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講: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學習目標1扣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初步以識虛像的含義2.通過“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與分析3.了解光的折射現象,了解光人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part知識講解1.平面鏡成像實驗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使于確定虛像的位置2使用兩只完全一樣的蠟燭用于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3刻度尺的作用是用于比較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實驗器材:白紙、玻璃板、兩支大4.用較礴的玻璃板,防止用厚玻璃板前后兩個面成兩個像小相同的蠟燭、刻度尺、打火機等平面鏡成像(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都相等:規律(2)像與物大小相同:(3)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原理:光的反射,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4)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知識檢測1.原理:遵循光的定律。2.特點:像的性質:、等大的像。像的位置: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03.平面鏡的作用:平面鏡能改變光的1.反射:2.正立、虛、垂直、相等:3.傳播方向7典型例題例1-1,關于實像和虛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清晰的是實像,不清晰的是虛像B.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實像則相反C,縮小的像是實像,放大的像是虛像D.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實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虛像【解答】解:A、實像可能不清晰,如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物距與像距如果沒有調整好,物體在光屏上的實像就不清晰:而人在平面鏡中可以得到情晰的虛像。此選項錯誤:B、虛像是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進入人眼形成的。此選項錯誤:C、實像或虛像都可能是等大、放大或縮小的。此選項錯誤:D、實像能用光屏呈接,虛像不能: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此選項正確。故選:D。例1-2.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眼晴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解答】解:A、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驗證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確B、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故B正確:C、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故C錯誤:D、平面鏡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確。故選:C。例1-3.如圖所示,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解答】解: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半個平面鏡仍能成完整像,故AB錯誤:平面鏡左右兩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與小貓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兩個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正確,D錯誤。故選:C。例1-4.(2020·江陰市二模)歌詞“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對于水中的“白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是倒立等大的虛像B.是正立等大的實像C.是倒立等大的實像D.是正立等大的虛像【解答】解: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是因為白塔反射的光經水面反射,進入人的眼睛里,人才能看到白塔的倒影,倒影是白塔在水中成的正立等大虛像,這是光的反射現象,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初步認識虛像的含義2.通過“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與分析3.了解光的折射現象,了解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1.原理: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2.特點:像的性質:________、等大的____像。像的位置: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________,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3.平面鏡的作用:平面鏡能改變光的________。1.反射;2.正立、虛、垂直、相等;3.傳播方向例1-1.關于實像和虛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清晰的是實像,不清晰的是虛像B.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實像則相反C.縮小的像是實像,放大的像是虛像D.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實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虛像【解答】解:A、實像可能不清晰,如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物距與像距如果沒有調整好,物體在光屏上的實像就不清晰;而人在平面鏡中可以得到清晰的虛像。此選項錯誤;B、虛像是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進入人眼形成的。此選項錯誤;C、實像或虛像都可能是等大、放大或縮小的。此選項錯誤;D、實像能用光屏呈接,虛像不能;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此選項正確。故選:D。例1-2.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眼睛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解答】解:A、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驗證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確B、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故B正確;C、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故C錯誤;D、平面鏡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確。故選:C。例1-3.如圖所示,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解答】解: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半個平面鏡仍能成完整像,故AB錯誤;平面鏡左右兩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與小貓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兩個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正確,D錯誤。故選:C。例1-4.(2020 江陰市二模)歌詞“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對于水中的“白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倒立等大的虛像 B.