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預測】2025年中考化學人教版(2024)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推斷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預測】2025年中考化學人教版(2024)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推斷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核心考點 推斷題
一.推斷題(共17小題)
1.(2023 紅橋區二模)實驗室有三瓶化肥未貼標簽,只知道它們分別是碳酸氫銨(NH4HCO3)、氯化銨(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種,為鑒別三種化肥,某同學分別取少量樣品編號為A、B、C,并進行如下實驗:(此處箭頭表示得出實驗結論)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
(1)寫出三種化肥的名稱:A     ;B     ;C     。
(2)實驗Ⅱ中有氣體放出,該氣體為     。
(3)由實驗和查閱資料可知,人們在施用銨態氮肥時,若通到堿性物質,會使銨態氮肥轉化為氨氣,氨氣進入大氣后與雨水作用,可能形成“堿雨”,“堿雨”中堿的化學式為     。
2.(2022秋 張店區校級月考)如圖以稀硫酸為例的反應關系體現了酸的化學性質
(1)稀硫酸中陽離子的符號是     。
(2)反應②中可觀察的現象是產生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圖中X代表的物質類別是     。
3.(2021秋 萊蕪區期中)某興趣小組歸納總結了有關酸和堿的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如圖所示。其中A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B是一種常見的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①    ;反應④    。
(2)B可能是    (填化學式)。
(3)請你用文字描述反應⑤的實驗現象    。
(4)圖中所標的9個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填代號,下同),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4.(2024 濱海新區二模)同學們學習了酸、堿、鹽等物質的相關知識后,構建了以碳酸鈉為中心物質的網絡關系圖。其中甲、乙、丙、丁分別是初中常見的不同類別化合物,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丁是常見的溫室氣體。各物質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表示相鄰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圖中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1)丙的化學式為     。
(2)若乙中只含兩種元素,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圖中②碳酸鈉轉化成甲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圖中③的反應     (填“屬于”或“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5.(2023秋 商丘月考)構建知識網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如圖是鹽酸與不同類別物質之間反應的知識網絡。
(1)圖中M應為     類物質。
(2)寫出一種能與鹽酸反應的金屬     。
(3)鹽酸能與堿反應的實質是鹽酸中的     (寫符號)與堿中的OH﹣反應生成H2O。
(4)用鹽酸除鐵銹(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學方程式是     。
6.(2024 太原一模)思維導圖的構建是一種重要且高效的學習方法,它可使所學知識結構化。同學們在學習中將有關碳酸鈣的知識構建了以下圖形關系,請你與他們一同完成有關內容的填寫。
(1)自然界中含有豐富碳酸鈣的物質是     。
(2)    。
(3)    (寫一條)。
(4)    (寫一條,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由物理性質決定的用途是     (寫一條)。
7.(2023秋 泰山區期中)小紅同學需如圖總結了鹽酸的四條化學性質。
(1)為了驗證性質①,小紅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稀鹽酸中,溶液變     色。
(2)小紅將一枚生銹的鐵釘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她首先觀察到的現象是鐵銹逐漸消失,溶液變黃,過一會兒,又觀察到的現象是     ,第一、二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其基本本反應類型分別為     、    。小紅的這個實驗體現了性質     (填序號)。
(3)為了驗證性質②,小紅同學向稀鹽酸中加入石灰石,觀察到的現象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8.(2023 株洲)已知銨態氮肥能與堿反應,放出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氨氣。現有氨水、碳酸氫銨、硫酸銨[(NH4)2SO4]、氯化銨(NH4Cl)、硝酸銨(NH4NO3)、尿素[CO(NH2)2]六種氮肥:
(1)在上述六種化肥中,    呈液態,碳酸氫銨有強烈的氨味,據此可直接將它們與其他四種氮肥相區別。
(2)其他四種氮肥的鑒別方法如圖所示。寫出氮肥B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在A、B、C、D四種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9.(2022 營口一模)學了酸的化學性質后,某同學以稀硫酸為主題,繪制了其與不同類別物質發生反應及現象的思維導圖。
(1)反應②為置換反應,則可選的物質為     。
(2)反應③可用來除鐵銹,化學方程式為     。
(3)根據反應④的現象,所用的堿是     。
(4)若選用BaCl2溶液實現反應⑤,反應現象為     。
10.(2022 濟寧二模)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用 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種無色溶液進行實驗。
(1)小組同學經討論后,一致認為這四種無色溶液兩兩之間能發生的反應有     個,寫出其中有氣泡產生的化學方程式     。
