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濰坊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一、單選題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青銅器“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材質為合金B.南唐文房三寶之一的“澄心堂紙”主要成分是纖維素C.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中制作皮影的獸皮主要成分是油脂D.泥土燒制而成的“秦始皇兵馬俑”主要成分是硅酸鹽2.下列化學用語或表述正確的是A.乙烷的比例模型:B.次氯酸的結構式:C.水分子的空間結構:直線形D.中子數為146、質子數為92的鈾(U)原子:3.G是一種常見藥物的中間體,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G的分子式為B.G的一氯取代物有5種C.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G中的碳碳雙鍵D.1mol G與金屬鈉反應最多可生成(標準狀況)4.利用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利用裝置制取乙酸乙酯 B.利用裝置蒸餾石油并收集餾分C.利用裝置制取一氯甲烷 D.利用裝置在鐵質鍍件表面鍍銅A.A B.B C.C D.D5.炒過菜的鐵鍋洗凈后殘留水漬,不久便會因被腐蝕而出現紅褐色銹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腐蝕過程中鐵做正極B.水漬中心部位腐蝕程度最嚴重C.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D.鐵鍋表面加聚四氟乙烯涂層可有效保護鐵鍋不被腐蝕6.下列物質的鑒別方法錯誤的是A.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苯和環己烷 B.用溴水鑒別乙烷和乙烯C.用重鉻酸鉀溶液鑒別乙醇和乙酸 D.用水鑒別乙醇和四氯化碳7.放射性核素發生衰變會轉變為另一種核素,同時釋放出電子、正電子等粒子,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的中子數是27 B.X與Co不在同一族C.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7 D.與互為同位素8.汽車發動機工作時會引發和反應生成NO,其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B.三種分子中最穩定的是NOC.具有的能量為946kJD.斷裂需吸收的能量是498kJ9.下列實驗操作及結論錯誤的是實驗 結論A 室溫下,向兩支盛有等體積等濃度溶液的試管中,分別加入1mL不同濃度的鹽酸,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 該反應中,其它條件相同時,鹽酸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B 向量熱計中加入的鹽酸100mL,勻速攪拌后記錄初始溫度,迅速加入等濃度等體積的NaOH溶液,記錄反應結束溫度為 該反應的反應熱為:C 將鐵粉與硫粉混合后鋪成條狀,用灼熱的玻璃棒觸及一端,混合物紅熱時移開,反應仍繼續進行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D 和中均分別加入NaOH溶液和鹽酸,只溶于鹽酸,都能溶 Mg的金屬性比Al強A.A B.B C.C D.D10.制造隱形眼鏡的功能高分子M的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已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路線中發生取代反應的是①②③ B.F與乙醇互為同系物C.G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內 D.H和M具有相同的官能團11.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外界條件對分解速率的影響,忽略過程中溶液體積變化,實驗記錄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實驗序號 溶液體積/mL 加入水體積/mL 溫度/℃ 催化劑 收集標準狀況所需時間/s1 20 20 20 無 2962 20 20 50 無 753 20 20 20 粉末 454 20 20 20 粉末 1005 a b m nA.對比實驗3和4,說明的催化效果更好B.實驗4中,的平均反應速率是C.,,時,D.,,時,通過實驗2和5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2.磷酸鐵鋰“刀片電池”采用疊片工藝,放電時工作原理如圖所示,放電時的總反應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放電時鋁箔為負極B.充電過程中陰極質量減小C.放電過程中得電子生成單質LiD.充電時陽極反應為二、多選題13.乙酸異戊酯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備乙酸異戊酯(加熱及夾持裝置略),相關數據如表。乙酸 異戊醇 乙酸異戊酯 環己烷 環己烷與水共沸物 濃硫酸沸點/℃ 118 131 142 81 69 338投料 2.4mol 2.0mol 3.0mol 10滴已知:分水器可將有機物和水分離;環己烷-水共沸物可帶出水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混合液的加入順序為濃硫酸、乙酸、異戊醇B.應控制反應溫度為69~81℃C.產物的提純需經過水洗、碳酸鈉溶液洗滌、水洗D.若分出水的量為30.6mL,則可估算乙酸異戊酯的產率約為71%14.以高鐵酸鉀()為電解質可形成一種高鐵電池,其模擬實驗裝置如圖(已知氫氧化鋅易溶于強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池工作時,甲乙兩池中溶液堿性均增強B.電池工作時,鹽橋中陽離子向甲池移動C.電路中每轉移2mol電子,理論上乙池質量增加65gD.正極反應為15.氯化鍺用作光導纖維的滲雜劑。實驗室模擬以ZnO煙塵(主要成分為、、CaO、FeO)為原料制取氯化鍺的流程如圖所示(單寧可與生成沉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濾渣1的成分為B.“中和”的目的是除去C.“灼燒”時需用的硅酸鹽儀器有瓷坩堝、泥三角、酒精燈、玻璃棒D.若用在加熱條件下進行“氯化”,方程式為三、解答題16.X、Y、Z、W、Q、R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六種短周期主族元素,相關信息如表。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X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Y 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Z 簡單氫化物能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生成鹽W 與X同主族Q 單質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回答下列問題:(1)R的簡單陰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Q與Y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2)X分別與Q、R形成的簡單化合物中,熱穩定性較差的是 (寫化學式)。