是正立等大的實像C.是倒立等大的實像 D.是正立等大的虛像【解答】解: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是因為白塔反射的光經水面反射,進入人的眼睛里,人才能看到白塔的倒影,倒影是白塔在水中成的正立等大虛像,這是光的反射現象,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例1-5.如圖所示甲、乙兩圖都是時鐘在平面鏡中成的像甲圖是鏡子水平放置時的像,乙圖是鏡子豎直放置時的像,它們的實際時間是甲 ;乙 。【解答】解:甲圖:b是鐘表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鐘表和鐘表的像關于平面鏡對稱,畫出鐘表a,如圖,所以鐘表的實際時間是9:10。(2)作出表的左右對稱圖形,如圖所示:則乙表的時刻是12:05。故答案為:9:10;12:05。例1-6.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該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為止,這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4)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5)點燃豎直放置的蠟燭A,曉蘭同學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斷其原因是 。【解答】解:(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相等;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互相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個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蠟燭的像,則證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4)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采取B操作。(5)像與物是關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蠟燭是擺在桌面上的,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為:(1)蠟燭B;(2)完全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不能;(4)B;(5)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例1-7.如圖是進行視力檢查的空間示意圖,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視力表的像。若被測者與視力表間的距離L為0.6m,則被測者( )A.看到視力表倒立的像B.看到視力表縮小的像C.與視力表的像相距5.0mD.向左移可增大與視力表像的距離6.解:AB、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被測者看到視力表正立等大的虛像,故A、B錯誤;C、由圖可知,視力表與平面鏡的距離為2.2m+0.6m=2.8m,視力表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為2.8m,則被測者與視力表的距離為2.2m+2.8m=5m,故C正確;D、若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成像物體到平面鏡距離相等,被測者向左移面鏡,視力表與平面鏡距離不變,像與視力表間的距離不變,故D錯誤。故選:C。例1-8.(2020 溫州一模)如圖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區的夜景,圖中橋洞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了一個圓的形狀。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漲,則橋洞與其倒影大致形狀是( )A.B.C.D.【解答】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體是等大的、對稱的;當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橋拱不再是半圓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圓形,只是半圓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關于水面對稱的,因此,B圖是正確的。故選:B。例1-9.(2022七下·婺城期末)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科所在小組的同學們選取一塊平板玻璃、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白紙、火柴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請回答:(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兩塊平板玻璃,應選擇 mm厚的平板玻璃做實驗比較合適。(2)小科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他發現: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高且傾斜。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1、2、3三幅圖中,圖 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3)在找準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紙上標記出a、b、c三點,如圖丙所示;他應分別測出 (填“a、b”、“b、c”或“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4)如圖所示,小科把四個模型分別面對平板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關系,最好選用 (填字母編號)。【答案】(1)2(2)2(3)a、c(4)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光線會在玻璃板前后兩個表面上發生兩次反射,從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兩個虛像。玻璃板的厚度越大,這兩個虛像的距離越遠,再用蠟燭尋找像的位置時困難越大,實驗誤差越大。(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解答;(3)(4)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判斷。【解答】(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兩塊平板玻璃,應選擇比較薄的,即選擇2mm厚的平板玻璃做實驗比較合適。(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作圖如下:小科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他發現: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高且傾斜。我認為圖2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3)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根據圖丙可知,只有a和c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因此他應該分別測出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4)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其實就是上下不變,而左右顛倒,為了能夠觀察到這個變化,我們選擇的物體不能是左右對稱的。根據圖片可知,只有字母C不是左右對稱的,故選A。1.如圖所示,能正確表示小丑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判斷。【解答】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如下圖所示: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2.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B.如果將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會變大C.移去蠟燭B,并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D.