(2)小組同學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則白色沉淀是     (填化學式),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11.(2022秋 余杭區月考)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如圖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
(1)編號②處的物質是     。
(2)若編號④的選用的物質是氫氧化鋇,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2.(2022 金鳳區校級二模)如圖是“鹽的化學性質”思維導圖。利用圖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反應①中金屬為鋁,選用的鹽是     (填化學式)。
(2)若反應②、③發生復分解反應,發生反應的實質是     。
(3)寫出一個符合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
13.(2022 碑林區校級模擬)某學習小組驗證稀鹽酸的化學性質,進行了下列實驗。
(1)試管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試管D中的現象為     。
(3)甲屬于氧化物,反應后E中溶液顯黃色。甲的化學式為     。
(4)反應后,把A、B、C、D四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一小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無色濾液和濾渣,向濾液中加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象。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一定有     (寫離子符號)。
14.(2022 金川區模擬)現有失去標簽的化肥A、B、C、D,它們可能是氯化鉀、氨水、硫酸銨、磷礦粉,為了鑒別它們,做了如下實驗:
(1)觀察顏色和狀態:A呈液態,B為灰白色,C、D是白色晶體;
(2)取樣加水溶解C、D均易溶于水,B不溶;
(3)取樣加熟石灰研磨:D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請分析推斷:A     ;B     ;C     。
15.(2022春 沙坪壩區校級月考)向盛有BaCl2和HCl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
(1)該過程中生成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
(2)寫出該過程中有沉淀生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同學們觀察到燒杯中已出現了沉淀。此時燒杯中溶液的溶質不可能是     (填序號)。
①NaCl ②NaCl、BaCl2 ③NaCl、HCl、BaCl2 ④NaCl、Na2CO3
為確認此時溶質的成分,可取試管中上層清液,并向其中只加入以下一種藥品即可達到實驗目的,此藥品是     (填序號)。
①Na2SO4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稀硫酸 ④稀鹽酸
16.(2021 儀隴縣二模)請同學們搭乘“化學列車”一起暢游物質世界吧!如圖所示,列車上的物質可與各站的對應物質發生一步進行的反應,方可駛向下一站。“2﹣5號站”各站的對應物質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
【二氧化碳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NaHCO3)】
(1)若列車上的物質為“碳酸鈉溶液”。
①列車途經“1號站”時,若指示劑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     色。
②列車途經“3號站”時,發生的反應可用于工業法制取燒堿,寫出該化學方程式     。
(2)“碳酸鈉溶液”列車抵達“4號站”時,將列車上的物質更換為“稀鹽酸”出發。
①與“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都能反應的“4號站”的對應物質為     (寫一種的化學式)。
②“稀鹽酸”列車途經“2號站”時,對應物質必須更換為     (寫一種物質的化學式),“稀鹽酸”列車能走完全程。
17.(2021 紅谷灘區校級模擬)“探險隊員”﹣﹣鹽酸,不小心走進了科學迷宮,不知怎樣走出來,因為迷宮有許多“吃人的野獸”(即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或水溶液),鹽酸必須避開它們,否則就無法通過。
(1)請你幫助他走出迷宮(請用圖中物質前的序號依次連接起來表示他所走的路線)入口→    →出口。
(2)在能“吃掉”鹽酸的化學反應中,屬于酸和堿中和反應的有     個,其中能“吃掉”鹽酸的鹽是     (填物質的名稱)。
(3)在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中,寫出一個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如果將鹽酸換成氫氧化鉀溶液,它能沿著鹽酸走出的路線“走出”這個迷宮嗎?為什么?    。
中考核心考點 推斷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推斷題(共17小題)
1.(2023 紅橋區二模)實驗室有三瓶化肥未貼標簽,只知道它們分別是碳酸氫銨(NH4HCO3)、氯化銨(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種,為鑒別三種化肥,某同學分別取少量樣品編號為A、B、C,并進行如下實驗:(此處箭頭表示得出實驗結論)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
(1)寫出三種化肥的名稱:A  尿素  ;B  碳酸氫銨  ;C  氯化銨  。
(2)實驗Ⅱ中有氣體放出,該氣體為  二氧化碳  。
(3)由實驗和查閱資料可知,人們在施用銨態氮肥時,若通到堿性物質,會使銨態氮肥轉化為氨氣,氨氣進入大氣后與雨水作用,可能形成“堿雨”,“堿雨”中堿的化學式為  NH3 H2O  。
【考點】化肥的簡易鑒別;銨態氮肥的檢驗.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1)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
(2)二氧化碳;
(3)NH3 H2O。
【分析】向A、B、C中分別加入熟石灰,研磨,A中無刺激性氣味,B、C中有刺激性氣味,尿素和熟石灰不反應,氯化銨和碳酸氫銨均屬于銨態氮肥,均能與熟石灰反應生成氨氣,故A為尿素,向B、C中分別加入足量稀鹽酸,氯化銨和稀鹽酸不反應,碳酸氫銨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銨、二氧化碳和水,B中有氣體放出,則B為碳酸氫銨,C中無氣體放出,則C為氯化銨。
【解答】解:(1)A為尿素,B為碳酸氫銨,C為氯化銨;
(2)實驗Ⅱ中有氣體放出,是碳酸氫銨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
