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浙江省紹興市專用)期 末 測 試 卷(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得分卷首語:同學們,展開智慧的翅膀,細心澆灌每一題,筆墨生花,收獲成長的喜悅!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評卷人得分一、基礎知識綜合( 10分 )閱讀下面語篇,完成下面小題。翻開典(1)jí______,品讀中國。《經典常談·詩經第四》中說“詩的源頭是歌(2)yáo______,它的節奏主要靠重疊或叫復沓”。那一聲“關關雎鳩,在河之(3)zhōu_______”,是中國文學的光輝起點、源頭活水。《毛詩序》有言“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我們在古老的《詩經》里看到了古代哲學的思想萌芽,求真向善的共同心愿,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1.根據拼音寫漢字。(6分 )(1)典jí (2)歌yáo (3)在河之zhōu2.《詩經》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幾個字不同,造成回環往復的表達效果,請默寫《詩經·關雎》中的相關句子(兩句即可)尋一處例證。( 4分 )第II卷評卷人得分二、名句名篇默寫( 10分 )3.小文撰寫的演講稿圍繞“美哉,古詩文”組織內容,請你補寫其中的古詩文名句。閱讀古詩文名篇,多樣的色彩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思與心靈的共鳴。“蒹葭蒼蒼,(1) ”,水邊那含著瑩白露珠的蒹葭把我們拉回那個清冷的秋日之晨;“天之蒼蒼,其正色邪?(2) ?”湛藍的天宇下我們感受著莊子對宇宙的好奇:“(3) ,秋天漠漠向昏黑”,風雨欲來的晦暗天空仿佛讓我們親臨亂世中的詩圣草堂;“(4) ,兩鬢蒼蒼十指黑”,暗色調的畫面喚起我們對賣炭翁無限的同情與悲憫。古詩文中的那一抹青綠,也常常引起我們內心的悸動,讓我們受到美的熏陶。“(5) , ”,《詩經·子衿》中那青綠的佩玉帶子惹人沉醉,讓我們感受到思戀之美:“(6) , ”,李白《送友人》中那青綠明媚的山水烙在友人的心中,讓我們感受到友情之淳:“(7) , ,參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石潭周邊青綠的草樹慰藉了貶謫之人的內心,讓我們感受到山水的力量。評卷人得分三、詩歌鑒賞( 14分 )4.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小題。【甲】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①。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②響到明。[注釋]①霜晴:霜降前后的晴天。②連枷:用來擊打谷類,使殼剝落的農具。【乙】田舍[宋]范成大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①忙。兒童眠落葉,烏雀噪斜陽。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注釋]①圃:打谷場。(1)請判斷【甲】【乙】兩詩中所繪場景發生的先后,并說明理由。( 6分 )(2)結合相關詩句,闡述【甲】【乙】兩詩在寫作內容、情感上的相同之處。( 8分 )評卷人得分四、現代文閱讀( 27分 )5.班級開展“跟著作家去旅行”活動,請你參與。爛柯紀夢郁達夫①晉王質,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因倚柯聽之。童予以一物如棗核與質,質含之便不復饑。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摧然爛盡。既歸,質去家已數十年,親情凋落,無復向時比矣。②這傳說,小時候就聽到了,樵子入山,看神仙對弈,斧柯爛盡的事情,各處深山里都可以插得進去,也真怪不得中國各地,有爛柯的遺跡至十余處之多了。但衢州的爛柯山,卻是《道書》上所說的“青霞第八洞天”,亦名“景華洞天”的所在,是大家公認的這爛柯故事的發源本土,也是從金華來衢州游歷的人非到不可的地方,故而到衢州的翌日,我們就出發去游柯山(衢州人叫爛柯山都只稱柯山)。③從衢州的小南門出來,打朵樹柏樹很多的田野里經過,一路上看山看水,走了十六七里路后,在仙壽亭前渡沙步溪,一直到了石橋寺即寶巖寺的腳下,向寺后山上一個通天的大洞看了一眼的時候,方才同從夢中醒轉來的人一樣,整了一整精神。爛柯山的這一根石梁,實在是偉大,實在是奇怪。④出衢州的南門的時候,眼面前只看得出一排隱隱的青山而已;南門外的桑麻野道,野道旁的池沼清溪,以及牛羊村集,草舍蔗田,風景雖則清麗,但也并不覺得特別的好。可是在仙壽亭前過渡的瞬間,一看那一條澄清澈底的同大江般的溪水,心里已經有點發癢似的想叫起來了,殊不知入山三里,在青蔥環繞著的極深奧的區中,更來了這巨人撐足直立似的一個大洞;立在山下,遠遠望去,就可以從這巨人的胯下,看出后面的一灣碧綠碧綠的青天,云煙縹緲,山意悠閑,清通靈秀,只覺得是身到了別一個天地;一個城市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夠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里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⑤石橋寺,即寶巖寺,寺后上山,踏石級走里把路,就可以到那條石梁或石橋的洞下;洞高二十多丈、寬三十余丈,南北的深約三五丈,真像是懸空從山間鑿出來的一條石橋,不過平常的橋梁,決沒有這樣高大的橋洞而已。