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3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分值:100分(選擇題1~12題,每小題7分,共84分)(2024·T8聯考第二次聯考)福建省西部的離子型稀土礦,稀土呈離子吸附于風化花崗巖的黏土礦物中,易被電解質交換而轉入溶液,使用硫酸銨或硫酸氫銨浸取即可獲得混合稀土氧化物。傳統稀土開采采用異地建池浸礦,工藝簡單,設施簡陋。由于傳統工藝對環境影響極大,后改為原地浸礦開采工藝(下圖)。據此完成1~3題。1.離子型稀土開采中對水體的污染主要來源于( )A.浸出液 B.尾礦渣C.浸礦池 D.浸礦液2.與傳統工藝相比,改進后的開采工藝可以極大地緩解( )①土地沙化 ②植被破壞 ③水土流失 ④水體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該地解決傳統礦區生態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措施是( )A.清理礦渣,凈化水質 B.實施復墾,恢復植被C.綜合利用,開發文旅 D.封閉礦區,自然修復(2025·山東濟南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這是人類歷史上首例大規模核污水排放。為了處理這些核廢水,日本政府曾討論過包括蒸發釋放、電解排放、稀釋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層等五種處理方案,但最后選擇了排入大海。據此完成4~5題。4.日本政府最后選擇將核廢水排入大海,其主要原因是該方案( )A.投入少 B.技術要求低C.耗時短 D.安全系數高5.日本核廢水入海極易引發國際爭端,其主要原因是( )A.福島及其周邊海域將遭受二次污染B.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無法完全消除C.核污染將隨洋流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國家D.海洋物種減少導致海洋產業鏈發展受阻(2024·江蘇連云港模擬)滸苔綠潮是一種大型多細胞藻類——滸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暴發性增殖或聚集達到某一水平,導致生態環境異常的現象。黃海滸苔綠潮多發生在春、夏兩季,通常在夏季高溫期結束。下圖為“某年黃海滸苔綠潮分布圖”(①②③④表示發生至消亡過程中的四個階段)。據此完成6~7題。6.黃海滸苔綠潮生消發展的順序是(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7.與所經海域相比,發生地出現滸苔綠潮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深度深 B.海水鹽度高C.海水透明度高 D.沿海養殖多2022年6月19日晚,一場霧霾襲擊了新加坡,濃霧籠罩,使該國陷入一片緊張。這場霧災的起因是鄰國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區的油棕園趁干旱季節燒芭蕉林清地造成的。下圖為“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區煙霧擴散示意圖”。完成8~9題。8.據圖分析,造成此次事件污染物擴散的大氣條件是( )A.超強臺風經過 B.風帶季節移動C.赤道低壓控制 D.大氣穩定無風9.蘇門答臘島自然災害多發,對該島常見災害鏈描述正確的是( )A.臺風—暴雨—洪澇B.熱帶風暴—海嘯—暴雨C.地震—風暴潮—強風D.暴雨—洪澇—泥石流(2024·湖南衡陽模擬)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一類營養鹽,海洋溶解無機氮(DIN)是評價海水富營養化的一項指標。下圖示意2016~2021年長江口海域無機氮濃度的空間分布及季節差異。研究發現,6年間長江口海域無機氮濃度呈下降趨勢。據此完成10~12題。10.長江口海域無機氮的主要來源是( )A.潮流 B.日本暖流C.陸地徑流 D.黃海沿岸流11.長江口海域無機氮濃度夏季較春季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徑流量減少 B.浮游植物繁育C.無機氮輸入量減少 D.沿海養殖發展12.2016~2021年長江口海域無機氮濃度呈降低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A.長江流域耕地減少B.全球氣候變暖C.實施定期休漁禁漁政策D.入海徑流量年際變化大13.(2025·四川成都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大氣邊界層(圖1)是大氣污染物易于累積、混合的區域,其高度與氣溫、下墊面和水汽凝結等因素密切相關。大氣層結(大氣溫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穩定,越不利于大氣邊界層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與云南省西南部接壤的緬甸、老撾春耕燒荒現象嚴重,產生了大量大氣污染物。在對流層的中、低層偏西氣流引導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區大氣邊界層的大氣質量受到較大影響。圖2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時次(每小時一次)平均大氣邊界層高度變化。(1)云南省夏季白天平均大氣邊界層高度普遍較低,請從降水角度分析原因。(2)分析云南省西南部地區春季白天大氣邊界層高度內,外來大氣污染物多的原因。(3)針對云南省西南部的跨境大氣污染,有專家建議制定跨境大氣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請設計合作框架的內容。答案精析1.D 2.A 3.B [第1題,離子型稀土礦采用在自然環境下浸礦的方式開采,根據材料“使用硫酸銨或硫酸氫銨浸取即可獲得混合稀土氧化物”可知,開采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浸礦劑,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安全造成了威脅。