(3)“堿雨”中堿是氨氣溶于水形成的氨水,化學式為:NH3 H2O。
故答案為:(1)尿素;碳酸氫銨;氯化銨;
(2)二氧化碳;
(3)NH3 H2O。
【點評】本題主要是考查了銨態氮肥的檢驗和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應熟悉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及反應的現象,能利用現象來確定物質。
2.(2022秋 張店區校級月考)如圖以稀硫酸為例的反應關系體現了酸的化學性質
(1)稀硫酸中陽離子的符號是  H+  。
(2)反應②中可觀察的現象是產生  產生氣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g+H2SO4=MgSO4+H2↑  。
(3)圖中X代表的物質類別是  鹽  。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H+;
(2)產生氣泡;Mg+H2SO4=MgSO4+H2↑;
(3)鹽。
【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稀硫酸是由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陽離子是氫離子;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該離子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一個電荷時,1通常省略,多個離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氫離子表示為:H+。
(2)反應②中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現象為:產生氣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H2SO4=MgSO4+H2↑。
(3)酸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故圖中X代表的物質類別是鹽。
故答案為:
(1)H+;
(2)產生氣泡;Mg+H2SO4=MgSO4+H2↑;
(3)鹽。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2021秋 萊蕪區期中)某興趣小組歸納總結了有關酸和堿的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如圖所示。其中A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B是一種常見的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① Fe+H2SO4=FeSO4+H2↑  ;反應④ CO2+Ca(OH)2=CaCO3↓+H2O  。
(2)B可能是 Na2CO3(合理即可)  (填化學式)。
(3)請你用文字描述反應⑤的實驗現象 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
(4)圖中所標的9個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⑥⑨  (填代號,下同),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②③⑤⑥⑨  。
【考點】酸的通性;堿的通性;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常見的堿 堿的通性.
【答案】(1)Fe+H2SO4=FeSO4+H2↑;Ca(OH)2+CO2=CaCO3↓+H2O;
(2)Na2CO3(合理即可);
(3)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4)⑥⑨;②③⑤⑥⑨。
【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堿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反應①是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
反應④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2)B能與硫酸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鈣反應,可能是碳酸鈉,其化學式為Na2CO3(合理即可)。
(3)反應⑤是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實驗現象是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4)圖中所標的9個反應中,中和反應是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反應物是酸和堿,生成物是鹽和水,屬于中和反應的是⑥⑨;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②③⑤⑥⑨,均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均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
(1)Fe+H2SO4=FeSO4+H2↑;Ca(OH)2+CO2=CaCO3↓+H2O;
(2)Na2CO3(合理即可);
(3)黑色固體逐漸消失(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4)⑥⑨;②③⑤⑥⑨。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堿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2024 濱海新區二模)同學們學習了酸、堿、鹽等物質的相關知識后,構建了以碳酸鈉為中心物質的網絡關系圖。其中甲、乙、丙、丁分別是初中常見的不同類別化合物,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丁是常見的溫室氣體。各物質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表示相鄰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兩種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圖中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1)丙的化學式為  CaCO3  。
(2)若乙中只含兩種元素,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NaOH+HCl=NaCl+H2O  。
(3)圖中②碳酸鈉轉化成甲的化學方程式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4)圖中③的反應  不屬于  (填“屬于”或“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框圖型推斷題.
