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金華市區六校聯考2025年九年級第三次模擬考 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金華市區六校聯考2025年九年級第三次模擬考 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金華市區六校聯考2025年九年級第三次模擬考 科學試題
1.(2025·金華模擬)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
A.注意行人 B.C60分子結構
C.歐姆定律公式 D.壤土類土壤的組成
2.(2025·金華模擬)六角恐龍魚具有圓形、鈍的鼻子,頭部寬闊,眼睛相對較小,幼體依靠鰓呼吸,成年后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陸地上短暫停留,繁殖期間有抱對行為,喜歡生活在濕潤的環境中,則六角恐龍魚屬于(  )
A.魚類 B.兩棲類 C.爬行類 D.哺乳類
3.(2025·金華模擬)炎熱的夏天,人們喜歡吃冰棍消暑降溫。其中的科學原理是(  )
A.液化放熱 B.熔化吸熱 C.汽化吸熱 D.凝固放熱
4.(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小科旅游時拍攝的大橋美景,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河面上橋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河面上橋的倒影和橋是等大的
C.橋在水中的倒影是虛像
D.拍攝時手機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實像
5.(2025·金華模擬)茶葉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抗癌等功效,其化學式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單寧酸是一種有機物
B.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一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成
D.單寧酸中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6.(2025·金華模擬)2025年2月哈爾濱成功地舉辦了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主火炬塔“雪韻丁香”成為見證哈爾濱“雙亞冬之城”榮耀新地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主火炬使用天然氣作燃料,天然氣屬于純凈物
B.主火炬塔底部使用LED電光源,降低了能源消耗
C.主火炬中心結構選用耐寒鋼材,鋼屬于金屬材料
D.將此鋼材卷成桶狀而不出現裂痕,其韌性好
7.(2025·金華模擬)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號飛船發射,三大空間站科學實驗項目將隨之一起進入中國空間站,其中包括渦蟲、斑馬魚、鏈霉菌等實驗樣品。以下屬于渦蟲、斑馬魚、鏈霉菌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屬于無脊椎動物 B.都能生長和繁殖
C.都能產生抗生素 D.都有神經系統
8.(2025·金華模擬)如圖甲是被子植物葉片上進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圖,圖乙表示人工制作有機物的裝置,圖中箭頭表示物質運輸的方向,字母A、B、C、D表示結構,代碼Ⅰ、 Ⅱ、Ⅲ、Ⅳ、 a、b表示物質,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A表示的是篩管,B表示的是導管
B.a和Ⅳ表示同一種物質
C.圖甲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C
D.圖乙中用來模擬葉片上從空氣中獲取光合作用所需氣體原料的結構是開關
9.(2025·金華模擬)聚脲是一種新型的涂料,其致密無縫的涂層結構能有效隔絕氧氣、水等,具有很強的防銹蝕能力。以下防銹蝕措施與其原理不一致的是 (  )
A.鐵與鉻、鎳制成合金不銹鋼 B.在鋼鐵表面噴涂油漆
C.菜刀洗凈后擦干并刷油保存 D.金屬表面鍍防護層
10.(2025·金華模擬)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自2024年5月1日首次海試起,到2025年5月已進行了第八次海試。如圖所示,福建艦滿載排水量為8萬余噸,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系統,利用強磁場對通電軌道產生的力使艦載機加速起飛。福建艦服役后大大提升了我國海軍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磁彈射系統與電動機的工作原理相同
B.福建艦在海上航行時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福建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后,艦體相對于液面會下沉一些
D.艦載機從福建艦上起飛后,福建艦所受浮力變小,艦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大
11.(2025·金華模擬)如圖為某小區電梯的電路圖。L為樓層顯示屏,M為電梯運行電機, 為電梯內控制開關, 為電梯外呼梯開關。要求S1或S2任意一個閉合時,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兩個開關都未閉合時,樓層顯示屏L和電梯運行電機M都不能工作。下列電路圖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2.(2025·金華模擬)在一間暗室里,小科用手電筒的光線模擬太陽光照,按如圖所示方向轉動地球儀,演示地球運動,該實驗演示的現象有(  )
①晝夜更替 ②四季變化
③晝夜長短變化 ④兩地之間的時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25·金華模擬)狂犬病毒侵入人體后,會沿神經纖維向中樞神經系統移動,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病毒:將狂犬病毒關鍵抗原基因插入無害載體,制成疫苗注入人體,激發免疫反應,若被病犬咬傷,需立即注射疫苗阻斷病毒神經傳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注射的疫苗是抗體
B.疫苗阻斷的神經是傳出神經
C.激發的免疫反應屬于特異性免疫
D.在上述過程中由于基因突變產生了新的性狀
14.(2025·金華模擬)為了解我市不同環境中的空氣質量,化學小組同學利用數字化儀器測定了可吸入顆粒TSP(總懸浮顆粒物)、NO2、SO2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對該地空氣質量影響最大的是 TSP
B.該地冬季里空氣的質量最差
C.SO2和NO2易形成酸雨, 酸雨的pH=5.6
D.實驗室可用堿液吸收處理SO2
15.(2025·金華模擬)下列有關說法符合科學事實的是 (  )
A.圖甲:馬德堡半球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B.圖乙:牛頓做小球從斜面滾下的實驗直接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C.圖丙:阿基米德定律揭示了浮力大小隨物體體積的增大而增大
D.圖丁: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16.(2025·金華模擬)天問二號任務計劃2025年5月29日實施發射,將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高氯酸銨、鋁粉等是固體運載火箭的主要推進劑。發射時高氯酸銨發生的化學反應是:
(1)X的化學式是   。
(2)NH4ClO4 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
(3)鋁粉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17.(2025·金華模擬)吃粽子、劃龍舟是我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2025年5月31日在杭州西溪舉行的國際龍舟賽,吸引了中外10支隊伍參賽,如圖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部分系統相互協調配合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為順利完成比賽,運動員食用了營養豐富的早餐,早餐中的營養物質主要在   (填序號)中被消化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再運送至全身各處。
(2)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呼吸深度和頻率逐漸增大。當運動員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    (填“收縮”或“舒張”)狀態。
(3)運動過程中產生尿素等廢物隨血液進入   (填器官名稱)形成尿液,最終排出體外。
18.(2025·金華模擬)氯化鈉是重要的調味品。
(1)古人智慧:我國四川省自貢市勞動人民在公元1873年便開始嘗試取井水煮鹵,獲得的氯化鈉中仍然含有氯化鎂等雜質,古人采用“淋鹽瀝水”(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粗鹽)的方法來除去氯化鎂,是因為   。
(2)現代方法:智慧小組的同學想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得到氯化鈉晶體。他們查閱資料知道,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等可得到粗鹽。粗鹽中含有多種可溶性雜質(如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鈉等)和不溶性雜質(泥沙等)。為了除去可溶性雜質,小華同學設計實驗如下圖:
請回答:
①操作2實驗名稱是   。
②過量的X試劑中的X是   (填名稱)。
19.(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快遞分揀機器人,可以實現掃碼、稱重和分揀功能。在物流行業有廣泛的應用。
(1)分揀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以機器人為參照物,包裹是   的。
(2)分揀機器人在行駛中遇到障礙物時,其上方的包裹會向前掉落,這是由于包裹具有   。
(3)若分揀機器人直線行駛50米將包裹送達裝運區,在此過程中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為100牛,則該機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    J。
20.(2025·金華模擬)光學顯微鏡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合適的操作與觀察方案有利于實驗的成功。
(1)觀察菠菜葉下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對粗準焦螺旋進行如圖甲所示方向轉動,目的是()。
A.升高鏡筒 B.降低鏡筒 C.調亮視野 D.調暗視野
(2)當視野中出現如圖乙所示的細胞結構,可以清晰觀察到氣孔由兩個   細胞圍成。
21.(2025·金華模擬)2025年5月5日18時10分在臺灣海峽(北緯23.36度,東經118.50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9km。
(1)臺灣海峽位于   地震帶。
(2)臺灣海峽底部地形復雜,有海底階地,峽谷,淺灘和海溝等多種地貌,根據圖2判斷海溝是板塊   (填“張裂”或“碰撞”)形成的。
(3)關于地震說法正確的是()。
A.發生地震時,不能乘電梯逃離
B.所有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C.地震引發海嘯時,在海邊的人們應迅速離開海岸線
22.(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魚缸中電動增氧泵的原理圖。將增氧泵浸沒在水中,打開電動機后電動機驅動葉輪轉動,缸底的水從進水口被吸入后,經葉輪加速,水流快速流過噴水管。空氣通過進氣管進入水中,最終攜帶氧氣的水流從噴水管流出。
(1)電動機工作時帶動葉輪轉動,使水高速噴出,將電能轉化為水的   。
(2)在葉輪推動下,噴水管中的水高速流過,此時進氣管下部的氣壓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下列是小金總結的缸底的水被吸入泵內的原因,請對其過程排序   。
①外界大氣壓把水壓入進水口
②外界大氣壓強大于泵殼內壓強
③葉輪轉動把泵殼內的水甩出,在泵殼內形成了低壓區
23.(2025·金華模擬)小科買蘋果汁時發現,有些店榨蘋果汁時總要先煮一下蘋果,為什么呢 小科查閱資料得知,蘋果切塊、切碎后在50℃~60℃的水中微熱5分鐘,蘋果細胞會釋放果膠酶,果膠酶可破除果肉細胞的細胞壁,從而釋放更多果汁。小科想了解,果膠酶對其他蔬果是否也起同樣的作用。
提出問題:果膠酶是否對其他蔬果起同樣的作用呢
準備實驗:
實驗器材:微熱處理后的蘋果泥,微熱處理后的胡蘿卜泥,果膠酶溶液,恒溫水浴鍋,微量可調移液器,吸頭及吸頭盒,蒸餾水,濾紙,燒杯,記號筆。
實驗步驟:
1.取3張圓形濾紙,分別編號A、B、C,分別平鋪在3個燒杯底部,然后按照以下組合向濾紙中心添加等量的混合物
