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核心考點 有機物的鑒別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春 海淀區(qū)期末)下列關于有機物的除雜和鑒別說法正確的是( )A.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通入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使乙烯轉化為乙烷B.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分液C.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甲酸、乙醛、乙酸D.用碳酸氫鈉鑒別苯酚與環(huán)己醇,有氣體放出的是苯酚2.(2024春 南崗區(qū)期末)下列關于物質的分離、提純、鑒別的實驗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確的是( )①在組裝蒸餾裝置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伸入液面以下②用96%的工業(yè)酒精制取無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餾③溴水能鑒別出乙醇、己烷、四氯化碳、環(huán)己烯④在苯甲酸重結晶實驗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冷卻到常溫后過濾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2024春 深圳期末)下列關于有機物之間的鑒別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 )A.乙烯和乙烷:酸性KMnO4溶液B.乙醇和乙酸:水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銀氨溶液D.真絲布料和純棉布料:灼燒4.(2024春 長春期末)可用來鑒別1﹣己烯、苯、乙醇、甲醛和苯酚溶液的一組試劑是( )A.濃溴水、新制Cu(OH)2B.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C.FeCl3溶液、濃溴水D.Na2CO3溶液、濃溴水5.(2024 遼陽二模)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試劑不恰當?shù)氖牵ā 。?br/>選項 待鑒別物質 鑒別試劑A 乙醇、乙酸 碳酸鈉溶液B 甲烷、乙烯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C 氯乙烷、溴乙烷 硝酸銀溶液D 氯化鈉、氯化鎂 氫氧化鉀溶液A.A B.B C.C D.D6.(2024春 武安市期末)下列各組有機物的鑒別(括號內為鑒別試劑)不合理的是( )A.苯、甲苯、溴乙烷(酸性高錳酸鉀溶液)B.乙醇、乙醛、乙酸(新制Cu(OH)2懸濁液)C.苯、乙醇、四氯化碳(水)D.苯、己烷、苯酚溶液(濃溴水)7.(2024春 羅湖區(qū)期末)下列物質中能用來鑒別CCl4、乙醇、乙酸三種無色液體的是( )A.水 B.碳酸鈉溶液C.FeCl3溶液 D.溴水8.(2024春 天津期末)利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醛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備銀氨溶液時的操作如圖所示B.銀氨溶液與乙醛反應時,當乙醛得到0.2mol電子時,生成21.6g AgC.向某有機物中滴加新制的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觀察到銀鏡現(xiàn)象,說明該有機物屬于醛類D.水浴加熱條件下,甲醛與足量銀氨溶液發(fā)生的反應為6NH3+4Ag↓+2H2O9.(2024春 溫州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水可鑒別乙醛和丙酸溶液B.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可鑒別乙醇和甲酸C.用新制氫氧化銅可鑒別植物油和葡萄糖溶液D.用紅外光譜和質譜儀均可鑒別HCOOCH3和CH3COOH10.(2024 安徽三模)下列關于物質的檢驗和鑒別說法正確的是( )A.用K3[Fe(CN)6]溶液檢驗FeSO4是否變質B.用溴水檢驗丙烯醛(CH2=CHCHO)中的碳碳雙鍵C.用新制Cu(OH)2懸濁液鑒別甲酸甲酯和苯甲醛D.用CO2鑒別Na[Al(OH)4]溶液和CH3COONa溶液11.(2024春 寧波期末)對下列混合物的鑒別不正確的是( )A.用酸性KMnO4溶液來鑒別己烯和乙醇B.用碳酸鈉溶液來鑒別乙酸和乙酸乙酯C.用燃燒的方法可以區(qū)分甲烷和乙烯D.用蒸餾水可以區(qū)分四氯化碳和苯12.(2024 合肥二模)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CHCl3和CCl4:水,振蕩B.蠶絲和人造絲:灼燒C.乙醇和乙酸:紅外光譜D.Fe(OH)3膠體和FeCl3溶液:丁達爾效應13.(2024 湖州二模)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與互為同分異構體C.丙酸(CH3CH2COOH)分子中含有兩種官能團D.乙酸和乙醇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鑒別14.(2024 寧波模擬)下列各組有機物的鑒別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環(huán)己烷和四氯化碳:加水B.苯和甲苯:邊滴加溴水邊振蕩C.乙醇和二甲醚:紅外光譜分析D.甲醛和甲酸:先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再加熱15.(2024 渾南區(qū)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用核磁共振氫譜不能區(qū)分HCOOCH3和HCOOCH2CH3C.