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7 培優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A.碳原子結構 B.水分子C.注意行人 D.速度公式2.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在測量“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時,需用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進行對照實驗B.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時必須采用新鮮濕潤的土壤樣品C.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無機鹽”時,用于溶解礦物質的水必須是蒸餾水D.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水”時,固定試管時試管口必須要略向下傾斜3.如圖是小科學習科學知識后進行的總結,你認為相應圖示表示正確的是 (▲)A.蠶的一生 B.地殼中元素的含量C.氮元素的化合價 D.子房的結構4.杜鵑是一種只產卵不孵卵的特殊鳥類,杜鵑花(俗名映山紅)則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下列關于杜鵑與杜鵑花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質中都有葉綠體B.杜鵑比杜鵑花多了系統這一結構層次C.杜鵑有肌肉、保護、結締等組織D.杜鵑由根、莖、葉等器官構成5.“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如圖是荷花植株的構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B.根的生長依靠根尖根毛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D.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氣體送到根部6.如圖為大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芽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7.小明剛學完地球的結構,記錄下了如下的見解,其中不正確的是( )A.地球內部根據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還包含生物所處的環境,如空氣,水等C.土壤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個圈層的共有部分D.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是軟流層,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8.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子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這種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白玉圓錐體上就會有水滴產生,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下列有幾種關于此杯的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可能自動“生”水9.下圖是常見的四種微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與②都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都有成形細胞核B.②是單細胞真菌,生活中常被用于釀酒和發酵面包C.③是多細胞真菌,部分可以食用,如香菇、蘑菇等D.④沒有細胞結構,利用寄主細胞的物質完成增殖過程10.“浙江麗水,養生福地”,麗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負氧離子()濃度高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和O2一定不同的是( )A.質子數 B.電子數 C.中子數 D.原子數11.“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科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美化環境B.有些植物的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D.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12.用數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軸表示錯誤的是( )A.B.C.D.13.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14.化學上用符號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 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已知 和 的核外電子數目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a-n=c+m B.a+n=c-m C.b-a=d-c D.b-n=d+m15.1個原子(含6個質子,6個中子)的質量為a kg,1個原子(含8個質子,10個中子)的質量為b kg,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的相對原子質量為B.與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C.18g原子中質子的質量約為9gD.1個由和組成的CO2分子含22個電子, 26個中子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現在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其中肺炎支原體、甲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三種易產生疊加感染的病原體。如果出現發燒持續不退或咳嗽劇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1)病毒屬于生物,以下各項能作為判斷依據的是( )。A.病毒體積微小 B.病毒能繁殖C.病毒有各種形狀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75%的酒精是常用的醫用消毒劑,消毒時酒精擦拭在手上會感覺到涼爽,因為酒精蒸發時會 (填“吸熱”或“放熱”)。在配制酒精溶液時,將酒精和水混合,發現混合后的體積比混合前的總體積小,從微觀角度分析原因 。17.如圖是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A,B兩地高度,較高的是 地。(2)某同學欲攀登B高地,有CB、DB兩條登山路線,其中坡度較緩的是 路線,理由是 。18.楊梅口感酸甜,營養豐富。小孫同學發現校園里有一棵楊梅樹,樹上掛滿了一個個小楊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資料,做了如下記錄:資料一:楊梅樹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只有在開花的時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還是雄花。楊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資料二:楊梅樹一般通過圖乙方式進行繁殖。過程如下:①在進入盛果期的豐產楊梅樹上剪取一段生長健壯的枝條,最好是樹冠中上部且生長在外圍的1~2年生枝條,將枝條修剪成為6~7厘米的接穗。②準備砧木:砧木一般是選用野生播種的楊梅苗或者是自播種樹苗,一般是用種子播種,已經培養了2~3年的優質楊梅苗。這樣更有利于成活。根據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請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一分析判斷楊梅是 (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植物;楊梅花的花粉多而輕,屬于風媒花。(2)小孫計劃種植1株雄性楊梅樹和1株雌性楊梅樹,查閱當地4-5月旗幟飄揚方向多為圖乙中所示方向。圖乙A、B兩處為種植楊梅樹的位置。請你根據風向,判斷雌性楊梅樹應種植在 處較合適(選填“A”或“B”)。19.2024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永舫院士等團隊研發出光電轉化率高的鈣鈦礦-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1)鈣鈦礦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 。(2)圖為簡易的元素周期表,則鈦元素大概位于 (填“A”或“B”) 區域。