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列舉人體的主要感覺器官及功能,了解皮膚感覺、嗅覺、味覺的形成過程2.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探究人的感覺特點3.知道聲音產生原因和傳播的條件和特點4.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提高觀察現象的能力1.感覺的產生:人體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種________,發出________,信息沿著神經傳到________,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 1.刺激 信息 大腦 2.皮膚的感覺:皮膚是人體________的器官,其內分布著多種感受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感覺器官。3.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________。人的________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對觸覺最敏感;人的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________比較敏感,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4.皮膚除了作為感覺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還能防止身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最大 冷熱覺 觸覺 痛覺 3.不同 指尖 熱 4.水分散失 排汗散熱 保護身體免受細菌入侵例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傳遞刺激的結構 B.感受器是一種信息轉換裝置C.皮膚中存在各種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各種刺激 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產生感覺的結構【解答】解:A、感受器轉換信息,但不傳遞信息。信息的傳遞由神經纖維完成。不正確。B、感受器不具備傳遞信息功能,是一種信息轉換裝置,正確。C、這個說法太絕對了。血糖濃度感受器就沒有在皮膚上。不是“各種”。不正確。D、感受器只能接受刺激,將刺激轉換為電信號,并不能形成感覺,感覺的形成是在大腦皮層。不正確。故選:B。例1-2.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例如,觸摸一般用 ,因為這個部位的 比較集中;要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解答】解:皮膚的結構是由表皮和真皮組成的,表皮由上皮組織組成,真皮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手背上熱覺神經末梢比較豐富。故答案為:不同;指尖;觸覺神經末梢;熱。例1-3.小娟因淋雨感覺不適去醫院檢查,一位老醫生用手背觸摸了一會她的額頭后便告訴她患了感冒,開出處方。掛鹽水時一陣疼痛令小娟差點哭了出來。晚飯時,面對母親辛辛苦苦準備的一桌好菜,小娟沒有聞到陣陣香味,也沒有胃口。請問:(1)老醫生用手背去觸摸額頭,這主要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2)小娟想:“如果沒有痛覺,那該多好啊!”你認為好不好?說明理由。 。(3)小娟面對好菜卻沒有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這說明了 。【解答】解:(1)皮膚的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手背上熱覺神經末梢比較豐富。(2)不好,如果沒有痛覺,當人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就不能及時察覺到,這樣就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當人體患感冒時,會充血腫脹,堵塞了鼻腔,鼻塞使嗅覺不敏感,發熱、頭暈等都影響到各種感受器的感覺,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聞不到香味,并且吃起食物來總是覺得沒有味道。故答案為:(1)熱覺;(2)不好,如果沒有痛覺,當人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就不能及時察覺到,這樣就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覺不敏感;發熱、頭暈等都影響到各種感受器的感覺。1.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破后感到疼痛,其痛覺感受器和痛覺形成的部位( )A.均在手指受傷處 B.分別在手指受傷處和受傷處附近C.分別在手指受傷處和大腦 D.均在大腦【解答】解: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受損,即使有適宜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沖動。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能通過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內的神經中樞,通過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完成縮手反射。同時脊髓內的神經中樞還把神經沖動經過脊髓的白質上行傳到大腦皮層,形成痛覺。因此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傷后感到疼痛,痛覺形成的部位是大腦皮質里的軀體感覺中樞。故選:C。2.小張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鍋城大吃了一頓,覺得味道很好,可接下來的幾天,吃其他飯菜都覺得沒有味道,其原因是( )A.其他飯菜沒有火鍋的辣 B.吃了火鍋后的余味還沒有散去C.吃了火鍋后燙傷了味蕾 D.其他飯菜的味道沒有火鍋的濃【答案】C【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根據味覺產生的過程來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當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便溶于中唾液,刺激味覺細胞,使其產生信息,再通過神經傳到大腦, 經過分析,我們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所以題目中小張接下來幾天,吃其他飯菜都覺得沒有味道,是因為吃了火鍋后燙傷了味蕾。故答案為:C.3.(2021七下·西湖期中)為測試不同部位的皮膚對觸覺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繪圖筆在小徐皮膚的某些部位畫上測試區。小徐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針輕輕接觸測試區上不同的點,當小徐感覺到針觸時,就說“是”,將小徐能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記錄下來。在不同部位的皮膚上重復此實驗,其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皮膚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A.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判斷實驗時針觸指尖的力度大于針觸手臂的力度B.本實驗說明敏感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信息的機會遠遠多于非敏感部位。C.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D.身體各部位的不同觸覺的敏感性不同【答案】A【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皮膚的主要功能有保護、分泌、排泄、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和附屬物。表皮分為角質層和生發層,角質層細胞排列緊密,能阻擋化學物質的侵入,生發層中有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阻擋紫外線對內部組織的損傷。