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核心考點 信息給予題一.科普閱讀題(共20小題)1.(2025 興隆臺區模擬)閱讀下面文章。氨能——未來清潔新能源通常情況下,氨氣(NH3)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氨水呈堿性,氨氣常溫加壓即可被液化。工業合成氨歷史已有一百多年,其反應原理如圖1所示:氫氣(H2)和氮氣(N2)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經催化合成NH3.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氨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它在純氧中可以完全燃燒,只生成水和氮氣。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將水電解制備出綠氫,再與氮氣合成的氨被稱為“綠氨”。綠氨的生產過程不依賴化石能源,其原料來源廣泛,生產成本低,可大規模生產,且儲運便捷、安全可靠,是理想的零碳能源載體。在將來,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電池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液氨有望取代液氫成為新一代綠色能源。回答下列問題。(1)氨氣發生泄漏時容易被察覺是因為該氣體有 ,根據氨氣的物理性質,氨氣泄漏可立即用 吸收。(2)氨氣被壓縮成液氨時只是分子間的 發生了變化。(3)依據圖1,上述流程中“分離、利用”的目的是 。(4)寫出合成NH3的化學方程式: ;當消耗30噸氫氣時,理論上生成氨氣的質量是 噸。(5)與利用化石能源獲得氨'氣相比,綠氨的優勢為 。(6)依據圖2數據,按下列條件進行合成氨反應,若要達到氮含量達到40%,你建議工廠選用的合成氨環境條件是 (填字母)。A.300℃低壓B.500℃高壓(7)科學家最新研制了常溫、常壓下電解法合成氨的方法,原理如圖3所示。電源的正極會產生氧氣,負極會產生氨氣。反應所得氧氣與氨氣的質量比遠大于理論值,可能的原因是 (寫一點即可)。2.(2025 包河區二模)酸奶,是以牛奶為原料,滅菌后添加乳酸菌發酵,冷卻灌裝的一種牛奶制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酸奶的酸度會影響口感,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為70~100°T(T數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研究員測試了保存溫度對酸奶酸度的影響,如圖所示。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胃腸道菌群,保證乳酸菌活性至關重要。此外,酸奶還具有提高食欲,促進人體對蛋白質、鈣、鎂等吸收,降低膽固醇等功效。據文請回答下列問題。(1)酸奶中的“鈣”指的是 (填“單質”、“原子”或“元素”)。(2)酸奶有酸味主要是因為發酵時產生了一種有機酸——乳酸。取少量乳酸溶液,滴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 。(3)由圖可知,37℃時,若要酸奶酸度在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圍,保存天數最好不超過 。A.1B.3C.5D.6(4)由圖可知,保存溫度與酸奶酸度關系是 。(5)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酸奶加熱后飲用營養價值更高B.酸奶能促進人對蛋白質的吸收C.喝完酸奶后應及時刷牙或漱口3.(2025 和平區二模)閱讀下面文章。紅肉火龍果甜甜的,口感超級棒。吃多了排出的尿液可能是紅色。紅尿的“幕后推手”一甜菜紅素,它非常喜歡“溶”在水里,大部分甜菜紅素直接通過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紅肉火龍果采摘后常溫貯藏3天,其鱗片就會出現黃化、萎蔫。保鮮困難的原因主要是:火龍果在破損或溫度不當時,易腐爛、發酸或霉變;微生物入侵,會加速腐敗;呼吸作用旺盛,溫度升高果肉軟化、口感變差,加速腐爛?;瘕埞墓ず凸夂卸喾友趸福≒PO),導致暴露在空氣中的果肉發生褐變(顏色變深),酸性環境可抑制酶促褐變、抑制微生物生長。高糖分也會抑制微生物生長。將火龍果加工成飲料時,受加工條件影響會導致產品顏色改變或褪色。用果汁含量為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做實驗,一些實驗數據如圖表所示。影響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的因素pH 3.0 6.0 7.0 8.0 9.0 10.0顏色 紫紅 紫紅 淺紫 淺紫 黃綠 黃綠溫度/℃ 20 50 60 70 90 10顏色 紫紅 玫瑰紅 紅色 粉紅 橙黃 淺黃加熱時間/h 0.0 1.0 1.5 2.0 2.5 3.0顏色 紫紅 紫紅 淺紫紅 淺紫紅 淺紫紅 淺紫紅回答下列問題。(1)吃了紅肉火龍果尿液變紅的原因是 。(2)紫薯中含有花青素,使果肉呈紫色。吃了蒸煮后的紫薯,尿液卻不會變色,推測花青素的化學性質是 。(3)為延長火龍果的保鮮期,可采用下列方法:①完整果:保鮮膜包裹后置于7~10℃冰箱,可保存1﹣2周。請從微觀粒子的角度解釋低溫保存的原理 ;保鮮膜包裹的目的是 。②切開果:在果肉表面涂抹 (填可食用的物質),密封冷藏并在24小時內食用。(4)長期保存紅肉火龍果,方法可行的是 (填序號)。A.冷凍B.制成果干C.加糖制成果醬(5)依據如表回答:①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滴入pH為9.5的Na2CO3溶液中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 。②加工火龍果汁時要注意調控 等因素,才能保證火龍果汁顏色不變。(6)吸光度A越大,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越深。由圖可知,火龍果汁應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4.(2025 福山區一模)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倍受關注。(1)汽車烤漆工藝既能助力新能源汽車的美觀,更能防止車身生銹,其防銹原理是 。(2)充電樁給新能源汽車充電,是將電能轉換成 能。(3)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靈魂,不同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如圖1所示其中含磷酸鐵(FePO4)、磷酸亞鐵鋰(LiFePO4)的鋰電池具有輕便、能量密度高的突出優點。①磷酸鐵鋰電池外殼常用的材料大體分為三種:塑料、鋼殼和鋁殼,其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磷酸亞鐵鋰中,鋰元素顯+1價,則磷元素的化合價為 。②依據圖1,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是 。(4)汽車廢舊鋰離子電池是“城市礦山”,回收利用方法有火法和濕法。磷酸鐵鋰電池濕法回收流程如圖2所示。①“預處理”拆解電池所得材料中含鐵片、銅、鋁、碳等?!八峤鼻?,將材料粉碎宜在氮氣氛圍中進行,原因是 ,采用硫酸“酸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任寫一個)。②“除雜”后得Li2SO4溶液,加 (寫化學式)發生復分解反應可得碳酸鋰沉淀。③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濕法對比,火法的缺點是 (寫出一點)。5.(2025春 香坊區期中)【科普閱讀】CO2去除系統是空間站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中一個重要的再生系統,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態胺吸附和分子篩吸附等方式。LiOH去除利用了LiOH與CO2反應生成Li2CO3和水來去除CO2,由于LiOH不可生,該方法目前多用于短期載人航天任務。固態胺能大量吸附CO2,且可在真空條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長期載人航天任務。分子篩中的吸附劑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強,且能在高溫條件下再生,因此多應用在多人、長期航天任務中。研究發現,CO2分壓和溫度對CO2吸附量有影響,如圖1所示。水會影響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對沸石進行干燥處理。相同溫度下,干燥時間對不同種類沸石CO2吸附量的影響如圖2。科學家們會依據任務持續時間、成員人數及對應的消耗品、設備質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CO2去除技術,以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1)目前航天器中的CO2去除技術有① (寫一種),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② 。(2)寫出LiOH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 。1kgLiOH可吸收約0.9kgCO2,這是利用LiOH與CO2反應時② :44的定量關系計算得出的。(3)分析圖1,可得出結論的結論是:在相同溫度下,CO2分壓① ,CO2吸附量越大。分析圖2可知,同一溫度下,干燥時間相同時,沸石A的CO2吸附量② 沸石B的CO2吸附量(填“<”或“>”)。(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載人航天任務B.固態胺能大量吸附CO2,且可在真空條件下再生,可用于中長期載人航天任務C.分子篩對CO2的吸附能力弱,且不可循環利用,多用于長期航天任務6.(2025 廣東模擬)硫元素以硫化物、硫酸鹽、有機硫和單質硫等形式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硫在某些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以H2S和SO2的形式存在,這些物質經過光化學反應,產生了S8和H2SO4;硫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48%,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非金屬元素,其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如圖所示。硫還存在于人體中,是甲硫氨酸(C5H11O2NS)和半胱氨酸(C3H7NO2S)等氨基酸的組成元素。硫是植物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元素,可以通過施加硫肥(硫磺或可溶性硫酸鹽溶液)補充。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主要由硫磺、硝酸鉀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1)短文中光化學反應生成的硫單質的化學式是 。(2)甲硫氨酸(C5H11O2NS)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其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3)試寫出一種能增強抗倒伏能力的化肥: (填化學式)。(4)黑火藥燃爆會生成K2S、N2和CO2,寫出黑火藥燃爆的化學方程式: 。(5)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字母)。A.過程Ⅰ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B.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減少SO2排放C.含硫有機物和含硫無機物可相互轉化D.過程Ⅱ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7.(2025 房山區一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天然、保健飲料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葉的組成成分多,重要的有茶多酚、咖啡因等。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輻射、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能。茶多酚為白色固體,味澀,易溶于水,潮濕空氣中易被氧化,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不同類別茶葉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員選取不同類別的茶葉品種進行實驗,結果如圖1。不同的沖泡溫度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員選取某品牌綠茶在其他條件相同下進行實驗,結果如圖2。不同的沖泡次數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員選取某品牌紅茶1g連續沖泡6次,每次沖泡時間和實驗結果如圖3。日常喝茶時,需要注意泡茶的水溫、次數等,即泡即飲,充分發揮茶葉保健功能。(原文作者羅婧、米智等,有刪改)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茶多酚的一條物理性質 。