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廣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選題目前,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之間的貨物運輸方式以公路運輸為主,公鐵聯運為輔。中吉烏鐵路(客貨兩用)預計2025年7月開建。為探索中吉烏貨運最佳方式,有學者研究比較了四種運輸方案(如下圖)。公鐵聯運的“馱背”是指將貨車及貨物一同用火車運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若僅考慮時效性,當單次貨運量由1000噸增至2000噸時,目前中吉烏之間貨運的最佳方式是( )A.全程公路 B.公鐵聯運(非駝背) C.全程鐵路 D.公鐵聯運(駝背)2.中吉烏鐵路建成后,將會( )A.增加單位貨物運輸成本 B.提升沿途中心城市等級C.導致公路運輸完全衰落 D.促進沿線旅游業的發展中國車企在埃及的布局正在加速推進,本地化生產已成為他們拓展市場的重要策略。2024年12月29日,中國汽車制造商S集團與埃及跨國企業M集團正式簽署戰略技術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埃及開展品牌汽車的本地生產和組裝。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和其他非洲國家相比,S集團選擇在埃及進行本地化生產電動汽車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A.勞動力成本低廉 B.工業基礎雄厚C.接近中東和非洲消費市場 D.太陽能資源豐富4.S集團與埃及企業合作生產汽車,初期采用組裝模式(零部件來自中國)的主要目的是( )①快速投產搶占市場②降低運輸成本③提高生產效率④提升本地技術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S集團在埃及生產電動汽車對當地經濟的長期影響可能是( )A.加劇水資源短缺 B.促進汽車產業鏈完善C.降低交通擁堵程度 D.減少石油出口收入云南個舊素有“錫都”之稱,長期高強度開發導致資源儲量銳減,2013年被列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資源枯竭后,個舊面臨支柱產業衰退、失業率攀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近年來,當地嘗試轉型發展。然而,傳統產業路徑依賴、私營企業規模小且創新不足、環境治理成本高等問題制約轉型進程。下圖示意個舊市錫礦、交通、河流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個舊市面臨的主要問題體現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共性特征,其根本原因是( )A.產業結構過于的單一 B.礦產資源不可再生性C.生態環境承載力下降 D.傳統產業的技術落后7.個舊轉型的潛在優勢基礎是( )①長期積累的冶金工業技術及配套體系②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下的跨境合作機遇③私營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活躍布局④毗鄰越南、老撾的區位交通條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個舊市轉型過程中采取的措施,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①關閉所有礦區修復生態②發展錫文化特色旅游業③建設有色金屬儲備基地④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涵蓋了成渝、長江中游和長三角三大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聯動發展是推進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大城市群創新型發展新模式。下圖為成渝、長江中游和長三角三大城市群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與成渝城市群相比,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突出優勢條件是( )A.地理位置優越 B.礦產資源豐富 C.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D.國家政策支持10.與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的其他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能力最大,主要是因為上海( )A.生態環境好 B.水資源較為充足 C.消費水平高 D.經濟發展水平高11.推測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聯動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有( )①社會文化差異大②缺乏高效統一的協調機制③長江航運價值降低④信息基礎設施差異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冰蓋下輸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黃河以北河段在冬季冰期時的一種有效調度運行方式,它通過科學預測水的結冰期,精準調控水位與流速,促使水面迅速形成冰蓋,繼而在冰蓋下進行輸水。下圖為“冰蓋下輸水”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實施“冰蓋下輸水”的步驟和方法是( )A.降低水位→降低流速→形成冰蓋→提高水位輸水B.降低水位→提高流速→形成冰蓋→降低水位輸水C.提高水位→提高流速→形成冰蓋→提高水位輸水D.提高水位→降低流速→形成冰蓋→降低水位輸水1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冬季采用“冰蓋下輸水”是為了( )A.減少水分蒸發,提高輸水效率 B.避免冰凌阻塞,保障輸水安全C.簡化運行流程,降低輸水成本 D.防止水體污染,改善沿線水質2024年,陜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電入皖工程)和安徽岳西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陜電入皖工程是國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點工程之一,要求電力資源輸送中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不低于50%。岳西抽水蓄能電站為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站。下圖示意陜皖相關工程概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陜北地區在陜電入皖工程中的主要優勢有( )①電能儲存技術發達 ②風能光能資源充足 ③煤炭資源儲量豐富 ④水能資源分布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陜皖相關工程中火電和抽水蓄能的相同作用是(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B.