(3)鈦-46,鈦-47,鈦-48是三種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A.只有鈦-46占位置 B.占三個不同的位置 C.同占一個位置20.如圖分別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請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甲中可見,A、B、C、D四種物質中,密度最大的是 。(2)從圖乙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其值為 。21. 生活處處有科學,留心觀察皆學問。(1)小科媽媽用圖甲燉盅燉湯,鍋蓋周圍有很多“白氣”噴出來,這些“白氣”主要通過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產生的。(2)小科畫了圖乙和圖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騰的是圖 (填“乙”或“丙”)。(3)當大煲內的水沸騰后,小科媽媽用小火燉湯,媽媽告訴小科大火和小火把湯燉好的時間是相同的,用小火還能節約煤氣。小科根據所學液體沸騰的知識想到了其中的道理: 。22.植物的水分代謝是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的過程,如圖甲所示。(1)請根據已學知識和圖甲中的信息,在圖乙葉片中找出水分的運輸路徑是 (填序號)。(2)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 。(3)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果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KH2PO4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驗證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材料和器具】新鮮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實驗步驟】⑴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⑵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中。【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自然帶葉枝條(不作處理) ×××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 ×××C.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表達與交流】(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2)將處理好的枝條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3)A和C組結論成立的實驗現象是(填表格內×××的信息) 。(4)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剝法處理枝條,而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則A和C組的處理各組枝條的方法為 。24.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菜豆種子5粒,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2)各組實驗組中都用了1粒種子,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你認為應如何改進實驗? 。(3)由表格可知,在種子萌發第 天時除去子葉,對幼苗的生長幾乎不會造成影響。(4)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5)圖二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萌發直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質量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曲線是 。25.小明班級開展了分子模型項目化評比活動。以下是分子模型評價量規:分子模型評價量規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模型大小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也越大 各原子大小相等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越小原子樣式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 ▲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不正確模型成本 廢物利用 材料便宜 材料昂貴(1)將評價量規表補充完整: 。(2)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新買的橡皮泥制作成了苯分子模型,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橙色橡皮揉捏而成。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請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 。②根據評價量規,請你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是否為“優秀”,若“是”請給出理由;若“否”請改進: 。26.2025年5月31號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有食粽的風俗。愛動手的小明與小東想測粽子密度,他們實驗操作步驟如圖所示:(1)小明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時,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后,發現指針在分度盤前左右不停地擺動,擺動幅度如右圖所示,則可判定他下一步應該進行的具體操作是: 。(2)因粽子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燒杯,如圖乙所示,用細線將粽子懸掛水中浸沒(水未溢出),在水面處做標記,然后將粽子取出,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給燒杯補水至標記處如圖丙所示,量筒補水前后的刻度如圖丁所示,則小明所測粽子的密度是 g/cm3。(3)小東選取了另一個粽子利用燒杯、水、電子秤測粽子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①用電子秤稱出粽子質量88g; ②稱出裝滿水的燒杯的總質量為300g;③粽子放入燒杯中水溢出,擦干燒杯外壁的水后,稱出燒杯和粽子的總質量為348g;則小張所測這個粽子的密度為 kg/m3。(4)比較小明和小東的測量方法,你認為誰的測量結果更準確,為什么 。27.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后,小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 都相同;(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 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研究;(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后進行對比,他這樣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并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后樣品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據此,你認為小麗的猜想 (填“正確”或“不正確”)。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28.(本題6分,每題2分)圖①、②、③是三個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1)圖①中甲乙兩地相對高度為 米。圖①中甲乙的坡度比圖②中丙丁的坡度 。(填“陡峭”“平緩”或“相同”)(2)圖②中丙丁的實地距離比圖①中甲乙 。(填“大”“小”或“相同”)(3)圖③中a處海拔比b處 (填“高”“低”或“相同”)。29.(本題6分,每空2分)每年六月正是楊梅上市的季節,如圖所示的東魁楊梅因個大飽滿、酸甜味美、汁液多,深受人們喜愛。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制造更多 。(3)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30.(本題7分,第1題每個2分,第2題3分)小江的媽媽很喜歡在網上購買水果。以前買回來的水果也確實酸甜爽口,但最近幾次的購買中總是出現部分水果腐爛現象,特別是快遞時間偏長的。