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安友實學校高2024級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時間:75分鐘 總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下圖為我國某省連續三年人口變化圖。據此完成1~2題。1.圖中信息反映了該省( )①養老保障壓力較大 ②人口外遷現象明顯 ③人口容量逐年下降 ④自然增長率持續下降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促使該省( )A.城市等級提升 B.逆城市化加劇 C.相關產業發展 D.環境承載力變小異地養老是指老年人離開現有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種養老方式。家屬隨遷是指老年人以照顧孫輩為主要目的,到子女遷入地居住。調查發現,這兩類老年群體在遷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差異,如下表所示。據此完成據此完成3~4題。項目城市規模 異地養老 家屬隨遷人數占比(%) 居留意愿(%) 人數占比(%) 居留意愿(%)小城市 18.4 80.5 12.6 58.0中等城市 9.8 88.4 9.2 71.0大城市 43.7 78.0 33.8 69.0特大及超大城市 28.1 84.8 44.4 67.83.據表可知,異地養老和家屬隨遷兩類老年群體( )A.小城市的人數占比均最小 B.中等城市的居留意愿最高C.特大及超大城市人數占比均最大 D.在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最低4.影響家屬隨遷和異地養老兩類老年群體在遷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自身收入 B.生活習俗 C.消費理念 D.健康狀況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下所能承載的人口規模。1850年,清朝的人口為4.3億。當時的學者汪士鐸驚呼:“人多之害,山頂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開深菁,猶不足養……”。而今天的中國,不但養活了13億人,人們的生活水平比那個時代還提高了許多。據此回答5~6題。5.以上材料表明,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重要因素是( )A.地區對外開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與文化消費水平C.科技發展水平 D.蘊藏的資源數量6.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我國必須進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計,其主要意義在于( )A.限制高消費現象的產生 B.規劃農業生產的發展規模C.制定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 D.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2014年11月起,國家要求武漢等14個城市劃定城市邊界,對“攤大餅”式城市發展模式加以遏制,下圖為武漢城市邊界規劃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對于武漢城市邊界規劃的說法,錯誤的是( )A.抑制城市空間低密度擴張 B.保護周邊基本農田C.預留城市未來的發展空間 D.延緩城市化進程8.武漢新城組群規劃發展方向合理的是( )A.東部新城組群宜發展港口物流業 B.西南新城組群為水源保護區C.南部新城組群嚴格劃為防洪區 D.北部新城組群宜發展汽車工業江南水鄉位于江南地區崗身與太湖之間的低洼地帶,水網分布密集。同里古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脈和豐富的特色水鄉建筑空間風貌,其文脈積淀和空間塑造是江南水鄉古鎮的精華所在。據此完成9~10題。9.同里古鎮的空間形態最可能是( )A.帶狀 B.團狀 C.環狀 D.網狀10.同里古鎮部分傳統民居底部以木柱或石柱作為支撐,院墻上開漏窗,房屋前后開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 )A.穩固地基,便于瞭望 B.保暖御寒,便于出行C.增加光照,減少濕度 D.通風散熱,拓展空間老撾地處中南半島內陸,境內80%為山地、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老撾人口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農作物種類較多,主要有水稻、玉米、薯類、咖啡、煙葉、花生、棉花等。近年來,老撾農業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之一,綠色有機農產品項目合作潛力巨大。下圖示意老撾位置。據此完成11~12題。11. 老撾農作物種類多,主要原因是( )A. 經度與緯度跨度大 B. 地形與氣候差異顯著C. 消費市場需求 D. 外來引進農作物多12. 外商重視與老撾合作開發綠色有機農產品項目,主要原因是老撾( )①農業資源開發強度低,原生態環境好②大多采用傳統的耕種方式,化肥、農藥施用少③水利設施完善,旱澇保豐收④國家實施優惠政策,生產經營成本低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紫陽縣位于漢江上游,產銷茶葉歷史悠久,其所產茶葉硒元素含量高,保健功能較好?!白详柛晃琛币讶脒x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紫陽縣積極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村民獲得了鄉村振興的紅利。茶園推出“認領”模式,游客認領屬于自己的茶園,不僅可以得到茶園提供的新鮮茶葉,還可以享受茶園旅游、茶友會等服務。據此完成13~14題。13.“紫陽富硒茶”入選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主要得益于其( )A.良好的產品口碑 B.傳統的生產方式C.豐富的種植經驗 D.獨特的自然環境14.茶園“認領”模式有利于( )①減少中間環節 ②減少勞動力投入 ③提高茶葉知名度 ④促進茶葉深加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哈爾濱文旅為何出圈?哈爾濱太“寵”游客了。從凍梨切片,到飛馬踏冰,從商場內表演交響樂,到廣場上建起溫暖驛站,再到鄂倫春族人在中央大街表演馴鹿……為了提高游客的滿意度,“掏心掏肺掏家底”。據此完成15~16題15.