紙的氣味,用分別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鑒別,故選項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B、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銅與稀硫酸不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硝酸鉀和氯化鈉都易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過濾,不能達到分離固體硝酸鉀和氯化鈉的目的,故選項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二氧化碳和氮氣都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均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現象相同,不能檢驗CO2和N2,故選項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0.(2025 方城縣二模)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僅用酚酞溶液及同組物質之間反應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A.NaOH H2SO4 HClB.KOH HCl Ca(OH)2C.KOH NaCl Ca(OH)2D.KOH NaCl HCl【考點】酸、堿、鹽的鑒別.【專題】物質的鑒別題.【答案】D【分析】根據酚酞溶液能將堿性溶液鑒別出來,物質間反應時應有不同的現象才能鑒別出來進行分析。【解答】解:A、NaOH溶液顯堿性,H2SO4、HCl溶液均顯酸性,各取少許三種溶液,分別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的是NaOH溶液,不變色的是H2SO4、HCl溶液;再將沒有變色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入變紅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均能使紅色褪去,無法鑒別硫酸、鹽酸,故A錯誤;B、KOH、Ca(OH)2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HCl溶液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變紅;各取少許三種溶液,分別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的是KOH、Ca(OH)2,不變色的是HCl溶液,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鹽酸,兩溶液的顏色均褪去,不能鑒別,故B錯誤;C、KOH、Ca(OH)2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NaCl溶液顯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三者之間兩兩不反應,不能鑒別,故C錯誤;D、KOH顯堿性,HCl顯酸性,NaCl顯中性;各取少許三種溶液,分別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的是KOH,不變色的是HCl、NaCl溶液;再將NaCl、HCl溶液分別滴加至變紅色的溶液中,能使紅色褪去的是稀鹽酸,不能使紅色褪去的是氯化鈉溶液,可以鑒別,故D正確;故選:D。【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被鑒別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出現不同的現象即可鑒別。11.(2025 邯鄲一模)下列圖中除雜正確的是( )操作目的 A.除去CO2 B.除去CO操作目的 C.除去CO D.除去COA.A B.B C.C D.D【考點】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專題】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答案】A【分析】根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來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碳高溫反應生成一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且沒有引入新雜質,故A正確;B.一氧化碳在空氣中點燃,后二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引入新雜質。且一氧化碳含量過低,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無法點燃混入的一氧化碳,故B錯誤;C.澄清石灰水不和一氧化碳反應,和二氧化碳反應,除去要保留的物質,故C錯誤;D.一氧化碳不和石蕊溶液反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應,不能達到除去一氧化碳的目的,故D錯誤;故選:A。【點評】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及除雜的原則即可解答本題。12.(2025 香河縣模擬)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方法與結論不正確的是( )A.用相互刻畫的方法鑒別黃銅片與銅片,表面上留下痕跡的是銅片B.用pH試紙鑒別稀鹽酸與稀硫酸,pH大的是稀鹽酸C.用燃著的木條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使木條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鑒別固體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溶解前后溫度不變的是氯化鈉【考點】酸、堿、鹽的鑒別;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專題】物質的鑒別題.【答案】B【分析】A、根據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合金的純金屬的硬度大來分析;B、根據稀鹽酸和稀硫酸都顯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來分析;C、根據氧氣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來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使溶液溫度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基本不變來分析。【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合金的純金屬的硬度大,則黃銅(銅鋅合金)的硬度大,表面留下劃痕的是銅片,故選項說法正確。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顯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不能用pH試紙鑒別稀鹽酸與稀硫酸,故選項說法不正確。C、氧氣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能用燃著的木條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正確。D、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使溶液溫度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基本不變,能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鑒別固體氯化鈉和氫氧化鈉,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3.(2025 鄰水縣二模)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NaOH固體和NH4NO3固體 分別取等量樣品于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水溶解,測量溫度變化B 除去鹽酸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適量Ba(NO3)2溶液后過濾C 除去CO2氣體中的少量CO 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D 配制50g質量分數16%的NaCl溶液 稱8gNaCl放入燒杯,加50mL水,攪拌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A【分析】A、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C、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D、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分析。