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借助組詞識字、語境識字等方法,認識“曉、慈、畢、竟、映”5個生字,能夠自主觀察漢字結構特點,寫好“蓮、荷”2個生字。2.通過自主練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等方式,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熟讀成誦。3.體會詩意,想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展現的畫面。【教學重難點】1.通過自主練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等方式,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熟讀成誦。2.體會詩意,想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展現的畫面。【教學過程】活動一:解題 1. 齊讀課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2. 數課題字數,劃分課題節奏。3. 再讀課題。4. 尋找課題中的兩個名字:“凈慈寺”“林子方”。出圖介紹“凈慈寺”——凈慈寺就在我們的杭州,是很漂亮,也很著名的一個寺院。凈慈”應該是干凈、純凈以及慈愛的意思,(出示字卡 慈愛)。我們一般都說誰很慈祥?聶老師很慈祥。“慈祥”。一般我們是指老年人。還有個詞叫“慈眉善目”。這是一個寺廟的名字,還有一個名字是一個人“林子方”。5. 理解“送”。誰送別林子方呢?(“凈慈寺”上面寫上“地點”,“林子方”寫的是“人名”),你會看到下面,是楊萬里在凈慈寺送林子方。送他干嘛呀?送他可能到外地去做官。6. 理解“曉出”。回憶我們之前學過一首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眠不覺曉”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覺曉,春天就睡得好,不知不覺就是感覺不到天都亮了。所以“曉”是早晨的時候,天剛剛亮的時候。7. 理解詩題。早晨的時候從凈慈寺出來,楊萬里去送別林子方。同學們,你看就是這樣的一個題目,把它的背景就寫清楚了,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還有事件。再來讀一遍,《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帶著這種理解,咱們把它讀清楚,《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活動二:認識“送別詩” 1. 同學們再看它前面其實是少了一個主語,誰寫的?楊萬里,所以咱們可以把題目寫成《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那為什么詩人不加上自己的名字?因為后面有他的名字,所以他是很謙虛的,一般他也不會在前面寫上自己的名字。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李白給汪倫寫過一首送別詩,叫《贈汪倫》,這是李白贈送給汪倫的,也是一首送別詩。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你看這里面有一個字可神奇,“送”“贈”,還有“別”,《別董大》。一旦有這樣的字,我們就知道這些都叫做送別詩。那下次再見到這樣的字,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這些詩都是送別詩。2. 送別和送別的感情是不一樣的,有一些送別是依依不舍,有一些送別那是充滿著祝福。今天我們要學的送別詩又不一樣,那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么送林子方的。如果你送別轉學的同學,你一般會對他說什么呀?預設:你好好保重,去那邊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好好學習,我們常聯系。還會來訴說彼此的感情,還有一些回憶,說你看我們以前在一起玩得多好,是吧?希望你在那邊也能交到朋友,對吧?但是這首詩很奇怪,這首詩沒有任何的說什么你留下來,我們倆之前有多好,你去那邊怎么樣?全詩都在寫景。活動三: 初讀古詩,感悟古詩魅力1. 自由朗讀。2. 從詞到句,感受古詩魅力。這里面有一個詞語是我們需要認識的,拿出詞卡跟老師讀,“畢竟”。什么叫“畢竟”很難理解,當這種詞我們好像只能用“畢竟”來解釋的時候就有點麻煩,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查古代漢語詞典。好,請看,到底、究竟、終歸這幾個意思是對的。那我們怎么來驗證?咱們把這個詞的意思換一換放到里面去?說到底是西湖的六月中,你看這樣我們就可以學會了一種新的方法了——查字典。“畢竟”說這到底還是西湖的六月中。這里我們又有一個時間,剛才說是早上,現在是什么時間?農歷六月,就是我們的夏季,到底是西湖的夏天,或者我們也可以說到底是夏天的西湖。其實都可以,就是到底是西湖的夏天,這里強調的是什么呀?是季節,古詩的魅力恰恰就是在于對它的不同層次的理解。