2.將3個燒杯置于37℃的恒溫水浴鍋中,保溫20分鐘
3.取出濾紙,觀察并測量濾紙被汁液浸潤的直徑
實驗數據:
序號 處理內容 浸潤直徑/mm 實驗現象描述
A 微熱處理后的蘋果泥+2滴果膠酶溶液 45.6 濾紙完全浸潤,汁液擴散均勻
B 微熱處理后的胡蘿卜泥+2滴果膠酶溶液 12.3 僅中心輕微潤濕,無擴散
C 微熱處理后的胡蘿卜泥+ ▲ 11.8 與B組相似,幾乎無液體滲出
(1)用移液器取用不同試劑時需要更換吸頭,目的是   。
(2)將C組的添加物補充完整:   。
(3)請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實驗現象,說明酶具有專一性的依據是   。
(4)為使結論更可靠,應再進行的操作是   。
24.(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在空中釋放時能旋轉下落的紙蜻蜓。小明和小紅為探究影響紙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長度不相同的紙蜻蜓,并改變回形針的數量,從2.5米高的平臺靜止釋放,并記錄落地的時間,實驗結果如表。
組別 翅身長度(厘米) 翅尾長度(厘米) 翅身負重 下落時間(秒)
1 4 4 無 t1
2 4 5 無 t2
3 5 4 無 t3
4 4 5 一枚回形針 1.7
5 4 5 兩枚回形針 1.2
(1)為保證紙蜻蜓的下落軌跡呈直線型,選擇在   的環境中進行實驗。(選填“有風”或“無風”)
(2)比較4、5組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實驗結果發現“竹蜻蜓”的下落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長度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響大于翅身長度,則“t1、t2、t3”三者應滿足的關系為(  )。
A. B. C. D.
(4)為了減少在測量紙蜻蜓下落時間時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
25.(2025·金華模擬)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是地球上一種重要的生命資源,制取氧氣的方式多樣。
Ⅰ.工業液冷法:在低溫條件下將空氣壓縮成液態,升溫后,氮氣先逸出,剩余物質主要為液態氧。空氣中兩種主要成分的沸點如表。
成分 A B
沸點 -196℃
(1) 根據上述信息判斷,   (填“A”或“B”)是氧氣。
(2)Ⅱ.實驗室制取氧氣:
請寫出用發生裝置B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用C裝置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收集滿的方法是   。
(4)Ⅲ.“制氧機”制取氧氣:
某款家用制氧機利用兩種化學藥劑[過碳酸鈉( 和二氧化錳]同時加入水中制取氧氣,裝置如圖所示。
如圖中“加濕過濾倉”的原理與下列   (填字母)裝置類似。
26.(2025·金華模擬)彈性導電繩已逐步成為智能控制系統中傳感器的敏感元件。小科欲探究某款彈性導電繩的阻值變化量與其伸長長度的關系(橫截面積的變化忽略不計),進行如下實驗:
(1)斷開開關S,連接如圖甲所示電路圖,其中電壓表選擇的量程為0~3V,電流表選擇的量程正確,彈性導電繩處于原長狀態。在閉合開關進行實驗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   端。
(2)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阻值,使電流表讀數為1mA,此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導電繩的電阻 Rx=   。
(3)多次改變彈性導電繩的拉伸后長度L,重復以上操作,得到了多組數據,描繪 圖線如圖丙所示, 由此得出結論:   。
(4)該彈性導電繩的原長為    cm。
27.(2025·金華模擬)活性炭被廣泛用于污水處理和空氣凈化等方面。我校化學小組對影響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因素進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制備果殼活性炭的流程如下:
實驗1:探究活性炭的種類對吸附能力的影響
(1)實驗如圖2,三個錐形瓶中放入NO2的目的是   。
(2)實驗數據如圖3所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實驗2:探究活性炭的純度、用量對吸附能力的影響
利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記錄錐形瓶內紅色褪去時間如下表:
實驗編號 活性炭的純度 活性炭用量/g 消失時間/s
① 80% 1.0 60
② a 9.0 45
③ 60% b 55
(3)若得到實驗結論:其它條件相同,活性炭的純度越低、用量越多對于NO2的吸附效果越好,則表中a、b的取值是    (寫出一種可能情況即可)。
(4)你認為影響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因素還可能有   。(寫出一種)
28.(2025·金華模擬)青山湖水上森林近期因獨特的“抹茶湖”景觀成為杭州熱門打卡地,每年4月至10月,湖面被綠色浮萍完全覆蓋,遠望如巨型抹茶蛋糕,陽光穿透林間時更顯層次感,近百畝池杉與落羽杉浸泡水中,形成樹在水中生長的獨特生態,木棧道穿行其間,還可以近距離觀察黑天鵝、大白鵝、綠頭鴨等生物。
(1)水面上綠色的植物是浮萍,根據以上知識卡信息推知浮萍是用   進行繁殖的(填“種子”或“孢子”)。
(2)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的食物鏈   。
(3)池杉與落羽杉作為典型的濕地樹種,長期浸泡在水中,其根部呼吸依賴于“呼吸根+通氣組織+代謝調節”等獨特的結構,解決了水環境中的缺氧難題,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   。
29.(2025·金華模擬)某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利用五一假期進行了水質污染調查,調查時發現一些池塘底部經常冒出一些氣泡。為了弄清這種氣體的成分,他們決定開展一次科學探究活動。
(1)他們用隨身攜帶的飲料瓶按照如圖1中甲設計的方法收集了一瓶氣體,用這種方法收集的氣體具有   的物理性質。
(2)為了方便取用瓶中的氣體,他們在飲料瓶(如圖1乙)上接一個注水裝置。在如圖1 丙所示的A,B,C三個注水裝置中最好選用   裝置。
(3)查閱資料可知,這種無色氣體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將收集到的氣體依次通過如圖2所示裝置,觀察到:①A裝置內未見有渾濁出現;②D裝置內無水硫酸銅變藍;最終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氣體(假設每步反應都是完全的)。
實驗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
  D裝置總質量 E、F裝置總質量
反應前 156.6g 356.8g
反應后 158.4g 359.0g
通過計算,分析無色氣體成分是   。
30.(2025·金華模擬)我國的核電事業發展迅速,已經建成幾座核電站,其中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發電量約70%的電力供應香港,30%的電力供應廣東電網。在保證輸送功率不變的情況下,遠距離送電采取高壓送電的方式來實施,該核電站用10千伏的高壓進行輸電。下圖是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圖和遠距離輸電流程示意圖。
(1)核電站是利用   的原理釋放能量。
(2)關于遠距離輸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提高輸電電壓會增大輸電電流,從而增大輸電損失;
B.提高輸電電壓可以減小輸電線電阻,從而減小輸電損失;
C.在輸送電壓一定時,輸送的電功率越大,輸電過程中的電能損失越小;
D.若能研制出常溫下的超導體,用它制作遠距離輸電導線,將不需要高壓輸電方式。
(3)該核電站的發電輸出電功率為2×107W,則一天24小時共輸出多少度電
31.(2025·金華模擬)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掃光”,姜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姜的作用】
(1)冬天寒冷的時候,可以煮一碗姜湯暖暖身子,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等物質是產生辛辣味的主要原因。人喝了姜湯后感覺到辛辣,這種感覺是在   形成的。
【生姜的種植】
(2)為了加速生姜的繁殖,在農業上往往使用生姜的塊莖進行無性繁殖。但為了選育新品種,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采用了轉基因技術,對其受精卵的   (填細胞結構)進行改變,通過種子進行育苗并進行監測。
(3)圖表展示了轉基因生姜種子在培育過程中,有機物重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請解釋T2之后曲線增加的原因:   。
(4)生姜的種植需要適宜的環境和科學的管理。某農戶在自家農田里種植生姜,為了讓生姜生長得更好,需要合理施肥。若給這塊農田施加26.4kg的(NH4)2SO4,能給這塊農田補充多少千克氮元素
32.(2025·金華模擬)通過微信曬每天行走的步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觀察分析人走路的情形,可以將人的腳視為一根杠桿,如圖所示。行走時兩只小腿交替工作,人的腳掌前端O是支點,人體受到的重力是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力F是動力。已知某人的質量為80kg。
(1)若重力作用點A剛好是OB連線的中點,請計算小腿肌肉產生的拉力F的大小。
(2)人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重心升高約4cm,某人在30分鐘的快走運動中共走了7000步,請計算此過程中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為多大 (計算結果保留整數)
(3)通過查閱資料:人以不同方式徒步運動半小時,消耗人體內的能量如表所示。你會選擇哪種健身方式 請說出理由。   
運動方式 散步 快走 慢跑 快跑
消耗能量E/J 315 1165.5 1260 176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
【解答】A、注意行人標志屬于符號,故A符合題意;
BCD、C60分子結構、計算公式、壤土類土壤的組成圖示均屬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答案】B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兩棲類動物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解答】由“幼體依靠鰓呼吸,成年后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陸地上短暫停留”可知其為兩棲類動物。
故答案為:B。
3.【答案】B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的過程,熔化吸熱。
【解答】冰棍熔化吸收熱量,人感覺到涼爽。
故答案為:B。
4.【答案】D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解答】ABC、河面上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等大,成的是正立的虛像,原理是
光的反射,故AB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照相機是凸透鏡,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答案】D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只含有一種分子,分子由原子構成。
【解答】A、由單寧酸的化學式可知,單寧酸是一種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可知,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可知,一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
不符合題意;
D、單寧酸由分子構成,其中不含有其它種類的分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答案】A
【知識點】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新型金屬材料;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
【解答】A、天然氣中含有其它物質,屬于混合物,故A符合題意;
B、LED電光源,光電轉化率高,降低了能源消耗,故B不符合題意;
C、鋼的主要成分是鐵,屬于金屬材料,故C不符合題意;
D、將此鋼材卷成桶狀而不出現裂痕,其韌性好,不易斷,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答案】B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結構與層次;常見的脊椎動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有無脊椎骨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解答】A、斑馬魚屬于魚類,屬于脊椎動物,鏈霉菌屬于真菌,不屬于動物,故A錯誤;