【解答】解:A、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使溶液溫度升高;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分別取等量樣品于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水溶解,測量溫度變化,可以鑒別這兩種固體,能達到實驗目的,故正確。B、硫酸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雖然除去了硫酸,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錯誤。C、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一氧化碳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會把主要物質二氧化碳除去,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錯誤。D、配制50g質量分數16%的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0g×16%=8g,需要水的質量為50g 8g=42g,水的體積為42g÷1g/mL=42mL,而不是50mL水,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4.(2025 邗江區一模)下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實驗方案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稀釋濃H2SO4 將水倒入濃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B 除去CO2中少量HCl氣體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干燥C 鑒別NaOH和NH4NO3固體 取樣,加水溶解,比較溫度的變化D 驗證O2是否收集滿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底部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C【分析】A、根據稀釋濃硫酸的方法來分析;B、根據氣體的性質以及除雜方法來分析;C、根據物質的性質與鑒別方法來分析;D、根據氧氣的驗滿方法來分析。【解答】解:A、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使熱量快速散失,切不可將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以防發生危險。故A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氯化氫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B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取樣,加水溶解,比較溫度的變化可以鑒別氫氧化鈉和硝酸銨固體。故C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D、驗證氧氣是否收集滿,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故D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5.(2025 清遠一模)鑒別與除雜是化學常見的實驗,下列實驗方案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區分蠶絲和化纖布料 分別取樣品,點燃,聞氣味B 鑒別NaOH固體和NH4NO3固體 取等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等質量水溶解,用手觸摸試管外壁C 除去NaCl溶液中Na2SO4雜質 加入適量的BaCl2溶液后過濾D 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在酒精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燒杯,觀察現象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D【分析】A、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B、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C、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D、根據干燥的冷燒杯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蠶絲(蛋白質纖維)燃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且燃燒后殘留物易碎;化纖(合成纖維)燃燒時有塑料味,且會熔化滴落,可以區分,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B、NaOH溶解時放熱,試管外壁會明顯發熱,NH4NO3溶解時吸熱,試管外壁會變涼,可以區分,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C、氯化鋇與適量的硫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再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目的。D、在酒精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燒杯,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說明酒精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6.(2025春 南京月考)下列各組物質,不用其他試劑就無法區分的是( )A.氨水、酒精、食鹽水B.FeSO4溶液、CuSO4溶液、KMnO4溶液C.銅粉、硫粉、鐵粉D.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物質的鑒別題.【答案】D【分析】A、根據氨水有刺激性氣味,酒精有特殊香味,食鹽水無味來分析;B、根據FeSO4溶液呈淺綠色,CuSO4溶液呈藍色,KMnO4溶液呈紫紅色來分析;C、根據銅粉呈紅色,硫粉呈黃色,鐵粉呈黑色來分析;D、根據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都是無色溶液,且三種物質相互混合時,無明顯現象來分析。【解答】解:A、氨水有刺激性氣味,酒精有特殊香味,食鹽水無味,能用聞氣味的方法來區分,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FeSO4溶液呈淺綠色,CuSO4溶液呈藍色,KMnO4溶液呈紫紅色,能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來區分,故選項不符合題意。C、銅粉呈紅色,硫粉呈黃色,鐵粉呈黑色,能用觀察顏色的方法來區分,故選項不符合題意。D、稀鹽酸、稀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都是無色溶液,且三種物質相互混合時,無明顯現象,不用其他試劑就無法區分,故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7.(2025 沛縣二模)下列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MnO2中含有KCl 分離 溶解、過濾、洗滌、烘干、蒸發結晶B FeSO4中含有雜質CuSO4 除雜 溶解,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蒸發結晶C 氫氧化鈉變質程度 檢驗 加入適量的Ca(OH)2溶液,過濾,向濾液中加酚酞溶液,觀察現象D 羊毛纖維、棉纖維 鑒別 灼燒聞氣味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C【分析】A、根據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C、根據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進行分析判斷。D、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A、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可通過溶解、過濾、將濾渣洗滌、烘干得到二氧化錳,將濾液蒸發結晶可得到氯化鉀,故選項實驗能達到目的。B、溶解,加入過量的鐵粉,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再過濾,蒸發結晶,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能達到目的。C、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無法證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目的。D、羊毛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棉纖維灼燒有燒紙的氣味,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能達到目的。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8.