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浙教版(2024)八年級暑假科學培優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浙教版(2024)八年級暑假科學培優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1.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的比賽中,我國選手谷愛凌從50m高的跳臺由靜止出發,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難度的1620度旋轉,獲得金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她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慣性力的作用
B.她離開軌道末端時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她的慣性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
D.她運動到最高點一切外力消失她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1.解:A.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不是慣性力,故A錯誤;
B.她離開軌道末端時速度越大,飛得更遠,但足球的慣性只與質量有關,其質量不變、慣性不變,故B錯誤;
C.運動員上升的高度與慣性無關,與跳臺的傾斜程度、離開跳臺時的速度等因素有關,故C錯誤;
D.她運動到最高點是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如果此時一切外力消失她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2.排球墊球是體育課經常練習的一個動作,方法是用手臂將排球向上墊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復墊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排球是靜止的
B.排球離開手臂上升,受到手對它向上的托力
C.排球上升到最高點時,慣性消失
D.排球上升速度變慢的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
2.解:
A、以地面為參照物,排球與地面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是運動的,故A錯誤;
B、排球離開手臂上升,手沒有對排球施加力,所以不會受到手對它向上的托力,故B錯誤;
C、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排球上升到最高點時,慣性不會消失,故C錯誤;
D、排球離開手臂上升,只受到與運動方向相反的重力,因而做減速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3.一氣球勻速豎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時,從氣球上脫落一物體,該物體離開氣球后,將(  )
A.繼續上升一段時間,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仍以原來的速度勻速上升
D.不再受力,無法確定
解:因為在物體脫離前,物體和氣球一起向上運動,當物體脫落后,物體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速度向上運動,又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物體繼續上升一段距離后又將下落。
故選:A。
4.如圖所示是一名學生投實心球的情景,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
A.投球時用力蹬地,此時腳對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對腳的作用力
B.實心球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為零
C.實心球在下落過程中,運動狀態不變
D.拋出去的實心球離開手后繼續運動,是由于實心球具有慣性
解:A、投球時用力蹬地,此時腳對地面的作用力與地面對腳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A錯誤;
B、扔出去的實心球到達最高點時,其水平方向的速度不為零,故B錯誤;
C、實心球在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因此運動狀態改變,故C錯誤;
D、拋出去的實心球離開手后繼續運動,是由于實心球具有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D正確。
故選:D。
5.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想象得出來的
B.物體只要運動,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體,一定保持靜止狀態
D.物體在不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解: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它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故A錯誤;
B、物體運動,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故B錯誤;
C、不受力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C錯誤;
D、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體,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D正確。
故選:D。
6.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下列關于慣性說法正確的是(  )
A.由于物體在靜止時不容易推動,所以物體在靜止時比在運動時慣性大
B.速度滑冰運動員在加速滑行的過程中,慣性越來越大
C.靜止的物體,我們不用力推它就不會運動,說明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
D.百米比賽中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運動員的慣性大于阻力
解:AB、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同一物體無論運動還是靜止,無論速度大小,慣性相同,故AB錯誤;
C、我們不用力推靜止的物體,它就不會運動,說明靜止的物體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即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故C正確;
D、慣牲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是力,不能與阻力比較大小,故D錯誤。
故選:C。
7.在人類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探索的歷程中,有多位科學家提出過相應的認知,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物體在不受力時會停止運動
B.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C.相對牛頓的觀點,笛卡爾觀點未涉及靜止物體
D.“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
解:A.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維持,不受力就不會運動,故A正確;
B.伽利略提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B正確;
