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總結提升課件+測評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總結提升課件+測評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簡介

(共26張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章末總結提升
構建網絡 素養提升
重點突破 素養培優
知識點1 天體及天體系統(區域認知)
(2024·北京高一檢測)2022年11月8日,天宇上演了一次月全食(太陽、地球、月球幾乎處于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被地球影子遮蔽)。與此同時,月球在移動過程中遮住天王星,出現“月全食巧遇月掩天王星”的天文現象。據此完成1~2題。
1.能示意該天文現象天體位置關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包含太陽、月球和地球在內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可觀測宇宙
【解析】 第1題,由材料“太陽、地球、月球幾乎處于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被地球影子遮蔽”可知,此次月全食發生時,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中間。在移動過程當中,月球遮住天王星,表明此時四個天體的位置分布由內向外依次為太陽、地球、月球、天王星,符合該天文現象的天體位置關系是①。故選A。第2題,包含太陽、月球和地球在內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太陽系,太陽系位于銀河系中,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組成可觀測宇宙,故包含太陽、月球和地球在內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可觀測宇宙。故選D。
知識點2 太陽系(區域認知)
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已經在軌運行780多天,火星車累計行駛1 921米,我國火星探測已經獲取了1 480 GB的數據。火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據此完成3~5題。
3.圖中代表火星的是(  )
A.1 B.2
C.3 D.4
4.火星所在的天體系統,級別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5.火星與地球環境有相似之處,但沒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主要是(  )
①大氣稀薄 ②溫度過高 ③缺乏安全的宇宙環境 ④無永久液態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3題,太陽系八大行星由內向外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火星排在第四軌道,故圖中3代表的是火星。故選C。第4題,火星不在地月系這一天體系統;火星位于太陽系,太陽系隸屬銀河系,銀河系以外統稱河外星系,其中級別最低的是太陽系。故選B。第5題,火星質量、體積較小,大氣較稀薄,①正確;火星離太陽距離較地球更遠,溫度更低,②錯誤;火星與地球都處于太陽系,宇宙環境相同,③錯誤;火星距離太陽較遠,溫度較低,無永久液態水,④正確。故選D。
知識點3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綜合思維)
(2024·邯鄲高一檢測)在天氣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白色的亮帶橫跨整個天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銀河”。銀河系包括1 000~ 4 000億顆恒星和大量的星團、星云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它的形狀像一個盤子,厚度約2 000光年,直徑約10萬光年。據此完成6~7題。
6.充斥在宇宙空間中的大量星際物質會阻擋光線,因此,人類在夜晚用肉眼能觀察到的星星一般不超過7 000顆。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星星大多數屬于(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7.科學家模擬出了一個在銀河系中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體“藍月亮”,它可能(  )
A.有大量的固態水
B.與太陽距離適中
C.有適合生命呼吸的大氣
D.所繞轉的行星為其提供充足的熱量
【解析】 第6題,結合材料可知,銀河系包括1 000~4 000億顆恒星和大量的星團、星云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物質;而人類在夜晚用肉眼能觀察到的星星一般不超過7 000顆,地球屬于銀河系,因此我們觀測到的星星大多數屬于銀河系。故選C。第7題,“藍月亮”存在生命的條件應是液態水;從材料中看不出“藍月亮”屬于太陽系;有適合生命呼吸的大氣屬于“藍月亮”存在生命的條件;行星并不會提供充足的熱量。故選C。
知識點4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2021年7月3日,美國宇航局觀測到了太陽在當前活動周期首次爆發的X級太陽耀斑(太陽耀斑的分級,A級最小,X級最大),釋放的能量相當于數百萬枚1億噸級氫彈同時爆炸。據此完成8~9題。
8.太陽耀斑(  )
A.和太陽黑子同為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
B.與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同為12年
C.發生在太陽大氣的最里層
D.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低
9.最需要重視太陽耀斑活動、加強研究和預防的行業部門是(  )
A.機械工業 B.航空航天
C.旅游業 D.農業
【解析】 第8題,太陽耀斑和太陽黑子同為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約為11年;太陽耀斑發生在色球層,不是發生在太陽大氣的最里層;太陽耀斑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要高。故選A。第9題,太陽耀斑會釋放出大量的高速帶電粒子流,會干涉航空航天的通信功能,因此要加強研究和預防的行業部門是航空航天。太陽耀斑的活動對機械工業、農業與旅游業影響較小。故選B。
知識點5 地球的歷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日本德島縣博物館2022年7月2日宣布,德島縣勝浦村附近新發現了大型草食性動物禽龍的化石。當地曾多次出土白堊紀前期的恐龍化石,此次發現的禽龍化石距今1.3億年左右,是日本境內出土的最古老的動物化石。如圖為禽龍復原圖。據此完成10~11題。
10.禽龍化石在形成過程中,一定經歷了(  )
A.沉積作用 B.火山噴發
C.洪澇災害 D.小行星撞地球