【答案】(1)CaCO3;
(2)NaOH+HCl=NaCl+H2O;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不屬于。
【分析】甲、乙、丙、丁分別是初中常見的不同類別化合物。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丙是碳酸鈣(鹽);丁是常見的溫室氣體,能和碳酸鈣相互轉化,則丁是二氧化碳(氧化物);氫氧化鈉能和碳酸鈉相互轉化,鹽酸能和氫氧化鈉、碳酸鈣反應,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鈉反應,若乙中只含兩種元素,則乙是鹽酸(酸),甲是氫氧化鈉(堿);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丙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
(2)若乙中只含兩種元素,則乙是鹽酸,反應①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3)甲是氫氧化鈉,圖中②碳酸鈉轉化成甲的反應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4)圖中③的反應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不符合雙交換、價不變的特點,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
(1)CaCO3;
(2)NaOH+HCl=NaCl+H2O;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不屬于。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的推斷,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5.(2023秋 商丘月考)構建知識網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如圖是鹽酸與不同類別物質之間反應的知識網絡。
(1)圖中M應為  鹽  類物質。
(2)寫出一種能與鹽酸反應的金屬  鋅  。
(3)鹽酸能與堿反應的實質是鹽酸中的  H+  (寫符號)與堿中的OH﹣反應生成H2O。
(4)用鹽酸除鐵銹(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學方程式是  6HCl+Fe2O3═2FeCl3+3H2O  。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把鹽酸的性質用網絡框架的形式表示出來,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了解和記憶。根據鹽酸的化學性質:
(1)跟指示劑反應;
(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3)跟堿性氧化物反應;
(4)跟某些鹽反應;
(5)跟堿起中和反應 即可解答本題。
【解答】解:(1)鹽酸可與五類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圖中M應為其中的鹽類物質,故答案為:鹽;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都能和鹽酸反應,常用的有鋁鎂鋅鐵,故答案為:鋅;
(3)酸堿中和的實質就是H++OH﹣→H2O,所以答案為H+;
(4)鐵銹屬于金屬氧化物,與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不變,答案為:Fe2O3+6HCl═2FeCl3+3H2O。
【點評】鹽酸是酸的代表物質,要熟記酸的通性,要求同學們能寫出每一項性質的化學方程式。
6.(2024 太原一模)思維導圖的構建是一種重要且高效的學習方法,它可使所學知識結構化。同學們在學習中將有關碳酸鈣的知識構建了以下圖形關系,請你與他們一同完成有關內容的填寫。
(1)自然界中含有豐富碳酸鈣的物質是  石灰石、大理石等  。
(2) Ca2+、  。
(3) 難溶于水(合理即可)  (寫一條)。
(4)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寫一條,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由物理性質決定的用途是  作牙膏的摩擦劑(合理即可)  (寫一條)。
【考點】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1)石灰石、大理石等;
(2)Ca2+、;
(3)難溶于水(合理即可);
(4)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5)作牙膏的摩擦劑(合理即可)。
【分析】(1)根據自然界中含有豐富碳酸鈣的物質,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碳酸鈣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碳酸鈣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碳酸鈣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碳酸鈣的用途,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自然界中含有豐富碳酸鈣的物質是石灰石、大理石等。
(2)碳酸鈣是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其離子符號為Ca2+、。
(3)碳酸鈣是一種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合理即可)。
(4)碳酸鈣難溶于水,能與酸反應,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高溫下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CaO+CO2↑。
(5)由物理性質決定的用途是作牙膏的摩擦劑(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1)石灰石、大理石等;
(2)Ca2+、;
(3)難溶于水(合理即可);
(4)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5)作牙膏的摩擦劑(合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碳酸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7.(2023秋 泰山區期中)小紅同學需如圖總結了鹽酸的四條化學性質。
(1)為了驗證性質①,小紅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稀鹽酸中,溶液變  紅  色。
(2)小紅將一枚生銹的鐵釘放入足量的稀鹽酸中,她首先觀察到的現象是鐵銹逐漸消失,溶液變黃,過一會兒,又觀察到的現象是  鐵絲表面產生氣泡,溶液慢慢變為淺綠色  ,第一、二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Fe2O3+6HCl=2FeCl3+3H2O  、 Fe+2HCl=FeCl2+H2↑  ;其基本本反應類型分別為  復分解反應  、 置換反應  。小紅的這個實驗體現了性質  ②④  (填序號)。
(3)為了驗證性質②,小紅同學向稀鹽酸中加入石灰石,觀察到的現象是  產生氣泡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紅;
(2)鐵絲表面產生氣泡,溶液慢慢變為淺綠色;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復分解反應;置換反應;②④;
(3)產生氣泡;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結合酸堿指示劑進行分析;
(2)結合物質性質和反應進行分析;
(3)結合碳酸鈣和鹽酸反應進行分析。
【解答】解:(1)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則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加到稀鹽酸中,溶液變紅色。