真皮中有大量的彈性纖維、膠原纖維,使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真皮內有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使皮膚得到營養,還能夠接受冷、熱、痛、觸等刺激。【解答】A、實驗數據是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不能判斷實驗時針觸指尖的力度大于針觸手臂的力度,A錯誤,符合題意;B、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不同部位觸覺敏感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相應部位功能適應性方面的差別,敏感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信息的機會遠遠多于非敏感部位,B正確,不符合題意;C、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指尖感到針觸的百分率最高,說明指尖的觸覺敏感程度最高;C正確,不符合題意;D、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觸覺百分率不同,說明身體各部位的觸覺感受器分布不同,觸覺的敏感性不同,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形成嗅覺的過程:氣味→________→嗅覺神經末梢→________嗅覺神經中樞(形成嗅覺)2.嗅覺特點(1)適應性:是指長時間接觸某種氣味,嗅覺對該氣味的敏感性就會減弱,即大腦______________的緣故。(2)差異性:不同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人的嗅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________。(3)選擇性:動物對不同氣味的敏感程度也________。答案:1.鼻腔 大腦 2.嗅覺神經中樞適應 減弱 不同3.味蕾:舌上有味蕾(____________),能感受各種食物的刺激。味蕾藏于舌表面的許多小凸點內,它里面有許多________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是對________態物質的刺激特別敏感。4.味覺的形成過程: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________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________產生味覺。5.味覺的類型:味覺主要可以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麻、辣、澀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____________的感覺。3.味覺感受器 味覺 液 4.味覺 大腦 5.酸味 甜味 咸味 苦味 鮮味 綜合后產生例2-1.人的感官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人在感冒時,對氣味就沒有健康時敏感.這是因為( )A.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B.嗅覺細胞收集到的信息無法傳遞到大腦C.產生嗅覺疲勞 D.感冒影響了嗅覺細胞對氣味的敏感度【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證了氣體的暢通。鼻腔是呼吸道的組成器官,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黏液可以粘住灰塵,對空氣又清潔作用;鼻黏膜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溫暖空氣,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濕潤空氣。鼻黏膜中還有嗅細胞,當人體感冒時,鼻黏膜充血腫脹,會堵塞空氣進出的通道,嗅細胞也就嗅出不到氣味的刺激,所以會感到呼吸困難、聞不到食物的香味。故選:D。例2-2.下列關于嗅覺形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嗅覺是在有味道的氣體進入鼻腔時形成的 B.嗅覺是在嗅神經傳遞沖動的過程中形成的C.嗅覺是在嗅黏膜上的嗅細胞受刺激時形成的 D.嗅覺是在興奮傳到大腦皮層時形成的【解答】解:嗅覺感受器分布鼻腔頂端,叫做嗅粘膜;嗅覺的形成部位則在大腦,D正確。故選:D。例2-3.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味覺是(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澀 ⑦麻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答案】D【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此題考查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礎的味覺和綜合味覺;【解答】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的味覺是酸、甜、苦、咸,綜合的味覺是辣、澀、麻。故答案為:D.例2-4.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調香師辨味時,總要做短促而頻繁的吸氣,目的是在鼻腔頂端形成一種氣旋,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有氣味物質接觸 。(2)人在感冒的時候,嗅覺的靈敏度會下降,此時味覺測試顯示 (填“正常”或“不正常”)。(3)一塊糖放在口中,一開始覺得不怎么甜,后來慢慢地越來越甜,這說明: 。(4)在測試舌頭敏感區域的實驗中,測試完一種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答案】(1)嗅覺細胞(2)不正常(3)舌對液態物質比較敏感(4)防止味道殘留、混合而導致“串味”,影響實驗結果【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了嗅覺和味覺的相關知識;嗅覺是由化學氣體刺激嗅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七位的物質作用于嗅覺細胞,產生神經沖動,經嗅神經傳導,最后到達大腦皮層的嗅中樞,形成是嗅覺;味覺是由味覺感受器感受到的,酸甜苦咸是基本的味感;【解答】(1)調香師這種行為是為了讓更多的氣體物質接觸嗅覺細胞,嗅覺細胞是對氣味的感受器,可以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在大腦中形成感覺;(2)多種感受會相互影響,感冒是嗅覺感受器變弱了,會帶動味覺感覺器也變弱了,所以此時味覺測試顯示不正常;(3)剛開始糖是固態的,慢慢的糖開始融化了,變成了液態,說明舌頭上的味蕾細胞對液態的的物質比較敏感;(4)漱口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味道殘留、混合而導致“串味”,影響實驗結果;故答案為:(1)嗅覺細胞(2)不正常(3) 舌對液態物質比較敏感 (4) 防止味道殘留、混合而導致“串味”,影響實驗結果1.常吃大蒜對健康有益.一個正常人吃大蒜時,旁人會聞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卻聞不到這股氣味.這是因為( )A.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B.嗅覺細胞接收到的信息無法傳到大腦C.不同的人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 D.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解答】解:常吃大蒜對健康有益。一個正常人吃大蒜時,旁人會聞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卻聞不到這股氣味。這是因為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故選:D。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舌的不同部位對甜、酸、苦、成的敏感性不同B.冷、熱、觸、痛覺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膚中C.味覺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兩側D.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內【答案】B【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嗅覺感受器、味覺感受器、皮膚中各感受器的分布。