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單元學習評價】浙教版科學8下第4章植物與土壤 綜合學習評價(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單元學習評價】浙教版科學8下第4章植物與土壤 綜合學習評價(含答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4章 《植物與土壤》綜合學習評價
參考答案及解析
(測試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下列不會導致土壤板結的是(  )
A.施有機肥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
【答案】A
【解析】
A:施有機肥,不會導致土壤板結。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板結。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會導致土壤板結。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糧食產量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實用方便 D.廚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裝后,再填埋
【答案】B
【解析】
A、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給土壤帶來污染;故A錯誤;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能夠減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故B正確;
C、工業廢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質,會破壞土壤;故C錯誤;
D、廚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為有機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裝后則很難被分解,從而破壞土壤的結構。
3.下列最適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環境是( ?。?br/>A.陰暗、潮濕、寒冷的無氧環境 B.堅硬、干燥、溫暖的無氧環境
C.陰暗、潮濕、溫暖的有氧環境 D.陰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環境
【答案】C
【解析】生物生存離不開溫度、水分、氧氣等條件。所以最適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環境是陰暗、潮濕、溫暖的有氧環境。
4.小周利用小區花園中的一些土壤做了如下所示實驗,下列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用量筒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快要浸沒土壤時換用滴管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剛好浸沒為止。只需計算出注入水的體積就可計算確定該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B.實驗中將試管斜向上放置也可驗證土壤中含有水分
C.蒸發皿中出現的殘余物是可溶性無機鹽
D.取一定質量潮濕的土壤放在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若土壤質量減少,則說明土壤中含有機物
【答案】C
【解析】
用量筒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快要浸沒土壤時換用滴管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剛好浸沒為止。需要計算出注入水的體積和立體土壤的總體積才可計算確定該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A錯誤;
B. 實驗中將試管斜向上放置也可驗證土壤中含有水分 ,不能因為水分倒流回試管會引起試管劈破裂,B錯誤;
C.蒸發皿中出現的殘余物是可溶性無機鹽 ,C正確;
D. 取一定質量干燥的土壤放在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若觀察到土壤質量減少,則說明土壤中含有機物,不然水分對本實驗有影響,D錯誤。
5.給種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澆水,滲出的水量可能不同。如圖是深究不同種類土壤滲水能力的實驗,
實驗中不需要控制相同的是( ?。?br/>A.錐形瓶的大小 B.澆水量
C.土壤的多少 D.脫脂棉花的多少
【答案】A
【解析】此實驗的實驗變量是不同種類的土壤,對照實驗除了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都需相同且適宜。因此,除了澆水量相同外,其它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如脫脂棉花的多少、土壤的質量、多少、干濕度等都要控制相同。錐形瓶的大小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所以實驗中不需要控制相同。
6.多肉植物適宜在比較干燥、透氣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長,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將會導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已知瓦盆透氣性好,瓷盆透氣性不好。則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適合種植多肉植物的是( ?。?br/>A.壤土類土壤、瓦盆 B.黏土類土壤、瓷盆
C.砂土類土壤、瓦盆 D.壤土類土壤、瓷盆
【答案】B
【解析】黏土類土壤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從中通過,水多氣少,養分轉化慢,
多肉植物喜愛的土壤具有疏松的特點,因為多肉植物的肉質根需要很多的氧氣,在板結悶熱的泥土容易腐爛,而且氧氣不足會滋生大量厭氧細菌。所選擇的土壤排水性也要好,同時又有一定的持水性。因此黏土類土壤和瓷盆并不適合多肉植物生長,B符合題意。
7.據圖關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②是根尖伸長區,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
B.①是根尖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的主要部位
C.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
D.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答案】B
【解析】
A、②是伸長區,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細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長,是根生長最快的部分,A正確。
B、①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不能吸收有機物,B錯誤。
C、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其中含氮的無機鹽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使葉色濃綠,C正確。
D、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D正確。
8.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下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br/>地塊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氨肥