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只改變玻璃板的位置,蠟燭B始終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9.解:A、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故A正確;B、蠟燭遠離玻璃板過程中,根據物像大小相等,蠟燭的像始終與蠟燭等大,故B錯誤;C、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發現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錯誤。D、如果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動,則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會發現B始終不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故D錯誤。故選:A。3.有一面鏡子豎直掛在墻壁上,如圖所示,在鏡子前面有A、B、C三個物體,人眼在圖中位置能從鏡子里看到哪幾個物體的像( )A.只看到B的像 B.能看到A和B的像C.能看到B和C的像 D.A、B、C的像都能看到解:作出眼鏡D在平面鏡中的像點D′,連接像和鏡的下邊緣并延長,則B、C兩物體在這個范圍內,A不在這個范圍內,故人眼能通過鏡子看到像的物體有B和C。故選:C。4.在做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后,小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他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他觀察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會( )A.豎直向上運動 B.豎直向下運動C.水平向右運動 D.水平向左運動解:如圖所示:當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時,根據物像相對于鏡面對稱的性質,則蠟燭A在平面鏡中的像做豎直向下運動。故選:B。5.如圖所示,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塊靠墻的平面鏡,店員為了顧客方便,通常不會把θ設為9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鏡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實像B.人遠離平面鏡時像變小,面鏡時像變大C.平面鏡傾斜放置,便于從顧客腳部反射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顧客眼睛D.由于平面鏡較小,故人在鏡中不能成完整的像【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鏡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故A錯誤;B.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只與物體的大小有關,與距離大小無關,故B錯誤;C.平面鏡傾斜放置,便于從顧客腳部反射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顧客眼睛,故C正確;D.像的大小由物體的大小決定,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故D錯誤。故選C。6.(2022八下·余姚期末)所圖所示,地上有一塊平面鏡,平面鏡正上方有一盞燈,小余分別在A點、B點、C點通過平面鏡看燈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余在A點、B點、C點看到的像位置相同,大小也相同B.小余在A點、B點、C點看到的像位置不同,但大小相同C.小余在A點、C點看不到燈的像,只有B點才能看到人D.小余能看到的像都是實像【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成因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燈泡的位置保持不變,平面鏡的位置保持不變,根據“物像等距”可知,燈泡在平面鏡內所成像的位置保持不變,且始終等于燈泡的大小,故A正確,B錯誤;只要有反射光線射入眼鏡,我們就能看到像,故C錯誤;燈泡在平面鏡內成的像是虛像,故D錯誤。故選A。7.(2022七下·濱江期末)小濱同學看到爸爸晚上開車用導航時,會用到HUD(抬頭顯示)投影模式,將手機置于汽車前擋風玻璃下方,就可以將導航的信息通過前擋風玻璃投影到正前方,小濱根據所學知識,繪制如圖1所示的原理圖,回答下列問題: (假定前擋風玻璃是平面的)(1)HUD模式時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是根據 原理形成的。(2)小濱發現手機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有疊影(如圖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3)當手機水平放置時,手機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剛好在正前方,則手機與前擋風玻璃所成的角約為 度(填角度大小)。(4)如果HUD模式時導航顯示左轉如圖3,那么在手機上顯示應該是下列 選項【答案】(1)光的反射(2)擋風玻璃有一定的厚度,兩個面都會反射成像(3)45(4)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2)玻璃有前后兩個面,光在上面發生兩次反射,從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兩個虛像。由于玻璃有一定厚度,所以擋風玻璃所成的像存在一定的距離差,看起來出現重影;(3)(4)根據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分析解答。【解答】(1)HUD模式時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是根據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2)小濱發現手機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有疊影(如圖2),分原因可能是:擋風玻璃有一定的厚度,兩個面都會反射成像;(3)物體與像相互垂直,則二者的夾角為90°。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即它們于平面鏡的夾角相等,那么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應為:90°÷2=45°;(4)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由于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故選D。8.如圖是小明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實驗器材選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2)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大小相同)豎立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動蠟燭B,直到眼睛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 ,在紙上記錄下蠟燭A和B的位置。(3)為驗證實驗中得到的平面鏡成像特點是否可靠,小明應 。(填字母)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實驗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進行實驗(4)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移去蠟燭B,將一張白卡豎直放在原來蠟燭B所在位置,應 (選填“直接”或“透過玻璃板”)觀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蠟燭A的像。(5)如圖甲所示,一枚硬幣放在豎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幣的像在a處;將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圖乙所示的位置時,硬幣所成的像在 處(選填字母“a”、“b”、“c”)27.