而稀土呈離子型與浸礦液的電解質交換進入溶液,所以浸出液里包含稀土元素,會被抽取后繼續加工提取。因此,水體污染主要來源于浸礦液。故選D。第2題,由于傳統離子型稀土開采采用異地建池浸礦,對礦產的開挖會破壞植被,因而也會導致水土流失。同時,黏土經過挖取、搬運、浸礦后,基本喪失了原有的土壤結構,極易造成土地沙化。而原地浸礦則不會出現上述的問題。兩種方式都是在自然條件下浸礦,都會造成水體污染。故選A。第3題,福建省西部地處山地丘陵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傳統采礦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實施復墾和恢復植被;封閉礦區,自然修復,雖然最終也可以恢復植被,但稀土礦吸附于風化花崗巖的黏土礦物中,采礦會大規模剝離表土層,導致采礦后礦區植被自然恢復時間極其漫長,不是治理礦區環境的最優選擇。故選B。]4.A 5.C [第4題,相比于其他的核廢水處理方案,將核廢水排入大海投入的成本更少,日本政府選擇花費最小的經濟代價來處理這些核廢水,A正確。第5題,海洋具有連通性,核廢水入海后會在洋流的作用下不斷擴散,核污染會蔓延至太平洋沿岸國家,威脅各國人民生命健康,此種做法極易引發國際爭端,故選C。]6.B 7.D [第6題,黃海滸苔綠潮多發生在春、夏兩季,春、夏兩季氣溫上升快,且氣溫相對較高,這說明滸苔應首先暴發在緯度較低、水溫較高的海域,且首先暴發的區域面積相對較小,②對應緯度位置更低,所以應是②首先暴發滸苔綠潮,隨著氣溫的持續上升,較高緯度海域水溫也逐漸適宜滸苔繁殖,所以滸苔綠潮的范圍應由②逐漸擴大為③,再進一步向較高緯度海域發展形成①,最后滸苔綠潮消亡在較高緯度海域,且面積較小,所以最后階段是④。選B。第7題,滸苔綠潮是一種大型多細胞藻類,需要海水中含有大量營養物質以供其生長,據上題分析得知,滸苔綠潮首先暴發于沿海地區,其形成和發展一直在海岸線附近,這是因為沿海養殖活動多,海水中富含大量營養物質供滸苔生長,導致發生地出現滸苔綠潮,D正確;滸苔綠潮多暴發于沿海大陸架附近,海水深度淺,A錯誤;沿海地區多有河流徑流注入,海水鹽度較小,B錯誤;沿海地區受河流入海(含沙量較大)以及人類活動影響,海水透明度較低,C錯誤。]8.B 9.D [第8題,讀圖可知,離煙霧擴散源地距離越近,煙霧濃度越高,且煙塵主要是向東北方向擴散的,結合所學知識,圖示區域位于赤道附近,時間是6月19日(夏季),太陽直射點北移,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形成西南季風,即風帶季節移動是造成此次事件污染物擴散的大氣條件,B正確;圖示區域位于赤道附近,沒有超強臺風經過,A錯;圖示區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水平方向大氣平穩,風力較小,污染物不易擴散,C、D錯。第9題,蘇門答臘島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暴雨,容易引發河流水位上漲和多地山體滑坡,造成嚴重洪澇及泥石流災害,所以對該島常見災害鏈描述正確的是暴雨—洪澇—泥石流,故選D。]10.C 11.B 12.A [第10題,近岸海域海水中無機氮主要來自河流輸入、農業面源污染、城鎮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養殖活動和海洋大氣沉降等。長江沿岸人口眾多,工農業發達,排入長江的無機氮總量大,因此長江口海域無機氮的主要來源是陸地徑流。故選C。第11題,長江口海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徑流量大,無機氮輸入量并沒有減少,A、C錯誤;夏季氣溫高,浮游植物繁育旺盛,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一類營養鹽,浮游植物消耗的無機氮更多,因此夏季無機氮濃度較春季低,B正確;沿海養殖發展對無機氮濃度季節差異影響小,D錯誤。第12題,2016~2021年長江沿岸經濟和城鎮化發展速度快,工業和城鎮建設占用耕地,長江流域耕地減少,農業排放無機氮減少,從而造成長江口海域無機氮濃度呈降低趨勢,A正確;全球氣候變暖對中低緯度海域無機氮影響不大,B錯誤;實施定期休漁禁漁政策、入海徑流量年際變化大不會使無機氮6年時間內呈降低趨勢,C、D錯誤。]13.(1)(夏季多降水)云層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近地面氣溫相對偏低;大氣邊界層內上層大氣因水汽凝結放熱,導致氣溫偏高;大氣層結相對比較穩定,因此大氣邊界層高度較低。(2)緬甸、老撾春耕燒荒產生的大氣污染源多;偏西氣流為大氣污染物進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區提供了動力;春季白天大氣邊界層高度高,可進入的外來污染物多。(3)制定共同防控大氣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氣污染監測預警機制;共同探索大氣環保技術交流與研發。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4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分值:100分(選擇題1~10題,每小題8分,共80分)(2024·安徽池州模擬)長江江豚俗稱“江豬”,體型較小,壽命約為20年,喜單獨活動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魚、蝦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聲吶進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據統計,現存于長江流域的江豚數量僅為1 000只左右,屬于瀕危動物,2021年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長江生態的“晴雨表”,近年來,江豚逐浪的生動景象(如圖)頻頻出現,彰顯了長江大保護的成效。