此次哈爾濱文旅出圈的原因有( )①起步時間早 ②旅游環境優化 ③游客需求多樣 ④旅游產品多樣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6.“南方小土豆”占領了東北人朋友聚會常去的洗浴中心,哈爾濱有了凍梨擺盤、甜豆腐腦,還出現了小土豆掛件等。這些現象體現了旅游促進( )A.南北文化的融合 B.產業的轉型C.網絡的傳播 D.生活方式的改變讀某國多種運輸方式客運和貨運周轉量結構圖,據此完成17~18題。17.該國最可能是 ( )A.俄羅斯 B.日本 C.蒙古 D.哈薩克斯坦18.在該國客運和貨運結構中,公路均占優勢的主要原因是( )A.汽車運量大,速度最快 B.汽車運輸成本最低,較為安全C.該國山地面積大,公路運輸更具靈活性 D.經濟落后,鐵路運輸需求量小我國某農村主要靠燃燒秸稈和柴草做飯、取暖,這種利用方式存在許多缺點(如下圖所示)。 據此回答19~20題。19.根據圖中的關系判斷,A、B、C分別代表( )A.破壞森林、農業減產、牧業下降 B.農業減產、破壞森林、牧業下降C.牧業下降、農業減產、破壞森林 D.破壞森林、牧業下降、農業減產20.解決圖示地區存在問題的辦法,不正確的是( )A.結合植樹造林,營造薪炭林 B.結合積蓄肥料,發展沼氣C.結合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水稻種植 D.結合當地實際,開發新能源二、非選擇題(共40分)21.讀“某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圖”,分析回答問題。(10分)(1)此圖反映了該地區的_____________過程,該過程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指出該過程中易出現的環境污染有哪些,以及提出合理防治措施。(6分)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材料:棉花喜溫、好光、耐旱、忌漬,適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種植。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棉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品質優良,種植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近年來,每至棉花收獲季節,數十萬外地民工前來這里采摘棉花。長絨棉,又稱海島棉,由于其品質優良,纖維柔長,被世人譽為“棉中極品”。高端色織、家紡等國內頂尖產品和出口的高附加值紡織品及服裝,都需要使用以長絨棉為主要原料的紗線。新疆的阿拉爾墾殖區是世界長絨棉的主要產區。長絨棉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棉”。右圖為新疆棉花產區分布示意圖。據圖說出新疆棉花種植區的分布特點,并分析阿拉爾墾殖區成為世界長絨棉主要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10分)為什么說長絨棉是當地的“致富棉”?(6分)23.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鋸割加工—研磨拋光—切斷加工—鑿切加工—火燒加工—輔助加工及檢驗修補”等環節,生產過程水、電消耗量大。貴州安順市(如下圖)致力于推動當地石材產業發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為單一板材,異形石材、家裝家飾、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產品比較缺乏?,F已初步探明安順下石材共有17個品種,資源量約為6.98億立方米。(1)分析安順發展石材產業的優勢自然條件。(4分)(2)分析石材產業發展對當地環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6分)(3)請對安順石材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建議。(4分)參考答案1.A 從圖中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說明人口老齡化嚴重;從人口總數的變化看,人口減少幅度大,說明人口外遷現象明顯;看不出人口容量逐年下降,自然增長率先增加后下降,選擇A。2.C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生人口增多,從事少年兒童工作的人數增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C對;與城市等級提升和逆城市化加劇無關,A、B錯;環境承載力的大小主要與資源和科技有關,D錯。3.B 讀表格可知,異地養老和家屬隨遷兩類老年群體中等城市的人數占比均最小,A錯誤。中等城市的居留意愿最高,B正確。異地養老大城市人數占比均最大,家屬隨遷特大及超大城市人數占比均最大,C錯誤。異地養老在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最低,家屬隨遷小城市的居留意愿最低,D錯誤。故選B。4.A 由材料可知,異地養老指老年人離開原本的居住地,流動到另一地區,明確以養老為目的的流動方式,可推斷選擇異地養老的老年群體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較高,思想觀念較為開放,能夠接受在自己所喜歡的異地養老定居,A正確。家屬隨遷受家庭等觀念影響大,與消費觀念關系不大,C錯誤。跟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關系不大,BD錯誤。故選A。5.C 根據題中材料可知,清朝與今天的中國所供養的人口數量差別很大,主要是因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的。6.C 我國進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計主要是為了制定科學的人口發展戰略,以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7.D 依題意,劃定邊界的目的是減少“攤大餅”式發展,即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減少土地的浪費,而不是延緩城市化進程。8.A 東部新城組群沿長江分布,具有發展水運的優勢,故宜發展港口物流業。新城是集中發展區,不可能為水源保護、防洪等功能區;北部新城組群緊鄰機場,具有高速交通優勢,可發展依托機場的“輕薄短小”類工業,不宜發展汽車工業。第9題,該模式大量占用土地,會吞噬原有自然景觀;同時會使城市環境、交通問題更嚴重。城市服務范圍與等級高低有關,與交通建設有關,與城市布局方式相關度不大。9.D 由材料“水網分布密集”可知,同里古鎮居民沿著河流兩岸分布,極有可能的的空間形態是網狀,D正確;沿一條河流分布多呈帶狀,但這里水網分布密集,是多條河流交織形成網狀,不是單獨一條河流,因此不是帶狀分布,A錯誤;在河流稀少的平原地區聚落多呈團狀,B錯誤;聚落沿湖分布多呈環狀,C錯誤。