石橋的上面,仍舊是層層的巖石,洞上一層,也有中空的一條石縫,爬上去俯身一看,是可以看得出天來的,所謂一線天者,就系指這一條小縫而言。再上去,是石橋的頂上,平坦可以建屋,從前有一個塔,造在這最高峰上,現在卻只能看出一堆高高突起的瓦礫,塔是早已傾圮盡了。⑥石橋下南洞口,有一塊圓形巖石蹲伏在那里,石的右旁的一個八角亭,就是所謂日遲亭。這亭的高度,總也有三五丈的樣子,但你若跑上北面離柯山略遠的小山頂上去瞭望過來,只覺得是一堆小小的木堆,塞在洞的旁邊。石橋洞底壁上,右首刻著明郡守楊子臣寫的“爛柯仙洞”四個大字,左首刻著明郡守李遂寫的“天生石梁”四個大字,此外還有許多小字的題名記載的石刻,都因為砂石巖容易風化的緣故,已經剝落得看不清楚了。⑦石橋洞下,有十余塊斷碑殘碣,縱橫堆疊在那里。三塊宋碑的斷片,字跡飛舞雄偉,比黃山谷更加有勁。可惜中國人變亂太多,私心太重,這些舊跡名碑,都已經斷殘缺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爛柯山志》編者,在金石部下有一段記事說:⑧名碑古物之毀于兵燹①,宜也;但爛柯山之金石,不幸竟三次被毀于文人,豈非怪事?所謂文人的毀碑,有兩次是因建寺而將這些石碑抬了去填過屋基,有一次系一不知姓名者來寺拓碑,拓后便私自將那些較古的碑石鑿斷敲裂,使后人不復有再見一次的機會。⑨爛柯山南麓,在上山去的石級旁邊,還有許多翁仲石馬,亂倒在荒榛漫草之中。翻《爛柯山志》一查,才知道明四川巡撫徐忠烈公,葬在此地,俗稱徐天官墓者,就是此處。⑩在柯山寺的前前后后,賞玩了兩三個鐘頭,更在寺里吃了一餐午飯,我們就又在暖日之下,和做夢似地回到了衢州,因為衢州城里還有幾處地方,非去看一下不可。……(選自《郁達夫散文集》,有刪改)【注】①兵燹(xiǎn):兵火。小組同學在閱讀本文后,按照游記的“三要素”繪制了下圖,請你參與完成任務。(1)請在圖中空白處填寫合適的內容。( 3分 )(2)作者筆下的石梁風光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4分 )(3)關注“所見”與“所感”,結合文本探究作者抒發情感的方式。( 6分 )分析一場戲(節選)[美]邁克爾·拉比格一場戲(即一個故事)是一系列動作的總和,它通常發生在一個地點或一段時間之內。為了深入發掘一場戲中的角色和內容,我們將嘗試運用作家工具。實際上你可以隨時使用這些工具,因為它們大多都適用于日常生活。……運用工具9——代表時間進程的秒表與照片、繪畫或書籍不同的是,電影或者故事中的場景是在時間中向前推進的。和音樂一樣,在“時間藝術”的敘事中,時間和故事的戲劇性強度相互依賴。如果能把一個故事的變化節奏、戲劇強度和時間的關系繪制成圖表,那么就能把角色的壓力變化轉換為可視的峰值和谷值,就像你第一次騎摩托車的情況一樣(見圖1)。故事和音樂給觀眾呈現的都是情感壓力的波動。這樣的圖如今被稱為戲劇性弧線(dramatic arc)。它被靈活廣泛地運用到很多場合,比如描繪一場獨木舟比賽、一家飯店的開業典禮,甚至是描繪一場情感糾葛。戲劇性弧線總是有一個頂點,叫作“危機”。在你騎摩托車的事件中,危機出現在貨車出現的時候,處于整個事件的三分之二處,這也是戲劇高潮經常出現的時間點(見圖2)。但是,一場戲的危機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想象這樣一個車禍場景,它描述的重點不在于車禍本身,而在于車禍帶來的一系列后果(見圖3)。當一場戲有很多人物時,你需要分析每個人物,并且在你的圖中展示出每個人物的下列幾個方面:●每個人物的核心問題。●每個人物面臨的障礙。●每個人物的目標如何實現(或者挫敗)。在同一個圖中展示多個人物,每個人物的曲線用不同的顏色或者其他樣式進行區分,每條曲線展示人物個體潛文本的上升或者下降張力。你可以用這種方法把所有的故事畫成有代表性的圖表。繪圖時,以“戲劇強度”為縱軸,“時間”為橫軸。圖4描繪的就是一只貓試圖捕捉一只鳥的過程。(選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開發故事創意》,有刪改)6.“代表時間進程的秒表”在分析一場戲中有何作用?結合選文寫出你的理解。( 4分 )7.從下列選項中選擇一個,參照圖2、圖3的“戲劇性弧線”分別構思故事(寫出梗概即可)。( 4分 )A.一場獨木舟比賽 B.一家飯店的開業典禮 C.一場情感糾葛8.從下列名著中選擇一場“戲”,仿照圖4繪制“戲劇性弧線”。( 6分 )A.《平凡的世界》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C.《蘇菲的世界》評卷人得分五、文言文閱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乙故以法治國,舉措①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②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選自《韓非子·有度》)丙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④,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選自《老子·小國寡民》)注:①舉措:制定出來,推行下去。②撓:彎曲。③什伯之器: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④輿:車子。