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 天上有顆“南仁東星”【核心素養】◎文化自信:了解“中國天眼”這一偉大工程,學習南仁東堅持理想、永不服輸、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可貴品質。◎語言運用:理解課后“讀讀寫寫”詞語,能根據特定場景正確運用。學習人物傳記的寫法。◎思維能力:抓住時間線索梳理南仁東不同人生階段中的重要事件,把握其中反映出的品格。學實的敘述中穿插大量語言、環境、場景描寫的寫法。(重點)◎審美創造:品味本文平實而生動的語言,體會其中濃厚的抒情意味。(難點)【教學重點】抓住時間線索梳理南仁東不同人生階段中的重要事件,把握其中反映出的品格。學實的敘述中穿插大量語言、環境、場景描寫的寫法。(重點)【教學難點】品味本文平實而生動的語言,體會其中濃厚的抒情意味。(難點)【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準備】布置學生完成第9課預習部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知道這張圖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嗎?(生:“中國天眼”)沒錯,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于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于1994年提出構想并領導團隊歷時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它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師: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上面文字中提到的人物——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在這22年里,他都經歷了哪些事情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堂學習。[板書:天上有顆“南仁東星” 王宏甲]【設計意圖】由“中國天眼”的圖片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介紹相關知識,從而引入課文主人公——“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最后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思考走進文章。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預學展示。(1)人物簡介南仁東(1945—2017),吉林遼源人,滿族,天文學家。曾任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南仁東“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2)寫作背景(3)文體知識(4)字詞積累【設計意圖】以黑板展示、屏幕顯示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2. 整體感知師:課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并交流、討論、概括)預設 第一部分(1—7):介紹了南仁東少年時期心懷夢想、中學時期努力讀書、青年時期專注工作等早年經歷。第二部分(8—20):南仁東提出在中國建設“大射電望遠鏡”的建議得到支持,他開始主持大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工作。為選址工作歷盡艱辛,南仁東深刻感悟到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第三部分(21—39):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正式開工,擔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的南仁東帶領眾多科學家及建設者完成了這項偉大的工程,他自己卻病倒了。第四部分(40—42):南仁東逝世,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三、梳理事跡,把握形象師:作者從傳主的繁雜經歷中選取典型的事例來表現其性格特點。請同學們找出文中表明時間的詞語,概括各個時間段的典型事件,說說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南仁東具有怎樣的品格。(學生默讀,教師點名回答并歸納)預設時間 典型事件 品格少年時 到龍首山上看星星,問老師關于星星的問題 求知欲強中學時 老師和他暢談未來和理想,因成績優異,考入清華大學 胸懷大志,勤奮努力畢業后 在無線電廠做技術活兒,得到成長;參與新產品研發,取得成績;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一絲不茍,永不服輸1993年 參加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提出“把大望遠鏡建到中國來”的建議并得到支持 充滿激情,自信昂揚1994年 開始主持大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工作,歷經了十余年時間 艱苦奮斗,腳踏實地2006年 國際項目落選,決定中國獨立建造一臺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 獨立自主,奮發圖強2011年 我國獨立自主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在貴州平塘大窩凼開工,擔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的南仁東抱病堅持帶領眾人爭分奪秒工作 干勁十足,鞠躬盡瘁2015年 南仁東目睹饋源艙升空的全過程,再次病倒 永不言棄,持之以恒2016年 “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前一天,南仁東前往觀看,在夕陽下淚流滿面 熱愛科學,堅守理想教師小結:作者選取了南仁東人生中的多個重要階段,依時間順序展開敘述,從少年時的求學、青年時的成長,到主持偉大工程落成啟用,著重展現他為建成“中國天眼”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時以“看星星”串起全文,展現了一個愛看星星的少年是怎樣成為“讓無數少年仰望的星星”的,自然呈現他堅持理想、永不服輸、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可貴品格。【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時間線索,梳理典型事件,把握人物形象,從而理解人物精神品質。四、深入體會,理解情感師:本文以概括式的敘述為主,讀來卻讓人深受感動。作者是如何在平實的敘述中融入情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一下。1.品讀語言文中多次引用了南仁東的話,畫出讓你受到觸動的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力量。