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一、選擇題
1.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碘過量會得甲狀腺腫大
B.誤食重金屬鹽后可以喝大量牛奶解毒
C.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D.乙醇汽油用作汽車燃料可減少空氣污染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將鋁粉刷在鐵欄桿上 B.液氨作制冷劑
C.一氧化碳用于冶煉金屬 D.小蘇打用于烘焙糕點
3.化學符號中的數字能表示不同的含義。下列數字“2”表示意義不相同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A.③⑥ B.①④⑦ C.②⑤ D.③⑧
4.下列實驗方案可行且相應方程式書寫正確、反應類型標注也正確的一組是( )
A.用加熱的方法除去碳酸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氫鈉 分解反應
B.用和反應制備 復分解反應
C.用金屬和稀鹽酸反應制取 置換反應
D.用灼熱的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置換反應
5.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
A.單質:液氧 干冰 金剛石 B.堿:純堿 火堿 消石灰
C.有機物:甲烷 乙烯 維生素C D.合成材料:滌綸 塑料 合金
6.我國商代時就已經發現,貯存于鉛罐的酒(含乙醇)會發酵成醋(含醋酸,醋酸的化學性質與鹽酸相似),鉛與醋反應生成鉛霜,鉛霜在空氣中轉化為浮粉(PbCO3),加熱浮粉得鉛白(PbO)固體,鉛白可用作白色顏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酒能變醋體現乙醇的化學性質 B.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
C.浮粉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增大
7.物質轉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甲、乙、丙、丁是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甲是單質,丁是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轉化關系如圖(“—”表示相互反應,“→”表示一步轉化,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①一定是置換反應
B.反應②有氫氣生成
C.反應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鹽
8.下列實驗方案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氨氣中的水蒸氣 用濃硫酸干燥
B 驗證某溶液中含有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續加入足量稀,沉淀不溶解
C 探究與反應后鹽酸是否有剩余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D 鑒別滌綸和蠶絲 點燃,有燒紙的氣味則是滌綸;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則是蠶絲
A.A B.B C.C D.D
二、多選題
9.實驗室中有一定質量的和的混合溶液,現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出現的現象如圖中所述。

通過分析圖中信息進行判斷,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濾液中一定含有、 B.濾液的顏色為淺綠色
C.濾渣的質量一定小于ag D.現象X為有大量氣泡冒出
三、選擇題
10.現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溶質只可能解離出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現取等量上述溶液分別于三支試管中,標注為a、b、c,然后進行如下實驗:
(1)向試管a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
(2)向試管b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繼續加入足量鹽酸有一部分沉淀溶解;
(3)向試管c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根據上述實驗,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該溶液中一定存在 B.該溶液中一定存在和
C.該溶液中不一定存在 D.該溶液中一定存在和
四、填空與簡答
11.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符號。
(1)能促進人體發育的微量元素: ;
(2)氯化鉀溶液中的陰離子: ;
(3)草酸亞鐵的化學式為,則草酸的化學式為 。
12.化學是推動科技進步和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力量,與生活、生產和科技發展息息相關。請從化學視角回答下列問題:
(1)電解水時氫氣在與電源 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
(2)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結構,可用作儲氫材料,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化學肥料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為增強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 肥。
13.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A、B、C為周期表號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1示,已知A的核電荷數為8;圖2是第38號元素的微粒結構示意圖。
(1)A、B、C三種元素的核電荷數之和為 ;
(2)圖2所示粒子的符號是 ;
(3)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14.某銅礦石主要成分是及不溶于酸的雜質,用該礦石制備銅和硫酸亞鐵晶體(俗稱:綠礬,化學式:)的工藝流程如下。
