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咕咚(第1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咕、咚”等生字和偏旁頁字旁。會寫“嚇、為”等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借助連環畫課文的特點,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教學重點)1.認識“咕、咚”等生字和偏旁頁字旁。會寫“嚇、為”等字。2.借助連環畫課文的特點,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教學難點)1.認識“咕、咚”等生字和偏旁頁字旁。會寫“嚇、為”等字。2.借助連環畫課文的特點,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教學過程)新課導入1.情境導入。教師:一天,安靜的森林王國突然傳來了一聲怪響,不一會兒,小兔子就帶領著小動物們跑了起來,安靜的森林變得熱鬧極了。小動物們究竟聽到了什么聲音?他們又為什么一個跟著一個跑了起來?今天,我們一起去森林王國一探究竟。2.認識“咕、咚”。教師板書課題,指名讓學生猜讀音,并詢問猜讀的方法。教師小結:“咕、咚”是兩個形聲字,左半部分的口字旁表示它們是一種聲音,像“啊、呀、哇”這些表示聲音的字也帶有口字旁;右半部分的“古”和“冬”表示字的讀音。我們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就可以猜讀生字了。(教師板書:形聲字猜讀)3.學生齊讀課題。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1.回顧猜字方法。教師:同學們,你們留意到了嗎?這篇課文只是給個別字加了拼音。如果我們遇到不認識又沒有加拼音的生字,如何猜出它們的讀音呢?學生:看圖猜讀。(教師板書:看圖猜讀)教師:剛才我們猜讀“咕、咚”兩個字時,用到了哪種方法?學生:形聲字猜讀。2.初讀課文,嘗試猜字。教師: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猜讀生字的兩大法寶。下面就請你帶上這兩個法寶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生字時,記得用上法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來猜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猜字。3.教師:同學們,剛剛你們猜出了哪些字?用了怎樣的方法?預設:學生1:我用看圖猜讀的方法猜出了鹿(lù)、象(xiàng)兩個字。學生2:我用形聲字猜讀的方法猜出了湖(hú)、領(lǐng)四個字。學生3:借助生活經驗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我知道兔子很膽小,肯定是被嚇(xià)得拔腿就跑。4.指導識字。(1)熟字比較識記。熟—熱、啦—啪。(2)組詞識記“野、哪、那、攔”。“田野、野草、野花”“哪里、哪呢、去哪”“那么、那里、那樣”“攔住、攔路、攔網”。(3)聯系上下文識記“掉進湖里”的“掉”字。(4)在識字“領”字的同時,認識偏旁頁字旁。5.識讀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咕咚 熟了 掉下來 湖里 嚇了一跳 好啦 小鹿 大象 野牛 攔住 在哪 那邊 帶領(1)學生帶拼音齊讀。(2)教師去掉拼音,學生齊讀。(3)男女生比賽讀。(4)學生開火車讀。6.學習本課要求會寫的字。(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嚇 為 怕 家 象 沒 到(2)學生觀察字,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①怕:豎心旁的筆順是點、點、豎。②象:第6筆撇從扁“口”中斜出。(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4)學生練習書寫。(5)班級展示書寫作品,師生評議。(二)探究二:借助插圖,了解故事內容1.圖文對照,朗讀課文。(1)教師:這篇課文給我們配了四幅插圖,有了這四幅插圖,我們讀懂課文就更簡單了。現在先請你給課文的自然段標上序號,然后仔細觀察第一幅插圖,看看它畫了什么,與哪些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①學生標好自然段的序號后,觀察第一幅插圖。②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學生:圖上畫了湖邊有一棵木瓜樹,一個木瓜掉入水中,兔子正背對著我們往前跑。這幅插圖對應的是第1、第2自然段。③學生齊讀第1、第2自然段,教師相機正音。④教師指導讀好句子: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2)教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觀察第二、第三、第四幅插圖,看看它們分別畫了什么,分別與哪些自然段的內容相對應。①學生小組合作交流。②教師指派小組匯報。預設:學生1:第二幅插圖畫的是兔子帶著動物們跑。對應的是第3、第4自然段。學生2:第三幅插圖畫的是野牛在與動物們說話。對應的是第5自然段。學生3:第四幅插圖畫的是大家在湖邊發現木瓜掉進水里,大家笑了。對應的是第6、第7自然段。③教師指名三位學生分別朗讀三幅插圖對應的自然段。④教師相機正音,指導讀好句子。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教師范讀,學生模仿讀。2.教師:我這里有四句話,它們本來是與課文里的四幅插圖一一對應的,可是現在被打亂了。你能給它們配對嗎?(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及句子,指名四位學生分別讀句子。①野牛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②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看到木瓜掉進湖里,發出“咕咚”一聲響。③木瓜掉進湖里,兔子嚇得拔腿就跑。④動物們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2)學生將四幅插圖與四句話一一對應起來。(3)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插圖和句子,按順序說說故事內容。學生:一個木瓜掉進湖里,兔子嚇得拔腿就跑。動物們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野牛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看到木瓜掉進湖里,發出“咕咚”一聲響。【設計意圖】本課是連環畫課文,充分借助插圖這類直觀形象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課文。“看圖讀句配對”,既能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熟悉故事內容,又能在讀句子中復習生字,還能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咕、咚”等生字和偏旁頁字旁,會寫了“嚇、為”等字;借助連環畫課文的特點,圖文對照,讀懂了故事內容。