B、渦蟲、斑馬魚、鏈霉菌都屬于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故B正確;
C、一般細菌、真菌、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動物不能產生抗生素,故C錯誤;
D、霉菌沒有系統,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答案】C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解答】A、由圖可知,A中物質自下而上運輸,可知A是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同理,B是篩管,自下而上運輸有機物,故A錯誤;
B、由圖可知,Ⅳ表示的是氧氣,a表示的是水,故B錯誤;
C、由圖可知,C是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故C正確;
D、圖乙中用來模擬葉片上從空氣中獲取光合作用所需氣體原料的結構是氣泵,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A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鐵同時接觸水和空氣中的氧氣會生銹。
【解答】A通過改變金屬的結構來達到防銹蝕的目的,而BCD均是通過隔絕空氣和水分的方式來達到防銹蝕的目的。
故答案為:A。
10.【答案】A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沉浮條件: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時,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時,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A、由“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系統,利用強磁場對通電軌道產生的力使艦載機加速起飛”可知,電磁彈射系統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故A正確;
B、福建艦在海上航行時,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錯誤;
C、福建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后,仍漂浮,浮力不變,液體密度增大,由可知,排開液體
的體積將變小,可知艦體相對于液面會上浮一些,故C錯誤;
D、艦載機從福建艦上起飛后,福建艦所受浮力變小,由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將變小,
可知艦體相對于液面會上浮一些,由可知,艦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1.【答案】D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S1或S2任意一個閉合時,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說明兩個開關并聯,顯示屏和電梯電動機接在干路上。
【解答】A、只閉合S1,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再閉合S2,顯示屏被短路,故A錯誤;
B、只閉合S1,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再閉合S2,電動機被短路,故B錯誤;
C、未閉合開關前,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閉合S1和S2,電源短路,故C錯誤;
D、任意閉合S1或S2,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2.【答案】C
【知識點】地球自轉
【解析】【分析】地球自轉引起了晝夜交替現象,公轉引起了晝夜長短變化,地球不發光、不透明導致出現晝夜現象。
【解答】模擬的是地球的自轉。
①晝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故①正確;
②四季變化,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故②錯誤;
③晝夜長短變化,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故③錯誤;
④兩地之間的時差,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C。
13.【答案】C
【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抗體由B淋巴細胞產生,屬于特異性免疫。
【解答】A、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能激起人體的免疫反應,故A錯誤;
B、疫苗阻斷的是傳入神經,從而阻斷病毒神經的傳導,故B錯誤;
C、激發的反應只針對狂犬病病毒,屬于特異性免疫,故C正確;
D、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病毒不屬于基因突變,屬于基因重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4.【答案】C
【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吸收二氧化硫可用氫氧化鈉溶液,方程式為:。
【解答】A、由圖可知,TSP含量最高,對該地空氣的影響最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各類污染物在冬季的含量最高,可知該地冬季空氣的質量最差,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屬于酸雨,SO2和NO2易形成酸雨,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堿溶液能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可知實驗室可用堿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5.【答案】D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大氣壓強的存在;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導得出的,不能用實驗驗證。
【解答】A、馬德堡半球實驗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且大氣壓很大,故A錯誤;
B、牛頓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導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故B錯誤;
C、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液體密度一定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故C錯誤;
D、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6.【答案】(1)Cl2
(2)+7
(3)4AI+3O22Al2O3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
(2)根據化合物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
(3)鋁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也是化合反應。
【解答】(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學式為:Cl2。
(2)一個銨根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氯元素的化合物為,解得x=+7。
(3)鋁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鋁,方程式為:4AI+3O22Al2O3。
17.【答案】(1)①
(2)收縮
(3)腎臟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泌尿系統;腎單位模型
【解析】【分析】(1)②是大腸,基本沒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2)吸氣時,肺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3)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
【解答】(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即圖中的①。
(2)運動員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胸腔體積變大,肺擴張,肺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體進入肺。
(3)腎臟是產生尿液的器官。
18.【答案】(1)飽和氯化鈉溶液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但能溶解氯化鎂
(2)蒸發結晶;稀鹽酸
【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酸的化學性質;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
【解析】【分析】(1)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指的是不再溶解該物質,而其他未達飽和的物質仍能繼續溶解。
(2)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時,常采用蒸發結晶,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時,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方式獲得晶體。
【解答】(1)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鈉,但能溶解氯化鎂,聰哥將氯化鈉和氯化鎂分離。
(2)由圖可知,經操作2,液體轉化為晶體,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可知操作2為蒸發結晶。
由流程圖可知,添加了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可添加稀鹽酸將兩者轉化為氯化鈉,可知X為稀鹽酸。
19.【答案】(1)靜止
(2)慣性
(3)5000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那么它是運動的;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變,那么它是靜止的。
(2)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3)根據W=fs計算克服摩擦做的功。
【解答】(1)分揀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以機器人為參照物,包裹相對機器人的位置不變,因此是靜止的;
(2)分揀機器人在行駛中遇到障礙物時,其上方的包裹會向前掉落,這是由于包裹具有慣性;
(3)該機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W=fs=100N×50m=5000J。
20.【答案】(1)B
(2)保衛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調節視野亮度的是反光鏡和光圈。
(2)氣孔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出植物的通道,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解答】(1)圖甲中粗準焦螺旋向外轉,鏡筒將下降。
故答案為:B。
(2)氣孔是兩個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
21.【答案】(1)環太平洋
(2)碰撞
(3)A;C
【知識點】地震的預報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解析】【分析】(1)地震帶:環太平洋的陸地及周圍海域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2)根據圖像分析可知,板塊的碰撞形成了海溝。
(3)發生地震時,在樓層較低時,應立即向空曠的地區跑,在樓層較高時,應躲在狹小的空間,以防物體掉落被砸傷。
【解答】(1)由圖1可知,臺灣位于環太平洋的陸地及周圍海域地震帶。
(2)由圖可知,海溝是由板塊碰撞形成的。
(3)A、發生地震時,不能乘電梯逃離,以防電梯出故障導致危險的發生,故A正確;
B、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很多地震感知不到,說明并不是所有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故B錯誤;
C、地震引發海嘯時,在海邊的人們應迅速離開海岸線,以免發生危險,故C正確。
故答案為:AC。
22.【答案】(1)機械能(動能)
(2)變小