(1)溶液1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 ;
(2)往銅礦石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固體A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的實驗現象為 ;
(4)根據溶解度曲線(如圖),可推測流程中“煎熬”的方法是將溶液升溫至 ℃,蒸發濃縮,然后迅速降溫、過濾得到綠礬晶體。
15.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如下實驗:
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得白色固體A和無色濾液B。
Ⅰ:向固體A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
Ⅱ:取少量濾液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溶液中通入,有白色沉淀生成;
(1)白色固體A是 ;
(2)原固體中一定含有 ;
(3)Ⅱ中產生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另取少量濾液B,滴加稀后再滴加溶液,產生沉淀,則原固體中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含。
五、科學探究題
16.實驗室新購進一批導線,標簽顯示導線外皮是聚氯乙烯(一種塑料)。同學們想對這批導線的外皮進行探究。
取一小塊導線外皮,點燃,聞到刺激性氣味,同學們想了解產生此現象的原因,于是進行了探究活動:探究聚氯乙烯在充足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
【查閱資料】
①聚氯乙烯由C、H、三種元素組成;②氯氣是一種黃綠色的有毒氣體。
【實驗方案】稱取導線外皮碎屑樣品,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具體步驟如下:點燃酒精燈前先通干燥的氧氣,一段時間后,點燃酒精燈加熱。使樣品在裝置A中燃燒,熄滅酒精燈,完全燃燒后,繼續通入干燥的氧氣直至裝置完全冷卻。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黃綠色氣體。(假設氣體產物均完全被吸收)
【實驗分析】
(1)點燃酒精燈前,先通干燥的氧氣目的是 ;
(2)裝置B中出現 現象,證明聚氯乙烯完全燃燒生成了水,裝置C、D中產生白色沉淀,證明聚氯乙烯完全燃燒還產生了 ,寫出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結束后,將裝置C中所得混合物過濾、洗滌、干燥,通過稱量白色沉淀的質量就可以計算出導線外皮碎屑樣品產生的氯化氫氣體的質量。
【實驗反思】
(3)下列有關上述探究活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裝置B、C順序不可顛倒,否則無法檢驗產生的
B.將裝置C中液體換作飽和溶液,對實驗結論無影響
C.裝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和進入裝置D,影響實驗結果
17.物質的溶解性與化學變化密切相關。興趣小組對“CaSO4與NaOH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進行探究。
(1)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圖:
①A中應稱量 g NaOH固體。
②D中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2)利用配制的NaOH溶液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和現象記錄如下:
實驗操作 序號 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 飽和CaSO4溶液的體積 實驗現象
Ⅰ 1% 5mL 無明顯現象
Ⅱ 5% 5mL 少量沉淀
Ⅲ 10% 5mL 較多沉淀
【查閱資料】20℃時固體物質的溶解度見下表:
物質 CaSO4 NaOH Ca(OH)2 Na2SO4 BaSO4
溶解度/g 0.26 108 0.17 19.5 0.0002
【分析交流】
①實驗Ⅱ、Ⅲ中生成的沉淀為Ca(OH)2。實驗表明,飽和CaSO4溶液與NaOH溶液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與 有關。
【微觀解釋】飽和Ca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Ca(OH)2沉淀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②圖中未發生化學變化的微粒是 (填離子符號)。
③反應微觀實質可表示為。當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也有白色沉淀產生,反應的微觀實質用同樣的方法可表示為 。
【反思拓展】
④結合以上探究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其他條件不變,將實驗Ⅲ中的NaOH溶液換成KOH溶液,也有沉淀產生
b.復分解反應中,溶解度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難溶物轉化
c.向Ca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為Ca(OH)2
六、計算題
18.口罩是抗擊新冠肺炎的“必備武器”。醫用口罩生產過程中采用環氧乙烷(CxH4O)消毒滅菌。
(1)已知環氧乙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則CxH4O中x=___________。
(2)環氧乙烷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
19.菱鐵礦的主要成分是,小米同學稱取10.0g菱鐵礦樣品,把8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樣品中,菱鐵礦中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測得實驗數據見下表:
實驗序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鹽酸質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體質量/g 7.1 4.2 3.0 M
(1)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2) ;