11.禽龍繁盛時期(  )
A.被子植物處于繁盛期
B.出現了地質歷史上最大冰期
C.真核生物開始出現
D.環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
【解析】 第10題,化石是動物的骨骼經歷石化過程形成的,此過程中一定經歷了沉積作用;地質作用過程中經歷火山噴發一般不能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與洪澇災害關系不大;小行星撞地球可能導致恐龍滅絕,但不是形成化石的原因。故選A。第11題,禽龍生活在白堊紀前期,屬于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地球上最大的冰期是第四紀冰期,屬于新生代;真核生物出現在古生代;中生代環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故選D。
知識點6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昆侖山造山帶是由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內部的塔里木板塊碰撞形成的,下圖示意西昆侖造山帶地區內部圈層構造。據此完成12~13題。
12.圖中代表軟流層界面的是(  )
A.①界面 B.②界面
C.③界面 D.④界面
13.近年來,我國通過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尋找大油田,地震波在通過油氣層時(  )
A.縱波消失,橫波速度減小
B.橫波消失,縱波速度減小
C.縱波消失,橫波速度增大
D.橫波消失,縱波速度增大
【解析】 第12題,由圖中可以看出,印度地殼和塔里木地殼與巖石圈地幔的分界為③界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軟流層,而上地幔頂部和地殼合稱巖石圈。所以代表軟流層界面的是④界面。故選D。第13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可以在固、氣、液三種介質中通過,而橫波只可以通過固態介質,并且縱波傳播速度隨著密度的增大,速度加快,所以地震波通過油氣層時,橫波消失,縱波速度減小。故選B。
知識點7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描述全球年太陽輻射總量的緯度分布規律,并說出主要影響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緯度較低的海南省相比,說明西藏自治區太陽輻射強,但氣溫較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別從地理環境、人類生產、生活三個角度,舉例說明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年太陽總輻射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緯度位置。
與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天氣晴朗,陰天少;污染輕,大氣透明度高,塵埃雜質少,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太陽輻射強。空氣稀薄,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氣溫較低。
地理環境:太陽輻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產生三態變化,是水循環的根本動力;太陽輻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條件,是各種動植物的能量來源等。人類生產:人造衛星可以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太陽輻射提供能量等。生活: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輻射產生熱水供人們使用等。
【解析】 第(1)題,根據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全球年太陽輻射總量空間分布不均,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由于緯度位置不同,光照強度存在差異,太陽輻射量存在差異,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第(2)題,西藏自治區太陽輻射強但氣溫較低的原因主要從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的角度來分析。從太陽輻射的角度來說,與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勢較高,空氣稀薄,并且天氣晴朗,晴天較多,陰天較少,污染比較少,所以大氣透明度比較高,塵埃雜質較少,因此大氣對太陽的削弱作用較小,所以太陽輻射較強。從地面輻射的角度來說,由于大氣較為稀薄,所以大氣能夠吸收的地面輻射比較少,因此導致整體氣溫偏低。第
(3)題,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主要從地理環境、人類生產與生活的角度來分析。從地理環境的角度來說,太陽輻射能夠為地球提供能量,可以使自然界的水產生三態變化,是水循環的根本動力,同時,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良好的光照條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條件,是各種動植物的能量來源。從人類生產的角度來說,人造衛星可以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太陽輻射來提供能量。從生活的角度來說,太陽能熱水器能夠利用太陽輻射提供熱水供人們使用。第一單元 單元素養測評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3·云南曲靖高一民族中學期中)科幻電影《星際穿越》講述了宇航員約瑟夫·庫珀穿過蟲洞前往另一星球尋找新家園的過程中發生的探險故事。影片中蟲洞距離土星較近,最終發現埃德蒙斯星適合人類居住。讀圖,完成下面1~2題。
1.電影中的蟲洞所屬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  )
A.總星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
2.埃德蒙斯星適合人類生存,需要具備的自身條件有(  )
①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②液態的水 ③恒星光照穩定 ④質量和體積與地球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題,由材料可知,蟲洞位于土星附近,土星屬于太陽系,同時屬于銀河系和總星系,不屬于地月系,所以蟲洞所在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太陽系,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2題,埃德蒙斯星適合人類生存,需要有適宜的溫度,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和液態的水等自身條件,①②正確。恒星光照穩定屬于外部條件,不是其自身的條件,③錯誤。質量和體積與地球相近即可,不一定一致,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 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由低到高依次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可觀測宇宙。
