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測試時間:75分鐘 卷面總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Li-7 C-12 O-16 Ni-59 La-139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最理想的“原子經濟性反應”是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的反應。下列屬于最理想的“原子經濟性反應”的是( )A. 乙醇與氧氣在Cu催化下生成乙醛 B. 溴乙烷與NaOH的醇溶液共熱生成乙烯C. 乙烯與氧氣在Ag催化下制備環氧乙烷 D. 苯酚與甲醛在酸或堿作用下制備酚醛樹脂2.某有機物M的結構簡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的分子式為 B.M的消去反應產物有3種C.M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酮類物質 D.M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3.已知:乙醇可被強氧化劑氧化為乙酸。 可經過三步反應制得,設計最合理的三步反應類型依次是( )A.水解、加成、氧化 B.加成、氧化、水解C.水解、氧化、加成 D.加成、水解、氧化4.下列針對有機物除雜方法(括號內為雜質)正確的是( )A.乙醇(水)加新制的生石灰,過濾B.乙烷(乙烯)通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氣C.乙醇(丙烯)酸性溶液洗氣D.乙酸乙酯(乙酸)加飽和溶液,振蕩靜置后分液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一定條件下呈堿性B.汽油和花生油屬于同類別有機物C.與溶液共熱能生成氨D.油脂在堿性溶液中的水解反應可稱為皂化反應6.鹵代烴能夠發生下列反應: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下列有機物可以與鈉反應合成環戊烷的是( )A.BrCH2CH2CH2CH2CH2Br B.C. D.CH3CH2CH2CH2Br7.下列有關NO、NO和NH3的說法正確的是( )A.NO的鍵角大于NH3的鍵角 B.NO的空間結構為直線形C.NH3中的N原子雜化類型為sp2 D.NH3作配體是因為N原子存在空軌道8.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氟磺酰基疊氮是一種安全、高效的“點擊化學”試劑,其結構式如圖,其中S為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分子中S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 B. 該分子中N原子均為雜化C. 電負性:F>O>S>N D. 第一電離能:F>O>N>S9.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可以預測某些微粒的空間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eF2與XeO2的鍵角相等B.CF4和SF4均為非極性分子C.和的空間構型均為平面三角形D.C2H2和HCN中C的雜化類型均為sp雜化10.下列化學用語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組成,但不能反映其分子空間構型的是( )A.空間結構示意圖 B.電子式 C.球棍模型 D.空間填充模型A. A B. B C. C D. D11. 冠醚因分子結構形如皇冠而得名,某冠醚分子c可識別,其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反應中加入可增大c的產率 B. c可與間形成配位鍵C. c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 D. c可增大KI在苯中的溶解度12.某溫度下在4 L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態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B.前2 min內以Y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mol/(L·min)C.當容器內氣體壓強保持不變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D.反應達到平衡時,X的轉化率為40%13.赤霉素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赤霉素分子中含有的C-H鍵數目為5B.赤霉素分子中含有4種含氧官能團C.赤霉素可以發生加成、氧化、加聚反應D.1mol赤霉素最多可與1mol NaOH反應14.已知冰晶石(Na3AlF6)熔融時的電離方程式為Na3AlF6===3Na++AlF。現有冰晶石的結構單元如圖所示,位于大立方體頂角和面心,位于大立方體的12條棱的中點和8個小立方體的體心,是圖中、中的一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冰晶石是分子晶體 B.大立方體的體心處代表AlFC.與Na+距離相等且最近的Na+有6個 D.冰晶石晶體的密度為 g·cm-3填空題(共四答題,按要求填空,共58分)15.(14分,每空2分)CO2催化加氫合成新能源甲醇,既實現了碳資源充分利用,又可有效減少CO2排放。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1)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2)在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H2,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測得CO2(g)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應速率v(CO2)= 。②達到平衡時,H2的濃度為 mol L-1。③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恒溫、恒容時,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B.反應中CO2與CH3OH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C.有2個C=O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生成D.當v正(CO2)=3v逆(H2)(3)甲醇既可以直接作為燃料提供動力,也可以設計成甲醇燃料電池,具有理論能量效率高的優點,甲醇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所示:a、b均為惰性電極。