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訓練62 城市的輻射功能分值:100分(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2025·福建三明期中)研究者以長三角城市群27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獲取長三角城市群內部的企業流、火車流、信息流等數據,計算出城市間的關聯度。一個城市與中心城市的關聯度占該城市關聯度總量的比例,稱為中心城市對該城市的控制度。蘇州市為長江三角洲的制造業中心,對長三角其他城市的控制度有強有弱。下圖示意蘇州市對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分布情況。讀圖完成1~3題。1.圖中信息表明,影響蘇州市對其他城市控制度的主要因素有( )A.企業流動和交通聯系B.信息網絡的建設水平C.距離遠近和行政區劃D.高端制造業發展水平2.蘇州和上海之間關聯度高,關于兩地企業關聯總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蘇州企業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業產品 ②上海為蘇州企業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務 ③上海主要依靠蘇州交通設施進行對外聯系 ④蘇州企業的勞動力主要來自上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為了提高蘇州對南通的控制度,應( )A.加強省際政府聯系B.兩地協同發展相同的產業C.大力發展蘇州金融科技產業D.擴大兩地間的互聯、互通(2024·九省聯考安徽地理)南方絲綢之路四川段在千余年的演變過程中,重塑了沿線地區村鎮聚落的空間體系,形成了不同空間結構類型。下圖示意四種古村鎮空間結構類型。據此完成4~5題。4.圖示古鎮早期的主要功能是( )A.軍事防衛 B.觀光旅游C.商貿交流 D.傳遞文書5.乙所示的古村鎮結構體系發育較為成熟,主要表現為( )①有多個古鎮 ②古鎮間聯系緊密 ③村落數量較多 ④呈網絡化結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24·陜西西安模擬)虹吸效應是中心城市從周邊地區集聚生產要素和經濟活動,而擴散效應相反,溢出效應反映了兩者疊加的影響。下圖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間溢出效應的時間演變示意圖”。完成6~7題。6.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間發展差距最大的時間是( )A.t0 B.t1 C.t2 D.t37.溢出效應對區域城市發展的影響有( )①利于中心城市產業升級 ②促進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區城鎮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24·廣東茂名模擬)經濟圈中,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相對關系,可用“四城市經濟指數”來表達,其公式:Pe=G1/(G2+G3+G4),Pe表示四城市經濟指數,Gl、G2、G3和G4分別表示城市群內第一、二、三、四位城市的生產總值。下圖為“2006~2018年長三角的四城市經濟指數統計圖”。完成8~9題。8.導致圖中Pe值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核心城市急劇衰退B.核心城市相較周邊城市發展迅速C.周邊城市逐漸衰退D.核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9.為了協調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關系,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周邊城市完善基礎設施,優先發展高科技產業②周邊城市產業上與核心城市錯位發展,合理分工③核心城市產業升級,向周邊城市進行產業轉移④核心城市調整戶籍政策,使人才流向周邊城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4·山東名校考試聯盟模擬)同城化是中心城市與毗鄰城市以“同城”的標準,推動生產生活功能的合理配置以及公共服務同質共享,實現空間一體、制度同一的城市發展共同體。數據顯示,2023年珠三角九市間的日均出行規模為685萬人次,跨城工作在該地已成為常態。下圖示意2023年珠三角地區城際間日出行情況。據此完成10~12題。10.以城際間的日出行規模衡量,珠三角地區交通樞紐地位最高的是( )A.廣州 B.深圳 C.珠海 D.東莞11.東莞與廣州、深圳距離相當,但城際間日出行量差異很大,原因是( )A.廣州對東莞行政管轄能力弱B.廣州與東莞地域文化差異大C.廣州比深圳城市服務等級低D.廣州對東莞輻射帶動作用小12.最適合成為珠三角首批推進同城化建設的城市組合是( )A.廣州—深圳 B.佛山—廣州C.珠海—中山 D.東莞—惠州13.(2025·吉林通化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2年,南京市城區人口699萬人,GDP 16 908億元。徐州市是江蘇省地級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徐州市城區人口212萬人,GDP 8 458億元。下圖為江蘇省城鎮空間格局規劃圖。(1)說明南京市與徐州市城市輻射功能強弱差異的原因。(2)請為南京市增強城市輻射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精析1.C 2.A 3.D [第1題,結合材料和圖中信息可知,強控制度城市上海、無錫距離蘇州近,而且無錫、常州、鎮江和蘇州都屬于江蘇省,弱控制度城市與蘇州距離較遠或不屬于同一個省區,C正確;企業流動和交通聯系、信息網絡的建設水平、高端制造業發展水平對于蘇州市對其他城市控制度影響較小,A、B、D錯誤。