調節電力供應C.提高能源轉換效率 D.減少換流次數16.陜電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電站可( )①減少陜北溫室氣體排放 ②助力陜北經濟社會發展③降低安徽能源消耗總量 ④提高安徽電力保障能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3年4月沈陽都市圈獲批成為全國第九個、東北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沈陽都市圈的獲批對振興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下圖為沈陽都市圈各城市主導產業及主要交通線簡圖。材料二:下表為沈陽都市圈各城市生產總值、人口、產業結構統計表。城市 沈陽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阜新市 遼陽市 鐵嶺市生產總值(億元) 6470.3 1745.3 847.1 781.1 488.1 831.0 640.0人口(萬人) 756.4 339.8 206.7 144.5 183.7 175.4 289.0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 4.4 6.0 6.7 6.6 21.8 9.7 24.1第二產業 33.7 42.7 49.3 47.8 26.5 47.4 28.0第三產業 61.9 51.3 44.0 45.6 51.7 42.9 47.9(1)結合表格,比較沈陽、撫順兩座城市產業結構的異同。(2)根據材料,指出沈陽市成為沈陽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3)簡述建設沈陽都市圈對振興東北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順化市,越南承天順化省的省會。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雨季為5—10月,獨特的地理條件使得順化市雨季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雨季從9月份開始,年降水量超過1500mm。材料二:在新一輪全球產業鏈轉移的過程中,中國經歷了從單純的承接國到樞紐國的身份轉變。2022年,包含中越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越南日益成為中國制造企業轉移部分產業鏈到東南亞的首選之地。材料三:圖為越南示意圖。(1)分析與東南亞其他地區相比,順化市雨季具有滯后性的成因。(2)評價地理位置對越南經濟發展的影響。(3)我國轉移企業一般選擇越南的產業園區入駐,說明其理由。19.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黃麻是短日照作物(指日照長度短于其臨界日長時才能開花的植物),一般在3~5月播種,發芽最低溫度為13~14℃,苗期怕澇,6~7月進入生長旺季,生長期怕旱,20℃以上高溫多濕的天氣最適宜。黃麻收獲后進行“漚麻”(將莖稈浸泡水中,利用微生物讓非纖維質分解、漚爛,水溫會影響工序周期),漚麻周期短,麻纖維質量更高,顏色黃亮,漚麻后進行剝皮、漂洗、晾曬才能進行初加工以獲取黃麻纖維原料。下圖中甲圖為南亞黃麻主要分布區,乙圖為孟加拉國達卡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1)簡述甲圖地區有利于黃麻生長的氣候條件。(2)黃麻主要用于制作麻繩、麻袋等工業用品,隨著工業的發展,我國黃麻種植面積從上世紀的100多萬公頃下降到現在不足2萬公頃,產量由200多萬噸降到不足2萬噸。結合材料信息,分析我國黃麻種植面積下降的原因。(3)目前我國黃麻纖維原料依賴于進口,其中90%以上來自孟加拉國,根據材料分析孟加拉國黃麻纖維原料在國際上競爭力強的原因?參考答案1.A 2.D3.C 4.B 5.B6.A 7.C 8.B9.A 10.D 11.B12.D 13.B14.C 15.B 16.D17.(1)相同:兩市第一產業比重最低。不同:沈陽第三產業占比較撫順高(或撫順市第二產業占比較沈陽高);沈陽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產業(或撫順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產業)。(2)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經濟總量大);人口規模最大;產業結構等級高;區域交通樞紐;行政級別高。(3)為東北吸引更多資金、人才和技術;有利于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有利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轉型與發展;作為示范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要素高效配置,推動產業分工與合作,促進各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提高東北地區的整體競爭力。18.(1)5—8月,順化市位于西南季風背風坡,降水較少;從9月開始,該地盛行風逐漸轉變為東北季風,干冷的東北季風經過南海的增溫增濕作用變得濕潤,被山脈阻擋抬升,形成豐沛的降水。(2)優越性:低緯度,熱量豐富,利于發展農業;鄰國多,便于發展國際貿易;東部臨海,海岸線長,海洋資源豐富,利于發展海洋相關產業(漁業、旅游業、海洋運輸業)等。局限性:南北緯度跨度大,不利于南北方的聯系;低緯度太平洋沿岸,臺風、旱澇等自然災害多發,經濟損失大等。(3)共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成本;入駐有生產聯系的產業園,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19.(1)3-5月氣溫高(春季氣溫高于13~14℃),適合黃麻播種與發芽;(3-5月)發芽期降水少,蒸發大,澇災少(避免苗期受澇災影響);(6-7月)生長旺季的氣溫高,降水多,水熱充足,適合黃麻生長(避免旱災);6-7月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時間短,符合黃麻短日照的生長習性。(2)1.黃麻纖維的生產過程中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及水污染。2.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隨著地價,勞動力價格上漲,農民選擇種植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黃麻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低,種植面積減少)。3.工業發展,化學纖維(合成纖維)的出現,取代了黃麻纖維的市場需求。(3)緯度低,水溫高,漚麻周期短,麻纖維質量高。河網密布,可以利用天然的水源(有充足的水源)進行漚麻。廉價勞動力充足,地價低,加工成本低。黃麻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原料充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