①使用時空氣從 (填“A”或“B”)口通入。②若此燃料電池電路中轉移2mol電子,則消耗的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 ;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堿性 (填“增強”、“減弱”或“不變”)。16.(14分)丙烯酸乙酯是一種食品用合成香料,還可用作防護涂料、膠黏劑和紙張浸漬劑的原料,用乙烯、丙烯等為原料進行合成的路線圖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丙烯酸乙酯中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 。(2)合成路線圖中,互為同系物的有機物是 與 。(3)有機物R與丙烯互為同分異構體,則R的結構簡式為 。(4)A與C反應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類型是 。(5)有機物B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B的結構簡式為 。(6)關于有機物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能與溶液反應b.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17.(14分)乙酸環己酯(有機物Ⅰ)主要用于配制蘋果、香蕉等果香型香精。Ⅰ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條件和試劑略去)。已知:在表示有機化合物的組成和結構時,如果將碳、氫元素符號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鍵的連接情況和官能團,每個拐點或終點均表示有一個碳原子,則得到鍵線式。如丙烯()可表示為,乙醇可表示為。回答下列問題:(1)H的化學名稱是 。(2)由B生成C所用的試劑和反應條件為 。(3)由E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 。(4)G生成H的反應類型為 。(5)化合物H的同分異構體中能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①含有五元碳環;②與H具有相同的官能團。其中,不含甲基的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為 。(6)參照上述合成路線合成I的類似物I'(),寫出相應D'的結構簡式 。D'分子中有 個手性碳原子(碳原子上連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時,該碳稱為手性碳原子)。18 (16分)東晉《華陽國志 南中志》卷四中已有關于白銅的記載,云南鎳白銅(鎳銅合金)聞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幣,亦可用于制作仿銀飾品。已知鎳銅兩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正好前后相鄰。回答下列問題:(1)鎳元素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3d能級上的未成對的電子數為_______。(2)單質銅及鎳都是由_______鍵形成的晶體:元素銅與鎳的第二電離能分別為:ICu=1959kJ/mol,INi=1753kJ/mol,ICu>INi的原因是_______。(3)某鎳白銅合金的立方晶胞結構如圖所示。①晶胞中鎳原子與銅原子的數量比為_______。②若合金的密度為dg/cm3,晶胞參數a=_______nm。(4)固體儲氫材料NH3BH3中,B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_______,N和B的第一電離能大小:N__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猶中學南校區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題參考答案1. 【答案】C【詳解】A.乙醇與氧氣在Cu催化下反應時,除了生成乙醛,還有生成,反應物的原子沒有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A錯誤;B.溴乙烷與NaOH的醇溶液共熱時,發生消去反應,除了生成乙烯,還有水和NaBr生成,反應物的原子沒有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B錯誤;C.乙烯與氧氣在Ag催化下只生成了環氧乙烷,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了期望的最終產物,C正確;D.苯酚與甲醛在酸或堿作用下制備酚醛樹脂時,還有小分子生成,反應物的原子沒有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D錯誤;2.【答案】AA.根據鍵線式,M的分子式為C10H22O,A正確;B.M中羥基發生消去反應,可能的產物只有、2種,B錯誤;C.M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沒有H原子,不能發生催化氧化生成酮類物質,C錯誤;D.連接4個基團都不相同的飽和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M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標記如圖,D錯誤;本題選A。3.【答案】A【解析】 先和NaOH的水溶液發生水解反應產生,然后該物質和Cl2發生加成反應產生,然后該物質被催化氧化,形成最后氯代羧酸,故先后反應類型為水解反應、加成反應、氧化反應。4.【答案】D【解析】A.CaO與水反應后生成Ca(OH)2溶液,增大與乙醇的沸點差異,然后蒸餾可分離,不能選過濾法,故A錯誤;B.乙烷也可以溶于四氯化碳,故B錯誤;C.乙醇、丙烯均能被氧化,故C錯誤;D.乙酸與碳酸鈉反應后,與乙酸乙酯分層,然后分液可分離,故D正確;故選:D。5.【答案】B【解析】A.CH3 NH2中有氨基,在一定條件下呈堿性,A正確;B.汽油是石油分餾的產物,是烴類,花生油是植物油,是油脂,屬于酯類,兩者不屬于同類有機物,B錯誤;C.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苯甲酸鈉和氨氣,C正確;D.油脂在堿性溶液中的水解生成高有脂肪酸鹽,高級脂肪酸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該反應又叫皂化反應,D錯誤; 故選B。6.【答案】A【解析】A.CH2BrCH2CH2CH2CH2Br分子中含有兩個溴原子,與鈉發生反應可以生成環戊烷和NaBr,A符合題意;B.和鈉以1:2反應生成1,4-二乙基環丁烷,B不符合題意;C.