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選題圖1為我國南極科考站位置分布圖,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于2023年12月7日開始建設,2024年2月7日正式開站。建站期間,某日科研人員每隔4小時面向太陽拍攝一張照片,合成太陽視運動軌跡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1.拍攝甲位置太陽時,該科研人員面朝( )A.正北 B.東南 C.正南 D.東北2.為期兩個月的建站過程中,淮安( )A.日出方位不斷向南移動 B.晝夜長短差值不斷減小C.正午陽光照入室內的面積變小 D.正午太陽高度可以達到最小值下圖為我國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邊緣示意圖,山坡、沖積扇和沖積平原的植被均為草原,其中沖積平原植被最茂盛。附近氣象站(海拔3367米)監測的當地年降水量約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風。完成下面小題。3.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物質主要來源于( )A.沖積平原 B.沖積扇 C.山坡 D.山頂4.影響該地沖積平原比沖積扇農牧業發展條件更優的主導因素是( )A.熱量 B.降水 C.土壤 D.自然災害鋒面雨帶的南北移動直接關系到我國東部地區能否風調雨順。下圖示意我國東部鋒面雨帶在一年中不同時間的位置變化。完成下面小題。5.當雨帶位于I地區時,最有可能出現的是( )A.東北平原寒潮頻發 B.江淮出現洪澇災害C.華北平原春旱嚴重 D.臺風緩解華南伏旱6.根據我國鋒面雨帶南北進退的規律,可知( )A.I地區雨季開始早,結束早 B.II地區雨季最長,降水量最大C.III地區雨季開始晚,結束晚 D.由I到III,降水集中程度增強河流襲奪是水系演變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距今8萬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別是源頭獨立的河流(如左圖)。距今約3.7萬年前,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改變了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如右圖)。完成下面小題。7.下列有關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所需條件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古沂河河床海拔較低 B.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較高C.兩河之間分水嶺較高 D.兩河之間分水嶺巖性脆弱8.襲奪發生之后,柴汶河與沂河流速、流量發生的變化是( )A.沂河流速變慢,流量變大 B.柴汶河流速變慢,流量變小C.沂河流速變快,流量變小 D.柴汶河流速變快,流量變大下圖示意我國某東西延伸的河谷南、北兩坡自然帶的垂直分布。調查發現,該地土壤中有機碳的含量地域分異顯著,其中溫性荒漠草原帶的土壤有機碳含量最低,高寒草甸帶土壤有機碳含量最高。完成下面小題。9.與北坡同海拔高度處相比較,河谷南坡( )A.氣溫較高 B.水分較充足 C.降水量較大 D.光照較充足10.與山地森林-草甸帶相比較,高寒草甸帶的土壤有機碳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物生長量大 ②放牧牲畜量小 ③微生物活動弱 ④地下有機質產量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北京市流入人口不斷增多,進而形成了許多規模較大的流動人口聚居區。但近年來,北京市流入人口數量下降,流出人口數量上升。下圖為2017年北京市流動人口聚居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1.2017年北京市流動人口聚居區主要分布在( )A.二環線附近 B.三環線附近 C.四環線附近 D.五環線附近12.外來人口大量流入對北京市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A.加快產業轉移 B.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C.減輕環境壓力 D.均衡人口空間分布13.近年來,北京市流入人口數量下降,流出人口數量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市( )A.城市職能優化 B.生態用地擴大 C.城市服務升級 D.城鄉融合發展山海協作工程,是浙江省為了實現全省區域協調發展而采取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衢州地處浙江省西部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在山海協作戰略的推動下,衢州在杭州建設了“創新飛地”(孵化在杭,產業在衢;研發在杭,生產在衢),推動了衢州快速融入杭州都市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4.衢州在杭州建設“創新飛地”,主要原因是杭州( )A.科技力量發達 B.產業基礎雄厚 C.生產成本較低 D.勞動力較豐富15.山海協作對推動杭州都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的積極作用表現在( )A.實現產業轉型,全面發展科創產業 B.發揮比較優勢,擴大杭州城市規模C.依托山水生態,加快山區資源開發 D.加強分工合作,積極推動產業協作冬小麥—夏玉米兩熟種植模式是黃淮海平原的主要種植模式,該技術模式是在保護性耕作條件下進行秸稈還田覆蓋,播種時使用免耕機械將施肥、播種一次完成,避免了耕地、耙地二次作業。據調查,該地區冬小麥比夏玉米的平均產量高。圖為冬小麥—夏玉米兩熟種植模式及該地區各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該耕作模式的優勢有( )①利于蓄水保墑 ②節省耕作成本 ③減少病蟲草害 ④利于作物扎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該地區小麥比玉米平均產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長周期較長 B.生長季溫度高 C.生長季降水多 D.灌溉水源充足18.2021年該地區玉米減產嚴重,主要是因為A.灌溉技術落后,土壤鹽堿化嚴重 B.夏季風不穩定,降水異常C.過度施用化肥,土壤板結 D.全球氣候變暖,氣溫異常近年來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崛起,江蘇更多制造業向越南轉移。下圖為2011-2022年第一季度部分經濟數據統計情況。完成下面小題。19.2017年后,江蘇對越南投資新項目數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美國從越南的進口占比增加 B.江蘇制造業生產成本增加C.中國出臺產業轉移優惠政策 D.越南的制造業產業鏈完善20.制造業轉移對江蘇的有利影響是( )A.提高城鎮化水平 B.增加環境承載力 C.優化產業結構 D.增加貿易出口額“引江濟淮”工程由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段組成,溝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對沿線地區影響深遠。圖1為引江濟淮工程示意圖,圖2為安徽省內淮河及長江流域部分數據占比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21.“引江濟淮”工程線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區域是( )A.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 B.