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園地七(第1課時)(教學目標)1.在生活情境中積累“衛生間、牙刷”等11個詞語,認識“刷、梳”等8個生字和偏旁立刀旁,會寫“巾、洗”2個字。2.發現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形聲字形旁表義的構字規律。(教學重點)1.在生活情境中積累“衛生間、牙刷”等11個詞語,認識“刷、梳”等8個生字和偏旁立刀旁,會寫“巾、洗”2個字。2.發現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形聲字形旁表義的構字規律。(教學難點)發現蟲字旁、鳥字邊、反犬旁所代表的意義,進一步感知形聲字形旁表義的構字規律。(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歡迎大家來到“語文園地七”。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森林運動會就在今日舉行!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去觀看?不過在去之前呢,我們可要好好地洗漱打扮一番。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學習“識字加油站”1.認識“衛生間、牙刷”等詞語和“刷、梳”等8個生字和偏旁立刀旁。教師出示詞語“衛生間”和圖片,領讀這個詞語,全班跟讀。教師:衛生間里的小伙伴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歡迎我們了,你們認識它們嗎?請你借助拼音,和同桌一起試著讀一讀。教師出示詞語。(1)借助拼音,同桌齊讀。(2)教師去掉拼音,指名讓學生認讀。(3)教師正音,指導學生讀準翹舌音“刷、梳”,前鼻音“巾、臉、盆”,平舌音“皂、澡”。2.教師:你們想不想跟它們交朋友?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刷、梳、巾、皂、臉、盆”這6個生字呢?預設:學生1: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如:白+七=皂,流-氵+木=梳。學生2: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記憶。如“刷”字,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刷子,像牙刷、板刷、鍋刷等。3.教師:同學們真厲害,這么快就和衛生間的小伙伴們交上了朋友??墒?,這些小伙伴們現在垂頭喪氣的,因為它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你愿意幫助它們嗎?請你聯系生活想一想,幫它們找到自己的用途吧!(1)出示詞語:毛巾 梳子 香皂 臉盆 牙刷刷牙 梳頭 擦手 洗澡 洗臉(2)指名發言。(3)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認識“刷牙、梳頭”等詞語和“刷、洗、澡”3個生字,以及偏旁立刀旁。4.教師:現在請你告訴這些小伙伴們,它們的用途是什么。比如“牙刷,你的用途是刷牙”。學生開火車練習說話。5.教師:這兩組詞語各有什么特點?出示:牙刷 梳子 毛巾 香皂 臉盆刷牙 梳頭 擦手 洗澡 洗臉(1)學生交流發現。(2)小結:第一組詞語表示生活用品,第二組詞語表示這些生活用品的用途。6.學寫“巾、洗”兩個字。教師指導,學生練寫。(二)探究二:學習“字詞句運用”第一部分1.教師:森林運動會的參賽運動員們紛紛入場了,走在最前面的是“蟲字旁代表隊”,隊伍里面的是誰呢?(學生:蝴蝶、蜻蜓、螞蟻。)接著向我們走來的是“鳥字邊代表隊”,運動員有——雞、鴨、鴉(學生齊說)。最后一組運動員登場了,它們是“反犬旁代表隊”,運動員有——貓、猴、獅(學生齊說)。2.教師:讓我們去認識這些參賽隊員吧!學生自由讀字詞。3.教師:為什么它們會被分到不同的隊伍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么。預設:學生1:第一支代表隊的動物名字里都帶有蟲字旁,第二支代表隊的動物名字里都帶有鳥字邊,第三支代表隊的動物名字里都帶有反犬旁。學生2:帶蟲字旁的字大多與昆蟲有關,帶鳥字邊的字大多和鳥類和禽類有關,帶反犬旁的字大多和獸類有關。教師總結:每一隊中的動物名字里帶有的偏旁相同,這些字的偏旁與字的意義有一定的聯系,也就是“形旁表義”。4.教師: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這三支隊伍中有些成員遲到了。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代表隊,趕快為它們補上新成員吧。(1)學生小組內交流,補充詞語。(2)小組代表發言。(3)班級內交流,師生補充。預設:“蟲字旁代表隊”增加的隊員有:蠅、蚊、蚯蚓。“鳥字邊代表隊”增加的隊員有:鵝、鴿、鸚鵡。“反犬旁代表隊”增加的隊員有:狼、豬、狐貍。5.教師:三支隊伍在我們的幫助下得以壯大?,F在,它們去參加比賽了。你想知道比賽結果怎么樣嗎?我們下節課揭曉!【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森林運動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讓學生提供幫助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寓教于樂,樂中求知,既提升了學習效率,也尊重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積累了“衛生間、牙刷”等詞語,認識了“刷、梳”等生字和偏旁立刀旁,會寫了“巾、洗”2個字,還進一步感知形聲字形旁表義的構字規律。課后任務1.想想衛生間里還有哪些用品,它們的用途是什么。借助字典查一查、寫一寫。2.找規律,給下面的兩組字增添新朋友。睡、眼、瞇、眨、( )、( )送、追、進、退、( )、( )語文園地七(第2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先外后內”的筆順規則,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房、老、著、包”4個字。2.