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核心考點 烴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秋 徐州期末)取一支硬質大試管,通過排飽和NaCl溶液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試管甲烷和半試管氯氣(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試管內發生的反應及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CH4和Cl2完全反應后試管內的液面會上升B.為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應在強光照射下完成C.甲烷和Cl2反應后試管內壁的油狀液滴含有CH2Cl2、CHCl3、CCl4D.若1mol CH4與足量Cl2在光照下反應,如果生成相同物質的量的四種有機物,則消耗Cl2的物質的量為2.5mol2.(2024秋 南京月考)下列關于乙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易溶于水B.分子式為C2H6C.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D.不能發生氧化反應3.(2024春 道里區期末)1mol CH4與Cl2反應全部生成CCl4,需Cl2的物質的量是( )A.4mol B.3mol C.2mol D.1mol4.(2024 惠山區開學)有以下5種物質:①CH3(CH2)3CH3,②CH3CH2CH2CH2CH2CH3,③(CH3)2CHCH2CH3,④CH3CH2CH2CH3,⑤(CH3)2CHCH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沸點高低:②>③>①>⑤>④B.③的一溴代物有6種C.①③④⑤互為同系物D.②可由3種C6H12的烯烴與H2加成而得到5.(2024春 連云港期末)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液體,而且密度小于水的是( )①苯②硝基苯③溴苯 ④四氯化碳⑤溴乙烷 ⑥乙酸乙酯.A.①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6.(2024 徐州學業考試)下列有關乙烯、苯、乙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常壓下,都為液態有機物B.乙烯能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醇C.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D.乙醇滴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變紅色7.(2024春 寶應縣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互為同分異構體B.光照下,等物質的量甲烷與氯氣反應的產物是CH3Cl和HClC.與為同一種物質D.甲烷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8.(2024 江蘇學業考試)下列有關乙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易溶于水B.不能發生氧化反應C.能發生聚合反應D.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發生取代、加成和氧化等反應。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他用蒸餾的方法將煤干餾得到的煤焦油分離,得到另一種液體,稱為“氫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里希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與法拉第所制相同的液體,并命名為苯。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9.苯可發生如圖所示的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①常溫下不能進行,需要加熱B.反應③為加成反應,有機產物是炸藥TNTC.反應②不發生,但是仍有分層現象,紫色層在下層D.反應④能發生,從而證明苯中是單雙鍵交替結構10.(2024 江蘇模擬)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其化學性質,下列裝置不正確的是( )A.除去雜質 B.制備乙烯 C.驗證加成反應 D.收集乙烯A.A B.B C.C D.D11.(2024秋 昆山市期末)下列有關乙烯的制備、凈化、收集、性質驗證的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備乙烯 B.用裝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等氣體C.用裝置丙收集乙烯 D.用裝置丁驗證乙烯與Br2發生反應A.A B.B C.C D.D12.(2024秋 新吳區月考)溴苯是一種化工原料,實驗室合成溴苯并進行純化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物質的揮發,提高產率B.裝置Ⅱ可用于分離兩種液體形成的混合物C.用裝置Ⅲ分液時,將分層的液體依次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D.裝置Ⅳ中a為進水口,b為出水口13.(2024秋 新吳區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烷烴與烯烴相比,發生加成反應的一定是烯烴B.碳碳間以單鍵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全部與氫原子結合的烴一定是飽和鏈烴C.丙烯與等物質的量的氯化氫加成,只生成一種產物D.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14.(2024秋 鹽城月考)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可用于催熟果實B.碳納米材料是一類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C.福爾馬林可用于農作物種子的消毒及動物標本的保存D.化妝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濕作用15.(2024春 新吳區期末)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中能與甲烷、乙烯都發生反應的是( )A.Cl2 B.H2SO4 C.NaOH D.KMnO416.(2022秋 徐州期末)下列有關乙烯在酸催化下與水反應制乙醇的反應機理,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Ⅰ只有O—H鍵的斷裂B.過程Ⅱ的原子利用率為100%C.過程Ⅲ吸收能量D.總反應為放熱反應,故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發生17.