完成1~3題。1.作為哺乳動物,江豚在大風大雨到來之前,需要頻繁地出露水面“透透氣”,這主要是因為( )A.氣壓變低 B.氣壓變高C.氣溫降低 D.氣溫升高2.長江江豚瀕危的自然原因是( )A.生存環境惡化 B.自然繁殖率低C.天敵數量眾多 D.食物資源匱乏3.近年來,江豚數量的逐步恢復,體現了自然環境( )A.支撐服務功能增強 B.供給服務功能增強C.調節服務功能增強 D.文化服務功能增強(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處黑龍江、吉林兩省老爺嶺南部,是中國東北虎、豹種群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區,也是我國野豬種群數量較多的區域之一。下圖為“老爺嶺南部地區東北虎活動點及野豬棲息地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4.老爺嶺南部地區東北虎活動點的空間分布特征是( )A.只分布在東南部的保護區內B.空間分布不均衡,呈塊狀分布C.沿水源地帶呈零星分散分布D.多數在野豬高適宜棲息地附近5.能夠實現老爺嶺南部地區保護東北虎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是( )A.加強宣傳,發展生態旅游B.開發水能,實現電力外送C.重視規劃,發展木材加工D.人工養殖,發展林下經濟(2024·江蘇揚州模擬)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東緣,地處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過渡地帶。該區域的汶川縣、理縣、茂縣是我國十分典型的生態脆弱區。下圖示意岷江上游水系,下表為“汶川縣、理縣、茂縣氣候要素統計表”。據此完成6~7題。縣(市) 海拔(m) 平均氣溫(℃) 年降水量(mm) 年蒸發量(mm)年 一月 七月理縣 1 887.5 11.4 0.6 20.8 590.6 1 585.6茂縣 1 590.1 11.2 0.4 20.8 493.6 1 332.4汶川縣 1 448.5 12.7 2.4 21.9 553.8 1 858.16.該生態脆弱區具有原生脆弱性,其形成條件主要是( )①氣候 ②地貌 ③水文 ④土壤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岷江上游河谷山麓基帶植被主要是( )A.山地針葉林 B.落葉闊葉林C.常綠闊葉林 D.荒漠灌木叢(2025·上海期末)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云南省西部,受西南季風影響較大,森林覆蓋率高,山地土壤垂直帶譜分異顯著。下圖為“高黎貢山土壤垂直分布圖”。讀圖,完成8~10題。8.高黎貢山( )A.東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西坡B.黃壤分布上限約為海拔1 400米C.東坡土壤類型比西坡更豐富D.東坡山麓常綠闊葉林廣布9.研究發現高黎貢山從山麓至海拔3 400米處,土壤肥力隨著海拔升高而增大,因為海拔高的地區( )A.枯枝落葉含量多B.微生物對有機質分解多C.水熱條件組合好D.化學風化和淋溶作用強10.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A.應嚴格禁止旅游、生產、科研等活動B.是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潛在戰略資源C.具有蓄洪防旱、防風固沙的生態效益D.主要作用是培養公眾生態文明觀念11.(2024·廣東惠州大亞灣區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大熊貓是一種山地林棲動物,畏炎熱和寒冷,喜食鮮嫩竹子。陜西佛坪自然保護區位于秦嶺南坡,區內海拔1 100~1 800 m之間分布有巴山木竹,2 000 m以上分布有秦嶺箭竹。為了監測大熊貓的活動,景區工作人員在巴山木竹分布區域內設置紅外線照相機。下圖示意某年紅外線照相機捕獲的大熊貓次數。下表是佛坪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最適宜棲息地部分資料。因素 數值坡度 5°~30°與河流距離 0~500 m植被覆蓋度 0.5~1距離道路 >800 m注:植被覆蓋度指植被(包括葉、莖、枝)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積與統計區總面積的比值。(1)分析7、8月巴山木竹分布區大熊貓活動次數極少的主要原因。(2)說明佛坪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最適宜棲息地自然環境特征對大熊貓活動的影響。(3)分析保護區內減少道路修建對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作用。答案精析1.A 2.B 3.A [第1題,江豚作為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在大風大雨到來之前,江面的氣壓往往會變低,導致江豚呼吸不暢,會頻繁地出露水面呼吸空氣。故選A。第2題,水污染造成生存環境惡化、過度捕撈導致食物資源匱乏,主要是人為原因,A、D錯誤;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少,喜單獨活動,因而自然繁殖率低,B正確;江豚處于江中食物鏈頂端,幾乎沒有自然天敵,C錯誤。第3題,自然環境支撐服務的作用是維持自然環境自身的相對穩定狀態,是保障其他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并通過這些服務間接為人類提供服務,維持生物多樣性屬于支撐服務功能,A正確。]4.D 5.A [第4題,讀圖可知,東北虎活動點數量稀少,空間分布極不平衡,呈點狀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的自然保護區內,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大多數東北虎活動點出現在野豬高適宜棲息地附近;圖示信息無法判斷水源地帶分布。