9.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推斷方法,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4分 )文言詞句 推斷方法 解釋選賢與能 通假字盜竊亂賊而不作 語境推斷法:是故謀閉而不興賞善不遺匹夫 查閱詞典法:A.丟失;B.遺漏;C.留下;D.拋棄。 (序號)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課內遷移法: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0.請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4分 )法 之 所 加 智 者 弗 能 辭 勇 者 弗 敢 爭11.請根據選文內容和圖片,補全對話。( 8分 )小海:我認為該圖描畫的是甲文的場景,因為我從畫中感知到了“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句話,意思是(1) 。 小曙:我覺得這幅圖畫更像對丙文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描繪,它的意思是(2) 。 小海:是的,“大同”社會和“小國寡民”有著共同的特征,(3) 。 小曙:可不同之處也有,你看,在人與人的關系上(4) 。12.結合原文,概述儒、道、法三家達成各自的理想社會的方式。( 3分 )評卷人得分六、作文( 40分 )1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爭取民主,捍衛自由,是聞一多面對特務挑釁給出的回答;擁抱苦難,敬畏生命,是馬麗華在游歷各拉丹冬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回答:動靜得宜,寧靜專一,是朱光潛面對青少年疑惑給出的回答……生活中,我們常常圍繞一個問題、一本書、一件事、一個人等,作出各樣的回答。不同的回答,彰顯出生命個體獨特的風格與氣度。請以“回答”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述經歷和見聞;可以闡釋觀點和見解;也可以發揮想象,創作故事。要求:(1)自擬題目,文章不少于500字;(2)不要套作,不得抄襲;(3)不要出現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浙江省紹興市專用)【含答案 解析】》參考答案1. 籍 謠 洲 2.[示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其中兩句即可) 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典籍(diǎn jí):記載古代法令、制度的重要文獻,泛指古代圖書;歌謠(gē yáo):指隨口唱出,沒有音樂伴奏的韻語;在河之洲(zhōu):在河里的陸地上;2.本題考查名句默寫。根據題干要求,默寫“《詩經·關雎》中的相關句子”,能夠體現“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幾個字不同,造成回環往復的表達效果”。示例:“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3. 白露為霜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俄頃風定云墨色 滿面塵灰煙火色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青樹翠蔓 蒙絡搖綴本題考查學生背誦和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題易錯字:霜、邪、俄頃、滿、佩、悠、翠蔓、絡、綴。4.(1)[示例]乙詩所繪場景先于甲詩。理由:從乙詩中的“天末稻云黃”可知,金黃的水稻還在田里等待收割。甲詩中的“家家打稻趁霜晴”和“一夜連枷響到明”是對打稻子場面的描寫。乙詩中的“安排筑圃忙”寫的是在修筑打谷場的忙碌場面,甲詩中“新筑場泥鏡面平”說明新修的打谷場平整如鏡。(2)[示例]內容上:兩詩都寫了人們忙于農事。甲詩中的“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寫出家家戶戶都忙著在打稻子,擊打谷物的連枷聲此起彼伏,像雷聲一樣響,響徹整個晚上。乙詩中的“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寫出了人們忙著修筑打谷場的場面,“兒童眠落葉”從側面寫出了人們忙于修筑打谷場,無暇顧及小孩的情景。情感上:兩詩都傳達出田園秋收的歡樂。甲詩中“笑歌聲里輕雷動”中的“笑”“歌聲”里可見人們打稻時的開心快樂。乙詩中人們互相呼喚著去修筑打谷場,小孩子們則歡快地躺在落葉堆里;尾聯“樂哉今歲事”,也直接點出了“樂”的情緒。(1)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甲詩的大意是:新造的場院地面平坦的像鏡子一樣,家家戶戶趁著霜后的晴朗天氣,忙著打稻谷。在大家的歡笑歌聲中,似乎又夾雜著輕雷的聲響。這哪里是雷聲啊,分明是打稻的連枷聲,一整晚不休息忙碌至天明!乙詩的大意是:大家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匆匆忙忙地修筑著打谷場。 小孩子歡快地躺在落葉堆里玩耍,斜陽中一群群鳥雀喳喳叫得忙。 