(2023春 如皋市期末)下列關于乙烯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均達到飽和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一定條件下可以生成聚乙烯()18.(2023春 天寧區期末)關于苯及苯的同系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利用甲苯的硝化反應可以制得TNT炸藥B.苯與甲苯互為同系物,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進行鑒別C.苯和溴水振蕩后,由于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的水層顏色變淺D.煤焦油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餾的方法把它們從煤焦油中提取出來19.(2023 丹陽市學業考試)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下列關于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為易溶于水的氣體B.在空氣中能燃燒并冒出濃煙C.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苯分子中存在碳碳雙鍵20.(2024春 即墨區期末)乙烯、聚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烯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由乙烯的結構可推測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C.乙烯與聚乙烯的碳氫原子個數比相同,二者互為同系物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需依次通過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濃硫酸的洗氣瓶期末核心考點 烴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秋 徐州期末)取一支硬質大試管,通過排飽和NaCl溶液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試管甲烷和半試管氯氣(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試管內發生的反應及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CH4和Cl2完全反應后試管內的液面會上升B.為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應在強光照射下完成C.甲烷和Cl2反應后試管內壁的油狀液滴含有CH2Cl2、CHCl3、CCl4D.若1mol CH4與足量Cl2在光照下反應,如果生成相同物質的量的四種有機物,則消耗Cl2的物質的量為2.5mol【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CH4和Cl2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B.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須在光照條件下進行,但不需要采用強光照射;C.CH4和Cl2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D.根據守恒可知生成,0.25mol CH3Cl、0.25mol CH2Cl2、0.25mol CHCl3、0.25mol CCl4,發生反應時1mol氯氣取代1mol H,則有機物產物中氯原子的物質的量等于消耗氯氣的物質的量。【解答】解:A.CH4和Cl2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其中HCl易溶于水,導致試管內壓強減小,反應后液面上升,故A正確;B.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須在光照條件下進行,但不需要采用強光照射,如采用強光照射,可能發生爆炸,故B錯誤;C.CH4和Cl2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其中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為油狀液滴,故C正確;D.根據守恒可知生成,0.25mol CH3Cl、0.25mol CH2Cl2、0.25mol CHCl3、0.25mol CCl4,發生反應時1mol氯氣取代1mol H,則有機物產物中氯原子的物質的量等于消耗氯氣的物質的量,即為0.25×(1+2+3+4)mol=2.5mol,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側重考查學生有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2.(2024秋 南京月考)下列關于乙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易溶于水B.分子式為C2H6C.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D.不能發生氧化反應【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乙烯的結構簡式為H2C=CH2,常溫下乙烯難溶于水,據此進行解答。【解答】解:A.常溫下乙烯難溶于水,故A錯誤;B.乙烯的分子式為C2H4,故B錯誤;C.乙烯含碳碳雙鍵,可以與溴發生加成反應,故C正確;D.乙烯含碳碳雙鍵,能與酸性高錳酸鉀等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熟悉乙烯結構組成特點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3.(2024春 道里區期末)1mol CH4與Cl2反應全部生成CCl4,需Cl2的物質的量是( )A.4mol B.3mol C.2mol D.1mol【專題】有機反應.【分析】1mol CH4與Cl2反應全部生成CCl4,根據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CCl4的物質的量為1mol,根據H原子守恒可知生成HCl的物質的量為4 mol,根據Cl原子守恒可計算氯氣的物質的量.【解答】解:1mol CH4與Cl2反應全部生成CCl4,根據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CCl4的物質的量為1mol,根據H原子守恒可知生成HCl的物質的量為4 mol,Cl的物質的量為1mol×4+4mol×1=8mol,則氯氣的物質的量為8mol=4mol,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甲烷取代反應機理和原子守恒的應用,題目難度一般,注意計算時不能忘記產物HCl中含有的Cl.4.(2024 惠山區開學)有以下5種物質:①CH3(CH2)3CH3,②CH3CH2CH2CH2CH2CH3,③(CH3)2CHCH2CH3,④CH3CH2CH2CH3,⑤(CH3)2CHCH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沸點高低:②>③>①>⑤>④B.