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2節第1課時大氣受熱過程課件+練習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第2節第1課時大氣受熱過程課件+練習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二節 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
第1課時 大氣受熱過程
課標導讀 思維導圖
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核心素
養目標 1.通過對大氣受熱過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的過程分析,從時空綜合的角度,認識大氣受熱過程的規律。(綜合思維)
2.應用大氣受熱狀況原理,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人地協調觀)
3.結合實例,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一些常見的地理現象。(地理實踐力)
●情境導學
2023年5月4日,北京清晨5點的天空呈現出橘色朝霞,美美的朝霞像大自然打翻的顏料盤,引市民圍觀刷屏朋友圈,記錄下朝霞染紅天際的絕美場景。美麗朝霞不是每天都有,但是今天就出現了顏值爆表,霞光萬丈的美麗朝霞,為我們點亮了美好的一天。
晴朗的天空往往呈現出蔚藍色,而為什么早上和傍晚經常會出現美麗的朝霞或晚霞呢?
提示: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邊,有時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霞。日出前后在東方天空看到的霞稱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稱晚霞。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
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
?大氣的受熱過程
1.能量來源:A___________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2.直接熱源:B____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
3.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散射。
太陽輻射
地面長波輻射
吸收
反射
4.受熱過程
兩大過程 具體過程 結果
地面增溫過程 大部分_______________透過大氣到達地面 使地面增溫
大氣增溫過程 地面增溫后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氣傳遞熱量 使_______增溫
太陽短波輻射
地面長波輻射
大氣
1
(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請問“高處不勝寒”是如何形成的?
(2)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解釋其原因。
提示:(1)地面長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越往高處,接收到的地面輻射就越少,故氣溫越低。
(2)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會噴發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強,即對太陽輻射具有很強的削弱作用,從而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大氣增溫
地面輻射的___________除極少部分穿過大氣,到達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對流層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氣在吸收地面___________后會增溫。
2.大氣保溫
長波輻射
長波輻射
微點撥:大氣逆輻射是始終存在的
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部分,并非只有晚上存在。大氣逆輻射最強時為大氣溫度最高時,即午后兩小時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2
(1)吸收地面輻射的主要大氣成分是什么?
(2)大氣的保溫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提示:(1)水汽和二氧化碳,大氣通過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
(2)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大氣向外放出長波輻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熱量還給了地面,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對地面起到了保溫的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選擇性。( )
2.“高處不勝寒”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處大氣稀薄,吸收的太陽輻射少。( )
3.地面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 )
4.大氣逆輻射只存在于夜晚。( )
5.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因此月球表面的溫度高于地球表面。( )
×
×

×
×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解讀
生活情境:湯加火山噴發
歷史上,一些火山噴發事件證明,火山噴發確實會與全球氣溫下降產生關聯。2022年1月15日湯加火山噴發,根據中國氣象衛星觀測到的數據,這次火山噴發堪稱3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高度超過幾十千米,形成了一片遮天蔽日的火山灰云。有專家認為,這次火山噴發一般會對未來1到2年全球和東亞氣候產生持續影響,大概出現0.3 ℃左右的降溫效應。
任務一 大氣受熱過程
●問題探究
問題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提示:吸收、反射、散射。
問題2.根據材料分析湯加火山噴發后削弱作用最強的是哪個環節。
提示:火山噴發后形成遮天蔽日的火山灰云,反射作用最強。
問題3.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完成湯加火山噴發后氣溫下降0.3 ℃的過程圖。
提示:
●歸納提升
1.反射作用
受云層和較大顆粒塵埃的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較明顯。如下圖:
2.散射作用
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波長較短的藍光最容易被散射。如圖1:
3.吸收作用
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吸收得很少。如圖2:
圖1
圖2
4.反射、散射、吸收作用的比較
作用 特點 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 被削弱的輻射 形成的自然現象
反射
作用 無選
擇性 云層、較大顆粒的塵埃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散射
作用 有選
擇性 空氣分子、顆粒微小的塵埃 波長較短的藍、紫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無選
擇性 顆粒較大的塵埃等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陰天、黎明時,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