愛學習的小江上網查閱到了以下資料:資料一: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狀,廣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氣中;枯草芽孢桿菌在溫暖且富含有機物的有氧環境下能夠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時就能夠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爛的最常見細菌。資料二:每年6、7月份,浙江省會進入梅雨季節,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此時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資料三:一些水果不僅富含維生素,還富含有機酸、果糖等。如西瓜、蘋果、桑甚、香蕉等。(1)枯草芽孢桿菌是利用 進行繁殖的,它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明顯的不同是 。(2)請根據資料,分析6、7月份水果容易腐爛的原因: 。31.(本題8分,第1、3題每個2分,第2題4分)(2023八下·金華期中)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航天員王亞平利用過飽和醋酸鈉(化學式為CH3COONa)溶液,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1)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屬于 (填“單質”、“化合物”、“氧化物”或“混合物”)。(2)過飽和醋酸鈉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醋酸鈉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列式計算16.4克醋酸鈉中鈉元素質量為多少?32.(本題8分,,第1題2分,第2-3每題3分)(2023七上·東陽期末)如圖甲所示,體積為500cm3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和一個質量為158g的鐵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計。容器內盛水時,容器和水的總質量與水的體積關系如圖乙所示。(1)由圖乙可知,該容器的質量為 克。(2)當容器盛滿水時,容器和水的總質最是多少克?(3)在容器盛滿水后,將鐵球輕輕放入容器,鐵球靜止后停在容器底部,此時容器的總質量是多少克?(鐵的密度為7.9×103kg/m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7 培優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A.碳原子結構 B.水分子C.注意行人 D.速度公式【答案】C【解析】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在科學研究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復雜的現象和事物。【解答】 A.碳原子結構模型,它以圖形的方式展示了碳原子的內部結構,屬于模型,故A不合題意;B.水分子模型,直觀地呈現了水分子的構成,屬于模型,故B不合題意;C.注意行人是交通警示標志,它的作用是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不是對某個對象的簡化概括性描述,不屬于模型,故C正確符合題意;D. 是用數學公式來描述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屬于數學模型,故D不合題意。故選C。2.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在測量“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時,需用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進行對照實驗B.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時必須采用新鮮濕潤的土壤樣品C.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無機鹽”時,用于溶解礦物質的水必須是蒸餾水D.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水”時,固定試管時試管口必須要略向下傾斜【答案】B【解析】 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A.在測量“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時,除了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所以實驗中的鐵塊和土壤體積相同,故A正確不合題意;B.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熱水分會蒸發,因此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時,所采用的土壤必須是新鮮干燥的土壤,故B錯誤符號題意;C.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無機鹽”時,用于溶解礦物質的水必須是蒸餾水,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故C正確不合題意;D.在驗證“土壤中是否有水”時,固定試管時試管口必須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3.如圖是小科學習科學知識后進行的總結,你認為相應圖示表示正確的是 (▲)A.蠶的一生 B.地殼中元素的含量C.氮元素的化合價 D.子房的結構【答案】B【解析】 A.根據蠶的發育過程來分析;B.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來分析;C.根據化合價法則來分析;D.根據子房的結構來分析。【解答】 A.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故A錯誤;B.地殼中元素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鐵、硅、氧,故B正確;C.氮氣中氮元素化合價為0價,在NH3中氮元素化合價為-3價,在NO2中氮元素化合價為+4價,故C錯誤;D.從植物子房結構來看,胚珠是位于子房內部的結構,子房壁是包裹在子房最外層的結構,珠被是包裹在胚珠外面的結構。所以從外到內的順序應該是子房壁、珠被、胚珠,故D錯誤。故選B。4.杜鵑是一種只產卵不孵卵的特殊鳥類,杜鵑花(俗名映山紅)則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下列關于杜鵑與杜鵑花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質中都有葉綠體B.杜鵑比杜鵑花多了系統這一結構層次C.杜鵑有肌肉、保護、結締等組織D.杜鵑由根、莖、葉等器官構成【答案】B【解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無系統.即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解答】 A.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植物細胞的細胞質的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故A錯誤;B.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因此,杜鵑比杜鵑花多系統這一結構層次,故B正確;C.杜鵑花屬于植物,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杜鵑屬于動物,動物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故C錯誤;D.杜鵑屬于動物,多細胞植物才具有根、莖、葉等器官,故D錯誤。故選B。5.“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如圖是荷花植株的構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B.根的生長依靠根尖根毛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D.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氣體送到根部【答案】D【解析】A.滲水性太強的土壤不利于保持水分;B.根據根部的生長的知識判斷;C.根據根的功能判斷;D.根據莖的結構和功能判斷。【解答】 A.砂土類土壤空隙較大,疏松,不易黏結,通氣(透氣)、透水性(滲水性)強,易干旱。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強,滲水(透水)透氣性能差,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不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故A錯誤;B. 根的生長依靠根尖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故B錯誤;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是水分和無機鹽,故C錯誤;D. 