預設 ①原文:“怎么不可能!”分析:南仁東認為世上一切的發明創造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句話體現了他探索、創造的內在精神力量。②原文:“正因為落后,才要奮起。”分析:面對質疑聲,南仁東樸素的話語表現了他的不甘落后和自信堅定。③原文:“我們只是剛剛出發,但是,我們正向宇宙的深處進軍。”分析:寥寥數語,簡潔有力,表現了南仁東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對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無限自信,充滿力量,鼓舞人心。④原文:“我們沒有退路,我們一定要沖出去!”分析:寫南仁東在再次病倒之后對學生說的話,表現出他為了民族的發展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堅定意志和決心。2.感受畫面文中還通過環境、場景描寫,展現出眾多生動的畫面,試找一找并作簡要分析。預設 ①原文:南仁東目睹了饋源艙升空的全過程。當他舉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銀光閃閃的饋源艙敬禮。陽光照在他仰起的臉上,他那從青年時就蓄起的胡子已經花白了,而耗費了他無數心血的觀天巨眼也終于快要“開眼”了。分析:這段話詳細描寫南仁東看饋源艙升空過程的場景,表現了他對“天眼”即將建成的期待,充滿抒情意味。胡子顏色變化這一細節,寫出了南仁東對“天眼”傾注的時間之長、心血之多。②原文:這個黃昏,高原的夕陽又大又圓。戴著安全帽的南仁東一步一步向“中國天眼”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緊緊跟著他,夕陽映出他們長長的影子。分析:這段話描寫南仁東最后一次獨自去看“中國天眼”的場景,描寫生動,極具畫面感,讓人如臨其境。③原文:多么壯觀啊,“中國天眼”!火紅的夕陽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萬道金光,絢麗無比。……如今,胡須花白的南仁東在夕陽下淚流滿面。分析:眼前壯觀的景象,讓南仁東想起了學生時代經常朗讀的毛澤東主席的一段話,從少年的希望到老年的成就,南仁東為中國乃至整個人類帶來的貢獻是巨大的,將永垂青史。【設計意圖】對課文的語言進行賞析,以語言和畫面為抓手,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平實敘述中的深摯情感,感受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南仁東的贊美和崇敬之情。五、拓展積累,感受偉大師:建設科技強國,離不開科技工作者薪火相傳的精神、前仆后繼的奮斗。從埋名戈壁數十載的鄧稼先,到畢生為“中國天眼”奉獻的南仁東、一生追求“禾下乘涼夢”的袁隆平,再到“向地下要空間”的楊春和、為玉米嵌入“中國芯”的番興明、在大洋深處鉆下“中國孔”的萬步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續奮斗,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同學們又了解多少呢?請同學們課下收集他們的相關資料,了解他們的事跡,感受他們的科學精神。結束語: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蒼穹。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夠穿越一生。23年,8000多個日日夜夜,南仁東在崇山峻嶺間為“中國天眼”燃盡了生命。“美麗的宇宙太空,正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無垠的廣袤。”這是南仁東生前在接受視頻采訪時說的一句話,屏幕中的他面容憔悴、說話吃力、聲音嘶啞,但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觀天望宇的夢想。通過南仁東,我們或許可以真正理解那句話——世界上最寬廣的存在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星空,而比星空更永恒的只能是人的靈魂。【設計意圖】搜集關于中國科技工作者的事跡,加強學生對素材的積累并培養其學習科學精神的意識。【板書設計】【設計亮點】閱讀傳記類文章要充分理解傳主的形象和精神風貌。本課由圖片導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后,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通過剖析事例,引導學生把握傳主的形象特征。然后結合文章的文體特色,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語言、畫面的方式深入體會文章的抒情意味,使學生對傳主的偉大精神有進一步的了解,進而引發更深的感觸。層層推進,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吸收。疑難探究傳記文學要求真實性與文學性相統一,即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藝術創作,力求生動傳神,追求本質的真實,塑造出飽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和可讀性。請結合文中的具體內容加以說明。文中的人物、地點、時間都具體可考,多處引用傳主自己及他人的話,更全面地補充了歷史細節,使敘事更加真實可信,這些都是傳記真實性的體現。文學性主要體現在生動形象的描寫中,如寫南仁東在圈梁看“天眼”的那一段想象文字,營造出一幅恢弘的畫卷,讓人動容。作者在平實的敘述中融入深沉的情感,使得文章的語言充滿濃厚的抒情意味。文化素養中國超級工程里的“世界之最”1.白鶴灘水電站: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是僅次于三峽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電站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河段上,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白鶴灘水電站2010年開始籌建,2022年12月20日全部機組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在長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電站投運以來,各項功能均達到設計目標,樞紐建筑物各項性態指標均優于設計值,機組運行穩定高效。截至2024年3月底,累計發電量突破1200億千瓦時。2.港珠澳大橋: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于廣東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于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于珠海洪灣。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它因其超大的建筑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