故選D。第5題,為實現老爺嶺南部地區保護東北虎與經濟協調發展,要注意保護性開發,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增強環保意識,發展生態旅游,A正確;發展木材加工、人工養殖以及開發水能等工程建設會對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B、C、D錯誤。故選A。]6.A 7.D [第6題,該生態脆弱區具有原生脆弱性,說明不是人類活動導致。由表格數據可知,該處河谷為干熱河谷;另外,該地還位于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山高谷深、地形復雜。因此該生態脆弱區主要是氣候和地貌兩大因素影響形成;水文和土壤因素則受制于氣候和地貌,非主要因素,故選A。第7題,由表格數據可知,該處河谷應為干熱河谷,因此山麓基帶植被應為荒漠植被,故選D。]8.C 9.A 10.B [第8題,高黎貢山受西南季風影響較大,該山地西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西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東坡,排除A;根據圖中信息,黃壤分布上限大概在海拔2 400米,排除B;根據圖中信息對比可知,高黎貢山東坡土壤類型比西坡更豐富,C正確;東坡山麓地帶土壤類型為亞熱帶稀樹草原土,位于西南季風背風坡,降水少,植被分布多為灌叢或者草地,排除D。第9題,高黎貢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3 400米處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水熱條件組合較差,分布著灌木草甸,枯枝落葉較多,土壤肥力隨海拔升高而增大,A正確、排除C;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速度變慢,排除B;高海拔地區風化和淋溶作用較強,土壤養分流失,肥力下降,排除D。第10題,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是宣傳教育活動的“自然博物館”,不應禁止科研等活動,排除A;自然保護區是對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護對象所在的區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是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潛在戰略資源,B正確;自然保護區蓄洪防旱、防風固沙效果不明顯,排除C;自然保護區可以培養公眾生態文明觀念,但不是主要作用,排除D。]11.(1)7、8月低海拔地區氣溫高,大熊貓畏炎熱向高海拔地區轉移;7、8月高海拔地區氣候涼爽濕潤,有利于大熊貓度過炎熱的夏季;7、8月大熊貓遷移到高海拔地區的秦嶺箭竹分布區覓食。(2)大熊貓體格渾圓寬大,坡度平緩有助于減少體能消耗;南坡是陽坡,光熱和水分較充足,有利于竹林生長,為大熊貓提供充足的食物;森林茂盛,有利于隱藏;距離河流近,有利于補充水分。(3)能減少森林破壞,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能保護植被,減少水土流失,保護河流水質;能減少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的現象,促進大熊貓數量的增加。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5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分值:100分(選擇題1~8題,每小題6分,共48分;9~14題,每小題7分,共42分)(2024·云南昆明模擬)電網消費端碳排放因子(單位:kgCO2/kWh)是指電網向消費端供應的電能在發電時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因子越小指示發電時碳排放量越少。下表為“我國兩省市近年電網消費端碳排放因子統計表”。完成1~2題。2010年 2012年 2018年 2020年云南 0.415 0.306 0.092 0.146上海 0.793 0.624 0.564 0.5481.云南電網消費端碳排放因子較低,因其電能主要來源于( )A.風力發電 B.核能發電C.光伏發電 D.水力發電2.上海電網消費端碳排放因子呈下降趨勢,主要得益于( )①產業轉型升級 ②調整電力結構 ③控制人口規模 ④擴大城市綠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4·九省聯考黑龍江地理)2021年10月,我國將碳匯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竹林是重要的碳匯。浙江省安吉縣竹林資源豐富,近年來積極探索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機制,將農戶的林權統一流轉到合作社集中經營,與交易中心簽訂碳匯長期收儲合同,2022年碳匯交易收入170多萬元。該縣某村以竹林未來30年碳匯收益作抵押,獲得365萬元的“碳匯共富貸”,助力當地綠色經濟發展。據此完成3~5題。3.安吉縣通過碳匯交易獲利的前提條件是( )A.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B.將林權統一流轉集中經營C.簽訂碳匯長期收儲合同D.向竹農發放碳匯抵押貸款4.“碳匯共富貸”體現了當地的竹林從生態資源轉變為( )A.生態產品 B.生態服務C.生態資產 D.生態功能5.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目的是( )A.增加碳匯供給者收入B.提高全社會減排效率C.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D.