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山東省煙臺市 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模擬測試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山東省煙臺市 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模擬測試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山東省煙臺市 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模擬測試化學試題
1.(2024九下·煙臺期中)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飛船太空艙里,常用鐵酸鎳作催化劑將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轉化為氧氣。屬于(  )
A.氧化物 B.酸 C.堿 D.鹽
2.(2024九下·煙臺期中)“火堿、燒堿、純堿、苛性鈉、小蘇打”所代表的物質(或主要成分)共有(  )
A.一種 B.二種 C.三種 D.四種
3.(2024九下·煙臺期中)某同學用月季花自制酸堿指示劑,并用于檢驗白醋的酸堿性,部分操作如圖,其中錯誤的是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檢驗白醋
4.(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表為四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不適宜種植在酸性土壤中的是(  )
選項 A B C D
植物 楊梅 菠蘿 甘薯 冬棗
pH 4.0--5.0 4.5--5.5 5.0--6.0 8.0--8.5
A.A B.B C.C D.D
5.(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列有關酸、堿、鹽的認識正確的是
A.宏觀:復分解反應一定有氣體、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觀:鹽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
C.變化:等質量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實驗: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結果會偏小
6.(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是
A.NaOH、K2CO3、NaCl 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NaHCO3 D.Ca(OH)2、KNO3、FeCl3
7.(2024九下·煙臺期中)晾曬海水獲得的粗鹽中含有可溶性雜質MgCl2、CaCl2等。現要除去粗鹽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過濾后再加c。則a、b、c分別是(  )
A.Na2CO3 稀鹽酸NaOH B.K2CO3NaOH稀鹽酸
C.NaOHNa2CO3稀鹽酸 D.KOH稀鹽酸Na2CO3
8.(2024九下·煙臺期中)煤化工廢水中含有NaCl、、,這三種鹽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與相比,NaCl更適合通過飽和溶液降溫結晶得到
B.℃時,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80%
C.℃時,NaCl和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40℃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變為不飽和溶液
9.(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列實驗方法或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序號 實驗或操作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
A 鑒別木炭粉和氧化銅 混合加熱觀察是否有紅色物質生成
B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操作依次為稱量、過濾、溶解和蒸發
C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硫酸銅 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過濾
D 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 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
A.A B.B C.C D.D
10.(2024九下·煙臺期中)向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四個燒杯中,分別逐漸加入金屬鎂、Fe2O3固體、Cu(OH)2固體、Na2CO3溶液至過量。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 B.
C. D.
11.(2024九下·煙臺期中)現有A.稀有氣體B.石墨C.燒堿D.小蘇打四種物質,請用合適的字母代號填空:
(1)可用作某些氣體干燥劑的是   ;
(2)可用于制霓虹燈的是   
(3)可用于制發酵粉的是   ;
(4)可用于制鉛筆芯的是   。
12.(2024九下·煙臺期中)物質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請據表回答:
表一 物質的溶解度(20℃)
物質 NaOH Ca(OH)2 CaCO3 CaSO3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級
20℃時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等級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
(1)實驗中一般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來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氫氧化鈣   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2)實驗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但是根據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   。
(3)20℃時,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13.(2024九下·煙臺期中)某化學實驗小組將未經打磨的鋁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氣體壓強和反應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壓強不變的原因   ,反應在   點停止(填字母)。
(2)CD段容器內壓強變小的原因   。
14.(2024九下·煙臺期中)典籍里的化學
《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很多化學知識與方法。
(1)顏料制取:“水銀入石亭脂(天然硫),同研……得銀朱(HgS)。” 銀朱是古代作畫的紅色顏料。請寫出制取銀朱的化學方程式   。
(2)池鹽制取(圖1):將鹽池內清水(含有等)引入旁邊耕成畦壟的地里。“待夏秋之交,南風(熱風)大起,則一宵(一夜)結成,曰顆鹽(粗鹽)。”若鹽析出時刮東北風(冷風),則味苦(含硫酸鎂)色惡,不堪食用。
請根據溶解度曲線(圖2),解釋刮東北風(冷風)時析出鹽且味苦的原因   。
(3)生石灰的制取和應用(圖3):“每煤餅一層,壘石(石灰石)一層,鋪薪其底,灼火燔(灼燒)之,火力到后,燒酥石性。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
①“灼火燔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②“解散”是因為生石灰遇水由塊狀變成粉末。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學式)。粉末“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可用于船只、墻壁的填縫防水。請寫出“粉末成質”的化學方程式   ;根據“入水永劫不壞”,推測“成質”后的產物具有的性質是   (寫一條即可)。
15.(2024九下·煙臺期中)金屬鎂被譽為“國防金屬”,目前世界上60%的鎂是從海水中提取的。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海水提鎂的主要流程如下:
(1)過濾后,濾液仍渾濁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點即可)。
(2)試劑a是   ,寫出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   。
(3)操作A的名稱:   ,反應2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16.(2024九下·煙臺期中)根據實驗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在白色點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別滴加2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為藍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號)。