課后任務1.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并熟讀課文。2.思考其他動物跟著兔子跑的原因。第19課 咕咚(第2課時)(教學目標)1.能通過角色扮演,讀出動物們說話的語氣,體會動物們的心情。2.能從文中提取信息,說出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3.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的道理。(教學重點)1.能通過角色扮演,讀出動物們說話的語氣,體會動物們的心情。2.能從文中提取信息,說出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教學難點)1.能從文中提取信息,說出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2.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的道理。(教學過程)知識回顧1.讀詞語。咕咚 熟了 掉下來 湖里 嚇了一跳 好啦 小鹿 大象 野牛 攔住 在哪 那邊 帶領2.教師過渡:上節課,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吧。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了解動物們為什么跟著兔子一起跑1.了解兔子為什么拔腿就跑。(1)教師:我們來看第一幅插圖,一只兔子來到湖邊,突然,湖中響起了“咕咚”聲,兔子有什么反應?學生: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2)教師:“拔腿就跑”是什么意思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你看這幅插圖中的小兔子,邁開大步跑得多快呀!這就是“拔腿就跑”了。誰能示范一下?(指名讓學生上臺表演。)(3)教師:這時候的兔子是怎樣的心情?他在想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演一演的方式來更好地體會兔子的內心世界。同桌之間嘗試演一演,一個人演兔子,一個人演小猴子。(4)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表演,然后詢問“兔子”的心理活動。學生上臺表演。預設:我聽到一聲“咕咚”,還以為是怪獸要從水里鉆出來,嚇得我只想趕緊逃命,跑得越遠越好。2.了解動物們為什么跟著兔子一起跑。(1)教師:剛才,我們通過表演,明白了兔子為什么拔腿就跑,可是小猴子為什么跟著兔子一起跑呢?我們再通過演一演的方法,了解小猴子的想法。請剛才的“兔子”和“小猴子”上場,表演第2、第3自然段的內容吧!①學生上臺表演。②教師詢問“小猴子”的心理活動。教師:請問小猴子,你為什么要跑呀?預設:我看到兔子在跑,還聽到他大叫“‘咕咚’來了,可怕極了!”,我以為“咕咚”是個可怕的怪物,此刻正在后面追趕兔子,我就想快跟著逃命吧。(2)教師:從“小猴子”的話中,你知道他跟著兔子跑的原因了嗎?①教師出示“小猴子看見了”“小猴子一聽,就跟著跑起來”。②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猴子只是看到兔子跑,聽到兔子大叫,就認為有可怕的“咕咚”追來了。(3)那狐貍、山羊、小鹿、大象為什么也要跑呢?請大家小組合作,圈畫出寫動物們反應的詞句,并說說你的感受。教師核對學生提取的信息,并出示句子: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兒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①教師:大家為什么要跟著兔子一起跑?學生:因為他們看到別人在跑,就認為一定非常危險,所以想也不想就跟著跑起來了。②教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一個跟著一個”“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4)選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兔子、小猴子、狐貍、山羊、小鹿、大象,體會場面的緊張、可怕,理解詞語“熱鬧”。教師總結:正是因為大家盲目跟從,不冷靜思考,才會一個跟著一個跑,讓森林里充滿了緊張、可怕的氛圍。【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分角色扮演,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動物們的心情,同時更好地讀出不同人物說的話,對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有很大幫助。(二)探究二:了解野牛是怎么做的1.教師:是不是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跟著跑呢?請你接著讀一讀第5自然段,找一找答案。學生:野牛沒有跟著小動物們逃跑。2.教師:那野牛是怎樣做的呢?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1)學生交流答案。(2)出示句子:野牛攔住他,問:“‘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野牛又問大伙,大伙兒也都說沒看見。最后問兔子。(3)教師:請你把描寫野牛動作的詞語圈出來。圈出“攔住”“問”。(4)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句式說一說野牛的做法。野牛先攔住________問___________,又問________,最后問________。3.教師: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野牛?學生:冷靜、愛思考。(三)探究三:明確“咕咚”為何物1.教師:大家都沒見到“咕咚”,它到底是什么呢?請你接著讀一讀第6、第7自然段,找找答案吧!學生讀課文,自由發言。預設:“咕咚”是成熟后的木瓜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2.教師:你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總結:遇到事情一定要動腦筋冷靜思考,不要盲目跟從。(四)探究四:借助插圖講故事教師出示四幅插圖,找四位學生依次講述與插圖相對應的故事內容。要求:①講清楚;②加上一定的表情和動作,把故事講生動。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角色扮演,讀出了動物們說話的語氣,體會了動物們的心情;說出了動物們跟著兔子一起跑的原因;借助插圖講述了故事內容,初步懂得了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的道理。課后任務借助插圖,給爸爸媽媽講講“咕咚”的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9 咕咚(第1課時)教案.docx 19 咕咚(第2課時)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