番薯產量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
【答案】C
【解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發達,增強抗寒抗早能力;促進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飽滿;鉀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由表中施肥情況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鉀肥,番薯產量較高,甲和丙不含鉀肥,番薯產量較低,所以該種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鉀肥,C正確,ABD錯誤。
9.每年3月12日植樹節,大家植綠護綠,共繪錦繡河山。下列做法與原理相符的是( ?。?br/>A.為植物施肥——補充有機物 B.減掉部分葉片——減弱蒸騰作用
C.根部帶土移植——保護根冠 D.為植物松土——促進根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A.要使植物生長好,就要適時、適量地給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無機鹽的含量,因此,給植物施肥是為其生長提供無機鹽,A錯誤。
B.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剛剛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確。
C.移栽植物時,總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錯誤。
D.給植物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氣含量,促進根部細胞的呼吸作用,促進根的生長,D錯誤。
10.如圖甲所示,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葉退化,其莖纏繞在桂花樹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樹莖的韌皮部,吸取有機養料。如圖乙所示為桂花樹莖的橫切面,菟絲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樹莖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①是樹皮(內含韌皮部)韌皮部中有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②是形成層,③是髓(儲存營養物質),④是木質部(內含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葉退化,其莖纏繞在桂花樹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樹莖的韌皮部,吸取有機養料。如圖乙所示為桂花樹莖的橫切面,菟絲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樹莖的部位是①。
11.如圖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莖結構中最硬的部位是①
B.木質莖能加粗生長是因為有結構②
C.③中具有運輸有機物功能的結構是篩管
D.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部位④運輸
【答案】B
【解析】
A.莖結構中最硬的部位是③木質部,故A錯誤;
B.木質莖能加粗生長是因為有結構②形成層,形成層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
向 外分裂產生韌皮部,故B正確;
CD.③木質部中具有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通道——導管,韌皮部有運輸有機物功能的結構——篩管。
12.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br/>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答案】C
【解析】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
13.如圖所示的"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根部,讓 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下列關于“藍色妖姬”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韌皮部變藍,木質部不變藍
B.在染料中添加適量鉀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
C.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顏色更鮮艷
【答案】C
【解析】
A、從莖的縱切面上看,染成藍色的是導管,導管位于木質部中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因此木質部會變藍,不符合題意;
B、氮肥能促使枝葉繁茂,因此在染料中添加適量氮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不符合題意;
C、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在莖的木質部中,導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因此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符合題意;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濃度過高,就會導致細胞失水,植株也會出現“燒苗”現象,不符合題意。
14.如圖甲是小科想探究“葉片哪一面氣孔數目多”所進行的實驗:圖乙、丙為某陸生植物葉表皮中的不同狀態下的保衛細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圖甲是根據葉片兩面出現氣泡數量的多少來判定的
B.圖甲實驗中所用的熱水必須90℃以上
C.圖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
D.圖丙表示保衛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
【答案】A
【解析】
A.圖甲是根據葉片兩面出現氣泡數量的多少來判定的 ,A正確;
B. 圖甲實驗中所用的是水就可以了,B錯誤;
C. 圖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因為失水過多,氣孔關閉,C錯誤;
D. 圖乙表示保衛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氣孔打開,D錯誤。
15.下列生產生活中的措施與其所依據的科學原理一致的是(  )
A.雨季在農田邊挖溝排澇——抑制根對水分的吸收
B.移栽樹木時剪去部分枝葉——增強植物的蒸騰作用
C.將水果放在冰箱里貯藏——促進水果的呼吸作用
D.移栽植物后不能大量施肥——防止植物失水死亡
【答案】D
【解析】
A.雨季在農田邊挖溝排澇能增加土壤的空隙,促進根的呼吸作用,故A不符合題意。
B.移栽樹木時剪去部分枝葉能抑制植物的蒸騰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
C.將水果放在冰箱里貯藏能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
D.大量施肥后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液濃度,導致根細胞失水,因此移栽植物后不能大量施肥,目的是防止植物失水死亡,故D符合題意。
二、填空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30分)
