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上13《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橋》是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敘述了一位村黨支部書記在兇猛的洪水中沉著鎮定地指揮村民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被洪水吞沒的感人故事。這是一篇微型小說,語言簡練生動,情節跌宕起伏,結尾出乎意料,人物形象鮮明。本單元為小說單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從四年級上冊就開始學習“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基于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根據單元的語文要素,從文本特點的新視角進行解讀,本課教學設計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小說環境描寫,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梳理小說的情節,讓學生初步習得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文中的短句。2.借助魚骨圖,初步了解小說的表達特點;根據環境描寫,繪制情節發展圖,在情節的發展中初步感受老漢的形象。3.能找到環境描寫的句子,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4.遷移運用,學寫環境描寫。教學重難點解小說的表達特點;根據環境描寫,繪制情節發展圖,在情節的發展中初步感受老漢的形象。教學過程課前談話 1.了解學生在課余時看過的小說,隨機交流。2.出示區分小說篇幅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判斷自己讀的小說類型。板塊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小說是文學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員。閱讀小說,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人生,促進我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優秀的小說,不僅引人入勝,而且啟人深思。我們要在班級內開辟出一個區域,創立班級迷你小說館,那寫好小說有什么秘訣嗎?讓我們一起探究和行動吧!2.板書課題,直接揭題并齊讀課題。3.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讀完這篇小說后的感受。4.認識微型小說,明確不超過一千字的小說,被稱為小小說,又叫微型小說。板塊二 聚焦環境 感受情節 一、初步感受課文,了解構成小說的三要素1.指名反饋讀完這篇微型小說后的感受。預設一:生關注到老漢,師評價:關注人物能讓我們讀好小說。(板貼:人物)預設二:生關注到山洪、大雨、木橋,師點評:環境是小說里的三要素之一,不可忽略。(板貼:環境)預設三:生關注到情節,師總結:這是小說中最精彩的情節。(板貼:情節)2.師小結:同學們,環境、情節、人物是構成小說的三大要素。想要讀好小說,就要關注它們。二、關注環境描寫,概括山洪的變化順序1.請生默讀課文,用“___”畫出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2.交流并把環境描寫的句子歸類并核對。3.請生再讀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預設一:寫出了當時洪水很大,情況很危急。預設二:發現洪水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危急了。預設三:是按照洪水來臨到消失的過程寫的。4.從山洪來臨到山洪消失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大概分為四步,中間兩步你也能用四個字概括一下嗎?5.指名交流。預設一: ①當生說的內容都和洪水上漲有關時,請生讀相關句子。②師總結:山洪從跳舞到逼近到躥上來,舔腰,到爬上胸膛,我們能發現洪水越來越逼近人們了。(板貼:洪水逼近)預設二:①當生說出洪水沖毀木橋時,請生讀句子并板貼。(板貼:水沖橋塌)②當生說不出時,師出示句子,指名學生說感受并板貼。(板貼:水沖橋塌)三、關注環境描寫,體會短句的妙用1.請你再讀讀這些描寫環境的句子,說說哪一處寫得最精彩。2.指名說感受并進行朗讀指導。3.聚焦:“像潑。像倒。”(1)生自由表述。(2)通過比較,發現短句的作用。①我們看,這句話的這兩個句子。兩個字就成了一個句子,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兩個句子寫得長一點,先把它們擴寫成兩個成語,誰來?(瓢潑大雨、傾盆大雨)我們還可以把它寫得更長一點,我們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寫大雨的。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陣,地上射起了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鐘,天地已分不開,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橫流,成了一個灰暗昏黃,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駱駝祥子》②通過比較,我們知道,同樣寫下雨,可以寫得具體一些,也可以寫得簡潔一點兒;可以用長句,也可以用短句。《橋》的作者為什么選擇單詞成句,單句成段這樣的寫法?4.師引讀:是啊,情況是多么危急。瞧,雨下起來了——黎明的時候……山洪來臨——山洪咆哮著……水漲高了——近一米高的……,只有北面……洪水在逼近——死亡在洪水……洪水漲得更高了——水漸漸……木橋開始發抖……洪水繼續上漲——水,爬上了……洪水退去了——一片……板塊三 小組合作 概括情節1.在如此緊張的環境中,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你能同樣用四個字,把這張魚骨圖里的情節填寫完整嗎?2.生上臺交流。3.師小結并完成魚骨圖。我們發現隨著環境的變化,它同時也在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寫好小說的一大秘訣被我們發現了。(板貼:推動情節發展)環境的作用真大呀!板塊四 合作朗讀 感受形象1.男女生合作朗讀描寫環境和描寫老漢的句子。2.讀到這里,你覺得老漢是個怎樣的人?3.這篇小說就是為了歌頌這位了不起的黨員,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筆墨去寫環境描寫呢?4.生交流并相機板貼。原來,通過環境描寫還能深化人物形象。這是寫好小說的第二大秘訣。(板貼:深化人物形象)板塊五 學以致用 遷移練筆1.班級內的迷你小說館現在向大家發出邀請函了,讓我們當一回小說家,用上我們剛才發現的方法,寫一寫環境,使這篇小說更完整,更精彩。2.生寫,師巡視。3.師評價。總結:同學們,關注環境描寫,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讀好小說,更能幫助我們寫好文章。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你們能學以致用,迷你小說館等著你的加入哦。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橋》是部編版六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卻又偉大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語文教學講究的是一個語文味,在語文課堂上既要有瑯瑯書聲,又要能靜默思考,更要會遷移運用。一、以“讀”為主線,體會情況危急首先,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強調學生的自主感悟。在品讀課文環境描寫的句子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情況的萬分危急。其次,反復品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閱讀,初步感受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短句的妙用。二、歸納學法,學以致用小說三要素中包含了環境、情節和人物。在指導學生的學習中,先學習如何概括環境描寫,接著讓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試著用“找句子,悟情節,讀好句子”的方法,找出環境描寫中相對應的故事情節。本課重點是學習環境描寫,所以在小練筆中,設計了與此有關的練筆。重點抓住環境描寫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整節課做到了以讀學法、以法促寫、讀寫結合。三、不足之處課堂的生成是靈活的。在初步感受環境描寫時,讓學生對洪水的變化過程進行概括,學生對此犯難了,老師的引導不夠及時,使課堂表現的有些拖沓。其次,對環節的預設不夠全面,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也不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