解:(1)使用透明玻璃板是采用其透明的物理屬性,使眼睛在蠟燭A一側能看到物體A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A的另一個物體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置點燃的蠟燭A,將完全相同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到眼睛透過玻璃板觀察到B與A的像完全重合,可得出的結論是:像與物的大小相同;(3)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采取B操作;(4)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虛像不能在白卡片上承接,所以應在玻璃板后面,即直接觀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5)一枚硬幣放在豎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幣的像在a處;將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圖乙所示的位置時,由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所以硬幣所成的像的位置不變,仍然在a處。故答案為:(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重合;(3)B;(4)直接;(5)a。1.光從一種介質_______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_______,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規律(如圖所示)(1)光折射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內。(2)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分居法線的兩側。(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中時,折射角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4)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斜射、偏折;2.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同一平面、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小于、大于例2-1.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B.點燃的蠟燭通過小孔成像C.通過汽車的后視鏡看到車后的其他車輛D.鋼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斷了【解答】解: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A錯誤。B、點燃的蠟燭通過小孔成像,是光是直線傳播形成的,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B錯誤。C、通過汽車的后視鏡看到車后的其他車輛,是鏡面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C錯誤。D、鋼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斷了是光從水射向空氣在水與空氣接觸面上發生折射形成的,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D正確。故選:D。例2-2.由于視覺原因,用魚叉刺向水里的魚往往難于成功。圖中能正確解釋刺不到魚的光路圖是( )A.B.C.D.【解答】解:水中魚反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的是變淺的魚的虛像。所以有經驗的漁民應該用魚叉瞄準看到魚的下方位置,才能將魚叉到;只有選項B中的光路圖符合題意。故選:B。例2-3.觀察水邊風景照片,總會發現倒影部分比實物本身暗一些,這是由于( )A.入射光線被反射掉一部分B.人射水面的光線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眼睛的一種習慣感覺D.沖洗照片質量有問題【解答】解:在觀察水邊風景照片,總發現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是因為光一部分反射到空氣中,一部分折射入水中。水面只將一部分的入射光線反射入人眼,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例2-4.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在E處,現用激光筆從A點往哪點照射可照亮銅錢( )A.B點 B.E點 C.C點 D.D點【解答】解:據題意可知,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的像在E處;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E處射出光束時,光線會原路返回,即可把銅錢照亮。故選:B。例2-5.(2019 杭州)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解答】解:由于大氣層的存在太陽光會發生折射,我們會看到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則有大氣層時,我們會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沒有這層大氣,則會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例2-6.平靜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個同學說:“快看,魚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魚”實際上( D )A. 云是像,魚是實物 B. 云是虛像,魚是實像 C. 云和魚都是實像 D. 云和魚都是虛像例2-7.有一圓柱形敞口容器,從其左側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產生一個光斑O,如圖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動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變使激光筆向右平移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點不變使激光筆入射角增大C.保持激光筆不移動且射入角度不變,向容器內緩緩加水D.保持激光筆不移動且射入角度不變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動【解答】解答:A、保持水面高度不變使激光筆向右平移,則光斑也向右平移,故A錯誤;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點不變使激光筆入射角增大,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則光斑向右平移,故B錯誤;C、保持激光筆不移動且射入角度不變,向容器內緩緩加水,可轉換為為向左平移激光筆,入射角不變,則折射角不變,光斑向左平移,故C正確;D、保持激光筆不移動且射入角度不變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動,可轉換為激光筆向右平移,入射角不變,則折射角不變,光斑向右平移,故D錯誤。故選:C。故答案為:A點。高度不變使激光筆向右平移,則光斑也向右平移,故A錯誤;例2-8.如圖所示,在碗底放一枚硬幣,把碗移到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請一位同學向碗里緩慢加水后,又能看到硬幣,其實看到的是硬幣的 像(填“實”或“虛”),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試畫出加水后眼睛看到硬幣的光路圖。【解答】解:當水倒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從硬幣發出的漫反射光經水面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向下偏折,當光線射入人眼,人憑光直線傳播的感覺,認為硬幣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其實人看到的是硬幣的虛像。如圖所示:例2-9.某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實驗,如圖所示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通過實驗還得到如表所示數據:入射角 0° 15° 30° 45° 60°反射角 0° 15° 30° 45° 60°折射角 0° 11° 22.1° 35.4° 40.9°(1)在探究中,該同學在清水中滴入幾滴牛奶并攪勻,在水面上方的空氣中熏了點煙霧,上述做法是為了 。(2)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 。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 和 現象。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 ,且折射角 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于零。