用Na2CO3溶液不能區(qū)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D.乙酰胺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能發(fā)生水解反應,且產物相同16.(2024 煙臺一模)下列鑒別或除雜方法正確的是( )A.用灼燒法鑒別淀粉和纖維素B.用KMnO4溶液除去C2H2中的H2SC.用NaHCO3溶液鑒別苯酚和乙酸溶液D.用溴水鑒別苯和甲苯17.(2024秋 東臺市期末)只用括號內指定試劑不能鑒別的一組試劑是( )A.乙酸、乙醛、甲酸(新制Cu(OH)2懸濁液)B.甲苯、1﹣己烯、乙酸(溴水)C.苯酚鈉溶液、NaHCO3溶液、乙醇(鹽酸)D.甲苯、乙醇、苯酚溶液(酸性KMnO4溶液)18.(2024秋 河南期末)鑒別下列物質采用的試劑可行的是( )A.苯、己烷、己烯三種無色液體:溴水B.NaOH溶液、稀硫酸、Na2SO4溶液:酚酞試液C.乙醇、乙醛、葡萄糖三種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D.NaCl、Al2(SO4)3、NaHSO4三種鹽溶液:NaHCO3溶液19.(2024 臨潼區(qū)模擬)關于物質的鑒別或檢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僅用水不可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B.用新制Cu(OH)2可以鑒別蔗糖和麥芽糖C.通過X射線衍射實驗,可以確定乙酸中的鍵長與鍵角D.根據(jù)纖維在火焰上燃燒產生的氣味,可以鑒別蠶絲與人造絲20.(2024春 鞍山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紅外光譜可以鑒別CH3COCH3和CH3CH2CH2OHB.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苯酚>1﹣氯丁烷C.分子式為C7H8O且屬于酚類物質的同分異構體有4種D.二甘醇HO—CH2CH2—O—CH2CH2—OH沸點比乙醇高期末核心考點 有機物的鑒別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春 海淀區(qū)期末)下列關于有機物的除雜和鑒別說法正確的是( )A.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通入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使乙烯轉化為乙烷B.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分液C.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甲酸、乙醛、乙酸D.用碳酸氫鈉鑒別苯酚與環(huán)己醇,有氣體放出的是苯酚【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乙烯和氫氣的反應條件,進行分析;B.根據(jù)乙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進行分析;C.根據(jù)甲酸、乙醛、乙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D.根據(jù)苯酚與碳酸氫鈉的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A.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通入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使乙烯轉化為乙烷,但此方法難以控制氫氣的量,且可能引入新的雜質,故A錯誤;B.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分液,乙酸與NaOH反應生成乙酸鈉和水,但乙酸乙酯在堿性條件下可能發(fā)生皂化反應,故B錯誤;C.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甲酸、乙醛、乙酸,可以使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甲酸能溶解氫氧化銅并生成磚紅色沉淀,乙醛在加熱條件下與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乙酸能溶解氫氧化銅,故C正確;D.用碳酸氫鈉不可以鑒別苯酚與環(huán)己醇,因為苯酚和環(huán)己醇都不能與碳酸氫鈉反應,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有機物的除雜和鑒別方法。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有機物的除雜和鑒別需要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選擇合適的試劑和方法。2.(2024春 南崗區(qū)期末)下列關于物質的分離、提純、鑒別的實驗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確的是( )①在組裝蒸餾裝置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伸入液面以下②用96%的工業(yè)酒精制取無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餾③溴水能鑒別出乙醇、己烷、四氯化碳、環(huán)己烯④在苯甲酸重結晶實驗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冷卻到常溫后過濾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專題】實驗評價題;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①蒸餾時,溫度計測定餾分的溫度;②CaO與水反應后,增大與乙醇的沸點差異;③乙醇、甲苯、四氯化碳、環(huán)己烯分別與溴水混合的現(xiàn)象為:互溶、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溴水褪色;④苯甲酸的溶解度不大.