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微專題突破Ⅰ 月相及太陽輻射相關等值線圖的判讀?月相1.月相概況:月亮盈虧變化而出現的各種形狀,稱為月相。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我國的農歷月份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每月的朔為農歷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2.月相變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陽光;日、地、月的相對運動造成三者位置的變化及月相的變化。3.月相變化規律月相 出現時間 日、地、月位置關系 視覺形狀 月出 月落 同太陽出落比較新月(朔) 初一 日、地、月大致在一條直線上,月球居中 不可見 清晨 黃昏 同升同落上弦月 初七、初八 日、地、月大致呈直角,月球在地球以西 半圓,上半夜見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正午 午夜 遲升后落滿月(望) 十五、十六 日、地、月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居中 通宵可見,一輪明月 黃昏 清晨 此起彼落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日、地、月大致呈直角,月球在地球以東 半圓,下半夜見于東部天空,月面朝東 半夜 正午 早升先落●對點訓練1.2019年11月29日(十一月初四)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齊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條直線,上演“四星連珠”的天文奇觀。四顆明亮的天體如寶石般鑲嵌在蔚藍色的天幕之上。在避開城市光源污染的情況下用肉眼或雙筒望遠鏡即可觀賞。據此完成(1)~(2)題。(1)組成“四星連珠”的天體為( )A.行星和恒星 B.恒星和衛星C.行星和行星 D.衛星和行星(2)該日“四星連珠”現象出現時,月球在天空的形狀為( )【解析】 第(1)題,由題可知,“四星連珠”的天體是土星、月亮、金星和木星。其中土星、金星和木星屬于行星,月亮屬于衛星,D正確。故選D。第(2)題,該日為農歷十一月初四,月相為蛾眉月。A圖示為殘月,B圖示為蛾眉月,C圖示為下弦月,D圖示為上弦月。故選B。?太陽輻射相關等值線圖的判讀1.常見類型與太陽輻射相關的等值線圖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年太陽輻射總量等值線圖(圖1),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圖(圖2),年日照時數等值線圖(圖3),年平均光合有效輻射(PAR)等值線圖(圖4)。這些圖都具備等值線一般特征,在判讀方法上與其他等值線也有很大的相同性,在判讀時要充分借鑒其他等值線圖的判斷技巧。(1)從圖1中可知太陽輻射的時空分布規律。空間上: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時間上:夏半年太陽輻射多于冬半年。這說明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緯度因素和季節因素。(2)從圖2中可知我國多年平均云量大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青藏高原和西北內陸云量較少。這說明影響云量多少的因素與海陸位置、海拔高低和天氣狀況等有關。(3)從圖3中可知四川盆地年日照時數最少,這與天氣狀況有關。(4)從圖4中可知PAR值大致南高北低,青藏高原地區最高,四川盆地最低。2.判讀方法該類型的地圖遵循等值線圖的一般特征,同時,在分析影響要素時,一般從緯度、地勢、天氣等角度進行分析作答。(1)讀數值①讀出圖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大小。②關注等值線數值大小的分布趨勢,分析其數值變化規律(增大、減小方向)等。(2)看分布看等值線的走向、彎曲方向、閉合及疏密。(3)析成因與太陽輻射相關的等值線圖在成因分析上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①等值線的走向多與緯度、地勢高低、山脈走向(迎風坡、背風坡)、海陸位置有關。②等值線的彎曲多與地形有關。③等值線的閉合與地勢高低(如高原、盆地)、山脈走向(如迎風坡、背風坡)等有關。④等值線的疏密更多與地勢起伏大小有關。●對點訓練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年日照時數是指太陽直接輻射地面時間的一年累計值,以小時為單位。如圖是我國某區域年日照時數分布圖。(1)簡述圖中年日照時數的分布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圖中甲、乙區域年日照時數范圍,并分別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乙地西北方向年日照時數等值線分布發生彎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增。3 600小時<甲<3 800小時。甲位于我國柴達木盆地中,該處海拔較高,空氣稀薄;且深居內陸,周圍為山地環繞,降水量極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2 400小時<乙<2 600小時。乙位于祁連山脈東南段,可受到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晴天偏少,日照時間較短。乙地西北方向為祁連山的陰坡,且為夏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太陽輻射弱。【解析】 第(1)題,直接根據圖示的等值線分布判斷其高低分布特征。根據等值線數值變化規律可以判斷出,圖中年日照時數大致從東南向西北方向遞增。第(2)題,圖中等值線的等值距為200,甲地外圍等值線為3 600,故甲地日照時數是3 600~3 800小時。 結合其地理位置判斷甲位于我國柴達木盆地中,位于青藏高原上, 海拔較高, 空氣稀薄,且深居內陸,周圍為山地環繞,降水量極少,因此晴天日數多,日照時間長,所以日照時數多;根據等值線“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則可知,乙地日照時數是2 400~2 600小時。乙位于祁連山脈東南段,可受到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由于山區多地形雨,降水較多,晴天偏少,日照時間較短,所以日照時數較少。第(3)題,由圖可知乙地等值線向高值區凸出,根據等值線“凸高為低”的規律,可知該處的年日照時數較低,該區域為祁連山的東北坡,為陰坡,且為夏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太陽輻射弱。