(3)③②①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1)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稱為重力勢能,機械能包括勢能和動能。
(2)根據流體流速大、壓強小進行分析判斷。
(3)氣壓會將物體從壓強大的一側壓向壓強小的一側。
【解答】(1)水高速噴出,獲得了機械能,可知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流體流速大、壓強小,可知在葉輪推動下,噴水管中的水高速流過,此時進氣管下部的氣壓變小。
(3)順序:葉輪轉動把泵殼內的水甩出,在泵殼內形成了低壓區,導致外界大氣壓強大于泵殼內壓強,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進水口。
故答案為:③②①。
23.【答案】(1)避免試劑間出現交叉污染
(2)2滴蒸餾水
(3)比較A組和B組浸潤直徑差異較大
(4)換不同種類的蔬果進行重復實驗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為控制變量,避免交叉感染影響實驗,用移液器取用不同試劑時需要更換吸頭。
(2)控制變量法的實驗中,對照組一般不作特殊處理,注意蒸餾水的量要與酶溶液相同。
(3)根據AB組浸潤直徑存在較大差異可知,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
(4)使用更多中=種類的水果進行重復實驗,可以使實驗結果更具有普遍性。
【解答】(1)更換吸頭,可以避免試劑之間出現交叉污染。
(2)C是對照組,可知滴加的是2滴蒸餾水。
(3)實驗組A和B浸潤直徑差異較大,可知果膠酶只對蘋果泥具有催化作用,可知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
(4)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應更換水果種類進行重復實驗。
24.【答案】(1)無風
(2)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相同時,紙蜻蜓越重,下落越快。
(3)C
(4)多次實驗,求下落時間的平均值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速度與物體運動
【解析】【分析】(1)為防止風對實驗造成干擾,應選擇無風的條件進行實驗。
(2)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解答,注意前提條件。
(3)根據”竹蜻蜓的下落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長度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響大于翅身長度“判斷時間長度,下落速度越快,時間越短。
(4)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解答】(1)風會對紙蜻蜓的運動狀態造成影響,所以應在無風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2)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4和5的變量是紙蜻蜓的重力,結論為: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相同時,紙蜻蜓越重,下落越快。
(3)由表中數據可知,翅尾長度最長的是組別2,可知其下落速度最快,即最小。組別1和3中,3的翅身更長,可知3下落的更快,則。
故答案為:C。
(4)為了減小誤差,應進行重復實驗并取下落時間的平均值。
25.【答案】(1)B
(2)
(3)當氣泡從集氣瓶口向外逸出時,說明已經集滿
(4)B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沸點更低的是氮氣,據此可知B是氧氣。
(2)A是雙氧水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B在試管口放置棉花可用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3)排水法通過直接觀察瓶內水是否被排盡,即可知道是否收集滿,不需要再驗滿。
(4)AC裝置氣體進入后,瓶內壓強增大,將液體排出。
【解答】(1)由“升溫后,氮氣先逸出”可知,氮氣的沸點更低,可知A是氮氣,B是氧氣。
(2)B裝置適用于反應物均為固體的反應,沒有放置棉花,可知是氯酸鉀制氧氣的裝置,方程式為:。
(3)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觀察到瓶內水被排盡、氣泡從瓶口溢出、說明已經收集滿。
(4)經“加濕過濾倉”后,氧氣逸出,可知與B裝置原理相同。
26.【答案】(1)右
(2)1200歐
(3)在一定范圍內,彈性導電繩的阻值變化量與其伸長的長度成正比
(4)50.0
【知識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有效長度越長,連入電路的阻值越大。
(2)電壓表連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為0.1V。
(3)根據圖丙進行分析,電阻隨伸長量的增大而增大。
(4)根據原長時電阻為1200歐姆判斷原長。
【解答】(1)為了保護電路,防止電路中電流過大,應將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即最右端。
(2)電壓表示數為1.2V,電阻為。
(3)由圖丙可知,電阻阻值隨伸長量的增大而增大,可知在一定范圍內,彈性導電繩的阻值變化量與其伸長的長度成正比。
(4)由(2)可知,電阻處于原長時,電阻為1200歐姆,由圖丙可知,長度為50.0cm,即原長為50.0cm。
27.【答案】(1)通過NO2的褪色情況來反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不同種類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超市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強
(3)80% 1.0或60% 1.0
(4)溫度
【知識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二氧化氮氣體的褪色情況來反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根據圖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知超市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強,不同種類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
(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b為1.0。②消失時間最短是,說明吸附效果好,其活性炭用量最多,所以不論純度為80%或60%都滿足條件。
(4)溫度可能也會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造成影響。
【解答】(1)二氧化氮為紅棕色氣體,可根據其褪色情況來反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由圖可知,不同的物質顏色褪去的時間不同,且超市竹炭褪色時間最短,可知不同種類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超市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強。
(3)由控制變量法和其它條件相同,活性炭的純度越低、用量越多對于NO2的吸附效果越好,可知 表中a、b的取值是80% 1.0或60% 1.0。
(4)溫度不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可能也會不同。
28.【答案】(1)種子
(2)浮萍黑天鵝
(3)適應
【知識點】種子植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
(2)食物鏈從生產者即綠色植物開始,箭頭指向營養級更高的消費者即動物。
(3)生物具有特殊的結構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特殊環境。
【解答】(1)由圖可知,浮萍屬于被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
(2)食物鏈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食物鏈:浮萍黑天鵝。
(3)由于長期泡在水中,根部呼吸依賴于“呼吸根+通氣組織+代謝調節”等獨特的結構,解決了水環境中的缺氧難題,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9.【答案】(1)不易溶于水
(2)B
(3)甲烷和氮氣
【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不溶于水(物理性質)、不能與水反應(化學性質)。
(2)A中的漏斗為長頸漏斗。
(3)氣體從E中逸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蒸氣,為了減少誤差,應測量EF的總質量的變化量來表示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
【解答】(1)圖中用飲料瓶收集氣體的方式屬于排水法,要求氣體不溶于水。
(2)裝置B采用的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氣體流出的速度和用量。
故答案為:B。
(3)①A裝置內未見有渾濁出現,說明不含二氧化碳;②D裝置內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氣體燃燒有水生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氣體中含有氫元素;D增重的質量為水的質量,為158.4g-156.6g=1.8g。可知氫元素的質量為。EF總質量變化量為二氧化碳的質量,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359.0g-356.8g=2.2g。可知碳元素的質量為。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為,由可能存在的氣體可知,氣體中含有甲烷,不含一氧化碳。最終有收集到干燥氣體,說明還含有不反應的氮氣。故氣體的成分為:氮氣和甲烷。
30.【答案】(1)核裂變
(2)D
(3)
【知識點】半導體和超導體;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核電站和原子彈的原理均為核裂變;太陽內部和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
(2)根據P=UI和進行判斷,可知功率一定時,電壓越大,電流越小,損耗的電能越少,所以選擇高壓輸電。
(3)通過W=Pt計算輸出的電能,注意單位換算,度即為千瓦時。
【解答】(1)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的原理釋放能量的,與原子彈的原理相同。
(2)A、輸出功率一定時,由可知,電阻一定時,電壓越大,電流越小,由可知,產生的內能越少,則消耗的電能越小,可知使用高壓電線輸送電能能在輸送過程中的減少電能損耗,故A錯誤;
B、電阻與電壓無關,故B錯誤;
C、電壓一定時,由可知,電功率越大,電流越大,由可知,產生的內能越多,損耗的電能越多,故C錯誤;
D、若能研制出常溫下的超導體,沒有電阻,則不會有內能產生,不會有電能的損耗,可知則不需要
高壓輸電方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31.【答案】(1)大腦皮層
(2)細胞核
(3)幼葉逐漸形成,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其體內有機物重量逐漸增加
(4)氮元素的質量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人的感覺;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所有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2)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3)葉子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4)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
【解答】(1)辛辣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2)遺傳物質在細胞核中,可知轉基因技術是對受精卵的細胞核進行改變。
(3)T2之后幼葉逐漸形成,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多于消耗的有機物,其體內有機物重量逐漸增加。
32.【答案】(1),代入數據可得
(2)
(3)快跑,運動相同的時間,快跑消耗的能量最多。(合理即可)
【知識點】重力的大小;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結合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
(2)根據計算功率,注意時間的單位是秒。
(3)由表中數據可知,運動相同的時間,快跑消耗的能量最多,所以選擇快跑。
【解答】(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選擇,理由合理即可。例如:選擇快跑,因為運動相同的時間,快跑消耗的能量最多。