第2題,由材料“長三角城市群內部的企業流、火車流、信息流等數據,計算出城市間的關聯度”和“蘇州市為長江三角洲的制造業中心”可知,上海經濟發達,以第三產業為主,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蘇州企業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業產品,①正確;上海為蘇州企業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務,②正確;上海是長江三角洲的交通樞紐,對外交通網絡發達,不會主要依靠蘇州交通設施進行對外聯系,③錯誤;上海經濟發達,勞動力工資水平較高,蘇州企業的勞動力不是主要來自上海,④錯誤。故選A。第3題,蘇州與南通都是江蘇省的城市,不屬于省際聯系,A錯誤;兩地協同發展相同的產業會產生競爭,關聯度降低,會降低蘇州對南通的控制度,B錯誤;蘇州市是長江三角洲的制造業中心,金融科技產業不是蘇州的發展優勢、方向和定位,C錯誤;擴大兩地間的互聯、互通,促進兩城市間的產業、交通、信息等要素的流動,會提高蘇州對南通的控制度,故選D。]4.C 5.D [第4題,該村鎮聚落的空間體系是在絲綢之路基礎上建立的,是為商業活動服務的,故主要功能是商貿交流,選C。第5題,結構體系發育過程從簡單到復雜,較高一級的聚落數量由少到多,相互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必然有相互交織的聯系網絡,圖乙的鎮級聚落數量多,結構呈網絡化,區域聯系更加緊密,結構體系更加成熟,選D。]6.C 7.A [第6題,t0時,虹吸效應與擴散效應均為0,中心城市發展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與外圍城市間的發展差距較小,A錯誤。t1時,虹吸效應最強,擴散效應緩慢增長,說明該階段中心城市發展速度最快,但發展水平并未達到最高,與外圍城市發展差距也沒有達到最大,B錯誤。t2時,虹吸效應呈下降趨勢,但是仍然大于0,說明中心城市依然存在吸納外圍城市的人口、資源的現象,同時擴散效應繼續增強,與虹吸效應數值相等,說明二者達到平衡,此階段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的發展差距達到最大,C正確。t3時,擴散效應開始大于虹吸效應,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帶動能力增強,外圍城市得到快速發展,二者的發展差距逐漸縮小,D錯誤。第7題,溢出效應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遷移部分人口、產業,較為低級的產業轉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產業優化升級,①正確;周邊的小城市在受到溢出效應后得到發展,有利于本地經濟發展,與中心城市共同構成城市群,②正確;溢出效應是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遷移部分人口、產業等,對中心城市郊區城鎮化影響不大,③錯誤;溢出效應使得中心城市產業優化升級,高素質人才被留下,不會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錯誤。故選A。]8.D 9.B [第8題,圖中Pe值是核心城市生產總值與周邊城市生產總值的比值。圖中四城市經濟指數呈下降趨勢,說明周邊城市的生產總值在經濟圈內的占比越來越大,而核心城市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這是由于核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使周邊城市發展迅速,B、C錯誤,D正確。由于城市等級和城市規模的限制,周邊城市短期內發展不會超過核心城市,核心城市不會急劇衰退,A錯誤。第9題,核心城市的發展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應優先發展高科技產業,①錯誤;周邊城市產業上與核心城市錯位發展,合理分工,核心城市產業升級,向周邊城市進行產業轉移,有利于協調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關系,②③正確;核心城市就業機會更多,收入更高,對人才的吸引力更大,且人才外流不利于核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④錯誤。故選B。]10.A 11.D 12.B [第10題,由圖可知,依據珠三角九個城市城際間日出行規模,可判斷廣州日出行規模最大,所以珠三角地區交通樞紐地位最高的城市是廣州。故選A。第11題,從圖中可看出東莞與廣州、深圳距離相當,但東莞與廣州間的日出行量小于東莞與深圳間日出行量,原因是東莞受廣州輻射帶動作用更小,故選D。廣州與東莞距離近,文化趨同,故B錯。廣州對東莞沒有行政管轄能力,廣州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城市服務等級更高,故A、C錯誤。第12題,由同城化的含義可知,利于推進同城化建設的城市組合應為聯系更緊密,城際間日出行規模更大的城市組合。從圖中可看出佛山—廣州日出行規模最大,所以最適合成為珠三角首批推進同城化建設的城市組合,故選B。]13.(1)與徐州市相比,南京市的城市等級高、規模大,經濟發展水平高,腹地范圍廣,交通運輸完善,城市聯系模式多、效率高、強度大,城市輻射功能更強。(2)積極發展教育,培育、引進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強交通運輸和通信網絡建設,增強區域間聯系,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第三部分 第二章 訓練63 地區產業結構變化分值:100分(選擇題1~12題,每小題6.5分,共78分)(2024·四川瀘州模擬)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部。東莞市在歷史上是重要的手工業品集散地和對外貿易口岸。改革開放后,大量外資涌入東莞市,各類企業云集,制造業尤其發達,有“世界工廠”之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近些年來,大量工廠遷離甚至倒閉,人口大量流出,較多廠房變成空殼房。