作用 有選
擇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線、紅外線 —
5.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原理應用→分析某地區太陽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
(2)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
(3)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
知識拓展: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隨緯度、時間而變化
(1)隨時間變化(圖1)。
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輻射作用越強;反之,被大氣削弱得越多,輻射作用越弱。
(2)隨緯度變化(圖2)。
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輻射作用越強;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得越多,輻射作用越弱。
1.1982年墨西哥、1991年菲律賓兩地火山噴發后,某觀測站統計分析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如圖為該站點某時段內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與1970年相比凈值變化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典例剖析
(1)兩次太陽輻射凈值突然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氣逆輻射增強 B.大氣散射作用減弱
C.大氣反射作用增強 D.大氣吸收作用減弱
(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天空仍是明亮的半光明狀態,是晝夜交替的過渡時期,天文學上稱之為晨昏蒙影,這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  )
A.折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散射作用
【解析】 第(1)題,火山噴發后,大量火山灰進入地球大氣層,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即大氣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均增強,C正確,B、D錯誤;隨著太陽輻射凈值降低,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弱,大氣溫度降低,大氣逆輻射減弱,A錯誤。故選C。第(2)題,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天空仍是明亮的半光明狀態,這段時間,既不是真正的白晝,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此時太陽位于地平線下方不遠處,地平線附近大氣對太陽光的散射作用使此時的天空明亮。故選D。
●對點訓練
1.右圖中甲、乙緯度相同海拔不同。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輻射量的大小(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一天中④最大值出現的時間(  )
A.與③同步 B.超前于③
C.滯后于③ D.與③無關
【解析】 第(1)題,太陽輻射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維持著地表溫度。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可知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故圖中①>②,③>④;甲、乙緯度相同海拔不同,結合圖可知甲海拔高,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太陽輻射強于乙,所以①>③;由于甲大氣稀薄,大氣逆輻射作用小于乙,所以②<④。故選B。第(2)題,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以及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最大值出現時間為當地地方時12時左右,大氣逆輻射最大值出現時間為當地地方時14時左右,所以④最大值出現的時間滯后于③。故選C。
●情境解讀
圖表探究:右圖是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示意圖。
任務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問題探究
問題1.圖中數字代表的含義是: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問題2.結合右圖,試分析新疆的地域特色“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現象產生的原因。
提示:新疆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氣溫低。
大氣逆輻射
大氣輻射
地面輻射
太陽輻射
●歸納提升
1.大氣的受熱過程和保溫作用
大氣的受熱過程和保溫作用可形象地概括為“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具體圖解如下:
2.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及大氣輻射之間的關系
3.大氣保溫作用在實踐中的應用
現象 原因
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夜晚多云時氣溫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凍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地面熱量散失多,地面氣溫低,易出現霜凍現象
現象 原因
青藏高原光照強但氣溫低 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都弱
利用煙霧防霜凍 煙霧能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
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 防止土壤水分蒸發的同時也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積累等
思維拓展:晝夜溫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晝夜溫差的大小要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從地勢高低、天氣狀況及下墊面性質分析。
2.自然界中的碳在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等各圈層中不斷循環。地層中富含的煤是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作用和地質作用轉變而成。右圖為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典例剖析
(1)地層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含煤地層反映當時的地理環境是(  )
A.冰川廣布 B.黃沙萬里
C.汪洋一片 D.植被豐茂