【解答】解:①蒸餾時,溫度計測定餾分的溫度,則溫度計水銀球應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故錯誤;②CaO與水反應后,增大與乙醇的沸點差異,然后蒸餾得到無水乙醇,故正確;③乙醇、甲苯、四氯化碳、環(huán)己烯分別與溴水混合的現(xiàn)象為:互溶、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溴水褪色,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正確;④苯甲酸的溶解度不大,應溶解后趁熱過濾,減少苯甲酸的損失,故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混合物分離提純、物質鑒別、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3.(2024春 深圳期末)下列關于有機物之間的鑒別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 )A.乙烯和乙烷:酸性KMnO4溶液B.乙醇和乙酸:水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銀氨溶液D.真絲布料和純棉布料:灼燒【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乙烯和乙烷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B.根據(jù)乙醇和乙酸的溶解性,進行分析;C.根據(jù)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D.根據(jù)真絲布料和純棉布料的燃燒特性,進行分析。【解答】解:A.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與乙烯反應而褪色,不與乙烷反應,可以鑒別兩者,故A正確;B.乙醇和乙酸均溶于水,無法鑒別兩者,故B錯誤;C.葡萄糖中含—CHO,與銀氨溶液反應生成Ag,而淀粉不反應,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兩者,故C正確;D.真絲的成分為蛋白質,而純棉的成分為纖維素,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可以鑒別兩者,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的鑒別方法,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差異是解題的關鍵。4.(2024春 長春期末)可用來鑒別1﹣己烯、苯、乙醇、甲醛和苯酚溶液的一組試劑是( )A.濃溴水、新制Cu(OH)2B.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C.FeCl3溶液、濃溴水D.Na2CO3溶液、濃溴水【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濃溴水和新制Cu(OH)2溶液與各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B.根據(jù)酸性KMnO4溶液和FeCl3溶液與各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C.根據(jù)FeCl3溶液和濃溴水與各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D.根據(jù)Na2CO3溶液和濃溴水與各物質反應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答】解:A.1﹣己烯能使溴水褪色,苯與溴水發(fā)生萃取,乙醇與溴水互溶,甲醛與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苯酚:與濃溴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三溴苯酚),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A正確;B.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1﹣己烯、乙醇、甲醛、苯酚,僅苯酚遇 FeCl3顯紫色,可鑒別苯酚,但無法區(qū)分 1﹣己烯、乙醇、甲醛,故B錯誤;C.FeCl3溶液只能鑒別苯酚,使用濃溴水的現(xiàn)象:1﹣己烯(褪色分層)、苯(分層橙紅)、乙醇(互溶)、甲醛(褪色不分層)現(xiàn)象與選項 A 類似,但無法區(qū)分甲醛和 1﹣己烯(均使溴水褪色)濃溴水能鑒別1﹣己烯、苯酚,不能鑒別乙醇和苯,故C錯誤;D.苯酚與 Na2CO3反應生成 NaHCO3,無氣體產生,其他物質與 Na2CO3混合均無明顯反應,濃溴水能鑒別1﹣己烯、苯酚,不能鑒別乙醇和苯,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機物性質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5.(2024 遼陽二模)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試劑不恰當?shù)氖牵ā 。?br/>選項 待鑒別物質 鑒別試劑A 乙醇、乙酸 碳酸鈉溶液B 甲烷、乙烯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C 氯乙烷、溴乙烷 硝酸銀溶液D 氯化鈉、氯化鎂 氫氧化鉀溶液A.A B.B C.C D.D【專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專題;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乙醇和乙酸對碳酸鈉溶液的反應不同,進行分析;B.根據(jù)甲烷和乙烯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不同,進行分析;C.根據(jù)氯乙烷和溴乙烷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不同,進行分析;D.