(2)為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夠發生反應,某同學按如圖乙所示組裝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同時推壓針筒I和針筒II,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   ,容器1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容器2的目的是   。
(3)圖丙所示為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
①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填字母)。
A.溶解、蒸發、過濾
B.過濾、蒸發
C.溶解、過濾、冷卻
D.溶解、過濾、蒸發
②圖丙中C步驟過程中,當蒸發皿內出現較多固體時,應   (填字母)。
A.移去酒精燈,停止攪拌
B.移去酒精燈,用玻璃棒繼續攪拌
C.繼續加熱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燈
17.(2024九下·煙臺期中)泡騰片含有NaHCO3和檸檬酸等物質,放入水中時,NaHCO3完全反應產生CO2。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測定某品牌泡騰片中NaHCO3的含量,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按圖示連接裝置并加入藥品,取用的泡騰片質量為4 g。打開止水夾a通入適量空氣后,稱量D裝置,其質量為m1g。關閉止水夾a,用注射器向B裝置中注入適量水。待裝置B中無氣泡產生后,打開止水夾a,再次通入適量空氣,第二次稱量D裝置,其質量為m2 g。
回答下列問題:
(1)A裝置中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   ,B裝置盛裝泡騰片的儀器名稱是   。
(2)C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
(3)堿石灰主要含CaO和NaOH,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CO2質量增加,寫出所涉及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
(4)步驟中再次通入空氣的目的是   。
(5)實驗測定泡騰片中所含NaHCO3的質量分數為   (用含m1、m2的代數式表示)。若省略E裝置,則測得NaHCO3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18.(2024九下·煙臺期中)實驗室有一瓶標簽被腐蝕的鹽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取50g此鹽酸于燒杯中,然后加入硝酸銀溶液。加入硝酸銀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試計算:
(1)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
(2)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酸、堿、鹽的概念
【解析】【解答】 由Ni2+和構成,屬于鹽,故選D;
故答案為:D。
【分析】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物質屬于鹽。
2.【答案】C
【知識點】物質的名稱與俗名
【解析】【解答】火堿、燒堿、苛性鈉都是氫氧化鈉的俗名,純堿是碳酸鈉的俗名,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名。
所以一共有3種物質,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火堿、燒堿、苛性鈉都是氫氧化鈉的俗名,純堿是碳酸鈉的俗名,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名分析。
3.【答案】D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研磨花瓣可用研缽進行研磨,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B、浸取色素應用玻璃棒攪拌,加快浸取速率,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C、取用白醋時瓶塞倒放桌面,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朝向手心,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D、膠頭滴管加液時,應垂直懸空于容器上方0.5cm處防止藥品受到污染,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研缽研磨固體,浸取色素應用玻璃棒攪拌加快浸取速率;傾倒液體時瓶塞倒放桌面且試劑瓶緊挨,標簽向手心防止藥品腐蝕標簽;滴管滴加液體時懸于容器上方防止藥品污染來解答。
4.【答案】D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楊梅適宜種植在pH4.0--5.0的土壤中,pH<7,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B、菠蘿適宜種植在pH4.5--5.5的土壤中,pH<7,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C、甘薯適宜種植在pH5.0--6.0的土壤中,pH<7,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D、冬棗適宜種植在pH8.0--8.5的土壤中,pH>7,顯堿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溶液pH與酸堿性關系分析,溶液pH<7時,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強,溶液pH>7時,呈堿性,且越大堿性越強,溶液pH=7時,呈中性。
5.【答案】D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堿、鹽的概念
【解析】【解答】A、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有水或有沉淀產生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鹽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如氯化銨、硝酸銨是鹽,其中不含金屬陽離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等質量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因為不知道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無法確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無法判斷與是否恰好反應,所得溶液的酸堿性無法確定,只有和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才呈中性,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水呈中性,用濕潤的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相當于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了水,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結果會偏小,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產生來解答;
B、根據鹽是陽離子和陰離子組成,銨根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形成的化合物屬于鹽來解答;
C、根據氫氧化鈉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解答;
D、根據氫氧化鈉是堿pH值大于7,水的pH值等于7來解答。
6.【答案】A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解析】【解答】A. NaOH、K2CO3、NaCl三種物質之間相互交換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故符合題意;
B. 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題意;
C. 鹽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題意;
D. 氫氧化鈣與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氯化鐵溶液是黃色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所謂離子共存實質上就是看離子間是否發生反應。若離子在溶液中發生反應,生成氣體,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鐵鹽溶液顯黃色,亞鐵鹽溶液顯淺綠色,銅鹽溶液顯藍色。
7.【答案】C
【知識點】粗鹽提純
【解析】【解答】先將鎂離子用氫氧根離子沉淀,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將鎂離子沉淀;再將鈣離子用碳酸根離子沉淀,除鈣離子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轉化為沉淀,完全反應后,再進行過濾,最后再加入鹽酸除去反應剩余的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粗鹽除雜時所加試劑均過量,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可用鹽酸除去分析。