C.笛卡爾認為物體不受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相對牛頓的觀點,笛卡爾觀點未涉及靜止物體,故C正確;
D.“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伽利略等人實驗的基礎上推理歸納概括出來的,不能直接通過實驗得出,故D錯誤;
故選:D。
8.如圖中a所示,玻璃桌面上有四個雞蛋,其中兩個是生的,兩個是熟的。
(1)先對其中的甲、乙兩個雞蛋分別按圖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們在玻璃桌面上轉動起來,結果雞蛋乙轉動的時間較長;
(2)再對其中的丙、丁兩個雞蛋分別按圖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們在玻璃桌面上轉動起來,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剛好停下,迅速把手移開,結果雞蛋丙還能再轉一、二圈,而雞蛋丁卻不再轉動了。由上述現象判斷熟雞蛋分別是   和   。
解:
(1)生雞蛋的蛋液和蛋殼是兩部分,轉動時,生雞蛋的蛋殼受力開始轉動,而蛋液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靜止的狀態,從而給蛋殼一個阻力,所以生雞蛋很快就停下來;熟雞蛋的蛋液和蛋殼是一個整體,轉動時,蛋殼和蛋液都受力開始轉動,則熟雞蛋轉動的時間較長;由題知,雞蛋乙轉動的時間較長,故乙是熟雞蛋;
(2)對其中的丙、丁兩個雞蛋分別按圖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們在玻璃桌面上轉動起來,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剛好停下,迅速把手移開;由于熟雞蛋的蛋液和蛋殼是一個整體,所以當蛋殼受力靜止時,蛋液也會停下來,即熟雞蛋不再轉動了,故雞蛋丁是熟雞蛋;而生雞蛋的蛋殼受力靜止時,蛋液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運動的狀態,所以生雞蛋還能再轉一、二圈,即雞蛋丙是生雞蛋。
故答案為:乙;丁。
9.運輸液體貨物的槽車,液體上有氣泡,如圖,當汽車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時,以車為參照物,液體的運動狀態是    。剎車時,氣泡將向    運動(填“左”或“右”),其原因是    具有慣性。
解:當汽車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時,液體隨車一起向前運動,以車為參照物,液體的運動狀態是靜止的;
剎車時,液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右運動,所以會將氣泡擠向左方;
在此過程中,雖然氣泡和液體都有慣性,但液體的質量大,慣性大,所以氣泡的運動會直接受到液體慣性的影響。
故答案為:靜止的;左;液體。
10.如圖所示,讓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時,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會沿   路線繼續運動,你判斷的依據是   。
解: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可知,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因此讓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時,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的運動狀態不會改變,故小球將沿b路線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b;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
11.如圖冰墩墩正協助王亞平完成“天宮課堂”中太空拋物實驗。
(1)王亞平輕輕地用食指彈了一下冰墩墩,冰墩墩就做起了空翻動作,這說明    。
(2)王亞平將冰墩墩平推給葉光富,冰墩墩并沒有像地面上那樣下墜,而是沿著推出的方向在做近似勻速前進。冰墩墩被推出后,繼續前進,因為它具有    。
解:(1)王亞平輕輕地用食指彈了一下冰墩墩,冰墩墩就做起了空翻動作,冰墩墩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冰墩墩離開手后由于具有慣性,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慣性。
12.汽車司機駕車行駛時,常因發現意外情況而緊急剎車,這時汽車通過的距離叫做停車距離。停車距離可以分為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兩個部分。司機從看到情況到操縱制動器所通過的距離叫做反應距離。當司機制動剎車后,汽車還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叫做制動距離。下表是一輛保養良好的汽車在干燥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剎車后,測得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速度(千米/時) 反應距離(米) 制動距離(米) 停車總距離(米)
40 7 8 15
50 9 13 22
60 11 20 31
80 15 34 49
100 19 54 73
(1)剎車后,汽車會停下來,這說明    。
(2)分析上表數據,可知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汽車停車總距離的大小可能還與    有關。
解:(1)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用腳踩剎車,汽車停下來,汽車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是因為汽車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由表中數據可知:速度由40km/h到100km/h,對應的制動距離由8m到54m,故知:行駛速度越大制動距離越長,因此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汽車的速度;
(3)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摩擦力減小。汽車制動后,由于慣性仍向前運動,摩擦力越小越不易停下來,所以要減速慢行,汽車停車總距離的大小可能還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故答案為:(1)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汽車的速度;(3)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3.如圖所示,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用同一小車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接著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繼續運動,分別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使小車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B.小車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全過程中,小車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
C.小車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時,小車的慣性大小不同
(2)根據該實驗的現象,假如水平面絕對光滑,則小車將    。
(3)在小車內放入質量為m的小鐵塊,仍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接著在同一水平木板上運動,發現小車停止的位置比之前在木板上停止的位置遠很多。多次實驗還是如此。是否可得出結論: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請判斷并說明理由:   。