分子中含有3個溴原子,不能和鈉反應生成環丁烷,C不符合題意;D.CH3CH2CH2CH2Br與金屬鈉反應后生成的是CH3CH2CH2CH2CH2CH2CH2CH3,D不符合題意;故合理選項是A。7.【答案】A【解析】NO中N的孤電子對數為=0,價層電子對數為0+3=3,N為sp2雜化,NO為平面三角形結構,鍵角為120°,NH3中N的孤電子對數為=1,價層電子對數為1+3=4,N為sp3雜化,NH3為三角錐形結構,鍵角為107°,前者鍵角大,A正確;NO中N的孤電子對數為=1,價層電子對數為1+2=3,N為sp2雜化,NO為V形結構,B、C錯誤;NH3作配體是因為N有一對孤電子對,D錯誤。8. 【答案】A【詳解】A.由圖可知,該分子中S原子形成4個鍵,且沒有孤電子對,價層電子對數為4,故A正確;B.由結構式可知,該分子中與S相連的N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2+1=3,雜化方式為雜化,另外兩個N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2,雜化方式為sp雜化,故B錯誤;C.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電負性越大,由于元素的非金屬性: F>O>N>S,則元素的電負性大小順序為:F>O>N>S,C錯誤;D.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離能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第IIA、第VA元素原子核外電子處于全滿、半滿的穩定狀態,其第一電離能比同周期相鄰元素的大,故這四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F>N>O>S,D錯誤;故選A。9.【答案】D【解析】XeF2中Xe的價層電子對數為,有3個孤電子對,XeO2中Xe的價層電子對數為,有2個孤電子對,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不同,鍵角不同,A錯誤;CF4為正四面體結構,正負電荷中心重合,為非極性分子;SF4的中心原子S的價層電子對數為,有1個孤電子對,為極性分子,B錯誤;的孤電子對為1,的孤電子對為0,所以的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的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C錯誤;C2H2中C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HCN中C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故C的雜化類型均為sp雜化,D正確;故選D。10.【答案】B【詳解】A. 空間結構示意圖能反映其分子空間構型,A項不符合題意;B. 電子式只表示出了甲烷中原子的成鍵情況,不能反映其分子空間構型,B項符合題意;C.球棍模型是利用短線代替其共價鍵,可以真實反映分子空間構型,C項不符合題意;D.空間填充模型最能夠反映分子空間構型的真實存在狀況,D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B。11.【答案】C【詳解】A.a與b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和HCl,反應中加入可中和產生的HCl,促進反應正向進行,增大c的產率,A正確;B.c中的氧原子可提供孤電子對,與形成配位鍵,B正確;C.c中有4種化學環境不同H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4組峰,C錯誤;D.當冠醚分子c識別后,可增大KI在苯中的電離程度,從而增大KI在苯中的溶解度,D正確;故答案為:C。12.【答案】C【詳解】A.由圖象走勢和變化的物質的量可知,反應物為X、Y,生成物為Z,變化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6mol、0.2mol、0.4mol,根據同一反應中各物質變化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以得出系數比為3:1:2,則化學方程式為,5min后達到化學平衡狀態,該反應為可逆反應,A錯誤;B.由圖可知2min內Y的物質的量變化為0.1mol,則v=Δc/Δt=Δn/VΔt=0.1mol/(4L·2min)=0.0125 mol/(L·min),B錯誤;C.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相等,壓強會發生改變,當容器內氣體壓強保持不變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C正確;D.達到化學平衡時,X轉化的物質的量為0.6mol,轉化率=轉化的物質的量/初始的物質的量=0.6mol/1.0mol=60%,D錯誤;答案選C。13.【答案】C【解析】A.從赤霉素的結構簡式可知,光一個甲基就有3個C-H鍵,此外六元環上也有多個C-H鍵,因此1mol赤霉素分子中含有的C-H鍵數目大于5NA,A錯誤;B.赤霉素分子中含有羥基、酯基、羧基3種含氧官能團,B錯誤;C.赤霉素中含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氧化反應和加聚反應,C正確;D.赤霉素中含有1個酯基和1個羧基,1mol赤霉素能與2molNaOH反應,D錯誤;故答案選C。14.【答案】D【解析】由冰晶石熔融時能發生電離,可知冰晶石是離子晶體,A錯誤;每個晶胞中含有的個數為8×+6×=4,的個數為12×+8=11,根據冰晶石的化學式可知,AlF與Na+的個數比為1∶3,故與必然表示同一種微粒,代表Na+,B錯誤;與Na+距離相等且最近的Na+有8個,C錯誤;晶體的密度為 g·cm-3= g·cm-3,D正確。15.【答案】(1)CO2(g)+3H2(g)=CH3OH(g)+H2O(g) ΔH=(E1-E2 )kJ·mol-1(2) 0.0375 0.375 C(3) B 11.2 減弱【詳解】(1)根據圖可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 ΔH=(E1-E2 )kJ·mol-1;(2)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由圖知10min時達到平衡,二氧化碳減少了1.00mol-0.25mol=0.75mol,CO2的平均反應速率v(CO2)= 0.0375;②達到平衡時,二氧化碳減少了1.00mol-0.25mol=0.75mol,反應為CO2(g)+3H2(g)=CH3OH(g)+H2O(g),則消耗氫氣為0.75mol×3=2.25mol,剩余氫氣為3mol-2.25mol=0.75mol,H2的濃度為;③A.恒溫、恒容時,體積不變,參與反應的物質都是氣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則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密度一直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A不符合題意;B.