8.【答案】C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硝酸鈉、氯化鈉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故與硝酸鈉相比,氯化鈉更適合通過蒸發結晶得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a1℃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80g,在該溫度下硝酸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a2℃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則該溫度下氯化鈉和硫酸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40℃時Na2SO4 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時,升溫后硫酸鈉的溶解度減小,有溶質析出,還是飽和溶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硝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可以降溫結晶,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一定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叉點表示該溫度時的溶解度相等,它們的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不同溫度時的物質的溶解度以及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一定溶質是否是飽和溶液來解答。
9.【答案】D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解答】A.加熱條件下,木炭會將氧化銅還原為單質銅,因此混合加熱觀察是否有紅色物質生成不能區分兩者,故A錯誤;
B.稱量之后應先溶解,再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故B錯誤;
C.加入氫氧化鈉,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引入新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
D.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可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進而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鑒別物質時,根據各物質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試劑,在鑒別過程中,各物質與所選試劑反應應出現不同的現象;除雜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10.【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 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即,24份的鎂置換出2份的氫氣,溶液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但是溶液的質量不是從零開始增加,故不符合題意;
B.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中鐵元素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故符合題意;
C. 稀鹽酸顯酸性,故一開始pH<7,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待稀鹽酸完全反應后,pH=7,但是氫氧化銅難溶于水,pH不會大于7,故不符合題意;
D. 向稀鹽酸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一開始就有氣體生成,生成氣體的質量逐漸增大,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有氫氣生成,溶液的質量逐漸增加,但是溶液的質量不是從零開始增加,進行分析。
B、根據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中鐵元素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分析。
C、根據稀鹽酸顯酸性,一開始pH<7,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待稀鹽酸完全反應后,pH=7,但是氫氧化銅難溶于水,pH不會大于7,進行分析。
D、根據向稀鹽酸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一開始就有氣體生成,進行分析。
11.【答案】(1)C
(2)A
(3)D
(4)B
【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常用鹽的用途;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故選C。(2)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用于制作制霓虹燈,故選A。
(3)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受熱時會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且能與酸性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小蘇打(碳酸氫鈉)可用作發酵粉,故選D。
(4)石墨質軟,能在紙上留下灰黑色痕跡,所以可用于制鉛筆芯,故選B。
【分析】(1)根據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具有吸水性,進行分析。
(2)根據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分析。
(3)根據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受熱時會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且能與酸性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4)根據石墨質軟分析。
12.【答案】微溶;;52.2%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實驗中一般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來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濃度低,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有限。
(2)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水,生成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20℃時,氫氧化鈉的溶解度為109g,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分析】(1)根據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濃度低,進行分析。
(2)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沉淀和水。
(3)一定溫度時,一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3.【答案】(1)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不產生氣體;C
(2)反應結束溫度降低
【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未經打磨的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將未經打磨的鋁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氧化鋁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AB段壓強不變的原因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不產生氣體;根據圖示可知,C點氣壓最高,反應在C點停止。(2)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是放熱反應,反應后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CD段容器內壓強變小的原因是反應結束溫度降低。
【分析】(1)根據未經打磨的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AB段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不產生氣體;根據圖示可知,C點氣壓最高,反應在C點停止,進行分析。
(2)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是放熱反應,反應后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進行分析。
14.【答案】(1)
(2)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刮南風(熱風)時水蒸發快,氯化鈉蒸發結晶析出;硫酸鎂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刮東北風(冷風)溫度迅速降低,硫酸鎂降溫結晶析出