(2023·貴州師大附中校考開學考試)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有著極其稀薄的大氣層。結合下圖,完成3~5題。
3.圖中表示水星的是(  )
A.a B.b
C.c D.d
4.圖示天體系統為(  )
A.銀河系 B.地月系
C.總星系 D.太陽系
5.地球與圖中行星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著生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液態水的存在 ③光照、溫度適宜 ④適宜的大氣環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第3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圖中表示水星的是d,D正確;ac位于同一軌道,表示金星,b表示火星,A、B、C錯誤。故選D。第4題,圖中所示的天體系統以太陽為中心,行星圍繞太陽繞轉,天體系統為太陽系,D正確,A、B、C錯誤。故選D。第5題,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光照、液態水、適宜生命呼吸的大氣,②③④正確,微生物的存在不是生命存在的條件,①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是:穩定的太陽光照提供了光和熱;安全的行星際空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自身條件是:地球與太陽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適中;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使大量的氣體聚集,形成適于生命生存的大氣層;有液態水的存在。
(2023·四川成都高一校考開學考試)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6日晚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用衛星捕捉到了一張照片(如圖),看起來太陽仿佛在“微笑”,微笑出現的位置是太陽的日冕層。據此完成6~7題。
6.根據“太陽微笑”出現在太陽的大氣圈層,判斷“太陽微笑”實際上是(  )
A.太陽黑子 B.太陽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質拋射
7.“太陽微笑”可能會(  )
①沖擊電網 ②引發森林火災 ③擾亂無線電短波通信信號 ④損害航天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6題,根據材料,微笑出現的位置是太陽的日冕層,太陽黑子出現在光球層,太陽耀斑和日珥出現在色球層,A、B、C錯誤;日冕物質拋射出現在日冕層,D正確,所以選D。第7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太陽微笑”出現的位置是太陽的日冕層。劇烈的太陽活動可能會危害全球的電力系統,能夠大面積地影響電壓控制和電力保護設備,甚至造成電力系統的徹底崩潰以及電力變壓器損壞,故①正確。“太陽微笑”產生的太陽風不會引發森林火災,故②錯誤。太陽風的增強會嚴重干擾地球上無線電通訊,造成通信障礙,擾亂衛星導航信號,故③正確。太陽風會影響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故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點睛】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擾亂地球大氣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短暫的中斷。2.高能帶電粒子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3.當高能帶電粒子流高速沖進兩極地區的高空大氣層時,會產生極光現象。4.引發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水旱災害等。
(2023·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校考期中)太陽新長出一顆“大痣”(如圖所示),其面積是地球表面積的數倍,中心區域的溫度約為3 600攝氏度,而邊緣地區則要超過5 800攝氏度。完成下面8~10題。
8.關于該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其名耀斑
B.其名太陽風
C.不定期大量出現
D.是太陽活動的標志之一
9.該“大痣”出現在太陽的(  )
A.日冕層 B.色球層
C.光球層 D.中心區域
10.下列有關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高能帶電粒子“轟擊”地球高層大氣,使地球中低緯度地區出現極光現象
B.耀斑爆發會干擾地球高空的電離層,影響有線通信
C.太陽活動增強時,高能帶電粒子會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
D.太陽活動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氣候狀況相對穩定
【解析】 第8題,“大痣”是出現在太陽光球層上的顏色變暗的部分,是太陽黑子,A、B錯誤;黑子和耀斑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太陽活動的周期為11年,D正確,C錯誤。故選D。第9題,“大痣”是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光球層上,C正確;色球層的太陽活動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層有太陽風,A、B錯誤;黑子出現在太陽大氣層,不是太陽中心區域,D錯誤。故選C。第10題,極光主要出現在兩極地區,A錯誤;電離層中的通信是無線電短波通信,B錯誤;太陽活動增強時,高能帶電粒子會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指南針失靈,C正確;黑子活動的高峰年,太陽活動強,會影響地球上的氣候,地球氣候狀況不穩定,可能會有旱澇災害,D錯誤。故選C。
【點睛】 太陽活動:①太陽的光球表面有時會出現一些暗的區域,它是磁場聚集的地方,這就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②太陽耀斑是發生在太陽大氣局部區域的一種最劇烈的爆發現象,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區域瞬時加熱,向外發射各種電磁輻射,并伴隨粒子輻射突然增強。③太陽風是指從太陽外層大氣中日冕層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
(2024·河北高一校聯考學業考試)圖為某天文愛好者拍攝的太陽表面巨大的黑子群照片,其中黑子群面積是地球表面積的50多倍,讀圖完成11~13題。