(2)鐵銹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中有鐵離子時顯黃色,則溶液變黃,當鐵銹消失時,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溶液中有亞鐵時顯淺綠色,可觀察到鐵絲表面產生氣泡,溶液慢慢變為淺綠色;第一、二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氧化鐵與鹽酸的反應為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鐵與鹽酸的反應為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這個實驗體現了性質②④。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則可觀察到固體溶解,有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為:
(1)紅;
(2)鐵絲表面產生氣泡,溶液慢慢變為淺綠色;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復分解反應;置換反應;②④;
(3)產生氣泡;CaCO3+2HCl=CaCl2+H2O+CO2↑。
【點評】熟練書寫各個物質反應的方程式,并逐步學會推斷和分析。
8.(2023 株洲)已知銨態氮肥能與堿反應,放出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氨氣。現有氨水、碳酸氫銨、硫酸銨[(NH4)2SO4]、氯化銨(NH4Cl)、硝酸銨(NH4NO3)、尿素[CO(NH2)2]六種氮肥:
(1)在上述六種化肥中, 氨水  呈液態,碳酸氫銨有強烈的氨味,據此可直接將它們與其他四種氮肥相區別。
(2)其他四種氮肥的鑒別方法如圖所示。寫出氮肥B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  。
(3)在A、B、C、D四種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尿素或CO(NH2)2  。
【考點】化肥的簡易鑒別;銨態氮肥的檢驗;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1)氨水;
(2)(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
(3)尿素或CO(NH2)2。
【分析】(1)根據物質的狀態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尿素與堿不反應,其他三種均為銨態氮肥,均能與堿反應釋放出氨氣,因此取余下的四種氮肥分別加堿,無氨味的尿素,有氨味產生的是硫酸銨、氯化銨和硝酸銨,即A是尿素;再取余下的三種銨態氮肥,分別加入硝酸鋇溶液,氯化銨和硝酸銨與硝酸鋇溶液不反應,硫酸銨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因此B是硫酸銨;再取余下的兩種銨態氮肥,分別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則是氯化銨,無沉淀生成的則是硝酸銨,即C是氯化銨,D是硝酸銨;
(1)在上述六種化肥中,氨水呈液態,碳酸氫銨有強烈的氨味,據此可直接將它們與其他四種氮肥相區別;故答案為:氨水;
(2)硫酸銨能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硝酸銨,化學方程式為(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故答案為:(NH4)2SO4+Ba(NO3)2=BaSO4↓+2NH4NO3;
(3)A是尿素,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6.7%;B是硫酸銨,硫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1.2%;C是氯化銨,氯化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6.2%;D是硝酸銨,硝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5%,則在A、B、C、D四種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故答案為:尿素或CO(NH2)2。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常見物質的性質,主要利用轉化圖及物質的性質來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結合各方面的條件得出正確結論。
9.(2022 營口一模)學了酸的化學性質后,某同學以稀硫酸為主題,繪制了其與不同類別物質發生反應及現象的思維導圖。
(1)反應②為置換反應,則可選的物質為  鐵  。
(2)反應③可用來除鐵銹,化學方程式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3)根據反應④的現象,所用的堿是  氫氧化銅  。
(4)若選用BaCl2溶液實現反應⑤,反應現象為  產生白色沉淀  。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鐵。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氫氧化銅。
(4)產生白色沉淀。
【分析】(1)鐵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2)氧化鐵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
(3)氫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
(4)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鹽酸。
【解答】解:(1)反應②為置換反應,則可選的物質為鐵,是因為鐵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溶液由無色變藍色。
故答案為:鐵。
(2)反應③可用來除鐵銹,是因為氧化鐵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根據反應④的現象,所用的堿是氫氧化銅,是因為氫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溶液由無色變藍色。
故答案為:氫氧化銅。
(4)若選用BaCl2溶液實現反應⑤,反應現象為產生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鹽酸。
故答案為:產生白色沉淀。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10.(2022 濟寧二模)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用 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種無色溶液進行實驗。
(1)小組同學經討論后,一致認為這四種無色溶液兩兩之間能發生的反應有  4  個,寫出其中有氣泡產生的化學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小組同學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則白色沉淀是  BaSO4  (填化學式),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H+、Na+、Cl﹣  (填離子符號)。
【考點】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aSO4;H+、Na+、Cl﹣。
【分析】(1)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若兩種物質相互交換成分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則能發生化學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2)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說明溶液顯酸性,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鈉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故這四種無色溶液兩兩之間能發生的反應有4個。
碳酸鈉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說明溶液顯酸性,產生的白色沉淀是不溶于酸的硫酸鋇,其化學式為BaSO4。