降低企業碳排放成本(2025·青海西寧期末)近年來,交通運輸業,特別是運量大、運距長的交通運輸成為我國碳排放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2022年交通運輸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0%,預計今后碳排放占比會持續增加。與其他產業領域相比,短期內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減排壓力較大。下圖示意我國四大交通運輸方式客貨周轉量及碳排放量占比。據此完成6~8題。6.我國四大交通運輸方式中( )A.民航運輸主要承擔貨物周轉B.公路是覆蓋最廣的運輸方式C.單位周轉量中水運碳排放量最大D.鐵路運輸里程長,碳排放量較大7.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減排壓力較大,主要原因是( )A.環保政策日趨嚴格 B.碳排放量占比最大C.森林面積不斷減少 D.運輸需求不斷增加8.針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現狀,我國應優先考慮( )A.提高鐵路與水運運力 B.提高民航貨物周轉量C.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 D.減少公路的運輸里程(2024·山東青島模擬)土地的利用方式變化會引起“碳源”和“碳匯”的變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陽湖區各土地利用類型碳排放量(單位:104t)。據此完成9~11題。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設用地 未利用地 碳排放總量 碳源與碳匯的比值2000 44.05 -27.75 -0.16 -10.58 426.31 -0.03 431.84 12.21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2010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8 31.529.鄱陽湖區“碳匯”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 )A.耕地 B.林地C.草地 D.建設用地10.2000~2010年,鄱陽湖區碳排放量對環境的主要影響是( )A.促使氣候增暖 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態安全 D.改善人居環境11.為實現鄱陽湖區低碳可持續發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積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產業比重C.增加清潔能源的比重D.促進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2024·T8聯考第二次聯考)觀測數據表明,近年來大氣CO2快速溶解進入加拿大海盆的海水系統,使該海域海水表層PCO2(CO2分壓)快速增長,成為西北冰洋海表PCO2增長最快的區域,碳匯效應顯著。該地海表PCO2的變化與海冰面積、海—氣交換作用、表層海水生物的初級生產等因素相關。據此完成12~14題。12.從全球范圍看,近年來加拿大海盆海表PCO2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劇 B.燃燒化石燃料C.大量砍伐森林 D.海洋生物死亡13.夏季,該海域表層海水生物的初級生產會( )A.降低海表的PCO2,增加海水的碳匯B.降低海表的PCO2,減少海水的碳匯C.增加海表的PCO2,增加海水的碳匯D.增加海表的PCO2,減少海水的碳匯14.研究表明,海表PCO2過大會導致海洋酸化(海洋水變酸)。海洋酸化直接導致( )A.沿海陸地酸雨加重 B.近岸海洋污染減輕C.極地海冰大量融化 D.貝類生物數量減少15.(2025·江蘇徐州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硅藻是一類利用可溶硅作為營養物質的海洋浮游生物(單細胞植物),能通過調控浮力從表層下沉攝入營養鹽。大規模的風塵輸入能促進硅藻的勃發,大型硅藻群死亡之后沉降在海底,形成的席狀沉積物稱為硅藻席。硅藻的勃發和硅藻席的沉積是重要的“碳匯”(指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能夠調控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東菲律賓海帕里西維拉海盆保留大規模末次冰期時形成的硅藻席。下圖示意東菲律賓海帕里西維拉海盆的位置。(1)說明硅藻勃發和硅藻席沉積成為重要“碳匯”的機制。(2)分析末次冰期時帕里西維拉海盆大量風塵沉積物的來源及動力。答案精析1.D 2.A [第1題,云南的風力、太陽能資源優勢不明顯,核能對技術要求高,A、B、C錯誤;流經云南的河流眾多,云南地處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D正確。第2題,產業轉型升級,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外遷,調整電力結構,新能源占比提高,都有利于減少電網消費端碳排放因子,①②正確;控制人口規模并不能減少電網消費端碳排放,上海擴大城市綠地的面積有限,作用很小,③④錯誤,故選A。]3.A 4.C 5.B [第3題,安吉縣想要通過碳匯交易獲利,首先要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使得碳匯能夠交易出去,獲取利潤,A正確;將林權統一流轉集中經營、簽訂碳匯長期收儲合同、向竹農發放碳匯抵押貸款都是保障當地在碳匯交易中獲利的措施,但不是通過碳匯交易獲利的前提條件。故選A。第4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碳匯共富貸”使得當地利用生態資源獲利,體現了當地的竹林從生態資源轉變為生態資產,故選C。