解:(1)A、在探究小車的運動情況與阻力的關系時,應控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因此,讓同一輛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為了讓小車的初始速度相等,故A正確;
B、小車在到達水平面后,其初速度相同,所以動能相同,克服阻力做功,使小車最終的動能變為零,因此,其能量變化的總量相等,即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故B正確;
C、小車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時,小車的的質量不變,慣性大小不變,故C錯誤。
故選:AB。
(2)根據該實驗的現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車滑行的越遠,速度減小的越慢,由此推理:假如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不受阻力,則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3)小車內放入質量為m的小鐵塊,仍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相當于增大了小車的質量,控制速度不變,發現小車停止的位置比之前在木板上停止的位置遠很多,說明此過程中小車克服阻力做的功增大,由于小車的動能等于小車克服阻力做的功,所以小車的動能增大,故得出結論: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AB;(2)做勻速直線運動;(3)可以得出結論;因為質量越大的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越遠,克服阻力做的功越多。
14.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同學們已經知道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它剛滑到水平面上時的速度v0有關,與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有些同學還認為與滑塊的質量有關。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學在探究“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滑塊質量是否有關”課題時所設計的實驗步驟,請你也參與進來。他們選擇的器材有:質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塊、鐵塊、銅塊、鋁塊各一個,斜面,木板,鉤碼若干。
(1)實驗中應控制   不變。
(2)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的實驗步驟分別如下,你認為符合本課題探究要求的是   同學的(填選項前的編號)。
甲:讓木塊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的質量;分別在木塊上放上數量不等的鉤碼,先后讓其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每次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及其上鉤碼的質量。
乙:先后讓木塊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每次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的質量。
丙:先后讓木塊、鐵塊、銅塊、鋁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它們分別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它們的質量。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課題要求的實驗步驟操作后得到的實驗數據,從中得出的結論是:   。
滑塊質量/g 200 250 300 350
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m 0.651 0.651 0.651 0.651
解:(1)保證靜止釋放高度使木塊滑到水平面上時的速度v相同、水平面粗糙程度不變,只改變滑塊質量,記錄滑塊滑行的距離。
(2)甲同學用加鉤碼的方式幾次改變木塊質量,并記錄了木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
(3)數據顯示:木塊質量不斷增加,木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不變,故可以得出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滑塊質量無關。
故答案為:(1)滑到水平面上時的速度v、水平面粗糙程度;(2)甲;(3)滑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與滑塊質量無關;
21.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的比賽中,我國選手谷愛凌從50m高的跳臺由靜止出發,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難度的1620度旋轉,獲得金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她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慣性力的作用
B.她離開軌道末端時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她的慣性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
D.她運動到最高點一切外力消失她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排球墊球是體育課經常練習的一個動作,方法是用手臂將排球向上墊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復墊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排球是靜止的
B.排球離開手臂上升,受到手對它向上的托力
C.排球上升到最高點時,慣性消失
D.排球上升速度變慢的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
3.一氣球勻速豎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時,從氣球上脫落一物體,該物體離開氣球后,將(  )
A.繼續上升一段時間,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仍以原來的速度勻速上升
D.不再受力,無法確定
4.如圖所示是一名學生投實心球的情景,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
A.投球時用力蹬地,此時腳對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對腳的作用力
B.實心球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為零
C.實心球在下落過程中,運動狀態不變
D.拋出去的實心球離開手后繼續運動,是由于實心球具有慣性
5.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想象得出來的
B.物體只要運動,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體,一定保持靜止狀態
D.物體在不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6.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下列關于慣性說法正確的是(  )
A.由于物體在靜止時不容易推動,所以物體在靜止時比在運動時慣性大
B.速度滑冰運動員在加速滑行的過程中,慣性越來越大