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炊煙裊裊;叢生的草木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由詩的內容可知,甲詩寫的是打谷場已修整好,家家戶戶稻谷收獲上場之后,連夜用連枷打稻脫粒的場景。乙詩寫的是金黃的水稻在田里等待收割,大家相互呼喚著到村外去修筑打谷場,以備即將收獲的稻谷脫粒之用。因此乙詩所繪的場景發生在甲詩之前。(2)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先看寫作內容上的相同之處。甲詩“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寫的是家家戶戶趁著霜后的晴朗天氣,忙著打稻谷。在大家的歡笑歌聲中,夾雜著輕雷似的打稻的連枷聲,一整晚不休息忙碌至天明!乙詩“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寫大家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匆匆忙忙地修筑著打谷場。因此兩詩都寫出人人們忙于農事的勞動場面。甲詩的“一夜連枷響到明”寫出了農事的繁忙。乙詩的“兒童眠落葉”由兒童的舉動從側面烘托了大人的勞作的忙碌,無暇無顧的情景。再看情感上的相同點。【甲】詩描寫了人們趁著霜晴打稻的忙碌情景,“笑歌聲里”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歡愉,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美好畫卷,贊美了農民辛勤勞作的美德。乙詩中“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寫出了人們為準備打谷而忙碌的畫面。“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炊煙裊裊;叢生的草木散發著迷人的芳香。“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直接點明了詩人的心情和主旨——慶祝豐收的快樂,表達了詩人對今年收成的滿意和感激,以及對農民一年辛勞的贊美和祝福。因此兩詩都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展現了農民的勤勞和豐收的喜悅。5.(1)①石橋頂②不覺得特別好③贊嘆、惋惜(2)示例:①神奇偉大:如遠望石梁時,喻其為“巨人撐足直立”,稱之為“偉大”且“奇怪”。走進石梁后,把石梁喻為“懸空從山間鑿出來的一條石橋”,形象地展現了石梁之奇,同時用“高二十多丈、寬三十余丈”等具體數據和平常橋梁的比較來展現其神奇偉大。②超凡的意境:如第4段描繪了入山之后,從原本清麗的田園風光過渡到深奧區域中的青蔥環繞,碧綠的天空透過巨石的胯下顯露,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云煙縹緲的仙境氛圍。③歷史悠久:文章通過石橋寺及石壁上的題字、殘碣和古墓等,展現了爛柯山豐富的歷史底蘊,體現其歷史文化價值。④自然與人文交融:自然景觀與人文遺跡相結合,如石梁的天然奇觀與歷代文人題刻并存,以及石橋洞下宋碑的雄渾書法,彰顯了自然風光與人文藝術的和諧統一。(3)示例:①直接抒情:如遠望石梁時,說“爛柯山的這一根石梁,實在是偉大,實在是奇怪”,作者直接通過“偉大”“奇怪”兩詞,并用“實在是”強調突出了驚訝和贊嘆之情;對于古跡的破壞,作者評價“可惜中國人變亂太多,私心太重”,直接表達了遺憾和痛惜之情。②間接抒情,如融情于景:通過“碧綠碧綠的青天”“云煙縹緲”等細膩描繪,流露出對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對斷殘碑石的描寫,透露出對文化遺失的哀嘆。再如寓情于事:通過講述爛柯山的傳說和徐忠烈公墓的歷史,作者寓含了對人生短暫、歷史更迭的感慨和思考。還有寓情于議:作者通過關注爛柯山金石碑文的破壞情況及原因,批評了“文人毀碑”的行為,間接抒發了對文化遺跡遭受人為破壞的痛惜之情,體現了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和對破壞文明行為的譴責。(1)本題考查內容概括和行文思路梳理。題干所給圖呈現上中下三個部分,最上面是所至,即到達的地方;中間是所見,即所看見的景物,最下面是所感,即根據所至、所見產生的感悟。根據所給信息來提煉、概括題干需要的內容。(1)結合題干“石橋下南洞口”可定位到第⑥段開頭,由“石橋上面”定位到⑤段“石橋的上面,仍舊是層層的巖石,洞上一層,也有中空的一條石縫,爬上去俯身一看,是可以看得出天來的,所謂一線天者,就系指這一條小縫而言”,故中間的這個空應該在⑤段后面、⑥段前面去提煉概括。故根據⑤段“再上去,是石橋的頂上,平坦可以建屋,從前有一個塔,造在這最高峰上,現在卻只能看出一堆高高突起的瓦礫,塔是早已傾圮盡了”可知,所見是“石橋頂”,第一個空填寫“石橋頂”;(2)根據題干“出小南門”和“隱隱青山、桑麻野道、池沼清溪、牛羊村集、草舍蔗田”可定位到第④段“出衢州的南門的時候,眼面前只看得出一排隱隱的青山而已;南門外的桑麻野道,野道旁的池沼清溪,以及牛羊村集,草舍蔗田,風景雖則清麗,但也并不覺得特別的好”,由此可提煉所感是:不覺得特別好;第二個空填“不覺得特別好”;(3)結合題干“石梁風光”可定位到⑤段到⑦段,結合④段“一個城市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夠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里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可知,面對石梁風光,作者感到目瞪口呆,表現出驚嘆、贊嘆之情;結合第⑤段“再上去,是石橋的頂上,平坦可以建屋,從前有一個塔,造在這最高峰上,現在卻只能看出一堆高高突起的瓦礫,塔是早已傾圮盡了”、第⑦段“石橋洞下,有十余塊斷碑殘碣,縱橫堆疊在那里。