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精練(十六) 從“語言”角度切入命題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古鎮隨想張 煒①在川南黔北交界處有一座鎖在深山中的古老小鎮,名曰“二郎鎮”。②踏上這里的街巷,身處有些突兀的靜謐,令人忍不住猜想:這里太遠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過這樣的鎮子 這里又為何熱鬧起來,涌動著不息的人流 ③古鎮有許多時候隱在濃霧中。霧幔扯不掉,它就長時間掛在山的半腰。峰巒秀麗,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頂。一道深水從山間流瀉而過,那是聲名遠播的“赤水河”。鎮子建在河邊有限的平地和山階上,隨意自由。④我漫步其間,想象著這座鎮子生成的種種緣由。它首先是當地山民的祖居地,因為隨便一方水土都會誘惑生民,成為他們休養生息的地場。最早那一條條蜿蜒小路是山水沖刷出來的,再由人和獸一天天拓寬。無數生命的痕跡就這樣連接起山里山外,溝通了一個越來越大的世界。⑤在外地人眼里,這里偏僻而幽美,也許最適合做隱居之地。現代人的確陷入了新的窘迫,他們深刻感受著文明的擠壓和追逐,說不定會逃到這樣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來。但是在遙遠的農耕時代,是否也會有這樣的隱士 他們又為何而來 為避禍,為求悟,為放浪,為修行 ⑥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種子一樣撒開,然后頑強地生長。人與山水相依持久,漸漸生出濃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嶺之間,一代代人開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園,上面長出一層嫩嫩的蔥綠。⑦這種人與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靜。這里的勞作和收獲,與大山之外當有許多不同。就為了品咂山中歲月,讓其變得更有滋味,他們慢慢開始了釀造。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這里的糧秣最為單純飽滿,他們的思悟愈加內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練,于是好酒出世。⑧飲者說:在漫長而又短暫、悲傷卻又歡娛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沒有了美酒陪伴,那還了得。或許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這樣的酒香濃烈,代代不絕,赤水河一帶已成為海內外神往之地。⑨二郎鎮人造美酒,技法靈異,如有神授。他們在大山里找到一處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兩層,闊如神仙廳堂;洞內四季常溫,正好用來囤放酒甕。那一排排黑色陶甕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風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過了幾十年上百年,它們才開口吐香,一瞬間醺醉了整個世界。⑩走在二郎鎮的古街上,踏著百年前的石階路,一層層往上蹬去。兩旁是木墻青瓦,是來歷深長的建筑。整條街巷漬痕斑斑,簡直就是一首寫在大山深處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難》那樣的長吟。被乳霧浸染成暗紅色的木墻,腳下滑膩的石頭,都給人神秘幽深的感覺。攀登時人要大口喘息,這時滿鼻滿腔都是酒香。因為鎮上人已經釀造了幾百年,天長日久,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給籠罩了,化成了朦朧一體的美酒世界。11外地人在這里一邊吃著山菜,一邊飲酒思源。12喝過酒再來赤水河邊,當地人手指兩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說往昔的爭戰和大水故事。這里是碼頭,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斷是鹽船,欸乃聲聲帆影遠。不遠處的自貢為古老的鹽都,赤水成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華和忙碌。鹽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勞民多了品咂。13航道、戰爭、美酒,這三樣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的邊地了。人類歷史上還少有比這更富戲劇性、更多蘊含了詩意的天然組合。多少篙櫓,多少彈痕,多少沉醉,多少愛與恨。時間就這樣彈指而過,一閃就是百年,連那些活生生的記憶也變成了飄忽的神話。而今這河道上,堅硬的石頭還在,上面刻滿了細密紊亂的水痕,讓后人閱讀不盡。14當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甕還矗在那兒。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15打開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從中品嘗千古赤水。主人解釋著“醬香”二字,令人遙想起東方人情有獨鐘的“醬”之使用。無醬不炊,顏色深邃,百煉成膏。一個“醬”字貫穿古今,遍布南北,顯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牽出千萬條文化的長絲,好比做醬的人挑開了一坨酵豆,低頭深嗅無法言說的民間氣息。16人偶有長飲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虛幻,眼神明亮,心情舒暢,長于忘卻短于記憶。人需要這清純而濃烈的液體,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17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過無盡街巷,無非醺香。我們踩著濕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鎮最高處。