(2)圖1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葉種類是 。(3)由圖2得出的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實驗研究的溫度范圍內,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填“對”或“錯”)。①茶是一種保健飲品。 ②茶沖泡幾次后,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明顯降低。 (5)日常喝茶時,要即泡即飲,從茶多酚性質角度解釋其原因 。8.(2025 開原市二模)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太陽能的利用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其他物質,某種光催化分解水的過程如圖一所示,產生的H2在一定條件下與CO2反應合成液態燃料甲醇(CH3OH)。也可以在太陽光照下,通過光催化將H2O、CO2直接轉化為CH3OH、H2、CO、CH4等太陽能燃料(圖二)。另外,還可以利用照明燈、人體散發的熱量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我國研發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Bi2Te3)/纖維素復合熱電膜電池”,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利用體表散熱為藍牙耳機、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圖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化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B.生活中的廢熱無法利用C.碲和鉍都屬于金屬元素D.化學與新能源開發密切相關某種光分解水的過程如圖一所示。(2)該反應最終的生成物是 ;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的優點是 。(3)在轉化過程中Fe3O4和FeO可循環利用,23.2kg的Fe3O4可產生FeO的質量為 kg。圖二通過光催化得到CH3OH、H2、CO、CH4等太陽能燃料。(4)太陽能燃料中的CO與CO2化學性質不同,請從微觀角度解釋 。(5)太陽能燃料中的CH3OH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6)圖三是將人體散發的熱能轉化為 能。展望能源的新發展,也要了解和充分利用現有技術。(7)被廣泛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構造如下圖,圖中所示物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太陽能電池板中多處使用合金,與純金屬相比,合金具有的優點有 。9.(2025 丹東模擬)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相關問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鋰離子(Li+)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的遷移來實現多次循環的充電和放電。充電過程中,外界能量(如電能)被儲存到電池中,鋰離子從正極遷移到負極;放電過程中,儲存的能量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出來,鋰離子從負極遷移回正極,提供電力驅動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這些材料共同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1)如圖所示,該過程應為鋰離子電池 (選填“充電”或“放電”)過程;充電和放電過程是 能與電能之間的能量轉化。(2)電池的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這是利用石墨能 的物理性質;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二者差異較大的是 (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3)電池正極材料成本最高,主要有鈷酸鋰、鈷鎳錳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鈷酸鋰(化學式為LiCoO2)中Li的化合價為+1,Co的化合價為 。(4)不同正極材料的“質量能量密度”和“充放電循環次數”如下列表格所示。正極材料 質量能量密度(瓦時/千克) 充放電循環次數(標準充放電條件下)鈷酸鋰 150~200 500﹣800鈷鎳錳酸鋰 150~300 1000﹣2000錳酸鋰 100~120 500﹣1000磷酸鐵鋰 90~160 2000﹣5000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正極材料是 的電池,使用壽命較長;質量能量密度表示電池每千克質量能存儲的能量,直接影響設備持續使用的時間和重量,表格中數據說明正極材料是 的電池,持續工作(即續航)能力較強;除表格中兩項指標外,電池的開發研究還要考慮的關鍵性能是 。(5)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是駕駛體驗好、節省石油和 (答一點)。10.(2025 江陰市二模)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相關問題。二維材料家族二維材料是僅有一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的新型材料,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成為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二維金屬材料一般由單層金屬排列而成:二維非金屬材料一般由單層原子以蜂窩狀結構排列而成(如圖)。表 常見二維材料性能比較表材料 導電性 導熱性 強度 其他特性石墨烯C 是銅的100倍(受溫度影響) 是銅的2倍(約5000W/m K) 柔韌透明 化學穩定二維金屬銅Cu 是塊狀銅的1.2倍 與塊狀銅相近(約400W/mK) 是塊狀銅的10倍 易氧化,需真空保護六方氮化硼h﹣BN 絕緣體(幾乎不導電) 高導熱(約600W/m K) 與石墨烯接近 耐高溫,絕緣性優異二硫化鉬MoS2 半導體(可調控導電性) 低導熱(約50W/m K) 是鋼的5倍 發光特性,適合光電應用制備方法機械剝離法:適用于層間作用力弱的材料(如石墨→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可大規模制備石墨烯,但需高溫(1000℃以上)。原子層沉積(ALD):用于二維金屬(如銅等原子間作用力強的物質),需真空環境防止氧化。材料的性能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例如石墨烯的電導率在某溫度范圍內變化情況如圖。應用場景高效散熱:六方氮化硼的高導熱性,用作手機芯片散熱膜。超強材料:二維金屬銅的高強度,有望替代傳統金屬導線。柔性電子:石墨烯的高導電+透明特性,用于可折疊觸摸屏。環保領域:石墨烯薄膜可高效過濾海水鹽分,比傳統膜快10倍。(1)下列物質屬于二維材料的是 (填序號)。a.1毫米厚銅片b.石墨烯c.六方氮化硼(2)二維金屬銅在空氣中被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3)如表中各種二維材料的性質存在差異,從微觀角度解釋: 。(4)圖中,200﹣619℃時石墨烯的電導率受溫度影響情況為: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序號)。a.機械剝離法適用于所有二維材料制備;b.石墨烯可應用于折疊電子產品等領域;c.二硫化鉬可作為納米級芯片制造所用半導體的備選材料。11.(2025 孝昌縣一模)閱讀科普短文。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備受關注,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靈魂。磷酸亞鐵鋰(LiFePO4)的鋰電池具有輕便、比能量高的突出優點,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電池。生產該電池時,在電池材料中添加適量的石墨烯(單層石墨)做導電劑,可有效提高電池的性能。為此,科研團隊就石墨烯含量對LiFePO4粉末電阻的影響展開研究,研究結果如圖1所示。氫能源汽車是通過車內收集的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為原料的燃料電池產生電力,該電力來源于氫氧反應(如圖2),而不是來自于車內自備的蓄電池。(1)氫能源屬于 (填“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添加適量的石墨烯能有效提高電池的性能,據此推測石墨烯具有良好的 性能。(3)如圖1分析石墨烯含量對LiFePO4粉末電阻影響的數據,電池性能最佳的是 (填字母標號)。(4)如圖2氫能源汽車的電力來源于在催化劑作用下的氫氧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2.(2025 湘西州模擬)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來飛到東”,是很多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皆會唱的一首兒歌,“螢火蟲,掛燈籠”指的是螢火蟲尾部發生的一種生物發光現象,其大致反應原理為:熒光素(Luciferin)在熒光素酶(Luciferase)的催化作用下,與氧氣(O2)、ATP(三磷酸腺苷)和鎂離子(Mg2+為輔因子)反應,生成氧熒光素(Oxyluciferin)、二氧化碳(CO2)、水(H2O)、AMP(腺苷一磷酸)、焦磷酸(PPi),并釋放出光能。發生的反應式分為兩步:第一步:熒光素+ATP→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PPi(焦磷酸)第二步: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O2→氧熒光素+CO2+AMP+光(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是生成物B.該反應過程放出了熱量C.反應后熒光素酶的質量減輕了D.該反應發生了氧化反應(2)請你寫出發生的總的反應式 。(3)“螢火蟲,掛燈籠”這首兒歌對于你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我們現在也很少看到螢火蟲了,都是環境污染惹的禍,請你提一條保護環境的建議 。13.(2025 鹽田區二模)【科普閱讀】——煤炭的開采與利用Ⅰ.古代科技①采煤包括探煤、排氣、挖煤。煤層出現時,毒氣冒出能傷人??梢詫⒋笾窈喌闹泄濊復ǎ骷庵窈喣┒?,插入煤層,毒氣便通過竹簡往上空排出。②運載兩千多斤鐵礦石,以煤炭為燃料,四個人通過風箱一起從爐底鼓風,最終將礦石熔煉成生鐵。(1)“探煤”:煤炭可以分為明煤、碎煤和末煤,它們主要由 元素(填名稱)組成,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排氣”:煤礦中“毒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古人能用竹筒排出“毒氣”的原因是 ?!岸練狻蹦軅耍茰y“毒氣”中可能存在的一種含碳物質是 (填化學式)。(3)“煉鐵”:爐底鼓入與礦物逆流而行的空氣,“逆流而行”的目的是 ;熔煉獲得的生鐵的硬度比純鐵 (填“大”或“小”)。Ⅱ.現代科技為了助力“碳中和”目標,我國目前推廣了“煤與瓦斯共采技術”,該技術分為兩步。第一步,進行瓦斯預抽采。在采煤前通過鉆孔抽取煤層氣,降低井下瓦斯爆炸風險。第二步,進行瓦斯資源化利用。抽采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可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氫氣,同時產生一氧化碳,實現“變害為寶”。我國每年通過瓦斯利用減少碳排放超1億噸。(4)根據題目信息,寫出瓦斯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從生產生活出發,列舉一條助力“碳中和”目標的措施: 。14.(2025 合肥一模)學習強國App推出了《每日辟謠》專題,提到檸檬水的幾個誤區。【流言1】:喝檸檬水會長結石喝檸檬水并不會促進結石形成。結石從成分來看以草酸鈣為主,飲食中存在的大量草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結石的形成,但檸檬中并不含草酸。檸檬中含有的檸檬酸(化學式為C6H8O7)在腸道內的微酸性特質,能促進鈣、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的吸收,對健康有益。【流言2】:不能用熱水泡檸檬熱水沖泡檸檬并不會造成營養流失,反而會激發其獨有的味道。所以可以用適當熱一點的水沖泡檸檬,待到冷卻后品嘗口感更佳。日常沖泡時,要選用新鮮檸檬帶皮切薄片,1片可沖泡1L水左右,沖泡2~3次后可更換。檸檬水雖好,但盡量不要空腹喝,每日飲用也需適量。(1)檸檬酸具有酸的通性,請設計實驗證明檸檬水顯酸性: 。(2)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CaC2O4),草酸鈣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3)檸檬切片,用熱水沖泡后能更快聞到果香味,請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 ,剛泡出的檸檬水較酸,當沖泡2~3次后,檸檬水的pH將 (填“變大”或“變小”)。