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稱 贊1.認識“狼、猩”等11個生字,會寫“狼、猩”2個字;能根據動物的不同特點,嘗試不同的分類方法。 2.借助形聲字的特點,猜讀擬聲詞;能結合語境,恰當運用擬聲詞。 3.積累含有動物名稱的四字成語。 4.了解左右寬窄大致相等的字的書寫要點;養成先觀察、后落筆、減少修改次數的好習慣。 5.背誦關于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6.觀察圖畫,了解每幅圖的意思,能按順序講清楚圖意;能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7.閱讀成語故事《狐假虎威》,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1.積累含有動物名稱的四字成語。 2.背誦關于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觀察圖畫,了解每幅圖的意思,能按順序講清楚圖意;能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3課時第1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1.認識“狼、猩”等11個生字,會寫“狼、猩”2個字,正確認讀“狼、猩猩”等10個表示動物名稱的字詞;能根據動物的不同特點,嘗試不同的分類方法。 2.借助形聲字的特點,猜讀擬聲詞;能結合語境,恰當運用擬聲詞。 3.正確認讀9個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能發現成語的特點,背誦并積累下來。 板塊一 認識動物,識記生字 1.看圖片,認詞語:(課件出示“識字加油站”中的字詞和相關動物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這節課,老師就帶領你們去認識認識這些動物朋友。來,跟它們打打招呼吧!(生讀) 2.讀詞語,識漢字:(課件出示“狼、猩”等11個生字)生字寶寶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能正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多種形式讀生字,教師點評。) (1)交流識字方法。(部首歸類法) (2)書寫“狼、猩”這2個字: ①(課件出示“狼、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結構。(“狼”和“猩”左窄右寬,左邊的反犬旁約占整個字寬度的三分之一,右邊部分占三分之二。) ②教師示范書寫,邊寫邊強調書寫要點。③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3.嘗試分類:同學們,你們已經和這些動物成了好朋友,那你們會給這些動物分類嗎?你會怎么分?分類標準是什么?(小組討論后派代表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從活動方式、飲食習慣、腿腳的數量、生活環境等進行分類。) 4.適當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名稱?(學生自由發言) 板塊二 共同探究,發現特點 1.了解擬聲詞: (1)教師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引導學生聽一聽,并說說分別是什么聲音。除了動物們的叫聲,還有哪些表示聲音的詞語呢? (2)(課件出示“字詞句運用”第一題中的擬聲詞)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字形猜讀詞語。 (3)(課件出示“叭、唰、吱、呀、叮、嘟、嘩、啦、嘰、喳”)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字的外形有何共同特點。(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左邊的口字旁表示字義,右邊的聲旁表示字音。) 2.運用擬聲詞: (1)(課件出示“字詞句運用”第一題中的2個句子)引導學生把擬聲詞放在句子中讀一讀。 (2)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擬聲詞?(“汪汪、呱呱”等) (3)教師出示其他帶有擬聲詞的句子,學生讀一讀,感受擬聲詞在表達上的作用。 板塊三 認讀成語,總結規律 1.讀成語,尋找動物:(課件出示“字詞句運用”第二題)同學們,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動物,看一看這些成語中藏有哪些動物?(1)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教師相機糾正字音。(2)請學生圈出動物的名稱。 2.看成語,找出規律:邊讀邊觀察這些成語有什么共同點,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總結:第一列成語包含兩個動物名稱;第二列成語都帶有“之”字,“之”是“的”的意思;第三列成語都帶有“如”字,意思是“好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積累成語,拓展詞匯: (1)引領學生朗讀,理解這9個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的意思。背誦并積累詞匯。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看看它可以歸入以上哪一類中。第2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1.了解左右寬窄大致相等的字的書寫要點;養成先觀察、后落筆、減少修改次數的好習慣。 2.背誦關于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 3.