由于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溶液中含有鹽酸或硫酸,一定不含碳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氫離子、鈉離子、氯離子,其離子符號為H+、Na+、Cl﹣。
故答案為:(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aSO4;H+、Na+、Cl﹣。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掌握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明確試液變紅的含義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1.(2022秋 余杭區月考)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如圖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
(1)編號②處的物質是  鐵  。
(2)若編號④的選用的物質是氫氧化鋇,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a(OH)2+H2SO4=BaSO4↓+2H2O  。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鐵;
(2)Ba(OH)2+H2SO4=BaSO4↓+2H2O。
【分析】(1)根據亞鐵離子在溶液中顯淺綠色進行分析;
(2)根據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進行分析。
【解答】解:(1)稀硫酸和單質反應生成淺綠色溶液,所以編號②處的物質是鐵;
(2)若編號④的選用的物質是氫氧化鋇,該反應是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Ba(OH)2+H2SO4=BaSO4↓+2H2O。
故答案為:(1)鐵;
(2)Ba(OH)2+H2SO4=BaSO4↓+2H2O。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2.(2022 金鳳區校級二模)如圖是“鹽的化學性質”思維導圖。利用圖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反應①中金屬為鋁,選用的鹽是  CuCl2  (填化學式)。
(2)若反應②、③發生復分解反應,發生反應的實質是  離子之間結合生成沉淀  。
(3)寫出一個符合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
【考點】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根據鹽的化學性質,結合“鹽的化學性質”思維導圖,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如果反應①中金屬為鋁,選用的鹽是硫氯化銅,其化學式為CuCl2。
(2)若反應②、③發生復分解反應,堿和鹽反應一般生成新堿和新鹽,鹽和鹽反應一般生成新鹽和新鹽,發生反應的實質是離子之間結合生成沉淀。
(3)反應④是酸和鹽反應,可以是稀鹽酸和碳酸根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1)CuCl2;
(2)離子之間結合生成沉淀;
(3)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鹽的化學性質、反應的實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3.(2022 碑林區校級模擬)某學習小組驗證稀鹽酸的化學性質,進行了下列實驗。
(1)試管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g+2HCl=MgCl2+H2↑  。
(2)試管D中的現象為  產生白色沉淀  。
(3)甲屬于氧化物,反應后E中溶液顯黃色。甲的化學式為  Fe2O3  。
(4)反應后,把A、B、C、D四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一小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無色濾液和濾渣,向濾液中加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象。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一定有  Na+、Mg2+  (寫離子符號)。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1)Mg+2HCl=MgCl2+H2↑;
(2)產生白色沉淀;
(3)Fe2O3;
(4)Na+、Mg2+。
【分析】(1)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
(2)稀鹽酸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和稀硝酸;
(3)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含鐵離子的溶液是黃色的;
(4)氫氧化鈉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氫氧化鈉與酸先反應,然后與氯化鎂反應,結合題干信息分析。
【解答】解:(1)試管B是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反應的方程式為:Mg+2HCl=MgCl2+H2↑;
(2)試管D是稀鹽酸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和稀硝酸,所以現象為產生白色沉淀;
(3)甲屬于氧化物,反應后E中溶液顯黃色,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含鐵離子的溶液是黃色的,所以試管E是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
(4)反應后試管A中有鹽酸和酚酞,試管B中有氯化鎂,可能有鹽酸,試管C中有氯化鈉,可能有鹽酸或氫氧化鈉,試管D中有氯化銀和硝酸,可能有鹽酸或硝酸銀,把A、B、C、D四支試管中的物質倒入一小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無色濾液,說明濾液中沒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向濾液中加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加入的氫氧化鈉被反應了,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有硝酸、鹽酸、氯化鎂,不可能只有氯化鎂,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故一定有酸,故濾液中一定有酸,則一定有氯化鎂,因為如果試管C中有氫氧化鈉剩余,氫氧化鈉與酸先反應,然后與氯化鎂反應,故濾液中一定有酸和氯化鎂,濾液中沒有硝酸銀,硝酸銀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沉淀,試管C中的氯化鈉混合后不能發生反應,故濾液中還有氯化鈉,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一定有Na+、Mg2+。
故答案為:
(1)Mg+2HCl=MgCl2+H2↑;
(2)產生白色沉淀;
(3)Fe2O3;
(4)Na+、Mg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14.(2022 金川區模擬)現有失去標簽的化肥A、B、C、D,它們可能是氯化鉀、氨水、硫酸銨、磷礦粉,為了鑒別它們,做了如下實驗:
(1)觀察顏色和狀態:A呈液態,B為灰白色,C、D是白色晶體;
(2)取樣加水溶解C、D均易溶于水,B不溶;
(3)取樣加熟石灰研磨:D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請分析推斷:A  氨水  ;B  磷礦粉  ;C  氯化鉀  。
【考點】化肥的簡易鑒別;銨態氮肥的檢驗.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氨水;磷礦粉;氯化鉀;
【分析】硫酸銨、氯化鉀是白色的固體,而過磷礦粉是灰白色固體,氨水為液體;氯化銨屬于銨鹽,銨鹽遇堿放氨氣;可以據此來解答該題.