(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A.檸檬水口感很好,可代替飲用水長期飲用B.檸檬酸在腸道內的微酸性特質,對健康有益C.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聽到一些謠言,要學會運用科學知識分辨,做到不傳謠、不信謠15.(2025 海州區一模)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銅、鐵、鋅、鋁及其合金等是生活中常用的傳統金屬材料,這些金屬在空氣中與氧氣、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作用,都會生銹,保護金屬資源至關重要。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活潑,理應更容易銹蝕,但由于在鋅的表面會生成一層致密的堿式碳酸鋅,而不易進一步銹蝕。常用的白鐵皮就是在薄鋼板表面鍍上一層鋅,可以有效防止鋼鐵生銹。近年來,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更新換代、合成材料的層出不窮、復合材料的異軍突起、功能材料的出現,都在各行各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復合材料一般由起黏結作用的基體和起增強作用的增強體構成。這類材料集中了組成材料的優點,具有更優異的綜合性能。石墨烯(C)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它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它的厚度只有0.335nm,是目前為止最薄的單層二維納米碳材料。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和導熱性等。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工業上可采用甲烷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的應用前景會十分廣闊。(1)圖1是鍍鋅鐵片截面的示意圖。將一片鍍層完整的鍍鋅鐵片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生成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①oa段是堿式碳酸鋅與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Zn2(OH)2CO3+4HCl=2X+3H2O+CO2↑,其中X的化學式為 。②根據提供的數據計算這片鍍鋅鐵片中含鐵 g。③常用的白鐵皮當鍍層破損時,仍然可以延緩鐵基體銹蝕的原因是 。(2)航天員出艙活動時佩戴的反光鏡采用光學級鋁基碳化硅技術,鋁基碳化硅是以鋁合金為基體,碳化硅為增強材料制成的,它屬于 材料。(3)工業上生產石墨烯的化學方程式為 ?!?mm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說明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具有的性質是 。(4)含有石墨烯紡織面料制成的衣服,在低溫情況下對人體的好處是 。(5)下列關于石墨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B.石墨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燃燒C.石墨烯和石墨是同一種物質(6)上文中的材料分為幾類?請寫出一種你熟悉的合成材料的名稱 。16.(2025 細河區一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味精是常用的增鮮調味品,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C6H8NO4Na),其為白色柱狀晶體,易溶于水。谷氨酸鈉與胃酸作用生成氯化鈉和谷氨酸(C6H9NO4),鮮味減弱。谷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蔂I養皮膚和毛發,醫學上可治療疾病。味精的鮮味受什么因素影響呢?經實驗測定發現,味精受熱后會生成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且有輕微毒性。下表表示焦谷氨酸鈉含量與加熱溫度、加熱時間的關系。加熱時間/小時 100℃ 107℃ 115℃0.5 0.3 0.4 0.71.0 0.6 0.9 1.42.0 1.1 1.9 2.84.0 2.1 3.6 5.7實驗表明,味精的鮮味與水溶液的酸堿度有關,當pH在5.5~8.0時,鮮味最強;當pH小于4.0時鮮味會減弱。研究還表明,味精能造成嬰幼兒缺鋅,3個月內乳母和嬰幼兒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從物質分類角度,谷氨酸鈉屬于 (填“氧化物”“酸”“堿”或“鹽”);組成該物質的元素有 種。(2)寫出短文中提到的谷氨酸鈉的物理性質有 。(3)分析谷氨酸鈉在胃中發生的變化,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4)下列關于味精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號,不定項)。A.菜品中焦谷氨酸鈉的含量只與加熱溫度有關B.使用味精應該適量加入C.嬰幼兒的食品中不應該加入味精D.炒菜時越早加入味精越好(5)文中提到“當pH小于4.0時味精的鮮味會減弱”,請你猜測其中的原因是 。17.(2025 鄰水縣二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臭氧(其化學式為O3)原本是大氣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氣體。在常溫常壓下可緩慢反應轉化為氧氣,當溫度達到165℃迅速反應。臭氧量往往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不同。研究人員發現,天空中的臭層能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地表臭氧并非自然產生,主要是由石油產品(如汽油)等礦物燃料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而形成的。強烈的陽光照射會加速這一化學反應。地表空氣中的臭氧對人體極為有害,一些易于過敏的人長時間暴露在臭氧含量超過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環境中,會產生不良癥狀。研究表明,空氣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會減弱3%。白2013年中國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6種污染物以來,臭氧便成為一些城市夏季空氣質量“超標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圖為某地夏季某日晝時(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圖。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臭氧屬于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如圖,某地夏季某日晝時,臭氧污染最嚴重的時間段是 (填序號)。A.8:00~10:00C.12:00~14:00B.10:00~12:00D.14:00~16:00(3)下列物質沒有被列入空氣污染物監測項目的是 。A.二氧化氮B.臭氧C.二氧化碳D.可吸入顆粒物(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B.地表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與天氣陰晴無關C.氧氣和臭氧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構成不同D.空氣中臭氧濃度不同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8.(2025 蘇州一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臭氧(O3)在常溫常壓時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可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在空氣中,臭氧的含量非常少。空氣中每百萬個分子中,臭氧分子不到10個。根據所在位置不同,臭氧既可能會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也可能會傷害地球上的生物。大氣中,每天都有一些臭氧形成,也有一些臭氧被破壞,其微觀示意圖如題23圖所示。科學家發現氟利昂等制冷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Cl)破壞臭氧層,發生的反應為:Ⅰ.Cl+O3=ClO+O2;Ⅱ.2ClO=2Cl+O2。(1)臭氧屬于 (填“單質”或“氧化物”)。(2)臭氧和水反應可表示為O3+H2O=X+O2,則X為 。(3)從分子、原子的角度敘述生成臭氧分子的過程: 。(4)破壞臭氧的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填字母)。a.原子總數b.分子種類c.元素種類d.物質總質量(5)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總反應方程式為 。19.(2025春 長沙月考)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松花蛋又稱“皮蛋”,是我國特有的食品之一。插椒皮蛋是湘菜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新吃法。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鴨蛋、雞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純堿、食鹽、草木灰等原料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制得,原料中還可加入少量硫酸鋅改變松花蛋的品質。料泥制作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反應,產生的強堿經蛋殼滲入到蛋清和蛋黃中,與其中的蛋白質作用,生成的鹽的晶體沉積在凝膠態的蛋清中,便出現了朵朵“松花”。松花蛋雖然營養豐富,但堿性過大,不宜過多食用。在松花蛋形成過程中,堿液濃度及腌制時間等對其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對以上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如圖表示其他條件均為最佳水平時,NaOH溶液濃度對松花蛋的蛋白彈性(被壓縮高度越大,蛋白彈性越大)的影響。(1)松花蛋中的“松花”是強堿與蛋白質作用,生成的 。(2)料泥制作過程中,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由圖可得到的實驗結論是:其他條件均為最佳水平時,NaOH溶液濃度在4%~6.5%的范圍內, 。20.(2025 梅州模擬)【科普閱讀】根據水質標準,城市用水分為上水、中水、下水。上水能滿足飲用標準,中水符合再水標準,下水需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我國對中水的處理主要包含過濾沉降、活性污泥法、活性炭凈化、反滲透膜分離(如1圖)、消毒等工藝,水的用途不同處理要求不同。利用石墨烯光熱材料可高效處理下水(如2圖),該技術通過構建多級微孔道復合蒸發器,利用太陽光實現水蒸發。(1)按水質標準,自來水屬于 水。(2)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含亞硝酸鹽的中水,反應為2NaNO2+x═2NaNO3,x的名稱為 。(3)自然滲透是指水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流動的過程,直到兩側濃度平衡。利用反滲透膜分離法處理中水需加壓的理由是 。處理后的水屬于 (軟水或硬水)。(4)復合蒸發器凈水過程,利用石墨烯具有 (寫一種)的性質。該過程中水分子的 (選填“間隔”或“種類”)發生改變。(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填字母)。a.經煮沸的中水均可飲用b.活性炭凈水發生化學變化c.復合蒸發器兼備過濾功能d.中水再生能改善水質并實現水循環中考核心考點 信息給予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科普閱讀題(共20小題)1.(2025 興隆臺區模擬)閱讀下面文章。氨能——未來清潔新能源通常情況下,氨氣(NH3)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氨水呈堿性,氨氣常溫加壓即可被液化。工業合成氨歷史已有一百多年,其反應原理如圖1所示:氫氣(H2)和氮氣(N2)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經催化合成NH3.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氨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它在純氧中可以完全燃燒,只生成水和氮氣。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將水電解制備出綠氫,再與氮氣合成的氨被稱為“綠氨”。綠氨的生產過程不依賴化石能源,其原料來源廣泛,生產成本低,可大規模生產,且儲運便捷、安全可靠,是理想的零碳能源載體。