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某人用50N的力拉小車在水平路上勻速向右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車受到的阻力小于50N,方向向左B.小車受到的阻力等于50N,方向向左C.小車受到的阻力等于50N,方向向右D.小車受到的阻力大于50N,方向向右2.如圖所示是打臺球時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水平桌面上滾動的臺球沒有受到摩擦力B.水平桌面上滾動的臺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作用C.臺球被擊出后能繼續向前運動,是因為它受到向前的擊力D.用球桿擊球時,臺球的運動狀態改變了,是由于受到球桿施加的力3.拉力F與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拉力F增大時,物體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將( )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無法確定4.共享單車是互聯網、智能手機、GPS定位系統和單車的資源整合,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極大方便。騎自行車是一種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A.自行車輪胎粗糙程度相同,輪胎越寬受到地面的阻力越大B.下坡時以自行車為參照物,車的坐墊是運動的C.人勻速騎車時,車對地面的壓力和車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人勻速騎車時,車及人所受到的總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5.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汽車輪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B.雪地行駛的汽車輪胎裝有防滑鏈C.機械的轉動部位安裝滾動軸承D.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6.如圖,重為G的物塊A被夾在豎直且平行的兩木板之間保持靜止狀態,若將A物塊豎直向下勻速抽出所用力為F1,將A物塊豎直向上勻速抽出所用的力為F2,則( )A.F1>F2B.F1=F2C.F1<F2D.F1=F2=F7.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輪滑運動慢慢成為廣大青年群眾積極參與的社會活動,在輪滑運動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輪滑下面的輪子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的方式減小摩擦的B.輪滑運動時不用力仍能保持向前滑行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C.輪滑勻速轉彎時,其運動狀態沒有改變D.人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地面對輪滑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8.如圖甲,水平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及物體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s內物體不受摩擦力 B.4~6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C.2~4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3N D.6~8s內物體處于平衡狀態9.在光滑水平面上疊放著甲、乙兩物體,如圖所示,甲物體用細線拴在左邊豎直墻上,現用力把乙物體從右端勻速拉出來,所用力F=15N,則甲、乙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A.f甲=f乙=15N,f甲向右,f乙向左B.f甲=f乙=15N,f甲向左,f乙向右C.f甲=f乙=15N,方向都向左D.f甲=0,f乙=15N方向向左10.小明用礦泉水瓶做實驗:(1)擰開瓶蓋時發現,瓶蓋上有很多的豎條紋,這是為了 。(2)如圖甲,他用水平力推動底部時,瓶子沿桌面平穩地移動;他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瓶蓋時,瓶子翻了,驗證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3)如圖乙,將瓶子靜止平方在桌面上,用水平力突然向右推動瓶子,會看到瓶中原有的一個氣泡瞬間向 (選填“左”或“右”)運動。11.冰壺比賽時,運動員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運動狀態,他的兩只腳的作用分別為蹬冰和滑行,所以兩只鞋底的表面不同。請你說出甲、乙兩只鞋底哪只是滑行腳的鞋底?并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其中的道理。12.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猜想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有關;猜想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小明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驗證猜想。驗證猜想二和猜想三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接觸面 木板 木板 木板 棉布 毛巾壓力/N 1.0 1.5 2.0 1.0 1.0彈簧測力計示數/N 0.4 0.6 0.8 0.5 0.6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其目的是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為驗證猜想一,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相同。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 。(3)分析 次實驗可驗證猜想二,在接觸面不變的條件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成 。(4)分析1、4、5次實驗,小明得出:在壓力相同的條件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老師提出小明的實驗設計應加以改進,應控制在 相同的條件下粗糙程度不同。【拓展】小明完成實驗后,將長木板一端支起,用彈簧測力計沿平行斜面方向向上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92 N,則木塊對木板的壓力為 N。已知木板長0.5 m,支起的高度0.3 m,木塊重1 N。1.(2019 常德)某人用50N的力拉小車在水平路上勻速向右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車受到的阻力小于50N,方向向左B.小車受到的阻力等于50N,方向向左C.小車受到的阻力等于50N,方向向右D.小車受到的阻力大于50N,方向向右【解答】解:人用50N的力拉車勻速向右前進時,處于平衡狀態,則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大小為f=F=50N,方向向左,故B正確;【出處:21教育名師】故選:B。2.(2019春 忻城縣期中)如圖所示是打臺球時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水平桌面上滾動的臺球沒有受到摩擦力B.水平桌面上滾動的臺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作用C.臺球被擊出后能繼續向前運動,是因為它受到向前的擊力D.用球桿擊球時,臺球的運動狀態改變了,是由于受到球桿施加的力【解答】解:A、水平桌面不是絕對光滑,在上面運動的臺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錯誤。B、水平桌面上滾動的臺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會不斷變小,此時臺球處于非平衡狀態,在水平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21·cn·jy·comC、臺球被擊出后能繼續向前運動,是由于臺球有慣性,但不是由于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故C錯誤。D、用球桿擊球時,臺球的運動狀態改變了,是由于受到球桿施加的力。故D正確。故選:D。3.(2019春 謝家集區期末)如圖所示,拉力F與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拉力F增大時,物體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將(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無法確定【解答】解:拉力F與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當拉力F增大時,拉力F沿豎直方向的分力變大,物體對地面的壓力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受到的摩擦力減小,故C正確。故選:C。4.