引領者一路指點戰爭舊痕、鹽船泊地、異人事跡。不遠處是顏色深沉的芭蕉葉子,它們謙虛地垂著,和我們一起傾聽。(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第③段寫古鎮依山傍水,就建在河邊有限的平地和山階上,隨意自由,常常隱于濃霧中,突出小鎮奇、險、峭的特點。B.文章第⑥段對古鎮生成情形的想象及對人與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比喻性描述,意在表現古鎮先祖們的悠閑和超然。C.文章第⑧段借“飲者”之口點明美酒對于人生的陪伴作用,與后文“人需要這清純而濃烈的液體”相呼應,意脈相通。D.文章第16段強調人們在某些時候是需要酒的調劑和慰藉的,它可以讓人暫時緩解痛苦,獲得身體和精神上的愉悅之感。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此文作者以一個外來旁觀者的視角和一種探尋者的心理行走于古鎮之上,觸目所及的自然風物引發了作者的思考。B.文章第④段中的“誘惑”一詞帶有貶義色彩,是指“使用手段引入”,極具諷刺意味,指出古鎮山民選擇居住地時的隨意性。C.文章第14段“當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甕還矗在那兒。”一句承上啟下,由上文回顧歷史轉到對現實的敘說和感悟。D.文章第15段由點及面,深挖“醬”的文化意蘊,尤其“做醬的人低頭深嗅酵豆”的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引人遐思。★3.(賞析語言特色)請鑒賞文章第⑦段的語言特色。(4分)4.文章借“酒”來表現小鎮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歷史文化,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江南的春天陳榮力①連續的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②其實,人們對每個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記得第一次強烈感受到春天撲面而來,是四十余年前的那個三月。那時我正在浙東杭州灣畔的一個鄉村供銷站上班,來回途中要穿過一個村莊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莊有粉墻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徑、小院籬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遠隱、岸柳斜逸。許是由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對江南鄉村的這般景致我多是熟視無睹。而那天早上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時,一陣近乎沸騰的蛙鳴聲如波濤一般向我卷來。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鵝黃半綠的時機,那暴雨驟落、萬鍋齊沸的蛙鳴,幾乎來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溝渠、每一灘泥洼……雖然腳步近處蛙聲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聲層層裹挾,迭迭淹沒,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陽光照在秧苗上,連著那鋪天蓋地的蛙鳴,整個田野都恍如一層嫩綠的薄毯絨絨起伏、軟軟沉浮。幾只勤勞的白鷺時而駐足,時而低翔,在嫩綠的淺處投下幾點不規則的倒影。③陽光、蛙鳴、白鷺、綠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歲的生命里烙下華美的印記,定格成濕漉漉的底片。而那鋪天蓋地的蛙鳴聲,如同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鮮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滿生機和活力。聲音,春天的聲音,也成為我真切認知春天的第一個關鍵詞。④又一次為春天所感動和震撼是幾年后的一個下午,那天我吃力地將車蹬上海塘,歇息時不經意抬起頭,剎那間,我被深深地震懾和驚呆了。那是一幅怎樣宏偉、浩大、攝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見海塘外幾萬畝的油菜花如金黃的海洋向天的盡頭無窮連綿,沒有樹木,沒有建筑,甚至看不見一只飛鳥,田疇之上、天地之間,有的只這一片廣袤得連天接云、濃烈得讓人窒息的金黃。風從海邊吹過來,天際盡頭一縷金黃緩緩起伏,慢慢滾動。那金黃的起伏滾動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很快凝成道,連成塊,涌成云,轉眼間那金黃就卷成金色的波濤,掀起金色的駭浪了……面對這驚世駭俗、主宰整個世界的金黃,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心臟劇跳,甚至都不會呼吸了。⑤都說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纖麗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過江南的田野上幾萬畝油菜花連天接云、大氣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會為這種說法感到羞愧的。⑥如果說,色彩作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個關鍵詞,讓我對江南春天的瑰麗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華麗、完美的春天,從來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⑦春天是豐富多彩、繽紛爛漫的代名詞。這樣的豐富多彩和繽紛爛漫,也洋溢在人世間。⑧三年前,映山紅開滿山崗的季節,我到浙東四明山區的一所小學看望“結對”幾年的一位女孩。