在將來,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電池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液氨有望取代液氫成為新一代綠色能源。回答下列問題。(1)氨氣發生泄漏時容易被察覺是因為該氣體有 有刺激性氣味 ,根據氨氣的物理性質,氨氣泄漏可立即用 水 吸收。(2)氨氣被壓縮成液氨時只是分子間的 間隔 發生了變化。(3)依據圖1,上述流程中“分離、利用”的目的是 分離出氨氣,讓未反應的氮氣和氫氣循環回到反應環節,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4)寫出合成NH3的化學方程式: N2+3H22NH3 ;當消耗30噸氫氣時,理論上生成氨氣的質量是 170 噸。(5)與利用化石能源獲得氨'氣相比,綠氨的優勢為 不產生污染 。(6)依據圖2數據,按下列條件進行合成氨反應,若要達到氮含量達到40%,你建議工廠選用的合成氨環境條件是 A (填字母)。A.300℃低壓B.500℃高壓(7)科學家最新研制了常溫、常壓下電解法合成氨的方法,原理如圖3所示。電源的正極會產生氧氣,負極會產生氨氣。反應所得氧氣與氨氣的質量比遠大于理論值,可能的原因是 氨氣極易溶于水,部分氨氣溶解在水中或水在通電的條件下也會分解產生氧氣 (寫一點即可)。【考點】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專題】化學與能源.【答案】(1)有刺激性氣味;水;(2)間隔;(3)分離出氨氣,讓未反應的氮氣和氫氣循環回到反應環節,以提高原料利用率;(4)N2+3H22NH3;170;(5)不產生污染;(6)A;(7)氨氣極易溶于水,部分氨氣溶解在水中或水在通電的條件下也會分解產生氧氣。【分析】(1)氨氣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其泄漏時容易被察覺的原因;(2)氨氣壓縮成液氨時分子間隔的變化;(3)工業合成氨流程中“分離、利用”讓未反應的氮氣和氫氣循環回到反應環節,以提高原料利用率;(4)合成NH3的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氫氣與氮氣反應生成氨氣;(5)綠氨相比化石能源制氨的優勢;(6)合成氨反應的最佳環境條件;(7)氨氣極易溶于水,可能有部分氨氣溶解在水中或水在通電的條件下也會分解產生氧氣都造成反應所得氧氣與氨氣的質量比遠大于理論值。【解答】解:(1)氨氣發生泄漏易被人發覺,是因為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氨氣極易溶于水,則氨氣泄漏可立即用水吸收;(2)分子間有間隔,氨氣被壓縮成液氨時只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小了。(3)由流程圖可知,流程中分離出氨氣,讓未反應的氮氣和氫氣循環回到反應環節,以提高原料利用率。(4)由流程可知,合成NH3的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氫氣與氮氣反應生成氨氣,化學方程式為N2+3H22NH3,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每6份質量的氫氣反應可生成34份質量氨氣,故當消耗30噸氫氣時,理論上生成氨氣的質量是。(5)由文中的信息可知,與利用化石能源獲得氨氣相比,綠氨的優勢為不產生污染。(6)由圖2數據,在300℃、低壓條件就可實現氨含量達到40%。故選A。(7)由于氨氣極易溶于水,可能有部分氨氣溶解在水中或水在通電的條件下也會分解產生氧氣都造成反應所得氧氣與氨氣的質量比遠大于理論值。故答案為:(1)有刺激性氣味;水;(2)間隔;(3)分離出氨氣,讓未反應的氮氣和氫氣循環回到反應環節,以提高原料利用率;(4)N2+3H22NH3;170;(5)不產生污染;(6)A;(7)氨氣極易溶于水,部分氨氣溶解在水中或水在通電的條件下也會分解產生氧氣。【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氨氣的性質、合成氨的工業流程、綠氨的優勢以及電解法合成氨的原理。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這些知識點不僅展示了氨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潛力,也體現了化學知識在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中的應用。2.(2025 包河區二模)酸奶,是以牛奶為原料,滅菌后添加乳酸菌發酵,冷卻灌裝的一種牛奶制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酸奶的酸度會影響口感,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為70~100°T(T數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研究員測試了保存溫度對酸奶酸度的影響,如圖所示。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胃腸道菌群,保證乳酸菌活性至關重要。此外,酸奶還具有提高食欲,促進人體對蛋白質、鈣、鎂等吸收,降低膽固醇等功效。據文請回答下列問題。(1)酸奶中的“鈣”指的是 元素 (填“單質”、“原子”或“元素”)。(2)酸奶有酸味主要是因為發酵時產生了一種有機酸——乳酸。取少量乳酸溶液,滴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 紅 。(3)由圖可知,37℃時,若要酸奶酸度在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圍,保存天數最好不超過 B 。A.1B.3C.5D.6(4)由圖可知,保存溫度與酸奶酸度關系是 在相同的保存天數下,溫度越高,酸奶的酸度越高 。(5)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C 。A.酸奶加熱后飲用營養價值更高B.酸奶能促進人對蛋白質的吸收C.喝完酸奶后應及時刷牙或漱口【考點】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物質的元素組成.【專題】化學與生活.【答案】(1)元素。(2)紅。(3)B。(4)在相同的保存天數下,溫度越高,酸奶的酸度越高。(5)BC。【分析】(1)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如鈣、鐵、鋅等)通常以“元素”的形式表述,表示其總含量。(2)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3)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為70~100°T,T數值越大,酸度越高,根據圖表,37℃時,酸奶酸度隨保存天數增加而升高。(4)根據圖象結合題目設問進行分析作答。(5)A.加熱會殺死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降低其營養價值。B.題目中明確提到酸奶具有“促進人體對蛋白質吸收”的功效。C.酸奶中的酸性物質可能腐蝕牙齒,喝完后及時刷牙或漱口有助于保護牙齒。【解答】解:(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酸奶中的“鈣”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鈣”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無關;故答案為:元素。(2)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乳酸是一種有機酸,取少量乳酸溶液,滴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會變紅;故答案為:酸。(3)由圖可知,37℃時,當保存天數為3天時,酸奶酸度接近100°T(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為70~100°T,T數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若保存天數超過3天,酸度會超過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圍;故答案為:B。(4)由圖可以看出,在相同的保存天數下,溫度越高,酸奶的酸度越高;故答案為:在相同的保存天數下,溫度越高,酸奶的酸度越高。(5)A.酸奶加熱后,其中的活性乳酸菌會失去活性,營養價值降低,故A錯誤;B.由題干可知酸奶能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故B正確;C.酸奶顯酸性,喝完酸奶后不及時刷牙或漱口,酸會腐蝕牙齒,故C正確;故選:B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圖表分析能力及酸奶的營養價值,題目以酸奶為背景,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3.(2025 和平區二模)閱讀下面文章。紅肉火龍果甜甜的,口感超級棒。吃多了排出的尿液可能是紅色。紅尿的“幕后推手”一甜菜紅素,它非常喜歡“溶”在水里,大部分甜菜紅素直接通過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紅肉火龍果采摘后常溫貯藏3天,其鱗片就會出現黃化、萎蔫。保鮮困難的原因主要是:火龍果在破損或溫度不當時,易腐爛、發酸或霉變;微生物入侵,會加速腐敗;呼吸作用旺盛,溫度升高果肉軟化、口感變差,加速腐爛?;瘕埞墓ず凸夂卸喾友趸福≒PO),導致暴露在空氣中的果肉發生褐變(顏色變深),酸性環境可抑制酶促褐變、抑制微生物生長。高糖分也會抑制微生物生長。將火龍果加工成飲料時,受加工條件影響會導致產品顏色改變或褪色。用果汁含量為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做實驗,一些實驗數據如圖表所示。影響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的因素pH 3.0 6.0 7.0 8.0 9.0 10.0顏色 紫紅 紫紅 淺紫 淺紫 黃綠 黃綠溫度/℃ 20 50 60 70 90 10顏色 紫紅 玫瑰紅 紅色 粉紅 橙黃 淺黃加熱時間/h 0.0 1.0 1.5 2.0 2.5 3.0顏色 紫紅 紫紅 淺紫紅 淺紫紅 淺紫紅 淺紫紅回答下列問題。(1)吃了紅肉火龍果尿液變紅的原因是 紅肉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易溶于水,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2)紫薯中含有花青素,使果肉呈紫色。吃了蒸煮后的紫薯,尿液卻不會變色,推測花青素的化學性質是 受熱易分解 。(3)為延長火龍果的保鮮期,可采用下列方法:①完整果:保鮮膜包裹后置于7~10℃冰箱,可保存1﹣2周。請從微觀粒子的角度解釋低溫保存的原理 溫度降低,分子(或微粒)的運動速率減慢 ;保鮮膜包裹的目的是 隔絕氧氣(或空氣) 。②切開果:在果肉表面涂抹 檸檬汁(答案不唯一) (填可食用的物質),密封冷藏并在24小時內食用。(4)長期保存紅肉火龍果,方法可行的是 ABC (填序號)。A.冷凍B.制成果干C.加糖制成果醬(5)依據如表回答:①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滴入pH為9.5的Na2CO3溶液中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 溶液由紫紅變為黃綠 。②加工火龍果汁時要注意調控 pH、溫度、加熱時間 等因素,才能保證火龍果汁顏色不變。(6)吸光度A越大,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越深。由圖可知,火龍果汁應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光照會使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變淺(或吸光度減?。?。【考點】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答案】(1)紅肉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易溶于水,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2)受熱易分解。(3)①溫度降低,分子(或微粒)的運動速率減慢;隔絕氧氣(或空氣)。②檸檬汁(答案不唯一)。(4)ABC。(5)①溶液由紫紅變為黃綠。②pH、溫度、加熱時間。(6)光照會使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變淺(或吸光度減小)。【分析】(1)根據文章內容,紅尿的“幕后推手”是甜菜紅素,它非常喜歡“溶”在水里,大部分甜菜紅素直接通過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2)紫薯中的花青素使果肉呈紫色,但吃了蒸煮后的紫薯尿液卻不會變色,這說明花青素在高溫下可能發生了化學變化,導致其不再溶于水或隨尿液排出。(3)①低溫保存的原理:從微觀粒子的角度解釋,低溫可以降低分子的運動速率,從而減緩火龍果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保鮮膜包裹的目的是隔絕氧氣,防止火龍果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導致褐變。②切開果的保鮮方法:在果肉表面涂抹可食用的酸性物質(如檸檬汁),因為酸性環境可以抑制酶促褐變和微生物生長。(4)根據短文內容結合題目各個選項進行分析判斷。(5)①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滴入pH為9.5的Na2CO3溶液中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顏色變為黃綠(因為pH9.5接近pH9.0和10.0,顏色為黃綠)。