【解答】解:(1)氨水為液態,磷礦粉為灰白色固體,氯化鉀、硫酸銨為白色固體,所以A為氨水,B為磷礦粉;C、D為氯化鉀、硫酸銨中的一種;
(2)加水溶解,氯化鉀、硫酸銨易溶于水,磷礦粉不溶于水;
(3)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氣味產生的為硫酸銨,所以D為硫酸銨,C為氯化鉀.
故答案為:氨水;磷礦粉;氯化鉀;
【點評】在區分化肥時應該先從色澤上來判斷,然后根據化肥所含的離子的性質來選擇合適的試劑來鑒別;含有銨根的化肥稱為銨肥,銨肥遇堿放氨氣.
15.(2022春 沙坪壩區校級月考)向盛有BaCl2和HCl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
(1)該過程中生成的氣體是  CO2  (填化學式)。
(2)寫出該過程中有沉淀生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
(3)同學們觀察到燒杯中已出現了沉淀。此時燒杯中溶液的溶質不可能是  ③  (填序號)。
①NaCl ②NaCl、BaCl2 ③NaCl、HCl、BaCl2 ④NaCl、Na2CO3
為確認此時溶質的成分,可取試管中上層清液,并向其中只加入以下一種藥品即可達到實驗目的,此藥品是  ③  (填序號)。
①Na2SO4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稀硫酸 ④稀鹽酸
【考點】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1)CO2;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③;③。
【分析】(1)根據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分析回答;
(2)根據氯化鋇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了碳酸鋇沉淀分析;
(3)①根據碳酸鋇成與稀鹽酸反應分析;
②根據碳酸鈉和氯化鋇的性質分析判斷。
【解答】解:(1)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產生氣體的化學式為CO2。
(2)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CO3=BaCO3↓+2NaCl。
(3)鹽酸先和碳酸鈉反應,后和氯化鋇反應,所以出現沉淀時鹽酸被消耗完,所以溶液中的溶質不可能含有鹽酸,故填:③。
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由沉淀出現,則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鈉,氯化鋇和碳酸鈉可能有剩余,所以只需選用的藥品可以同時判斷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鋇和碳酸鈉即可。
①Na2SO4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碳酸鈉不反應。只能判斷是否含有氯化鋇,錯誤。
②CaCl2和氯化鋇不反應,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只能判斷是否含有碳酸鈉,錯誤。
③稀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生。可以判斷是否含有氯化鋇和碳酸鈉,正確。
④稀鹽酸不與氯化鋇反應,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生。只能判斷是否含有碳酸鈉,錯誤。
故答案為:(1)CO2;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③;③。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明確加入的碳酸鈉先與鹽酸、再與氯化鈣溶液反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6.(2021 儀隴縣二模)請同學們搭乘“化學列車”一起暢游物質世界吧!如圖所示,列車上的物質可與各站的對應物質發生一步進行的反應,方可駛向下一站。“2﹣5號站”各站的對應物質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
【二氧化碳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NaHCO3)】
(1)若列車上的物質為“碳酸鈉溶液”。
①列車途經“1號站”時,若指示劑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  藍  色。
②列車途經“3號站”時,發生的反應可用于工業法制取燒堿,寫出該化學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2)“碳酸鈉溶液”列車抵達“4號站”時,將列車上的物質更換為“稀鹽酸”出發。
①與“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都能反應的“4號站”的對應物質為  AgNO3  (寫一種的化學式)。
②“稀鹽酸”列車途經“2號站”時,對應物質必須更換為  CuO  (寫一種物質的化學式),“稀鹽酸”列車能走完全程。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答案】(1)①藍;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AgNO3;②CuO。
【分析】(1)①根據碳酸鈉溶液顯堿性,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列車途經“3號站”時,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2)①根據題意,與“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都能反應的“4號站”的對應物質屬于鹽,結合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鹽酸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列車途經“1號站”時,若指示劑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色。