1 / 1浙江金華市區六校聯考2025年九年級第三次模擬考 科學試題
1.(2025·金華模擬)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
A.注意行人 B.C60分子結構
C.歐姆定律公式 D.壤土類土壤的組成
【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
【解答】A、注意行人標志屬于符號,故A符合題意;
BCD、C60分子結構、計算公式、壤土類土壤的組成圖示均屬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2025·金華模擬)六角恐龍魚具有圓形、鈍的鼻子,頭部寬闊,眼睛相對較小,幼體依靠鰓呼吸,成年后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陸地上短暫停留,繁殖期間有抱對行為,喜歡生活在濕潤的環境中,則六角恐龍魚屬于(  )
A.魚類 B.兩棲類 C.爬行類 D.哺乳類
【答案】B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兩棲類動物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解答】由“幼體依靠鰓呼吸,成年后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陸地上短暫停留”可知其為兩棲類動物。
故答案為:B。
3.(2025·金華模擬)炎熱的夏天,人們喜歡吃冰棍消暑降溫。其中的科學原理是(  )
A.液化放熱 B.熔化吸熱 C.汽化吸熱 D.凝固放熱
【答案】B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的過程,熔化吸熱。
【解答】冰棍熔化吸收熱量,人感覺到涼爽。
故答案為:B。
4.(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小科旅游時拍攝的大橋美景,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河面上橋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河面上橋的倒影和橋是等大的
C.橋在水中的倒影是虛像
D.拍攝時手機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實像
【答案】D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解答】ABC、河面上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等大,成的是正立的虛像,原理是
光的反射,故AB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照相機是凸透鏡,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2025·金華模擬)茶葉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抗癌等功效,其化學式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單寧酸是一種有機物
B.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一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成
D.單寧酸中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D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只含有一種分子,分子由原子構成。
【解答】A、由單寧酸的化學式可知,單寧酸是一種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可知,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可知,一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
不符合題意;
D、單寧酸由分子構成,其中不含有其它種類的分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2025·金華模擬)2025年2月哈爾濱成功地舉辦了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主火炬塔“雪韻丁香”成為見證哈爾濱“雙亞冬之城”榮耀新地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主火炬使用天然氣作燃料,天然氣屬于純凈物
B.主火炬塔底部使用LED電光源,降低了能源消耗
C.主火炬中心結構選用耐寒鋼材,鋼屬于金屬材料
D.將此鋼材卷成桶狀而不出現裂痕,其韌性好
【答案】A
【知識點】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新型金屬材料;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
【解答】A、天然氣中含有其它物質,屬于混合物,故A符合題意;
B、LED電光源,光電轉化率高,降低了能源消耗,故B不符合題意;
C、鋼的主要成分是鐵,屬于金屬材料,故C不符合題意;
D、將此鋼材卷成桶狀而不出現裂痕,其韌性好,不易斷,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2025·金華模擬)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號飛船發射,三大空間站科學實驗項目將隨之一起進入中國空間站,其中包括渦蟲、斑馬魚、鏈霉菌等實驗樣品。以下屬于渦蟲、斑馬魚、鏈霉菌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屬于無脊椎動物 B.都能生長和繁殖
C.都能產生抗生素 D.都有神經系統
【答案】B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結構與層次;常見的脊椎動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有無脊椎骨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解答】A、斑馬魚屬于魚類,屬于脊椎動物,鏈霉菌屬于真菌,不屬于動物,故A錯誤;
B、渦蟲、斑馬魚、鏈霉菌都屬于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故B正確;
C、一般細菌、真菌、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動物不能產生抗生素,故C錯誤;
D、霉菌沒有系統,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2025·金華模擬)如圖甲是被子植物葉片上進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圖,圖乙表示人工制作有機物的裝置,圖中箭頭表示物質運輸的方向,字母A、B、C、D表示結構,代碼Ⅰ、 Ⅱ、Ⅲ、Ⅳ、 a、b表示物質,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A表示的是篩管,B表示的是導管
B.a和Ⅳ表示同一種物質
C.圖甲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C
D.圖乙中用來模擬葉片上從空氣中獲取光合作用所需氣體原料的結構是開關
【答案】C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解答】A、由圖可知,A中物質自下而上運輸,可知A是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同理,B是篩管,自下而上運輸有機物,故A錯誤;
B、由圖可知,Ⅳ表示的是氧氣,a表示的是水,故B錯誤;
C、由圖可知,C是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故C正確;
D、圖乙中用來模擬葉片上從空氣中獲取光合作用所需氣體原料的結構是氣泵,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5·金華模擬)聚脲是一種新型的涂料,其致密無縫的涂層結構能有效隔絕氧氣、水等,具有很強的防銹蝕能力。以下防銹蝕措施與其原理不一致的是 (  )
A.鐵與鉻、鎳制成合金不銹鋼 B.在鋼鐵表面噴涂油漆
C.菜刀洗凈后擦干并刷油保存 D.金屬表面鍍防護層
【答案】A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鐵同時接觸水和空氣中的氧氣會生銹。
【解答】A通過改變金屬的結構來達到防銹蝕的目的,而BCD均是通過隔絕空氣和水分的方式來達到防銹蝕的目的。
故答案為:A。
10.(2025·金華模擬)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自2024年5月1日首次海試起,到2025年5月已進行了第八次海試。如圖所示,福建艦滿載排水量為8萬余噸,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系統,利用強磁場對通電軌道產生的力使艦載機加速起飛。福建艦服役后大大提升了我國海軍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磁彈射系統與電動機的工作原理相同
B.福建艦在海上航行時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福建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后,艦體相對于液面會下沉一些
D.艦載機從福建艦上起飛后,福建艦所受浮力變小,艦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大
【答案】A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沉浮條件: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時,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時,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A、由“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電磁彈射系統,利用強磁場對通電軌道產生的力使艦載機加速起飛”可知,電磁彈射系統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故A正確;
B、福建艦在海上航行時,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錯誤;
C、福建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后,仍漂浮,浮力不變,液體密度增大,由可知,排開液體
的體積將變小,可知艦體相對于液面會上浮一些,故C錯誤;
D、艦載機從福建艦上起飛后,福建艦所受浮力變小,由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將變小,
可知艦體相對于液面會上浮一些,由可知,艦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1.(2025·金華模擬)如圖為某小區電梯的電路圖。L為樓層顯示屏,M為電梯運行電機, 為電梯內控制開關, 為電梯外呼梯開關。要求S1或S2任意一個閉合時,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兩個開關都未閉合時,樓層顯示屏L和電梯運行電機M都不能工作。下列電路圖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S1或S2任意一個閉合時,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說明兩個開關并聯,顯示屏和電梯電動機接在干路上。
【解答】A、只閉合S1,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再閉合S2,顯示屏被短路,故A錯誤;
B、只閉合S1,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再閉合S2,電動機被短路,故B錯誤;
C、未閉合開關前,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閉合S1和S2,電源短路,故C錯誤;
D、任意閉合S1或S2,樓層顯示屏L都能亮起,同時電梯運行電機M工作,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2.(2025·金華模擬)在一間暗室里,小科用手電筒的光線模擬太陽光照,按如圖所示方向轉動地球儀,演示地球運動,該實驗演示的現象有(  )
①晝夜更替 ②四季變化
③晝夜長短變化 ④兩地之間的時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地球自轉
【解析】【分析】地球自轉引起了晝夜交替現象,公轉引起了晝夜長短變化,地球不發光、不透明導致出現晝夜現象。
【解答】模擬的是地球的自轉。
①晝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故①正確;
②四季變化,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故②錯誤;
③晝夜長短變化,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故③錯誤;
④兩地之間的時差,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故④正確。