(3);分解反應;Ca(OH)2;;難溶于水(合理即可)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常用鹽的用途;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
【解析】【解答】(1)由題意可知,硫和汞反應生成HgS,化學方程式為Hg+S=HgS。
(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刮南風(熱風)時,溫度較高,水蒸發得快,硫酸鎂的溶解度可能大于氯化鈉的溶解度,氯化鈉蒸發結晶析出。硫酸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大,刮東北風溫度迅速降低,硫酸鎂的溶解度可能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硫酸鎂降溫結晶析出。(3)①“灼火燔之”就是高溫煅燒石灰石,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CaO+CO2↑,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新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②“解散”是因為生石灰遇水由塊狀變成粉末。這是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粉末“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可用于船只、墻壁的填縫防水。“粉末成質”即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根據“入水永劫不壞”,推測“成質”后的產物具有的性質是難溶于水、不易與其他物質反應等。
【分析】(1)由題意可知,硫和汞反應生成HgS。
(2)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硫酸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大,進行分析。
(3)①“灼火燔之”就是高溫煅燒石灰石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根據分解反應的特點分析。
②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
15.【答案】(1)濾紙破損(或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承接濾液的燒杯不潔凈)
(2)鹽酸;
(3)蒸發結晶;分解反應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蒸發與蒸餾操作;酸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海洋中的資源
【解析】【解答】(1)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是濾紙破損(會使得液體中的不溶物進入下面的燒杯,從而使得濾液渾濁)、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該操作會使濾液仍然渾濁)或盛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
(2)氫氧化鎂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故試劑a為稀鹽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氯化鎂溶液經過操作A轉化為無水氯化鎂,故操作A的名稱是蒸發結晶。
反應2為氯化鎂在通電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鎂和氯氣,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分析】(1)根據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
(2)氫氧化鎂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
(3)根據蒸發結晶的操作原理分析。
氯化鎂在通電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鎂和氯氣。
根據分解反應的特點分析。
16.【答案】(1)1、4、6
(2)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做對照實驗,排除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干擾
(3)D;B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粗鹽提純;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圖甲中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鉀溶液均呈堿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故溶液變藍色的孔穴有1、4、6。(2)同時推壓針筒I和針筒II,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夠發生反應,使容器1中壓強明顯減小,故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容器1中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容器2的目的是做對照實驗,排除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干擾。
(3)①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操作順序是溶解、過濾、蒸發,故選:D。
②圖丙中C操作為蒸發,在蒸發過程中,當蒸發皿內出現較多固體時,應移去酒精燈停止加熱,用玻璃棒繼續攪拌,利用余熱將水分蒸干,故選:B。
【分析】(1)根據紫色石蕊試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結合物質的性質分析。
(2)根據同時推壓針筒I和針筒II,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會引起壓強變化,進行分析。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根據容器2的目的是做對比實驗,
(3)①根據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需要先溶解、再過濾、然后濾液蒸發操作,進行分析。
②根據蒸發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
17.【答案】(1)吸收空氣中的CO2;錐形瓶
(2)吸收CO2中的水蒸氣或干燥CO2
(3)或
(4)將B中產生的CO2全部排入D裝置
(5)×100%;偏大
【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根據濃硫酸或堿石灰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氫氧化鈉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后面的測定;B裝置盛放泡騰片的儀器是錐形瓶。(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氣或干燥CO2。
(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化學方程式為:。
(4)再次通入空氣是為了排出B、C裝置及連接導管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其被D裝置內堿石灰吸收,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5)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x,
解得x=;
若省略E裝置,則D裝置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所以m2偏大,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分析】(1)氫氧化鈉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干擾后面的測定。
(2)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能干燥CO2分析。
(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
(4)根據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反應,進行分析。
(5)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碳酸氫鈉與二氧化碳的關系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未知量是碳酸氫鈉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
18.【答案】(1)81.3
(2)解:設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x=14.6%
答: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
【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時,加入硝酸銀溶液質量為60g,所以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此時所得溶液質量=50g+60g-28.7g=81.3g。【分析】(1)根據圖像,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時,加入硝酸銀溶液質量為60g,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反應前總質量-反應后生成沉淀的質量。