(2019 蘇州模擬)共享單車是互聯網、智能手機、GPS定位系統和單車的資源整合,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極大方便。騎自行車是一種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A.自行車輪胎粗糙程度相同,輪胎越寬受到地面的阻力越大B.下坡時以自行車為參照物,車的坐墊是運動的C.人勻速騎車時,車對地面的壓力和車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人勻速騎車時,車及人所受到的總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解答】解:A.自行車運動時輪胎受到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無關,故A錯誤;B.下坡時以自行車為參照物,車的坐墊與自行車之間的位置沒有變化,是靜止的,故B錯誤;C.人勻速騎車時,車對地面的壓力作用在地面上,車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在自行車上,且二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人勻速騎車時,車及人所受到的總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故選:D。5.(2019 門頭溝區二模)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汽車輪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B.雪地行駛的汽車輪胎裝有防滑鏈C.機械的轉動部位安裝滾動軸承D.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解答】解:A、汽車輪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題意;B、雪地行駛的汽車輪胎裝有防滑鏈,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題意;C、機械的轉動部位安裝滾動軸承,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故C符合題意;D、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故選:C。6.如圖,重為G的物塊A被夾在豎直且平行的兩木板之間保持靜止狀態,若將A物塊豎直向下勻速抽出所用力為F1,將A物塊豎直向上勻速抽出所用的力為F2,則( C )A.F1>F2B.F1=F2C.F1<F2D.F1=F2=F7.(2019 長沙模擬)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輪滑運動慢慢成為廣大青年群眾積極參與的社會活動,在輪滑運動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輪滑下面的輪子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的方式減小摩擦的B.輪滑運動時不用力仍能保持向前滑行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C.輪滑勻速轉彎時,其運動狀態沒有改變D.人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地面對輪滑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解答】解:A、輪滑下面的輪子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的方式減小摩擦的,故A正確;B、輪滑運動時不用力仍能保持向前滑行是由于物體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B錯誤;C、輪滑勻速轉彎時,其運動方向改變,所以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D、人與輪滑是兩個物體,人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地面對輪滑的支持力大小并不相等,也可以理解為二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A。8.如圖甲,水平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及物體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0~2s內物體不受摩擦力 B.4~6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C.2~4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3N D.6~8s內物體處于平衡狀態9.在光滑水平面上疊放著甲、乙兩物體,如圖所示,甲物體用細線拴在左邊豎直墻上,現用力把乙物體從右端勻速拉出來,所用力F=15N,則甲、乙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A )A.f甲=f乙=15N,f甲向右,f乙向左B.f甲=f乙=15N,f甲向左,f乙向右C.f甲=f乙=15N,方向都向左D.f甲=0,f乙=15N方向向左10.小明用礦泉水瓶做實驗:(1)擰開瓶蓋時發現,瓶蓋上有很多的豎條紋,這是為了 。(2)如圖甲,他用水平力推動底部時,瓶子沿桌面平穩地移動;他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瓶蓋時,瓶子翻了,驗證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3)如圖乙,將瓶子靜止平方在桌面上,用水平力突然向右推動瓶子,會看到瓶中原有的一個氣泡瞬間向 (選填“左”或“右”)運動。【解答】解:(1)瓶蓋上有很多的豎條紋,這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2)用手推動豎放在桌子上的礦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動,而用同樣的力去推動豎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頂部,瓶子會向前倒,該現象說明:力的作用點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點有關;網(3)瓶子靜止平放在桌面上,當用水平力突然向右推動瓶子時,瓶內的液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不動,從而把氣泡擠向前方,即氣泡向右運動。故答案為:(1)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2)作用點;(3)右。11.(2018 營口)冰壺比賽時,運動員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運動狀態,他的兩只腳的作用分別為蹬冰和滑行,所以兩只鞋底的表面不同。請你說出甲、乙兩只鞋底哪只是滑行腳的鞋底?并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其中的道理。21·世【解答】答:甲是滑行腳的鞋底,乙是蹬冰腳的鞋底;由圖知,甲鞋底比較光滑,這樣可以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便于滑行,所以甲是滑行腳的鞋底;乙鞋底比較粗糙,這樣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即向前運動的動力),也起到防滑的作用,所以乙是蹬冰腳的鞋底。12.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猜想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有關;猜想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小明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驗證猜想。驗證猜想二和猜想三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接觸面 木板 木板 木板 棉布 毛巾壓力/N 1.0 1.5 2.0 1.0 1.0彈簧測力計示數/N 0.4 0.6 0.8 0.5 0.6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其目的是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為驗證猜想一,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相同。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無關。(3)分析1、2、3次實驗可驗證猜想二,在接觸面不變的條件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成正比。(4)分析1、4、5次實驗,小明得出:在壓力相同的條件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老師提出小明的實驗設計應加以改進,應控制在接觸面材料相同的條件下粗糙程度不同。【拓展】小明完成實驗后,將長木板一端支起,用彈簧測力計沿平行斜面方向向上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92 N,則木塊對木板的壓力為0.8N。已知木板長0.5 m,支起的高度0.3 m,木塊重1 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摩擦力、受力分析-童科學系列-課后練習-學生版.docx 摩擦力、受力分析-童科學系列-課后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