荷花的葉柄和莖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輸送,能將空氣送到根部, 故D正確。故選D。6.如圖為大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芽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答案】D【解析】⑤是種皮,種皮和胚組成了種子。【解答】A、①是胚軸、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子葉,共同組成了胚,故A錯誤;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子葉,故B錯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胚根,故C錯誤;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由子房發育而來,故D正確。故答案為:D。7.小明剛學完地球的結構,記錄下了如下的見解,其中不正確的是( )A.地球內部根據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還包含生物所處的環境,如空氣,水等C.土壤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個圈層的共有部分D.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是軟流層,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答案】B【解析】AD.根據地球內部結構的知識判斷;B.根據生物圈的成分判斷;C.根據對土壤的認識判斷。【解答】 A.地球內部根據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故A錯誤符合題意;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還包含生物所處的環境,如空氣,水等,故B正確不合題意;C.土壤不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個圈層的共有部分,故C錯誤符合題意;D.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是軟流層,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8.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子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這種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白玉圓錐體上就會有水滴產生,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下列有幾種關于此杯的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可能自動“生”水【答案】B【解析】物質從氣態變為液體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B、把這種圓錐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氣中,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白玉杯內壁上,積少成多,過一段時間后杯中就會盛滿水,故稱常滿杯。由此可見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確、B錯誤;C、有水滴產生前,白玉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低,故C正確;D、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空氣中水蒸氣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動“生”水,故D正確。故答案為:B。9.下圖是常見的四種微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與②都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都有成形細胞核B.②是單細胞真菌,生活中常被用于釀酒和發酵面包C.③是多細胞真菌,部分可以食用,如香菇、蘑菇等D.④沒有細胞結構,利用寄主細胞的物質完成增殖過程【答案】A【解析】細菌與其他細胞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病毒與其他生物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細胞結構。【解答】A、①是細菌,②是真菌,都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②有成形細胞核,①沒有,故A錯誤,符合題意;B、②是單細胞真菌,酵母菌,生活中常被用于釀酒和發酵面包,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③是多細胞真菌,通過孢子繁殖,部分可以食用,如香菇、蘑菇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④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利用寄主細胞的物質完成增殖過程,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浙江麗水,養生福地”,麗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負氧離子()濃度高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和O2一定不同的是( )A.質子數 B.電子數 C.中子數 D.原子數【答案】B11.“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科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美化環境B.有些植物的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D.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答案】A【解析】雄蕊的花粉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異花傳粉的植物中依靠昆蟲等傳粉的屬于蟲媒花;依靠風力傳粉的屬于風媒花。【解答】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吸引昆蟲,為其傳粉,故A錯誤,符合題意;B、有些風煤花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游動,從而完成受精作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D、受精卵在子宮內壁著床之前,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用數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軸表示錯誤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含量來分析;B.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來分析;C.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D.根據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來分析。【解答】 A.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氧、硅、鋁、鐵、鈣等,故A正確不合題意;B.鈉的原子序數為11,鎂的原子序數為12,鋁的原子序數為13,硅的原子序數為14,故B正確不合題意;C.1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原子,1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1個氨分子中含有4個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含有5個原子,故C正確不合題意;D.氮氣是一種單質,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硝酸鉀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3.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答案】D【解析】密度雖可用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來表示,但密度與質量以及體積無關。