②加工火龍果汁時要注意調控pH、溫度和加熱時間等因素,才能保證火龍果汁顏色不變(根據實驗數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火龍果汁的顏色)。(6)根據短文內容、圖像結合題目設問進行分析作答。【解答】解:(1)題干中提到紅肉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非常喜歡“溶”在水里,大部分甜菜紅素直接通過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所以吃了紅肉火龍果尿液變紅的原因是:紅肉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易溶于水,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故答案為:紅肉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易溶于水,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2)紫薯中含有花青素使果肉呈紫色,吃了蒸煮后的紫薯尿液卻不變色,推測是因為花青素在蒸煮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其化學性質可能是受熱易分解;故答案為:受熱易分解。(3)①從微觀粒子角度看,溫度降低,分子(或微粒)的運動速率減慢,所以低溫保存可以延長火龍果的保鮮期,保鮮膜包裹的目的是隔絕氧氣(或空氣),防止微生物入侵,同時也能減少水分散失;故答案為:溫度降低,分子(或微粒)的運動速率減慢;隔絕氧氣(或空氣)。②因為酸性環境可抑制酶促褐變、抑制微生物生長,高糖分也會抑制微生物生長,所以切開果可以在果肉表面涂抹檸檬汁(或蜂蜜等酸性或高糖可食用物質);故答案為:檸檬汁(答案不唯一)。(4)A.冷凍可以降低火龍果的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延長保存時間,可行;B.制成果干可以減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長和呼吸作用等,可行;C.加糖制成果醬,高糖分可抑制微生物生長,可行;故答案為:ABC。(5)①從表格中可知,pH為9.0﹣10.0時,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為黃綠,pH為9.5的Na2CO3溶液呈堿性,所以10%的火龍果汁水溶液滴入pH為9.5的Na2CO3溶液中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紅變為黃綠;故答案為:溶液由紫紅變為黃綠。②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pH、溫度、加熱時間都會影響火龍果汁的顏色,所以加工火龍果汁時要注意調控pH、溫度、加熱時間等因素,才能保證火龍果汁顏色不變;故答案為:pH、溫度、加熱時間。(6)由圖可知,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吸光度A減小,即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變淺,所以火龍果汁應避光保存的原因是光照會使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變淺(或吸光度減?。?;故答案為:光照會使火龍果汁水溶液顏色變淺(或吸光度減?。?br/>【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題目涵蓋了食品化學、生物學、實驗數據分析等多個知識點,考查范圍廣泛且貼近生活實際,通過題目引導學生關注食品保鮮和加工過程中的健康與環保問題,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環保意識。4.(2025 福山區一模)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倍受關注。(1)汽車烤漆工藝既能助力新能源汽車的美觀,更能防止車身生銹,其防銹原理是 隔絕氧氣和水 。(2)充電樁給新能源汽車充電,是將電能轉換成 化學 能。(3)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靈魂,不同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如圖1所示其中含磷酸鐵(FePO4)、磷酸亞鐵鋰(LiFePO4)的鋰電池具有輕便、能量密度高的突出優點。①磷酸鐵鋰電池外殼常用的材料大體分為三種:塑料、鋼殼和鋁殼,其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磷酸亞鐵鋰中,鋰元素顯+1價,則磷元素的化合價為 +5 。②依據圖1,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是 能量密度高 。(4)汽車廢舊鋰離子電池是“城市礦山”,回收利用方法有火法和濕法。磷酸鐵鋰電池濕法回收流程如圖2所示。①“預處理”拆解電池所得材料中含鐵片、銅、鋁、碳等?!八峤鼻?,將材料粉碎宜在氮氣氛圍中進行,原因是 防止金屬氧化 ,采用硫酸“酸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H2SO4=FeSO4+H2↑ (任寫一個)。②“除雜”后得Li2SO4溶液,加 Na2CO3 (寫化學式)發生復分解反應可得碳酸鋰沉淀。③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濕法對比,火法的缺點是 能耗高 (寫出一點)。【考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金屬與酸的反應原理;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專題】化學式的計算;化學與能源;金屬與金屬材料;化學與生活.【答案】(1)隔絕氧氣和水。(2)化學。(3)①塑料;+5。②能量密度高。(4)①防止金屬氧化;Fe+H2SO4=FeSO4+H2↑。②Na2CO3。③能耗高。【分析】(1)根據汽車烤漆工藝的防銹原理進行分析。(2)根據充電樁充電的能量轉化形式進行分析。(3)①根據材料分類和元素化合價計算進行分析。②根據鋰電池和鎳氫電池的性能指標進行比較。(4)①根據材料粉碎時的保護措施和酸浸反應進行分析。②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進行分析。③根據火法回收與濕法回收的對比進行分析。【解答】解:(1)汽車烤漆工藝既能助力新能源汽車的美觀,更能防止車身生銹。其防銹原理是隔絕氧氣和水??酒釋涌梢苑乐管嚿砼c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接觸,從而避免鐵生銹。故答案為:隔絕氧氣和水。(2)充電樁給新能源汽車充電,是將電能轉換成化學能。充電過程中,電能被存儲在電池中,以化學能的形式保存。故答案為:化學。(3)①磷酸鐵鋰電池外殼常用的材料大體分為三種:塑料、鋼殼和鋁殼。其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在磷酸亞鐵鋰(LiFePO4)中,鋰元素顯+1價,鐵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磷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有:(+1)+(+2)+x+4( 2)=0 解得:x=+5。故答案為:塑料;+5。②根據圖1,鋰電池優于鎳氫電池的性能是能量密度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這意味著在相同體積或重量下,鋰電池可以存儲更多的電能。故答案為:能量密度高。(4)①“預處理”拆解電池所得材料中含鐵片、銅、鋁、碳等。“酸浸”前,將材料粉碎宜在氮氣氛圍中進行,原因是防止金屬氧化。氮氣是一種惰性氣體,可以防止金屬在粉碎過程中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采用硫酸“酸浸”時,鐵片會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故答案為:防止金屬氧化;Fe+H2SO4=FeSO4+H2↑。②“除雜”后得到Li2SO4溶液,加入碳酸鈉(Na2CO3)可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鋰沉淀,化學方程式為:Li2SO4+Na2CO3=Li2CO3↓+Na2SO4。故答案為:Na2CO3。③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濕法回收相比,火法的缺點是能耗高。火法回收需要高溫煅燒,消耗大量能源,而濕法回收則相對節能。故答案為:能耗高。【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汽車烤漆工藝的防銹原理、能量轉化形式、材料分類、元素化合價計算、電池性能比較、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以及火法與濕法回收的對比。解題時需要結合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理解材料科學和能源回收中的相關概念。通過本題的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5.(2025春 香坊區期中)【科普閱讀】CO2去除系統是空間站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中一個重要的再生系統,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態胺吸附和分子篩吸附等方式。LiOH去除利用了LiOH與CO2反應生成Li2CO3和水來去除CO2,由于LiOH不可生,該方法目前多用于短期載人航天任務。固態胺能大量吸附CO2,且可在真空條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長期載人航天任務。分子篩中的吸附劑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強,且能在高溫條件下再生,因此多應用在多人、長期航天任務中。研究發現,CO2分壓和溫度對CO2吸附量有影響,如圖1所示。水會影響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對沸石進行干燥處理。相同溫度下,干燥時間對不同種類沸石CO2吸附量的影響如圖2。科學家們會依據任務持續時間、成員人數及對應的消耗品、設備質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CO2去除技術,以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1)目前航天器中的CO2去除技術有① LiOH去除法(答案不唯一) (寫一種),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寫出LiOH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 2LiOH+CO2=Li2CO3+H2O 。1kgLiOH可吸收約0.9kgCO2,這是利用LiOH與CO2反應時② 48 :44的定量關系計算得出的。(3)分析圖1,可得出結論的結論是:在相同溫度下,CO2分壓① 越大 ,CO2吸附量越大。分析圖2可知,同一溫度下,干燥時間相同時,沸石A的CO2吸附量② > 沸石B的CO2吸附量(填“<”或“>”)。(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填字母)。A.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載人航天任務B.固態胺能大量吸附CO2,且可在真空條件下再生,可用于中長期載人航天任務C.分子篩對CO2的吸附能力弱,且不可循環利用,多用于長期航天任務【考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二氧化碳與堿的反應及實驗;二氧化碳的用途.【專題】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答案】(1)LiOH去除法(答案不唯一);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2LiOH+CO2=Li2CO3+H2O;48;(3)越大;>。(4)B。【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以及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來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來分析;(3)根據圖示信息來分析;(4)根據題干信息來分析解答。【解答】解:(1)目前航天器中的二氧化碳去除技術目前主要包括LiOH去除、固態胺吸附和分子篩吸附等方式;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答案為:LiOH去除法(答案不唯一);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LiOH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H2O。設1kg所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則:2LiOH+CO2=Li2CO3+H2O48 441kg xx≈0.9kg這是利用LiOH與CO2反應時48:44的定量關系計算得出的;故答案為:2LiOH+CO2=Li2CO3+H2O;48;(3)分析圖1,可得出結論是:在相同溫度下,CO2分壓越大,CO2吸附量越大。分析圖2可知,同一溫度下、干燥時間相同時,沸石A的CO2吸附量>沸石B的CO2吸附量;故答案為:越大;>。