16.據河姆渡遺址中的發現可知,我國水稻種植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但是一些近海區域由于海水影響,并不利于水稻的種植。
(1)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它的根系與圖中   相似。
(2)近海地區不適合水稻生長,是因為根毛細胞中細胞液濃度  ?。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保┊數赝寥廊芤簼舛?,會引起細胞失水。
【答案】(1)B(2)小于
【解析】
(1) 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它的根系屬于須根系,沒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所以與圖中B相似。
(2)水往濃度搞得地方走,所以近海地區不適合水稻生長,是因為根毛細胞中細胞液濃度小于當地土壤溶液濃度,水從根毛細胞進入土壤中,會引起細胞失水。
17.植物工廠是一種新興的農業生產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溫度、CO2濃度等因素。
(1)一株質量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廠提供的適宜環境中栽培一段時間后,其質量增加到40克。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   。(填序號)
①水 ②無機鹽 ③空氣
(2)植物工廠中某植株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癥狀,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
【答案】(1)①②③(2)氮或N
【解析】
(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水和:二氧化碳,即①③。植物的生長還離不開氮、磷、鉀等無機鹽,即②。
(2)植物工廠中某植株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癥狀,其原因可能是缺少含氮的無機鹽,因為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
18.溫州許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鐵而呈紅色,俗稱“紅土”。小明用兩種方法對紅土的性狀進行研究。
(1)方法一:取一定量紅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據現象小明認為紅土保水性能較好,但通氣性能較差,則小明看到的現象是圖甲中的   (選填“A”或“B”)。
(2)方法二:如圖乙,取邊長均為a的立方體鐵塊和紅土塊,分別放入相同的燒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沒鐵塊和紅土塊,若C燒杯用水體積為V1,D燒杯用水體積為V2,則紅土中空氣體積分數可表示為   。(用用相關字母表示)
【答案】(1)A(2)(V2-V1)/a3
【解析】
(1)從題目所給信息可知, 根據現象小明認為紅土保水性能較好,但通氣性能較差,所以紅土屬于粘性土壤,加水后可以搓成長條,故A正確;
(2)在紅土中,空氣的體積為:,正方體紅土塊的體積為:,所以紅土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
19.“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海水稻”。
(1)“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   (填莖的結構名稱)。
(2)耐鹽堿水稻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所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   作用。
【答案】(1)形成層(2)小于;蒸騰
【解析】
(1)形成層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細胞,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所以“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形成層;
(2)水往濃度高的地方走,所以耐鹽堿水稻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所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
20.植物的水分代謝是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和蒸騰的過程,如圖甲所示。
(1)請根據已學知識和圖甲中的信息,在圖乙葉片中找出水分的運輸路徑是  ?。ㄌ钚蛱枺?。
(2)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   。
(3)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果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KH2PO4
【答案】(1)③→②
(2)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
(3)BC
【解析】
(1)根據圖甲可知,在圖乙中水分運輸的路徑是:③→②;
(2)由于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
(3)植物葉色泛黃可能是由于缺氮引起的,因此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氮肥;
A.碳酸鉀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
B.尿素屬于氮肥,符合題意;
C.碳酸把銨屬于氮肥,符合題意;
D.磷酸二氫鉀屬于復合肥,其營養元素為鉀元素與磷元素,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21.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為確定大豆最合理的種植密度,某??茖W興趣小組在一塊保 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實驗田劃出四塊面積相同的區域,然后分別向四塊區域均勻種植大豆幼苗,待果實成熟后(如圖),統計每植株上的莢果數和每莢果中的種子數,統計數據如下表。
區域號 區域植株樹 每植株上的平均莢果數 每莢果中的平均種子數
1 2 3 4 20 40 60 80 40.1 31.9 25.0 10.6 3.0 2.9 3.1 2.8
(1)科學興趣小組選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土壤是     (選填“砂土類”、“黏土類”、“壤土類”)土壤。
(2)簡要敘述實驗結果:    。
(3)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相對于1、2、4號區域,3號區域是比較合理的種植密度。你贊同他們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1)壤土類。
(2)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莢果數減少,每莢果中的種子平均數基本不變。
(3)不贊同,因為不知道每個區域中種子的質量。
【解析】
(1)土壤的結構不同,它們的保水、通氣等能力也是不同的,這與構成物質的顆粒大小有關,壤土的構成顆粒較小,沙土的構成顆粒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顯,黏土類土壤黏性很強,表示土壤空隙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氣性能較差,不利于植物生長。所以為了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應選用的是壤土類土壤。
(2)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莢果數減少,每莢果中的種子平均數基本不變.