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C.中原經濟區、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 D.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中原經濟區22.“引江濟淮”工程沿線( )A.北段水土資源匹配度較高 B.地勢南高北低,均自流供水C.引江濟巢段工程難度最大 D.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數量多23.“引江濟淮”工程產生的影響是( )A.促進水能開發,優化能源供給 B.增加淮河水量,緩解城鄉爭水C.貫通南北水運,利于南糧北運 D.增加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質我國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成功實現深遠海養殖。該船首創游弋式“船載艙養”方式每日不間斷換水,養殖密度大、周期短,是“移動的海洋牧場”。該船擁有苗種培育、飼料加工、物流運輸、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下圖為“國信1號”及游弋路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國信1號”養殖工船利用( )A.南北不同水溫的海水,擴大養殖面積 B.智能化的養殖方式,實現集約化養殖C.深海海水的自凈能力,杜絕環境污染 D.廣闊的海洋空間資源,降低養殖成本25.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 )A.抵抗海洋災害 B.擴大營銷市場 C.提升養殖技術 D.改善物流運輸2022年1月15日,湯加(175°12′W,21°07′S)于當地時間17:10發生火山爆發,大量火山灰和氣體形成巨大的云團沖上20千米高空,火山爆發引發了地震和海嘯。其后數日,湯加火山多次爆發。完成下面小題。 26.湯加多火山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B.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C.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相互張裂 D.印度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相互張裂27.受大氣運動的影響,湯加火山噴發的火山灰主要飄向( )A.東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北方向 D.西南方向如圖示意歐洲部分城市冬、夏季氣溫狀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8.城市a→e( )A.氣候大陸性自東向西逐漸增強B.年降水量自西向東呈遞減趨勢C.夏季溫和、冬季寒冷,全年濕潤D.年太陽輻射量自東向西逐漸變大29.影響城市a→e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氣環流、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海陸位置C.大氣環流、地形地勢 D.緯度位置、地形地勢峽灣是冰川作用于山谷或河谷后,被海水淹沒的“U”形谷。峽灣狹長深邃,狀似山谷,延伸到海中。冰島是世界上峽灣地貌較多的國家,共有109個峽灣。下圖為冰島位置圖和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的峽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峽灣地貌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是 ( )A.地殼上升—流水侵蝕—冰川刨蝕 B.冰川刨蝕—流水侵蝕—海水入侵C.流水侵蝕—冰川刨蝕—海水入侵 D.流水侵蝕—地殼沉降—冰川刨蝕31.關于冰島,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筑物高度低、墻體厚 B.位于板塊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C.緯度較高,觀賞極光的理想地 D.農業發達,盛產糧食、蔬菜讀世界某大陸地形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32.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該大陸上的是( )A.維多利亞湖 B.剛果盆地 C.科羅拉多大峽谷 D.死海33.該大陸上分布面積最廣的森林是( )A.亞寒帶針葉林 B.熱帶雨林 C.溫帶落葉闊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二、綜合題3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美洲是指美國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狹長陸地,在地質學上稱為中美地峽。材料二:左圖為中美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圖中箭頭表示洋流。有的年份,M洋流會向南伸出一條分支,引發厄爾尼諾現象。材料三:右圖為薩爾瓦多首都圣薩爾瓦多的氣候資料統計圖。(1)比較洋流M、N的性質,并說明它們分別在流動過程中發生轉向的原因。(2)據圖概括圣薩爾瓦多的氣候特征,并判斷其氣候類型。(3)請簡述厄爾尼諾現象對南美秘魯太平洋沿岸地區的不利影響。3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水稻是五谷之一,原產于我國長江流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已故農業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帶領他的團隊成功研發了雜交水稻和海水稻,極大地提高了水稻產量,為保障我國人民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我國海水稻的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00萬畝。材料二:下圖為我國水稻分布示意圖。(1)我國水稻集中產區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分析其優越的氣候條件。(2)從水稻的品質看,圖中甲地區的稻米質量更勝一籌,請分析其原因。(3)簡述我國推廣種植海水稻的積極意義。參考答案1.D 2.D3.B 4.C5.C 6.D7.D 8.D9.B 10.C11.D 12.B 13.A14.A 15.D16.A 17.A 18.B19.B 20.C21.A 22.D 23.B24.B 25.C26.A 27.B28.B 29.A30.C 31.D32.C 33.A34.(1)M為暖流,N為寒流。M洋流轉向是受陸地輪廓形狀的影響;N洋流的轉向是受到東北信風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2)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或一年分為干濕兩季)。熱帶草原氣候(或熱帶稀樹草原氣候)。(3)降水增多,可能引發洪澇災害;導致海洋魚類死亡,秘魯漁業減產。35.(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2)一年一熟,水稻生長周期長;夏季日照時間長(或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生態優良,化肥農藥用量少。(3)可以有效開發利用鹽堿地資源,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提高我國糧食安全系數;改善相關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