可以從皮膚、嗅覺感受器、味覺感受器的分布、功能方面來分析作答。【解答】A:各種味道是通過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來分辨的。味覺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體乳頭上。不同的乳頭,所含味蕾數目也不一致,以舌尖、舌側及舌體后部占大多數,而舌體中部感受器較少,味覺也遲鈍,同部位味蕾的味受體是不同的,對不同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敏感區。所以A正確;B: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觸覺、痛覺 和冷熱覺等。但其余各器官中也都有分布,所以B錯誤;C:各種味道是通過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來分辨的。味覺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體乳頭上。不同的乳頭,所含味蕾數目也不一致,以舌尖、舌側及舌體后部占大多數,而舌體中部感受器較少,味覺也遲鈍,同部位味蕾的味受體是不同的,對不同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敏感區。所以C正確;D:人體的鼻腔頂壁的粘膜中有嗅細胞,能夠接受揮發性氣味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所以D正確。故答案選:B3.勞德(R.Lord)提出一個四階段知覺模型,如下圖所示。分析情景“媽媽端上了做好的菜,正在看動畫片的王濤說到‘真香’,跑過來坐下,吃了起來”,請你根據上面的模型,簡述一下這個過程完成的程序。說明四個階段。【答案】答: 香味刺激鼻內的嗅覺細胞;王濤聞到香味,味道傳遞到了大腦形成嗅覺;大腦對信息進行處理,最后判斷結果: 菜香;說到“真香”,跑過來坐下,吃了起來。整個過程的四個階段分別為環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腦對信息處理,決定行為方式。【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本題為分析題。(1)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空氣中,當人呼吸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進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內的黏液中,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覺感受器)產生信息,信息通過嗅神經傳到大腦,產生嗅覺。(2)當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味覺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味覺。【解答】根據題圖模型,這一程序包括: 香味刺激鼻內的嗅覺細胞;王濤聞到香味,味道傳遞到了大腦形成嗅覺;大腦對信息進行處理,最后判斷結果: 菜香;說到“真香”,跑過來坐下,吃了起來。整個過程的四個階段分別為環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腦對信息處理,決定行為方式。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______________產生的。答案:振動2.聲源:正在________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 答案:發聲3.介質:聲音可以在_____體、____體和____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________傳聲。4.聲速: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中,聲音傳播的快慢是______的,一般在______中傳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______中傳播最慢,在空氣中,溫度越高,聲速______,在15℃時,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______。5.聲波: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______。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科學家用聲波來探測________等。6.回聲: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會______回來,叫回聲。從發出聲音到能聽見回聲的時間間隔在______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3.氣 液 固 介質 不能 4.不同 固體 氣體 越快 340m 5.聲波 海水深度 6.反射 0.1例3-1.以下幾個實驗現象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鈴聲明顯減弱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D.相比正常情況,耳朵貼在桌子上,敲擊桌子能聽到更大的聲音【答案】C【知識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性【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聲學知識判斷即可。【解答】A.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鈴聲明顯減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A不合題意;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故B不合題意;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說明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故C符合題意;D.相比正常情況,耳朵貼在桌子上,敲擊桌子能聽到更大的聲音,說明固體能夠傳聲,故D不合題意。故選C。例3-2.(2020 綿陽二模)如圖甲所示,乒乓球靜止靠在左側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錘敲打右側的音叉,我們能聽到右側音叉發出聲音同時乒乓球被彈開,如圖乙。如果把這個實驗由宇航員帶到月球上外部環境中去完成則( )A.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不會被彈開B.不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不會被彈開C.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會被彈開D.不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會被彈開【解答】解:甲圖中,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響,且懸掛在線上的緊靠在左邊音叉的泡沫小球會彈起這是因為聲音由空氣傳播到左邊的音叉,使左邊的音叉振動;在月球上做乙圖這個實驗,真空不能傳聲,左邊的音叉不會響,小球不會彈起。故選:B。例3-3.(2020 青山區模擬)小明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小明聽到了兩個敲打的聲音。關于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小明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于0.1s B.小明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鐵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 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解答】解:小明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聲音分別從鐵管、空氣中傳播,由于聲音在鐵管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快,所以小明會聽到2次聲音;由于人耳能分清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大于0.1s,所以鐵管的長度要足夠長。