(3)菱鐵礦樣品中的質量是 ;
(4)實驗中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結果精確到0.1%)。
參考答案
1.【答案】C
【詳解】A、缺碘或碘過量均會引起甲狀腺腫大,不符合題意;
B、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使人體組織受到傷害,誤食重金屬鹽后可以喝大量牛奶,使重金屬鹽優先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從而減輕對人體組織的傷害,不符合題意;
C、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不能造成酸雨,符合題意;
D、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汽油可以減少汽油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空氣污染,不符合題意。
2.【答案】B
【詳解】A.將鋁粉刷在鐵欄桿上,利用的是鋁的化學性質,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故A錯誤;
B.液氨作制冷劑,利用的是液氨的物理性質,液氨汽化吸熱,故B正確;
C.一氧化碳用于冶煉金屬,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故C錯誤;
D.小蘇打用于烘焙糕點,利用的是小蘇打的化學性質,小蘇打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故D錯誤。
3.【答案】C
【分析】化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的個數;化學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微粒中所含該原子的數目;離子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化學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在該化合物里該元素(或原子團)所顯的化合價。
【詳解】A、CO2中“2” 表示二氧化碳中氧原子是碳原子數目的2倍;CaCl2是中由離子構成,其中“2” 表示氯化鈣中氯原子是鈣原子數目的2倍,“2”都表示物質中一種原子數目是另一種原子數目的兩倍,表示意義相同,不符合題意;
B、2H中的 “2” 表示氫原子的個數為2,2SO3中“2” 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個數為2,2Al3+中“2” 表示鋁離子的個數為2,“2” 都表示微粒的個數,表示意義相同,不符合題意;
C、Fe2+中“2” 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中“2” 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表示意義不相同,符合題意;
D、CO2中“2” 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N2中“2” 表示一個氮氣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都表示一個分子中某原子的個數,表示意義相同,不符合題意。
4.【答案】A
【詳解】A、碳酸鈉熱穩定性強,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可用加熱的方法除去碳酸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氫鈉,該反應的方程式為,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三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故正確;
B、用和反應制備,和不能直接反應,應先加入水,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然后過濾得到碳酸鈣,發生成的反應為(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故錯誤;
C、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不能生成氯化鐵,故錯誤;
D、混合氣體通過灼熱氧化銅,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既除了一氧化碳又增加了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置換反應是指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錯誤。
5.【答案】C
【詳解】A、液氧是液態的氧氣,由氧元素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不是單質;金剛石由碳元素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該組物質不都是單質,錯誤。
B、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其化學式為Na2CO3,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是碳酸根離子,屬于鹽,不屬于堿;火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屬于堿;消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屬于堿。該組物質不都堿,錯誤;
C、甲烷化學式為CH4,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乙烯化學式為C2H4,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維生素 C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該組物質都是有機物,正確;
D、滌綸屬于合成纖維,是合成材料;塑料屬于合成材料;合金是金屬材料,不屬于合成材料,該組物質不都是合成材料,錯誤。
6.【答案】D
【詳解】A、酒能變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體現乙醇的化學性質,故A說法正確;
B、鉛屬于氫前金屬,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故B說法正確;