故答案為:C。
13.(2025·金華模擬)狂犬病毒侵入人體后,會沿神經纖維向中樞神經系統移動,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病毒:將狂犬病毒關鍵抗原基因插入無害載體,制成疫苗注入人體,激發免疫反應,若被病犬咬傷,需立即注射疫苗阻斷病毒神經傳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注射的疫苗是抗體
B.疫苗阻斷的神經是傳出神經
C.激發的免疫反應屬于特異性免疫
D.在上述過程中由于基因突變產生了新的性狀
【答案】C
【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抗體由B淋巴細胞產生,屬于特異性免疫。
【解答】A、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能激起人體的免疫反應,故A錯誤;
B、疫苗阻斷的是傳入神經,從而阻斷病毒神經的傳導,故B錯誤;
C、激發的反應只針對狂犬病病毒,屬于特異性免疫,故C正確;
D、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病毒不屬于基因突變,屬于基因重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4.(2025·金華模擬)為了解我市不同環境中的空氣質量,化學小組同學利用數字化儀器測定了可吸入顆粒TSP(總懸浮顆粒物)、NO2、SO2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對該地空氣質量影響最大的是 TSP
B.該地冬季里空氣的質量最差
C.SO2和NO2易形成酸雨, 酸雨的pH=5.6
D.實驗室可用堿液吸收處理SO2
【答案】C
【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吸收二氧化硫可用氫氧化鈉溶液,方程式為:。
【解答】A、由圖可知,TSP含量最高,對該地空氣的影響最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各類污染物在冬季的含量最高,可知該地冬季空氣的質量最差,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屬于酸雨,SO2和NO2易形成酸雨,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堿溶液能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可知實驗室可用堿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5.(2025·金華模擬)下列有關說法符合科學事實的是 (  )
A.圖甲:馬德堡半球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B.圖乙:牛頓做小球從斜面滾下的實驗直接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C.圖丙:阿基米德定律揭示了浮力大小隨物體體積的增大而增大
D.圖丁: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答案】D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大氣壓強的存在;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導得出的,不能用實驗驗證。
【解答】A、馬德堡半球實驗第一次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且大氣壓很大,故A錯誤;
B、牛頓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導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故B錯誤;
C、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液體密度一定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故C錯誤;
D、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6.(2025·金華模擬)天問二號任務計劃2025年5月29日實施發射,將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高氯酸銨、鋁粉等是固體運載火箭的主要推進劑。發射時高氯酸銨發生的化學反應是:
(1)X的化學式是   。
(2)NH4ClO4 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
(3)鋁粉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
【答案】(1)Cl2
(2)+7
(3)4AI+3O22Al2O3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
(2)根據化合物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
(3)鋁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也是化合反應。
【解答】(1)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學式為:Cl2。
(2)一個銨根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氯元素的化合物為,解得x=+7。
(3)鋁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鋁,方程式為:4AI+3O22Al2O3。
17.(2025·金華模擬)吃粽子、劃龍舟是我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2025年5月31日在杭州西溪舉行的國際龍舟賽,吸引了中外10支隊伍參賽,如圖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部分系統相互協調配合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為順利完成比賽,運動員食用了營養豐富的早餐,早餐中的營養物質主要在   (填序號)中被消化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再運送至全身各處。
(2)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呼吸深度和頻率逐漸增大。當運動員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    (填“收縮”或“舒張”)狀態。
(3)運動過程中產生尿素等廢物隨血液進入   (填器官名稱)形成尿液,最終排出體外。
【答案】(1)①
(2)收縮
(3)腎臟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泌尿系統;腎單位模型
【解析】【分析】(1)②是大腸,基本沒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2)吸氣時,肺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3)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尿液。
【解答】(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即圖中的①。
(2)運動員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胸腔體積變大,肺擴張,肺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體進入肺。
(3)腎臟是產生尿液的器官。
18.(2025·金華模擬)氯化鈉是重要的調味品。
(1)古人智慧:我國四川省自貢市勞動人民在公元1873年便開始嘗試取井水煮鹵,獲得的氯化鈉中仍然含有氯化鎂等雜質,古人采用“淋鹽瀝水”(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粗鹽)的方法來除去氯化鎂,是因為   。
(2)現代方法:智慧小組的同學想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得到氯化鈉晶體。他們查閱資料知道,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等可得到粗鹽。粗鹽中含有多種可溶性雜質(如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鈉等)和不溶性雜質(泥沙等)。為了除去可溶性雜質,小華同學設計實驗如下圖:
請回答:
①操作2實驗名稱是   。
②過量的X試劑中的X是   (填名稱)。
【答案】(1)飽和氯化鈉溶液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但能溶解氯化鎂
(2)蒸發結晶;稀鹽酸
【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酸的化學性質;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
【解析】【分析】(1)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指的是不再溶解該物質,而其他未達飽和的物質仍能繼續溶解。
(2)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時,常采用蒸發結晶,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時,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方式獲得晶體。
【解答】(1)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鈉,但能溶解氯化鎂,聰哥將氯化鈉和氯化鎂分離。
(2)由圖可知,經操作2,液體轉化為晶體,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可知操作2為蒸發結晶。
由流程圖可知,添加了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可添加稀鹽酸將兩者轉化為氯化鈉,可知X為稀鹽酸。
19.(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快遞分揀機器人,可以實現掃碼、稱重和分揀功能。在物流行業有廣泛的應用。
(1)分揀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以機器人為參照物,包裹是   的。
(2)分揀機器人在行駛中遇到障礙物時,其上方的包裹會向前掉落,這是由于包裹具有   。
(3)若分揀機器人直線行駛50米將包裹送達裝運區,在此過程中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為100牛,則該機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    J。
【答案】(1)靜止
(2)慣性
(3)5000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那么它是運動的;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變,那么它是靜止的。
(2)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3)根據W=fs計算克服摩擦做的功。
【解答】(1)分揀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以機器人為參照物,包裹相對機器人的位置不變,因此是靜止的;
(2)分揀機器人在行駛中遇到障礙物時,其上方的包裹會向前掉落,這是由于包裹具有慣性;
(3)該機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W=fs=100N×50m=5000J。
20.(2025·金華模擬)光學顯微鏡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合適的操作與觀察方案有利于實驗的成功。
(1)觀察菠菜葉下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對粗準焦螺旋進行如圖甲所示方向轉動,目的是()。
A.升高鏡筒 B.降低鏡筒 C.調亮視野 D.調暗視野
(2)當視野中出現如圖乙所示的細胞結構,可以清晰觀察到氣孔由兩個   細胞圍成。
【答案】(1)B
(2)保衛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調節視野亮度的是反光鏡和光圈。
(2)氣孔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出植物的通道,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解答】(1)圖甲中粗準焦螺旋向外轉,鏡筒將下降。
故答案為:B。
(2)氣孔是兩個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
21.(2025·金華模擬)2025年5月5日18時10分在臺灣海峽(北緯23.36度,東經118.50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9km。
(1)臺灣海峽位于   地震帶。
(2)臺灣海峽底部地形復雜,有海底階地,峽谷,淺灘和海溝等多種地貌,根據圖2判斷海溝是板塊   (填“張裂”或“碰撞”)形成的。
(3)關于地震說法正確的是()。
A.發生地震時,不能乘電梯逃離