故選:B。例3-4.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小明用小錘敲擊音叉,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3)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 。這種研究方法叫作 。【答案】(1)乒乓球被彈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不能(3)將不容易觀察的音叉振動轉化為乒乓球的振動;轉換法【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解析】【分析】(1)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解答;(2)振動消失,發聲就會停止;(3)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解答】(1)實驗時小明用小錘敲擊音叉,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則音叉會停止振動,則此時不能聽到聲音。(3)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將不容易觀察的音叉振動轉化為乒乓球的振動,這種研究方法叫作轉換法。1.(2020秋 于都縣校級月考)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B.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D.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解答】解:A、完好的瓶膽夾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氣的瓶膽不是真空的,可以驗證真空能否傳聲,故A設計合理;B、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沒有控制聲音響度大小,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思想,無法比較,故B設計不合理;C、不塞瓶塞時聲音通過空氣向外傳播,塞上瓶塞時聲音通過瓶塞向外傳播,探究的是固體傳聲和氣體傳聲,不符合題意,故C設計不合理;D、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沒有控制距離相同,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思想,無法比較,故D設計不合理;故選:A。2.(2020 蘇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物理實驗手機軟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夠自動記錄下所接收到的兩次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當手機接收到第一次響聲時便自動計時,當再次接收到響聲時計時自動停止(類似于使用秒表時的啟動和停止),由于對聲音的響應非常靈敏,計時可精確到0.001s。甲、乙兩人使用手機在空曠安靜的廣場上測量聲音的傳播速度。他們分別站于間距測量值為s的A、B兩處,打開手機軟件做好計時準備。甲先在手機邊擊掌一次,乙聽到擊掌聲之后,也在手機邊擊掌一次。查看甲、乙兩手機均有效記錄下了兩次掌聲的時間間隔,分別為t甲、t乙。(1)若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0.001s內聲音的傳播距離為 m;(2)本實驗中兩手機所記錄的時間大小關系是t甲 t乙(>/=/<);(3)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 。(用s、t甲、t乙表示)【解答】解:(1)聲音的傳播距離為s=vt=340m/s×0.001s=0.34m;(2)由記錄過程知,t甲比t乙多記錄聲音傳播的時間,故t甲>t乙;(3)從A到B處聲音的傳播的時間為:t=,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故答案為:(1)0.34;(2)>;(3)。3.(2020 西寧二模)古詩《小兒垂釣》中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兒面對路人詢問,只是招招手卻不作聲,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角度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波從空氣傳入水中后,傳播速度不變B.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不能在水中傳播C.小兒回答路人的詢問聲能在水中傳播,會驚跑魚兒D.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解答】解:AD、聲波從空氣傳入水中后,傳播速度變大,故AD錯誤;B、因為人的聲音先經空氣傳播到水中,然后再經水傳播而被魚聽到,所以聲音能在水中傳播,故B錯誤;C、因為人的聲音先經空氣傳播到水中,然后再經水傳播而被魚聽到,就可能嚇跑將要上鉤的魚,所以空氣和水都可以傳聲;故C正確;故選:C。4.(2020 綿陽一模)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1,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v2,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時間為B.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時間為C.鋼軌的長度為D.鋼軌的長度為(v2﹣v1)t【解答】解:(1)設鋼軌的長度為L,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t1=;聲音在鋼軌中傳播的時間為t2=;時間間隔t=t1﹣t2=﹣;所以鋼管的長度L=;故C正確,D錯誤;(2)聲音從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時間為t2===t;故AB錯誤;故選:C。1.音調:(1)聲音的________叫做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__________有關,物體振動得越________,發出的音調就越高。(2)音調與頻率:①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做__________,它的單位是________(Hz),簡稱________。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________。②音調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________;頻率越小,音調越________。(3)音調的高低與年齡、性別的關系:人的發聲頻率在______________赫之間。兒童的音調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調一般比男人________。(4)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______________赫。(5)超聲和次聲:①頻率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________。蝙蝠利用超聲波捕食。超聲波應用廣泛,如超聲波造影,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等。②頻率低于20赫的聲音叫________。大象利用次聲波交流。2.響度:(1)聲音的________叫做響度。響度是人們對聲音的主觀感覺。(2)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①聲音的響度跟聲源的____________有關,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________。②聲音的響度跟人距離__________的遠近有關,距離聲源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越________。③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感覺是不同的。(3)響度用______________來計量,符號是dB。正常說話的響度是50分貝左右。3.音色:(1)音色反映了聲音的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2)影響音色的因素: 。