(3)由Z與R組成的化合物A(),各原子最外層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與水反應后溶液可用于漂白和殺菌,同時生成一種堿性氣體。寫出A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標號)。A.簡單離子半徑:B.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C.由X與Z、Y與R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學鍵類型相同D.向2mL單質R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幾滴紫色石蕊試劑,溶液顯紅色(5)設計實驗證明Q元素與R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可選用試劑:固體,稀鹽酸,濃鹽酸,溴水,溶液,)。17.、CO是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可利用催化技術將其轉化為無害氣體,有關反應如下:反應I:反應Ⅱ: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速率方程準確描述了化學反應的速率與參與反應物質濃度的關系。某溫度下,測得反應I的速率方程為,k為常數,由此判斷其反應機理是(總反應速率取決于慢反應) (填編號)。反應機理編號 第一步反應 第二步反應① (快反應) (慢反應)② (慢反應) (快反應)向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通入和1mol CO發生反應I,改變下列條件不能使反應速率增大的是 (填標號)。A.降低溫度 B.通入 C.增大催化劑表面積 D.通入氣體He(2)在2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mol NO和1mol CO,發生反應Ⅱ。、溫度時,CO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①該反應 0(填“>”或“<”)。②溫度,的反應速率 ;2~4min CO的變化量減小的原因是 。③溫度達平衡時,的體積分數是 (保留三位有效數字)。④有關該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標號)。A.反應過程中,NO和CO的物質的量之比不變,說明反應Ⅱ達到平衡狀態B.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說明反應Ⅱ達到平衡狀態C.溫度,m點有D.溫度下,增加初始時NO的物質的量,可使平衡時CO的物質的量與溫度時相同18.甲烷和甲醇是常見的有機物,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則 。(2)甲醇燃料電池(簡稱DMFC)由于結構簡單、能量轉化率高、對環境無污染,可作為常規能源的替代品而越來越受到關注。DMFC工作原理如圖所示:①電極N上發生 (填“氧化”或“還原”)反應。②電極M上發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③質子交換膜每通過,消耗b氣體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3)某研究小組用甲烷燃料電池作電源,電解含正鹽X的廢水制得、、和NaOH。工作原理如圖:已知:I.電池中甲烷用量為4.48L(標準狀況);Ⅱ.甲、乙、丙三池中溶液體積均為1L且忽略電解過程中體積變化。回答下列問題:①電解池中c膜為 (填“陽”或“陰”)離子交換膜;X為 (寫化學式)。②電解結束后,理論上丙池中 。19.芳香族化合物G是藥物中間體,以有機物A為原料制備G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已知:。回答下列問題:(1)A的化學名稱為 ,E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2)D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方程式為 。(3)F→G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4)符合下列條件的G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其結構簡式為 (任寫一種)。①屬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環上只有一個取代基②含3個甲基③能與飽和溶液反應產生20.某實驗小組為探究銅催化乙醇的反應,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夾持及加熱裝置略)。已知:①乙醛沸點為21℃,遇希夫試劑顯紫紅色;②乙醛與銀氨溶液反應可生成醋酸銨和氨氣。回答下列問題:i.有氧條件下銅的催化:組裝儀器并操作如下:①檢驗裝置氣密性后,加入所需試劑;②關閉、,打開,通入;③加熱B處玻璃管直到銅絲變黑;④……;⑤加熱A,一段時間后,銅絲變亮。重復②~⑤步驟反應3min后,E試管中有光亮的銀鏡出現。(1)儀器C的名稱為 ,操作④是 。(2)E中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 ;裝置中存在的缺陷是 。ii.無氧條件下銅的催化:改進缺陷后繼續操作如下:⑥打開、,關閉;⑦……;⑧關閉,加熱裝置A和B;⑨在F裝置的出口處收集氣體。現象:銅絲持續保持亮紅色,E試管中出現銀鏡,收集到的氣體移近火焰能聽到微弱的噗噗聲。(3)操作⑦的目的是 ;B中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 。(4)有同學提出,在有氧條件下也可能發生無氧催化反應,更換F中試劑為希夫試劑,重復②~⑤的操作。測得生成銀單質21.6g,C裝置增重1.62g,F中無明顯變化。則F的作用為 ,乙醇發生有氧催化和無氧催化的比例為 。參考答案1.C2.B3.D4.A5.D6.A7.C8.D9.B10.C11.B12.D13.AD14.BD15.AB16.(1) 第三周期第VIA族(2)H2S(3)NCl3+3H2O=NH3+3HClO(4)A(5)將濃鹽酸與固體高錳酸鉀反應產生的氯氣通入硫化鈉溶液,產生黃色沉淀,說明氯元素非金屬性強于硫元素17.(1) ② AD(2) < 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變慢 21.1% BD18.(1)-334.5(2) 還原 5.6(3) 陽 Na2SO4 1.819.(1) 苯乙烯 羧基(2)(3) 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4) 4 、、、(任寫一種)20.(1) 球形干燥管 關閉、,打開(2) 缺少尾氣處理裝置(3) 排出裝置內的空氣(4) 檢驗乙醛是否與銀氨溶液完全反應 9: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