該同學根據上述實驗中的發現和結論②總結出了光的折射規律。(3)你認為該同學通過上述探究實驗得出光的折射規律的過程是否存在不足: (選填“是”或“否”)。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1)更好地顯示光路;(2)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一直小于;(3)是;沒有換用其他透明介質做此實驗【解析】(1)利用光的反射進行分析;(2)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3)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多次測量是為了獲取多組數據,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換用其他透明介質再做此實驗,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分析】此題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詳解】(1)在清水中滴入幾滴牛奶并攪勻,并在水面上方的空氣中熏了點煙霧,這些煙霧可以反射光,此做法是為了更好的顯示光路。(2)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②由表中數據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當入射角不斷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故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于零。(3)據分析可知,五次實驗數據可以,該實驗的不足之處,探究過程不完整,還應該換用其他透明介質再做此實驗,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更具有普遍性。故答案為:(1)更好地顯示光路;(2)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3)是;沒有換用其他透明介質做此實驗。1.因為折射,水中的魚兒看到空中的昆蟲位置會發生改變,圖中能正確表示魚兒看到昆蟲的光路圖是( )A. B.C. D.解:AC.魚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蟲等獵物,是因為水面上方的昆蟲等獵物反射或發出的光射向水面,發生折射,再進入魚的眼睛中,因此光的傳播路線是由空氣傳播到水中,故AC錯誤;BD.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B錯誤,D正確。故選:D。2.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半圓形玻璃磚,再由玻璃磚射入空氣的光路圖,O點是半圓形玻璃磚的圓心。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①②、當光由空氣射入半圓形玻璃磚時,折射角應小于入射角,而圖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①錯誤,②正確;③④當光由空氣垂直進入半圓形玻璃磚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光由半圓形玻璃磚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③正確,④錯誤。故選:D。3.現今,一些大廈用許多大塊的平板鍍膜玻璃做外墻(俗稱“玻璃幕墻”)。這種墻既能反射光線也能透過光線。下列選項中,能真實反映光通過“玻璃幕墻”進入室內傳播途徑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據光的折射規律來分析解答。【分析】本題是有關光的折射的題目,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掌握光的折射規律。【詳解】光通過玻璃膜墻進入室內,經歷了兩次折射,第一次是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線向靠近法線方向偏折;第二次是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方向偏折。故選B。4.某小組同學在進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實驗中,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AB上同時發生了反射和折射現象。一位同學很粗心地僅畫了三根光線,沒有標出光的傳播方向,如圖所示。請幫助其判斷:入射光線是 ,光線OG是 ,折射角為 度,AB的右側是 ___________(選填“空氣”或“玻璃”)。解:由圖可知,∠BOE=60°,所以入射角為∠COE=90°﹣60°=30°,而∠COF=3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為法線,AB為界面,而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則OG一定為折射光線,EO為入射光線,OF為反射光線,OG為折射光線。∠COF為反射角。由圖可知,折射角為:∠GOD=90°﹣45°=45°。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則光線是從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故AB的右側是空氣。故答案為:EO;折射光線;45;空氣。5.(2019·紹興)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入射角 20° 40° 60° 80°折射角 13° 35° 41°【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 ( 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25° (2)不成正比(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2第3講: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學習目標1扣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初步以識虛像的含義2.通過“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與分析3.了解光的折射現象,了解光人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part知識講解1.平面鏡成像實驗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使于確定虛像的位置2使用兩只完全一樣的蠟燭用于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3刻度尺的作用是用于比較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實驗器材:白紙、玻璃板、兩支大4.用較礴的玻璃板,防止用厚玻璃板前后兩個面成兩個像小相同的蠟燭、刻度尺、打火機等平面鏡成像(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都相等:規律(2)像與物大小相同:(3)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原理:光的反射,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4)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知識檢測1.原理:遵循光的定律。2.特點:像的性質:、等大的像。像的位置: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3.平面鏡的作用:平面鏡能改變光的7典型例題例1-1,關于實像和虛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清晰的是實像,不清晰的是虛像B.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實像則相反C.縮小的像是實像,放大的像是虛像D.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實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虛像例1-2.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眼晴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例1-3.如圖所示,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N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例1-4.(2020·江陰市二模)歌詞“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對于水中的“白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是倒立等大的虛像B.