(3)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作物產量,而對于大豆來講其產量就是該區域內所有大豆種子的總質量,雖然已經知道了各區域的種子數,但不知道每個區域內種子的質量,所以還無法得出那個區域的種植密度最合理。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22.為了探究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選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樣的植物,按下表給定的條件進行(+號的個數代表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的長短或施同種肥料的多少).
號碼 選用的土壤 澆水量 光照時間 施肥量
1 壤土 +++ ++++ +++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1)對比1、2號盆中的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的應是   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為了研究施肥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對   盆植物生長情況作比較;
(3)比較2號和4號植物的生長情況,能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為什么?   
【答案】(1)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3號 5號
(3)不能; 因為光照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無法比較得出結論。
【解析】 植物的生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本題從土壤種類、澆水量、光照時間長短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實驗的設計,設計實驗方案時注意控制單一變量。
(1)分析1號2號花盆,光照時間和澆水量相同,唯一的變量是土壤種類不同,所以若要比較研究1、2號盆植物的生長情況,我們可以將課題定名為: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要研究不同施肥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唯一的變量是施肥量,其它的土壤的種類、光照時間都應該相同,符合條件的是3號和5號。
(3)2號和4號的變量有2個,光照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結果的影響無法知道到底是由于哪個變量引起的。
23.在《植物的養護》拓展課上,某同學發現,給種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澆水,滲出的水量是不同的。同學們通過分析后,決定開展不同種類土壤保水能力強弱的探究活動,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如下研究:
(1)【原理】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況下,流失的水分就越   。
(2)【器材】錐形瓶、漏斗、紗布、壤土、砂土、量筒等。
【方案】實驗中,在兩個漏斗中應放入不同種類的土壤,除了澆水量相同外,還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3)若通過實驗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結論,那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4)實驗時,有同學認為通過比較不同小組錐形瓶中水體積的多少,也能判斷不同小組間所選用土壤的保水能力,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填“是”或“否”)。
【答案】(1)少
(2)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
(3)甲瓶中滲出水量少于乙瓶
(4)否
【解析】
(1)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況下,流失的水分就越少;
(2)【方案】實驗中,在兩個漏斗中應放入不同種類的土壤,除了澆水量相同外,還要控制相同的量是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相同;
(3) 若通過實驗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結論,那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甲瓶中滲出水量少于乙瓶;
(4)否,因為不同的小組之間的澆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這種方法不可行。
24.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
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
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
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回答以下問題:
(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____;
A.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
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
(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____;(用字母表示)
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
(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一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
【答案】(1)C (2)B;D
(3)不贊同。當細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
【解析】
(1) 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 ,A不是主要原因,B是錯誤的,該操作不會擴大視野,所以C合理;
(2)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 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BD,因為他們都有大液泡;
(3) 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 不贊同。水往濃度高的地方跑,當細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
四、簡答題:(共 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25.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執行月背采樣任務,將帶回月壤進行科學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   等成分;
(2)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經過的階段如下,按順序可排列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 ②巖石風化 ③高等植物生長
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 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長
(3)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____。
A.無色無味 B.化學性質不活潑 C.空氣中含量最多 D.沸點較低
【答案】(1)腐殖質/有機物(2)①③⑤(3)B