11.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的(  )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內部
12.太陽黑子數目的變化周期約為(  )
A.1年 B.6年
C.11年 D.16年
13.太陽活動峰年(  )
A.激烈天氣增加
B.農業傾向減產
C.大氣成分發生改變
D.大氣溫度迅速升高
【解析】 第11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黑子出現在光球層,A正確。色球層的太陽活動是耀斑,日冕層的太陽活動是太陽風和太陽物質拋射,B、C錯誤。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的大氣層的光球層,不是太陽的內部,D錯誤。故選A。第12題,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之一。太陽黑子數目的變化,大體上以11年為周期,C正確。故選C。第13題,太陽活動峰年,太陽黑子數目增多,太陽耀斑爆發的次數增多,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增強,激烈天氣增加,A正確;統計數據表明,在多數太陽活動高峰年,全球農業傾向于增產;在太陽活動低峰年,歉收的幾率更高一些,B錯誤。太陽活動跟大氣成分、大氣溫度變化關系不大,C、D錯誤。故選A。
【點睛】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擾動電離層,干擾無線電通訊;2.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3.使兩極地區產生“極光”現象;4.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也與太陽活動有關。
(2023·福建三明高一校聯考期中)不同地質年代的沉積巖含有不同生命現象的信息。下圖示意不同地質年代地層中的生物化石。完成14~16題。
14.根據地層及其化石的有關知識,可知(  )
①任何地層都含有生物化石
②化石的特點與環境關系密切
③生物總是從低級向高級進化
④生物總是從復雜向簡單演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人類出現在(  )
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下列關于各地質時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時期
B.古生代,地球上的海陸分布與現在趨于一致
C.中生代,蕨類植物繁盛
D.古生代末期,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繁盛
【解析】 第14題,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形成條件,并非任何地層都會含有生物化石,故①錯誤;化石的特點反映了當時的自然地理環境,所以化石的特點與環境關系密切,故②正確;生物總是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由簡單向復雜演化,故③正確,④錯誤。所以選B。第15題,由所學知識可知,人類出現在新生代第四紀,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第16題,晚古生代后期蕨類植物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極度興盛在陸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故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期,故A正確、C錯誤;新生代聯合古陸最終解體,各大陸板塊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形成了現代海陸分布格局。由于這時期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故B錯誤;中生代爬行動物盛行,尤其是恐龍,在侏羅紀和白堊紀達到了大繁盛,D錯誤。所以選A。
【點睛】 動物界發展階段:元古代為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為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古生代泥盆紀為魚類時代;古生代石炭紀和二疊紀為兩棲動物時代;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為爬行動物時代;新生代第三紀為哺乳動物時代;新生代第四紀為人類時代。
(2023·新疆烏魯木齊高一期中)我國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進化來的。據悉,我國科學家近期在重慶、貴州等地約4.4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地層中發現“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和“貴州石阡化石庫”,首次為有頜脊椎動物的崛起與最早期輻射分化提供了確切證據。專家介紹,從魚到人演化過程需近5億年,先后經歷了最早的無頜類演化變成有頜類、肉鰭魚類,之后登上陸地變成兩棲類和哺乳動物,最終演化成人類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據此完成17~18題。
17.人類了解地球的歷史最重要的途徑是研究(  )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D.地層
18.下列有關地殼演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古生代時,現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B.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時期
C.植物界經歷了海生藻類植物→陸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動物界經歷了由爬行動物→魚類→兩棲動物→哺乳動物的演化
【解析】 第17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層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因此研究地層是人類了解地球的歷史最重要的途徑,A、B、C錯誤,D正確。故本題選D。第18題,新生代形成現代地貌格局,A錯誤;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時期,B正確;植物演化為藻菌→蕨類→裸子→被子植物,C錯誤;動物演化為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D錯誤。故選B。
【點睛】 沉積地層是由沉積物組成,因此沉積地層中保持著原有地層組成物質。依據地層組成物質可以確定當時的地理環境特征,如石灰巖地層形成的環境是海洋環境等。
(2024·遼寧鞍山高一階段練習)截至當地時間2021年11月15日,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火山的噴發已經持續了57天,火山灰累積覆蓋了1 019.79公頃土地,并導致1 460座建筑物橫毀。下圖為火山噴發景觀圖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拉帕爾馬島火山噴發的巖漿來源于(  )