B.所有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C.地震引發海嘯時,在海邊的人們應迅速離開海岸線
【答案】(1)環太平洋
(2)碰撞
(3)A;C
【知識點】地震的預報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解析】【分析】(1)地震帶:環太平洋的陸地及周圍海域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2)根據圖像分析可知,板塊的碰撞形成了海溝。
(3)發生地震時,在樓層較低時,應立即向空曠的地區跑,在樓層較高時,應躲在狹小的空間,以防物體掉落被砸傷。
【解答】(1)由圖1可知,臺灣位于環太平洋的陸地及周圍海域地震帶。
(2)由圖可知,海溝是由板塊碰撞形成的。
(3)A、發生地震時,不能乘電梯逃離,以防電梯出故障導致危險的發生,故A正確;
B、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很多地震感知不到,說明并不是所有地震會造成嚴重的破壞,故B錯誤;
C、地震引發海嘯時,在海邊的人們應迅速離開海岸線,以免發生危險,故C正確。
故答案為:AC。
22.(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魚缸中電動增氧泵的原理圖。將增氧泵浸沒在水中,打開電動機后電動機驅動葉輪轉動,缸底的水從進水口被吸入后,經葉輪加速,水流快速流過噴水管。空氣通過進氣管進入水中,最終攜帶氧氣的水流從噴水管流出。
(1)電動機工作時帶動葉輪轉動,使水高速噴出,將電能轉化為水的   。
(2)在葉輪推動下,噴水管中的水高速流過,此時進氣管下部的氣壓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下列是小金總結的缸底的水被吸入泵內的原因,請對其過程排序   。
①外界大氣壓把水壓入進水口
②外界大氣壓強大于泵殼內壓強
③葉輪轉動把泵殼內的水甩出,在泵殼內形成了低壓區
【答案】(1)機械能(動能)
(2)變小
(3)③②①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1)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稱為重力勢能,機械能包括勢能和動能。
(2)根據流體流速大、壓強小進行分析判斷。
(3)氣壓會將物體從壓強大的一側壓向壓強小的一側。
【解答】(1)水高速噴出,獲得了機械能,可知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流體流速大、壓強小,可知在葉輪推動下,噴水管中的水高速流過,此時進氣管下部的氣壓變小。
(3)順序:葉輪轉動把泵殼內的水甩出,在泵殼內形成了低壓區,導致外界大氣壓強大于泵殼內壓強,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入進水口。
故答案為:③②①。
23.(2025·金華模擬)小科買蘋果汁時發現,有些店榨蘋果汁時總要先煮一下蘋果,為什么呢 小科查閱資料得知,蘋果切塊、切碎后在50℃~60℃的水中微熱5分鐘,蘋果細胞會釋放果膠酶,果膠酶可破除果肉細胞的細胞壁,從而釋放更多果汁。小科想了解,果膠酶對其他蔬果是否也起同樣的作用。
提出問題:果膠酶是否對其他蔬果起同樣的作用呢
準備實驗:
實驗器材:微熱處理后的蘋果泥,微熱處理后的胡蘿卜泥,果膠酶溶液,恒溫水浴鍋,微量可調移液器,吸頭及吸頭盒,蒸餾水,濾紙,燒杯,記號筆。
實驗步驟:
1.取3張圓形濾紙,分別編號A、B、C,分別平鋪在3個燒杯底部,然后按照以下組合向濾紙中心添加等量的混合物
2.將3個燒杯置于37℃的恒溫水浴鍋中,保溫20分鐘
3.取出濾紙,觀察并測量濾紙被汁液浸潤的直徑
實驗數據:
序號 處理內容 浸潤直徑/mm 實驗現象描述
A 微熱處理后的蘋果泥+2滴果膠酶溶液 45.6 濾紙完全浸潤,汁液擴散均勻
B 微熱處理后的胡蘿卜泥+2滴果膠酶溶液 12.3 僅中心輕微潤濕,無擴散
C 微熱處理后的胡蘿卜泥+ ▲ 11.8 與B組相似,幾乎無液體滲出
(1)用移液器取用不同試劑時需要更換吸頭,目的是   。
(2)將C組的添加物補充完整:   。
(3)請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和實驗現象,說明酶具有專一性的依據是   。
(4)為使結論更可靠,應再進行的操作是   。
【答案】(1)避免試劑間出現交叉污染
(2)2滴蒸餾水
(3)比較A組和B組浸潤直徑差異較大
(4)換不同種類的蔬果進行重復實驗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為控制變量,避免交叉感染影響實驗,用移液器取用不同試劑時需要更換吸頭。
(2)控制變量法的實驗中,對照組一般不作特殊處理,注意蒸餾水的量要與酶溶液相同。
(3)根據AB組浸潤直徑存在較大差異可知,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
(4)使用更多中=種類的水果進行重復實驗,可以使實驗結果更具有普遍性。
【解答】(1)更換吸頭,可以避免試劑之間出現交叉污染。
(2)C是對照組,可知滴加的是2滴蒸餾水。
(3)實驗組A和B浸潤直徑差異較大,可知果膠酶只對蘋果泥具有催化作用,可知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
(4)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應更換水果種類進行重復實驗。
24.(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在空中釋放時能旋轉下落的紙蜻蜓。小明和小紅為探究影響紙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長度不相同的紙蜻蜓,并改變回形針的數量,從2.5米高的平臺靜止釋放,并記錄落地的時間,實驗結果如表。
組別 翅身長度(厘米) 翅尾長度(厘米) 翅身負重 下落時間(秒)
1 4 4 無 t1
2 4 5 無 t2
3 5 4 無 t3
4 4 5 一枚回形針 1.7
5 4 5 兩枚回形針 1.2
(1)為保證紙蜻蜓的下落軌跡呈直線型,選擇在   的環境中進行實驗。(選填“有風”或“無風”)
(2)比較4、5組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實驗結果發現“竹蜻蜓”的下落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長度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響大于翅身長度,則“t1、t2、t3”三者應滿足的關系為(  )。
A. B. C. D.
(4)為了減少在測量紙蜻蜓下落時間時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
【答案】(1)無風
(2)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相同時,紙蜻蜓越重,下落越快。
(3)C
(4)多次實驗,求下落時間的平均值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速度與物體運動
【解析】【分析】(1)為防止風對實驗造成干擾,應選擇無風的條件進行實驗。
(2)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解答,注意前提條件。
(3)根據”竹蜻蜓的下落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的增大而加快。若翅尾長度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響大于翅身長度“判斷時間長度,下落速度越快,時間越短。
(4)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解答】(1)風會對紙蜻蜓的運動狀態造成影響,所以應在無風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2)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4和5的變量是紙蜻蜓的重力,結論為:在翅身長度和翅尾長度相同時,紙蜻蜓越重,下落越快。
(3)由表中數據可知,翅尾長度最長的是組別2,可知其下落速度最快,即最小。組別1和3中,3的翅身更長,可知3下落的更快,則。
故答案為:C。
(4)為了減小誤差,應進行重復實驗并取下落時間的平均值。
25.(2025·金華模擬)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是地球上一種重要的生命資源,制取氧氣的方式多樣。
Ⅰ.工業液冷法:在低溫條件下將空氣壓縮成液態,升溫后,氮氣先逸出,剩余物質主要為液態氧。空氣中兩種主要成分的沸點如表。
成分 A B
沸點 -196℃
(1) 根據上述信息判斷,   (填“A”或“B”)是氧氣。
(2)Ⅱ.實驗室制取氧氣:
請寫出用發生裝置B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用C裝置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收集滿的方法是   。
(4)Ⅲ.“制氧機”制取氧氣:
某款家用制氧機利用兩種化學藥劑[過碳酸鈉( 和二氧化錳]同時加入水中制取氧氣,裝置如圖所示。
如圖中“加濕過濾倉”的原理與下列   (填字母)裝置類似。
【答案】(1)B
(2)
(3)當氣泡從集氣瓶口向外逸出時,說明已經集滿
(4)B
【知識點】空氣的利用;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沸點更低的是氮氣,據此可知B是氧氣。
(2)A是雙氧水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B在試管口放置棉花可用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3)排水法通過直接觀察瓶內水是否被排盡,即可知道是否收集滿,不需要再驗滿。
(4)AC裝置氣體進入后,瓶內壓強增大,將液體排出。
【解答】(1)由“升溫后,氮氣先逸出”可知,氮氣的沸點更低,可知A是氮氣,B是氧氣。
(2)B裝置適用于反應物均為固體的反應,沒有放置棉花,可知是氯酸鉀制氧氣的裝置,方程式為:。
(3)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觀察到瓶內水被排盡、氣泡從瓶口溢出、說明已經收集滿。
(4)經“加濕過濾倉”后,氧氣逸出,可知與B裝置原理相同。
26.(2025·金華模擬)彈性導電繩已逐步成為智能控制系統中傳感器的敏感元件。小科欲探究某款彈性導電繩的阻值變化量與其伸長長度的關系(橫截面積的變化忽略不計),進行如下實驗:
(1)斷開開關S,連接如圖甲所示電路圖,其中電壓表選擇的量程為0~3V,電流表選擇的量程正確,彈性導電繩處于原長狀態。在閉合開關進行實驗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   端。
(2)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阻值,使電流表讀數為1mA,此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導電繩的電阻 Rx=   。
(3)多次改變彈性導電繩的拉伸后長度L,重復以上操作,得到了多組數據,描繪 圖線如圖丙所示, 由此得出結論:   。
(4)該彈性導電繩的原長為    cm。
【答案】(1)右
(2)1200歐
(3)在一定范圍內,彈性導電繩的阻值變化量與其伸長的長度成正比
(4)50.0
【知識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有效長度越長,連入電路的阻值越大。
(2)電壓表連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為0.1V。
(3)根據圖丙進行分析,電阻隨伸長量的增大而增大。
(4)根據原長時電阻為1200歐姆判斷原長。
【解答】(1)為了保護電路,防止電路中電流過大,應將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即最右端。
(2)電壓表示數為1.2V,電阻為。
(3)由圖丙可知,電阻阻值隨伸長量的增大而增大,可知在一定范圍內,彈性導電繩的阻值變化量與其伸長的長度成正比。
(4)由(2)可知,電阻處于原長時,電阻為1200歐姆,由圖丙可知,長度為50.0cm,即原長為50.0cm。
27.(2025·金華模擬)活性炭被廣泛用于污水處理和空氣凈化等方面。我校化學小組對影響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因素進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制備果殼活性炭的流程如下:
實驗1:探究活性炭的種類對吸附能力的影響
(1)實驗如圖2,三個錐形瓶中放入NO2的目的是   。
(2)實驗數據如圖3所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實驗2:探究活性炭的純度、用量對吸附能力的影響
利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記錄錐形瓶內紅色褪去時間如下表:
實驗編號 活性炭的純度 活性炭用量/g 消失時間/s
① 80% 1.0 60
② a 9.0 45
③ 60% b 55
(3)若得到實驗結論:其它條件相同,活性炭的純度越低、用量越多對于NO2的吸附效果越好,則表中a、b的取值是    (寫出一種可能情況即可)。
(4)你認為影響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因素還可能有   。(寫出一種)
【答案】(1)通過NO2的褪色情況來反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不同種類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超市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強