根據(jù)氯化鈉和氯化鎂與氫氧化鉀溶液的反應不同,進行分析。【解答】解:A.乙醇與碳酸鈉溶液不反應,乙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可以通過是否有氣泡產生來鑒別,故A正確;B.甲烷不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乙烯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使其褪色,可以通過溶液是否褪色來鑒別,故B正確;C.氯乙烷和溴乙烷均不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因此無法通過硝酸銀溶液來鑒別氯乙烷和溴乙烷,故C錯誤;D.氯化鈉與氫氧化鉀溶液不反應,氯化鎂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可以通過是否有沉淀生成來鑒別,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鑒別方法,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鑒別試劑的選擇應基于待鑒別物質與試劑反應的不同現(xiàn)象。6.(2024春 武安市期末)下列各組有機物的鑒別(括號內為鑒別試劑)不合理的是( )A.苯、甲苯、溴乙烷(酸性高錳酸鉀溶液)B.乙醇、乙醛、乙酸(新制Cu(OH)2懸濁液)C.苯、乙醇、四氯化碳(水)D.苯、己烷、苯酚溶液(濃溴水)【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分析】A.甲苯能被高錳酸鉀氧化,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溴乙烷與高錳酸鉀溶液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B.乙醇與新制Cu(OH)2不反應,乙醛與新制Cu(OH)2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乙酸與新制Cu(OH)2反應生成藍色溶液;C.苯、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得到密度比水大,乙醇與水混溶;D.苯、己烷均溴水萃取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解答】解:A.甲苯能被高錳酸鉀氧化,苯與高錳酸鉀溶液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溴乙烷與高錳酸鉀溶液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A正確;B.乙醇與新制Cu(OH)2懸濁液不反應,乙醛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乙酸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生成藍色溶液,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B正確;C.苯與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乙醇與水混溶,四氯化碳與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C正確;D.苯、己烷均溴水萃取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官能團與性質的關系、有機反應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的訓練,注意性質的異同及反應現(xiàn)象,題目難度不大。7.(2024春 羅湖區(qū)期末)下列物質中能用來鑒別CCl4、乙醇、乙酸三種無色液體的是( )A.水 B.碳酸鈉溶液C.FeCl3溶液 D.溴水【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水與CCl4、乙醇、乙酸的互溶性進行分析;B.根據(jù)碳酸鈉溶液與CCl4、乙醇、乙酸的反應現(xiàn)象進行分析;C.根據(jù)FeCl3溶液與CCl4、乙醇、乙酸的反應現(xiàn)象進行分析;D.根據(jù)溴水與CCl4、乙醇、乙酸的反應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答】解:A.水與乙醇、乙酸互溶,不能鑒別,故A錯誤;B.碳酸鈉溶液與乙酸反應生成氣體,與乙醇互溶,與CCl4分層,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B正確;C.FeCl3溶液與乙醇、乙酸均不反應,不能鑒別,故C錯誤;D.溴水與乙醇、乙酸互溶,不能鑒別,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機物性質的差異,題目難度不大。8.(2024春 天津期末)利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醛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備銀氨溶液時的操作如圖所示B.銀氨溶液與乙醛反應時,當乙醛得到0.2mol電子時,生成21.6g AgC.向某有機物中滴加新制的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觀察到銀鏡現(xiàn)象,說明該有機物屬于醛類D.水浴加熱條件下,甲醛與足量銀氨溶液發(fā)生的反應為6NH3+4Ag↓+2H2O【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向硝酸銀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生成銀氨溶液;B.乙醛與銀氨溶液反應方程式為3NH3+2Ag↓+H2O,乙醛發(fā)生氧化反應;C.甲酸、甲酸酯等有機物也能和新制的銀氨溶液發(fā)生銀鏡反應;D.甲醛與足量銀氨溶液發(fā)生銀鏡反應,生成碳酸銨、水、氨氣、銀。【解答】解:A.制備銀氨溶液時,應向硝酸銀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故A錯誤;B.