【解析】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腐殖質(有機物)等成分;
(2)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經過:②巖石風化,
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⑥低等植物著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③高等植物生長,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則正確順序為②④⑥①③⑤。
(3) 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保證月壤不會發生改變,故選B。
26.經測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約 20%、粉砂粒的含量約 20%,黏粒的含量約 60%。
(1)據圖判斷,該土壤的類型為    類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強,適應疏松、排水透氣性能好的土壤。種植多肉的土壤應含 有較多的    (選填“砂?!?、“粉砂?!被颉梆ち!?。
【答案】(1)黏土(2)砂粒
【解析】
(1)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為80%,遠超砂粒,整體土壤顆粒較細,符合黏土類土壤特征。故據圖判斷,該土壤的類型為黏土類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強,適應疏松、排水透氣性能好的土壤。故種植多肉的土壤應含有較多的砂粒。
27.前一段時間,小科同學僅用一根黃瓜創作出的一幅作品《青山綠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圖1)。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
(1)有一天,小科同學與媽媽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黃瓜架,種植了黃瓜秧苗(圖2),小科看到媽媽經常給黃瓜苗澆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約有   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的(圖3),它的莖屬于   莖(選填“纏繞莖”“攀緣莖”“直立莖”“匍匐莖”)。
(3)一盤爽口的糖拌黃瓜(如圖4)也可以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親手做這道菜后發現,如果放糖后太久黃瓜吃起來就不爽口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答案】99%;攀緣;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
【解析】(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使它的柔軟的莖不斷向上攀緣生長,所以黃瓜的莖屬于攀緣莖。
(3)當周圍液體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糖拌黃瓜放久了出現許多汁液,是因為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
28.“立柱式”無土栽培是一種新型的栽培模式(如圖甲),具有緩解耕地緊張、產量高、節約成本等優點.立柱式無士栽培模式具有以下結構特點:
①多根直立式栽培柱置于同一個大棚中,大棚頂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每根栽培柱底部安裝旋轉的轉盤,栽培柱側面有序錯位排布數十個種植口.
③種植口內部中空,每個種植口底部與栽培柱頂部的儲液箱、底部的集液槽通過管道連通.
④種植口內一般選擇生長高度不超過的果蔬作物.
請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立柱式”無土栽培模式能緩解耕地緊張、提高作物產量和節約成本等優點作出合理解釋.
【答案】能完整、系統地運用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識作出符合原理、證據及邏輯的解釋.
滿分示例:立柱栽培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立柱可旋轉,采用透明大棚,種植口有序錯位排布,選擇生長高度不超過的果蔬作物,這些措施可以提供光能利用率,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棚具有保溫作用,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儲液箱的營養液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無機鹽,并循環利用節約資源.種植口中有進液管道與排液管道,避免積液過多,使根系正常進行呼吸作用,促進生長.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1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4章 《植物與土壤》綜合學習評價
(測試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下列不會導致土壤板結的是( ?。?br/>A.施有機肥 B.長期單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糧食產量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實用方便 D.廚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裝后,再填埋
3.下列最適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環境是( ?。?br/>A.陰暗、潮濕、寒冷的無氧環境 B.堅硬、干燥、溫暖的無氧環境
C.陰暗、潮濕、溫暖的有氧環境 D.陰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環境
4.小周利用小區花園中的一些土壤做了如下所示實驗,下列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用量筒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快要浸沒土壤時換用滴管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剛好浸沒為止。只需計算出注入水的體積就可計算確定該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B.實驗中將試管斜向上放置也可驗證土壤中含有水分
C.蒸發皿中出現的殘余物是可溶性無機鹽
D.取一定質量潮濕的土壤放在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若土壤質量減少,則說明土壤中含有機物
5.給種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澆水,滲出的水量可能不同。如圖是深究不同種類土壤滲水能力的實驗,
實驗中不需要控制相同的是( ?。?br/>A.錐形瓶的大小 B.澆水量
C.土壤的多少 D.脫脂棉花的多少
6.多肉植物適宜在比較干燥、透氣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長,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將會導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已知瓦盆透氣性好,瓷盆透氣性不好。則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適合種植多肉植物的是( ?。?br/>A.壤土類土壤、瓦盆 B.黏土類土壤、瓷盆
C.砂土類土壤、瓦盆 D.壤土類土壤、瓷盆
7.據圖關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②是根尖伸長區,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
B.①是根尖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的主要部位