【解答】A、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密度大,故B錯誤;C、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體積無關,可知將磚切成兩塊后,磚的密度不變,故C錯誤;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同種物質狀態相同時,密度相同,可知 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故D正確。故答案為:D。14.化學上用符號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 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已知 和 的核外電子數目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a-n=c+m B.a+n=c-m C.b-a=d-c D.b-n=d+m【答案】A【解析】根據化學上用符號“”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化學上用符號“”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已知和的核外電子數目相同,則a-n=c+m。故答案為:A。15.1個原子(含6個質子,6個中子)的質量為a kg,1個原子(含8個質子,10個中子)的質量為b kg,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的相對原子質量為B.與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C.18g原子中質子的質量約為9gD.1個由和組成的CO2分子含22個電子, 26個中子【答案】C【解析】A.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計算;B.根據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進行分析;C.根據1個18O原子中含8個質子,10個中子進行分析;D.根據1個12C原子含6個質子,6個中子,1個18O原子含8個質子,10個中子進行分析。【解答】 A.18O的相對原子質量=,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由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則12C與18O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故B正確不合題意;C.1個18O原子中含8個質子,10個中子,所以18g18O質子的質量約為,故C錯誤符合題意;D.1個12C原子含6個質子,6個中子,1個18O原子含8個質子,10個中子,所以1個由12C和18O組成的CO2分子含22個電子,26個中子,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二、填空題(本題共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現在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其中肺炎支原體、甲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三種易產生疊加感染的病原體。如果出現發燒持續不退或咳嗽劇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1)病毒屬于生物,以下各項能作為判斷依據的是( )。A.病毒體積微小 B.病毒能繁殖C.病毒有各種形狀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75%的酒精是常用的醫用消毒劑,消毒時酒精擦拭在手上會感覺到涼爽,因為酒精蒸發時會 (填“吸熱”或“放熱”)。在配制酒精溶液時,將酒精和水混合,發現混合后的體積比混合前的總體積小,從微觀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B(2)吸熱;分子之間有空隙【解析】(1)根據生物具有的特征進行區分。(2)分子間存在空隙,所以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解答】(1)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繁殖、能生長、能遺傳和變異、能進行新陳代謝等。故答案為:B。(2)酒精揮發,屬于汽化過程,汽化吸熱,所以會感覺涼爽。分子間存在間隙,將酒精和水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跑到彼此的間隙中,導致總體積減小。17.如圖是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A,B兩地高度,較高的是 地。(2)某同學欲攀登B高地,有CB、DB兩條登山路線,其中坡度較緩的是 路線,理由是 。【答案】(1)B(2)DB;CB的等高線明顯比DB更加密集,即CB處坡度更加陡峭,DB坡度比較緩【解析】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越多。【解答】(1)由地形圖可知,B處海拔明顯高于A處;(2)由圖可知,CB的等高線明顯比DB更加密集,即CB處坡度更加陡峭,DB坡度比較緩;18.楊梅口感酸甜,營養豐富。小孫同學發現校園里有一棵楊梅樹,樹上掛滿了一個個小楊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資料,做了如下記錄:資料一:楊梅樹是雌雄異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開雄花,雌性植株只開雌花。只有在開花的時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還是雄花。楊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資料二:楊梅樹一般通過圖乙方式進行繁殖。過程如下:①在進入盛果期的豐產楊梅樹上剪取一段生長健壯的枝條,最好是樹冠中上部且生長在外圍的1~2年生枝條,將枝條修剪成為6~7厘米的接穗。②準備砧木:砧木一般是選用野生播種的楊梅苗或者是自播種樹苗,一般是用種子播種,已經培養了2~3年的優質楊梅苗。這樣更有利于成活。根據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請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一分析判斷楊梅是 (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植物;楊梅花的花粉多而輕,屬于風媒花。(2)小孫計劃種植1株雄性楊梅樹和1株雌性楊梅樹,查閱當地4-5月旗幟飄揚方向多為圖乙中所示方向。圖乙A、B兩處為種植楊梅樹的位置。請你根據風向,判斷雌性楊梅樹應種植在 處較合適(選填“A”或“B”)。【答案】(1)異花傳粉(2)B19.2024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永舫院士等團隊研發出光電轉化率高的鈣鈦礦-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1)鈣鈦礦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鈦元素的化合價為 。(2)圖為簡易的元素周期表,則鈦元素大概位于 (填“A”或“B”) 區域。(3)鈦-46,鈦-47,鈦-48是三種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A.只有鈦-46占位置 B.占三個不同的位置 C.同占一個位置【答案】(1)+4(2)A(3)C20.如圖分別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請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甲中可見,A、B、C、D四種物質中,密度最大的是 。(2)從圖乙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其值為 。【答案】(1)A(2)質量;12g【解析】(1)結合圖像和進行比較,采用控制變量法會更直觀。(2)根據可知,面積的意義為物質的質量,結合公式計算質量大小。【解答】(1)由圖甲可知,體積相同時,A的質量最大,由可知,A的密度最大。(2)斜線部分S的面積等于體積與密度的乘積,由可知,表示的是物質的質量,其值為:。21. 生活處處有科學,留心觀察皆學問。(1)小科媽媽用圖甲燉盅燉湯,鍋蓋周圍有很多“白氣”噴出來,這些“白氣”主要通過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產生的。(2)小科畫了圖乙和圖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騰的是圖 (填“乙”或“丙”)。(3)當大煲內的水沸騰后,小科媽媽用小火燉湯,媽媽告訴小科大火和小火把湯燉好的時間是相同的,用小火還能節約煤氣。小科根據所學液體沸騰的知識想到了其中的道理: 。【答案】(1)物理變化(2)丙(3)水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解析】(1)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2)水沸騰前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小,沸騰時氣泡自下而上逐漸變大。