(2)煤炭的大量燃燒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增強了圖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題,煤主要是由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的分解、埋藏后再經地質作用轉變而成。可以推斷,含煤多的地層古代的地理環境為植被豐茂。故選D。第(2)題,讀圖可知,甲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乙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丙為大氣逆輻射,丁為地面輻射。煤炭的大量燃燒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增強大氣逆輻射,將熱量返還給地面,從而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故選C。
●對點訓練
2.(2023·天津高一檢測)“霧霾”天氣是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飄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渾濁現象,右圖中①是大氣吸收,②是地面輻射,③是大氣逆輻射,④是太陽輻射,據此完成(1)~(2)題。
(1)當“霧霾”籠罩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
B.大氣垂直對流運動更加旺盛
C.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
D.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增強
(2)溫室效應增強的實質是(  )
A.①增強 B.②增強
C.③增強 D.④增強
【解析】 第(1)題,當“霧霾”籠罩時,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地面增溫較慢,大氣垂直對流運動不明顯;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增強。故選B。第(2)題,溫室效應增強的實質是大氣逆輻射(③)增強,并非太陽輻射(④)、地面輻射(②)增強;大氣對地面輻射吸收(①)增強,是大氣溫度升高的直接原因。故選C。
課堂小結
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
下圖為地球表面大氣熱量交換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序號表示大氣逆輻射的是(  )
A.① B.③
C.⑦ D.⑤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長波輻射
B.⑤是長波輻射
C.③對地面有保溫作用
D.太陽輻射是長波輻射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①為太陽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⑦為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⑤為地面長波輻射。故選B。第2題,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長波輻射;⑤是地面長波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對地面有保溫作用;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故選D。
(2024·濟南高一檢測)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懸浮體。2021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遭遇多次大霧天氣,有些地區的能見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氣象臺也多次發布全省大霧黃色預警。據此完成3~4題。
3.深秋初冬時節是該地大霧的多發期,這其中的道理是(  )
A.晝夜溫差較小,水汽易凝結,但風力微弱,水汽不易擴散
B.晝夜溫差較小,水汽不易凝結,直接懸浮于大氣中
C.晝夜溫差較大,水汽不易凝結,直接附著在地面上
D.晝夜溫差較大,水汽易凝結,干燥空氣又提供了足夠的揚塵顆粒
4.白天的大霧天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霧削弱了地面輻射
B.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霧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波長
D.大霧增強大氣逆輻射
【解析】 第3題,由材料“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懸浮體”可知,霧的出現對應水汽凝結;晝夜溫差大,水汽易凝結,塵埃等作為凝結核會利于形成霧。故選D。第4題,白天的大霧天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的原因是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是霧反射太陽輻射;大霧削弱的是太陽輻射,會吸收地面輻射;大霧不會改變太陽輻射的波長;大霧會增強大氣逆輻射,但大氣逆輻射與空氣能見度降低無關。故選B。
(2024·福州高一檢測)下圖為地面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①比較弱
B.天空呈現出蔚藍色是因為②的緣故
C.一般情況下,下午14時,③最強
D.白天,晴天比陰雨天氣氣溫高,是因為晴天時④較多
6.倡導低碳生活,減少CO2排放可以使(  )
A.①增強 B.②增強
C.③減弱 D.④減弱
【解析】 第5題,一般情況下,大氣逆輻射最強時都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即當地時間14時左右,③為大氣逆輻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④少,射向地面的太陽輻射①較多;天空呈現出蔚藍色是因為大氣的散射作用較強,大氣的散射屬于大氣的削弱作用,對應④;白天,晴天比陰雨天氣氣溫高,是因為晴天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④較少,射向地面的太陽輻射①較多。故選C。第6題,倡導低碳生活,減少CO2排放,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導致大氣逆輻射減弱;減少CO2排放,對太陽輻射無影響;減少CO2排放,大氣的保溫作用減弱,不會導致地面輻射增強;減少CO2排放,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影響不大。故選C。
當車窗表面附著一層露(結霧)或霜時,就會嚴重影響司機視線,造成出行困難。下面圖1示意大氣受熱過程,圖2是車窗除霜圖片。據此完成7~8題。
7.冬天室外停放了一夜的汽車有時會出現車霜,利于車霜形成的是(  )
A.a強 B.b強
C.c弱 D.e弱
8.夏季雨天,不開空調的情況下,行進中的汽車有時會出現車窗結霧。關于其附著位置及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車窗內,車外溫度低,車內水汽遇冷凝結
B.車窗內,車外溫度高,車外水汽遇冷凝結
C.車窗外,車外濕度大,車外水汽過飽和凝結
D.車窗外,車內濕度大,車內水汽過飽和凝結
【解析】 第7題,由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冬季,晴朗無云的夜晚,由于云層少,大氣逆輻射作用弱,溫度降低得比較快,空氣中的水分容易凝結形成霜;a強可以使白天氣溫升高;b強使削弱作用增強;e弱對地面溫度影響不大。故選C。第8題,夏季雨天,不開空調的情況下,行進中的汽車有時會出現車窗結霧,是因為車內溫度高,車外溫度低,車窗兩側出現溫差,車內水汽遇冷凝結。故選A。
9.根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溫室大棚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圖1為某地新型溫室大棚照片,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