C、浮粉的化學式為PbCO3,其中碳酸根顯-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C說法正確;
D、加熱浮粉(PbCO3)得鉛白(PbO)固體,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減小,故D說法錯誤;
故選:D。
7.【答案】A
【解析】由題干可知,甲、乙、丙、丁是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甲是單質,丁是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甲與丁能反應,所以丁是硫酸銅,甲是比銅活潑的常見金屬,如鐵等,甲能和乙反應且乙能轉化為丁,所以乙是硫酸,丙能和酸、鹽反應,故丙是堿,如氫氧化鈉等,代入驗證,推理正確。甲是鐵等較活潑金屬,丁是硫酸銅,反應①是較活潑金屬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另一種硫酸鹽,為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A正確。乙是硫酸,丁是硫酸銅,反應②可以是氧化銅或氫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B錯誤。乙是硫酸,若丙是氫氧化鈉,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沒有沉淀生成,C錯誤。由上述分析可知,丙是堿,D錯誤。故選A。
8.【答案】C
【詳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氨氣能與濃硫酸發生反應[],所以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A 錯誤;
B、滴加過量的K2SO4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續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只能說明溶液中含有鋇離子,但不能確定一定含有,因為也可能是硝酸鋇等含鋇離子的其他物質,B 錯誤;
C、NaOH與稀鹽酸發生的反應是,紫色石蕊試液在酸性溶液中變紅,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若溶液變紅,說明鹽酸有剩余;若溶液呈紫色,說明鹽酸沒有剩余,能達到探究目的,C 正確;
D、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點燃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滌綸是合成纖維,點燃時有特殊氣味,通過點燃聞氣味的方法可以鑒別滌綸和蠶絲,但滌綸燃燒時有特殊氣味而不是燒紙的氣味,D 錯誤。
9.【答案】ACD
【詳解】A、由金屬的活動性可知,鎂比鐵活潑,鐵比銀活潑,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的Fe粉時,鐵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不能與硝酸鎂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是硝酸銀與氯化氫反應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淀和硝酸,故濾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銀,所以濾液中一定有Ag+、Mg2+和Fe2+,故A錯誤;
B、該實驗中,一定會發生鐵與硝酸銀的反應,即濾液中一定存在硝酸亞鐵,因此濾液一定為淺綠色,故B正確;
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所以濾渣質量一定大于ag,故C錯誤;
D、由以上分析可知,濾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銀,說明加入ag的Fe粉時,鐵沒有完全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因此濾渣中只有銀,銀的活動性在氫后,加入稀鹽酸沒有有氣泡冒出,故D錯誤。
10.【答案】D
【分析】(1)向試管a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銀離子能與氯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沉淀,銀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銀沉淀,銀離子能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銀沉淀,故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含氯離子;
(2)向試管b中加入氯化鋇溶液,鋇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鋇沉淀,鋇離子能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沉淀,故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中至少一種,繼續加入足量鹽酸,碳酸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鋇與稀鹽酸不反應,故一部分沉淀溶解,說明沉淀為碳酸鋇和硫酸鋇,則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鈣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鋇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鋇,鋇離子能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不能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鈣離子、鋇離子;
(3)向試管c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氫氧根離子能與銨根離子結合生成氨氣和水,未觀察到明顯現象,說明溶液中不含銨根離子,根據電荷守恒,則溶液中一定含鈉離子;
則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鈉離子,一定不含銨根離子、鈣離子、鋇離子,可能含氯離子。
【詳解】A、由分析可知,該溶液中可能含氯離子,不符合題意;
B、由分析可知,該溶液中一定不含鋇離子和銨根離子,不符合題意;
C、由分析可知,該溶液中一定含鈉離子,不符合題意;
D、由分析可知,該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符合題意。