朗讀、積累關于學習的名言。3.和大人一起閱讀寓言故事,初步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感受共讀的樂趣。(教學重點)1.了解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先外后內”的筆順規則,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房、老、著、包”4個字。2.朗讀、積累關于學習的名言。3.和大人一起閱讀寓言故事,初步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感受共讀的樂趣。(教學難點)1.了解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先外后內”的筆順規則,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房、老、著、包”4個字。2.和大人一起閱讀寓言故事,初步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感受共讀的樂趣。(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這些板塊的內容。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學習“書寫提示”1.教師出示字,學生齊讀。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特點,了解書寫規則。教師:仔細觀察這4個字,看看它們在字形結構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它們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前三個字是左上包圍結構,第四個字是右上包圍結構。3.教師在黑板上范寫,提醒學生注意筆順。4.教師出示筆順規則: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先外后內”。5.教師重點指導書寫。(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的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明確字的筆順規則。點撥:除了注意筆順規則,還要注意三個左上包圍的字撇都比較長?!鞍弊值氖坠P撇寫在左上格,豎彎鉤的起筆處和撇的收筆處對齊,豎彎鉤要包住橫折鉤。(2)教師出示筆順視頻,講解書寫要點,學生書空。房:先外后內,戶字頭的點從豎中線起筆,撇要舒展?!胺健钡臋M要長,超出戶字頭,收筆在橫中線上;橫折鉤要斜而不倒。老:第1筆撇從豎中線左側起筆,第2筆橫折鉤從撇的中點偏下起筆,最后一筆豎彎鉤要寫得舒展。著:起筆的點和撇在豎中線的左右兩側,第5筆長橫從橫中線起筆,第6筆撇起筆在豎中線上。注意多筆橫畫之間的間距要均勻。包:第1筆撇從豎中線左側起筆,第2筆橫折鉤從撇的中點偏下起筆,最后一筆豎彎鉤要寫得舒展。(3)學生描紅并練習寫字,教師指導點撥。6.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師生共同點評,關注筆順規則。7.拓展。(1)教師出示字“過、這、迷、造、運、近、遠、連、還、進”。(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說說在字形結構上自己有什么發現。學生:這些字都是左下包圍的字。(3)教師選擇兩個字進行范寫,提醒學生觀察筆順。點撥:左下包圍的字筆順規則是“先內后外”,與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筆順規則不同。【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的形式,培養學生動筆前觀察字形的習慣,了解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規則,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書寫規律,寫好一類字。(二)探究二:學習“日積月累”1.讀一讀。學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正確,把名言讀通順。(1)指名讀。(2)教師提示易錯字的正確讀音。“讀萬卷書”中的“卷”讀“juàn”,表示古時書籍的數量單位。(3)多種方式朗讀。①同桌互讀。②小組賽讀。③班級齊讀。2.說一說。(1)教師:你們知道這幾句名言都是和什么有關的嗎?學生:學習。(2)分小組討論、交流名言大意。(3)學生舉手提問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師著重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句意。句意:①不知則問,不能則學。意思是有不知道的就要虛心向他人請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學習。②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意思是一天不讀書、不學習,各種事情都要荒廢。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形容人讀書多,社會閱歷豐富。3.背一背。(1)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多種形式熟讀句子。如:學生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自由讀等。(2)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三)探究三:學習“和大人一起讀”1.讀故事,了解內容。(1)教師范讀,學生傾聽。(2)學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讀故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3)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教師相機正音。