閱讀成語故事《狐假虎威》,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板塊一 觀察發現,規范書寫 1.(課件出示“書寫提示”中的字)指名讀,引導學生看看它們在結構上的共性。(都是左右結構) 2.教師以“群”為范字,引導學生一看字的結構,二看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左右兩邊寬窄大致相等),三看關鍵筆畫。 3.指名學生當小老師講“領、船、能”3個字的書寫要點,教師點撥:書寫左右寬窄大致相等的字時,左右兩個部分都要盡量往豎中線靠。 4.學生描紅,練寫。師生圍繞要點進行評議并及時稱贊寫得好的同學。 板塊二 日積月累,多層練說 1.(課件出示“日積月累”中的3個句子)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讀準“欲、施、規、矩”的字音。 2.小組討論,理解意思:(1)這3句話分別出自哪本書?(《論語》《孟子》) (2)誰能說說自己對《論語》和《孟子》的了解? (3)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和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吧。(4)先指名學生分別解釋3句話的意思,再出示3句話的釋義進行糾正。 (5)小結:這些簡潔精練、生動形象的句子不僅記錄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言行,更蘊藏著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3.背誦名言:小組合作試背,指名背誦,全班齊背。 板塊三 感悟故事,體會寓意 1.初讀故事,整體感知: (1)自由練讀課文,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9個)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狐貍為什么要“假”老虎的威風?怎樣“假”老虎的威風?結果如何?(生默讀) 2.精讀故事,體會寓意: (1)生自讀第1自然段,討論老虎和狐貍誰更厲害。(抓住“竄過”“撲過去”“逮住”等詞語理解) ?(2)生?自讀第2~6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主要講的是什么?指名回答。(這一部分主要寫狐貍用謊言騙了老虎。)(3)指名分角色朗讀狐貍和老虎的對話,體會狐貍的狡猾、奸詐。 點撥: ①老虎那么兇猛,但為什么不敢吃狐貍?(指名讀第4自然段,了解老虎不敢吃狐貍的原因。) ②老虎相信狐貍的話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抓住“遲疑”“松開”理解) (4)自讀第7~8自然段。 ①狐貍是怎樣借機“假”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的? ②通過“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等詞語體會狐貍的狡詐;通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等詞語體會老虎的疑惑。 (5)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理解“假”的含義。(借用;利用;倚仗) 3.提升鞏固,感悟寓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狐貍的狡猾自信,老虎的半信半疑。 (2)小組內讀,分角色演一演,小組上臺戴頭飾表演故事(播放課文錄音)。 (3)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并沒有真正的本事,諷刺了那些仗勢欺人的人。第3課時課型:新授 執行時間: 月 日 執教:1.觀察圖畫,了解每幅圖的意思,能按順序講清楚圖意。 2.能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板塊一 看圖說話,方法指導 1.有序觀察:(出示課文圖片)這么多幅圖,我們應該先看哪一幅呢?(按照序號有順序地觀察) 2.概括圖意:引導學生用“誰在哪里干什么”句式交流每幅圖講了什么內容。 3.關注細節:(1)觀察人物形象。漫畫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畫得夸張,讓人看了覺得很有趣。這里的父子兩人形象有什么特點。(2)交流觀察到的圖中的細節,如第一幅圖凳子上的問號等。 4.(課件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從第一幅圖中獲取到哪些信息?從飯桌上碗里飄出的像煙一樣的東西,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有一個凳子是留給誰坐的?爸爸和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板塊二 總結方法,練講故事 1.剛剛我們知道了說每幅圖內容的時候,要仔細觀察、關注細節并合理想象,才能使故事講得生動有趣。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方法,同桌互相講講剩下的4幅圖。 2.了解了每一幅圖的內容后,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有趣的游戲,叫“我說你猜”。請5位同學上臺抽取圖片序號,并清楚地說出所抽選圖畫的內容,其余同學猜所講內容對應的是哪幅圖,評選“最佳聽眾”。 3.小組合作講故事,把5幅圖連起來講一講,每小組選一名同學上臺交流,師生評議。 ? 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這一特點,結合教材對識字、運用、書寫、積累、閱讀的要求,我以學生喜歡的動物作為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先后采用出示動物的影像、圖片和師生講動物故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