故選D。10.D 江南地區水網分布密集,土地相對分散,可利用空間有限,夏季時氣候濕熱,“以木柱或石柱作為支撐,院墻上開漏窗,房屋前后開窗”表明當地民居在解決通風問題的同時,對于居住空間的拓展也有較大需求,可以通風散熱,拓展空間。故選D。木頭石柱為支撐、屋前開窗,院墻開漏窗難以穩定地基,瞭望需要高塔,A錯誤;通風不利于保暖,且在江南,氣溫較高,B錯誤;院墻開窗無法增加光照,C錯誤;故選D。11.B 由材料可知,老撾境內多山地、高原,地形復雜多樣 ,在此影響下的局域小氣候各具特色,由平原到山地,熱帶、亞熱帶甚至溫帶的農作物都能夠種植。故 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C 由材料可知,老撾農業資源開發強度低,原生態環境好;大多采用傳統的耕種方式,化肥、農藥施用少,這些因素成為老撾綠色有機農產品項目開發的有利條件。故 C①②正確,ABD錯誤。故選C。 13.D “紫陽富硒茶”的獨特性是其入選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的重要原因,其獨特性在于茶葉中富含保健功能較好的硒元素,這與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D正確;口碑是在其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得到的效應,但不會僅僅因為口碑而入選,A錯誤;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豐富的種植經驗會使得茶品質較好,但與自然環境相比,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豐富的種植經驗不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主要考查的要素,BC錯誤。故選D。14.B 消費者“認領”茶園后,并不需要本人到茶園勞作。而是認購茶園生產的茶葉,并享受相應的服務。所產茶葉通過物流直接運到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而且通過消費者宣傳,提高了茶葉知名度,①③正確;茶園“認領”模式并不一定能減少勞動力投入,主要是產銷模式發生變化,該模式對促進茶葉深加工作用較小,排除②④,B正確,ACD錯誤,故選B。15.C 哈爾濱文旅出圈的原因是:從凍梨切片,到飛馬踏冰,從商場內表演交響樂,到廣場上建起溫暖驛站,再到鄂倫春族人在中央大街表演馴鹿,推出了多樣的旅游產品,豐富了游客的體驗感;為了提高游客的滿意度,“掏心掏肺掏家底”,優化了旅游環境;②④正確;起步時間和游客的需求在材料中無法體現,①③錯誤。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故選C。16.A “南方小土豆”占領了東北人朋友聚會常去的洗浴中心,哈爾濱有了凍梨擺盤、甜豆腐腦,還出現了小土豆掛件等。這些適應了南方人的生活習慣,體現了南北文化的融合。產業的轉型、網絡的傳播、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材料中無法體現。綜上所述,BCD錯誤,A正確。故選A。17.B 俄羅斯客貨運輸以鐵路為主,A錯誤;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交通方式以公路為主,鐵路不發達,貨運沿海水運占比較高,B項正確;蒙古、哈薩克斯坦為內陸國,沒有沿海水運,C、D項錯誤。18.C 日本國土面積小,山地所占比重大,公路運輸更具靈活性,在客運和貨運中,公路均占優勢。19.D 木材作燃料導致亂砍濫伐、森林破壞;畜糞作燃料,造成土壤有機質得不到補充,肥力下降,農業減產;用草皮當燃料,再加上破壞草皮,很容易確定B為牧業減產。20.C 該地區的環境問題是生活能源不足的問題。21.讀“某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圖”,分析回答問題(10分)(1)城市化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鄉村人口減少 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農業用地不斷轉化為非農業用地 (每空1分,共4分)(2)污染:大氣污染 水污染 噪聲污染 固體廢棄物污染等(一點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措施:合理布局工業區;實行污水達標再排放;擴大綠地面積;對城市進行科學規劃,加強城市管理等(一點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1)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綠洲、山地沖積扇)。(2分)有利自然條件:地處干燥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塔里木河流經該地區,灌溉水源充足;沙質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長。(一點2分,共8分)(2)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增加地方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物流業、加工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一點2分,共6分)23.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1)石材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品種多;水能豐富,煤炭儲量豐富;氣候濕潤,水資源豐富。(一點2分,共4分)(2)開采石材會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石材加工過程中,會造成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廢礦堆放會占用、破壞大量耕地;長期過度開發會引起石材資源枯竭等。(一點2分,共6分)(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原料、能源和水資源利用率;對石材開采區及時進行復墾或恢復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長產業鏈,開發多樣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產品宣傳和品牌建設,增加市場競爭力;完善交通設施,提高外運能力。(一點2分,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