(4)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教師指導學生體會狐貍和烏鴉各自的心情,讀出不同的語氣。狐貍第一次說的話:用尊敬、問候的語氣。(討好)第二次:用親近、關切的語氣。(獻媚)第三次:用夸獎、贊美的語氣。(巴結)烏鴉的話:烏鴉愿聽好話,越聽越高興,讀“哇……”時,聲音要適當放低、拉長。(5)教師:狐貍和烏鴉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狐貍想騙烏鴉嘴里的肉,就主動向烏鴉打招呼,問候烏鴉的孩子,夸贊烏鴉的羽毛和嗓音,結果烏鴉上當受騙,嘴里的肉被狐貍騙去了。2.再讀故事,明白道理。(1)小組內合作再讀故事。(2)教師: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3)教師:你想對狐貍或烏鴉說些什么?教師小結:愛聽虛偽的話和假話,就會容易被別人抓住弱點,從而上當受騙。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后內”的筆順規則,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房、老、著、包”4個字。朗讀、積累了關于學習的名言。和大人一起閱讀了寓言,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感受到共讀的樂趣。課后任務1.背誦“日積月累”中的名言。2.積累其他與學習有關的名言。3.閱讀《伊索寓言》中的其他寓言故事。語文園地七(第3課時)(教學目標)1.能認真聽故事,并借助圖片聽懂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2.能借助圖片講故事,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聲音響亮。(教學重點)能借助圖片講故事,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聲音響亮。(教學難點)能借助圖片講故事,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聲音響亮。(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聽故事和講故事的方法,培養自己當眾講話的能力,一起來學習吧!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聽故事1.觀察圖畫,了解故事內容。教師:看看教材中共有幾幅圖,每幅圖中有什么,快把它們找出來吧。(1)學生自主觀察圖畫。(2)全班交流。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第1幅插圖。學生:圖①里有爺爺、小貓、鐵鍬、玉米種子。教師:接下來的畫面里又出現了哪些新的人和物呢?同桌兩人一起找找。學生:圖②——成熟的玉米;圖③——奶奶,花生種子;圖④——成熟的花生;圖⑤——魚。2.聽故事。教師:這個故事的名字是《小貓種魚》,請同學們再看看最后一幅圖,說說小貓種魚會不會種成功。學生:不會。教師:這只小貓可真糊涂呀!小貓為什么想要種魚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1)課件出示聽故事的要求。①認真聽故事,邊聽邊指出相應的圖畫。②借助圖畫,記住故事。(2)教師講故事。小貓種魚春天來了,又到了播種的季節。勤勞的爺爺來到田里忙碌了起來。他在地上挖了一個個坑,把玉米種子撒在了里面,小貓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轉眼秋天到了,小貓跟著爺爺來到田里掰玉米,小貓看到爺爺把玉米種子種在地里,竟然收獲了這么多又大又飽滿的玉米,驚訝極了。奶奶也在春天的時候來到田里,在地上挖了一個個坑,把花生種子撒在了里面。秋天到了,奶奶竟然收獲了很多胖嘟嘟的花生,小貓驚訝極了。小貓想:“我也可以把魚種到地里,到了秋天,一定會收獲好多好多的小魚?!庇谑?,小貓也學著爺爺和奶奶的樣子,在地上刨出了一個坑,將自己最喜歡吃的小魚放在了里面。小貓將坑埋好,在一旁做起了甜甜的美夢,夢見自己果然收獲了很多很多條小魚,吃都吃不過來啦!(二)探究二:講故事1.將故事與圖畫對應并發現故事特點。教師:(呈現故事)請同學們讀讀故事,再看看插圖,把它們一一對應。(1)學生自主閱讀并對應教材插圖。(2)班級內交流。預設:第1自然段對應圖①:第2自然段對應圖②;第3自然段對應圖③和圖④;第4自然段對應圖⑤;第5自然段對應圖⑥。(3)引導學生發現故事特點。教師:同學們,你們發現這個故事有什么特點了嗎?(教師可朗讀第1~3自然段,引導學生發現故事的特點。)學生:都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獲。2.講故事。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借助教材插圖,先自己講一講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講給同桌聽。(1)同桌之間講故事,教師巡視指導。教師:現在我們選幾位同學來講講這個故事。講故事的時候聲音要大一些,要讓別人聽清楚。(2)選幾位同學合作講故事,一個人講故事的一部分。(3)找一位同學講完整的故事。(4)師生共同評價。提示:可從情節是否完整、聲音是否洪亮、故事是否生動等方面進行評價。【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將故事和圖畫對應,從而讓學生對故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然后發現故事特點,掌握講故事的思路;最后講故事,引導學生一步步有序地達成目標。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聽了并講了《小貓種魚》的故事,明白了聽故事的時候可以借助圖畫記住故事內容,講故事的時候,聲音要大一些,要讓別人聽清楚。課后任務借助圖畫,把故事講給其他人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語文園地七(第1課時)教案.docx 語文園地七(第2課時)教案.docx 語文園地七(第3課時)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