3. 理解“風光不與四時同”這句話什么意思?孩子們猜一猜。其實“風光”指的就是風景。西湖六月的風景,剛剛出凈慈寺看到的風景跟其他的季節是不一樣的,其實按理說我們說四季應該是春夏秋冬,但你聯系在一起看,你會知道詩中的意思說這個凈慈寺外面的西湖,它的景色是真跟其他的季節是不一樣的。那“風光”是什么意思?“風光”除了景物之外,總有一種自豪感,你從“畢竟”就能看出來,還得是夏天的西湖。你看這個時候,人家的風景,那個氣派,它跟其他季節是不一樣的,所以它有一種我們覺得極其夸張的一種贊嘆。好得不得了,怎么這么好?很奇怪,明明剛才講送別詩嗎?這首詩跑題了嗎?跑題了一千多年,這詩還能留下來,還不斷地吸引人。真奇怪!4. 理解“接天蓮葉無窮碧”。出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無窮”?感覺看不到頭一樣。我們經常用哪的“窮”,說的是富的窮,但這里的“窮”,“無窮”是沒有窮盡的,無窮無盡。比如說像大海,它是沒有邊際、無窮無盡的意思。我們可以說“接天蓮葉無窮綠”。為什么寫“接天蓮葉無窮碧”?看看“碧”字,這字真是漂亮,因為“碧”是王白石,是這個“碧玉”的“碧”。“碧玉”給人感覺什么?它綠得是那么的通透,那么的油亮,那么的有質感,那么的富貴。來看看這個蓮葉的那個感覺,跟天接在一起。所以你現在看看前面為什么用“畢竟”,為什么用“風光”,為什么用“接天”。整個詩是非常大氣的。但是到現在為止它都跑題,因為你是送別詩,你至少說你一路平安。這個詩就不應該叫《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應該叫《曉出凈慈寺》。5. 理解“映日荷花別樣紅”被太陽照耀的荷花,這個紅是“別樣紅”。你本來荷花就很紅了,但是被太陽照耀完之后,它更是紅得不同凡響,不同尋常。你能說說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嗎?同學們,是不是楊萬里寫錯了?是不是應該把“送林子方”去掉?活動四:探究詩詞中的深意1. 再讀古詩,嘗試背誦2. 發現古詩的“錯誤”你們說說看這首詩是不是跑題了?我們應該把“送林子方”去掉。對不對?你們太了不起了,竟然發現了1000多年前大詩人的錯誤。這時候是不是可以下課了?別急,我們寫兩個字。3. 教寫“蓮”“荷”,都是草字頭,跟植物有關,而且都是形聲字。4. 探究詩中的深意。你們太了不起了,可是我不能讓你們下課。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查到了一個小資料。這里的“天”,在古代指天子,也就是皇帝。當時林子方是皇帝的秘書官,官職雖小,但他做了幾年,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他和楊萬里是上下級關系,楊萬里很欣賞這個年輕人。后來林子方被外放,就是到別的地方去做一個小官,官職比做秘書的時候大一些。楊萬里作為職場前輩,想挽留他,覺得他去外面任職,雖然官大了點,但在政治仕途上,肯定不如留在皇帝身邊好,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嘛。但又不能直接說“你別走,留在皇帝身邊好處多”這種話。于是詩人就用詩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讀這首詩會發現,詩人一直在繞彎子,這體現了中國人含蓄的特點。詩人既想提醒這個年輕人,又不能說得太直接,所以就通過描寫景色來暗示。比如說“接天蓮葉”,意思是林子方現在能直接和皇帝接觸,就像蓮葉連接到天一樣。這其實就是在委婉地勸他。同學們,如果你們是楊萬里,或者是林子方,你們會怎么做呢?會不會聽勸,留下來繼續在皇帝身邊做個小秘書?你們猜猜林子方最后是怎么選的?林子方有沒有聽懂這首詩呢?我們不知道,他可能不像你們這么聰明,也可能聽懂了,但有自己的想法。反正他最后的選擇是離開了。所以在歷史長河中,林子方的名字也就出現在了楊萬里這首詩里,之后再沒有別的記載。你看,多虧了這次特別的送別,這首送別詩和其他的完全不一樣,里面的挽留方式也很獨特,沒有一句直接說“你留下”。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雖然我們之后沒再聽說過林子方的事,但我們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在當時,林子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我覺得那一刻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們通過這首詩,看到了1000多年前杭州西湖邊凈慈寺的荷花塘。老師想告訴你們,雖然楊萬里、林子方和當時的皇帝都不在了,但那個荷花塘一直都在。這首詩里上司對下屬的關愛、對1000多年前景色的描寫,還有中國人特有的委婉,都永遠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中。老師還想跟你們說,人生怎么選都沒錯,不要把糾結選什么當成重點,順其自然就好。板書設計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蓮葉 碧綠 多荷花 特別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