是正立等大的實像C.是倒立等大的實像D.是正立等大的虛像例1-5。如圖所示甲、乙兩圖都是時鐘在平面鏡中成的像甲圖是鏡子水平放置時的像,乙圖是鏡子豎直放置時的像,它們的實際時間是甲;乙。205引母乙例1-6。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該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為止,這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4)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5)點燃豎直放置的蠟燭A,曉蘭同學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斷其原因是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初步認識虛像的含義2.通過“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與分析3.了解光的折射現象,了解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1.原理: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2.特點:像的性質:________、等大的____像。像的位置: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________,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3.平面鏡的作用:平面鏡能改變光的________。例1-1.關于實像和虛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清晰的是實像,不清晰的是虛像B.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實像則相反C.縮小的像是實像,放大的像是虛像D.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實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是虛像例1-2.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眼睛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例1-3.如圖所示,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例1-4.(2020 江陰市二模)歌詞“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對于水中的“白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倒立等大的虛像 B.是正立等大的實像C.是倒立等大的實像 D.是正立等大的虛像例1-5.如圖所示甲、乙兩圖都是時鐘在平面鏡中成的像甲圖是鏡子水平放置時的像,乙圖是鏡子豎直放置時的像,它們的實際時間是甲 ;乙 。例1-6.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該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 為止,這時發現像與物的大小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現,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4)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5)點燃豎直放置的蠟燭A,曉蘭同學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斷其原因是 。例1-7.如圖是進行視力檢查的空間示意圖,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視力表的像。若被測者與視力表間的距離L為0.6m,則被測者( )A.看到視力表倒立的像B.看到視力表縮小的像C.與視力表的像相距5.0mD.向左移可增大與視力表像的距離例1-8.(2020 溫州一模)如圖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區的夜景,圖中橋洞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了一個圓的形狀。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漲,則橋洞與其倒影大致形狀是( )A.B.C.D.例1-9.(2022七下·婺城期末)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科所在小組的同學們選取一塊平板玻璃、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白紙、火柴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請回答:(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兩塊平板玻璃,應選擇 mm厚的平板玻璃做實驗比較合適。(2)小科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他發現: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高且傾斜。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1、2、3三幅圖中,圖 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3)在找準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紙上標記出a、b、c三點,如圖丙所示;他應分別測出 (填“a、b”、“b、c”或“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4)如圖所示,小科把四個模型分別面對平板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關系,最好選用 (填字母編號)。1.如圖所示,能正確表示小丑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是( )A. B.C. D.2.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B.如果將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會變大C.移去蠟燭B,并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D.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只改變玻璃板的位置,蠟燭B始終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3.有一面鏡子豎直掛在墻壁上,如圖所示,在鏡子前面有A、B、C三個物體,人眼在圖中位置能從鏡子里看到哪幾個物體的像( )A.只看到B的像 B.能看到A和B的像C.能看到B和C的像 D.A、B、C的像都能看到4.在做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后,小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他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讓蠟燭A沿著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他觀察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的像會( )A.豎直向上運動 B.豎直向下運動C.水平向右運動 D.水平向左運動5.如圖所示,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塊靠墻的平面鏡,店員為了顧客方便,通常不會把θ設為9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鏡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實像B.人遠離平面鏡時像變小,面鏡時像變大C.平面鏡傾斜放置,便于從顧客腳部反射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顧客眼睛D.由于平面鏡較小,故人在鏡中不能成完整的像6.(2022八下·余姚期末)所圖所示,地上有一塊平面鏡,平面鏡正上方有一盞燈,小余分別在A點、B點、C點通過平面鏡看燈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余在A點、B點、C點看到的像位置相同,大小也相同B.小余在A點、B點、C點看到的像位置不同,但大小相同C.小余在A點、C點看不到燈的像,只有B點才能看到人D.小余能看到的像都是實像7.