第5題,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可促進能源利用技術的提高,促進節能減排,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提高全社會減排效率,B正確;可以增加碳匯供給者收入,但不是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目的,A錯誤;能夠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最主要的是為了節能減排,C錯誤;會提高企業碳排放成本,D錯誤。]6.B 7.D 8.A [第6題,讀圖可知,民航主要承擔旅客周轉,A錯誤。公路相較于鐵路,受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限制小,修筑成本低;與航空和水運相比,公路運輸靈活,故公路是我國覆蓋最廣的交通運輸方式,B正確。由圖可知,單位周轉量中公路碳排放量最大,C錯誤。我國鐵路運輸里程較長,但碳排放量最低,D錯誤。第7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快遞、旅游等服務業快速發展,運輸需求不斷增加,導致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減排壓力較大,D正確。第8題,我國四大交通運輸方式中,公路碳排放量最大,而鐵路和水運分別是我國客、貨周轉量最大的交通運輸方式,故目前應完善鐵路站點、水運港口等基礎設施,提高水運、鐵路可達性,提高鐵路與水運的運輸能力,分擔部分公路運輸壓力,減少交通運輸業碳排放,民航一般用于客運,A正確,B、D錯誤;目前我國新能源交通運輸方式無法承擔重型貨物、長距離運輸任務,短時間內對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影響較小,C錯誤。]9.B 10.A 11.D [第9題,讀表可知,鄱陽湖區林地的碳排放量為負值且絕對值較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因此“碳匯”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林地,B正確;耕地和建設用地碳排放量都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區,A、D錯誤;草地的碳排放量僅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較少,不是主要的碳匯區,C錯誤。故選B。第10題,讀表可知,2000~2010年,鄱陽湖區碳排放總量增加很多,碳源與碳匯的比值也增加較多,因此會促使氣候增暖,A正確;與增加土壤肥力無關,B錯誤;會降低生態安全,C錯誤;與改善人居環境關系不大,D錯誤。第11題,根據表中數據可知,耕地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增加耕地面積不利于湖區低碳可持續發展,A錯誤;提高低耗能、高效益產業比重和增加清潔能源的比重與土地利用方式無關,B、C錯誤;鄱陽湖區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是建設用地,因此促進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有利于低碳可持續發展,D正確。]12.B 13.A 14.D [第12題,近年來加拿大海盆海表PCO2(CO2分壓)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燃燒化石燃料數量增加,導致二氧化碳增加,海域暖化和海冰消融,促使更多CO2通過海—氣交換過程溶解進入海水系統。故選B。第13題,夏季,光合作用較強,較強的生物初級生產活動吸收大量CO2,使海表PCO2降低,增加海水的碳匯。故選A。第14題,海水酸性的增加,將改變海水化學的多種平衡,使依賴于化學環境穩定性的多種海洋生物乃至生態系統面臨巨大威脅。因此海洋酸化的直接影響是減少海洋生物的鈣化量,貝類生物的甲殼生長受到影響,嚴重影響其幼體的發育,使得貝類生物數量減少;與酸雨、海冰、近岸海洋污染等的直接關聯性不大。故選D。]15.(1)硅藻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硅藻上浮、下沉促進水體擾動,加快營養物質遷移,促進其他浮游植物生長;硅藻及其他浮游植物增多,魚類等海洋動物增多,海洋生物的固碳能力提高;硅藻席沉積時,部分有機碳被埋藏在海底。(2)末次冰期亞歐大陸植被覆蓋率低,地表物理風化、風蝕嚴重,且海平面下降,沿海沙灘裸露,沙塵充足;末次冰期冬季風強勁,搬運能力強。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6 保障國家安全的資源、環境戰略與行動分值:100分(選擇題1~5題,每小題6分,共30分;6~13題,每小題7分,共56分)(2024·山東棗莊模擬)酵素農業是一種新型的生態農業,其生產流程如下圖所示。位于浙江省山區的箭嶺村自2017年起使用醇素種植大米、果蔬等農產品。該村的許多酵素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價格較高,往往在剛種下時就被預訂一空。目前,酵素農業在我國發展較快,但還屬于“小眾”農業。據此完成1~2題。1.箭嶺村發展酵素農業的主要目的是( )A.緩解土壤板結狀況 B.豐富農產品的種類C.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D.減少生活垃圾污染2.酵素農業的規模化推廣面臨的困難有( )①單產水平較低 ②酵素液產量不足 ③勞動力成本高 ④產品價格較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4·湖北武漢調研)借助網絡平臺,推動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新業態、新產業和新模式,促使鄉村經濟活動和生產空間發生轉變。例如,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通過唯一標識碼實現農產品的溯源,完成生產到消費的對接。據此完成3~5題。3.發展鄉村數字經濟的前提是( )A.承接產業轉移 B.完善基礎設施C.培養創新人才 D.擴大消費市場4.