據此完成1~3題。1.改革開放之初,東莞市吸引大量外資涌入的優勢條件是( )A.優越的地理位置 B.廣闊的消費市場C.先進的科學技術 D.豐富的工業原料2.近些年來,大量工廠遷離東莞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場 B.交通 C.成本 D.技術3.促進東莞市工業“涅槃重生”的措施是( )A.降低成本,擴大生產規模B.調整結構,企業轉型升級C.完善交通,拓展銷售渠道D.美化環境,增強市場競爭(2025·河北保定期末)京津冀地區傳統工業發展時間早、產業規模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產業政策對引導產業升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圖示意中央及京津冀各省市出臺的有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的數量分布。 完成4~6題。4.京津冀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導向主要為( )A.綠色發展方向B.高端畜牧業方向C.現代農業方向D.打造全國能源供給中心5.河北省出臺的相關政策數量最多,原因是河北省( )A.工業企業數量少 B.農業生產水平低C.環保要求最嚴格 D.重工業比重高6.河北省各市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 )A.唐山市應重點促進重化工業升級B.石家莊市應重點發展鋼鐵工業C.邯鄲市應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D.邢臺市應重點發展現代畜牧業(2025·湖南常德期末)地區生產總值是指本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等于各產業增加值之和。該數值可以反映區域在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2019年,全國排名第十的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8 155億元。下圖示意我國某省區2010~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據此完成7~9題。7.該省區最有可能是(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湖南省C.黑龍江省 D.廣東省8.乙曲線中的支柱產業是( )A.種植業 B.制造業C.服務業 D.旅游業9.為推動甲曲線的增長,需要( )A.擴大耕地面積 B.減緩城鎮化進程C.開展圍湖造田 D.提升機械化水平(2024·河北多校模擬)就業人口的集聚與分散是城市發展轉型的重要標志。日本東京都市圈是全球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1980年東京都市圈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為61.64%,至2020年已達80.48%,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各圈層呈明顯梯度分布態勢。下圖示意1980~2020年東京都市圈各圈層第三產業就業人口變化率。完成10~12題。10.1980~2020年東京都市圈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整體變化趨勢是( )A.持續上升B.上升—下降—上升C.持續下降D.下降—上升—下降11.2010~2020年新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主要承載地為( )A.核心區 B.過渡區C.外圍區 D.邊緣區12.1980~2020年新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主要承載地的變化,反映出該時期( )A.高技能行業向外擴散B.一般技能行業向中心集聚C.高技能行業向中心集聚D.一般技能行業均衡分布13.(2024·山西部分高中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坎帕尼亞大區位于意大利南部亞平寧山脈南麓,屬于地中海氣候,海岸地帶土壤肥沃,農產品品質優良,糧食作物逐漸被園藝作物取代。該區分布著眾多農產品加工廠,食品工業是該區的支柱產業。下面兩圖分別示意坎帕尼亞大區在意大利的位置及2012年該區失業率、工業化率和農業就業率情況。(1)說出坎帕尼亞大區發展種植業的氣候條件。(2)簡述坎帕尼亞大區園藝作物取代糧食作物的益處。(3)分析食品工業是坎帕尼亞大區支柱產業的原因。(4)與全國相比,說明該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5)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為坎帕尼亞大區今后經濟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精析1.A 2.C 3.B [第1題,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部,毗鄰深圳、香港,地理位置優越,A正確;改革開放之初,東莞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本地市場較小,工業產品主要銷往其他地區,B錯誤;改革開放之初,東莞市的科學技術水平較低,C錯誤;東莞市的工業原料并不豐富,D錯誤。第2題,東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制造業尤其發達,有“世界工廠”之稱,隨著經濟的發展,東莞市的勞動力成本、地價等不斷上升,生產成本上升,導致大量工廠遷離,C正確。第3題,東莞市工業“涅槃重生”的措施是調整結構,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B正確;降低成本,擴大生產規模,并不能優化產業結構,并不能使東莞工業“涅槃重生”,A錯誤;完善交通,拓展銷售渠道,美化環境,增強市場競爭,有利于經濟發展,但不涉及產業結構調整,都不是促進東莞市工業“涅槃重生”的措施,C、D錯誤。]