乙醛與銀氨溶液反應方程式為3NH3+2Ag↓+H2O,乙醛發(fā)生氧化反應,當乙醛失去0.2mol電子時,生成0.2mol Ag,即生成21.6g Ag,故B錯誤;C.甲酸、甲酸酯等有機物也能和新制的銀氨溶液發(fā)生銀鏡反應,故C錯誤;D.甲醛與足量銀氨溶液發(fā)生銀鏡反應,生成碳酸銨、水、氨氣、銀,化學方程式為6NH3+4Ag↓+2H2O,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側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9.(2024春 溫州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水可鑒別乙醛和丙酸溶液B.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可鑒別乙醇和甲酸C.用新制氫氧化銅可鑒別植物油和葡萄糖溶液D.用紅外光譜和質譜儀均可鑒別HCOOCH3和CH3COOH【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乙醛和丙酸溶液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氣味,分析用水是否可以鑒別兩者;B.根據(jù)乙醇和甲酸與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反應,分析是否可以用飽和碳酸鈉溶液鑒別兩者;C.根據(jù)植物油和葡萄糖溶液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分析是否可以用新制氫氧化銅鑒別兩者;D.根據(jù)紅外光譜和質譜儀的鑒別原理,分析是否可以用這兩種儀器鑒別HCOOCH3和CH3COOH。【解答】解:A.乙醛與水互溶,丙酸溶液也與水互溶,二者與水混合均無明顯現(xiàn)象差異,無法用水鑒別,故A錯誤;B.飽和碳酸鈉溶液與乙醇互溶,與甲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B正確;C.植物油為酯類物質,與新制氫氧化銅不反應,葡萄糖溶液含醛基,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可鑒別,故C正確;D.紅外光譜可測定官能團,HCOOCH3和CH3COOH官能團不同,能鑒別;質譜儀可測定相對分子質量,二者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但質譜圖中碎片離子峰不同,也能鑒別,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有機化合物的鑒別方法,包括溶解性、化學反應和儀器分析等。完成此題,需要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化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掌握不同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和鑒別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10.(2024 安徽三模)下列關于物質的檢驗和鑒別說法正確的是( )A.用K3[Fe(CN)6]溶液檢驗FeSO4是否變質B.用溴水檢驗丙烯醛(CH2=CHCHO)中的碳碳雙鍵C.用新制Cu(OH)2懸濁液鑒別甲酸甲酯和苯甲醛D.用CO2鑒別Na[Al(OH)4]溶液和CH3COONa溶液【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K3[Fe(CN)6]溶液與Fe2+離子的反應,進行分析;B.根據(jù)溴水與碳碳雙鍵的反應,進行分析;C.根據(jù)新制Cu(OH)2懸濁液與不同醛的反應,進行分析;D.根據(jù)CO2與Na[Al(OH)4]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A.FeSO4溶液若變質則溶液中含有Fe3+,可用KSCN溶液與Fe3+反應生成Fe(SCN)3紅色溶液或用K4[Fe(CN)6]溶液與Fe3+反應生成KFe[Fe(CN)6]藍色沉淀來檢驗,而K3[Fe(CN)6]溶液只可與Fe2+反應生成藍色沉淀,不與Fe3+反應,故A錯誤;B.苯環(huán)上的甲基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B錯誤;C.甲酸甲酯和苯甲醛均能在加熱條件下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故C錯誤;D.CO2能與Na[Al(OH)4]溶液反應生成Al(OH)3白色沉淀,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檢驗和鑒別,包括離子的檢驗、官能團的檢驗以及不同物質的反應現(xiàn)象。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了解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現(xiàn)象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11.(2024春 寧波期末)對下列混合物的鑒別不正確的是( )A.用酸性KMnO4溶液來鑒別己烯和乙醇B.用碳酸鈉溶液來鑒別乙酸和乙酸乙酯C.用燃燒的方法可以區(qū)分甲烷和乙烯D.用蒸餾水可以區(qū)分四氯化碳和苯【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己烯和乙醇均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乙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乙酸乙酯與碳酸鈉溶液分層;C.乙烯燃燒有黑煙,甲烷燃燒有淡藍色火焰;D.四氯化碳與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苯與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解答】解:A.