(3)80% 1.0或60% 1.0
(4)溫度
【知識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二氧化氮氣體的褪色情況來反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根據圖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知超市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強,不同種類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
(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b為1.0。②消失時間最短是,說明吸附效果好,其活性炭用量最多,所以不論純度為80%或60%都滿足條件。
(4)溫度可能也會對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造成影響。
【解答】(1)二氧化氮為紅棕色氣體,可根據其褪色情況來反映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由圖可知,不同的物質顏色褪去的時間不同,且超市竹炭褪色時間最短,可知不同種類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超市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強。
(3)由控制變量法和其它條件相同,活性炭的純度越低、用量越多對于NO2的吸附效果越好,可知 表中a、b的取值是80% 1.0或60% 1.0。
(4)溫度不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可能也會不同。
28.(2025·金華模擬)青山湖水上森林近期因獨特的“抹茶湖”景觀成為杭州熱門打卡地,每年4月至10月,湖面被綠色浮萍完全覆蓋,遠望如巨型抹茶蛋糕,陽光穿透林間時更顯層次感,近百畝池杉與落羽杉浸泡水中,形成樹在水中生長的獨特生態,木棧道穿行其間,還可以近距離觀察黑天鵝、大白鵝、綠頭鴨等生物。
(1)水面上綠色的植物是浮萍,根據以上知識卡信息推知浮萍是用   進行繁殖的(填“種子”或“孢子”)。
(2)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的食物鏈   。
(3)池杉與落羽杉作為典型的濕地樹種,長期浸泡在水中,其根部呼吸依賴于“呼吸根+通氣組織+代謝調節”等獨特的結構,解決了水環境中的缺氧難題,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   。
【答案】(1)種子
(2)浮萍黑天鵝
(3)適應
【知識點】種子植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
(2)食物鏈從生產者即綠色植物開始,箭頭指向營養級更高的消費者即動物。
(3)生物具有特殊的結構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特殊環境。
【解答】(1)由圖可知,浮萍屬于被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
(2)食物鏈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食物鏈:浮萍黑天鵝。
(3)由于長期泡在水中,根部呼吸依賴于“呼吸根+通氣組織+代謝調節”等獨特的結構,解決了水環境中的缺氧難題,這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9.(2025·金華模擬)某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利用五一假期進行了水質污染調查,調查時發現一些池塘底部經常冒出一些氣泡。為了弄清這種氣體的成分,他們決定開展一次科學探究活動。
(1)他們用隨身攜帶的飲料瓶按照如圖1中甲設計的方法收集了一瓶氣體,用這種方法收集的氣體具有   的物理性質。
(2)為了方便取用瓶中的氣體,他們在飲料瓶(如圖1乙)上接一個注水裝置。在如圖1 丙所示的A,B,C三個注水裝置中最好選用   裝置。
(3)查閱資料可知,這種無色氣體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將收集到的氣體依次通過如圖2所示裝置,觀察到:①A裝置內未見有渾濁出現;②D裝置內無水硫酸銅變藍;最終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氣體(假設每步反應都是完全的)。
實驗過程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
  D裝置總質量 E、F裝置總質量
反應前 156.6g 356.8g
反應后 158.4g 359.0g
通過計算,分析無色氣體成分是   。
【答案】(1)不易溶于水
(2)B
(3)甲烷和氮氣
【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不溶于水(物理性質)、不能與水反應(化學性質)。
(2)A中的漏斗為長頸漏斗。
(3)氣體從E中逸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蒸氣,為了減少誤差,應測量EF的總質量的變化量來表示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
【解答】(1)圖中用飲料瓶收集氣體的方式屬于排水法,要求氣體不溶于水。
(2)裝置B采用的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氣體流出的速度和用量。
故答案為:B。
(3)①A裝置內未見有渾濁出現,說明不含二氧化碳;②D裝置內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氣體燃燒有水生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氣體中含有氫元素;D增重的質量為水的質量,為158.4g-156.6g=1.8g。可知氫元素的質量為。EF總質量變化量為二氧化碳的質量,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359.0g-356.8g=2.2g。可知碳元素的質量為。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為,由可能存在的氣體可知,氣體中含有甲烷,不含一氧化碳。最終有收集到干燥氣體,說明還含有不反應的氮氣。故氣體的成分為:氮氣和甲烷。
30.(2025·金華模擬)我國的核電事業發展迅速,已經建成幾座核電站,其中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發電量約70%的電力供應香港,30%的電力供應廣東電網。在保證輸送功率不變的情況下,遠距離送電采取高壓送電的方式來實施,該核電站用10千伏的高壓進行輸電。下圖是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圖和遠距離輸電流程示意圖。
(1)核電站是利用   的原理釋放能量。
(2)關于遠距離輸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提高輸電電壓會增大輸電電流,從而增大輸電損失;
B.提高輸電電壓可以減小輸電線電阻,從而減小輸電損失;
C.在輸送電壓一定時,輸送的電功率越大,輸電過程中的電能損失越小;
D.若能研制出常溫下的超導體,用它制作遠距離輸電導線,將不需要高壓輸電方式。
(3)該核電站的發電輸出電功率為2×107W,則一天24小時共輸出多少度電
【答案】(1)核裂變
(2)D
(3)
【知識點】半導體和超導體;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核電站和原子彈的原理均為核裂變;太陽內部和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
(2)根據P=UI和進行判斷,可知功率一定時,電壓越大,電流越小,損耗的電能越少,所以選擇高壓輸電。
(3)通過W=Pt計算輸出的電能,注意單位換算,度即為千瓦時。
【解答】(1)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的原理釋放能量的,與原子彈的原理相同。
(2)A、輸出功率一定時,由可知,電阻一定時,電壓越大,電流越小,由可知,產生的內能越少,則消耗的電能越小,可知使用高壓電線輸送電能能在輸送過程中的減少電能損耗,故A錯誤;
B、電阻與電壓無關,故B錯誤;
C、電壓一定時,由可知,電功率越大,電流越大,由可知,產生的內能越多,損耗的電能越多,故C錯誤;
D、若能研制出常溫下的超導體,沒有電阻,則不會有內能產生,不會有電能的損耗,可知則不需要
高壓輸電方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31.(2025·金華模擬)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掃光”,姜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姜的作用】
(1)冬天寒冷的時候,可以煮一碗姜湯暖暖身子,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等物質是產生辛辣味的主要原因。人喝了姜湯后感覺到辛辣,這種感覺是在   形成的。
【生姜的種植】
(2)為了加速生姜的繁殖,在農業上往往使用生姜的塊莖進行無性繁殖。但為了選育新品種,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采用了轉基因技術,對其受精卵的   (填細胞結構)進行改變,通過種子進行育苗并進行監測。
(3)圖表展示了轉基因生姜種子在培育過程中,有機物重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請解釋T2之后曲線增加的原因:   。
(4)生姜的種植需要適宜的環境和科學的管理。某農戶在自家農田里種植生姜,為了讓生姜生長得更好,需要合理施肥。若給這塊農田施加26.4kg的(NH4)2SO4,能給這塊農田補充多少千克氮元素
【答案】(1)大腦皮層
(2)細胞核
(3)幼葉逐漸形成,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其體內有機物重量逐漸增加
(4)氮元素的質量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人的感覺;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所有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2)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3)葉子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4)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
【解答】(1)辛辣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2)遺傳物質在細胞核中,可知轉基因技術是對受精卵的細胞核進行改變。
(3)T2之后幼葉逐漸形成,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多于消耗的有機物,其體內有機物重量逐漸增加。
32.(2025·金華模擬)通過微信曬每天行走的步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觀察分析人走路的情形,可以將人的腳視為一根杠桿,如圖所示。行走時兩只小腿交替工作,人的腳掌前端O是支點,人體受到的重力是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力F是動力。已知某人的質量為80kg。
(1)若重力作用點A剛好是OB連線的中點,請計算小腿肌肉產生的拉力F的大小。
(2)人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重心升高約4cm,某人在30分鐘的快走運動中共走了7000步,請計算此過程中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為多大 (計算結果保留整數)
(3)通過查閱資料:人以不同方式徒步運動半小時,消耗人體內的能量如表所示。你會選擇哪種健身方式 請說出理由。   
運動方式 散步 快走 慢跑 快跑
消耗能量E/J 315 1165.5 1260 1764
【答案】(1),代入數據可得
(2)
(3)快跑,運動相同的時間,快跑消耗的能量最多。(合理即可)
【知識點】重力的大小;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結合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
(2)根據計算功率,注意時間的單位是秒。
(3)由表中數據可知,運動相同的時間,快跑消耗的能量最多,所以選擇快跑。
【解答】(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選擇,理由合理即可。例如:選擇快跑,因為運動相同的時間,快跑消耗的能量最多。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泽州县| 常宁市| 长宁区| 泸定县| 达拉特旗| 长乐市| 江北区| 行唐县| 诸暨市| 庆安县| 衡东县| 莱西市| 长治市| 邛崃市| 成武县| 读书| 崇仁县| 崇礼县| 宜城市| 饶阳县| 竹溪县| 河津市| 涟水县| 隆回县| 大新县| 望谟县| 江口县| 卓尼县| 高碑店市| 辽阳市| 平陆县| 玛沁县| 息烽县| 枣阳市| 晋州市| 岳西县| 宜昌市| 安康市| 探索|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