②列車途經“3號站”時,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碳酸鈉溶液”列車抵達“4號站”時,將列車上的物質更換為“稀鹽酸”出發。與“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都能反應的“4號站”的對應物質為硝酸銀,其化學式為AgNO3。
②“稀鹽酸”列車途經“2號站”時,鹽酸不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對應物質必須更換為金屬氧化物,可以將二氧化碳換成CuO。
故答案為:
(1)①藍;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AgNO3;②CuO。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熟練掌握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7.(2021 紅谷灘區校級模擬)“探險隊員”﹣﹣鹽酸,不小心走進了科學迷宮,不知怎樣走出來,因為迷宮有許多“吃人的野獸”(即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或水溶液),鹽酸必須避開它們,否則就無法通過。
(1)請你幫助他走出迷宮(請用圖中物質前的序號依次連接起來表示他所走的路線)入口→ ③→⑥→⑩→⑦→ →   →出口。
(2)在能“吃掉”鹽酸的化學反應中,屬于酸和堿中和反應的有  2  個,其中能“吃掉”鹽酸的鹽是  碳酸鈉  (填物質的名稱)。
(3)在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中,寫出一個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  。
(4)如果將鹽酸換成氫氧化鉀溶液,它能沿著鹽酸走出的路線“走出”這個迷宮嗎?為什么? 不能,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從而被“吃掉”。  。
【考點】根據酸的通性推斷物質的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解決該題應該找出一條不能和鹽酸發生反應的物質構成的路。酸的化學性質有:能夠和酸堿指示劑變色,能夠和活潑金屬反應,能夠和金屬氧化物反應,能夠和堿反應,能夠和某些鹽反應。活潑金屬即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前的金屬,酸和金屬氧化物、堿、鹽發生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因此必須有水、沉淀或氣體生成。
(2)中和反應是酸與堿反應,根據堿的種類確定中和反應的個數;能與鹽酸反應的鹽只有碳酸鈉;
(3)先找出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然后根據組成再判定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
(4)根據氯化鋇與硫酸會發生復分解反應,從而被“吃掉”;
【解答】解:(1)利用圖示的物質對相關的與鹽酸不能反應的物質作出判斷即可,鹽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活潑金屬銅和銀、氯化鈉、硫酸反應。
故答案為:③→⑥→⑩→⑦→ →
(2)中和反應是酸與堿反應,根據堿的種類確定中和反應的個數,堿有2種所以中和反應有2個;能與鹽酸反應的鹽只有碳酸鈉,故答案為:2;碳酸鈉;
(3)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有:③⑥⑩ ,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的反應物是氯化鈉、硝酸銀,生成物是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在氯化銀后面標上沉淀符號,所以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NaNO3,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類型,屬于復分解反應;故答案為:NaCl+AgNO3═AgCl↓+NaNO3;
(4)因為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從而被“吃掉”,所以不能將鹽酸換成氫氧化鉀;故答案為:不能;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從而被“吃掉”。
故答案為:(1)③→⑥→⑩→⑦→ → ;(2)2;碳酸鈉;(3)NaCl+AgNO3═AgCl↓+NaNO3;(4)不能,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從而被“吃掉”。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的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條件的應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嘉义市| 云霄县| 南投市| 河曲县| 栖霞市| 淮南市| 玉龙| 崇左市| 灵山县| 满洲里市| 新平| 青岛市| 若尔盖县| 南陵县| 平谷区| 盐城市| 祁门县| 沭阳县| 泰州市| 敖汉旗| 博乐市| 永善县| 和平县| 绍兴市| 肃北| 许昌县| 平顶山市| 仪征市| 昭苏县| 彭泽县| 鄂温| 龙泉市| 托里县| 安远县| 连云港市| 高邮市| 葫芦岛市| 长丰县| 塘沽区|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