11.【答案】(1)Zn
(2)Cl-
(3)H2C2O4
【詳解】(1)鋅元素屬于微量元素,且鋅元素能促進人體發育,缺鋅會導致食欲不振、發育不良,生長遲緩,故填:Zn;
(2)氯化鉀由鉀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氯離子屬于陰離子,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該離子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一個電荷時,1通常省略,多個離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填:Cl-;
(3)草酸亞鐵中鐵元素顯+2價,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得草酸根離子顯-2價,氫元素顯+1價,則草酸的化學式為:H2C2O4。
12.【答案】(1)負
(2)吸附
(3)磷
【詳解】(1)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氫氣,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氧氣,即 “正氧負氫” 。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有很強的吸附性,能吸附氣體分子,所以可用作儲氫材料,是利用其吸附性。
(3)磷肥能促進作物生長,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為增強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磷肥。
13.【答案】(1)34
(2)Sr2+
(3)五/5
【詳解】(1)已知A的核電荷數為8,即A是氧元素(O)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從左到右核電荷數依次遞增,同一主族從上到下核電荷數依次遞增。A在第二周期,B與A同周期且相鄰,所以B的核電荷數為9,是氟元素(F) ;C與B同主族且在B下一周期,所以C的核電荷數為,是氯元素(Cl) 。則A、B、C三種元素的核電荷數之和為。
(2)Sr是第38號元素,其質子數為38,圖2中粒子核外電子數為,質子數38大于核外電子數36,說明該粒子是鍶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的陽離子,符號為Sr2+。
(3)在元素周期表中,電子層數等于周期數。Sr原子的質子數為38,其核外電子排布為2、8、18、8、2,有5個電子層,所以S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14.【答案】(1)Cu2+、H+
(2)
(3)固體部分溶解,產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4)60
【詳解】(1)某銅礦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銅、氫氧化銅、碳酸銅及不溶于酸的雜質,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氫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碳酸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過量,故溶液1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硫酸銅、硫酸,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Cu2+、H+;
(2)中和反應是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故往銅礦石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的反應為氫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溶液1中溶質是硫酸銅和硫酸,加入過量鐵,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固體A中含過量的鐵和反應生成的銅,加入過量的稀硫酸,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銅和稀硫酸不反應,故現象是:固體部分溶解,產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4)由圖可知,60℃時,其溶解度最大,故可推測流程中“煎熬”的方法是將溶液升溫至60℃,蒸發濃縮,然后迅速降溫、過濾得到綠礬晶體。
15.【答案】(1)Mg(OH)2/氫氧化鎂
(2)NaOH、Mg(NO3)2、BaCl2
(3)
(4)不一定
【詳解】(1)硝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硝酸鈉,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得白色固體A和無色濾液B,白色固體是CaCO3、Mg(OH)2中的一種或兩種;向固體A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說明固體不是碳酸鈣,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固體A一定是氫氧化鎂,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產生氯化鎂和水。
(2)要產生氫氧化鎂需要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則原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鈣(CaCO3),一定含有硝酸鎂[Mg(NO3)2]和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鈉能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藍色沉淀[],實際上沒有產生藍色沉淀,說明原固體不含CuSO4;取少量濾液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因為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向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溶液中的氯化鋇反應產生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則原固體中一定含有BaCl2,一定不含有碳酸鈉,因為碳酸鈉和氯化鋇不能共存。