(3)水沸騰時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解答】(1)“白氣”是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沸騰時,水溫相同,氣泡由下而上逐漸變大,分子的熱運動更劇烈,可知表示沸騰的是圖丙。(3)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只需要確保水能吸熱繼續沸騰就好,開小火可以節約煤氣。22.植物的水分代謝是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的過程,如圖甲所示。(1)請根據已學知識和圖甲中的信息,在圖乙葉片中找出水分的運輸路徑是 (填序號)。(2)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 。(3)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果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KH2PO4【答案】(1)③→②(2)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3)BC【解析】(1)根吸收水分,莖通過導管將水輸送到葉中,再散失到空氣中,據此解答;(2)根據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進行解答;(3)根據各種化肥的功效進行解答。【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在圖乙中水分運輸的路徑是:③→②;(2)由于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3)植物葉色泛黃可能是由于缺氮引起的,因此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氮肥;A.碳酸鉀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B.尿素屬于氮肥,符合題意;C.碳酸把銨屬于氮肥,符合題意;D.磷酸二氫鉀屬于復合肥,其營養元素為鉀元素與磷元素,不符合題意;故選BC。故答案為:(1)③→②;(2)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3)BC。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驗證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材料和器具】新鮮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實驗步驟】⑴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⑵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中。【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自然帶葉枝條(不作處理) ×××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 ×××C.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表達與交流】(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2)將處理好的枝條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3)A和C組結論成立的實驗現象是(填表格內×××的信息) 。(4)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剝法處理枝條,而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則A和C組的處理各組枝條的方法為 。【答案】(1)控制變量,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3)A組木質部(和韌皮部)均被染色,且越靠近頂端染色越淺,C組木質部(和韌皮部)沒有被染色(4)A組不封;C組封切面的木質部和髓【解析】莖是主要的輸導器官,其中含有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導管位于木質部,具有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作作用;據此解答。【解答】(1)為了讓枝條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處理方法是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能夠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等物質的面積。因此實驗中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控制變量,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2)實驗中將三根枝條同時插入同一瓶盛有適量稀釋的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三個夾子將三根枝條分別固定,置于溫暖的陽光下,當看到葉脈有點發紅時,他將枝條進行橫切和縱切,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分別觀察,之所以放到溫暖的陽光下,原因是植物的水分散失受溫暖、光照等因素的影響,在溫暖的陽光下,水分散失強,實驗現明顯。(3)A組(自然帶葉枝條)木質部(和韌皮部)均被染色,且越靠近頂端染色越淺,C組(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木質部(和韌皮部)沒有被染色,形成對照。(4)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運輸的,且木質部橫向運輸(或滲透)到韌皮部。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剝法處理枝條,而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則A和C組的處理各組枝條的方法為A組不封,C組封切面的木質部和髓。24.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菜豆種子5粒,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2)各組實驗組中都用了1粒種子,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你認為應如何改進實驗? 。(3)由表格可知,在種子萌發第 天時除去子葉,對幼苗的生長幾乎不會造成影響。(4)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5)圖二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萌發直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質量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曲線是 。【答案】(1)空氣(2)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3)13(4)在種子的種類、飽滿程度等其他條件相同時,子葉在種子萌發早期提供營養,除去子葉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5)曲線2【解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雙子葉植物的子葉能為胚芽,胚軸和胚根的發育提供營養;(3)圖一是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X是幼苗的莖和葉,這是由種子的胚芽發育而來。圖二中曲線1質量增加,曲線2先減少后增加。【解答】(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空氣死亡。(2)用一粒種子,偶然性大,容易出現誤差,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應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3)由表格可知,在種子萌發第13天時除去子葉,對幼苗的生長幾乎不會造成影響。(4)從表中的數據分析來看,在種子的種類、飽滿程度等其他條件相同時,子葉在種子萌發早期提供營養,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5)萌發的菜豆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子葉中儲存的有機物,因此其有機物的質量逐漸減少。而在長出莖葉之后,能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又會增加,所以有機物的質量變化最符合如圖二中的曲線2。故答案為:(1)空氣;(2)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3)13;(4)在種子的種類、飽滿程度等其他條件相同時,子葉在種子萌發早期提供營養,除去子葉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5)曲線2。