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度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第二學期5月測試卷地理 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考生注意:1. 本試卷標有“不定項選擇”的試題正確選項有2~4個,未特別標注的選擇性類試題,均只有1個正確選項2. 本試卷共5頁,考試時間為60分鐘一. 太陽系一顆獨特的行星——地球(共29分)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處于太陽系中的一個特殊的區域,這個區域被稱為“適居帶”或“生命帶”。地球不僅處于適居帶內,而且處于適居帶的中心位置。(1)太陽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帶的行星是____和____;從左圖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帶的行星與太陽____適中,所以____適宜。2016平9月25日,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全球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水凼中落成啟用。“天眼”探測范圍可達到目前人類可知的宇宙邊緣,對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義。(2)“天眼”望遠境可探測到的最高級別天體系統為( )A.可觀測宇宙 B.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2022年10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一張紫外線模式下拍攝的“微笑的太陽”照片。科學家解釋道,“微笑的太陽”很可能是“笑里藏刀”,太陽的“眼睛”“嘴巴”這些暗斑區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陽風從中向地球飛速奔襲而來。(3)“微笑的太陽”有一個明亮的“鼻子”,是指太陽活動能量強烈的釋放形式,據此推測明亮的“鼻子”區域屬于( )A.光球層的黑子 B.色球層的耀斑 C.色球層的日珥 D.日冕層的太陽風(4)太陽活動劇烈時會影響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也會擾動地球磁場產生____(單選:A.磁極翻轉;B.磁暴;C.磁場消失)現象。從“眼睛”“嘴巴”暗斑區域產生的太陽風,可能在兩極地區產生____(單選:A.酷熱;B.暴雨;C.極光)現象,并對氣候、天氣產生一定影響。這些現象在2014年比較劇烈,估計未來再劇烈地發生這些類似現象,最近的時間將出現在____(單選:A.2016;B.2020;C.2025;D.2028)年前后。(5)中國空間站可能面臨的來自宇宙空間的威脅有( )(不定項選擇)A.超強的紫外輻射 B.巨大的溫度差 C.極光的干擾 D.耀斑的突然爆發(6)加拿大北部是全球欣賞極光最佳地區之一,極光現象的形成與以下太陽圈層活動最為相關的是(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對流層(7)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中國國寶”。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在大冰期中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下列關于對大熊貓出現的地質年代中地球演化現象描述正確的是____(填編號)①形成現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②是重要的成煤時期③發生了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 ④爬行動物大發展 ⑤被子植物大發展(8)在恐龍繁盛時期,地球上主要以____植物為主,這對目前的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是____。二. 地層探究(共25分)2.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下圖為某地剖面示意圖。(1)通過對古環境的研究,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地球的演化史。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說是生物的演化史。下列關于地質歷史時期與生物的匹配,不正確的是( )A.新生代—三葉蟲 B.太古代—藍藻C.古生代—魚類和蕨類 D.中生代—鳥類(2)圖中地層中動物化石經歷的演化過程是( )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脊椎動物B.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D.爬行動物—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3)地球上出現人類的地質時期是(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4)正常情況下,圖中①②③④⑤巖層中巖層年代由老到新的排序為____。(5)在下列選項中,圖中巖層不具有的特點是( )A.地層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B.地層具有時間順序C.存在生物化石 D.不同的地層沉積時間相同材料二: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保存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看到這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進行命名,并做了大量物質上、知識上的準備工作。結合相關材料,同學們繪制了下面的“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如下圖所示。(6)按地質年代,該區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代。(7)恐龍繁盛時期,該地區應為____(海洋/陸地)環境,氣候、植被特點為____。[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同學們認為:(8)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的海陸環境經歷了由____環境向____環境的演變。(9)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選填“垂直”或“水平”)運動。三. 