(4)A、雖然LiOH不可再生,但可用于短期載人航天任務,故A說法錯誤。B、固態胺能大量吸附二氧化碳,且可在真空條件下再生,可用于中長期載人航天任務,故B說法正確。C分子篩中的沸石對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強,且可再生,多用于長期航天任務,故C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難度不大,充分利用好題文信息并利用好所學的知識即可解答。6.(2025 廣東模擬)硫元素以硫化物、硫酸鹽、有機硫和單質硫等形式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硫在某些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以H2S和SO2的形式存在,這些物質經過光化學反應,產生了S8和H2SO4;硫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48%,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非金屬元素,其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如圖所示。硫還存在于人體中,是甲硫氨酸(C5H11O2NS)和半胱氨酸(C3H7NO2S)等氨基酸的組成元素。硫是植物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元素,可以通過施加硫肥(硫磺或可溶性硫酸鹽溶液)補充。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主要由硫磺、硝酸鉀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1)短文中光化學反應生成的硫單質的化學式是 S8 。(2)甲硫氨酸(C5H11O2NS)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其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21.5%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3)試寫出一種能增強抗倒伏能力的化肥: K2SO4(答案不唯一) (填化學式)。(4)黑火藥燃爆會生成K2S、N2和CO2,寫出黑火藥燃爆的化學方程式: 。(5)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D (多選,填字母)。A.過程Ⅰ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B.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減少SO2排放C.含硫有機物和含硫無機物可相互轉化D.過程Ⅱ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判斷物質的化學式;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酸雨的產生、危害及防治.【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答案】(1)S8;(2)21.5%;(3)K2SO4(答案不唯一);(4);(5)ABCD。【分析】(1)根據單質化學式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化肥的作用進行分析;(4)方程式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5)根據圖示過程進行分析。【解答】解:(1)由短文可知,光化學反應生成的硫單質的化學式是S8。(2)甲硫氨酸(C5H11O2NS)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3)鉀元素可增強作物抗倒伏能力。(4)硫磺、硝酸鉀和木炭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A.過程Ⅰ中,SO2中硫元素化合價為+4,中硫元素化合價為+6,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故A正確;B.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減少SO2排放,故B正確;C.由圖可知,含硫有機物和含硫無機物可相互轉化,故C正確;D.過程Ⅱ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故D正確。故答案為:(1)S8;(2)21.5%;(3)K2SO4(答案不唯一);(4);(5)ABCD。【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單質化學式的書寫方法,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化肥的作用,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圖示過程。7.(2025 房山區一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天然、保健飲料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葉的組成成分多,重要的有茶多酚、咖啡因等。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輻射、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能。茶多酚為白色固體,味澀,易溶于水,潮濕空氣中易被氧化,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不同類別茶葉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員選取不同類別的茶葉品種進行實驗,結果如圖1。不同的沖泡溫度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員選取某品牌綠茶在其他條件相同下進行實驗,結果如圖2。不同的沖泡次數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不同,研究人員選取某品牌紅茶1g連續沖泡6次,每次沖泡時間和實驗結果如圖3。日常喝茶時,需要注意泡茶的水溫、次數等,即泡即飲,充分發揮茶葉保健功能。(原文作者羅婧、米智等,有刪改)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茶多酚的一條物理性質 易溶于水(或白色、固體、味澀) 。(2)圖1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葉種類是 綠茶 。(3)由圖2得出的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實驗研究的溫度范圍內, 隨著沖泡溫度升高,綠茶茶多酚得率先增大后減小(或沖泡溫度在80℃時,綠茶茶多酚得率最高)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填“對”或“錯”)。①茶是一種保健飲品。 對 ②茶沖泡幾次后,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明顯降低。 對 (5)日常喝茶時,要即泡即飲,從茶多酚性質角度解釋其原因 在有氧氣和水存在時,茶多酚易被氧化,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 。【考點】蛋白質;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專題】化學與生活.【答案】(1)易溶于水(或白色、固體、味澀);(2)綠茶;(3)隨著沖泡溫度升高,綠茶茶多酚得率先增大后減小(或沖泡溫度在80℃時,綠茶茶多酚得率最高);(4)①對;②對;(5)在有氧氣和水存在時,茶多酚易被氧化,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分析】(1)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2)根據圖示信息來分析;(3)根據圖示信息來分析;(4)根據物質的性質以及題干信息來分析;(5)根據茶多酚的性質來分析。【解答】解:(1)茶多酚的物理性質有白色固體,味澀,易溶于水;故答案為:易溶于水(或白色、固體、味澀);(2)圖1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葉種類是綠茶;故答案為:綠茶;(3)由圖2得出的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實驗研究的溫度范圍內,隨著沖泡溫度升高,綠茶茶多酚得率先增大后減小或沖泡溫度在80℃時,綠茶茶多酚得率最高;故答案為:隨著沖泡溫度升高,綠茶茶多酚得率先增大后減小(或沖泡溫度在80℃時,綠茶茶多酚得率最高);(4)①茶葉中得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輻射、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能,因此茶是一種保健飲品;故答案為:對;②由圖3可知:茶沖泡幾次后,沖泡出的茶湯中茶多酚含量明顯降低;故答案為:對;(5)在有氧氣和水存在時,茶多酚易被氧化,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因此日常喝茶時,要即泡即飲;故答案為:在有氧氣和水存在時,茶多酚易被氧化,導致其含量逐漸減少。【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與生活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8.(2025 開原市二模)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太陽能的利用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其他物質,某種光催化分解水的過程如圖一所示,產生的H2在一定條件下與CO2反應合成液態燃料甲醇(CH3OH)。也可以在太陽光照下,通過光催化將H2O、CO2直接轉化為CH3OH、H2、CO、CH4等太陽能燃料(圖二)。另外,還可以利用照明燈、人體散發的熱量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我國研發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Bi2Te3)/纖維素復合熱電膜電池”,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利用體表散熱為藍牙耳機、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圖三)??梢钥闯?,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化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D 。A.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B.生活中的廢熱無法利用C.碲和鉍都屬于金屬元素D.化學與新能源開發密切相關某種光分解水的過程如圖一所示。(2)該反應最終的生成物是 H2和O2 ;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的優點是 節約能源 。(3)在轉化過程中Fe3O4和FeO可循環利用,23.2kg的Fe3O4可產生FeO的質量為 21.6 kg。圖二通過光催化得到CH3OH、H2、CO、CH4等太陽能燃料。(4)太陽能燃料中的CO與CO2化學性質不同,請從微觀角度解釋 分子的構成不同 。(5)太陽能燃料中的CH3OH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6)圖三是將人體散發的熱能轉化為 電 能。展望能源的新發展,也要了解和充分利用現有技術。(7)被廣泛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構造如下圖,圖中所示物質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按鈕 ;太陽能電池板中多處使用合金,與純金屬相比,合金具有的優點有 熔點低(答案不唯一) 。【考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合金與合金的性質;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專題】化學與能源;化學與生活.【答案】(1)AD;(2)H2和O2;節約能源;(3)21.6;(4)分子的構成不同;(5);(6)電;(7)塑料按鈕;熔點低(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據能源轉型、廢熱利用、元素分類和化學與新能源的關系進行判斷。(2)根據光分解水的反應產物和與電解水的對比分析。(3)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計算Fe3O4轉化為FeO的質量。(4)從分子構成角度解釋CO與CO2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5)根據甲醇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進行書寫。(6)根據圖三分析人體散發的熱能轉化形式。(7)根據材料分類和合金的性質進行判斷。