25.小明班級開展了分子模型項目化評比活動。以下是分子模型評價量規:分子模型評價量規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模型大小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也越大 各原子大小相等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越小原子樣式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 ▲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不正確模型成本 廢物利用 材料便宜 材料昂貴(1)將評價量規表補充完整: 。(2)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新買的橡皮泥制作成了苯分子模型,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橙色橡皮揉捏而成。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請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 。②根據評價量規,請你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是否為“優秀”,若“是”請給出理由;若“否”請改進: 。【答案】(1)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但不容易區分(2)C6H6;合格【解析】 (1)根據表中其他分子模型評價量規分析;(2)①根據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則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由于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分析;②根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利用的是新買的橡皮泥,所以模型成本是材料便宜,不是廢物利用分析。【解答】 (1)根據表格中“原子樣式”的優秀和待改進的標準可知,原子樣式的“合格”標準為: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但不容易區分;(2)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則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由于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C6H6;②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利用的是新買的橡皮泥,所以模型成本是材料便宜,不是廢物利用,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不是“優秀”,而是合格。26.2025年5月31號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有食粽的風俗。愛動手的小明與小東想測粽子密度,他們實驗操作步驟如圖所示:(1)小明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時,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后,發現指針在分度盤前左右不停地擺動,擺動幅度如右圖所示,則可判定他下一步應該進行的具體操作是: 。(2)因粽子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燒杯,如圖乙所示,用細線將粽子懸掛水中浸沒(水未溢出),在水面處做標記,然后將粽子取出,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給燒杯補水至標記處如圖丙所示,量筒補水前后的刻度如圖丁所示,則小明所測粽子的密度是 g/cm3。(3)小東選取了另一個粽子利用燒杯、水、電子秤測粽子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①用電子秤稱出粽子質量88g; ②稱出裝滿水的燒杯的總質量為300g;③粽子放入燒杯中水溢出,擦干燒杯外壁的水后,稱出燒杯和粽子的總質量為348g;則小張所測這個粽子的密度為 kg/m3。(4)比較小明和小東的測量方法,你認為誰的測量結果更準確,為什么 。【答案】(1)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2)2(3)2.2×103(4)小東,理由是:在小明的方法中,將粽子從燒杯中取出時會帶出部分水,從而導致粽子的體積偏大,而計算出粽子的密度偏小。【解析】(1)平衡螺母總是向較輕的一側調節;(2) 粽子的質量為砝碼的質量與游碼的示數之和,而粽子的體積等于兩個量筒的示數的差,最后根據公式計算粽子的密度即可;(3)粽子排開水的質量=粽子質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放入粽子后的總質量,根據密度公式計算排開水的體積,也就是粽子的體積,最后根據密度公式計算粽子的密度即可;(4)注意將粽子從燒杯中取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天平指針向右偏轉的角度小,則說明右盤輕,那么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2) 根據甲圖可知,粽子的質量為砝碼的質量與游碼的示數之和,即m=m砝+m游=50g+20g+20g+5g+1g=96g,由圖丁可知,每一大格是20cm3,每一大格之間有5小格,因此量筒的分度值為4cm3;由圖丁可知,粽子的體積為:V=80cm3-32cm3=48cm3,粽子的密度是:;(3) 溢出水的質量為:m水=300g+88g-348g=40g,溢出水的體積為:,粽子的體積等于溢出水的體積,即V粽=V水=40cm3,粽子的密度為:。(4)我認為小東的測量更準確,理由:在小明的方法中,將粽子從燒杯中取出時會帶出部分水,從而導致粽子的體積偏大,而計算出粽子的密度偏小。27.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后,小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 都相同;(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 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研究;(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后進行對比,他這樣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并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后樣品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據此,你認為小麗的猜想 (填“正確”或“不正確”)。【答案】(1)溫度(2)a和b(3)不正確(4)正確【解析】(1)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當探究與其中某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其余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2)既然對比就要求兩個樣品體積相同,只有這樣才能發現蒸發的快慢,所以要選體積相等的兩個樣品;(3)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即使時間相同,室內和室外的溫度也不相同,是沒法對比的;(4)根據兩個樣品的體積變化,可以確定在同種條件下,不同液體蒸發多少不一樣,說明蒸發和液體種類有關。【解答】(1)影響液體蒸發的因素有三個: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液體溫度。題目中已經控制了前兩個,所以答案為第三個因素:溫度;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2)要想對蒸發的快慢,必須控制兩種樣品的體積相同,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體積變化大的就是蒸發的快。所以要選:a和b;(3)要驗證液體種類對蒸發的影響,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變,若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的話,它們的溫度就不一樣,沒有辦法對比,所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4)從圖乙中情況可以看出:在兩種液體體積相同時,水減少的慢,酒精減少的快,因此可以證明小麗的猜想是正確的;故答案為:(1)溫度;(2)a和b;(3)不正確;(4)正確。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28.(本題6分,每題2分)圖①、②、③是三個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1)圖①中甲乙兩地相對高度為 米。