③的一溴代物有6種C.①③④⑤互為同系物D.②可由3種C6H12的烯烴與H2加成而得到【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A.烷烴相對分子質量越大,沸點越高,同分異構體中支鏈越多,沸點越低;B.有多少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就有多少種不同的一溴代物;C.結構相似,組成上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互為同系物;D.加成反應指有機物分子中的不飽和鍵斷裂,斷鍵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相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根據加成原理采取逆推法還原C=C雙鍵,烷烴分子中相鄰碳原子上均帶氫原子的碳原子間是對應烯烴存在碳碳雙鍵的位置。還原雙鍵時注意:先判斷該烴結構是否對稱,如果對稱,只考慮該分子一邊的結構和對稱線兩邊相鄰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對稱,要全部考慮,然后各去掉相鄰碳原子上的一個氫原子形成雙鍵。【解答】解:A.烷烴的沸點高低規律:碳原子越多,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目相同,支鏈越多,沸點越低;因此沸點高低;②>③>①>④>⑤,故A錯誤;B.③(CH3)2CHCH2CH3有四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故其一溴代物有4種,故B錯誤;C.①CH3(CH2)3CH3和③(CH3)2CHCH2CH3的結構式不同,分子式相同,因此兩者是同分異構體,不是同系物,④CH3CH2CH2CH3和⑤(CH3)2CHCH3的結構式不同,分子式相同,因此兩者是同分異構體,不是同系物,故C錯誤;D.單烯烴與H2加成可以得到烷烴,根據烷烴相鄰的兩個碳原子上都去掉一個氫原子而形成雙鍵即單烯烴,根據碳架結構得到即單烯烴有3種,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綜合考查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為高頻考點,側重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機物的結構以及同分異構體的判斷,為該題的難點和易錯點,題目難度中等。5.(2024春 連云港期末)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液體,而且密度小于水的是( )①苯②硝基苯③溴苯 ④四氯化碳⑤溴乙烷 ⑥乙酸乙酯.A.①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專題】有機化學基礎.【分析】常見密度小于水的物質有烴、酯類物質,一般來說鹵代烴的密度都大于水,以此解答該題.【解答】解:題中物質都為無色液體,其中①苯、⑥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②硝基苯③溴苯 ④四氯化碳⑤溴乙烷密度比水大。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題目難度不大,注意常見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如密度和水溶性等,學習中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6.(2024 徐州學業考試)下列有關乙烯、苯、乙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常壓下,都為液態有機物B.乙烯能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醇C.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D.乙醇滴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變紅色【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常溫常壓下,乙烯為氣態有機物;B.乙烯能與水在催化劑、加熱、加壓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C.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雙鍵;D.乙醇不顯酸性。【解答】解:A.常溫常壓下,乙烯為氣態有機物,故A錯誤;B.乙烯能與水在催化劑、加熱、加壓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故B正確;C.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雙鍵之間的特殊的鍵,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雙鍵,故C錯誤;D.乙醇不顯酸性,不能使石蕊變紅,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為高頻考點,側重常見有機物性質的考查,注意同分異構體的分析為解答的易錯點和難點,題目難度不大。7.(2024春 寶應縣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互為同分異構體B.光照下,等物質的量甲烷與氯氣反應的產物是CH3Cl和HClC.與為同一種物質D.甲烷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A.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有機物互為同分異構體;B.氯氣與甲烷反應為連鎖反應;C.甲烷為正四面體結構;D.甲烷為飽和烴,性質穩定。【解答】解:A.二者分子式相同,結構相同,為同種物質,故A錯誤;B.氯氣與甲烷反應為連鎖反應,光照下,等物質的量甲烷與氯氣反應的產物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l,故B錯誤;C.甲烷為正四面體結構,與是一種物質,故C正確;D.甲烷為飽和烴,性質穩定,不能被高錳酸鉀氧化,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有機物相關知識,熟悉甲烷結構與性質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8.(2024 江蘇學業考試)下列有關乙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易溶于水B.不能發生氧化反應C.能發生聚合反應D.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專題】有機反應.【分析】A.烴均難溶于水;B.碳碳雙鍵能使高錳酸鉀褪色,發生氧化反應;C.碳碳雙鍵能發生聚合反應;D.乙烯可以與溴發生加成。【解答】解:A.烴均難溶于水,乙烯常溫下難溶于水,故A錯誤;B.碳碳雙鍵能使高錳酸鉀褪色,發生氧化反應,則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故B錯誤;C.