三塊宋碑的斷片,字跡飛舞雄偉,比黃山谷更加有勁。可惜中國人變亂太多,私心太重,這些舊跡名碑,都已經斷殘缺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可知,作者看到模糊的石刻、看到斷碑殘碣,感到惋惜、遺憾;故可概括第三個空:贊嘆、惋惜。(2)本題考查內容概括。結合③段“向寺后山上一個通天的大洞看了一眼的時候,方才同從夢中醒轉來的人一樣,整了一整精神。爛柯山的這一根石梁,實在是偉大,實在是奇怪”、④段“更來了這巨人撐足直立似的一個大洞”、⑤段“洞高二十多丈、寬三十余丈,南北的深約三五丈,真像是懸空從山間鑿出來的一條石橋,不過平常的橋梁,決沒有這樣高大的橋洞而已”可知,石梁的這個洞非常高大,作者運用具體數字和聯想到方法,把這洞聯想成一個巨人撐足直立,進而寫出洞的高大,超出想象,因此作者用奇怪、偉大來形容,由此可知這石洞特點是:神奇、偉大;結合④段“立在山下,遠遠望去,就可以從這巨人的胯下,看出后面的一灣碧綠碧綠的青天,云煙縹緲,山意悠閑,清通靈秀,只覺得是身到了別一個天地;一個城市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夠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里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可知,從洞口望去,能看到縹緲的、悠然的、清通靈秀的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想到成佛,整體意境是飄然、悠然的,而想到成佛又讓意境增添了一些禪意,由此看出這個畫面是非常具有超凡意境的;結合⑥段“石橋洞底壁上,右首刻著明郡守楊子臣寫的‘爛柯仙洞’四個大字,左首刻著明郡守李遂寫的‘天生石梁’四個大字”、⑦段“三塊宋碑的斷片,字跡飛舞雄偉,比黃山谷更加有勁”可知,從留下的石刻和石碑看,這里至少在宋明時期就存在了,由此看出這里歷史悠久;結合④段“立在山下,遠遠望去,就可以從這巨人的胯下,看出后面的一灣碧綠碧綠的青天,云煙縹緲,山意悠閑,清通靈秀,只覺得是身到了別一個天地;一個城市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夠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里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和⑥段“石橋洞底壁上,右首刻著明郡守楊子臣寫的‘爛柯仙洞’四個大字,左首刻著明郡守李遂寫的‘天生石梁’四個大字”、⑦段“三塊宋碑的斷片,字跡飛舞雄偉,比黃山谷更加有勁”可知,這里既有自然的縹緲的、悠然的、具有禪意自然美景,也有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價值的石刻、石碑,這里是自然與人文交織、交融的景色,文化意蘊豐厚。(3)本題考查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是指作者抒發自己感情的方式,主要分為 直接抒情和 間接抒情兩大類。直接抒情,也稱為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志向追求的方式。間接抒情則是通過描述某一事物或情況,委婉地表達作者的感情,具體包括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詠史抒懷等方式。(1)結合③段“向寺后山上一個通天的大洞看了一眼的時候,方才同從夢中醒轉來的人一樣,整了一整精神。爛柯山的這一根石梁,實在是偉大,實在是奇怪”、第⑦段“可惜中國人變亂太多,私心太重,這些舊跡名碑,都已經斷殘缺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可知,作者用“偉大”“神奇”等詞語直接抒發了自己對石梁景色的贊嘆,同時對中國人因為一己之私破壞舊跡名碑表達批評和遺憾,這是直接抒情;(2)結合④段“立在山下,遠遠望去,就可以從這巨人的胯下,看出后面的一灣碧綠碧綠的青天,云煙縹緲,山意悠閑,清通靈秀,只覺得是身到了別一個天地;一個城市住久的俗人,忽入此境,哪能夠叫他不目瞪口呆,暗暗里要想到成仙成佛的事情上去呢?”可知,這里具體描寫了通過石洞所見之景,寫出景色的縹緲、悠然、具有禪意,間接流露出對石梁景色的贊嘆,這是借景抒情,間接抒情;結合⑤段“再上去,是石橋的頂上,平坦可以建屋,從前有一個塔,造在這最高峰上,現在卻只能看出一堆高高突起的瓦礫,塔是早已傾圮盡了”、⑥段“此外還有許多小字的題名記載的石刻,都因為砂石巖容易風化的緣故,已經剝落得看不清楚了”等句子可知,這里通過描寫坍塌的塔、風化的石刻,流露出遺憾,這是間接抒情;結合第⑦段“可惜中國人變亂太多,私心太重,這些舊跡名碑,都已經斷殘缺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⑧段“名碑古物之毀于兵燹,宜也;但爛柯山之金石,不幸竟三次被毀于文人,豈非怪事?”