己烯和乙醇均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A錯誤;B.乙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乙酸乙酯與碳酸鈉溶液分層,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B正確;C.乙烯燃燒有黑煙,甲烷燃燒有淡藍色火焰,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C正確;D.四氯化碳與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苯與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分層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12.(2024 合肥二模)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CHCl3和CCl4:水,振蕩B.蠶絲和人造絲:灼燒C.乙醇和乙酸:紅外光譜D.Fe(OH)3膠體和FeCl3溶液:丁達爾效應【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CHCl3和CCl4均不溶于水,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大;B.蠶絲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C.紅外光譜可測定有機物中化學鍵及官能團;D.丁達爾效應為膠體特有的性質。【解答】解:A.CHCl3和CCl4均不溶于水,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大,則用水不能鑒別,故A錯誤;B.蠶絲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可知灼燒能鑒別,故B正確;C.紅外光譜可測定有機物中化學鍵及官能團,乙醇和乙酸的官能團不同,紅外光譜可鑒別,故C正確;D.Fe(OH)3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F(xiàn)eCl3溶液不具有,可鑒別,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性質、有機反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選項A為解答的易錯點,題目難度不大。13.(2024 湖州二模)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與互為同分異構體C.丙酸(CH3CH2COOH)分子中含有兩種官能團D.乙酸和乙醇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鑒別【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A.聚乙烯不含不飽和鍵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同分異構體指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C.丙酸只含羧基一種官能團;D.乙酸含—COOH,具有酸性,乙醇含—OH,為中性。【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聚乙烯不含不飽和鍵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錯誤;B和的分子式、分子結構相同,二者屬于同一種物質,故B錯誤;C.丙酸(CH3CH2COOH)分子中只含有羧基一種官能團,故C錯誤;D.乙酸遇石蕊變紅,而乙醇不能,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官能團、有機反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苯基不是官能團,題目難度不大。14.(2024 寧波模擬)下列各組有機物的鑒別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環(huán)己烷和四氯化碳:加水B.苯和甲苯:邊滴加溴水邊振蕩C.乙醇和二甲醚:紅外光譜分析D.甲醛和甲酸:先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再加熱【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分析】A.環(huán)己烷密度小于水且難溶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且難溶于水;B.苯和甲苯均與溴水不反應,密度均小于水,均發(fā)生萃取,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C.乙醇和二甲醚,官能團分別是羥基和醚鍵,可用紅外光譜分析鑒別;D.甲醛和甲酸,先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液體變澄清的是甲酸,不變澄清的是甲醛,不加熱即可鑒別。【解答】解:A.環(huán)己烷密度小于水且難溶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且難溶于水,加水可鑒別,故A正確;B.苯和甲苯均與溴水不反應,密度均小于水,均發(fā)生萃取,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B錯誤;C.乙醇和二甲醚,官能團分別是羥基和醚鍵,可用紅外光譜分析鑒別,故C正確;D.甲醛和甲酸,先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液體變澄清的是甲酸,不變澄清的是甲醛,不加熱即可鑒別,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有機物的鑒別,題目難度不大,掌握常見有機物的性質是解答該題的關鍵。15.