4.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被稱為聲音的三要素。1.(1)高低 振動快慢 快 (2)①頻率 赫茲 赫 大 ②高 低 (3)65~1100 高 高 (4)20~20000 (5)①超聲 ②次聲 2.(1)強弱 (2)①振動幅度 大 ②聲源 小 (3)分貝3.(1)品質 特色 (2)發聲體的材料、結構 4.音調 響度 音色例4-1.一個聲源在振動,但人耳卻聽不到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能是聲源的振幅太小B.可能是聲源和人耳間沒有介質傳播聲音C.可能是聲音的頻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解答】解:人耳卻聽不到聲音,有可能是聲源的振幅太小,或離發聲體太遠;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所以當在聲源和人耳之間沒有傳播聲音達的介質時,人不會聽到聲音;當聲音的頻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時,此頻率范圍不在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之內,所以人不會聽到聲音;當聲強級小于0分貝時人也不會聽到聲音;故選:D。例4-2.(2019秋 淮北月考)自己來制作“水瓶琴”,如圖所示,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兩種方法使它發聲:(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關于這兩種方法發出聲音的聲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方法(1)中是小棒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氣柱【解答】解:(1)拿小棒敲擊瓶子時,振動的物體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質量越大,越難振動,音調越低,聲源是瓶子和水。故AB錯誤;(2)當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動的物體是空氣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氣柱越短,越容易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聲源是瓶中的空氣柱。故C錯誤,D正確。故選:D。例4-3.(2017七下·蕭山期中)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和乙聲音的音調相同 B.甲和丙聲音的響度相同C.丙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聲音的音色相同【答案】A【知識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通過比較聲音的波形圖來考查頻率對音調的影響和振幅對響度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能夠從波形圖上看懂頻率和振幅。音調跟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跟發聲體的材料、品質有關。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大;偏離原位置越遠,振幅越大。【解答】A、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同時間內,甲和乙振動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確;B、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響度相同,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錯誤;D、甲、乙、丙的振動有規律,丁無規律,因此甲、乙、丙為樂音,丁為噪音,甲和丁發聲體的材料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錯誤。故選A例4-4.小夏在研究口琴的發聲原理時,拆掉了口琴外殼,發現在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如圖所示)。吹口琴時,在氣流的沖擊下,銅片 發出聲音。對不同氣孔吹氣,改變了聲音的 ;在同一氣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氣,改變了聲音的 。【解答】解:吹口琴時,在氣流的沖擊下,銅片由于振動發出聲音。對不同氣孔吹氣,氣體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在同一氣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氣,力度決定聲音的振動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響度不相同。故答案為:振動;音調;響度。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解答】解:聲音的特征有:音調、響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小明學了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①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衣服蓋在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依次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鐘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鐘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 (選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選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答案】(1)小(2)塑料袋(3)粗糙多孔【知識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分散,距離越遠,分散的越厲害,自然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小;(2)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聽不到聲音的距離越短;(3)衣服和襪子的隔音性能較好,而報紙和塑料袋的隔音性能較差,二者比較確定影響隔音性能的因素。【解答】(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塑料袋隔音時,聽不見聲音的距離最遠,則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3.小麗用兩把傘做了一個“聚音傘”的實驗,如圖。在右邊傘的A點掛一塊機械手表,當她的耳朵位于B點時聽不到聲音。把另一把傘放在左邊圖示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手表的滴答聲。這個實驗表明聲音可以發生 現象,“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聲音的 ,手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是 。【答案】反射;響度;空氣【知識點】聲音的傳播【解析】【分析】(1)聲音在傳播時,以波的形式以聲源為球心向四周空間傳播,聲音的能量很快分散開,離聲源越遠,響度越小。聲音在反射時能會聚,使其能量集中,則在能量集中處聽到聲音的響度便大了;(2)由于A、B之間只有空氣而沒有液體或固體,因而傳聲的介質是空氣。【解答】(1)把另一把傘放在左邊圖示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手表的滴答聲。這個實驗表明聲音可以發生反射現象,“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聲音的響度;(2)手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是空氣。4.某創新實驗小組的同學發現: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實心鋁棒的中間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許松香粉,在鋁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聽見鋁棒發出聲音,而且在不同情況下鋁棒發聲的頻率是不同的,同學們討論后設計出探究鋁棒發聲頻率的影響因素的實驗。