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下冊第12課《為人民服務》第一課時【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語言運用:品味本篇演講詞準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風格。思維能力: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闡述問題的思路。審美創造:讓學生理解本文的語言之美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之美【教學重難點】1.把握中心論點,了解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寫了幾層意思。2.借助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內涵。【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明確觀點1.聯系舊知,談話導入課題:我們之所以過著幸福安定的生活,是因為我們沿著無數革命前輩的足跡走到了今天。回首來路,我們曾在二年級上學期看到毛主席為了革命的成功,在八角樓上夜以繼日;在四年級下學期我們敬佩于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六年級上學期,我們震撼于五位壯士為了掩護部隊主力,英勇跳崖,壯烈犧牲。重溫革命歲月,這一個個身影永難磨滅。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第12課《為人民服務》,再次傾聽歷史的聲音。(齊讀課題)2.引導學生明確本文觀點:這篇課文是1944年毛主席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一篇演講。我們在六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學過,一篇具有說服力的演講首先要有鮮明的觀點。毛主席想表達的觀點是什么?明確“為人民服務”的觀點。3.“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引導學生抓住“完全”“徹底”兩個關鍵詞,聯系語文園地一“詞句段運用”中“詞語的多樣化表達”理解此句。二、整體感知,梳理結構1.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句的方法,梳理文章結構:請同學們默讀2-5段,畫出每一段的關鍵句,思考文章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l 對待生死: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l 對待批評: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l 對待困難: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l 對待逝者: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三、重點研讀,朗讀感悟1.聯系所學,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運用哪些材料說明觀點:一篇具有說服力的演講除了觀點鮮明外,還要選擇合適的材料說明觀點,如,列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等。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毛主席選擇了哪些材料說明自己的觀點?2.學生交流分享,教師相機指導。“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1)根據學生預習單反饋,解疑:在第二自然段中,毛主席為什么引用司馬遷的話?學生通過所查資料,了解司馬遷的歷史地位,理解引用句子的含義。(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系人物事跡朗讀詩句,感受“或重于泰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教師指導、評價并小結引用名言警句的作用。“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4)根據學生預習單反饋,解疑:為什么替法西斯賣力的人就比鴻毛還輕?學生通過所查資料,理解“法西斯”的意思,了解“替法西斯賣力”的人。(5)師生合作朗讀,感悟兩種人對比蘊含的不同情感。“張思德同志就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6)引導學生根據所查資料,了解張思德的生平,交流分享張思德的主要事跡補充影像資料,了解張思德犧牲的過程。(7)創設情境,引讀課文,感悟張思德的犧牲“比泰山還要重”。3.借助填空,指名合作演講,全班齊誦。4.研讀第3自然段①引導學生對比朗讀“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有無關聯詞的不同,體會關聯詞的表達效果,找出本段所用關聯詞。②理解本段前四句的句意,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明確毛主席所表達的意思是句句深入、層層遞進的。③齊讀,感受關聯詞連接句子的作用。四、聯系資料,升華情感1.學習第四段①(出示根據地分布圖)了解時代背景:這篇演講發表于1944年,此時我們的隊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陜甘寧、華北、華中、華東等地區遍布著抗日革命根據地。引讀“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②補充背景資料,了解革命中所面臨的困難。引讀“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③學生交流匯報所查資料,教師相機評價:聯系本單元所學內容和查閱的資料,你了解哪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教師聯系《青山處處埋忠骨》小結。④朗讀了解毛主席對整個革命隊伍的牽掛與希冀。2.學習第五段補充圖片資料,了解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烈士陵園,參觀革命紀念館,講紅色故事等緬懷先烈、寄托哀思的方式,朗讀體會情感。3.拓展總結,升華情感①回顧課文結構,再次感悟“為人民服務”。②補充影像資料,了解“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深遠影響:如今很少再有需要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建功立業的時刻了,但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卻像一根紅線,歷經七十八年的風雨綿延至今。看,在村委會、社區為民服務中心的墻上,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政府部門的大樓內,在中南海正門的影壁上,這幾個大字都在日夜生輝。“為人民服務”被寫入黨章、刻在黨徽上,成為了黨的根本宗旨。還被寫入憲法,成為各級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法定義務。③課堂總結,一詠三嘆。憶往昔,革命前輩化身星火,開萬世之太平,他們在用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看今朝,華夏兒女風雨同舟,日夜兼程,換山河無恙,他們在用行動傳承著——為人民服務;望未來,我們國之少年,必將盡己所能,薪火相傳,鑄民族脊梁,因為我們要用行動弘揚——為人民服務!【板書設計】為人民服務不怕犧牲不怕批評不怕困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