(1)塑料大棚和玻璃溫室的設計原理和生產原理與大氣的受熱過程基本相同。對_______(填“長波”或“短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幾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可以進入溫室。但對_______(填“長波”或“短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卻是不透明的。
(2)圖2中①、②、③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輻射,請寫出這三種輻射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結合圖示,近地面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___________,直接來源是___________。
短波
長波
太陽輻射
地面輻射
大氣逆輻射
太陽輻射
地面輻射
(3)冬季為了保溫,菜農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內灑水,這主要是大氣中_______含量增加,吸收___________輻射的能力增強;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加,大氣_________增強,從而有助于保溫。
(4)大棚溫室中生產出來的蔬菜品質略遜于自然狀態下生產的蔬菜,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水汽
地面長波
逆輻射
大棚內晝夜溫差小,營養物質積累少,蔬菜品質相對
較差。
【解析】 第(1)題,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穿透能力強,因此對短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幾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可以進入溫室。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長波輻射穿透能力差,因此對長波輻射來說,塑料大棚和玻璃是不透明的。第(2)題,圖2中①由太陽射向地面,表示太陽輻射;②由地面指向大氣,表示地面輻射;③由大氣指向地面,表示大氣逆輻射。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是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地面輻射是大氣熱量的直接來源。第(3)題,在大棚里灑水,可增加空氣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夜間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強,使大棚內夜間溫度不至于太低。第(4)題,大棚內夜間保溫作用強,夜間的溫度較自然狀態下高,因此大棚內晝夜溫差小,不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蔬菜品質略遜于自然狀態下生產的蔬菜。第二章 第二節 第1課時
課時跟蹤·分層訓練
學業考達標練
一、選擇題
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其中箭頭表示不同的輻射。讀圖,回答1~2題。
1.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會導致(  )
A.①減弱 B.②增強
C.③增強 D.④減弱
【解析】 第1題,據圖中箭頭特點可知,①為來自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②為云層反射作用,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地面輻射。據圖可知,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是地面輻射,故選D。第2題,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則會增強大氣逆輻射,故選C。
下圖為甲、乙兩地某時段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箭頭反映了能量傳遞的方向及大小(粗細)。讀圖,回答3~5題。
(注:大氣透明度往往與大氣密度、天氣有關)
3.①⑤兩箭頭傳遞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說明甲、乙兩地(  )
A.緯度相當 B.海拔相當
C.距海遠近相同 D.大氣透明度相近
4.近地面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主要影響因素是(  )
A.①⑤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5.霜凍多出現在晚秋或寒冬季節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為此時(  )
A.地面輻射弱 B.太陽輻射強
C.大氣反射強 D.大氣逆輻射弱
【解析】 第3題,圖示箭頭①⑤都是來自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若兩箭頭傳遞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即兩箭頭所示的太陽高度是相同的,說明甲、乙兩地的緯度相當,獲得的太陽輻射相同。故選A。第4題,地面輻射是大氣的直接熱源,近地面大氣接受了地面輻射②⑦增溫后再通過熱傳導作用,向高空大氣傳送熱量,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越遠離地面溫度越低。故選B。第5題,晚秋或寒冬季節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氣的逆輻射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降溫快,使空氣中的水汽易形成霜凍;夜晚無太陽輻射,晴朗的夜晚地面輻射強。故選D。
每年冬天,茶農都要為西湖龍井茶樹防凍。以下是兩種常見的防凍措施:①覆蓋防寒(寒潮來前,用網紗等覆蓋茶樹蓬面,以保護茶樹。如左圖);②熏煙驅霜(晚霜來前,氣溫降至2 ℃左右時點火生煙,以減輕晚霜凍害。如右圖)。據此完成6~7題。
6.左圖中的網紗在冬季主要能夠(  )
A.防太陽暴曬
B.防病蟲害
C.阻隔霜凍直接接觸葉面
D.防洪、防澇
7.右圖中的熏煙能夠減輕霜凍,是因為煙霧能夠(  )
A.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煙塵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B.使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陽輻射增強
C.使地面溫度增加,地面輻射增強
D.使大氣溫度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解析】 第6題,網紗在冬季可阻隔霜凍直接接觸茶樹的葉片,從而減輕霜凍對茶樹的凍害。故選C。第7題,點火生煙,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煙塵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補償損失的地面輻射,A正確;熏煙不能使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煙主要是顆粒物,B錯誤;熏煙沒有增強地面輻射,只是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補償損失的地面輻射,C錯誤;大氣逆輻射增強沒有增加大氣溫度,D錯誤。故選A。
(2023·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一期中)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
8.“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云”?!跋闹啤绷钊耸孢m是因為(  )
A.①增強 B.②增強
C.③減弱 D.④增強
