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 樹之歌【教學目標】 1.認識“榕、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松”等8個字,會寫“楊樹、樹葉”等7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文、看圖,初步了解11種樹的基本特點,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諺語。【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讀文、看圖,初步了解11種樹的基本特點,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諺語。【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課時目標】1.認識“榕、梧、桐”等11個生字,會寫“楊、松、柏”3個字,會寫“楊樹、樹葉、松柏”3個詞語。 2.通過讀文、看圖,初步了解楊樹、榕樹等樹木的特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過程】1.聯系生活導入:在我們的校園里、小區附近、街道兩旁或者公園里,你們經常看到哪些樹木?(預設:楊樹、柳樹、槐樹、松樹、柏樹、梧桐樹等。)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樹木有關,題目是“樹之歌”。 2.初讀兒歌,認識樹木名稱。 (1)借助拼音朗讀兒歌,把每個字音讀準確。(2)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句話。(4句話)(3)指名逐句朗讀,指導正音。(4)每句話分別介紹的是什么樹木呢?請你一邊讀一邊圈出樹木的名稱。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種樹木,“松柏”指的是松樹和柏樹。(5)課件出示帶拼音的樹名,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再次認讀。 板塊二 偏旁歸類,識記生字 1.根據形聲字的特點發現生字的共同點:榕 梧 桐 楓 松 柏 樺 杉 桂2.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點。提示:它們都是左右結構,左邊都是木字旁,表示這些字都與樹木有關;右邊的部件和讀音有關系,這些字都是形聲字,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字右邊的聲旁來猜字音。 3.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記生字。提示:“榕、梧、桐、楓”的讀音和它們右邊的聲旁的讀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讀半邊”。“松、柏、樺”的讀音與聲旁讀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邊是“公”,聲母不同;“柏”和“白”、“樺”和“華”只是聲調不同。“杉、桂”的右半邊也表示讀音,“桂”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如“娃、蛙”換上木字旁就是“桂”。 4.(出示課后習題第二題中的詞語)組織練讀。(預設:第一組詞語是樹木的名稱。第二組詞語是樹身上部位的名稱。“泡桐”的“泡”讀“pāo”。) 板塊三 了解特點,指導朗讀 1.給樹木貼名牌。(出示圖片)圖中分別是什么樹木呢?答案藏在兒歌里。請你先仔細讀讀兒歌第1、2句,圈畫出每種樹木的特點,再和同桌合作為它們貼上名牌。 2.全班匯報,觀察圖片,解讀兒歌。(預設:①我在路邊看見過楊樹,它很高,樹干上還有“大眼睛”。②榕樹很粗很壯,遠遠看去,一棵樹就像一片樹林。③我找到了梧桐樹,它的樹葉很像手掌。④我找到了楓樹,它的葉子一到秋天就變紅了。⑤松樹的葉子像一根根細針,柏樹的葉子是扁平的,它們四季都是綠的。) 3.多種方法指導朗讀兒歌第1、2句。 4.(課件出示兒歌內容)將樹木名稱變成括號,試著背一背。 5.恢復兒歌原文,將樹木特點變成括號,再試著背一背。 板塊四 指導寫字,規范書寫 1.學寫生字。“楊、松、柏”:“楊、松”左窄右寬;“柏”左右寬窄相當,“白”要寫得略瘦。 2.生字拓展練習。還有一些樹木的名稱也帶有木字旁,請你根據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猜一猜這些字的讀音:橡、楠、柿、柚、椿。第2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課時目標】1.會認“守、銀、杏、化”4個生字,會寫“棉、杏、杉、化、桂”5個字,會寫“木棉、水杉、化石、開花”4個詞語。 2.能流利朗讀課文并背誦下來。 3.通過讀文、看圖,了解木棉、樺樹等樹木的特點,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諺語。【教學過程】板塊一 了解特點,隨文識字 1.朗讀兒歌第3句,了解樹木的特點。(預設:生長的地方不同,生活習性也不同。) 2.(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圖片)體會“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氣候特點,理解“喜暖”和“耐寒”。 3.(出示樺樹圖片)提示:樺樹耐寒,生長在祖國北部的邊疆,它們像解放軍戰士一樣守衛在祖國的最北邊。指導識記“守”。通過組詞鞏固識字:守衛、守護、守時。 4.齊朗讀,對對子:“木棉”對“樺樹”。“喜暖”對“耐寒”。“在南方”對“守北疆”。5.句子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們來讀一讀、背一背。板塊二 學法運用,自學嘗試 1.同桌一起學習兒歌第4句,了解樹木的特點。(預設:對“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課件出示活化石是經歷漫長地質年代留存至今,形態特征極少變異,一直處于原始狀態的生物類群。銀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動物活化石有國寶大熊貓、中華鱘等。?桂花樹大多在秋季開花,其中金桂的花朵金黃,花香馥郁。中國人自古就把桂花看作吉祥的象征。2.熟字換一換,識記“銀、杏、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銀”的右半部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屬有關。 (2)“杏”去掉木子頭就是“口”,“木”+“口”=“杏”。“木”字和“口”字都要寫扁一些。 (3)“花”去掉草字頭就是“化”,“華”去掉“十”也是“化”。“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3.同桌合作讀,小組比賽讀,拍手打節拍讀,達到正確而熟練的程度。 4.借助填空,結合圖片,練習背誦。朗讀兒歌,完整背誦。板塊三 規范書寫,語言積累 1.指導寫“棉、杉、化、桂”:都是左窄右寬,“化”的右邊先寫撇再寫豎彎鉤。 2.閱讀課后習題第三題,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諺語,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師相機點撥。(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樹”是“培養”的意思。 (2)樹高百尺,葉落歸根:意思是說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故鄉。 (3)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意思是說人要有志向,人沒有志向就像樹沒有根。 (4)熟讀成誦,試著背一背。 3.讀讀下面這首《樹之歌》,你一定會對樹木有更多的了解。 課件出示中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 桑樹結果紫又甜,松樹四季披綠裝。棕樹喜暖在南方,橡樹耐寒守邊疆。【板書設計】【教學反思】讓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通過教學認識事物,發現并掌握識字規律,是本次教學要扎實落實的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偏旁、部首和形聲字構字規律等主動分析、識記字形。這樣,既能教學生字,又能教授方法,揭示規律,讓字詞教學不再枯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提取樹木特點的信息,借助圖片等建立樹木名稱與其特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的課堂不僅有廣度,還有深度,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符合兒童圖文學習的心理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