第一章 微專題突破Ⅰ 鞏固訓練2021年7月17日(農歷六月初八),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下圖)正式開館,60 000余張門票早在開放前一周便已售罄,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該天文館兼具教育科普和天文觀測功能,其主體建筑圓洞天窗、倒置穹頂和天象廳球幕共同詮釋著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據此完成1~3題。1.推測該天文館布局在( )A.城區中心商務區 B.城區學校集中區C.城郊飛機場附近 D.城郊地鐵站附近2.參觀天文館后,小明對天文觀測產生了濃厚興趣。開館當天晚上他在上海觀察到的月相如下圖( )3.針對上海天文館一票難求的現狀,下列解決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實行現場售票 B.開展網絡直播C.開設數字旅游 D.提高接待能力【解析】 第1題,天文觀測需要光污染小、空氣潔凈、云量少的環境條件;城區商務區和學校附近人口眾多,光污染嚴重,且高樓林立,不利于天文觀測,A、B錯誤;城郊的飛機場附近有飛機飛行的干擾,對天文觀測不利,C錯誤;城郊地鐵站附近經濟活動較少,污染較少,干擾較少,且交通便利,便于到達,D正確。故選D。第2題,農歷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與太陽相距90°,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此時為2021年7月17日(農歷六月初八),上弦月時,月亮的一半被照亮,為半圓形,弦在左,弓背在右,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3題,從材料中可以獲取“6萬余張門票,早在開放前一周便售罄,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上海天文館每天迎接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人們,若進行現場售票,一方面會造成天文館每天有大量的人流活動,另一方面會出現相當部分人群現場難以購票,而出現無功折返的現象,不利于緩解一票難求的現狀,A選項措施不合理,A符合題意。開展網絡直播,可將上海天文館中的部分信息在網上進行展示,讓部分未能進入上海天文館的人也能及時觀看到相關信息,能夠有效的緩解遠地區購票難的現狀,B選項措施合理,B不符合題意。開設數字旅游可方便游客利用信息平臺進行實時觀看,能夠有效緩解購票難的困難,C選項措施合理,C不符合題意。加強場館的建設,提高場館的接待能力也能夠有效減少一票難求的現狀,D選項措施合理,D不符合題意。故選A。下圖為西藏自治區年太陽輻射量分布圖。據此完成4~5題。4.西藏年太陽輻射量的分布特點是( )A.隨海拔增高而增多B.隨河谷延伸為帶狀分布C.由南向北遞增D.西高東低,南高北低5.圖中甲地年太陽輻射量低于其他地區,其主要原因是( )A.地處河谷,空氣密度大B.海拔較低,植被狀況好C.季風影響,多陰雨天氣D.冰川廣布,反射太陽光【解析】 第4題,根據西藏自治區年太陽輻射量分布與數值的分布狀況可知,西藏年太陽輻射量的分布特點是西高東低,南高北低。西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而年太陽輻射分布是西南高,東北低,不符合圖示信息;圖中無河流信息,且河流分布對西藏年太陽輻射量的分布特點影響不大。故選D。第5題,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勢較低,受西南季風影響較大,多陰雨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甲地位于河谷,空氣密度大,但空氣密度不是影響太陽輻射的主要因素;海拔較低,植被狀況好,不是影響太陽輻射的主要因素;冰川廣布,反射太陽光,會影響地面輻射,不影響太陽輻射。故選C。讀我國局部年太陽輻射總量等值線分布圖(下圖),回答6~7題。6.圖中A點的年太陽輻射總量可能是( )A.165千卡/厘米2 B.155千卡/厘米2C.145千卡/厘米2 D.135千卡/厘米27.與上海相比,北京年太陽輻射總量偏高的原因是( )A.緯度更高 B.年降水量偏少C.地勢更高 D.距海洋更近【解析】 第6題,讀圖可知,圖中年太陽輻射總量等值距為10,A點數值范圍是1408.下圖中,圖甲為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圖乙為地球表面各緯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陽輻射總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是_①青藏高原__,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少的是_②四川盆地__。(填代碼和地形名)(2)簡述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地區的主要成因_①(青藏高原)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②海拔高,太陽輻射經過的路程短;③多晴朗天氣,云層薄,大氣透明度高,太陽輻射削弱少__。(3)簡述地球表面全年太陽輻射總量隨緯度的分布規律及成因_地球表面全年太陽輻射總量大致隨緯度的升高而遞減。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越大,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__。【解析】 第(1)題,讀圖甲可知,根據圖中等值線的數值規律,圖中①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最高,該地區位于我國青藏高原;圖中②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最低,該地區位于我國四川盆地。第(2)題,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方位于青藏高原,由于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海拔高,太陽輻射穿過的路徑短;大氣稀薄,太陽輻射被削弱的少;晴天多,云量少,大氣透明度高,被大氣削弱的少,故年太陽輻射總量高。第(3)題,根據圖乙可知,全年太陽輻射量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隨緯度遞增而遞減。原因是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穿過的大氣路徑越短,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微專題突破Ⅰ月相及太陽輻射相關等值線圖的判讀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微專題突破Ⅰ月相及太陽輻射相關等值線圖的判讀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