(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生成氯化銀的質量,未知量是參加反應鹽酸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
1 / 1山東省煙臺市 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模擬測試化學試題
1.(2024九下·煙臺期中)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飛船太空艙里,常用鐵酸鎳作催化劑將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轉化為氧氣。屬于(  )
A.氧化物 B.酸 C.堿 D.鹽
【答案】D
【知識點】酸、堿、鹽的概念
【解析】【解答】 由Ni2+和構成,屬于鹽,故選D;
故答案為:D。
【分析】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物質屬于鹽。
2.(2024九下·煙臺期中)“火堿、燒堿、純堿、苛性鈉、小蘇打”所代表的物質(或主要成分)共有(  )
A.一種 B.二種 C.三種 D.四種
【答案】C
【知識點】物質的名稱與俗名
【解析】【解答】火堿、燒堿、苛性鈉都是氫氧化鈉的俗名,純堿是碳酸鈉的俗名,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名。
所以一共有3種物質,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火堿、燒堿、苛性鈉都是氫氧化鈉的俗名,純堿是碳酸鈉的俗名,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名分析。
3.(2024九下·煙臺期中)某同學用月季花自制酸堿指示劑,并用于檢驗白醋的酸堿性,部分操作如圖,其中錯誤的是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檢驗白醋
【答案】D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藥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研磨花瓣可用研缽進行研磨,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B、浸取色素應用玻璃棒攪拌,加快浸取速率,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C、取用白醋時瓶塞倒放桌面,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朝向手心,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D、膠頭滴管加液時,應垂直懸空于容器上方0.5cm處防止藥品受到污染,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研缽研磨固體,浸取色素應用玻璃棒攪拌加快浸取速率;傾倒液體時瓶塞倒放桌面且試劑瓶緊挨,標簽向手心防止藥品腐蝕標簽;滴管滴加液體時懸于容器上方防止藥品污染來解答。
4.(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表為四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不適宜種植在酸性土壤中的是(  )
選項 A B C D
植物 楊梅 菠蘿 甘薯 冬棗
pH 4.0--5.0 4.5--5.5 5.0--6.0 8.0--8.5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楊梅適宜種植在pH4.0--5.0的土壤中,pH<7,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B、菠蘿適宜種植在pH4.5--5.5的土壤中,pH<7,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C、甘薯適宜種植在pH5.0--6.0的土壤中,pH<7,顯酸性,不符合題意;
D、冬棗適宜種植在pH8.0--8.5的土壤中,pH>7,顯堿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溶液pH與酸堿性關系分析,溶液pH<7時,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強,溶液pH>7時,呈堿性,且越大堿性越強,溶液pH=7時,呈中性。
5.(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列有關酸、堿、鹽的認識正確的是
A.宏觀:復分解反應一定有氣體、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觀:鹽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
C.變化:等質量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實驗: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結果會偏小
【答案】D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堿、鹽的概念
【解析】【解答】A、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有水或有沉淀產生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鹽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如氯化銨、硝酸銨是鹽,其中不含金屬陽離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等質量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因為不知道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無法確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無法判斷與是否恰好反應,所得溶液的酸堿性無法確定,只有和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才呈中性,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水呈中性,用濕潤的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相當于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了水,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結果會偏小,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產生來解答;
B、根據鹽是陽離子和陰離子組成,銨根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形成的化合物屬于鹽來解答;
C、根據氫氧化鈉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來解答;
D、根據氫氧化鈉是堿pH值大于7,水的pH值等于7來解答。
6.(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是
A.NaOH、K2CO3、NaCl B.Na2CO3、CaCl2、KNO3
C.HCl、Na2SO4、NaHCO3 D.Ca(OH)2、KNO3、FeCl3
【答案】A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解析】【解答】A. NaOH、K2CO3、NaCl三種物質之間相互交換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故符合題意;
B. 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題意;
C. 鹽酸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題意;
D. 氫氧化鈣與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氯化鐵溶液是黃色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所謂離子共存實質上就是看離子間是否發生反應。若離子在溶液中發生反應,生成氣體,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鐵鹽溶液顯黃色,亞鐵鹽溶液顯淺綠色,銅鹽溶液顯藍色。
7.(2024九下·煙臺期中)晾曬海水獲得的粗鹽中含有可溶性雜質MgCl2、CaCl2等。現要除去粗鹽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過濾后再加c。則a、b、c分別是(  )
A.Na2CO3 稀鹽酸NaOH B.K2CO3NaOH稀鹽酸
C.NaOHNa2CO3稀鹽酸 D.KOH稀鹽酸Na2CO3
【答案】C
【知識點】粗鹽提純
【解析】【解答】先將鎂離子用氫氧根離子沉淀,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將鎂離子沉淀;再將鈣離子用碳酸根離子沉淀,除鈣離子加入過量的碳酸鈉溶液轉化為沉淀,完全反應后,再進行過濾,最后再加入鹽酸除去反應剩余的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粗鹽除雜時所加試劑均過量,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可用鹽酸除去分析。
8.(2024九下·煙臺期中)煤化工廢水中含有NaCl、、,這三種鹽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與相比,NaCl更適合通過飽和溶液降溫結晶得到