(2024 渾南區(qū)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用核磁共振氫譜不能區(qū)分HCOOCH3和HCOOCH2CH3C.用Na2CO3溶液不能區(qū)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D.乙酰胺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均能發(fā)生水解反應,且產物相同【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分析與推測能力.【分析】A.根據(jù)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鹵代烴不溶于水,進行分析;B.根據(jù)HCOOCH3中有兩種H,HCOOCH2CH3中有三種H,進行分析;C.根據(jù)CH3COOH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氣泡,而Na2CO3溶液與CH3COOCH2CH3會分層,進行分析;D.根據(jù)兩種條件下的產物不同進行分析。【解答】解:A.鹵代烴不溶于水,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則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故A正確;B.HCOOCH3中有兩種H,HCOOCH2CH3中有三種H,則用核磁共振氫譜能區(qū)分HCOOCH3和HCOOCH2CH3,故B錯誤;C.醋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氣泡,而碳酸鈉溶液與CH3COOCH2CH3會分層,因此可以用Na2CO3溶液能區(qū)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故C錯誤;D.兩種條件下的產物不同,酸性條件下的產物是羧酸和銨鹽,堿性條件下是羧酸鹽和氨,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16.(2024 煙臺一模)下列鑒別或除雜方法正確的是( )A.用灼燒法鑒別淀粉和纖維素B.用KMnO4溶液除去C2H2中的H2SC.用NaHCO3溶液鑒別苯酚和乙酸溶液D.用溴水鑒別苯和甲苯【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分析】對于鑒別方法,要依據(jù)不同物質與特定試劑反應產生不同現(xiàn)象來區(qū)分;對于除雜方法,要保證在除去雜質的同時不引入新雜質,且不與主要物質發(fā)生反應。【解答】解:A.淀粉和纖維素都屬于糖類,灼燒時都有燒紙的氣味,現(xiàn)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灼燒法鑒別淀粉和纖維素,故A錯誤;B.C2H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H2S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不僅除去了雜質H2S,也會與主要物質C2H2反應,所以不能用KMnO4溶液除去C2H2中的H2S,故B錯誤;C.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苯酚與NaHCO3溶液不反應;而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強,能與NaHCO3溶液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現(xiàn)象不同,可以用NaHCO3溶液鑒別苯酚和乙酸溶液,故C正確;D.苯和甲苯都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且密度都比水小,現(xiàn)象都是溶液分層,上層為橙紅色,無法鑒別,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鑒別與除雜方法,掌握各物質的性質以及相關反應是解答的關鍵。17.(2024秋 東臺市期末)只用括號內指定試劑不能鑒別的一組試劑是( )A.乙酸、乙醛、甲酸(新制Cu(OH)2懸濁液)B.甲苯、1﹣己烯、乙酸(溴水)C.苯酚鈉溶液、NaHCO3溶液、乙醇(鹽酸)D.甲苯、乙醇、苯酚溶液(酸性KMnO4溶液)【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乙酸與氫氧化銅反應生成藍色溶液,乙醛與氫氧化銅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甲酸與氫氧化銅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和藍色溶液;B.甲苯與溴水混合后分層,1﹣己烯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后溶液褪色且分層、乙酸與溴水不反應且不分層;C.苯酚鈉與鹽酸反應后溶液變渾濁,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乙醇與鹽酸不反應;D.甲苯、乙醇、苯酚溶液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解答】解:A.乙酸與氫氧化銅反應生成藍色溶液,乙醛與氫氧化銅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甲酸與氫氧化銅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和藍色溶液,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A正確;B.甲苯與溴水混合后分層,1﹣己烯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后溶液褪色且分層、乙酸與溴水不反應且不分層,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B正確;C.苯酚鈉與鹽酸反應后溶液變渾濁,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乙醇與鹽酸不反應,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C正確;D.