內向和不善言辭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對“結對”的那些孩子來說,這一特征似乎更為明顯,和我“結對”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當我與女孩的老師交談后正要與女孩告別時,剛才還站在身邊的女孩忽然不見了。老師讓同學尋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師告別怏怏離開。不料我剛走到校門口,女孩氣喘吁吁地從后面追了上來。“叔叔”,她一邊叫,一邊遞上一捧開得正旺的映山紅。“我剛到學校后面山上采來的,送給叔叔。”她一臉通紅,就像做了一件錯事。剎那間,我的眼眶有點潮濕。一路上我特別小心地捧著那捧映山紅,因為我知道,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⑨此刻,久違的太陽正灑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蘭和箭竹上,小鳥在快樂地啁啾,紫薇已綻起了淺淺的嫩芽。雖然持續的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但我相信你已看見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個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樣,說不定你看到的這個江南的春天,還是最美的呢!(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3月27日,有刪改)5.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兩次寫到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第一次引出了“我”對美好春天的回憶,第二次呼應開頭,有助于升華主題。B.文章寫在江南春天里發生的事——“我”去看望“結對”的小女孩,小女孩送花答謝,“我”感慨春天是豐富多彩、繽紛爛漫的。C.“我”之所以認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就是因為“我”通過聲音和色彩,真正感知到了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瑰麗和雄奇。D.這篇文章以“江南的春天”為線索,采用遞進式結構,表達出對春天“豐富多彩、繽紛爛漫”的贊美之情。6.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敘述了“我”與小女孩的故事,寫出了小女孩對“我”的感激之情,側面烘托了“我”的仁愛之舉,旨在體現社會救助的重大意義。B.“那鋪天蓋地的蛙鳴聲,如同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鮮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滿生機和活力”,用比喻、排比呈現出一個濃烈的江南春天。C.文章第②段寫往日“我”對江南鄉村的景致熟視無睹,與下文“我”對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對比,突出表現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致給“我”的感動與震撼。D.本文融敘述、描寫、抒情于一體,展示了具體的春天和抽象的春天,筆法細膩,畫面唯美,感情真摯,讓人回味。★7.(理解句子含意)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6分)(1)華麗、完美的春天,從來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答: (2)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答: 8.請簡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其結構特點。(6分)【解析】-專題精練(十六) 從“語言”角度切入命題一、[理清文意]1.選B B項,“表現古鎮先祖們的悠閑和超然”錯誤,應該是表現古鎮先祖們奮斗和堅守的品格。2.選B B項,“‘誘惑’一詞帶有貶義色彩,是指‘使用手段引入’,極具諷刺意味,指出古鎮山民選擇居住地時的隨意性”錯誤,“誘惑”是“貶詞褒用”,強調古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宜人居住的地理條件。3.①用詞別致、典雅(煉字精妙),如“品咂山中歲月”中的“品咂”,用于“山中歲月”,使與滋味不相干的歲月有了味道,讀來令人回味悠長。②排比句的運用既使句式整齊,有節奏感,如“多么……多么……多么……”突出了釀酒人的辛苦、孤寂,又使句意的表達有層次感,如“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這里的糧秣最為單純飽滿,他們的思悟愈加內向深沉”,語意層層遞進。③擬物,“品咂山中歲月”將“歲月”擬作可品咂的事物,表示山中生活內蘊豐富,富有情韻。4.解析:①結合“就為了品咂山中歲月,讓其變得更有滋味,他們慢慢開始了釀造。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這里的糧秣最為單純飽滿,他們的思悟愈加內向深沉”“這種人與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靜”分析,古鎮的環境偏僻幽美,人們的生活寧靜寂寞,為了讓生活更有滋味,古鎮人開始了酒的釀造。②結合“二郎鎮人造美酒,技法靈異,如有神授。他們在大山里找到一處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兩層,闊如神仙廳堂……待度過了幾十年上百年,它們才開口吐香,一瞬間醺醉了整個世界”分析,古鎮釀酒有獨特的優勢條件和獨特的釀造技法,造就了古鎮的獨特風土人情。③結合“在這里一邊吃著山菜,一邊飲酒思源”“喝過酒再來赤水河邊……不遠處的自貢為古老的鹽都,赤水成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華和忙碌”“打開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從中品嘗千古赤水。主人解釋著‘醬香’二字……一瓶酒即牽出千萬條文化的長絲……”分析,借飲酒思源,回顧古鎮悠遠深邃的歷史,展現出古鎮厚重的文化內蘊。參考答案:①生活環境:通過寫二郎鎮釀酒的緣由,展現了古鎮天然、僻靜、寂寞的環境。