C.靜止的物體,我們不用力推它就不會運動,說明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
D.百米比賽中運動員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運動員的慣性大于阻力
7.在人類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探索的歷程中,有多位科學家提出過相應的認知,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物體在不受力時會停止運動
B.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C.相對牛頓的觀點,笛卡爾觀點未涉及靜止物體
D.“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
8.如圖中a所示,玻璃桌面上有四個雞蛋,其中兩個是生的,兩個是熟的。
(1)先對其中的甲、乙兩個雞蛋分別按圖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們在玻璃桌面上轉動起來,結果雞蛋乙轉動的時間較長;
(2)再對其中的丙、丁兩個雞蛋分別按圖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們在玻璃桌面上轉動起來,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剛好停下,迅速把手移開,結果雞蛋丙還能再轉一、二圈,而雞蛋丁卻不再轉動了。由上述現象判斷熟雞蛋分別是   和   。
9.運輸液體貨物的槽車,液體上有氣泡,如圖,當汽車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時,以車為參照物,液體的運動狀態是    。剎車時,氣泡將向    運動(填“左”或“右”),其原因是    具有慣性。
10.如圖所示,讓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時,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會沿   路線繼續運動,你判斷的依據是   。
11.如圖冰墩墩正協助王亞平完成“天宮課堂”中太空拋物實驗。
(1)王亞平輕輕地用食指彈了一下冰墩墩,冰墩墩就做起了空翻動作,這說明    。
(2)王亞平將冰墩墩平推給葉光富,冰墩墩并沒有像地面上那樣下墜,而是沿著推出的方向在做近似勻速前進。冰墩墩被推出后,繼續前進,因為它具有    。
12.汽車司機駕車行駛時,常因發現意外情況而緊急剎車,這時汽車通過的距離叫做停車距離。停車距離可以分為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兩個部分。司機從看到情況到操縱制動器所通過的距離叫做反應距離。當司機制動剎車后,汽車還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叫做制動距離。下表是一輛保養良好的汽車在干燥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剎車后,測得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速度(千米/時) 反應距離(米) 制動距離(米) 停車總距離(米)
40 7 8 15
50 9 13 22
60 11 20 31
80 15 34 49
100 19 54 73
(1)剎車后,汽車會停下來,這說明    。
(2)分析上表數據,可知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汽車停車總距離的大小可能還與    有關。
13.如圖所示,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用同一小車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接著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繼續運動,分別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使小車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B.小車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全過程中,小車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
C.小車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時,小車的慣性大小不同
(2)根據該實驗的現象,假如水平面絕對光滑,則小車將    。
(3)在小車內放入質量為m的小鐵塊,仍從同樣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接著在同一水平木板上運動,發現小車停止的位置比之前在木板上停止的位置遠很多。多次實驗還是如此。是否可得出結論: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請判斷并說明理由:   。
14.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同學們已經知道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它剛滑到水平面上時的速度v0有關,與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有些同學還認為與滑塊的質量有關。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學在探究“滑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滑塊質量是否有關”課題時所設計的實驗步驟,請你也參與進來。他們選擇的器材有:質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塊、鐵塊、銅塊、鋁塊各一個,斜面,木板,鉤碼若干。
(1)實驗中應控制   不變。
(2)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的實驗步驟分別如下,你認為符合本課題探究要求的是   同學的(填選項前的編號)。
甲:讓木塊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的質量;分別在木塊上放上數量不等的鉤碼,先后讓其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每次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及其上鉤碼的質量。
乙:先后讓木塊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每次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木塊的質量。
丙:先后讓木塊、鐵塊、銅塊、鋁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觀察并記錄它們分別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和它們的質量。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課題要求的實驗步驟操作后得到的實驗數據,從中得出的結論是:   。
滑塊質量/g 200 250 300 350
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離/m 0.651 0.651 0.651 0.651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邵东县| 汤阴县| 维西| 卢龙县| 鄂州市| 迁西县| 土默特左旗| 浙江省| 临朐县| 交城县| 岑巩县| 梁山县| 富锦市| 定日县| 合水县| 兴仁县| 土默特左旗| 山西省| 潜山县| 三都| 绥棱县| 汕尾市| 梁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宝应县| 潍坊市| 柳州市| 东明县| 桐乡市| 新源县| 库车县| 新乐市| 水富县| 封开县| 红桥区| 卢湾区| 奉新县| 宜君县| 桃园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