【解答】解:(1)A、由題干信息可知,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符合題意;B、由題干信息可知,可以利用照明燈、人體散發的熱量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不符合題意;C、由“石”字旁可知,碲屬于非金屬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鉍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D、由題干信息可知,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化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題意。(2)由圖可知,該反應的最終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是水在太陽能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該方法可以節約能源;(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四氧化三鐵中的鐵元素與FeO中的鐵元素相等,則生成FeO的質量為:;(4)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分子構成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甲醇由C、H、O元素組成,則甲醇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由圖可知,圖三是將人體散發的熱能轉化為電能;(7)圖中銅絲、鋁合金、合金鋼均屬于金屬材料,單晶硅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與純金屬相比,合金硬度大、耐腐蝕,熔點低。故答案為:(1)AD;(2)H2和O2;節約能源;(3)21.6;(4)分子的構成不同;(5);(6)電;(7)塑料按鈕;熔點低(答案不唯一)。【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能源轉型、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化學性質的微觀解釋、材料分類以及合金的性質。解題時需要結合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理解能源利用和材料科學中的相關概念。通過本題的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新能源和材料科學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9.(2025 丹東模擬)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相關問題。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鋰離子(Li+)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的遷移來實現多次循環的充電和放電。充電過程中,外界能量(如電能)被儲存到電池中,鋰離子從正極遷移到負極;放電過程中,儲存的能量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出來,鋰離子從負極遷移回正極,提供電力驅動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這些材料共同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1)如圖所示,該過程應為鋰離子電池 放電 (選填“充電”或“放電”)過程;充電和放電過程是 化學 能與電能之間的能量轉化。(2)電池的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這是利用石墨能 導電 的物理性質;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二者差異較大的是 物理性質 (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3)電池正極材料成本最高,主要有鈷酸鋰、鈷鎳錳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鈷酸鋰(化學式為LiCoO2)中Li的化合價為+1,Co的化合價為 +3 。(4)不同正極材料的“質量能量密度”和“充放電循環次數”如下列表格所示。正極材料 質量能量密度(瓦時/千克) 充放電循環次數(標準充放電條件下)鈷酸鋰 150~200 500﹣800鈷鎳錳酸鋰 150~300 1000﹣2000錳酸鋰 100~120 500﹣1000磷酸鐵鋰 90~160 2000﹣5000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正極材料是 磷酸鐵鋰 的電池,使用壽命較長;質量能量密度表示電池每千克質量能存儲的能量,直接影響設備持續使用的時間和重量,表格中數據說明正極材料是 鈷鎳錳酸鋰 的電池,持續工作(即續航)能力較強;除表格中兩項指標外,電池的開發研究還要考慮的關鍵性能是 安全性 。(5)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是駕駛體驗好、節省石油和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答案不唯一) (答一點)。【考點】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根據新信息判斷碳單質的性質;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專題】化學與能源.【答案】(1)放電;化學;(2)導電;物理性質;(3)+3;(4)磷酸鐵鋰;鈷鎳錳酸鋰;安全性;(5)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據文中鋰離子遷移方向判斷電池工作狀態,分析能量轉化形式;(2)根據石墨用途推斷物理性質,對比石墨與金剛石的性質差異;(3)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鈷元素化合價;(4)根據表格數據篩選使用壽命長和續航能力強的正極材料,補充電池其他關鍵性能;(5)結合新能源汽車特點補充優勢。【解答】解:(1)圖中鋰離子從正極遷移到負極,應為充電過程;充電和放電過程是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2)電池的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這是利用石墨能導電的物理性質;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化學性質相似,二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則物理性質差異較大;(3)鈷酸鋰(化學式為LiCoO2)中 Li的化合價為+1,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Co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有(+1)+x+(﹣2)×2=0,解得x=+3,故Co的化合價為+3;(4)由表格中數據可知,正極材料是磷酸鐵鋰的電池,充放電循環次數(標準充放電條件下)最大,達到2000﹣5000,因此使用壽命較長;質量能量密度表示電池每千克質量能存儲的能量,直接影響設備持續使用的時間和重量,表格中數據說明正極材料是鈷鎳錳酸鋰的電池,質量能量密度(瓦時/千克)最大,達到150~300瓦時/千克,即每千克質量能存儲的能量最大,則持續工作(即續航)能力較強;根據短文內容: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這些材料共同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故除表格中兩項指標外,電池的開發研究還要考慮的關鍵性能是安全性等;(5)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廢氣的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故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是駕駛體驗好、節省石油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答案不唯一)。故答案為:(1)放電;化學;(2)導電;物理性質;(3)+3;(4)磷酸鐵鋰;鈷鎳錳酸鋰;安全性;(5)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答案不唯一)。【點評】本題結合新能源汽車電池考查化學與能源的聯系,重點涉及化合價計算、材料性質及數據篩選。需注意從表格中提取關鍵信息(如循環次數、能量密度),并聯系實際分析電池性能需求,體現“化學服務于新能源技術”的學科理念。10.(2025 江陰市二模)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相關問題。二維材料家族二維材料是僅有一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的新型材料,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成為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二維金屬材料一般由單層金屬排列而成:二維非金屬材料一般由單層原子以蜂窩狀結構排列而成(如圖)。表 常見二維材料性能比較表材料 導電性 導熱性 強度 其他特性石墨烯C 是銅的100倍(受溫度影響) 是銅的2倍(約5000W/m K) 柔韌透明 化學穩定二維金屬銅Cu 是塊狀銅的1.2倍 與塊狀銅相近(約400W/mK) 是塊狀銅的10倍 易氧化,需真空保護六方氮化硼h﹣BN 絕緣體(幾乎不導電) 高導熱(約600W/m K) 與石墨烯接近 耐高溫,絕緣性優異二硫化鉬MoS2 半導體(可調控導電性) 低導熱(約50W/m K) 是鋼的5倍 發光特性,適合光電應用制備方法機械剝離法:適用于層間作用力弱的材料(如石墨→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可大規模制備石墨烯,但需高溫(1000℃以上)。原子層沉積(ALD):用于二維金屬(如銅等原子間作用力強的物質),需真空環境防止氧化。材料的性能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例如石墨烯的電導率在某溫度范圍內變化情況如圖。應用場景高效散熱:六方氮化硼的高導熱性,用作手機芯片散熱膜。超強材料:二維金屬銅的高強度,有望替代傳統金屬導線。柔性電子:石墨烯的高導電+透明特性,用于可折疊觸摸屏。環保領域:石墨烯薄膜可高效過濾海水鹽分,比傳統膜快10倍。(1)下列物質屬于二維材料的是 bc (填序號)。a.1毫米厚銅片b.石墨烯c.六方氮化硼(2)二維金屬銅在空氣中被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2Cu+O2=2CuO 。(3)如表中各種二維材料的性質存在差異,從微觀角度解釋: 原子的種類、排列方式不同 。(4)圖中,200﹣619℃時石墨烯的電導率受溫度影響情況為: 石墨烯的電導率隨著溫度先升高后降低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c (填序號)。a.機械剝離法適用于所有二維材料制備;b.石墨烯可應用于折疊電子產品等領域;c.二硫化鉬可作為納米級芯片制造所用半導體的備選材料。【考點】新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專題】化學與生活.【答案】(1)bc;(2)2Cu+O2=2CuO;(3)原子的種類、排列方式不同;(4)石墨烯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先升高后降低;(5)bc。【分析】(1)根據二維材料的定義,即僅有一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的材料,進行分析;(2)根據銅在空氣中氧化生成氧化銅的化學反應進行分析;(3)從微觀角度解釋二維材料性質差異,需要考慮原子排列、鍵合方式等因素;(4)根據石墨烯電導率隨溫度變化的圖示進行分析;(5)根據二維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應用場景進行分析。【解答】解:(1)二維材料是僅有一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的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符合這一定義,而1毫米厚銅片顯然超出了這個厚度范圍。故答案為:bc;(2)二維金屬銅在空氣中被氧化生成銅,化學方程式為:2Cu+O2=2CuO。故答案為:2Cu+O2=2CuO;(3)二維材料的性質差異可以從微觀角度解釋為原子的種類、排列方式不同。例如,從微觀角度看,不同二維材料原子的種類、排列方式不同,導致其性質存在差異。比如二維金屬銅和石墨烯,原子種類不同,導電性、導熱性等性質差異大;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原子排列方式等不同,導電性、導熱性等也不同。故答案為:原子的種類、排列方式不同;(4)根據圖中石墨烯的電導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200~619℃時,石墨烯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先升高后降低。故答案為:石墨烯的電導率隨著溫度先升高后降低;(5)a.機械剝離法并不適用于所有二維材料制備,例如對于原子間作用力強的物質,故a錯誤;b.石墨烯因其高導電性和透明特性,確實可應用于折疊電子產品等領域,故b正確;c.二硫化鉬作為半導體材料,具有可調控的導電性,可作為納米級芯片制造所用半導體的備選材料,故c正確。