(2022七下·濱江期末)小濱同學看到爸爸晚上開車用導航時,會用到HUD(抬頭顯示)投影模式,將手機置于汽車前擋風玻璃下方,就可以將導航的信息通過前擋風玻璃投影到正前方,小濱根據所學知識,繪制如圖1所示的原理圖,回答下列問題: (假定前擋風玻璃是平面的)(1)HUD模式時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是根據 原理形成的。(2)小濱發現手機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有疊影(如圖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3)當手機水平放置時,手機通過前擋風玻璃所成的像剛好在正前方,則手機與前擋風玻璃所成的角約為 度(填角度大小)。(4)如果HUD模式時導航顯示左轉如圖3,那么在手機上顯示應該是下列 選項8.如圖是小明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實驗器材選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2)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大小相同)豎立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動蠟燭B,直到眼睛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 ,在紙上記錄下蠟燭A和B的位置。(3)為驗證實驗中得到的平面鏡成像特點是否可靠,小明應 。(填字母)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實驗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進行實驗(4)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情況,移去蠟燭B,將一張白卡豎直放在原來蠟燭B所在位置,應 (選填“直接”或“透過玻璃板”)觀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蠟燭A的像。(5)如圖甲所示,一枚硬幣放在豎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幣的像在a處;將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圖乙所示的位置時,硬幣所成的像在 處(選填字母“a”、“b”、“c”)1.光從一種介質_______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_______,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規律(如圖所示)(1)光折射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內。(2)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分居法線的兩側。(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質中時,折射角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4)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例2-1.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B.點燃的蠟燭通過小孔成像C.通過汽車的后視鏡看到車后的其他車輛D.鋼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斷了例2-2.由于視覺原因,用魚叉刺向水里的魚往往難于成功。圖中能正確解釋刺不到魚的光路圖是( )A.B.C.D.例2-3.觀察水邊風景照片,總會發現倒影部分比實物本身暗一些,這是由于( )A.入射光線被反射掉一部分B.人射水面的光線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眼睛的一種習慣感覺D.沖洗照片質量有問題例2-4.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在E處,現用激光筆從A點往哪點照射可照亮銅錢( )A.B點 B.E點 C.C點 D.D點例2-5.(2019 杭州)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例2-6.平靜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個同學說:“快看,魚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魚”實際上( )A. 云是像,魚是實物 B. 云是虛像,魚是實像 C. 云和魚都是實像 D. 云和魚都是虛像例2-7.有一圓柱形敞口容器,從其左側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產生一個光斑O,如圖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動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變使激光筆向右平移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點不變使激光筆入射角增大C.保持激光筆不移動且射入角度不變,向容器內緩緩加水D.保持激光筆不移動且射入角度不變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動例2-8.如圖所示,在碗底放一枚硬幣,把碗移到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請一位同學向碗里緩慢加水后,又能看到硬幣,其實看到的是硬幣的 像(填“實”或“虛”),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試畫出加水后眼睛看到硬幣的光路圖。例2-9.某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實驗,如圖所示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通過實驗還得到如表所示數據:入射角 0° 15° 30° 45° 60°反射角 0° 15° 30° 45° 60°折射角 0° 11° 22.1° 35.4° 40.9°(1)在探究中,該同學在清水中滴入幾滴牛奶并攪勻,在水面上方的空氣中熏了點煙霧,上述做法是為了 。(2)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 。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 和 現象。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 ,且折射角 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于零。該同學根據上述實驗中的發現和結論②總結出了光的折射規律。(3)你認為該同學通過上述探究實驗得出光的折射規律的過程是否存在不足: (選填“是”或“否”)。請簡要說明理由: 。1.因為折射,水中的魚兒看到空中的昆蟲位置會發生改變,圖中能正確表示魚兒看到昆蟲的光路圖是( )A. B.C. D.2.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半圓形玻璃磚,再由玻璃磚射入空氣的光路圖,O點是半圓形玻璃磚的圓心。下列光路圖正確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現今,一些大廈用許多大塊的平板鍍膜玻璃做外墻(俗稱“玻璃幕墻”)。這種墻既能反射光線也能透過光線。下列選項中,能真實反映光通過“玻璃幕墻”進入室內傳播途徑的是( )A B C D4.某小組同學在進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實驗中,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AB上同時發生了反射和折射現象。一位同學很粗心地僅畫了三根光線,沒有標出光的傳播方向,如圖所示。請幫助其判斷:入射光線是 ,光線OG是 ,折射角為 度,AB的右側是 ___________(選填“空氣”或“玻璃”)。5.(2019·紹興)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入射角 20° 40° 60° 80°折射角 13° 35° 41°【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 ( 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八年級暑假-學生版.docx 3-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八年級暑假-平行-學生版.pdf 3-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八年級暑假-平行-教師版.pdf 3-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八年級暑假-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