【猜想與假設】猜想一: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鋁棒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二: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鋁棒的長度有關。【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同學們找到不同規格的鋁棒、虛擬示波器等器材進行探究。同學們選擇5根鋁棒,每次均捏住鋁棒的中間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實驗所得的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實心鋁棒 鋁棒長度(L/cm) 鋁棒橫截面積(S/mm2) 頻率(f/Hz)1 71 29 35002 78 29 31463 71 52 35304 71 75 35725 105 29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實心鋁棒1、3、4的數據,可知鋁棒的長度相同時,鋁棒的橫截面積越大,發聲頻率越 (選填“高”或“低”)。(2)為了驗證猜想二,同學們應該分析表格中實心鋁棒 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答案】(1)高(2)1、2、5;鋁棒的橫截面積相同時,鋁棒長度的越大,發聲頻率越低【知識點】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產生【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控制了某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的一些實驗組,實驗得到的不同現象與控制的因素有關;2、猜想二研究的因素應該是鋁棒的長度,需要選擇鋁棒長度不同的實驗組進行實驗。【解答】(1) 表格中實心鋁棒1、3、4中,控制了鋁棒長度相同,鋁棒橫截面積不同,由表格中的頻率可知, 鋁棒的長度相同時,鋁棒的橫截面積越大,發聲頻率越高;(2)猜想二是對鋁棒的長度進行研究,實驗組中需控制鋁棒長度不同,使鋁棒的橫截面積相同,可選擇 1、2、5 的三組數據,由三者的頻率可知: 鋁棒的橫截面積相同時,鋁棒長度的越大,發聲頻率越低 。故答案為:(1)高 (2)1、2、5; 鋁棒的橫截面積相同時,鋁棒長度的越大,發聲頻率越低21.列舉人體的主要感覺器官及功能,了解皮膚感覺、嗅覺、味覺的形成過程2.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的方法探究人的感覺特點3.知道聲音產生原因和傳播的條件和特點4.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提高觀察現象的能力1.感覺的產生:人體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種________,發出________,信息沿著神經傳到________,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2.皮膚的感覺:皮膚是人體________的器官,其內分布著多種感受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感覺器官。3.皮膚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________。人的________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對觸覺最敏感;人的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________比較敏感,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4.皮膚除了作為感覺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還能防止身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例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傳遞刺激的結構 B.感受器是一種信息轉換裝置C.皮膚中存在各種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各種刺激 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產生感覺的結構例1-2.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例如,觸摸一般用 ,因為這個部位的 比較集中;要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例1-3.小娟因淋雨感覺不適去醫院檢查,一位老醫生用手背觸摸了一會她的額頭后便告訴她患了感冒,開出處方。掛鹽水時一陣疼痛令小娟差點哭了出來。晚飯時,面對母親辛辛苦苦準備的一桌好菜,小娟沒有聞到陣陣香味,也沒有胃口。請問:(1)老醫生用手背去觸摸額頭,這主要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2)小娟想:“如果沒有痛覺,那該多好啊!”你認為好不好?說明理由。 。(3)小娟面對好菜卻沒有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這說明了 。1.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破后感到疼痛,其痛覺感受器和痛覺形成的部位( )A.均在手指受傷處 B.分別在手指受傷處和受傷處附近C.分別在手指受傷處和大腦 D.均在大腦2.小張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鍋城大吃了一頓,覺得味道很好,可接下來的幾天,吃其他飯菜都覺得沒有味道,其原因是( )A.其他飯菜沒有火鍋的辣 B.吃了火鍋后的余味還沒有散去C.吃了火鍋后燙傷了味蕾 D.其他飯菜的味道沒有火鍋的濃3.為測試不同部位的皮膚對觸覺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繪圖筆在小徐皮膚的某些部位畫上測試區。小徐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針輕輕接觸測試區上不同的點,當小徐感覺到針觸時,就說“是”,將小徐能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記錄下來。在不同部位的皮膚上重復此實驗,其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皮膚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A.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判斷實驗時針觸指尖的力度大于針觸手臂的力度B.本實驗說明敏感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信息的機會遠遠多于非敏感部位。C.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D.身體各部位的不同觸覺的敏感性不同1.形成嗅覺的過程:氣味→________→嗅覺神經末梢→________嗅覺神經中樞(形成嗅覺)2.嗅覺特點(1)適應性:是指長時間接觸某種氣味,嗅覺對該氣味的敏感性就會減弱,即大腦______________的緣故。(2)差異性:不同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人的嗅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________。(3)選擇性:動物對不同氣味的敏感程度也________。3.味蕾:舌上有味蕾(____________),能感受各種食物的刺激。味蕾藏于舌表面的許多小凸點內,它里面有許多________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是對________態物質的刺激特別敏感。4.味覺的形成過程:食物進入口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________細胞,味覺信息通過神經傳到________產生味覺。5.味覺的類型:味覺主要可以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麻、辣、澀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____________的感覺。