4.A 5.D 6.A [第4題,由材料可知,京津冀傳統工業發展時間長、產業規模大,由于設備落后,資源利用率低,環境問題突出,因此當地促進產業升級的政策導向主要是提高技術水平,促進工業生產的綠色發展,減輕環境污染,A正確。第5題,河北省是工業大省,工業企業數量多,且資源型工業、重工業比重高,造成的環境問題嚴重,因此關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數量最多,D正確,A錯誤;產業轉型升級政策主要是針對傳統工業,而非農業,B錯誤;京津的環保要求較河北省更加嚴格,C錯誤。第6題,唐山市是我國傳統的重工業城市,促進其重化工業升級勢在必行,A正確;鋼鐵工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和廢氣較多,石家莊市作為省會城市應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B錯誤;邯鄲市科技實力不如石家莊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人才短缺,C錯誤;邢臺市位于東部季風區,農業應以種植業為主,D錯誤。]7.B 8.B 9.D [第7題,由材料可知,在2019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8 155億元,對比圖中信息可知,該省區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在40 000億元左右,湖南省屬于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高,地區生產總值和上海較近,B正確;廣東省位于我國沿海地帶,經濟發展水平高,地區生產總值較高,在全國排名第一,D錯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黑龍江省相比上海來說,經濟發展水平相差較大,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不可能和上海相近,A、C錯誤。第8題,由圖可知,甲曲線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較小,且在2010~2019年之間變化較平緩,應該為第一產業,A錯誤;乙曲線在2010~2013年之間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最大,且在以后有所提高,但變化較小,應該是第二產業,其支柱產業是制造業,B正確;丙曲線增長較快,且在2014年所占比重已經超過甲、乙曲線,應是第三產業,旅游業是服務業的組成部分,C、D錯誤。第9題,由上題可知,甲曲線代表第一產業,提升機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第一產業發展,D正確;不能盲目擴大耕地面積,且湖南省后備土地資源不足,A錯誤;城鎮化進程是經濟發展的趨勢,減緩城鎮化會阻礙經濟的發展,B錯誤;開展圍湖造田,會縮小湖泊面積,使湖泊調蓄功能減弱,C錯誤。]10.B 11.A 12.C [第10題,由圖可知,1980~2000年,第三產業就業人口變化率在日本都市圈各區域均為正值,說明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此期間整體上升;2000~2010年核心區、邊緣區為負值,過渡區和外圍區為正值,負值總和大于正值總和,說明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此期間整體下降;2010~2020年核心區、過渡區、外圍區為正值,邊緣區為負值,正值總和大于負值,說明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此期間整體上升,因此1980~2020年東京都市圈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整體變化趨勢是上升—下降—上升。故選B。第11題,由圖可知,2010~2020年新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在核心區、過渡區和外圍區均為正值,在邊緣區為負值,過渡區、外圍區與核心區相比,核心區占比更大,故選A。第12題,1980~2020年新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主要承載地的變化由過渡區和外圍區轉向核心區,說明出現了第三產業人口向都市內圈集聚的現象,A、D錯誤;高技能行業向都市內圈中心集聚,有利于促進圈內高新技術服務業發展,提升城市輻射功能,C正確;城市中心地價較高,一般技能行業受限于成本,不可能向城市中心集聚,B錯誤。]13.(1)夏季高溫,光照充足;冬季溫暖,降水充沛。(2)園藝作物種類豐富,可滿足市場需求;單位產值高,可增加經濟收入;需要勞動力多,提供就業機會等。(3)農業就業率高,第一產業比重較大;農產品種類多,品質優良,食品工業原料充足且優質;農產品加工廠數量眾多,就業機會多;食品工業產值高,占地區GDP比重大;經濟發達,農產品加工技術先進;政府政策支持等。(4)農業就業率較高,限制了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遷移;工業化率低,對勞動力的吸納力不足,城鎮化水平提升慢;以勞動密集型和原料指向型工業為主,高素質勞動力遷入少;第一產業比重大,工業化率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失業率高,經濟發展水平低等。(5)提高科技研發水平,吸引高新技術產業入駐;加大技術投入,提高農業智能化水平;實施優惠政策,吸引高素質人才遷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第二、三產業比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訓練62 城市的輻射功能.docx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訓練63 地區產業結構變化.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