B.℃時,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80%
C.℃時,NaCl和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40℃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變為不飽和溶液
【答案】C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硝酸鈉、氯化鈉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故與硝酸鈉相比,氯化鈉更適合通過蒸發結晶得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a1℃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80g,在該溫度下硝酸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a2℃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則該溫度下氯化鈉和硫酸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40℃時Na2SO4 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時,升溫后硫酸鈉的溶解度減小,有溶質析出,還是飽和溶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硝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可以降溫結晶,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一定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叉點表示該溫度時的溶解度相等,它們的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不同溫度時的物質的溶解度以及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一定溶質是否是飽和溶液來解答。
9.(2024九下·煙臺期中)下列實驗方法或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序號 實驗或操作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
A 鑒別木炭粉和氧化銅 混合加熱觀察是否有紅色物質生成
B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操作依次為稱量、過濾、溶解和蒸發
C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硫酸銅 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并過濾
D 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 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解答】A.加熱條件下,木炭會將氧化銅還原為單質銅,因此混合加熱觀察是否有紅色物質生成不能區分兩者,故A錯誤;
B.稱量之后應先溶解,再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故B錯誤;
C.加入氫氧化鈉,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引入新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
D.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可增加水中氧氣的溶解量,進而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鑒別物質時,根據各物質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試劑,在鑒別過程中,各物質與所選試劑反應應出現不同的現象;除雜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10.(2024九下·煙臺期中)向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四個燒杯中,分別逐漸加入金屬鎂、Fe2O3固體、Cu(OH)2固體、Na2CO3溶液至過量。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解答】A. 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即,24份的鎂置換出2份的氫氣,溶液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但是溶液的質量不是從零開始增加,故不符合題意;
B.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中鐵元素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故符合題意;
C. 稀鹽酸顯酸性,故一開始pH<7,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待稀鹽酸完全反應后,pH=7,但是氫氧化銅難溶于水,pH不會大于7,故不符合題意;
D. 向稀鹽酸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一開始就有氣體生成,生成氣體的質量逐漸增大,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有氫氣生成,溶液的質量逐漸增加,但是溶液的質量不是從零開始增加,進行分析。
B、根據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中鐵元素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分析。
C、根據稀鹽酸顯酸性,一開始pH<7,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待稀鹽酸完全反應后,pH=7,但是氫氧化銅難溶于水,pH不會大于7,進行分析。
D、根據向稀鹽酸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一開始就有氣體生成,進行分析。
11.(2024九下·煙臺期中)現有A.稀有氣體B.石墨C.燒堿D.小蘇打四種物質,請用合適的字母代號填空:
(1)可用作某些氣體干燥劑的是   ;
(2)可用于制霓虹燈的是   
(3)可用于制發酵粉的是   ;
(4)可用于制鉛筆芯的是   。
【答案】(1)C
(2)A
(3)D
(4)B
【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常用鹽的用途;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故選C。(2)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用于制作制霓虹燈,故選A。
(3)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受熱時會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且能與酸性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小蘇打(碳酸氫鈉)可用作發酵粉,故選D。
(4)石墨質軟,能在紙上留下灰黑色痕跡,所以可用于制鉛筆芯,故選B。
【分析】(1)根據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固體氫氧化鈉易潮解,具有吸水性,進行分析。
(2)根據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分析。
(3)根據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碳酸氫鈉受熱時會分解產生二氧化碳,且能與酸性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4)根據石墨質軟分析。
12.(2024九下·煙臺期中)物質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請據表回答:
表一 物質的溶解度(20℃)
物質 NaOH Ca(OH)2 CaCO3 CaSO3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級
20℃時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等級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
(1)實驗中一般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來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氫氧化鈣   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2)實驗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但是根據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   。
(3)20℃時,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答案】微溶;;52.2%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實驗中一般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來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濃度低,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有限。