9.“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對于“霜飛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8題,“冬之日,夏之云”比喻某事物是人正合適的,正需要的。“夏之云”令人舒適是因為云層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使得夏季溫度適宜。④表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D正確。故選D。第9題,詩句的意思是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陰天,大氣逆輻射強,大氣對地面的保溫效果好,霜下得也晚了。③表示大氣逆輻射,C正確。故選C。
二、綜合題
10.當地時間2月1日,危地馬拉富埃戈火山在2018年首次噴發,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進入大氣層,形成火山灰云。結合“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火山噴發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該作用對應圖中箭頭_①__和_②__。
(2)“蘑菇云”增強了射向地面的大氣逆輻射,該作用對應圖中箭頭_③__。
(3)從理論上講,“蘑菇云”會使當地白天地面溫度不至于_過高__,夜晚溫度不至于_過低__,晝夜溫差會變_小__。
【解析】 第(1)題,讀圖判斷,①表示大氣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氣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表示地面輻射?!澳⒐皆啤睂μ栞椛涞南魅踝饔弥饕憩F為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即①和②。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表示大氣逆輻射的箭頭為③。第(3)題,理論上,“蘑菇云”白天對太陽輻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使地面溫度不至于過高,夜晚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使晚上氣溫不至于過低,當地晝夜溫差會變小。
選擇考提升練
一、選擇題
(2023·廣東耀華實驗學校高一期末)下圖為“某地景觀圖”和“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在夏季,湛江的園林工人一般會給新栽大樹覆蓋黑色尼龍網(如圖1)。這樣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氣逆輻射,提高夜間溫度
B.阻止地面輻射,防止夜間溫度過低
C.增強地面輻射,提高樹木存活率
D.削弱太陽輻射,減少樹木水分蒸騰
12.下列各自然現象中,主要由圖2中A產生的是(  )
A.夏天,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B.日落后的黃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多云夜晚的氣溫比晴天的夜晚低
D.初冬時節,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現霜凍
【解析】 第11題,夏季,湛江太陽輻射強,覆蓋黑色尼龍網,可以削弱太陽輻射,減少樹木水分蒸騰,保護新栽的大樹,故選D。第12題,圖2中A是大氣逆輻射。初冬時節,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現霜凍,就是因為云層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而不易出現霜凍,故選D。
(2023·青島市一中期中)讀“我國部分城市某日天氣情況表”,完成13~14題。
城市 天氣現象(白天/夜間) 日最高溫
北京 28 ℃
上海 25 ℃
哈爾濱 24 ℃
西寧 22 ℃
13.據表推斷,該日晝夜溫差最小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哈爾濱 D.西寧
14.據表判斷,對四個城市天氣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日上海夜間溫度最低
B.該日北京最高氣溫會出現在12時
C.該日哈爾濱的大霧天氣可能是冬季氣溫降低所致
D.該日西寧紫外線強度最大
【解析】 第13題,陰雨天云層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晝夜溫差小。結合圖中天氣符號可知,上海為陰雨天,晝夜溫差最小,故選B。第14題,上海為陰雨天,夜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溫度較高,A錯誤;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后14時,B錯誤;該日哈爾濱最高氣溫24 ℃,為夏季,C錯誤;西寧該日為晴天,且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弱,故紫外線強度最大,D正確。故選D。
(2023·華中師大附中高一期中)初冬時節,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兩側的樹木都被涂白,就像穿了“白裙”,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將樹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據此完成15~16題。
15.城市綠化部門給城區行道樹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牲畜啃食,保護樹木
B.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
C.殺菌、殺蟲,防凍害
D.防止火災的發生
16.樹木涂白后(  )
A.夜晚樹干散熱量增加
B.白天樹干吸熱量減少
C.夜晚樹干吸熱量增加
D.樹干的晝夜溫差增大
【解析】 第15題,生石灰和硫磺有殺菌、殺蟲的作用。故選C。第16題,樹木涂白后,白天反射陽光性能增強,樹干吸熱量減少;夜晚因有涂白劑的覆蓋,散熱量減少,樹干的晝夜溫差減小,避免樹干凍裂。故選B。
二、綜合題
17.下圖為“晝夜太陽輻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是_反射__作用,D是_大氣逆__輻射。
(2)白天多云時,由于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增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度_減弱__,所以地面溫度比晴天時_低__(填“高”或“低”)。
(3)夜間多云時,由于云層_吸收__地面長波輻射,并使大氣的_保溫__作用增強,所以地面溫度比晴天時_高__(填“高”或“低”)。
(4)若北京某月5日一天24小時多云,4日一天24小時晴朗,則全天溫差小的是_5__日。
【解析】 第(1)題,由圖知,B是云層的反射作用,D是大氣逆輻射。第(2)題,白天多云時,由于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地面溫度比晴天時低。第(3)題,夜間多云時,由于云層增強了大氣逆輻射,使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所以氣溫較高。第(4)題,根據以上分析,多云時白天氣溫比晴天低,夜晚氣溫比晴天高,所以晝夜溫差比晴天小。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新平| 偏关县| 方山县| 伊春市| 大埔区| 固始县| 湟源县| 西吉县| 高平市| 古交市| 龙井市| 凤凰县| 太和县| 景东| 潢川县| 托克托县| 房产| 惠东县| 南涧| 连江县| 镇坪县| 额济纳旗| 雅江县| 涞水县| 秭归县| 马尔康县| 长兴县| 汉寿县| 个旧市| 宣威市| 张掖市| 晴隆县| 汕尾市| 临武县| 公安县| 赣榆县| 东丰县| 娱乐| 石阡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