因為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可以發生聚合反應,故C正確;D.乙烯可以與溴發生加成,故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性質,側重考查學生乙烯性質的掌握情況,試題比較簡單。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發生取代、加成和氧化等反應。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他用蒸餾的方法將煤干餾得到的煤焦油分離,得到另一種液體,稱為“氫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里希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與法拉第所制相同的液體,并命名為苯。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9.苯可發生如圖所示的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①常溫下不能進行,需要加熱B.反應③為加成反應,有機產物是炸藥TNTC.反應②不發生,但是仍有分層現象,紫色層在下層D.反應④能發生,從而證明苯中是單雙鍵交替結構【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苯和液溴在溴化鐵催化下發生取代反應,進行分析;B.根據苯與濃硝酸在濃硫酸、50oC至60oC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硝基苯,進行分析;C.根據苯不會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苯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進行分析;D.根據苯能與H2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加成反應,只證明苯不屬于飽和烴,進行分析。【解答】解:A.苯和液溴在溴化鐵催化下發生取代反應,常溫下即可,不需要加熱,故A錯誤;B.苯與濃HNO3在濃H2SO4、50oC至60oC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硝基苯,不會生成TNT,故B錯誤;C.苯不會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有分層現象,紫色層在下層,故C正確;D.苯能與H2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加成反應,只證明苯不屬于飽和烴,不能證明是單雙鍵交替結構,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苯的性質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0.(2024 江蘇模擬)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其化學性質,下列裝置不正確的是( )A.除去雜質 B.制備乙烯 C.驗證加成反應 D.收集乙烯A.A B.B C.C D.D【分析】A.NaOH溶液能除去乙烯中的SO2、CO2;B.乙醇與濃硫酸混合液加熱170℃反應生成乙烯;C.乙烯與Br2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D.乙烯與空氣密度非常接近,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乙烯。【解答】解:A.用NaOH溶液除去制取乙烯的雜質SO2、CO2時,導氣管長進短出,故A正確;B.用乙醇與濃硫酸混合液加熱170℃反應生成乙烯,溫度計的水銀球要在溶液的液面以下,故B正確;C.乙烯與Br2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會溶解在四氯化碳中,使溶液橙色褪去,因此可以證明乙烯發生了加成反應,故C正確;D.乙烯與空氣密度非常接近,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乙烯,應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實驗裝置,側重考查學生乙烯制備及實驗裝置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11.(2024秋 昆山市期末)下列有關乙烯的制備、凈化、收集、性質驗證的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備乙烯 B.用裝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等氣體C.用裝置丙收集乙烯 D.用裝置丁驗證乙烯與Br2發生反應A.A B.B C.C D.D【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溫度計伸入液體中,碎瓷片可防暴沸,進行分析;B.根據NaOH可除乙烯中的SO2、CO2進行分析;C.根據乙烯的密度和空氣的密度相近,進行分析;D.根據乙烯能與Br2發生加成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A.無水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迅速加熱到170℃時制取乙烯,溫度計伸入液體中,碎瓷片可防暴沸,可用裝置甲制備乙烯,故A正確;B.濃硫酸不揮發,裝置乙為洗氣瓶,用乙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可除乙烯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故B正確;C.乙烯的密度和空氣的密度相近,不能用丙裝置的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乙烯,故C錯誤;D.乙烯能與Br2發生加成反應,可以使丁裝置中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乙烯的實驗室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2.(2024秋 新吳區月考)溴苯是一種化工原料,實驗室合成溴苯并進行純化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物質的揮發,提高產率B.裝置Ⅱ可用于分離兩種液體形成的混合物C.用裝置Ⅲ分液時,將分層的液體依次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D.裝置Ⅳ中a為進水口,b為出水口【專題】有機實驗綜合.【分析】A.苯、溴都易揮發;B.裝置Ⅱ為過濾裝置,用于分離固體與液體;C.分液漏斗使用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D.冷凝水與蒸汽逆向流動,冷凝效果最佳。【解答】解:A.苯、溴都易揮發,裝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物質的揮發,提高產率,故A正確;B.裝置Ⅱ為過濾裝置,用于分離固體與液體,故B錯誤;C.