②風土人情:通過寫二郎鎮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及古法技藝,展現出古鎮獨特的風土人情。③歷史文化:借飲酒思源,品嘗老酒,回顧古鎮悠遠深邃的歷史,展現古鎮厚重的文化內蘊。二、[理清文意]第一層 (第①段) 簡述江南春天因連續陰雨而姍姍來遲,引出下文對江南春天的不同感受。第二層 (第②③段) 第一次深刻 感受春天 段落②:描述初感春天的經歷。詳細敘述了作者四十年前在鄉村供銷站工作時,首次被江南田野上鋪天蓋地的蛙鳴聲所震撼的經歷,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段落③:春天印記總結。介紹了這次經歷在作者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強調聲音是作者認知春天的第一個關鍵詞。第三層 (第④⑤段) 第二次震 撼于春天 的色彩 段落④:描述油菜花盛開的壯麗景象。描述幾年后作者在海塘邊被幾萬畝油菜花構成的金色海洋所震撼的場景,展現了江南春天的大氣與壯麗。段落⑤:反駁傳統印象。將幾萬畝油菜花大氣怒放的江南春天與傳統對江南春天小家碧玉的印象進行對比,強調油菜花盛開的江南的春天同樣令人震撼,反駁了這種片面看法。第四層 (第⑥~⑧段) 春天的 色彩與人 的情感 段落⑥:色彩與完美的春天不只是大自然的杰作。從色彩的角度進一步探討江南春天的瑰麗與雄奇,同時提出春天之美是自然與人心共同作用的結果。段落⑦~⑧:春天的情感色彩。通過講述作者與浙東山區小女孩之間的故事,展現了春天在人間情感中的體現,即春天的豐富多彩和繽紛爛漫也洋溢在人世間。第五層 (第⑨段) 結語 總結全文,呼應開頭,表達了對江南春天獨特之美的肯定和對未來春天的美好期待。同時,鼓勵讀者去發現并欣賞自己眼中的江南春天之美。5.選C C項,“就是因為”的表述過于絕對,美的原因還應包括通過結對幫扶,“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感恩。6.選A A項,“旨在體現社會救助的重大意義”錯誤,這不是文章的主題。幫助女孩和前面的蛙鳴、油菜花田共同構成了作者心目中美好的春天,體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對生活的熱愛。7.解析:(1)此句關鍵部分是“從來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華麗、完美的春天”“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也就是說美好的春天不單單是大自然創造的美景;再聯系下文“這樣的豐富多彩和繽紛爛漫,也洋溢在人世間”以及后面寫“我”對小女孩的幫助,小女孩送“我”一束映山紅可知,在人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感恩所創造的和諧共助的美好氛圍也是美好春天的一部分。整個句子的意思是,“華麗、完美的春天”是自然美景和人間美好共同構筑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圖景。(2)此句的關鍵詞是“春天”。“春天”指什么 聯系上文,小女孩在山上采來一束映山紅來表達對“我”的感激之情,她不善言辭,用這最樸素、真誠的方式來表現她的情感,“一路上我特別小心地捧著那捧映山紅,因為我知道,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可見這里的“春天”不僅是指花束映山紅,更是指映山紅所代表的小女孩知恩圖報的純潔、美好心靈。參考答案:(1)“華麗、完美的春天”不僅是指自然界的美景,更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共助、感恩的美好情感。(或“華麗、完美的春天”是自然美景和人間美好共同構筑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圖景。)(2)“春天”既指“我”手中的映山紅,又指小女孩知恩圖報的純潔、美好心靈。8.解析:文章題目“江南的春天”就是文章的線索,圍繞這條線索,作者寫了三個關于“春天”的故事。第一個故事在②③段,作者十八歲時在浙東杭州灣畔的一個鄉村供銷站上班,在又一次穿過田野時,突然聽到“近乎沸騰的蛙鳴聲”,“陽光、蛙鳴、白鷺、綠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歲的生命里烙下華美的印記,定格成濕漉漉的底片”。這是作者通過“聲音”第一次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第二個故事在④⑤段,在一個春天的午后,作者看到了上萬畝的油菜花田,“那是一幅怎樣宏偉、浩大、攝人心魄的巨卷啊”,“面對這驚世駭俗、主宰整個世界的金黃,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心臟劇跳,甚至都不會呼吸”。這是作者通過“色彩”第二次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第三個故事在⑦⑧段,“我”去看望“結對”幾年的一位女孩,而不善言辭的女孩為“我”采了一大捧映山紅,“一路上我特別小心地捧著那捧映山紅,因為我知道,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這是作者通過感知人世間的美好而感受到春天的美,正如作者感嘆的那樣,春天是“豐富多彩和繽紛爛漫”的。再看文章的結構特點,除了圍繞“江南的春天”這條線索之外,文章的三個故事,由蛙鳴寫到油菜花,再寫到“結對”的女孩和“我”之間的美好感情,將景、人、事融為一體,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思路清晰。參考答案:(1)行文思路:文章以“江南的春天”為線索,先寫第一次通過“聲音”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好;再寫第二次通過“色彩”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好;最后寫江南春天里發生的事——作者在春天里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2)結構特點:①圍繞“江南的春天”,將景、人、事融為一體。②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思路清晰。6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