例2-1.人的感官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人在感冒時,對氣味就沒有健康時敏感.這是因為( )A.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B.嗅覺細胞收集到的信息無法傳遞到大腦C.產生嗅覺疲勞 D.感冒影響了嗅覺細胞對氣味的敏感度例2-2.下列關于嗅覺形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嗅覺是在有味道的氣體進入鼻腔時形成的 B.嗅覺是在嗅神經傳遞沖動的過程中形成的C.嗅覺是在嗅黏膜上的嗅細胞受刺激時形成的 D.嗅覺是在興奮傳到大腦皮層時形成的例2-3.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味覺是(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澀 ⑦麻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例2-4.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調香師辨味時,總要做短促而頻繁的吸氣,目的是在鼻腔頂端形成一種氣旋,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有氣味物質接觸 。(2)人在感冒的時候,嗅覺的靈敏度會下降,此時味覺測試顯示 (填“正常”或“不正常”)。(3)一塊糖放在口中,一開始覺得不怎么甜,后來慢慢地越來越甜,這說明: 。(4)在測試舌頭敏感區域的實驗中,測試完一種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1.常吃大蒜對健康有益.一個正常人吃大蒜時,旁人會聞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卻聞不到這股氣味.這是因為( )A.嗅覺細胞暫時失去感覺功能 B.嗅覺細胞接收到的信息無法傳到大腦C.不同的人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 D.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舌的不同部位對甜、酸、苦、成的敏感性不同B.冷、熱、觸、痛覺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膚中C.味覺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兩側D.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內3.勞德(R.Lord)提出一個四階段知覺模型,如下圖所示。分析情景“媽媽端上了做好的菜,正在看動畫片的王濤說到‘真香’,跑過來坐下,吃了起來”,請你根據上面的模型,簡述一下這個過程完成的程序。說明四個階段。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______________產生的。2.聲源:正在________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3.介質:聲音可以在_____體、____體和____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________傳聲。4.聲速: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中,聲音傳播的快慢是______的,一般在______中傳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______中傳播最慢,在空氣中,溫度越高,聲速______,在15℃時,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______。5.聲波: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______。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科學家用聲波來探測________等。6.回聲: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會______回來,叫回聲。從發出聲音到能聽見回聲的時間間隔在______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例3-1.以下幾個實驗現象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鐘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鈴聲明顯減弱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D.相比正常情況,耳朵貼在桌子上,敲擊桌子能聽到更大的聲音例3-2.如圖甲所示,乒乓球靜止靠在左側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錘敲打右側的音叉,我們能聽到右側音叉發出聲音同時乒乓球被彈開,如圖乙。如果把這個實驗由宇航員帶到月球上外部環境中去完成則( )A.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不會被彈開B.不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不會被彈開C.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會被彈開D.不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會被彈開例3-3.小明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小明聽到了兩個敲打的聲音。關于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 )A.小明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于0.1s B.小明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鐵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 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例3-4.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小明用小錘敲擊音叉,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3)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 。這種研究方法叫作 。1.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B.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D.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2.Phyphox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物理實驗手機軟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夠自動記錄下所接收到的兩次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當手機接收到第一次響聲時便自動計時,當再次接收到響聲時計時自動停止(類似于使用秒表時的啟動和停止),由于對聲音的響應非常靈敏,計時可精確到0.001s。甲、乙兩人使用手機在空曠安靜的廣場上測量聲音的傳播速度。他們分別站于間距測量值為s的A、B兩處,打開手機軟件做好計時準備。甲先在手機邊擊掌一次,乙聽到擊掌聲之后,也在手機邊擊掌一次。查看甲、乙兩手機均有效記錄下了兩次掌聲的時間間隔,分別為t甲、t乙。(1)若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0.001s內聲音的傳播距離為 m;(2)本實驗中兩手機所記錄的時間大小關系是t甲 t乙(>/=/<);(3)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 。(用s、t甲、t乙表示)3.古詩《小兒垂釣》中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兒面對路人詢問,只是招招手卻不作聲,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角度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波從空氣傳入水中后,傳播速度不變B.