可知,作者針對爛柯石碑被毀壞的情況,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表達了批評之意,無形中在呼告大家應該保護歷史的遺跡,應該珍惜這些歷史的遺跡,這是寓情于議,屬于間接抒情;結合②段“各處深山里都可以插得進去,也真怪不得中國各地,有爛柯的遺跡至十余處之多了”、⑨段“爛柯山南麓,在上山去的石級旁邊,還有許多翁仲石馬,亂倒在荒榛漫草之中。翻《爛柯山志》一查,才知道明四川巡撫徐忠烈公,葬在此地,俗稱徐天官墓者,就是此處”可知,這里作者記敘了爛柯遺跡之多、關于徐忠烈公墓掩埋在荒草之中的事情,雖然作者沒有深入去議論,但是不禁讓人想到人生短暫、歷史更迭等內容,寓情于事,間接抒情。6.示例:①能夠直觀呈現出故事在時間中向前推進的歷程;②能夠以峰值和谷值的形式可視化地呈現角色的壓力變化轉換;③能夠直觀呈現故事的變化節奏、戲劇強度和時間的關系。 7.示例:選A,參照圖2:獨木舟比賽開始了,他一直遙遙領先,保持較大的優勢,就在大家都認為他要取得冠軍的時候,獨木舟出現了側翻,他最終遺憾出局。參照圖3:獨木舟比賽開始了,但他因為極度緊張始終找不到比賽的節奏,他試圖調整,但仍一直陷在慌亂之中,最終還是遺憾落敗。 8.示例1:選A,我繪制的是孫少平和同班同學的一場戲:在學校吃中飯(小說開篇)。示例2:選B,我繪制的是柯察金和朱赫來的一場戲:保爾營救朱赫來,自己被捕。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結合選文內容分析“代表時間進程的秒表”的作用。根據“與照片、繪畫或書籍不同的是,電影或者故事中的場景是在時間中向前推進的”可知“代表時間進程的秒表”能夠直觀呈現出故事在時間中向前推進的歷程;根據“如果能把一個故事的變化節奏、戲劇強度和時間的關系繪制成圖表,那么就能把角色的壓力變化轉換為可視的峰值和谷值”可知“代表時間進程的秒表”在分析一場戲中能夠以峰值和谷值的形式可視化地呈現角色的壓力變化轉換。根據“在同一個圖中展示多個人物,每個人物的曲線用不同的顏色或者其他樣式進行區分,每條曲線展示人物個體潛文本的上升或者下降張力。你可以用這種方法把所有的故事畫成有代表性的圖表。繪圖時,以‘戲劇強度’為縱軸,時間’為橫軸”可知,“代表時間進程的秒表”能夠直觀呈現故事的變化節奏、戲劇強度和時間的關系。7.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語言運用。從A、B、C三個選項中選擇個,參照圖2、圖3的“戲劇性弧線”分別構思故事,寫出梗概即可。示例:選A,參照圖2:一場獨木舟比賽開始了,龍哥的獨木舟乘風破浪,一路領先,奪冠在望。航程行駛到三分之二處時,突然,一個急流涌來,龍哥慌了手腳,獨木舟出現了側翻,龍哥的獨木舟最終遺憾出局。參照圖3:一場獨木舟比賽開始了,隆隆的鼓聲震天,龍哥第一次參賽,過度緊張,他的獨木舟搖擺不定,被旁別駛來的另一只獨木舟一碰,他失去了重心,他急忙調整平衡,可還是于事無補,船翻了,最終龍哥還是遺憾落敗。示例:選B,參照圖2:一家飯店舉行開業典禮,八方賓客送上花籃、禮品前來祝賀。剪彩結束,活動進行到三分之二處時時。典禮活動高潮來臨,一支舞獅隊進入現場前來助興,鑼鼓喧天,舞獅表演精彩紛呈,現場氣氛熱烈,典禮熱鬧非凡。參照圖3:一家飯店舉行開業典禮,店門口鞭炮齊鳴,正要舉行剪彩,突然狂風大作,暴雨來臨,賓客四散躲避風雨,開業典禮轉入室內,倉促收場。示例:選C,參照圖2:阿龍與阿麗青梅竹馬,結為夫妻,三年后,育有一雙兒女,生活幸福。不幸戰爭爆發,阿龍上了戰場,部隊傳來阿龍陣亡的消息。阿麗改嫁同村阿虎。五年后阿龍回家,原來阿龍犧牲的消息是誤傳,一場情感糾葛使阿麗、阿龍和阿虎都痛苦萬分,最后阿龍悄然離開。參照圖3:阿龍、阿虎都喜歡姑娘阿麗,一場情感糾葛發生在三人中間。阿龍、阿虎用決斗的方式正準備爭奪戀人。突然土匪搶劫,阿龍、阿虎被打傷,阿麗被搶走了。若干年后阿龍、阿虎參加革命,剿滅土匪,解救了阿麗,在戰斗中阿虎犧牲,阿龍和阿麗結為了夫妻。8.本題考查拓展運用。從所給名著中選擇一場“戲”,仿照圖4繪制“戲劇性弧線”。示例:選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繪制的是在基輔修路時,保爾和冬妮亞在車站重逢,二人徹底決裂。示例二:選C,我繪制的是蘇菲去少校小木屋的一場戲:蘇菲去森林散步進了一間小木屋,發現的神秘的鏡子和信件。回到家,媽媽告訴蘇菲這間小木屋是少校的小木屋。蘇菲給哲學家寫了信。9. 同“舉”,推選; 興起; B; 以……為重(珍惜) 10.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 11. 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或用課本注釋: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使百姓認為(他們)吃得香甜,服裝漂亮,住的舒適,滿意(他們的)風俗; (兩種社會)都很穩定,沒有戰爭,人民都安居樂業(意近即可); “大同”社會人與人親密無間,“小國寡民”社會人與人關系冷漠。(意近即可) 12.①儒家“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以禮治的方式建立起社會秩序,最終實現大同社會;②道家主張回歸到最原始的美好中來,物質自足,沒有戰爭劫掠,實現社會安定;③法家“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主張用法律約束人性,實現社會清明。9.本題考查實詞含義。①通假字推斷:“選賢與能”中“與”通“舉”,意思是“推選”。