綜上,原固體中一定含有NaOH、Mg(NO3)2、BaCl2。
(3)Ⅱ中產生白色沉淀,是碳酸鈉和溶液中的氯化鋇反應產生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4)原固體中含有氯化鋇,溶液中含有氯離子,會和加入的硝酸銀反應產生難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銀白色沉淀,則不能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因此原固體中不一定含NaCl。
16.【答案】(1)排出裝置內空氣,以防影響實驗結果
(2)無水硫酸銅變藍;氯化氫和二氧化碳;HCl+AgNO3=AgCl↓+HNO3
(3)AC
【詳解】(1)為防止裝置內的空氣影響實驗結果,點燃酒精燈前,先通干燥的氧氣,排出裝置內空氣。故填:排出裝置內空氣,以防影響實驗結果。
(2)由于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所以裝置B中出現無水硫酸銅變藍現象證明明聚氯乙烯完全燃燒生成了水。氯化氫與水結合形成鹽酸,硝酸銀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C、D中產生白色沉淀,證明聚氯乙烯完全燃燒產生了氯化氫和二氧化碳。C中氯化氯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AgNO3=AgCl↓+HNO3。
(3)A、氣體從溶液中通過會帶出部分水蒸氣,裝置B、C順序不可顛倒,否則無法檢驗產生的H2O,故正確;
B、飽和NaHCO3溶液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將裝置C中液體換作飽和NaHCO3溶液,將無法檢驗二氧化碳,對實驗結論有影響,故不正確;
C、堿石灰為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氧化鈣與水反應,所以裝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進入D,影響實驗結果,故正確。
17.【答案】(1)10;加速溶解
(2)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Na+、;;a、b
【詳解】(1)①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需要稱量的NaOH的質量為:100g×10%=10g;
②溶解過程中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加速固體溶解或加速氯化鈉溶解。
(2)①根據表格信息,實驗Ⅰ、Ⅱ、Ⅲ的變量是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實驗Ⅰ中無明顯現象,說明不產生沉淀,實驗Ⅱ中產生少量沉淀,實驗Ⅲ中產生較多沉淀,說明飽和CaSO4溶液與NaOH溶液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與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有關;
②根據微觀示意圖,該反應是Ca2+與OH-反應生成Ca(OH)2,圖中未發生化學變化的微粒是:Na+、;
③Ca(OH)2與Na2CO3反應生成CaCO3沉淀、NaOH,反應的實質是Ca2+、反應生成CaCO3沉淀,可以表示為:;
④a、根據上述分析,實驗Ⅲ中反應的實質是Ca2+與OH-反應生成Ca(OH)2,其中OH-由NaOH溶液提供,將NaOH溶液換成KOH溶液,KOH溶液也能提供OH-,所以也有沉淀產生,故正確;
b、根據資料,20℃下,CaSO4、NaOH的溶解度分別是0.26g、108g,其中CaSO4是微溶物,反應產生的Ca(OH)2溶解度是0.17g,也是微溶物,但Ca(OH)2溶解度較小,說明在復分解反應中,溶解度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難溶物轉化,故正確;
c、根據資料,20℃下,BaSO4的溶解度為0.0002g,屬于難溶物。向Ca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反應產生BaSO4沉淀和Ca(OH)2,若Ca(OH)2產生量較大,則Ca(OH)2也是沉淀,所以白色沉淀一定有BaSO4,可能有Ca(OH)2,故錯誤,故選:ab。
18.【答案】(1)2
(2)4∶16(或1∶4)
【詳解】(1)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就是相對分子質量。根據環氧乙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和化學式CxH4O,12×x+1×4+16=44,x=2。
(2)環氧乙烷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16=4∶16=1∶4。
19.【答案】(1)FeCO3+2HCl=FeCl2+CO2↑+ H2O
(2)3.0
(3)7.0g
(4)9.1%
【詳解】(1)稀鹽酸和碳酸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鐵、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O3+2HCl=FeCl2+CO2↑+ H2O;
(2)第1次加入20.0g稀鹽酸反應FeCO3質量為:10.0g-7.1g=2.9g;
第2次加入20.0g稀鹽酸反應FeCO3質量為:7.1g-4.2g=2.9g;
第3次加入20.0g稀鹽酸反應FeCO3質量為:4.2g-3.0g=1.2g,此時FeCO3已完全反應,則雜質的質量,即M=3.0;
(3)FeCO3的質量為10.0g-3.0g=7.0g;
(4)第1次加入20.0g稀鹽酸反應FeCO3質量為:10.0g-7.1g=2.9g,設20.0g稀鹽酸中HCl的質量為x,
x=1.825g,
實驗中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9.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二连浩特市| 明水县| 长顺县| 鱼台县| 武夷山市| 济宁市| 宁都县| 抚远县| 勐海县| 翼城县| 驻马店市| 汉中市| 突泉县| 兴国县| 会昌县| 韶山市| 阳西县| 彭阳县| 新竹县| 开鲁县| 古蔺县| 宜昌市| 进贤县| 陵川县| 呈贡县| 贵州省| 光山县| 托克逊县| 贺州市| 玛纳斯县| 新邵县| 泾阳县| 滨海县| 韶山市| 黔江区| 峨眉山市| 南丹县| 德州市| 连山|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