圖①中甲乙的坡度比圖②中丙丁的坡度 。(填“陡峭”“平緩”或“相同”)(2)圖②中丙丁的實地距離比圖①中甲乙 。(填“大”“小”或“相同”)(3)圖③中a處海拔比b處 (填“高”“低”或“相同”)。【答案】(1)200;平緩(2)小(3)低【解析】(1)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的大小以及內容詳略的關系是: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解答】讀圖可知,(1)圖①中甲地海拔高度為200米,乙地海拔高度為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為200米-0米=200米。圖①中的比例尺比圖2中的比例尺小,小比例尺比大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之間的實際距離長,因此圖1中甲乙的坡度比圖②中丙丁的坡度平緩。(2)圖②中的比例尺比圖①中的比例尺大,比例尺越大,相同等高距之間的實際距離短,因此圖②中丙丁的實地距離比圖①中甲乙的小實際距離短。(3)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山谷處容易形成河流;因此圖③中a處海拔比b處低。故答案為:(1)200;平緩;(2)小;(3)低。29.(本題6分,每空2分)每年六月正是楊梅上市的季節,如圖所示的東魁楊梅因個大飽滿、酸甜味美、汁液多,深受人們喜愛。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制造更多 。(3)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答案】根;有機物;小于【解析】(1)植物吸水的器官是根,吸水的部位是根毛區。(2)葉片的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3)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高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吸水,所以施肥時濃度不能過大。(2)根尖的結構從下到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解答】(1)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所以楊梅在結果期間植株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小蘭摘楊梅時,發現樹頂的楊梅比樹冠下方的楊梅更甜,是因為樹頂的葉片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光合作用強,制造更多有機物(淀粉)。(3)當周圍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根毛細胞液的濃度時,根毛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燕現象,這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30.(本題7分,第1題每個2分,第2題3分)小江的媽媽很喜歡在網上購買水果。以前買回來的水果也確實酸甜爽口,但最近幾次的購買中總是出現部分水果腐爛現象,特別是快遞時間偏長的。愛學習的小江上網查閱到了以下資料:資料一: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狀,廣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氣中;枯草芽孢桿菌在溫暖且富含有機物的有氧環境下能夠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時就能夠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爛的最常見細菌。資料二:每年6、7月份,浙江省會進入梅雨季節,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此時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資料三:一些水果不僅富含維生素,還富含有機酸、果糖等。如西瓜、蘋果、桑甚、香蕉等。(1)枯草芽孢桿菌是利用 進行繁殖的,它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明顯的不同是 。(2)請根據資料,分析6、7月份水果容易腐爛的原因: 。【答案】(1)細胞分裂;枯草芽孢桿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6、7月份梅雨季節,空氣較為潮濕,水果富含糖類,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充足的水和營養物質,促使水果腐爛【解析】 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被看到。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基于這些特征,細菌屬于原核生物。 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解答】(1) 枯草芽孢桿菌是利用細胞分裂進行繁殖的,它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明顯的不同是枯草芽孢桿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 請根據資料,分析6、7月份水果容易腐爛的原因: 6、7月份梅雨季節,空氣較為潮濕,水果富含糖類,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充足的水和營養物質,促使水果腐爛;故答案為:(1)細胞分裂;枯草芽孢桿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6、7月份梅雨季節,空氣較為潮濕,水果富含糖類,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充足的水和營養物質,促使水果腐爛31.(本題8分,第1、3題每個2分,第2題4分)(2023八下·金華期中)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航天員王亞平利用過飽和醋酸鈉(化學式為CH3COONa)溶液,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1)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屬于 (填“單質”、“化合物”、“氧化物”或“混合物”)。(2)過飽和醋酸鈉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醋酸鈉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列式計算16.4克醋酸鈉中鈉元素質量為多少?【答案】(1)混合物 (2)3:4 (3)82(4)16.4g醋酸鈉中鈉元素的質量:【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相關概念,以及化學式中元素質量比值的計算。【解答】(1)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故其一定為混合物;(2)C:O=(2x12):(2x16)=3:4;(3)醋酸鈉的相對分子質量=2x12+3x1+2x16+23=82;(4)Na%=,所以m(Na)=故答案為:(1)混合物;(2) 3:4 ;(3)82;(4)32.(本題8分,,第1題2分,第2-3每題3分)(2023七上·東陽期末)如圖甲所示,體積為500cm3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和一個質量為158g的鐵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計。容器內盛水時,容器和水的總質量與水的體積關系如圖乙所示。(1)由圖乙可知,該容器的質量為 克。(2)當容器盛滿水時,容器和水的總質最是多少克?(3)在容器盛滿水后,將鐵球輕輕放入容器,鐵球靜止后停在容器底部,此時容器的總質量是多少克?(鐵的密度為7.9×103kg/m3)【答案】(1)100(2)解:m水=ρV=1g/cm3×500cm3=500gm=m水+m容=500g+100g=600g(3)解:;m水=ρ水V水=1g/cm3×20cm3=20g;【解析】(1)從圖乙可知,當液體體積為0時,則為容器的質量;(2)利用體積公式求出容器的容積,即裝滿液體時液體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液體的總質量;(3)鐵球沉入容器底,溢出水的體積等于小球的體積,據此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溢出液體的質量;即可計算出容器的總質量。【解答】(1)由乙圖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為0時,容器的質量為m容器=100g;(2)由的變形公式計算出水的質量,則容器和水的總質量為: m=m水+m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7 培優(原卷版).doc 浙教版科學七下 期末測試7 培優(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