與傳統鄉村經濟模式相比,鄉村數字經濟的特點包括( )①產品類型更一致 ②產銷流通更復雜 ③生產空間更分散 ④金融服務更便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農產品溯源的主要目的是( )A.延長產業鏈 B.保障糧食安全C.提高附加值 D.助推品質提升(2024·廣東廣州模擬)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學評價山東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對推動山東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下圖反映山東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指數大小與發展水平呈正相關。據此完成6~8題。6.2001~2021年,山東省( )A.循環發展水平總體下降B.綠色發展水平波動提升C.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升D.低碳發展水平總體下降7.下列表述符合山東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狀況的是( )A.第一產業比重增加B.城鄉居民收入比提高C.人均水資源量減小D.廢水重復利用率增加8.提升山東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現代產業新體系B.改善生態環境質量C.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D.增加環保經費投入(2025·廣東云浮期中)工業生態效率是指生態資源滿足人類需要的效率,它是產出與投入的比值。將工業生態效率分為工業經濟、能源、環境三個子系統,既能有效分析各子系統內部的效率,也有助于全面分析工業發展與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之間的關系。下圖示意長江經濟帶工業生態系統效率測算的網絡結構。完成9~10題。9.關于工業生態效率三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A.環境的治理能推動能源需求增加B.能源消耗僅通過碳排放影響環境C.能源子系統能支撐工業經濟發展D.工業經濟發展會提高固廢利用率10.長江經濟帶能源子系統效率水平表現為( )A.中游最高、上游最低B.上游最高、中游最低C.中游最高、下游最低D.下游最高、上游最低(2025·河南開封期中)吉林省位于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全省呈現大生態、大農業和大城市的地理空間格局。該省于2015年提出“東中西”三大板塊發展戰略,以推動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下圖為“吉林省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和城鎮化發展區三類主體功能區劃分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11.吉林省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和城鎮化發展區分別對應圖示( )A.a、b、c B.b、c、aC.b、a、c D.c、a、b12.吉林省進行主體功能區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資源稟賦、經濟發展差異B.人口密度、行政區劃C.行政區劃、經濟發展狀況D.氣候差異、交通通達度13.應逐步降低土地開發強度的功能區有( )A.a、b B.a、cC.b、c D.a、b、c14.(2024·山西運城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綠色發展是指從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為代價的傳統粗放模式,向以質量和效率為中心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創新模式轉變,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的關鍵在于提升綠色發展效率。下圖為2005~2017年黃河流域綠色發展效率變化示意圖,綠色發展效率越高,表明經濟發展的健康程度和綠色發展水平越高。研究發現,黃河流域的城鎮化水平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不是單一的線性關系,而是呈先降后升的“U”型曲線關系。(1)指出2005~2017年黃河流域總體綠色發展效率最高的地區,并簡析成因。(2)黃河流域的城鎮化水平對綠色發展效率的影響呈先降后升的“U”型曲線關系,試對此做出合理解釋。(3)從國家安全角度,說明黃河流域提高綠色發展效率的重要意義。答案精析1.D 2.C [第1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廚余垃圾經分類回收可用作農業生產的肥料,可減少垃圾的排放量,減少生活垃圾污染,D正確;增施有機肥可以緩解土壤板結狀況,但無法從材料中獲取該地土壤板結的相關信息,A錯誤;沒有豐富農產品種類,B錯誤;農業生產效率指勞動時間與勞動成果的比率,發展酵素農業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影響不大,C錯誤。第2題,該地位于浙江省,水熱條件優越,單位面積產量較高,①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酵素液原料主要來自廚余垃圾和植物鮮垃圾,且需要經過發酵三個月以上才能產生酵素液,所以酵素液的產量不足,②正確;浙江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勞動力成本較高,③正確;根據材料信息“該村的許多酵素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價格較高,往往在剛種下時就被預訂一空”可知,雖然產品的價格較高,但市場需求量較大,產品價格不是影響酵素農業規模化推廣的主要因素,④錯誤。