A.①圈層中部 B.②圈層上部
C.③圈層上部 D.④圈層底部
2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①為巖石圈
B.②的物質為液態
C.③為地幔的一部分
D.②③之間為古登堡界面
【解析】 第19題,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巖漿一般來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圖中①為地殼,②為地幔,③為外核,④為內核,故拉帕爾馬島火山噴發的巖漿來源于②圈層上部,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20題,①為地殼,A錯誤;②為地幔,物質為固態,B錯誤;③為外核,是地核的一部分,C錯誤;②為地幔,③為外核,②③之間為古登堡界面,D正確。故選D。
【點睛】 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其中內部圈層包括地殼(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另外,巖石圈表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屬于地球內部圈層向外部圈層過渡的一個特殊圈層。
二、綜合題(共4個大題,50分)
21.(2024·福建福州高一校考階段練習)讀“太陽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9分)
(1)太陽活動,它們的活動一般周期為_11__年。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干擾地球磁場出現_磁暴__現象,使在地球高緯地區出現_極光__。(3分)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與其所處的宇宙環境關系密切,乙圖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環境是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有安全的宇宙環境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幾個自身條件中,乙圖反映出來的是_日地距離適中,使地球有適宜的溫度__。(4分)
(3)如何將太陽活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_加強對太陽活動的研究和預報,提前采取應對措施。__(2分)
【分析】 本題以太陽大氣結構和太陽系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小題,考查太陽的大氣分層,太陽活動的類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減少太陽活動影響措施以及太陽系的運動特征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解析】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活動的周期一般為11年。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干擾地球磁場,發生磁暴現象,以及高能帶電粒子流高速沖進兩極地區的高空大氣層時,會產生極光現象。第(2)題,圖乙中反映出的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條件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具有安全的宇宙環境。圖中有太陽及八大行星,因此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條件能在圖中反映出來的是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溫度條件。第(3)題,太陽活動的發生會擾動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產生磁暴、極光等現象,對衛星導航、空間通信、電網、航空航天、石油輸送管道等人類活動產生災害性影響。目前對于降低太陽活動的不利影響一方面是加強對太陽活動的監測預報,同時加強對太陽活動的研究,掌握其發生變化規律;另一方面加強科技投入,研發新材料新設備,做好防護工作等。
22.(2024·河北秦皇島高一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3名航天員將在天和核心艙工作6個月。下圖為太陽系八大行星軌道示意圖。
(1)圖中表示地球公轉軌道的是_丙__。天和空間站工作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_太陽能__,其運動軌道屬于_衛星__(填“行星”或“衛星”)軌道。(3分)
(2)簡述圖示反映出的八大行星運動軌道特征_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__。(3分)
(3)與其他行星相比,簡析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自身條件。(6分)_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所以存在適宜呼吸的大氣;地表溫度適宜,所以存在液態水;日地距離適中,所以地表溫度適宜。__
(4)說明太陽輻射對地球的積極影響。(6分)_為地球提供光熱,促進生物生長發育;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為人類提供日常生活和生產的能源。__
【分析】本題以太陽系八大行星軌道示意圖為材料,主要涉及太陽系、太陽輻射、太陽活動、地球存在生命條件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圖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能力,體現了綜合思維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解析】 第(1)題,根據圖片,圖中丙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大行星,是地球;天和空間站工作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通過太陽能發電板轉化而來的電能,其能量來源于太陽輻射(太陽能);天和空間站繞著行星地球公轉,屬于地球的衛星,其運動軌道屬于衛星軌道。第(2)題,圖示八大行星繞日公轉都是自西向東,具有同向性;公轉軌道平面幾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具有近圓性。第(3)題,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地表表面的平均溫度適宜;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形成了包圍地球的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氣層;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氣溫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適宜;地球表面溫度適宜,所以地球上的水多以液態形式存在,這些都是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自身條件。第(4)題,太陽輻射直接為地球提供光和熱,為生物的生長發育提供能量;太陽輻射可以維持地表的溫度,是地球熱量的根本來源;太陽活動為地球上的大氣運動、水體活動提供能量;直接或者間接的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能量,例如太陽能發電,煤等化石資源。