C.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
D.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8.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下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塊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氨肥
番薯產量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
9.每年3月12日植樹節,大家植綠護綠,共繪錦繡河山。下列做法與原理相符的是( ?。?br/>A.為植物施肥——補充有機物 B.減掉部分葉片——減弱蒸騰作用
C.根部帶土移植——保護根冠 D.為植物松土——促進根的光合作用
10.如圖甲所示,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葉退化,其莖纏繞在桂花樹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樹莖的韌皮部,吸取有機養料。如圖乙所示為桂花樹莖的橫切面,菟絲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樹莖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如圖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莖結構中最硬的部位是①
B.木質莖能加粗生長是因為有結構②
C.③中具有運輸有機物功能的結構是篩管
D.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部位④運輸
12.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br/>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13.如圖所示的"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根部,讓 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下列關于“藍色妖姬”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韌皮部變藍,木質部不變藍
B.在染料中添加適量鉀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
C.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顏色更鮮艷
14.如圖甲是小科想探究“葉片哪一面氣孔數目多”所進行的實驗:圖乙、丙為某陸生植物葉表皮中的不同狀態下的保衛細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圖甲是根據葉片兩面出現氣泡數量的多少來判定的
B.圖甲實驗中所用的熱水必須90℃以上
C.圖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
D.圖丙表示保衛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
15.下列生產生活中的措施與其所依據的科學原理一致的是( ?。?br/>A.雨季在農田邊挖溝排澇——抑制根對水分的吸收
B.移栽樹木時剪去部分枝葉——增強植物的蒸騰作用
C.將水果放在冰箱里貯藏——促進水果的呼吸作用
D.移栽植物后不能大量施肥——防止植物失水死亡
二、填空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30分)
16.據河姆渡遺址中的發現可知,我國水稻種植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但是一些近海區域由于海水影響,并不利于水稻的種植。
(1)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它的根系與圖中   相似。
(2)近海地區不適合水稻生長,是因為根毛細胞中細胞液濃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當地土壤溶液濃度,會引起細胞失水。
17.植物工廠是一種新興的農業生產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溫度、CO2濃度等因素。
(1)一株質量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廠提供的適宜環境中栽培一段時間后,其質量增加到40克。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   。(填序號)
①水 ②無機鹽 ③空氣
(2)植物工廠中某植株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癥狀,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
18.溫州許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鐵而呈紅色,俗稱“紅土”。小明用兩種方法對紅土的性狀進行研究。
(1)方法一:取一定量紅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據現象小明認為紅土保水性能較好,但通氣性能較差,則小明看到的現象是圖甲中的   (選填“A”或“B”)。
(2)方法二:如圖乙,取邊長均為a的立方體鐵塊和紅土塊,分別放入相同的燒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沒鐵塊和紅土塊,若C燒杯用水體積為V1,D燒杯用水體積為V2,則紅土中空氣體積分數可表示為   。(用用相關字母表示)
19.“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海水稻”。
(1)“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   (填莖的結構名稱)。
(2)耐鹽堿水稻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所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   作用。
20.植物的水分代謝是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和蒸騰的過程,如圖甲所示。
(1)請根據已學知識和圖甲中的信息,在圖乙葉片中找出水分的運輸路徑是  ?。ㄌ钚蛱枺?。
(2)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   。
(3)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果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KH2PO4
21.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為確定大豆最合理的種植密度,某??茖W興趣小組在一塊保 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實驗田劃出四塊面積相同的區域,然后分別向四塊區域均勻種植大豆幼苗,待果實成熟后(如圖),統計每植株上的莢果數和每莢果中的種子數,統計數據如下表。
區域號 區域植株樹 每植株上的平均莢果數 每莢果中的平均種子數
1 2 3 4 20 40 60 80 40.1 31.9 25.0 10.6 3.0 2.9 3.1 2.8
(1)科學興趣小組選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土壤是     (選填“砂土類”、“黏土類”、“壤土類”)土壤。
(2)簡要敘述實驗結果:    。
(3)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相對于1、2、4號區域,3號區域是比較合理的種植密度。你贊同他們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22.為了探究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選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樣的植物,按下表給定的條件進行(+號的個數代表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的長短或施同種肥料的多少).