故選C。]3.B 4.C 5.D [第3題,根據材料,鄉村數字經濟需要借助網絡平臺,故發展鄉村數字經濟的前提是完善基礎設施,B正確。第4題,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產業規模擴大,產品類型更加多樣,產銷流通更加簡單,①②錯誤;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生產空間更靈活、更分散,③正確;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金融服務更加便捷,④正確。故選C。第5題,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農產品溯源,可以完成生產到消費的對接,使產品生產更透明,對產品品質把控更嚴格,有利于助推品質提升,D正確。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需要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不是區塊鏈技術能實現的,排除A、C。對農產品溯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但區塊鏈技術可以對所有農產品溯源,不僅僅針對糧食,排除B。]6.B 7.D 8.C [第6題,讀圖可知,山東省循環發展水平總體上升,A錯誤;綠色發展水平波動提升,B正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波動上升,C錯誤;低碳發展水平總體上升,D錯誤。第7題,第一產業比重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比提高、人均水資源量減小均不能體現“綠色、低碳、循環”的相關要素,A、B、C不符合題意;廢水重復利用率增加,可以減少廢水排放,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理念,符合山東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上升的現狀,故選D。第8題,建立現代產業新體系、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增加環保經費投入都是山東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措施,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減少化石能源的比重,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C正確。]9.C 10.D [第9題,工業生態效率的三個子系統之間相互關聯,存在很強的相互依賴關系。能源子系統為工業經濟子系統提供生產要素,支撐工業經濟發展,工業經濟發展也推動能源需求增加,C正確,A錯誤。據圖可知,能源消耗通過碳排放及工業“三廢”排放影響環境;環境治理使得廢棄物再次利用成為資源,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且工業經濟發展與提高固體廢棄物利用率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只是隨著技術水平的升級和環保意識的提升,固廢利用率會有所提高,B、D錯誤。第10題,長江經濟帶下游能源子系統效率最高,主要是下游具有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成本較低等優勢。長江經濟帶上游能源子系統效率最低,主要是能源行業資本投入力度不足、能源再利用率水平不高且能源消耗成本較高。故選D。]11.D 12.A 13.B [第11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吉林省東部地區位于長白山山脈的核心區域,生態優良、動植物資源豐富,應主要為生態功能區,即圖示c;中西部地區農牧業資源突出,應主要為農產品主產區,即圖示a;城鎮化發展區主要布局在產業基礎雄厚、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的地區,應為圖示b。故選D。第12題,由上題可知,吉林省基于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差異,進行了三類主體功能區的劃分,A正確。第13題,a、c功能區分別是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逐步降低國土開發強度;在城鎮化發展區,應強調科學開發、集約開發和高水平開發。故選B。]14.(1)地區:黃河上游。原因:黃河上游地區人口少,生態環境較好;工業發展水平較低,污染物排放少等。(2)黃河流域城鎮化初期,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綠色發展效率呈下降趨勢;隨著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技術得到改進,污染治理能力增強,綠色發展效率得到提升,呈現上升趨勢。(3)保護生態環境,維持區域生態平衡;保障資源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3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docx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4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docx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5 全球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docx 第四部分 第二章 訓練76 保障國家安全的資源、環境戰略與行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