(2)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水,生成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20℃時,氫氧化鈉的溶解度為109g,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分析】(1)根據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濃度低,進行分析。
(2)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沉淀和水。
(3)一定溫度時,一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3.(2024九下·煙臺期中)某化學實驗小組將未經打磨的鋁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氣體壓強和反應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AB段壓強不變的原因   ,反應在   點停止(填字母)。
(2)CD段容器內壓強變小的原因   。
【答案】(1)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不產生氣體;C
(2)反應結束溫度降低
【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未經打磨的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將未經打磨的鋁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氧化鋁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AB段壓強不變的原因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不產生氣體;根據圖示可知,C點氣壓最高,反應在C點停止。(2)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是放熱反應,反應后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CD段容器內壓強變小的原因是反應結束溫度降低。
【分析】(1)根據未經打磨的鋁片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AB段氧化鋁與稀硫酸反應不產生氣體;根據圖示可知,C點氣壓最高,反應在C點停止,進行分析。
(2)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是放熱反應,反應后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進行分析。
14.(2024九下·煙臺期中)典籍里的化學
《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很多化學知識與方法。
(1)顏料制取:“水銀入石亭脂(天然硫),同研……得銀朱(HgS)。” 銀朱是古代作畫的紅色顏料。請寫出制取銀朱的化學方程式   。
(2)池鹽制取(圖1):將鹽池內清水(含有等)引入旁邊耕成畦壟的地里。“待夏秋之交,南風(熱風)大起,則一宵(一夜)結成,曰顆鹽(粗鹽)。”若鹽析出時刮東北風(冷風),則味苦(含硫酸鎂)色惡,不堪食用。
請根據溶解度曲線(圖2),解釋刮東北風(冷風)時析出鹽且味苦的原因   。
(3)生石灰的制取和應用(圖3):“每煤餅一層,壘石(石灰石)一層,鋪薪其底,灼火燔(灼燒)之,火力到后,燒酥石性。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
①“灼火燔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②“解散”是因為生石灰遇水由塊狀變成粉末。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學式)。粉末“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可用于船只、墻壁的填縫防水。請寫出“粉末成質”的化學方程式   ;根據“入水永劫不壞”,推測“成質”后的產物具有的性質是   (寫一條即可)。
【答案】(1)
(2)氯化鈉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刮南風(熱風)時水蒸發快,氯化鈉蒸發結晶析出;硫酸鎂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刮東北風(冷風)溫度迅速降低,硫酸鎂降溫結晶析出
(3);分解反應;Ca(OH)2;;難溶于水(合理即可)
【知識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常用鹽的用途;反應類型的判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
【解析】【解答】(1)由題意可知,硫和汞反應生成HgS,化學方程式為Hg+S=HgS。
(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刮南風(熱風)時,溫度較高,水蒸發得快,硫酸鎂的溶解度可能大于氯化鈉的溶解度,氯化鈉蒸發結晶析出。硫酸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大,刮東北風溫度迅速降低,硫酸鎂的溶解度可能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硫酸鎂降溫結晶析出。(3)①“灼火燔之”就是高溫煅燒石灰石,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CaO+CO2↑,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新物質,屬于分解反應。
②“解散”是因為生石灰遇水由塊狀變成粉末。這是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粉末“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可用于船只、墻壁的填縫防水。“粉末成質”即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根據“入水永劫不壞”,推測“成質”后的產物具有的性質是難溶于水、不易與其他物質反應等。
【分析】(1)由題意可知,硫和汞反應生成HgS。
(2)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硫酸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大,進行分析。
(3)①“灼火燔之”就是高溫煅燒石灰石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根據分解反應的特點分析。
②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
15.(2024九下·煙臺期中)金屬鎂被譽為“國防金屬”,目前世界上60%的鎂是從海水中提取的。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海水提鎂的主要流程如下:
(1)過濾后,濾液仍渾濁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點即可)。
(2)試劑a是   ,寫出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   。
(3)操作A的名稱:   ,反應2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答案】(1)濾紙破損(或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承接濾液的燒杯不潔凈)
(2)鹽酸;
(3)蒸發結晶;分解反應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蒸發與蒸餾操作;酸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海洋中的資源
【解析】【解答】(1)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是濾紙破損(會使得液體中的不溶物進入下面的燒杯,從而使得濾液渾濁)、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該操作會使濾液仍然渾濁)或盛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
(2)氫氧化鎂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故試劑a為稀鹽酸;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氯化鎂溶液經過操作A轉化為無水氯化鎂,故操作A的名稱是蒸發結晶。
反應2為氯化鎂在通電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鎂和氯氣,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分析】(1)根據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
(2)氫氧化鎂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
(3)根據蒸發結晶的操作原理分析。
氯化鎂在通電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鎂和氯氣。
根據分解反應的特點分析。
16.(2024九下·煙臺期中)根據實驗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在白色點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別滴加2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為藍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號)。