號碼 選用的土壤 澆水量 光照時間 施肥量
1 壤土 +++ ++++ +++
2 粘土 +++ ++++ +++
3 壤土 +++ ++++ ++
4 粘土 +++ ++ ++
5 壤土   ++++ +++
(1)對比1、2號盆中的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的應是   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
(2)為了研究施肥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對   盆植物生長情況作比較;
(3)比較2號和4號植物的生長情況,能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為什么?   
23.在《植物的養護》拓展課上,某同學發現,給種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澆水,滲出的水量是不同的。同學們通過分析后,決定開展不同種類土壤保水能力強弱的探究活動,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如下研究:
(1)【原理】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況下,流失的水分就越   。
(2)【器材】錐形瓶、漏斗、紗布、壤土、砂土、量筒等。
【方案】實驗中,在兩個漏斗中應放入不同種類的土壤,除了澆水量相同外,還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3)若通過實驗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結論,那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4)實驗時,有同學認為通過比較不同小組錐形瓶中水體積的多少,也能判斷不同小組間所選用土壤的保水能力,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填“是”或“否”)。
24.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
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
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
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卮鹨韵聠栴}:
(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____;
A.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
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
(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____;(用字母表示)
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
(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一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
四、簡答題:(共 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25.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執行月背采樣任務,將帶回月壤進行科學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   等成分;
(2)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經過的階段如下,按順序可排列為②④⑥  ?。?br/>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 ②巖石風化
③高等植物生長 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
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長
(3)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____。
A.無色無味 B.化學性質不活潑 C.空氣中含量最多 D.沸點較低
26.經測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約 20%、粉砂粒的含量約 20%,黏粒的含量約 60%。
(1)據圖判斷,該土壤的類型為    類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強,適應疏松、排水透氣性能好的土壤。種植多肉的土壤應含 有較多的    (選填“砂?!?、“粉砂?!被颉梆ち!?。
27.前一段時間,小科同學僅用一根黃瓜創作出的一幅作品《青山綠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圖1)。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
(1)有一天,小科同學與媽媽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黃瓜架,種植了黃瓜秧苗(圖2),小科看到媽媽經常給黃瓜苗澆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約有   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的(圖3),它的莖屬于   莖(選填“纏繞莖”“攀緣莖”“直立莖”“匍匐莖”)。
(3)一盤爽口的糖拌黃瓜(如圖4)也可以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親手做這道菜后發現,如果放糖后太久黃瓜吃起來就不爽口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28.“立柱式”無土栽培是一種新型的栽培模式(如圖甲),具有緩解耕地緊張、產量高、節約成本等優點.立柱式無士栽培模式具有以下結構特點:
①多根直立式栽培柱置于同一個大棚中,大棚頂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每根栽培柱底部安裝旋轉的轉盤,栽培柱側面有序錯位排布數十個種植口.
③種植口內部中空,每個種植口底部與栽培柱頂部的儲液箱、底部的集液槽通過管道連通.
④種植口內一般選擇生長高度不超過的果蔬作物.
請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立柱式”無土栽培模式能緩解耕地緊張、提高作物產量和節約成本等優點作出合理解釋.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嘉义县| 巴中市| 波密县| 乳源| 景泰县| 贺兰县| 江都市| 四川省| 东乡族自治县| 琼结县| 中超| 新和县| 万源市| 中方县| 平湖市| 静宁县| 衡阳县| 徐水县| 修武县| 金塔县| 克东县| 郧西县| 凤冈县| 东丰县| 南城县| 罗田县| 高州市| 合山市| 遂宁市| 竹溪县| 偃师市| 霞浦县| 扬州市| 邮箱| 始兴县| 奉新县| 德令哈市| 普定县| 乐东|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