(2025 岱岳區一模)為除去粗鹽中的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等雜質,需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氯化鋇、碳酸鈉等物質,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去除沉淀后,再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得到精鹽水。實驗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的添加順序不可以顛倒B.固體X中含有3種物質C.整個除雜過程中Na2CO3共參與了3個反應D.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考點】氯化鈉與粗鹽提純.【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答案】B【分析】粗鹽中含氯化鎂、硫酸鈉、氯化鈣等雜質,粗鹽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過量氯化鋇、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過量的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則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的固體X中含有硫酸鋇、氫氧化鎂、碳酸鈣和碳酸鋇,溶液Y中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向溶液Y中加適量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充分反應后得到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經過蒸發得到氯化鈉。【解答】解:A、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氯化鋇和碳酸鈉溶液的添加順序不可以顛倒,碳酸鈉與過量的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如果氯化鋇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的添加順序顛倒,則過量的氯化鋇不能被除去,會導致最終得到的氯化鈉中混有氯化鋇雜質,說法正確,故錯誤;B、由分析可知,固體X中含有硫酸鋇、氫氧化鎂、碳酸鈣和碳酸鋇4種物質,說法錯誤,故正確;C、由分析可知,整個除雜過程中Na2CO3共參與了3個反應,即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過量的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說法正確,故錯誤;D、由分析可知,溶液Y中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向溶液Y中加適量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充分反應后得到氯化鈉溶液,則加入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說法正確,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粗鹽的提純等知識,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19.(2025春 重慶月考)下列化學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檢驗CO2中的CO 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剩余氣體依次通過灼熱氧化銅、澄清石灰水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過量的鐵粉并過濾C 分離CaCO3和CaCl2固體 加足量稀鹽酸,過濾,蒸發D 區分氮氣和氧氣 加入灼熱的銅看是否變黑A.A B.B C.C D.D【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專題】實驗設計題.【答案】C【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C、根據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兩種氣體性質的不同,設計的方案能出現兩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象,才能達到一次鑒別出兩種氣體的目的。【解答】解:A、將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一氧化碳與氫氧化鈉不反應,剩余氣體再依次通過灼熱氧化銅、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能檢驗CO2中的CO,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B、加過量的鐵粉,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鐵、銅,能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且不引入新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C、加足量稀鹽酸,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得到氯化鈣和鹽酸的混合溶液,鹽酸在蒸發過程中會變成氯化氫氣體逸散出去,最終得到氯化鈣固體,不能分離得到碳酸鈣固體,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加入灼熱的銅,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固體變黑,而氮氣與銅不反應,無明顯現象,可以區分,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的難點,明確實驗原理、熟練掌握所涉及物質的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二.填空題(共1小題)20.(2025 周口二模)海水曬鹽所得的粗鹽中,含少量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同學們對該粗鹽進行提純。(1)除去該粗鹽中不溶性泥沙的操作為溶解、 過濾 、蒸發結晶;(2)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時,可依次加入過量的Ba(OH)2、Na2CO3溶液,過濾后再向濾液中加入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將溶液蒸發結晶即可。其中,除去MgCl2的化學方程式為 MgCl2+Ba(OH)2=Mg(OH)2↓+BaCl2 ;加入稀鹽酸的作用是 除去NaOH和Na2CO3 。【考點】氯化鈉與粗鹽提純.【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答案】(1)過濾;(2)MgCl2+Ba(OH)2=Mg(OH)2↓+BaCl2;除去NaOH和Na2CO3。【分析】氫氧化鋇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鋇,氫氧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過濾得到的濾液中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過量的碳酸鈉;加入足量稀鹽酸,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解答】解:(1)泥沙不溶于水,先溶解粗鹽,過濾除去不溶性泥沙,然后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則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的步驟有:溶解、過濾、蒸發結晶;故答案為:過濾;(2)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時,可依次加入過量的Ba(OH)2、Na2CO3溶液,氫氧化鋇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鋇,可除去氯化鎂,化學方程式為MgCl2+Ba(OH)2=Mg(OH)2↓+BaCl2,氫氧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過濾得到的濾液中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過量的碳酸鈉;加入足量稀鹽酸,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其作用是除去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故答案為:MgCl2+Ba(OH)2=Mg(OH)2↓+BaCl2;除去NaOH和Na2CO3。【點評】本題屬于物質的除雜,綜合性較強,在除去雜質時要注意通過離子間的反應把離子轉化為沉淀和氣體除去,但要注意加入試劑的量,最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