(2)為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夠發生反應,某同學按如圖乙所示組裝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同時推壓針筒I和針筒II,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   ,容器1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容器2的目的是   。
(3)圖丙所示為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
①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填字母)。
A.溶解、蒸發、過濾
B.過濾、蒸發
C.溶解、過濾、冷卻
D.溶解、過濾、蒸發
②圖丙中C步驟過程中,當蒸發皿內出現較多固體時,應   (填字母)。
A.移去酒精燈,停止攪拌
B.移去酒精燈,用玻璃棒繼續攪拌
C.繼續加熱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燈
【答案】(1)1、4、6
(2)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做對照實驗,排除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干擾
(3)D;B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粗鹽提純;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圖甲中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鉀溶液均呈堿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故溶液變藍色的孔穴有1、4、6。(2)同時推壓針筒I和針筒II,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能夠發生反應,使容器1中壓強明顯減小,故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容器1中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容器2的目的是做對照實驗,排除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干擾。
(3)①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操作順序是溶解、過濾、蒸發,故選:D。
②圖丙中C操作為蒸發,在蒸發過程中,當蒸發皿內出現較多固體時,應移去酒精燈停止加熱,用玻璃棒繼續攪拌,利用余熱將水分蒸干,故選:B。
【分析】(1)根據紫色石蕊試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結合物質的性質分析。
(2)根據同時推壓針筒I和針筒II,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會引起壓強變化,進行分析。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根據容器2的目的是做對比實驗,
(3)①根據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需要先溶解、再過濾、然后濾液蒸發操作,進行分析。
②根據蒸發操作的注意事項分析。
17.(2024九下·煙臺期中)泡騰片含有NaHCO3和檸檬酸等物質,放入水中時,NaHCO3完全反應產生CO2。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測定某品牌泡騰片中NaHCO3的含量,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按圖示連接裝置并加入藥品,取用的泡騰片質量為4 g。打開止水夾a通入適量空氣后,稱量D裝置,其質量為m1g。關閉止水夾a,用注射器向B裝置中注入適量水。待裝置B中無氣泡產生后,打開止水夾a,再次通入適量空氣,第二次稱量D裝置,其質量為m2 g。
回答下列問題:
(1)A裝置中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   ,B裝置盛裝泡騰片的儀器名稱是   。
(2)C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
(3)堿石灰主要含CaO和NaOH,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CO2質量增加,寫出所涉及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
(4)步驟中再次通入空氣的目的是   。
(5)實驗測定泡騰片中所含NaHCO3的質量分數為   (用含m1、m2的代數式表示)。若省略E裝置,則測得NaHCO3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1)吸收空氣中的CO2;錐形瓶
(2)吸收CO2中的水蒸氣或干燥CO2
(3)或
(4)將B中產生的CO2全部排入D裝置
(5)×100%;偏大
【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根據濃硫酸或堿石灰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氫氧化鈉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后面的測定;B裝置盛放泡騰片的儀器是錐形瓶。(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氣或干燥CO2。
(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化學方程式為:。
(4)再次通入空氣是為了排出B、C裝置及連接導管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其被D裝置內堿石灰吸收,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5)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x,
解得x=;
若省略E裝置,則D裝置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所以m2偏大,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分析】(1)氫氧化鈉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干擾后面的測定。
(2)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能干燥CO2分析。
(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
(4)根據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反應,進行分析。
(5)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碳酸氫鈉與二氧化碳的關系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未知量是碳酸氫鈉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
18.(2024九下·煙臺期中)實驗室有一瓶標簽被腐蝕的鹽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測定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取50g此鹽酸于燒杯中,然后加入硝酸銀溶液。加入硝酸銀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試計算:
(1)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
(2)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案】(1)81.3
(2)解:設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x=14.6%
答: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
【知識點】鹽的化學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解答】(1)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時,加入硝酸銀溶液質量為60g,所以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此時所得溶液質量=50g+60g-28.7g=81.3g。【分析】(1)根據圖像,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時,加入硝酸銀溶液質量為60g,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反應前總質量-反應后生成沉淀的質量。
(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生成氯化銀的質量,未知量是參加反應鹽酸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金湖县| 淮滨县| 多伦县| 凤凰县| 商河县| 广东省| 潼南县| 高陵县| 洛隆县| 宜阳县| 宜黄县| 富宁县| 贞丰县| 尉氏县| 馆陶县| 玛纳斯县| 神木县| 班戈县| 通辽市| 米林县| 三河市| 虞城县| 巧家县| 太谷县| 永新县| 莱阳市| 泸定县| 乌鲁木齐县| 二手房| 曲阳县| 吉林市| 伊金霍洛旗| 仙居县| 英山县| 麻阳| 东宁县| 岳阳县| 前郭尔| 崇阳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