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②根據語境推斷:“盜竊亂賊而不作”前面提到“是故謀閉而不興”,“興”和“作”意思相近,“興”是興起的意思,所以“作”也可理解為“興起”。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③根據查閱詞典法可確定選B。獎賞善行不會遺漏平民。遺,遺漏;④聯系課文解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據此可知“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中的“重”也是意動用法,理解為“以……為重(珍惜)”。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1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法令施加到的地方,聰明的人不能逃避,勇敢的人不敢爭辯。“法之所加”句意完整;“智者弗能辭”和“勇者弗敢爭”為并列關系,分別表述了不同主體在法令面前的反應。故斷為: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1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力,力氣;惡,厭惡;為己,為了自己的私利。(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甘,認為……香甜;美,認為……漂亮;安,認為……舒適;樂,以……為樂,滿意。(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在甲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表明社會安定和諧,沒有奸邪之謀,沒有盜竊、造反和害人之事,人們生活安寧;在丙文描述的道家“小國寡民”社會里,“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雖然人們之間交流不多,但也沒有爭斗和戰亂,同樣呈現出一種穩定的狀態,百姓都能在各自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說這兩種社會都很穩定,沒有戰爭,人民都能過上相對平靜的生活。(4)“大同”社會中,“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們不僅僅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僅僅疼愛自己的子女,表現了人與人之間關系親密,相互關愛;而“小國寡民”社會里,“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表明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人與人之間關系較為冷漠,缺乏交流和互動。1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儒家:根據甲文“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可知,通過這種選賢任能、講求誠信和和睦相處的禮治方式,建立起良好的社會秩序,從而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的大同社會。道家:丙文中描繪“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主張讓人們回到原始簡單的生活狀態,不使用高效的器械,不遷徙,不征戰,滿足于當下的生活,從而實現社會的安定。法家:根據乙文“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可知,通過法律的公正嚴格,不偏袒權貴,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用法律來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從而實現社會的清明有序。參考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單敬愛、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疼愛、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乙所以用法度治理國家,不過是制定出來推行下去罷了。法令不偏袒權貴,墨線不遷就彎曲的東西。法令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爭辯。懲罰罪過不回避大臣,獎賞善行不漏掉平民。丙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也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只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機會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人民認為他們所吃的食物是美味的,認為他們所穿的衣服是美觀的,認為他們所住的房屋是安適的,認為他們的風俗是令人快樂的。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13.