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不能在水中傳播C.小兒回答路人的詢問聲能在水中傳播,會驚跑魚兒D.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4.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1,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v2,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時間為B.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時間為C.鋼軌的長度為D.鋼軌的長度為(v2﹣v1)t1.音調:(1)聲音的________叫做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__________有關,物體振動得越________,發出的音調就越高。(2)音調與頻率:①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做__________,它的單位是________(Hz),簡稱________。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________。②音調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________;頻率越小,音調越________。(3)音調的高低與年齡、性別的關系:人的發聲頻率在______________赫之間。兒童的音調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調一般比男人________。(4)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______________赫。(5)超聲和次聲:①頻率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________。蝙蝠利用超聲波捕食。超聲波應用廣泛,如超聲波造影,用超聲波清洗眼鏡等。②頻率低于20赫的聲音叫________。大象利用次聲波交流。2.響度:(1)聲音的________叫做響度。響度是人們對聲音的主觀感覺。(2)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①聲音的響度跟聲源的____________有關,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________。②聲音的響度跟人距離__________的遠近有關,距離聲源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越________。③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感覺是不同的。(3)響度用______________來計量,符號是dB。正常說話的響度是50分貝左右。3.音色:(1)音色反映了聲音的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2)影響音色的因素: 。4.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被稱為聲音的三要素。例4-1.一個聲源在振動,但人耳卻聽不到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能是聲源的振幅太小B.可能是聲源和人耳間沒有介質傳播聲音C.可能是聲音的頻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例4-2.(2019秋 淮北月考)自己來制作“水瓶琴”,如圖所示,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兩種方法使它發聲:(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關于這兩種方法發出聲音的聲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方法(1)中是小棒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氣柱例4-3.(2017七下·蕭山期中)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和乙聲音的音調相同 B.甲和丙聲音的響度相同C.丙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聲音的音色相同例4-4.小夏在研究口琴的發聲原理時,拆掉了口琴外殼,發現在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如圖所示)。吹口琴時,在氣流的沖擊下,銅片 發出聲音。對不同氣孔吹氣,改變了聲音的 ;在同一氣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氣,改變了聲音的 。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2.小明學了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①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衣服蓋在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依次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鐘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鐘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 (選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選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3.小麗用兩把傘做了一個“聚音傘”的實驗,如圖。在右邊傘的A點掛一塊機械手表,當她的耳朵位于B點時聽不到聲音。把另一把傘放在左邊圖示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手表的滴答聲。這個實驗表明聲音可以發生 現象,“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聲音的 ,手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是 。4.某創新實驗小組的同學發現: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實心鋁棒的中間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許松香粉,在鋁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聽見鋁棒發出聲音,而且在不同情況下鋁棒發聲的頻率是不同的,同學們討論后設計出探究鋁棒發聲頻率的影響因素的實驗。【猜想與假設】猜想一: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鋁棒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二: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鋁棒的長度有關。【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同學們找到不同規格的鋁棒、虛擬示波器等器材進行探究。同學們選擇5根鋁棒,每次均捏住鋁棒的中間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實驗所得的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實心鋁棒 鋁棒長度(L/cm) 鋁棒橫截面積(S/mm2) 頻率(f/Hz)1 71 29 35002 78 29 31463 71 52 35304 71 75 35725 105 29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實心鋁棒1、3、4的數據,可知鋁棒的長度相同時,鋁棒的橫截面積越大,發聲頻率越 (選填“高”或“低”)。(2)為了驗證猜想二,同學們應該分析表格中實心鋁棒 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感官世界、用耳傾聽-八年級暑假-學生版.docx 1-感官世界、用耳傾聽-八年級暑假-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