甲苯、乙醇、苯酚溶液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機物的官能團與性質,題目難度不大。18.(2024秋 河南期末)鑒別下列物質采用的試劑可行的是( )A.苯、己烷、己烯三種無色液體:溴水B.NaOH溶液、稀硫酸、Na2SO4溶液:酚酞試液C.乙醇、乙醛、葡萄糖三種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D.NaCl、Al2(SO4)3、NaHSO4三種鹽溶液:NaHCO3溶液【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苯、己烷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小;B.酚酞試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不變色;C.乙醇、乙醛、葡萄糖均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D.NaCl與NaHCO3不反應,Al2(SO4)3與NaHCO3反應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生成,NaHSO4與NaHCO3反應只有氣體產生。【解答】解:A.己烯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溴水褪色,苯、己烷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小,加入溴水,萃取后溴水褪色且分層,均為上層有色,無法鑒別,故A錯誤;B.酚酞試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不變色,稀硫酸和Na2SO4溶液無法用酚酞試液鑒別,故B錯誤;C.乙醇、乙醛、葡萄糖均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高錳酸鉀溶液均褪色,無法鑒別,故C錯誤;D.NaCl與NaHCO3不反應,Al2(SO4)3與NaHCO3反應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生成,NaHSO4與NaHCO3反應只有氣體產生,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鑒別,側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19.(2024 臨潼區(qū)模擬)關于物質的鑒別或檢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僅用水不可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B.用新制Cu(OH)2可以鑒別蔗糖和麥芽糖C.通過X射線衍射實驗,可以確定乙酸中的鍵長與鍵角D.根據(jù)纖維在火焰上燃燒產生的氣味,可以鑒別蠶絲與人造絲【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乙醇與水互溶,苯和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四氯化碳和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B.麥芽糖含醛基,可與新制氫氧化銅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C.X射線衍射實驗,可測定分子的結構;D.蠶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氣味。【解答】解:A.乙醇與水互溶,苯和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四氯化碳和水分層后有機層在下層,現(xiàn)象不同,僅用水能鑒別,故A錯誤;B.麥芽糖含醛基,可與新制氫氧化銅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蔗糖不能,可鑒別,故B正確;C.X射線衍射實驗,可測定分子的結構,則可以確定乙酸中的鍵長與鍵角,故C正確;D.蠶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氣味,人造絲灼燒有芹菜味,可鑒別,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鑒別,為高頻考點,把握有機物的性質、反應與現(xiàn)象、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選項C為解答的難點,題目難度不大。20.(2024春 鞍山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紅外光譜可以鑒別CH3COCH3和CH3CH2CH2OHB.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苯酚>1﹣氯丁烷C.分子式為C7H8O且屬于酚類物質的同分異構體有4種D.二甘醇HO—CH2CH2—O—CH2CH2—OH沸點比乙醇高【專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A.丙酮和丙醇的官能團不同;B.乙醇分子可以和水分子互溶,苯酚中疏水基團較大,溶解性小于乙醇;C.分子式為C7H8O且屬于酚類物質的同分異構體有3種分別是、、;D.二甘醇中羥基數(shù)目比乙醇多,分子間形成的氫鍵數(shù)目比乙醇多。【解答】解:A.丙酮和丙醇的官能團不同,可以利用紅外光譜進行鑒別,故A正確;B.乙醇分子可以和水分子互溶,苯酚中疏水基團較大,溶解性小于乙醇,1﹣氯丁烷難溶于水,故B正確;C.分子式為C7H8O且屬于酚類物質中含有苯環(huán)、甲基和酚羥基,其同分異構體有3種分別是、、,故C錯誤;D.二甘醇中羥基數(shù)目比乙醇多,分子間形成的氫鍵數(shù)目比乙醇多,故沸點比乙醇高,故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鑒別,側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