用裝置Ⅲ分液時,將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夠C錯誤;D.冷凝水應下進上出,裝置Ⅳ中b為進水口,a為出水口,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實驗評價,明確實驗原理及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13.(2024秋 新吳區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烷烴與烯烴相比,發生加成反應的一定是烯烴B.碳碳間以單鍵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全部與氫原子結合的烴一定是飽和鏈烴C.丙烯與等物質的量的氯化氫加成,只生成一種產物D.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有機物分子組成通式的應用規律.【分析】A.烷烴屬于飽和烴,烯烴屬于不飽和烴;B.環烷烴中碳碳間以單鍵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全部與氫原子結合;C.丙烯為不對稱烯烴;D.炔烴中三鍵碳原子和與三鍵碳原子直接相連的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解答】解:A.烷烴屬于飽和烴,不能發生加成反應,而烯烴屬于不飽和烴,可以發生加成反應,故A正確;B.碳碳間以單鍵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全部與氫原子結合,屬于飽和烴,但不一定是飽和鏈烴,也可能是環烷烴,故B錯誤;C.丙烯為不對稱烯烴,與HCl加成可得到1﹣氯丙烷或2﹣氯丙烷兩種產物,故C錯誤;D.炔烴中三鍵碳原子和與三鍵碳原子直接相連的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如1﹣丁炔(HC≡CCH2CH3)中甲基碳原子與其他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涉及烷烴的結構與性質、烯烴的結構與性質、炔烴的結構等知識,掌握常見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是關鍵,題目難度不大。14.(2024秋 鹽城月考)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可用于催熟果實B.碳納米材料是一類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C.福爾馬林可用于農作物種子的消毒及動物標本的保存D.化妝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濕作用【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根據乙烯是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分析;B.根據碳納米材料是無機非金屬材料進行分析;C.根據福爾馬林可使蛋白質變性進行分析;D.根據甘油分子中含有三個羥基,能與水分子形成分子間氫鍵,導致甘油易溶于水進行分析。【解答】解:A.乙烯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可用于催熟果實,故A正確;B.碳納米材料是單質碳,是無機非金屬材料,故B錯誤;C.福爾馬林可使蛋白質變性,能用于農作物種子的消毒及動物標本的保存,故C正確;D.含氨基、羥基、羧基等與水形成氫鍵,有親水性,甘油分子中含有三個羥基,能與水分子形成分子間氫鍵,導致甘油易溶于水,故化妝品中添加甘油可以起到保濕作用,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乙烯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5.(2024春 新吳區期末)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中能與甲烷、乙烯都發生反應的是( )A.Cl2 B.H2SO4 C.NaOH D.KMnO4【專題】有機反應.【分析】根據各個物質的性質及變化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Cl2能與甲烷發生取代反應,Cl2與乙烯發生加成反應,故A正確;B.H2SO4與甲烷、乙烯都不發生反應,故B錯誤;C.NaOH與甲烷、乙烯都不發生反應,故C錯誤;D.KMnO4與甲烷不發生反應,乙烯與KMnO4發生氧化反應,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有機反應,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結構及官能團變化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見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題目難度不大。16.(2022秋 徐州期末)下列有關乙烯在酸催化下與水反應制乙醇的反應機理,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Ⅰ只有O—H鍵的斷裂B.過程Ⅱ的原子利用率為100%C.過程Ⅲ吸收能量D.總反應為放熱反應,故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發生【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由圖示可知,過程Ⅰ還存在碳碳雙鍵生成C—C鍵;B.過程Ⅱ中沒有其他物質生成;C.過程Ⅲ中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為放熱反應;D.根據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關系可知,反應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所以發生該反應放出能量,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解答】解:A.由圖示可知,過程Ⅰ還存在碳碳雙鍵生成C—C鍵,故A錯誤;B.過程Ⅱ中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原子利用率為100%,故B正確;C.過程Ⅲ中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為放熱反應,即放出熱量,故C錯誤;D.根據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關系可知,反應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所以發生該反應放出能量,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但反應條件是否需要加熱與反應的能量變化無關,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反應過程,側重考查學生反應機理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17.