故答案為:b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二維材料的定義、性質、制備方法和應用場景。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通過理解二維材料的獨特性質和應用潛力,可以更好地把握材料科學和納米技術的發展趨勢。11.(2025 孝昌縣一模)閱讀科普短文。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備受關注,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靈魂。磷酸亞鐵鋰(LiFePO4)的鋰電池具有輕便、比能量高的突出優點,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電池。生產該電池時,在電池材料中添加適量的石墨烯(單層石墨)做導電劑,可有效提高電池的性能。為此,科研團隊就石墨烯含量對LiFePO4粉末電阻的影響展開研究,研究結果如圖1所示。氫能源汽車是通過車內收集的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為原料的燃料電池產生電力,該電力來源于氫氧反應(如圖2),而不是來自于車內自備的蓄電池。(1)氫能源屬于 再生 (填“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添加適量的石墨烯能有效提高電池的性能,據此推測石墨烯具有良好的 導電 性能。(3)如圖1分析石墨烯含量對LiFePO4粉末電阻影響的數據,電池性能最佳的是 B (填字母標號)。(4)如圖2氫能源汽車的電力來源于在催化劑作用下的氫氧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考點】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常見能源的種類、能源的分類.【專題】化學與能源.【答案】(1)再生;(2)導電;(3)B;(4)。【分析】(1)根據能源的分類標準,判斷氫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還是不可再生能源;(2)從添加石墨烯能提高電池性能這一信息,推測石墨烯具有的性能;(3)依據圖1中石墨烯含量與LiFePO4粉末電阻的關系,找出電阻最小時對應的石墨烯含量,從而確定電池性能最佳的情況。(4)根據圖2中氫能源汽車電力來源的信息,確定氫氧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進而寫出化學方程式。【解答】解;(1)氫能源可以通過電解水、生物質制氫等方式獲得,且氫氣在燃燒或電化學反應后生成水,不會產生污染物,屬于可再生能源;(2)石墨烯能有效提高電池的性能,據此推測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導電性;(3)由圖可知,B點對應的是電池的電阻最低的值。電阻低,鋰電池中鋰離子的遷移受阻小,電池性能好,故電池性能最佳的是B點;(4)電池工作時,氫氣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1)再生;(2)導電;(3)B;(4)。【點評】本題圍繞新能源汽車相關知識展開,綜合考查能源分類、材料性能、數據分析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解題關鍵在于理解題干所給信息,準確把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解答過程中,要仔細分析圖表數據,結合所學化學知識進行推理和判斷,避免因對知識理解不透徹或粗心大意而出現錯誤。通過這類題目的練習,有助于提升對化學知識在新能源領域應用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2.(2025 湘西州模擬)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來飛到東”,是很多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皆會唱的一首兒歌,“螢火蟲,掛燈籠”指的是螢火蟲尾部發生的一種生物發光現象,其大致反應原理為:熒光素(Luciferin)在熒光素酶(Luciferase)的催化作用下,與氧氣(O2)、ATP(三磷酸腺苷)和鎂離子(Mg2+為輔因子)反應,生成氧熒光素(Oxyluciferin)、二氧化碳(CO2)、水(H2O)、AMP(腺苷一磷酸)、焦磷酸(PPi),并釋放出光能。發生的反應式分為兩步:第一步:熒光素+ATP→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PPi(焦磷酸)第二步: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O2→氧熒光素+CO2+AMP+光(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是生成物B.該反應過程放出了熱量C.反應后熒光素酶的質量減輕了D.該反應發生了氧化反應(2)請你寫出發生的總的反應式 。(3)“螢火蟲,掛燈籠”這首兒歌對于你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我們現在也很少看到螢火蟲了,都是環境污染惹的禍,請你提一條保護環境的建議 減少農藥使用(答案不唯一)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反應類型的判定.【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答案】(1)C;(2);(3)減少農藥使用(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以及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3)根據環保的知識以及題干信息來分析。【解答】解:(1)A、根據第一步反應熒光素+ATP→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PPi(焦磷酸),可知熒光素﹣腺苷酸(活化形式)是生成物,故選項A說法正確;B、反應釋放出光能,一般伴隨著能量的釋放往往也會有熱量放出,故選項B說法正確;C、熒光素酶在反應中作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所以反應后熒光素酶質量不變,故選項C說法錯誤;D、第二步反應中有氧氣參與,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該反應發生了氧化反應,故選項D說法正確;(2)根據反應原理:熒光素(Luciferin)在熒光素酶(Luciferase)的催化作用下,與氧氣(O2)、ATP(三磷酸腺苷)和鎂離子(Mg2+為輔因子)反應,生成氧熒光素(Oxyluciferin)、二氧化碳(CO2)、水(H2O)、AMP(腺苷一磷酸)、焦磷酸(PPi),并釋放出光能,則發生的總的反應式為;(3)現在也很少看到螢火蟲了,都是環境污染惹的禍,所以要減少環境污染,為螢火蟲等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保護環境的建議有減少使用農藥化肥,避免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垃圾分類等。故答案為:(1)C;(2);(3)減少農藥使用(答案不唯一)。【點評】本題是一個信息題,解題時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需化學知識來分析解答即可。13.(2025 鹽田區二模)【科普閱讀】——煤炭的開采與利用Ⅰ.古代科技①采煤包括探煤、排氣、挖煤。煤層出現時,毒氣冒出能傷人??梢詫⒋笾窈喌闹泄濊復?,削尖竹簡末端,插入煤層,毒氣便通過竹簡往上空排出。②運載兩千多斤鐵礦石,以煤炭為燃料,四個人通過風箱一起從爐底鼓風,最終將礦石熔煉成生鐵。(1)“探煤”:煤炭可以分為明煤、碎煤和末煤,它們主要由 碳 元素(填名稱)組成,屬于 混合物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排氣”:煤礦中“毒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古人能用竹筒排出“毒氣”的原因是 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 。“毒氣”能傷人,推測“毒氣”中可能存在的一種含碳物質是 CO (填化學式)。(3)“煉鐵”:爐底鼓入與礦物逆流而行的空氣,“逆流而行”的目的是 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熔煉獲得的生鐵的硬度比純鐵 大 (填“大”或“小”)。Ⅱ.現代科技為了助力“碳中和”目標,我國目前推廣了“煤與瓦斯共采技術”,該技術分為兩步。第一步,進行瓦斯預抽采。在采煤前通過鉆孔抽取煤層氣,降低井下瓦斯爆炸風險。第二步,進行瓦斯資源化利用。抽采的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可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氫氣,同時產生一氧化碳,實現“變害為寶”。我國每年通過瓦斯利用減少碳排放超1億噸。(4)根據題目信息,寫出瓦斯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H4+H2O3H2+CO 。(5)從生產生活出發,列舉一條助力“碳中和”目標的措施: 離開房間隨手關燈(答案不唯一) 。【考點】鐵的冶煉;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合金與合金的性質.【專題】化學與能源;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1)碳;混合物;(2)甲烷的密度比空氣??;CO;(3)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大;(4)CH4+H2O3H2+CO;(5)離開房間隨手關燈(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據煤炭的組成和分類進行分析;(2)根據甲烷的性質和可能的含碳物質進行分析;(3)根據煉鐵過程中空氣的作用和生鐵的性質進行分析;(4)根據瓦斯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的反應進行分析;(5)從生產生活角度出發,考慮助力“碳中和”目標的措施。【解答】解:(1)煤炭主要由碳元素組成,還含有氫、氧、氮、硫等元素,屬于混合物,故答案為:碳;混合物;(2)甲烷是一種可燃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可以通過竹筒排出。甲烷燃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推測“毒氣”中可能存在的一種含碳物質是CO,故答案為: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CO;(3)“逆流而行”的目的是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生鐵是鐵和碳的合金,硬度比純鐵大,故答案為: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大;(4)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H4+H2O3H2+CO,故答案為:CH4+H2O3H2+CO;(5)助力“碳中和”目標的措施包括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步行或騎車上學,少坐私家車等,故答案為:離開房間隨手關燈(答案不唯一)。【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煤炭的組成和分類、甲烷的性質、煉鐵過程中空氣的作用、生鐵的性質以及瓦斯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完成此題需要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這些知識點是化學和環境科學中的基礎內容,對于理解和應用化學原理進行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14.(2025 合肥一模)學習強國App推出了《每日辟謠》專題,提到檸檬水的幾個誤區。【流言1】:喝檸檬水會長結石喝檸檬水并不會促進結石形成。結石從成分來看以草酸鈣為主,飲食中存在的大量草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結石的形成,但檸檬中并不含草酸。檸檬中含有的檸檬酸(化學式為C6H8O7)在腸道內的微酸性特質,能促進鈣、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的吸收,對健康有益。【流言2】:不能用熱水泡檸檬熱水沖泡檸檬并不會造成營養流失,反而會激發其獨有的味道。所以可以用適當熱一點的水沖泡檸檬,待到冷卻后品嘗口感更佳。日常沖泡時,要選用新鮮檸檬帶皮切薄片,1片可沖泡1L水左右,沖泡2~3次后可更換。檸檬水雖好,但盡量不要空腹喝,每日飲用也需適量。(1)檸檬酸具有酸的通性,請設計實驗證明檸檬水顯酸性: 取少量檸檬水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如果溶液變成紅色,說明檸檬水顯酸性(答案不唯一) 。(2)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CaC2O4),草酸鈣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3 。(3)檸檬切片,用熱水沖泡后能更快聞到果香味,請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剛泡出的檸檬水較酸,當沖泡2~3次后,檸檬水的pH將 變大 (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