例文:最美的回答歲月悠悠,浮云晃晃,翻開相冊,品味著那藏在時光里的愛,我看見了那最美的回答。小時候,你總是喜歡拉著我的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總是蹦蹦跳跳地跟在你身后,享受著這無憂無慮的時光。有一天,我突然問你:“爺爺,你的夢想是什么?”你停下腳步,看著遠方,良久,才緩緩地說:“我的夢想啊,就是看著你健康快樂地長大。”我看著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這是我聽過最美的回答。后來,我漸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煩惱和困惑。我總是會向你傾訴,而你總是耐心地聽我說完,然后給我一個溫暖的微笑,說:“孩子,別怕,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爺爺都會一直在你身邊。”你的回答,讓我感到無比的安心。再后來,我上了初中,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我開始變得焦慮和煩躁,甚至有時候會對你發脾氣。可是,你從來都沒有責怪我,而是默默地承受著我的一切。有一次,我又因為學習的事情和你爭吵起來,我大聲地說:“你根本就不懂我!”說完,我轉身跑進了自己的房間,狠狠地關上了門。過了一會兒,我聽見了輕輕的敲門聲,是你。你在門外說:“孩子,爺爺知道你學習很辛苦,但是你要相信,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爺爺相信你。”你的回答,讓我感到無比的愧疚,我打開門,撲進你的懷里,哭著說:“爺爺,對不起。”如今,我已經長大成人,而你卻已經離開了我。每當我想起你的時候,我都會翻開相冊,看著那些我們曾經的照片,回憶著那些美好的時光。我知道,你對我的愛,永遠都不會消失。你的回答,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旋律,它會一直陪伴著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爺爺,我會永遠記住你的回答,我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不辜負你的期望。我相信,這是對你最好的回報。本題考查話題作文。第一,審題立意。本篇習作要求以“回答”為話題進行創作,“回答”可以是對問題的解答,也可以是對某種情況的回應或反應。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會有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彰顯了他們的風格與氣度。因此,我們可以從“回答”所體現的價值觀、人生態度、個性特點等方面入手,思考回答的意義和價值。例如,一個真誠的回答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誠實和正直;一個勇敢的回答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勇氣和擔當;一個智慧的回答可以展示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同時,我們也可以思考回答的方式和效果,如何才能做出恰當的回答,以及回答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第二,思路。在寫作時,我們可以有多種思路。可以講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展現不同的回答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意義。比如,講述自己在面對挑戰時如何做出回答,這個回答是如何影響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的;或者講述身邊的人在面對困難時的回答,他們的回答是如何給予我們啟示和鼓勵的。此外,還可以闡釋自己對“回答”的觀點和見解,探討回答的本質、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回答的質量。例如,分析回答與思考、行動之間的關系,思考如何才能做出明智、恰當的回答;或者從社會現象入手,探討人們在不同場合下的回答方式,以及這些回答對社會和他人的影響。如果發揮想象創作故事,可以構思一個關于回答的奇妙故事,通過虛構的情節來傳達某種主題或思想。比如,創造一個幻想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的回答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改變命運;或者講述一個關于尋找正確回答的冒險故事,主人公在旅途中不斷面臨挑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答案。總之,要圍繞“回答”這個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思考,深入挖掘回答的內涵和意義,寫出有深度、有內涵的文章。同時,要注意文章的結構和邏輯,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在表達上,要運用恰當的語言和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