(2023春 如皋市期末)下列關于乙烯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均達到飽和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一定條件下可以生成聚乙烯()【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應。【解答】解:A.分子中含碳碳雙鍵,所以碳原子均未達到飽和,故A錯誤;B.分子中含碳碳雙鍵,能發生氧化反應,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B正確;C.分子中含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正確;D.碳碳雙鍵能發生加聚反應,該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生成聚乙烯(),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性質,側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比較簡單。18.(2023春 天寧區期末)關于苯及苯的同系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利用甲苯的硝化反應可以制得TNT炸藥B.苯與甲苯互為同系物,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進行鑒別C.苯和溴水振蕩后,由于發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的水層顏色變淺D.煤焦油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餾的方法把它們從煤焦油中提取出來【專題】有機化學基礎.【分析】A.甲苯與濃硝酸發生取代反應生成2.4.6﹣三硝基甲苯;B.甲苯能夠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苯不能被酸性干錳酸鉀氧化;C.苯與溴水不反應;D.沸點不同的物質可以用分餾法分離。【解答】解:A.甲苯與濃硝酸發生取代反應生成TNT炸藥的成分2,4,6﹣三硝基甲苯,故A正確;B.甲苯能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使其褪色,苯不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可用酸性高錳酸鉀鑒別,故B正確;C.苯與液溴混合,溴水層顏色變淺是因為溴溶于苯中,未發生化學變化,故C錯誤;D.苯和甲苯沸點不同,且差異較大,可用分餾的方式將它們從煤焦油中提取出來,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有機物的性質,熟悉苯及同系物結構特點及性質是解題關鍵,注意分離沸點不同物質用蒸餾法,題目難度不大。19.(2023 丹陽市學業考試)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下列關于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為易溶于水的氣體B.在空氣中能燃燒并冒出濃煙C.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苯分子中存在碳碳雙鍵【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A.依據相似相溶的原理判斷;B.苯分子含碳、氫兩種元素,且含碳量高;C.苯分子不含碳碳雙鍵;D.苯分子中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獨特的化學鍵。【解答】解:A.水為極性分子,苯為非極性分子,二者相互不溶解,故A錯誤;B.苯分子含碳、氫兩種元素,且含碳量高,所以在空氣中能燃燒并冒出濃煙,故B正確;C.苯分子不含碳碳雙鍵,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故C錯誤;D.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苯分子中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獨特的化學鍵,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熟悉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及性質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20.(2024春 即墨區期末)乙烯、聚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烯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由乙烯的結構可推測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C.乙烯與聚乙烯的碳氫原子個數比相同,二者互為同系物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需依次通過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濃硫酸的洗氣瓶【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乙烯的化學性質,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也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進行分析;B.根據乙烯和丙烯的分子結構,乙烯是平面結構,丙烯含有甲基,甲基是四面體結構,進行分析;C.根據同系物的概念,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進行分析;D.根據乙烯和乙烷的性質,乙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雜質,進行分析。【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也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A正確;B.乙烯是平面結構,丙烯含有甲基,甲基是四面體結構,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錯誤;C.乙烯與聚乙烯的碳氫原子個數比相同,但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結構不相似,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錯誤;D.乙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雜質,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乙烯和聚乙烯的性質,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丙烯的結構特點、同系物的概念以及乙烯的除雜方法是解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