23.(2023·上海高一校考期中)地球的演化。(13分)
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對古地質內容特別感興趣,決定利用暑期前往云貴高原地區進行考察研究。地理小組在云南發現了一張化石照片(圖1)并繪制了該地的地層剖面圖(圖2)。
(1)圖1是(三葉蟲)動物化石,所處的地質年代為(古生)代,該動物化石群反映了當時云南可能是(6分)(  )
A.寒冷的海洋 B.溫暖廣闊的淺海
C.濕熱的森林地區 D.干熱的陸地環境
(2)關于地層與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2分)( ②④⑤ )
①不含化石的地層形成時間最晚
②化石中的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進化
③不同時代的地層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
④越新的地層含有的生物越復雜
⑤相同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似的化石
(3)在圖2中,對①~⑤5個地層由老到新排序為:_⑤④③②①__,一般先沉積的地層在_下__(上/下),從動植物的棲息環境來看,動植物演化呈現出由_水生__向_陸生__轉變的趨勢。(5分)
【分析】 本題以我國云貴高原化石群為背景,涉及化石地質年代判斷、古生代的生物演化過程、化石與生物演化的關系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析】 第(1)題,據圖1可知,化石為三葉蟲動物化石。寒武紀屬古生代早期,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所以所處的地質年代為古生代。三葉蟲喜歡生活在淺海底,如水灣、河流或湖泊中上游區域,這些區域的沉積物一般比較豐富,成為它們的理想棲息場所,故B正確。故選B。第(2)題,不含化石的地層形成時間不一定最晚,可能較早前的地層由于生物少,難以形成化石,①錯誤;化石中的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進化,②正確;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不相同化石,③錯誤;越新的地層含有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級,④正確;相同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⑤正確,②④⑤正確。第(3)題,沉積巖的地層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一般先沉積的在下,后沉積的在上,據此可知對①~⑤5個地層由老到新排序為⑤④③②①。據圖2可知,④地層中含三葉蟲化石,③地層含魚類化石,②地層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層,①地層含恐龍化石,說明從動植物的棲息環境來看,動植物演化呈現出由水生到陸生轉變的趨勢。
24.(2024·山西呂梁高一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2023年9月10日,全球最活躍火山之一的美國夏威夷基拉韋火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噴發,火山口底部的裂縫源源不斷地有巖漿流出。地質調查局表示,在火山噴發前,曾有強烈的地震活動。下圖分別示意火山噴發景觀和地球圈層結構(A、B表示不連續界面)。
(1)指出此次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層中的遷移順序_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__。(2分)
(2)地表流淌的巖漿直接來源于_C軟流層__(填字母及名稱),簡述地震波自下而上通過巖漿所在的地球內部圈層時波速變化情況。(4分)_地震波橫波和縱波自下而上經過地幔層時,波速都明顯降低。__
(3)火山巖漿噴發后在地表凝固形成巖石的一部分,推測巖漿所到之處,A界面深度發生的變化,說出依據。(4分)_變化:A所示的莫霍界面深度增大。依據:巖漿所到之處,最終凝固成巖石,增加了地殼的厚度,因此莫霍界面的深度相應增大。__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結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學地理知識分析作答即可。
【解析】 第(1)題,該題已經說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而不是從火山灰的來源開始,很顯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氣圈中,慢慢會沉積下來,進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終沉積下來進入巖石圈。所以遷移順序為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第(2)題,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可知,巖漿直接來源于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對應圖中字母C。地震波自上向下傳播的過程中,經過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的波速明顯升高,經過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所以地震波自下而上通過巖漿所在的地球內部圈層(即地幔)時,波速都明顯降低。第(3)題,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可知,巖漿自軟流層向上侵入和噴發過程中會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從而增加了地殼的厚度,隨著地殼厚度增加,莫霍界面的深度也相應增大,所以圖中A所示的莫霍界面深度增大。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十堰市| 天峻县| 余干县| 灌云县| 华池县| 亳州市| 昭觉县| 昆明市| 理塘县| 井冈山市| 石台县| 大港区| 汝城县| 和顺县| 惠来县| 杂多县| 驻马店市| 河曲县| 镇巴县| 泊头市| 长泰县| 临湘市| 兴文县| 罗平县| 富宁县| 巧家县| 金阳县| 中山市| 新泰市| 穆棱市| 南汇区| 视频| 措勤县| 秭归县| 新疆| 蛟河市| 丰原市| 株洲市| 三原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