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反應中CO2與CH3OH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B不符合題意;C.每消耗1mol二氧化碳時必然消耗3mol氫氣,若有3mol氫氣生成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則有2個C=O鍵斷裂的同時斷裂3個H-H鍵,有3個H-H鍵生成,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C符合題意;D.當3v正(CO2)=v逆(H2) 時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當v正(CO2)=3v逆(H2)說明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D不符合題意;故選C;(3)①甲醇燃料電池是原電池裝置,氧氣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通入氧氣得一極為正極,由圖可知電子由a極流向b極,原電池中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故空氣從B口通入;②若此燃料電池的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電路中轉移2mol電子時消耗0.5mol氧氣,則消耗的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5mol×22.4L/mol=11.2L;電池的總反應為,消耗電解液中OH-,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堿性減弱。16.【答案】(1)碳碳雙鍵、酯基(2) 乙烯 丙烯 (3) 或(4) 取代反應(5) (6)【詳解】(1)根據結構簡式,丙烯酸乙酯中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碳碳雙鍵、酯基;(2)根據同系物的概念,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活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是同系物,互為同系物的是乙烯和丙烯;(3)丙烯在催化劑條件下聚合生成聚丙烯,化學方程式為:;有機物R與丙烯互為同分異構體,則R為環丙烷,結構簡式為或;(4)乙醇與丙烯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丙烯酸乙酯,化學方程式為:;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5)有機物B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說明含有醛基,結合B的分子式,其結構簡式為;(6)a.c是丙烯酸,能與溶液發生中和反應,故a正確;b.丙烯酸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b錯誤;c.丙烯酸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故c正確;答案為ac。17.【答案】(1)環己醇 (2)O2、Cu、加熱(3)+Cl2+HCl (4)加成反應 (5) 4(6) CH3CH2CH(CH3)COOH 1【詳解】(1)由分析可知,A的結構簡式為:CH2=CH2,則A的化學名稱是乙烯,故答案為:乙烯;(2)由分析可知,B為乙醇即CH3CH2OH,由B生成C即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H3CHO,故所用的試劑和反應條件為O2、Cu、加熱,故答案為:O2、Cu、加熱;(3)由題干合成路線圖可知,D的結構簡式為:CH3COOH,則D中官能團的名稱為羧基,故答案為:羧基;(4)由分析可知,E的結構簡式為:,則由E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Cl2+HCl,故答案為:+Cl2+HCl;(5)由分析可知,H的結構簡式為:,則G生成H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故答案為:加成反應;(6)由題干合成路線圖可知,化合物H的分子式為C6H12O,不飽和度為1,則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①含有五元碳環,②與H具有相同的官能團即含有醇羥基,若五元環只含1個取代基即-CH2OH一種,若含有2個取代基即-OH和-CH3則有:3種位置異構,故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中能的有4種,其中不含甲基的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4;;(7)由題干合成路線圖可知,參照上述合成路線合成I的類似物I'(),相應D'的結構簡式CH3CH2CH(CH3)COOH,D'分子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碳原子上連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時,該碳稱為手性碳原子),如圖所示:CH3CH2*CH(CH3)COOH,故答案為:CH3CH2CH(CH3)COOH;1。18 【答案】(1) 3d84s2 2 (2) 金屬 銅失去的是全充滿的3d10電子,鎳失去的是4s1電子 (3) ①. 1:3 ②. (4)sp3 大于(1)鎳為28號元素,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84s2,3d能級有5個軌道,填充8個電子,未成對的電子數為2;(2)單質銅及鎳都是金屬晶體,由金屬鍵形成;銅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Cu+的價電子排布為3d10,3d軌道全充滿的電子,能量較低,較穩定,再失去一個電子較難。鎳失去一個電子后Ni+的價電子3d84s1電子,再失去一個電子,失去的是4s能級軌道上的電子較容易,所以元素銅的第二電離能大于鎳的第二電離能;(3)根據“均攤法”,晶胞中含個Ni、個Cu,晶胞中鎳原子與銅原子的數量比為1:3;晶體密度為,則a=nm。(4)NH3BH3中B與周圍的3個H原子形成3個σ鍵,與N原子形成一個配位鍵,無孤電子對,即B原子周圍的價層電子對數為4,則B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3;根據同一周期從左往右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 N和B的第一電離能大小:N大于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