西海固(共28分)3. “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地處寧夏南部山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海固地區地處秦嶺北部的六盤山區北麓、黃土高原西南部,該區域山大溝深,年均降水量僅300mm,蒸發量卻在2000mm以上,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1972年西海固地區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左圖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區圖”,右圖為“寧夏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圖”材料二: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人口統計表(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地級市 銀川市 石嘴山市 中衛市 固原市 吳忠市面積(平方千米) 9025.4 5310.0 17441.6 10541.4 21400.0人口(萬人) 285.91 75.14 106.73 114.21 138.27材料三:1982年寧夏開始實施生態移民工程,西海固貧困山區的4.4萬農民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分期分批遷移到寧夏北部,環境相對好的閩寧鎮。材料四:20世紀80年代,中國菌業發展迅速,成為農民脫貧致富重要途徑。在解決溫飽問題基礎上,經過福建省對口支援,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廣種植生命力頑強的節水植物巨菌草,以此取代木材栽培菌(菇),并利用巨菌草飼養畜禽,發展菌草生態循環農業。閩寧鎮陸陸續續建起了一百多個大棚菌(菇),生產已初具規模。但一段時間后,閩寧鎮的蘑菇出現了滯銷。材料五:地窩子,是人們早期在寧夏平原的居住方式,地窩子控制方式比較簡單:在地面以下挖約一米深的坑,形狀四方,面積約兩三平方米,四周用土坯或磚瓦壘起約半米的矮墻,頂上放幾根椽子,再搭上樹枝編成的筏子,再用草葉、泥巴蓋頂。圖為地窩子景觀圖。(1)寧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級市是____市,寧夏人口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2)西海固地區被認為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其人口合理容量低的根本原因是( )A.干旱缺水,生態環境脆弱 B.地表千溝萬壑,土壤瘠薄C.海拔高,熱量不足 D.地形條件復雜,交通閉塞(3)閩寧鎮作為西海固地區居民“生態移民”的遷入地,其優勢條件( )(不定項選擇)A.降水多,氣候濕潤 B.土地資源較豐富C.靠近黃河,有灌溉水源 D.風俗習慣相近(4)大規模的生態移民搬遷,對西海固地區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促進經濟發展 B.緩解生態壓力C.增加耕地面積 D.加快城市化進程(5)分析發展菌—草—畜生態循環農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6)從農業區位角度,推測閩寧鎮蘑菇滯銷的原因。(7)從材料、結構或樣式角度,分析當地早期采用地窩子居住方式的原因。四. 領海主權(共18分)4. 包括黃巖島在內的南海諸島是我國領土的組成部分,我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左圖為“黃巖島位置示意圖”,右圖為“海洋空間結構示意圖”(1)黃巖島屬于____省,屬于____群島。(2)將右圖中對應的數碼填入:內水____;領海____;毗連區____;專屬經濟區____。(3)國際間一些面積較小的海島常會引起國家間的嚴重紛爭,這是因為其涉及到對該島周邊專屬經濟區的:( )A.全部的主權 B.資源專屬權 C.管線鋪設權 D.航海自由權(4)從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角度,分析南海諸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勢產業部門。參考答案:一. 太陽系一顆獨特的行星--地球(共29分)1. (1) 地球 (2分) 火星 (2分) 距離 (2分) 溫度 (2分)(2) A (2分)(3) B (2分)(4) B (2分) C (2分) C (2分)(5) ABD (3分)(6) C (2分)(7) ①③⑤(3分)(8) 裸子 (1分) 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煤炭資源(2分)二. 地層探究(共25分)2. (1) A (2分)(2) B (2分)(3) A (2分)(4) ④③⑤②① (5分)(5) D (2分)(6) 古生 (2分)(7) 陸地 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繁茂 (2×2=4分)(8) 海洋 陸地(2×2=4分)(9) 垂直 (2分)三. 西海固(共28分)3. (1) 銀川市 (2分) 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對稀疏,北部人口相對稠密。 (3分)(2) A (2分)(3) BC (3分)(4) B (2分)(5) 減少對原有植被的破壞,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利于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物質循環利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廢棄物排放,減輕了環境污染;種植、養殖業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脫貧致富;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6分)(6) 產量大;當地市場飽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銷售渠道單一:保鮮技術落后,不易保存。(4分)(7) 大風天氣多,且有龍卷風,地窩子抵御風沙的效果好;地處荒漠戈壁灘,木材,石塊等建筑材料缺乏;早期經濟發展水平低,收入低,無錢購買磚石;地窩子冬暖夏涼,有利于人類居住。(6分)四. 領海主權(共18分)4. (1) 海南 中沙 (2×2=4分)(2) ①②③④ (2×4=8分)(3) B (2分)(4) 位于海上重要交通航線的必經之地,可以利用廉價的海洋航運,發展海上運輸業、港口服務業等;海島及其所屬的專屬經濟區,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資源、旅游資源等,由此可以發展漁業、海水養殖業、油氣開采以及海島旅游業等。(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